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90 和 MA60 的命运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90 和 MA60 的命运

一、麦道90与新舟60两架飞机的命运(论文文献综述)

仝航航[1](2021)在《我国民用大飞机项目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决定开始走国产大飞机之路算起,我国的大飞机项目从自主研制到成功试飞,再到意外半途下马,坎坷的合作生产和再次下马,曲折的道路一直持续到2007年国务院宣布耗资巨大的国产大飞机立项。民用大飞机项目的难度在于其复杂性和庞大性,这需要来自多个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密切配合。C919大型国产飞机项目历经十载春秋,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目前仍处在紧锣密鼓的试飞和取证过程中,预计于2021年交付客户。鉴于我国民用大飞机项目曲折的历史和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挑战,研究民用大飞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民用大飞机产业发展历程的纵向回顾,总结分析了各个主要民机项目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接着通过横向比较世界主要民机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得出值得借鉴的经验。理论方面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民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处境和态势,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 C919大型飞机项目具有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外部风险。创新性的将以下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行业特点的因素综合进行考虑,主要包括了新时期多种形式的贸易战以及带有国家背景的行业垄断给外部竞争带来的困难,新冠疫情对民航业上下游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消弭,一带一路发展正当时带来了新的外部机会,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有助于强大国内市场,适航认证作为行业短板应引起足够重视,专利布局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升等,力争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对涉及竞争的方面进行展开,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分析,既不妄自菲薄,不回避自身的不足,也不坐井观天,管中窥豹,而不知外部形势的险峻。最终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为导向,综合分析得出政府扶植职能的进一步强化,企业体制和商业理念的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的提升三个主要策略。同时也对论文在形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刘斌[2](2017)在《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文中指出第一章千古梦幻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

庄浩刚[3](2014)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制环境构建研究 ——以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为例》文中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途径对民用飞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进行科学构建,这不仅是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有法律制度来加以约束与规范,以此才能保障民用飞机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用飞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特别是通过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才能促进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更快发展,这也正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特色所在。论文首先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认为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确立“以人为本”的法制理念,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法制环境,促进可持续的法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民主立法,推动和谐执法,实现司法公正,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民用飞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我国民用飞机产业起步较晚,不仅存在着技术上的制约,而且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法制环境建设问题。我国对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专门立法还不够完善,民用飞机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还无法可依,导致民用飞机产业相关主管部门滥用职权,无法实现依法管理以及依法维护和保障民用飞机产业合法权益之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可持续的更快发展。为此,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论述了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的必要性和与法制环境构建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我国目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为主的相关法律规定缺失,相应的配套性的法律法规不完备,民用航空的法律体系内部相互矛盾,部分民用飞机产业领域的立法还是空白,民营资本的法律地位也不平等,民用飞机租赁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制过于原则。论文在阐述这些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还具体分析了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我国的民用飞机产业发展而言,同样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科学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新经验与新成果,特别应重视对WTO规则中关于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以探讨如何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因此,论文还比较了典型国家民用飞机产业法制构建的立法实践和制度经验,总结了这些国家相关法制的共性内容和立法模式,得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与WTO规则的关系、做好与国内法制相衔接的相关经验启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科学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的理论诉求,而科学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同时又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诉求。所以,论文最后又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从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途径方面,具体提出了科学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的相关制度设想。

张犇[4](2012)在《民国上海大空难 ——以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失事为焦点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迄今已逾百年。清季民元是其奠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基于现实需要,始大力发展民航,开辟了2条主要航线,空运规模日渐扩大。抗战时期,中国民航事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而又在后期绝处逢生,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民航业也形成了由中国、中央两大国有航空公司为主的格局,其中中美合资的“中航”居主要地位。战后至新中国成立这四年多时间,中国民航在产业规模上迅速膨胀,而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旧民航也随之分化。中国民航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空难史。从外国人在中国国内的首次飞行表演失事,到冯如的遇难,再到徐志摩的“吻火”,一路空难悲剧。战后四年,民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航飞行密集度提高,但由于航空软硬件不完备,基础不牢固,造成大量民航失事。“复员运输”期间有7次空难,之后又经历了空前的民航失事高潮,在1946年、1947年两年之交,前后不足50天时间内,国有两民航公司重大失事8架次,死伤共计173人,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和舆论大哗。这一系列事件对于中国民航业发展影响颇巨,当局采取了很多措施予以弥补,在完善航空场站设施、制定制度法规和机构改革等方面都有建树。此后,民航运营环境渐好,但也续有数次失事,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航空公司的资产损失又有了新的动向。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最主要的民用航空港,在这一阶段繁忙的空运中起着枢纽作用,而发生于此期的大小民航空难或多或少都与之有些关联,此期的民航空难史是民国上海社会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挖掘档案、报刊资料,对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在上海失事事件做了全景式梳理,对于灾难发生的现实环境、失事情形、抢险过程、善后处理、申诉情形、责任承担、社会影响等,尤其是遇难人员各自的惨烈状况和人生故事做了全面的展示,并以此为核心,向前后延伸,对民国末期民航空难予以系统性爬疏,旨在展现当时社会生活的这一重要侧面。

王科[5](2012)在《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用航空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具有辐射面宽、产业链长、技术扩散率高、联带效应强等特点,能引领多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上海民用航空产业起步早、基础厚,先后经历了“从飞机维修起步,到自主研制国产运10飞机,合作生产麦道MD-82/83和MD90-30客机,转包生产空客A320和波音B737客机零部件,再到着手自主研制国产ARJ21新支线客机”的历程,亲历了新中国60多年来民用飞机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大型飞机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其研发制造中心选址上海。大型飞机项目在上海落户,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对促进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进步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趋势,然后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价值链、产业集聚等理论的交叉视角出发,研究了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特点,并利用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演绎了航空制造寡头在产量和价格方面的博弈。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对民用航空产业链的组成和建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古诺模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下游为多寡头、上游为多家供应商的产业链模型,研究了上下游产业纵向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动态博弈,分析了上下游市场结构对于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以大型客机为例,分析了产业链纵向分拆及国际化分工的原因,阐释了当前我国发展大型客机选择“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理由,同时绘制了上海大飞机产业链构成图。本文对世界两大航空产业集聚发展源地—美国西雅图航空城和欧洲图卢兹航空谷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从主制造商的主导、分包商的集聚、相关产业的支撑、人才教育的支持、产业链的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当地航空产业的集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维度,运用PEST分析框架对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详细研究,构造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结合相关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最后从健全推进机制、完善规划布局、支持企业创新、推动产业集聚、政产学研结合、财政金融支持七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胡承波[6](2011)在《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航空企业也不例外。对于处在经济发展变革中的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来说,实施技术创新、研究技术创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技术创新,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因此,如何构建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选题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及其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产业演进理论、企业竞争理论、绩效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控制投影模型等相关理论,对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构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全文除绪论和总结展望外共有六章。其中第二章提出并分析了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理论、绩效理论、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等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对中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指出需要依靠建立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来提高企业及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所需的创新环境;第七章通过对西飞的实证研究验证和分析本文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及其评价体系。航空制造业企业通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学习机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企业家精神、组织模式创新、创新文化建设等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建构。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是指在企业使命和创新战略指导下,为主动响应市场动态性变化,通过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动调节与控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功能和过程,及时有效地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综合性能力体系,其内生于企业独特资源、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以及一系列激活机制,以有效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来体现。论文将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七个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即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一种方法、结构和工具,用来组织和创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种指标。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对于航空制造业企业科学地定位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改善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创新环境,对于加快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进程,提高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推动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董强[7](2009)在《我国大飞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大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必将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中国,大飞机的制造曾是历届政府都曾认真考虑过的问题,但是大飞机项目却屡次反复,始终没有成功。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具备发展大飞机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并表示中国将把大飞机研制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代表大飞机项目再一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关系到国家安全。对推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材料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大飞机及其相关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期的特点,是国家战略产业。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利益等角度来看大飞机产业都应该得到大力地发展。在“举国体制”下,大飞机企业的整合,人才的招募,资金的筹措,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本文就如何提高大飞机产业中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管理能力的视角出发,借鉴、比较国外大飞机研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我国大飞机产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提出了系统化管理的理念。以大量详实的数据为支撑,并加以详细分析,解剖。详细描述了系统化管理的架构和具体实施方法。以促使我国大飞机产业得到科学化、系统化、可持续地发展。

刘济美[8](2008)在《为了中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六章:转识成智 事实上,谁对谁错的问题不可能从纯粹的学术理论上得到认证,它的答案在不同的群体面前截然相反。 对于美国来说,波音公司总是站在正确的一方,而对于欧洲人来说,除在英国偶尔可以找到一些崇拜美国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会支持空客公司

刘济美[9](2008)在《为了中国》文中指出编者按: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刘济美,怀着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满腔热忱和对中国航空人的崇敬之情,深入航空工业,历时一年,采访各阶层人士70余人,撰成”《为了中国》——ARJ21新型支线飞机深度报道”一篇长文。文章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采,全面展示了中国民用飞机历尽坎坷?

苗得雨[10](2008)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用航空工业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国家科技进步有着重要影响的战略产业。现代民用航空工业具有高度国际化商业运营的特点,金融业的有效支持和服务对其持续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对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打破世界民用航空制造的垄断格局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也将促进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高金融资本效率,并为金融如何服务战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一个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借鉴。目前,我国已正式确定大飞机项目,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的研究更显得尤为迫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与经济及产业之间关系的宏观问题方面,金融与产业的关系研究较少,尤其缺乏金融对战略产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更鲜见关于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问题的系统性着述,而这个问题的研究对民用航空工业等战略产业的发展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极其重要的。本文运用金融发展理论、战略产业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外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经验,结合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现状,以利于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和金融结构更加合理、金融体系更加完善为目标,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研究了民用航空工业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机理及民用航空工业对金融服务的系统性需求;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对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策略和政策建议,填补了国内空白。航空工业有军民之分,军用航空工业的发展主要服从国防战略和武器装备需求计划,依赖国家财政支持。民用航空工业则具有鲜明的产业特征,服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本论文在研究范畴上重点分析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同时考虑到民用航空工业的战略特殊性,在理论和策略研究中加强了对政策变量的分析。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基础、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和策略与政策研究四大部分。研究基础部分由第一、第二章组成。第一章阐述了研究动因,综合介绍了本论文研究内容、逻辑思路和主要创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第二章,由于缺乏金融对民用航空工业服务的相关研究,本论文分析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相互关系问题、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金融发展对产业发展影响等相关研究现状,以此作为论文研究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的研究基础,并由此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深度。实践研究部分由第三、第四章组成。第三章从欧、美、俄、印尼、巴西等国家航空产业政策中金融手段的运用和国际航空租赁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金融对民用航空工业这种政府干预色彩浓、资本密集度高、产业周期长的战略产业的服务实践及产生的效果,研究了发达国家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支持和服务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启示。第四章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租赁市场角度,剖析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该部分的研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研究部分由第五、第六章组成。第五章结合战略产业和金融发展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用航空工业与金融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从而论证了金融资源向民用航空工业倾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金融业加强为民用航空工业等战略产业的服务和支持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六章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的关键要素,建立了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模型,提出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不同发展阶段金融系统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支持途径,从而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出金融服务策略和政策建议。策略与政策研究部分由第七、第八、第九章组成。第七章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在对国内外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促进产业发展和有利于金融服务为目标的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改革方案。第八、第九章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租赁、资本市场、金融政策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策略和具体的财政金融政策需求。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四点:第一,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论证了金融服务与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互动机理,首次提出了在国家战略框架下,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是金融安排的改进先行,为金融业如何加强对以民用航空工业为代表的战略产业的服务和支持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首次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分析论证了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是一个系统而非单一要素,并提出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的关键要素及各要素的支持特性和途径。第三,首次应用“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企业治理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我国现有民用航空工业体制的核心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分析打破现有低效路径依赖的外部变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民用航空工业公司,它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具有股权多样化的共同治理结构,适于金融有效支持,从而适合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第四,首次提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优势,引入以主银行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构建大型航空租赁平台,建设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本论文提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结论主要有: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安排的改进先行;金融服务要认真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之间的关系,且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获得新的行业发展利润是金融业为民用航空工业提供扶持的内在动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金融业有效扶持民用航空工业的必要条件;金融业对民用航空工业的服务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包含较多相互关联的要素,主要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航空租赁、资本市场、金融政策、国家环境等,不同的金融服务要素,对航空工业具有不同的支持特性,在航空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各要素对航空工业有不同的支持途径;间接金融扶持在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现阶段具有比较优势,构建航空租赁平台是金融扶持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需要建立金融创新协调机制,并通过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建立一套保障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诱导机制以及风险分配机制,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麦道90与新舟60两架飞机的命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道90与新舟60两架飞机的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民用大飞机项目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波特钻石模型
    2.2 SWOT分析法
第3章 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
    3.1 大飞机及大飞机产业特点
        3.1.1 大飞机定义
        3.1.2 大飞机产业特点及重要性
    3.2 我国民用飞机发展历程
        3.2.1 从无到有仿制和测绘阶段-运7
        3.2.2 从有到大自行研制阶段-运十
        3.2.3 引入国际合作阶段-MD82/MPC75/AE100
        3.2.4 发力改制阶段-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
        3.2.5 自主研制阶段-ARJ21
    3.3 商飞公司发展概况
    3.4 C919项目发展概述
        3.4.1 项目发展
        3.4.2 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第4章 国际主要民机项目发展借鉴与启示
    4.1 民用大飞机项目世界格局
        4.1.1 民机市场分析
        4.1.2 民机发展趋势
    4.2 国际主要大飞机项目案例分析
        4.2.1 美国波音飞机-航空工业的领跑者
        4.2.2 欧洲空中客车-多国联合,后来居上
        4.2.3 加拿大庞巴迪宇航-成于支线,黯然离场
        4.2.4 巴西航空工业-在试探中前进
        4.2.5 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未知
        4.2.6 日本-来自亚洲邻居的竞争,开始即是落幕
    4.3 各国民机项目经验总结
        4.3.1 政府扶持
        4.3.2 民机项目的产业化
        4.3.3 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
        4.3.4 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5章 C919竞争力分析
    5.1 波特竞争力模型分析
    5.2 SWOT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会分析
        5.2.4 威胁分析
    5.3 核心竞争力界定
第6章 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6.1 政府扶植职能的强化
        6.1.1 明确战略目标
        6.1.2 财政和政策扶持
    6.2 企业体制的完善
        6.2.1 注重人才培养
        6.2.2 培育适航体系
        6.2.3 优化专利布局
    6.3 自主创新体系的提升
        6.3.1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6.3.2 构建研发体系
        6.3.3 注重市场研究能力提升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制环境构建研究 ——以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1.2.2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独到
        1.4.2 研究方法科学
        1.4.3 研究内容创新
    1.5 相关概念范围界定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指导意义
    2.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脉络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观的科学论断
        2.1.2 列宁关于发展观的科学思想
        2.1.3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2.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2.2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论
        2.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2.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2.2.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3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理论价值
        2.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2.3.2 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法制环境
        2.3.3 促进可持续的法治发展
    2.4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现实指导
        2.4.1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立法指导
        2.4.2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执法指导
        2.4.3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司法指导
        2.4.4 科学发展观对法制环境构建的监督指导
第三章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重要性
    3.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历程及经验教训
        3.1.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历程
        3.1.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3.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3.2.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地位
        3.2.2 发展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重大意义
    3.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3.3.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构建滞后
        3.3.2 政府行政干预色彩浓厚
        3.3.3 绝大多数民用航空企业没有进入法治的时代
        3.3.4 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法律关系没有理顺
        3.3.5 运力结构和航线结构不合理
        3.3.6 我国民用航空业尚未建立起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
    3.4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迫切性
        3.4.1 相关国家对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的重视
        3.4.2 我国加快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势在必行
    3.5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3.5.1 民用飞机产业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来指引
        3.5.2 民用飞机产业相关行业部门的各种利益关系需要通过法制力量来调节
        3.5.3 民用飞机产业各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有效的法律服务来保障
        3.5.4 民用飞机产业的有序管理需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来保障
第四章 国际民用飞机产业法制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学习国际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经验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4.2 典型国家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1 美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2 欧盟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3 加拿大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4 巴西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5 俄罗斯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2.6 典型国家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特点
    4.3 WTO规则相关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及其启示
        4.3.1 WTO规则相关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实践
        4.3.2 WTO规则相关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启示
第五章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相关问题剖析
    5.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立法问题
        5.1.1 民用飞机产业的立法体系
        5.1.2 民用飞机产业立法是改善我国民用飞机产业落后现状的根本途径
        5.1.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5.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执法问题
        5.2.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执法概述
        5.2.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执法的特征
        5.2.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执法主体
        5.2.4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5.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司法问题
        5.3.1 司法体制概述
        5.3.2 民用飞机产业的司法体制特征
        5.3.3 民用飞机产业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5.4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监督问题
        5.4.1 法律监督的含义
        5.4.2 民用飞机产业的法律监督
        5.4.3 民用飞机产业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科学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6.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理论诉求
        6.1.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的基本指导思想
        6.1.2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构建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6.2 科学构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诉求
        6.2.1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的科学构建提出了实践要求
        6.2.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迫切要求
        6.2.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基本要求
    6.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法制环境构建的总体目标
    6.4 我国构建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的条件已经成熟
        6.4.1 党和政府对民用飞机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6.4.2 我国制定《民用飞机发展条例》这一行政法规的条件已经成熟
        6.4.3 我国民用飞机发展的立法研究为其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6.4.4 国外成熟的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经验可供我国科学借鉴
        6.4.5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民意
    6.5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基本途径
        6.5.1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立法途径
        6.5.2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执法途径
        6.5.3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司法途径
        6.5.4 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环境科学构建的监督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民国上海大空难 ——以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失事为焦点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民航事业的艰难步履
    一、 中华民航小史
    二、 战后国内民航事业的基本状况
    三、 抗战前后迭次航机失事事件追述
第二章 圣诞夜下的惨烈一幕
    一、 三机失事的整个经过
    二、 被难人员及家属的血与泪光
    三、 1947 年初的国内空难恐怖
第三章 惨剧之后棘手的善后工作
    一、 如何发生
    二、 如何赔偿
    三、 如何追究
    四、 如何改进
第四章 惨剧外的回响
    一、 彼时世上空难多
    二、 骇时奇祸终尘封
结语
主要参引文献
附录
    一、 总附表
    二、 关于民用航空失事的若干文献
后记

(5)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民用航空产业的定义
    1.2 民用航空产业的特征
        1.2.1 高资本投入与高风险并存
        1.2.2 高附加值与高关联度共存
        1.2.3 高技术密集与人才专有性共存
        1.2.4 国际合作和专业化进程加快
    1.3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界定
第二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历史
    2.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起源及重要发展阶段
        2.1.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起源
        2.1.2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2.2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主要成就
        2.2.1 运-10 的成功首飞
        2.2.2 麦道82、麦道90 的合作生产
        2.2.3 国际转包生产合作
    2.3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机遇
        2.3.1 新支线客机ARJ21
        2.3.2 大型飞机项目落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3.1 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3.1.1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3.1.2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需求量预测
    3.2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3.2.1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3.2.2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需求量预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及模型分析
    4.1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4.1.1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
        4.1.2 价值链理论
        4.1.3 产业集聚理论
    4.2 民用航空产业相关模型分析
        4.2.1 古诺模型
        4.2.2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4.2.3 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5.1 产业链理论
    5.2 民用航空产业链
    5.3 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
        5.3.1 产业链的纵向分拆与一体化
        5.3.2 治理模式选择:一个连续古诺模型分析
        5.3.3 民用航空产业链结构及治理模式
        5.3.4 我国发展大型客机“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选择
    5.4 上海大飞机产业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主要航空城形成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6.1 西雅图航空产业的发展
        6.1.1 西雅图航空城
        6.1.2 主制造商波音在西雅图航空航天业的主导地位
        6.1.3 分包商在当地的集聚
        6.1.4 产业发展环境
        6.1.5 西雅图航空产业链
    6.2 图卢兹航空产业的发展
        6.2.1 法国航空航天谷概况
        6.2.2 航空航天谷主制造商
        6.2.3 分包商的集聚
        6.2.4 产业发展环境
        6.2.5 图卢兹航空产业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7.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PEST分析
        7.1.1 政治因素分析
        7.1.2 经济环境分析
        7.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7.1.4 技术环境分析
    7.2 上海地区民用航空产业SWOT分析
        7.2.1 优势分析
        7.2.2 劣势分析
        7.2.3 机会分析
        7.2.4 威胁分析
        7.2.5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SWOT分析矩阵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8.1 发展现状
        8.1.1 基础能力
        8.1.2 配套能力
    8.2 发展目标
        8.2.1 总体目标
        8.2.2 定量目标
        8.2.3 定性目标
    8.3 发展重点
        8.3.1 飞机总装制造
        8.3.2 发动机装试
        8.3.3 航空电子
        8.3.4 航空机电
        8.3.5 适航认证
        8.3.6 航空维修
    8.4 产业布局
        8.4.1 浦东张江南区布局
        8.4.2 浦东机场南端布局
        8.4.3 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布局
        8.4.4 浦东临港新城布局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上海市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9.1 健全推进机制
    9.2 完善规划布局
    9.3 支持企业创新
    9.4 培育专业人才
    9.5 推动产业集聚
    9.6 政产学研结合
    9.7 财政金融支持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总结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者录用的论文

(6)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
        1.2.2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1.2.3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
        1.2.4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
        1.2.5 简要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2.1 技术创新的涵义和意义
        2.1.1 技术创新的涵义
        2.1.2 技术创新的特征
        2.1.3 技术创新的意义
    2.2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2.2.1 技术创新的分类
        2.2.2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2.3 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分析
        2.3.1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机制的影响
        2.3.2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2.4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2.4.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4.2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2.4.3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2.5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理论
        2.5.1 绩效的概念
        2.5.2 绩效管理的内涵
        2.5.3 企业组织绩效理论
    2.6 企业持续创新理论
        2.6.1 持续创新概念的渊源及含义
        2.6.2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构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3.1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1.1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特点
        3.1.2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历程
        3.1.3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基本状况
        3.1.4 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形成过程
    3.2 中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3.2.1 国外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2.2 国外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分析
        3.2.3 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2.4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3 我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作用分析
        3.3.1 国家竞争力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3.3.2 航空制造业企业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战略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体系的构建
    4.1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界定
    4.2 学习机制的形成
        4.2.1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学习机制分析
        4.2.2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学习能力发展的特征
        4.2.3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学习战略的建构
    4.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与选择
        4.3.1 企业战略
        4.3.2 技术创新战略
        4.3.3 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战略发展
    4.4 员工参与创新机制
        4.4.1 员工参与创新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4.2 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4.3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发展
    4.5 企业家精神
        4.5.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
        4.5.2 企业家对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5.3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企业家战略
    4.6 创新文化建设
        4.6.1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共同进化机制
        4.6.2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文化的内涵
        4.6.3 充实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
    4.7 组织模式创新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能力评价
    5.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5.1.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内涵
        5.1.2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对创新项目的作用机理
        5.1.3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
        5.1.4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分析
    5.2 中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5.2.1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意义
        5.2.2 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素
        5.2.3 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的原则
        5.2.4 航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度量
    5.3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5.3.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5.3.2 以航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为输出的多目标DEA控制投影模型
        5.3.3 基于DEA的我国航空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环境分析
    6.1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环境
        6.1.1 企业创新环境概念
        6.1.2 政策环境分析
        6.1.3 市场环境分析
        6.1.4 法律环境分析
        6.1.5 金融环境分析
        6.1.6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6.2 政府扶持与航空制造业企业发展
        6.2.1 政府行为的内涵与演变
        6.2.2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6.2.3 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与方式
        6.2.4 航空制造业企业的政策作用机理与目标
        6.2.5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6.3 国外与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6.3.1 国外扶持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6.3.2 我国支持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6.3.3 中外航空制造业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6.4 航空制造业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分析思考
        6.4.1 建设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及其支撑体系
        6.4.2 确立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6.4.3 完善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6.4.4 建立和完善航空制造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6.4.5 加强技术引进宏观管理和强化消化吸收与创新
        6.4.6 大力推进航空制造业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实证研究
    7.1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7.1.1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况
        7.1.2 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7.1.3 影响西飞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因素及其原因
        7.1.4 西飞集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的途径
第8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7)我国大飞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大飞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分析
    一、大飞机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大飞机研制过程中的管理现状
    三、当前大飞机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三章 我国大飞机项目系统化管理的设想
    一、转变管理理念
    二、明确管理对象
    三、制作管理流程
    四、创新管理模式
第四章 我国大飞机项目系统化管理具体构架
    一、管理构架
    二、各类信息的系统化共享平台架构
    三、机构构架
第五章 我国大飞机项目系统化管理具体内容
    一、明确管理要素
    二、细化管理内容
    三、实施系统化管理流程
    四、建设系统化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解析
        1.3.1 民用航空工业
        1.3.2 金融服务
    1.4 论文思路及逻辑安排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论性观点
    1.6 论文主要创新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研究
    2.2 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3 金融发展对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2.4 当前研究及问题
第3章 国外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分析及启示
    3.1 国外民用航空产业政策中金融手段的运用
        3.1.1 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作用分析
        3.1.2 欧盟各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作用分析
        3.1.3 其它国家航空产业政策中金融手段的运用
    3.2 国际航空租赁业发展分析
        3.2.1 国际飞机租赁业发展现状
        3.2.2 美国飞机租赁业的发展状况
        3.2.3 欧洲飞机租赁业的发展状况
        3.2.4 日本飞机租赁业的发展状况
    3.3 各国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国内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分析
    4.1 货币市场影响分析
        4.1.1 我国金融功能的财政化
        4.1.2 我国银行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功能尚不健全
        4.1.3 银行业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4.2 资本市场影响分析
        4.2.1 民用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4.2.2 民用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4.2.3 民用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4.3 国内航空租赁市场分析
        4.3.1 航空租赁业发展现状
        4.3.2 我国航空租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4.4 国内金融服务系统是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较大的弱项
第5章 金融业与民用航空工业的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5.1 战略产业相关理论
        5.1.1 支持战略产业发展的目的和理由
        5.1.2 战略产业的支持过程
        5.1.3 民用航空工业的战略产业特性
    5.2 金融在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5.2.1 资金形成功能
        5.2.2 资金导向功能
        5.2.3 信息揭示与公司治理功能
        5.2.4 风险管理功能
        5.2.5 信用催化功能
    5.3 金融业与民用航空工业的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5.3.1 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
        5.3.2 金融业扶持民用航空工业的动因分析
        5.3.3 金融业发展对民用航空工业的影响
        5.3.4 金融业对民用航空工业扶持的制约因素
        5.3.5 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理
第6章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理论分析
    6.1 复杂系统相关理论
        6.1.1 系统的概念及一般描述
        6.1.2 复杂系统及其经济学意义
    6.2 金融服务是复杂系统
        6.2.1 金融服务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6.2.2 金融系统复杂性的特点
    6.3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模型
        6.3.1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各影响要素分析
        6.3.2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系统模型
    6.4 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周期中各阶段的金融支持分析
        6.4.1 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初期的金融支持
        6.4.2 民用航空工业成长及扩张期的金融支持
第7章 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改革研究
    7.1 路径依赖理论
        7.1.1 路径依赖的涵义
        7.1.2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7.1.3 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7.2 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
        7.2.1 企业治理模式依从"路径依赖"
        7.2.2 民用航空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金融业有效扶持其发展的关键
    7.3 国外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分析
        7.3.1 波音公司模式分析
        7.3.2 空中客车公司模式分析
        7.3.3 国外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启示
    7.4 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研究
        7.4.1 建立新型民用航空工业公司的思考
        7.4.2 新型民用航空工业公司的特点和组织架构
        7.4.3 建立以主银行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
        7.4.4 建立新型民用航空工业公司应注意的问题
第8章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
    8.1 金融业服务于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8.2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间接支持策略研究
        8.2.1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投资诱导功能
        8.2.2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功能
    8.3 大型航空租赁平台构建研究
        8.3.1 大型飞机租赁公司组建设想
        8.3.2 构建航空租赁平台
    8.4 民用航空工业直接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8.4.1 资本市场组织结构调整
        8.4.2 资本市场交易结构调整
        8.4.3 资本市场流通结构调整
第9章 民用航空工业金融服务政策研究
    9.1 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9.2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9.3 开展飞机租赁的政策建议
    9.4 其他对民用航空工业的扶持政策
    9.5 制定适应WTO条款的民用航空工业补贴政策
第10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结论
    10.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四、麦道90与新舟60两架飞机的命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民用大飞机项目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仝航航. 山东大学, 2021
  • [2]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J]. 刘斌. 时代文学, 2017(09)
  • [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制环境构建研究 ——以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法制为例[D]. 庄浩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 [4]民国上海大空难 ——以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失事为焦点的考察[D]. 张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03)
  • [5]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科.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6]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D]. 胡承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5)
  • [7]我国大飞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研究[D]. 董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8]为了中国[N]. 刘济美. 中国航空报, 2008
  • [9]为了中国[N]. 刘济美. 中国航空报, 2008
  • [10]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金融服务系统研究[D]. 苗得雨. 同济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90 和 MA60 的命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