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

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

一、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论文文献综述)

栾春燕[1](2020)在《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9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获取PNI最佳分界值,分析不同PN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低PNI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EFS)低于高PNI患者(OS,P<0.001;EFS,P=0.029)。对于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PNI是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OS,P<0.001;EFS,P=0.020),而在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不同PNI水平与生存预后无显着的相关性(OS,P=0.114;EFS,P=0.639)。多变量分析显示,按模型a(OS:纳入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体格状态、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血红蛋白等变量;EFS:纳入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乳酸脱氢酶、化疗方案、绝对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变量)进行调整,PNI是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按模型b进行调整(纳入所有变量),PNI仍然是OS和EF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是预测DLBCL患者生存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多因素分析表明,低PNI是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这项研究表明,PNI值可作为DLBCL患者简便可行的临床预后指标。

程红燕[2](202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是一类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恶性疾病。GTN对化疗敏感,低危患者通常采用单药化疗,生存率接近100%,高危和超高危患者则需多药联合化疗,虽然高危GTN患者治愈率可达90%,但超高危和难治性GTN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约40%的患者死于疾病复发和耐药。免疫治疗已成为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支柱。已有多项前期研究证明PD-L1在GTN肿瘤细胞广泛表达,少数病例报道的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在GTN中的有效率较高,但仍然有患者出现耐药复发的情况,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type immunoglobulin domain-containing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VISTA)是与 B7 家族的配体 PD-L1 和PD-L2同源,主要表达于髓系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VISTA可诱导FOXP3+T细胞,抑制T细胞的活性,VISTA除了表达于肿瘤细胞,还在免疫细胞上表达,既可以作为配体又可以作为受体发挥作用,但这些作用并不排斥,都可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促进Tregs的抑制功能及调节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来负性调控T细胞的功能。前期研究已证明VISTA在GTN肿瘤细胞广泛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疾病分期、预后评分或预后结局无关,表明VISTA可能作为GTN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由于免疫治疗在GTN中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为分析免疫治疗在GTN中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索GTN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同时在体内和体外单独或联合阻断PD-1和VISTA,研究其抗肿瘤效应。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高危耐药/复发GTN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ocytes,TIIs)中免疫检查点的表达;(3)联合阻断 PD-1和VISTA在体外和体内对绒癌的抗肿瘤效应研究。方法1.招募至少经过两种及两种以上联合化疗失败的高危耐药/复发GTN、患者FIGO预后评分≥7分,血清β-HCG水平异常的GTN患者共计20例,入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联合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按200 mg/次的剂量静脉注射,每次输注30min(不少于20min,不超过60min,包括冲洗阶段),每两周1次;阿帕替尼:250mg,每天一次,餐后半小时服用。受试者若能达到完全缓解则在完全缓解后继续维持本治疗方案巩固6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客观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药物安全性,疾病缓解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2.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绒毛膜癌、PSTT和ETT,并有足够的肿瘤样本进行免疫组化的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共计108例,分析TIIs中免疫检查点VISTA、PD-1、LAG-3、TIM-3、GAL-9的表达水平,分析各靶点在不同GTN病理亚型中表达差异及其与GTN患者预后的关系。3.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验证VISTA和PD-L1在绒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单独或联合阻断绒癌细胞中的VISTA和PD-1与T细胞共培养对T细胞增殖和杀伤能力的影响,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体内建立绒癌模型来探讨联合阻断PD-1和VISTA对绒癌的抗肿瘤效应影响。结果1.10例患者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期间β-HCG降至正常,中位降至正常的治疗周期为3程(范围,1-6.5程),平均疾病缓解时间为15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为55%(95%CI,31.1%-78.9%),完全缓解率为50%(95%CI,26%-74%),18例患者发生了任意级别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有12例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3级AE,无4级AE发生。最常见的3级AE为高血压(25%)。1例患者因3级AST升高住院治疗而停药出组,未发生治疗相关的死亡,4例患者因皮疹和发热延迟治疗,延迟时间均<14天,1例患者在出现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后永久停用阿帕替尼。2.VISTA和GAL-9在所有的GTN标本的TIIs中均表达,分别有99.1%、94.4%为中度至强阳性表达;TIM-3和PD-1分别在92.6%、90.1%的TIIs中表达,分别由45例、56例患者为中度至强阳性表达;LAG-3在77.8%的TIIs中表达,其中仅有5例患者为中度至强阳性表达。TIM-3和GAL-9在绒癌中表达高于PSTT,而在绒癌和ETT之间、PSTT和ETT之间表达无显着性差异;LAG-3在ETT中的表达低于绒毛膜癌和PSTT,绒癌和PSTT之间表达强度无显着性差异,TIIs中LAG-3阳性表达的患者PFS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VISTA蛋白在JEG-3绒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高表达,体外联合阻断绒癌细胞中的VISTA和PD-L1后与T细胞共培养可显着恢复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能力,降低FOXP3+T细胞的比例;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绒癌模型体内,与单独阻断VISTA或PD-1相比,联合阻断VISTA和PD-1可显着抑制绒癌皮下肿瘤的生长,使外周血中CD4/CD8细胞比值升高,CD45RO+记忆T细胞比例升高,TILs中PD-1+CD8+T细胞、VISTA+CD8+T细胞和FOXP3+T细胞比例显着降低,CD45RO+记忆T细胞比例显着增高。结论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可作为高危耐药或复发GTN患者的补救治疗,其药物毒性可控,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2.VISTA、GAL-9、PD-1和TIM-3在GTN标本TIIs中广泛表达,与患者临床结局无关;LAG-3阳性表达可能是GT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这些免疫检查点可能是GTN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3.VISTA蛋白在绒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高表达;联合阻断绒癌细胞中VISTA和PD-L1后与T细胞共培养可显着提高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能力;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体内,与单独阻断VISTA或PD-1相比,联合阻断VISTA和PD-1可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

黄玲,陈林杰,江新苗,庞迪文,陈菲莉,魏小娟,郭汉国,刘思初,梁湛丽,李文瑜[3](2020)在《2019年恶性淋巴瘤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精准医学时代,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抗、双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e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不断提升,患者获得生存期的延长。2019年淋巴瘤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双靶向或多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双免疫治疗的联合。2019年是免疫治疗获得丰硕果实的一年,本文对2019年淋巴瘤大事件及重要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黄静,杨晶晶[4](2019)在《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方案治疗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文中认为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MB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亚型,和结节硬化型的霍金奇淋巴瘤有密切的相关性。DLBCL是至今为止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非霍金奇淋巴细胞肿瘤,大多数原发于淋巴结的内部,大约40%的原发于淋巴结之外,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当中最常见类型的一种[1]。近年来,有多项研究结果亦表明,利妥昔单抗(R)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案(R-DA-EPOCH)能够显着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以及长期的生存率[2]。现将对入组的44例MBL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其报告如下。

施小梅,顾康生[5](2015)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GLD)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诊治的35例NHL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d1,地塞米松20 mg·d-1,d14,静滴,每3周重复,2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35例NHL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1例,维持稳定(SD)4例,进展(PD)1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51.4%,疾病控制率(DCR)为62.9%;22例患者可评价无疾病进展期(PFS),中位PFS为5个月(95%CI:017.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9.5个月(95%CI:7.834.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毒性。结论GLD方案对NHL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化疗方案。

王鑫[6](2014)在《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探讨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化疗周期开始时服用裴氏升血颗粒,1包/次,2次/日,连续用药14天;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化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象(WBC、NEUT、PLT、Hb)、中医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来评价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同时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粪常规情况及治疗当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评价裴氏升血颗粒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各有1例因不能耐受化疗而提前退出,按脱落病例处理。因此,共有58例化疗病例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试验结果显示:1.外周血象(WBC、NEUT、PLT、Hb)第3、7、10、14、18、21天的数值:①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骨髓抑制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化疗后外周血象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化疗后WBC、NEUT减少和促进其回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PLT、Hb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生存质量:治疗组在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指标:两组化疗后异常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粪常规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裴氏升血颗粒能有效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改善患者骨髓抑制后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陈明月[7](2010)在《408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408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分析目的研究我科收治的初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科住院初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疗效的资料,运用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408例,男性263例,女性145例,总体男女比例1.8:1,中位发病年龄53岁(12-86岁)。病理分类为霍奇金淋巴瘤(HL)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81例,NHL是HL的14倍。其中B细胞来源的NHL (NHL-B) 298例,T/NK细胞来源的NHL (NHL-T/NK)83例。起病时最常见的5项症状依次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扪及肿块,发热,消瘦及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并且NHL-T/NK起病时较HL和NHL-B更易伴有发热症状(P<0.001)。408例患者中118例(28.92%)为结内淋巴瘤,290例(71.10%)为结外淋巴瘤。在结外淋巴瘤中,前5位起病器官或组织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胃、皮肤、咽淋巴环(扁桃体和鼻咽区)、肠。366例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Non-PCNSL)患者起病时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后,发现NHL-T/NK更易伴发B症状(P<0.001,χ2=19.274)、三系下降(P<0.001,χ2=16.840)。将366例Non-PCNSL患者与4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起病时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Non-PCNSL患者更易伴发B症状(P<0.001,χ2=19.423)、肝功能损害(P=0.009,χ2=6.908)、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P<0.001,χ2=14.421)。342例资料完整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完全缓解(CR)率20.76%,总有效率48.54%。255名NHL-B患者中,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起病者CR率24.32%,总有效率40.54%;非原发中枢性起病者CR率20.64%,总有效率50.46%。中枢性起病患者疗效相对较差(P=0.010,χ2=11.424)。42名使用CHOPE方案的患者中,NHL-B组CR率16%,总有效率48%; NHL-T/NK组CR率17.65%,总有效率35.29%。CHOPE方案对于NHL-B的疗效优于NHL-T/NK (P=0.001,χ2=15.712)。年龄≤60岁的NHL患者初诊时骨髓中发现微量幼稚淋巴样细胞的148名,其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在0.5%-0.9%的组CR率30.77%,总有效率80.77%;1.0%-1.4%组的CR率27.91%,总有效率65.12%;1.5%-1.9%组CR率13.89%,总有效率36.11%;2.0%-4.9%组CR率16.28%,总有效率34.88%。随着微量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的增加,CR率下降,总有效率下降(P=0.004,χ2=24.596)。150名NHL-B患者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在0.5%-0.9%组CR率33.33%,总有效率66.67%;1.0%-1.4%组CR率27.5%,总有效率65%;1.5%-1.9%组无CR,总有效率34.62%;2.0%-4.9%组CR率17.54%,总有效率35.09%。四组间基本随着微量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的增加,CR率和总有效率下降(P=0.001,χ2=26.901)。将111名NHL患者初次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的时间,分为1-3个疗程、4-6个疗程、>6个疗程三组,与初诊时骨髓中幼稚淋巴样细胞的不同比例(0.5%-0.9%、1.0%-1.4%、1.5%-1.9%、2.0%-4.9%)进行比较,四组患者均随着骨髓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的增加,达到CR/PR的时间逐渐延长(P=0.017,χ2=14.896)。104名Ⅳ期NHL患者按照上述同样方式分组比较,四组患者亦随着骨髓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的增加,达到CR/PR的时间逐渐延长(P=0.018,χ2=14.804)。表明NHL患者初诊时骨髓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升高,可使其达到CR/PR的时间延长。Ⅳ期NHL患者亦明显存在这一趋势。320例NHL患者中,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300U/L组的CR率8.06%,总有效率24.19%;血清LDH<300U/L组的CR率23.26%,总有效率53.88%。血清LDH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疗效差(P<0.001,χ2=19.833)。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2.5mg/L组的CR率8.72%,总有效率32.89%;血清β2-MG≤2.5mg/L组的CR率30.41%,总有效率61.40%。血清β2-MG升高的患者较正常者疗效差(P<0.001,χ2=33.801)。初诊时血清LDH和β2-MG均升高组的CR率6.25%,总有效率15.63%;血清LDH升高而β2-MG正常组的CR率10%,总有效率33.33%;血清LDH正常而β2-MG升高组的CR率9.40%,总有效率37.61%;血清LDH正常而β2-MG正常组的CR率34.75%,总有效率67.38%。表明血清LDH和β2-MG均升高患者的疗效比单一指标升高或两项指标均正常者疗效为差(P<0.001,χ2=60.680)。并且,血清LDH升高而β2-MG正常组与血清LDH和β2-MG均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χ2=3.936);血清LDH正常而β2-MG升高组与血清LDH和β2-MG均正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χ2=36.375);血清LDH升高和β2-MG正常组与血清LDH正常和β2-MG升高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685,χ2=1.579)。提示单独血清p2-MG升高与单独血清LDH升高对于疗效预测可能具有同等意义。此外,研究还发现,血清β2-MG正常组CHOP方案化疗疗效较升高组为好(P=0.002,χ2=15.168)。HL的多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均未发现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NHL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疗效与血清LDH、血清β2-MG、CD10、分期有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我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男女比例、发病年龄、HL与NHL比例与国内情况基本相符,但结外淋巴瘤比例偏高。起病时最常见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起病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起病时,系统性NHL-T/NK更常见伴发B症状、伴发三系下降。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Non-PCNSL)比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更易伴发B症状、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肝功能损害。恶性淋巴瘤患者总体化疗有效率为48.58%。PCNSL患者疗效较Non-PCNSL患者差。NHL患者初诊时骨髓中幼稚淋巴样细胞比例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达到CR/PR的时间亦越长。Ⅳ期患者尤为明显。患者初诊时血清LDH>300U/L或血清β2-MG>2.5mg/L者疗效差,且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可靠性,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邓立力,路丹,杨宇,姜秋颖[8](2008)在《联合长春瑞滨的改良CHO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含长春瑞滨和顺铂的改良CHOP方案(CHND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36例复发性难治性NHL病人用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替代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VCR)和强的松(PDN)组成CHND方案治疗,21天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治疗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率(CR)16.7%,部分缓解率(PR)52.8%,总有效率(RR)6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其他较为常见的分别为脱发、胃肠道反应等。结论CHND方案可作为复发性难治性NHL的解救治疗方案。

赫文,王文秀,徐玉清,姜秋颖[9](2007)在《长春瑞宾联合方案治疗23例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春瑞宾(商品名诺维本,NVB)为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长春瑞宾抗瘤谱广,抗瘤活性高。我科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使用环磷酰胺、阿

韩维娥,杨斌[10](2005)在《羟基喜树碱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以羟基喜树碱(HCPT)注射液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HCPT10mg/次,静脉滴注,2h,联合Ara-C或VP16或PYM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18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结果CR1例,PR9例,总有效率55.5%,无进展生存1.510个月。该方案毒副作用轻,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总结。

二、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论文提纲范文)

(1)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文献综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1 背景介绍
    2 基于临床特征的预后建模
    3 分子水平的预后分类
    4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5 社会人口学对DLBCL的影响
    6 对DLBCL结局预测的治疗效果评估
    7 结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分期及危险判定标准的具体细则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入组患者特征
    2.2 ROC曲线
    2.3 PNI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2.4 PNI值与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个人资料
    求学经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免疫检查点的表达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联合阻断PD-1和VISTA对绒癌的抗肿瘤效应研究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祀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及学术成果

(3)2019年恶性淋巴瘤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霍奇金淋巴瘤
    1.1 一线治疗
    1.2 复发难治HL
2 非霍奇金淋巴瘤
    2.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2.2 套细胞淋巴瘤
    2.3 滤泡性淋巴瘤
    2.4 外周T细胞淋巴瘤
3 免疫治疗

(4)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方案治疗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1.2 R-DA-EPOCH化疗方案:
    1.3 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评价: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R-DA-EPOCH化疗方案的临床短期效果:
    2.2 不良反应:
    2.3 生存率:
3 讨论

(5)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案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2.2 远期疗效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6)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立题依据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随机分组方法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1.7 临床研究记录
        1.8 统计处理
    2 主要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入组情况
        3.2 基线资料均衡性分析
        3.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3.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4 病例分析报告
讨论
    1 裴氏升血颗粒防治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理论依据
        1.1 “补肾填精生髓、健脾益气生血”法的确立
        1.2 裴氏升血颗粒组方及配伍分析
        1.3 单味药研究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2.1 裴氏升血颗粒能防治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
        2.2 裴氏升血颗粒可改善 NH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2.3 裴氏升血颗粒可改善 NHL 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2.4 裴氏升血颗粒安全无毒副作用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西医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进展
        1.1 骨髓抑制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
        1.2 骨髓抑制所致贫血的防治
        1.3 骨髓抑制所致血小板减少防治
    2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7)408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部分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一 恶性淋巴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撰写的文章

(10)羟基喜树碱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难治情况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毒副反应
3 讨论

四、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D]. 栾春燕. 东南大学, 2020(01)
  • [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 程红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2019年恶性淋巴瘤研究新进展[J]. 黄玲,陈林杰,江新苗,庞迪文,陈菲莉,魏小娟,郭汉国,刘思初,梁湛丽,李文瑜. 循证医学, 2020(01)
  • [4]利妥昔单抗联合调整剂量的EPOCH方案治疗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J]. 黄静,杨晶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2)
  • [5]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 施小梅,顾康生. 安徽医药, 2015(07)
  • [6]裴氏升血颗粒防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 王鑫.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7]408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分析[D]. 陈明月. 复旦大学, 2010(03)
  • [8]联合长春瑞滨的改良CHO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 邓立力,路丹,杨宇,姜秋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03)
  • [9]长春瑞宾联合方案治疗23例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J]. 赫文,王文秀,徐玉清,姜秋颖. 中国肿瘤临床, 2007(06)
  • [10]羟基喜树碱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J]. 韩维娥,杨斌. 白血病.淋巴瘤, 2005(03)

标签:;  ;  ;  ;  ;  

诺维本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