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调查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调查

一、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雷瑶,蒋维,张丹[1](2022)在《自制苦苓清热洗剂在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制苦苓清热洗剂阴道灌洗在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20年1月—6月妇科门诊经体质辨识判定为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络合碘阴道冲洗配合奥硝唑阴道纳药,试验组予以自制苦苓清热洗剂阴道灌洗配合奥硝唑阴道纳药,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阴道pH值、疗效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外阴瘙痒、阴道疼痛、黏膜充血和白带减少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制苦苓清热洗剂有助于控制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褚梦圆[2](2021)在《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临床疗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变化、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并初探其机制,为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BV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自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湿热下注型BV患者48例。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替硝唑栓阴道给药,1次1粒,隔日1次,6粒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哈氏止带Ⅱ号方,每日1付,水煎服(经期停药),共14付。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留取两组患者的阴道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对治疗后Nugent评分<7分的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比较:对两组的年龄、孕产史、病程、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局部免疫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价:2.1 BV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70.8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2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BV能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且优于对照组。2.3 Nugent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Nugent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ugent评分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4阴道微生态比较:对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p H值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p H值、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方面优于对照组。2.5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分别为87.50%和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优于对照组。2.6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和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主症、次症临床疗效为87.50%、95.83%,对照组为79.17%、62.50%,两组主症、次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主症、次症优于对照组。2.7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对治疗前后两组的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改善阴道内IL-1β、IL-6、TNF-α的水平且优于对照组。2.8随访:治疗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2、3月与前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月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3月均较前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2、3月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第1、2、3月降低Nugent评分优于对照组。结合两组Nugent评分变化趋势图发现,治疗后两组Nugent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2、3月BV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治疗组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哈氏止带Ⅱ号方可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改善局部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2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可以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和预防复发;3哈氏止带Ⅱ号方可能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

高洋[3](2021)在《乳酸杆菌对宫颈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将就诊于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512例患者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分析,探讨乳酸杆菌对宫颈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影响。512例患者中包括124例初筛高危型HPV感染者、186例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者、202例患有细菌性阴道病者。行相关检查后进行治疗,比较阴道应用乳酸杆菌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应用乳酸杆菌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为我院在治疗常见阴道疾病方面提供参考,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和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门诊患者1354例。所有患者都于月经干净后的一周之内,进行分泌物检测。其中分泌物未见异常的437例患者,行阴道HPV感染载量测定、宫颈的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电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知情同意后,记录信息分组研究。期间进行宣教,电话随访,最终完成三组研究者共计512例。将其中124例满足HPV实验组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2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组给予阴道乳酸杆菌栓剂进行治疗。告知连续用药3个月后,每人月经干净一周之内来院查HPV及自身阴道分泌物;将满足细菌性阴道病的202例被研究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甲硝唑)和实验组(联合乳酸杆菌)各101例,治疗两个疗程,月经干净后一周之内再次检查;将满足念珠菌性阴道炎的186例被研究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克霉唑)93例和实验组(联合乳酸杆菌)93例,治疗两个周期,月经干净后一周之内再次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在阴道内应用乳酸杆菌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应用乳酸杆菌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对记录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制表,利用SPSS 25.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先采用卡方检验,之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量资料先检测是否满足正态的分布,不符合正态的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HPV组:比较参与者的治疗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72.58%,对照组有效率为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复查分泌物的PH和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复查分泌物的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阴道优化率为80.65%,对照组的优化率为64.52%,比较两组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阴道优化率为88.12%,对照组的优化率为77.23%,比较两组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性阴道炎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0%,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阴道优化率为83.87%,对照组的优化率为69.89%,比较两组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乳酸杆菌制剂可使阴道微环境中的乳酸杆菌数量维持稳定,可以改善阴道微环境。在宫颈HPV感染(载量小于100)、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中,阴道用乳酸杆菌制剂都具有一定正向治疗作用。

张菊[4](2021)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同时留取HP V检测及白带常规检验分析的1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检测结果分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在两组中根据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别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及阴道微生态异常组,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阴道炎感染情况、年龄分布、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以及避孕措施的关系。结果:HPV感染阳性者有538人,占33.6%;H PV检测阴性者有1062人,占66.4%;HPV感染检测阳性者中高危型HPV感染占29.4%,低危型HPV感染占2.3%,多重感染型占1.9%;HPV感染阳性者中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有211人,占39.2%;合并两种及以上的阴道炎次之,占14.3%;两组人群中阴道炎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同时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中的年龄、妊娠次数以及避孕措施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多数还合并有细菌性阴道病;不同类型阴道炎中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炎和女性所采取的不同的避孕措施均为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治疗中,为提高HPV感染的治疗效果,彻底治愈阴道炎的必要性;进一步说明,治疗阴道炎在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中具有一定意义。

王佳,杨席伟,蒋德梅,武栩臣,金凤丽[5](2020)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及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阴道正常菌群失调、阴道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其病生改变为阴道菌群失衡,从阴道微生态角度出发诊治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且近年来中医药对于阴道微生态的认识及对BV的研究在不断深入。通过对近年来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及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刘莹[6](2020)在《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但是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会患宫颈癌。多数感染者,病毒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只有持续感染才会发展成宫颈癌。机体清除HPV的能力极易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菌群失调作为主要的协同因素,促使HR-HPV长期感染宫颈并最终导致癌变。本研究对从HR-HPV初次感染宫颈,到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阴道菌群进行检测,获得总的菌群信息。研究阴道菌群变化与HR-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阐明阴道菌群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并寻找最可能的差异细菌进一步研究。为宫颈癌的防治寻找新的思路。[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拭子,单纯HR-HPV感染30例,HR-HPV感染并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0例,HR-HPV感染并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b1期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妇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30例,HR-HPV均为阴性。提取阴道分泌物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从HR-HPV感染状态和宫颈病变程度两方面分析阴道菌群的结构差异和变化特点,并最终筛选出最可能的差异细菌进一步研究。[结 果]◆健康女性、HR-HPV(+)女性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丰度>50%)。HR-HPV(+)女性乳酸杆菌在门、纲、目、科水平上较正常女性丰度有所下降,但是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样本的菌群分布在门、纲、目、科、属、种六个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健康女性、HR-HPV(+)女性的chao指数和ace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样本中总的菌群数量一样多。HR-HPV(+)女性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0.05),simps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女性(P<0.05)。说明HPV(+)女性阴道菌群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单纯HR-HPV(+)、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均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丰度>50%)。随着疾病的进展,乳酸杆菌丰度有所下降,但是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样本菌群构成在门、纲、目、科、属、种六个水平上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单纯HR-HPV(+)、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的chao指数、ace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样本阴道菌群的丰富度(即数量)相当。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样本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组内比较发现:单纯HR-HPV感染组与宫颈癌前病变组无论是在丰富度上(chao指数、ace指数)还是在多样性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这两组菌群结构相似,可以归为非癌组。而宫颈癌组与HR-HPV感染组、宫颈癌前病变组比较,在菌群多样性上(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差异越显着(P<0.05);◆差异分析发现: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和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P<0.05);[结论]乳酸杆菌是女性阴道的绝对优势菌群。阴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菌群多样性、复杂性的增加与HR-HPV感染以及宫颈癌变有关。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是HR-HPV长期感染宫颈并诱发癌变的主要协同因素。[目 的]第一部分研究发现,阴道加德纳菌是HR-HPV感染和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中的主要差异细菌。研究表明,阴道加德纳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在女性阴道中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本部分研究拟于在体外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对其成膜规律、形成特点和空间结构进行描述。探讨随女性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的雌激素水平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目的在于阐明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特点,为下一步成功提取成熟生物膜建立基础。同时初步探讨雌激素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首先,在体外以96孔板为载体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量,从而描述其生物膜形成规律。其次,模拟女性体内雌二醇浓度,用含有不同浓度雌二醇(100pmol/L、200pmol/L、400pmol/L、1000pmol/L)的培养基,体外培养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之后,在体外以金属钛片为载体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模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空间结构和特点以及不同浓度雌二醇对其空间结构和特点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厚度、活/死菌比例的影响。[结 果]◆阴道加德纳菌12h开始逐渐形成生物膜,24h进入快速生长期,96h生物膜生成量达高峰(P<0.05),之后不再增加(P>0.05);◆96h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呈现典型的三维立体结构,呈现“蘑菇云”状层叠,中间有大量通道和细胞外基质,至此成熟生物膜己形成;◆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P<0.05),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100pmol/L、200pmol/L、400pmol/L、1000pmol/L)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400pmol/L与1000pmol/L雌二醇浓度的抑制作用相当(P>0.05),400pmol/L是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最适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相同时间点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厚度逐渐变薄(P<0.05)。在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逐渐变厚(P<0.05);◆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相同时间点时,100pmol/L组的生物膜比200pmol/L的生物膜成熟(P<0.05)、200pmol/L组的比400pmol/L组的成熟(P<0.05);[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可以在聚乙烯、金属钛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但生物膜生长速度较慢,成膜时间较长。雌二醇可以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作用与作用时间和浓度相关。雌二醇主要通过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形成厚度、延缓生物膜形成进程、影响生物膜内部结构而发挥作用的。适当浓度的雌二醇可以作为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的可选药物。[目 的]第二部分实验已经成功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证实了雌二醇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本部分研究拟于在成功建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成熟生物膜。将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与宫颈癌前细胞(H8细胞)共培养,研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对宫颈癌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初步分子机制。同时,研究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宫颈癌前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为进一步评价雌激素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 法]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并提取成熟生物膜。用含有不同浓度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培养基体外培养H8细胞,CCK8法检测H8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H8细胞迁移能力。利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刺激下,H8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Vimentin的表达情况。将不同浓度的雌二醇(Opmol/L、200pmol/L、400pmol/L、800pmol/L)与 H8 细胞共培养,利用 RT-PCR 法检测H8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物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 果]◆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抑制H8细胞增殖(P<0.05),对H8细胞迁移无影响(P>0.05);◆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在基因水平上低表达上皮标志物E-cadherin(P<0.05),高表达间质标志物 N-cadherin、Snail、Vimentin(P<0.05);◆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在蛋白水平上低表达上皮标志物蛋白E-cadherin,高表达间质标志物蛋白 N-cadherin、Snail、Vimentin;◆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H8细胞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对宫颈癌前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通过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雌二醇不能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用于治疗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感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目 的]第三部分研究发现,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是通过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EMT而发挥促癌作用。EMT作为诱发细胞癌变的关键步骤已被学术界认可,但是其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调控尚不明确。本部分实验在之前建立的“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EMT”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发EMT的详细信号转导过程,旨在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作用后,H8细胞的TLR4、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发生EMT中的变化趋势。利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研究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的H8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研究TLRU对H8细胞EMT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 果]◆免疫荧光显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上调H8细胞TLR4、P-Smad2/3蛋白的表达;◆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0.1ng/ml TGF-βi(EMT阴性对照浓度),可以显着增强H8细胞的EMT(P<0.01)。提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发生EMT是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0.1ng/ml TGF-βi”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TLR4抑制剂,可以逆转H8细胞的EMT(P<0.01),证实了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H8细胞的EMT是受到TLR4调控的;◆在“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0.1ng/ml TGF-β1”的H8细胞EMT模型中加入TLR4抑制剂后,p-Smad2/3的表达显着下调,证实了 TGF-β1/Smad是其下游信号通路,受到TLR4调控;[结 论]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是通过TLR4-TGF-β1/Smad信号通路诱导H8细胞发生EMT,是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协同HR-HPV感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并促发癌变的主要机制,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马丹丹[7](2020)在《单一、多重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阴道、宫颈分泌物,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酶、生殖道病原体及HPV检测结果,探讨各指标异常在HR-HPV感染中的作用,为逆转及治疗HR-HPV持续感染以及防止后续系列良、恶性变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或正常门诊体检就诊的525例妇女。通过门诊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婚育史、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按HPV感染情况分为3组,即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分别统计三组阴道微生态形态学与功能学、支原体、衣原体监测结果。将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三组间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HPV感染情况的比较:本研究最终纳入有完整数据525例患者。HR-HPV阴性组445人,约占84.76%;单一HR-HPV阳性组为65人,约占12.38%;多重HR-HPV阳性组15人,约占2.86%。2.菌群密集度在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1.69%、36.92%、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55,P<0.05)。三组中菌群多样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2.13%、36.92%、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47,P<0.05)。三组中WBC计数阳性率分别为15.73%、64.61%、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263,P<0.05)。三组中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1.69%、70.77%、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21,P<0.05)。组间比较发现,单一HR-HPV阳性组与HR-HPV阴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多样性、乳酸杆菌两指标于多重HR-HPV组与HR-HPV阴性组比较,P均<0.0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BC计数于单一与多重HR-HPV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H2O2在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17%、66.15%、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85,P<0.05)。三组中SNA阳性率分别为25.17%、76.9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59,P<0.05)。三组中LE阳性率分别为42.70%、69.23%、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70,P<0.05)。三组中pH阳性率分别为22.02%、87.69%、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15,P<0.05)。组间比较时发现,以上四个指标于单一HR-HPV阳性组与HR-HPV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SNA、pH于多重HR-HPV感染与HR-HPV阴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GUS在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9.66%、23.08%、33.33%;NAG阳性率分别为18.88%、21.54%、26.67%;这两项指标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B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2.47%、56.92%、46.67%;中间型BV阳性率分别占比:51.46%、30.77%、26.67%;正常者分别占比:26.07%、12.31%、26.67%;正常者、中间型BV、BV在三组间总比较(x2=33.981,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0.258,P<0.05。5.在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T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49%、35.38%、53.33%,三组间阳性率比较(x2=95.201,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HR-HPV阴性组分别与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间相比较,TV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rs=0.431,P<0.05。三组中VVC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0.79%、9.23%、13.33%,三组间比较(x2=0.259,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6.在HR-HPV阴性组、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中UU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26%、75.38%、8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41,P<0.05);CT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6.97%、66.15%、66.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65,P<0.05);HR-HPV阴性组分别与单一HR-HPV阳性组、多重HR-HPV阳性组间相比较,UU、CT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rs分别为0.475、0.288,P均<0.05。结论:1.阴道微生态失调易诱发HR-HPV感染。单一HR-HPV感染下正常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及多样性增加,优势乳酸杆菌减少,炎症细胞数目增加;多重HR-HPV感染下正常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优势乳酸杆菌减少,炎症细胞数目增加;单一较多重HR-HPV感染更易增加炎症细胞数目。2.单一HR-HPV感染下阴道微生态H202、SNA、LE代谢水平及正常阴道弱酸环境发生改变;多重HR-HPV感染下阴道微生态SNA代谢水平及及正常阴道弱酸环境发生改变。3.单一、多重HR-HPV感染与下生殖道BV、TV、UU、CT感染密切相关。

张杜娟[8](2020)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及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探讨宫颈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为防治HPV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同时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查及宫颈HPV分型检测者。制定统一调查表,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1182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者,行现场问卷调查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填写。收集整理资料,HPV阳性组416例,HPV阴性组776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HPV阳性组与阴性组阴道微生态(包括: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Nugent评分、分泌物白细胞计数,p H值及阴道炎症情况)及中医体质分布上的差异。结果:1.HPV感染在各年龄段分布频率不同,频率最高为30~34岁(25.96%),其次为25~29岁(22.36%),35~39岁(17.07%)。2.阳性组416例患者中,HPV单一型感染277例(66.59%),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多型感染139例(33.41%)。单一型感染中,单一高危型感染230例,感染率前五的型别依次为HPV16型(19.57%)、52型(15.22%)、18型(9.57%)、58型(7.39%)、53型(7.39%)。单一低危型感染47例,主要为HPV低81型(42.55%)、6型(27.66%)。3.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1)阴道优势菌:阳性组以革兰阴性短杆菌为阴道优势菌占比(31.25%)高于阴性组(16.97%),而正常阴道优势菌(革兰阳性大杆菌)占比(58.65%)低于阴性组(71.80%),阴道优势菌在两组总体构成比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阴道优势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54,95%CI为1.693~3.001,P<0.01)。(2)Nugent评分:阳性组Nugent评分升高的检出率(40.87%)较阴性组(26.89%)增高,两组评分总体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Nugent评分升高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正常Nugent评分(0~3分),评分在4~6分,发生HPV感染的风险增加1.46倍(95%CI为1.031~2.077,P=0.033);评分≥7分,发生HPV感染的风险增加2.26倍(95%CI为1.660~3.064,P<0.01)。(3)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阴道p H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阴道微生态结果分析:阳性组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51.92%,失调者占48.08%,阴性组微生态正常者占64.88%,失调者占35.12%,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BV检出率(24.28%)高于阴性组(10.70%),BV中间型检出率(5.77%)亦高于阴性组(3.00%),BV、BV中间型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VC、TV、AV、混合性感染、菌群抑制、菌群异常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BV感染(OR=2.834,95%CI为2.033~3.951,P<0.01)、BV中间型感染(OR=2.401,95%CI为1.326~4.438,P=0.004)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4.比较两组中医体质分布:阳性组平和质占18.99%,偏颇质占81.01%,阴性组平和质占29.11%,偏颇质占70.89%,HPV阳性组体质偏颇率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颇体质中湿热质、阴虚质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阴虚质(OR=2.289,95%CI为1.568~3.341,P<0.01)、湿热质(OR=2.789,95%CI为1.943~4.029,P<0.01)是HPV感染的危险体质。结论:1.单一HR-HPV感染率前5位的型别依次是HPV16型、52型、18型、58型和53型。2.阴道微生态失调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阴道优势菌的改变,Nugent评分的升高、BV感染、BV中间型感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3.HPV感染与体质的偏颇有关,其中湿热质、阴虚质是HPV感染的危险体质。

唐砚彩[9](2020)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后患者Nugent评分、阴道微生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09201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BV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设计、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按临床试验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清洗外阴+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试验组(红核妇洁洗液),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10ml(10ml/袋)药液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每日1次,于睡前清洗外阴后,放置1枚(0.5g)于阴道后穹隆处,连用7天。停药3天、28天后门诊复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微生态等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V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3天Nugent评分<7患者百分比。试验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6.67%,对照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2.50%。非劣效值下限小于界值(-0.2939<-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疗效指标:2.1 Nugent评分变化值: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20±2.71,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38±2.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停药后28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4.53±2.90,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56±2.9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2.2形态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89)、优势菌(P=0.51)、真菌感染(P=1.00)、滴虫感染(P=1.00)、乳杆菌分级(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67)、优势菌(P=0.36)、菌丝(P=0.16)、滴虫感染(P=0.86)、乳杆菌分级(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P=0.04)、孢子(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功能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68)、H2O2浓度(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25)、H2O2浓度(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4.47±2.50,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3.94±2.5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05)。结论: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高,明显改善Nugent评分;2.红核妇洁洗液通过影响阴道菌群形态学及功能学,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局部症状,恢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出现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谢美群[10](2019)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妇科门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且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以及HPV检查的患者1 563例, 分析不同年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并将1 563例患者分为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 分析两组女性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及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结果 1 563例患者中, 检出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85例, 检出阳性率为24.63%, 且随着年龄的增大, 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之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pH值>4.5、过氧化氢以及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2%比59.48%, 59.74%比40.26%, 51.17%比48.83%)(χ2=1.625, 0.188, 3.610, 均P>0.05), 而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7%比87.53%)(χ2=39.015, P<0.05)。高危型HPV阳性组患者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及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率显着高于阴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比6.03%, 8.83%比3.65%)(χ2=18.377、16.629, 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炎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上需重视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恢复阴道内微环境平衡, 同时增强阴道以及宫颈免疫能力, 以进一步降低高危型HPV感染。

二、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自制苦苓清热洗剂在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试验组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阴道p H值
        1.3.2 疗效判定标准
        1.3.3 安全性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阴道p H值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病人治疗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2)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排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随访
        2.6 不良事件记录
        2.7 统计分析
        2.8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
        3.3 阴道局部免疫情况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选题的出发点
    2 BV与阴道免疫
    3 BV与阴道乳杆菌
    4 哈氏妇科对BV的认识
    5 哈氏止带Ⅱ号方的组方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乳酸杆菌对宫颈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分析应用乳酸杆菌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分析阴道应用乳酸杆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分析阴道应用乳酸杆菌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质量控制
        3.1 相关诊断标准
        3.2 质控原则
    4.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及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V病因学研究
    1.1 西医研究
    1.2 中医研究
2 阴道微生态
    2.1 阴道微生态平衡及BV微生态状况
    2.2 BV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改变
        2.2.1 西医研究
        2.2.2 中医研究
3 BV的诊断
    3.1 西医诊断
    3.2 中医诊断
4 BV的影响
    4.1 BV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
    4.2 BV对非妊娠期妇女的影响
5 BV的治疗
    5.1 西医治疗
        5.1.1 抗生素
        5.1.2 乳杆菌活菌制剂
    5.2 中医治疗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5.3.1 外治法
        5.3.1.1 西药联合中药坐浴
        5.3.1.2 西药联合中药熏洗及冲洗
        5.3.1.3 西药联合中药阴道灌洗
        5.3.2 内治法
6 小结

(6)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引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通过TLR_4-TGF-β_1/Smad信号通路诱导宫颈癌前细胞发生EM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阴道加德纳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单一、多重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一)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三组中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各指标的比较
    (三)三组中阴道微生态功能学各指标的比较
    (四)HR-HPV感染与生殖道炎症性疾病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一)宫颈HR-HPV感染概述
    (二)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的概述
    (三)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的改变对宫颈HR-HPV感染的影响
    (四)宫颈HR-HPV感染与生殖道炎症性疾病间的相关性
    (五)前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8)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排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查
        3.2 问卷调查
        3.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4.2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
        4.3 HPV感染与中医体质分布关系
讨论
    1 HPV感染特点
    2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
        2.1 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与HPV感染的关系
        2.2 阴道乳酸杆菌与HPV感染的关系
        2.3 阴道pH值与HPV感染的关系
        2.4 阴道炎症与HPV感染的关系
    3 HPV感染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3.1 湿热质与HPV感染的关系
        3.2 阴虚质与HPV感染的关系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宫颈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体质的发展及其在妇科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阴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1.1 正常阴道微生态
        1.2 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
        1.2.1 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变化
        1.2.2 免疫调节机制
        1.2.3 性行为及避孕方式
        1.2.4 药物及物理治疗
        1.2.5 种族及其他差异
    2 阴道炎症研究概述
        2.1 阴道微生态与需氧菌性阴道炎
        2.2 阴道微生态与细菌性阴道病
        2.3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4 阴道微生态与滴虫性阴道炎
        2.5 阴道微生态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
        2.6 阴道微生态与萎缩性阴道炎
    3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4 中医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临床治疗
        4.3.1 中药外治法
        4.3.2 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
        4.3.3 针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退出试验的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替换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用法用量
        2.2 疗效评价指标
        2.2.1 主要疗效指标
        2.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不良事件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4.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2.4.2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和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情况
        3.2.1 年龄情况
        3.2.2 妊娠、生产及流产情况
        3.2.3 病程情况
        3.2.4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3.1 主要疗效指标
        3.3.2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4.1 一般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外洗法的中医认识
        4.1.1 中药外洗的理论依据
        4.1.2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
        4.1.3 中药阴道外洗的临床应用
        4.2 红核妇洁洗液的作用机理
        4.2.1 组方与制备
        4.2.2 抗炎作用
        4.2.3 抑菌作用
        4.3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4.3.1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形态学的影响
        4.3.2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5 结论
    6 主要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四、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制苦苓清热洗剂在湿热质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的应用[J]. 雷瑶,蒋维,张丹. 护理研究, 2022(05)
  • [2]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褚梦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乳酸杆菌对宫颈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影响[D]. 高洋.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D]. 张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及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王佳,杨席伟,蒋德梅,武栩臣,金凤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10)
  • [6]阴道菌群特点及差异细菌生物膜促进宫颈癌变的机制研究[D]. 刘莹.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7]单一、多重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性研究[D]. 马丹丹. 延安大学, 2020(12)
  • [8]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 张杜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唐砚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分析[J]. 谢美群. 中国基层医药, 2019(23)

标签:;  ;  ;  ;  ;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