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内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

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内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

一、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徐佳俊[1](2020)在《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127例,其中男性患儿75例,女性患儿52例。所有患儿手术前均行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依据心脏大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和心外畸形,分别计算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27例患儿年龄3天-24月,平均年龄6.3±6.2月,体重2.8-12.5 kg,平均体重6.6±2.8 kg。127例患儿最终经手术确认病变409处,其中心内畸形174处,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2处,心外畸形173处。CT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68处,漏/误诊6/4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0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外畸形166处,漏/误诊7/1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72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59处,漏/误诊3/0处,确诊心外畸形147处,漏/误诊26/0处。CT和超声在诊断所有病变类型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9.8%,98.7%,99.5%和92.4%,100%,100%,98.9%。CT总体诊断敏感度高于超声96.3%vs.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在诊断心外畸形中,CT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95.9%vs.84.9%(χ2=15.42,P<0.05),在诊断心内畸形中,CT敏感度稍低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8.8%(χ2=1.12,P>0.05)。研究结论: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在心外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内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CT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复杂先心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1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获取患儿术前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和3-Matic 11.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图像后处理,以STL格式保存数据,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个性化心脏实体模型。打印方法为光固化立体成型,打印材料为光敏树脂。医生团队根据患儿个性化心脏模型以及病史,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对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结果: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15例患儿的个性化心脏模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3D心脏模型等综合评估,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备手术指征并最终实施手术治疗,1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诊断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未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例因轻度病变,无明显临床症状暂无手术指征。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方案与术前规划保持一致,术中探查证实患儿心脏解剖与3D打印模型一致。其中1例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A型)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11例手术患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两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6月随访时打印出3D心脏模型,其中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处稍狭窄,另1例无明显狭窄。研究结论:3D打印技术可帮助实施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规划,辅助个性化诊疗,有效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水平。第三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研究目的:研究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的准确性。研究方法:获取8个新鲜离体猪心,切除心房结构,保留左、右心室结构,往左、右心室塞入医用纱布以形成心室腔容积,并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10天,固定完成后往左、右心室灌注可固化硅胶并进行CT扫描。扫描后将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取出固化的心室硅胶铸模,硅胶铸模使用排水法测量所得体积作为心室容积的金标准,每个体积数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将CT测量结果与硅胶铸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与硅胶铸模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12.9±1.2 ml vs.13.2±1.3 ml(t=-1.059,P=0.325),右心室27.7±3.6 ml vs.28.2±3.2 ml(t=-1.121,P=0.299),CT测量与硅胶铸模排水法测得体积具有高度相关性(左心室r=0.845,P=0.008;右心室r=0.933,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具有高度准确性。第四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23例,所有患儿于术前和术后6月随访时行CT扫描,获取CT图像,通过阈值分割三维重建方法评估左、右心功能参数: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对比分析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与术后6月左、右心室容积和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CT基于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同时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左、右心功能参数。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23.93±7.44 ml/m2 vs.19.80±6.52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49.67±14.82 ml/m2vs.46.59±14.46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术后右心射血分数低于术前51.83±4.26%vs.57.50±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左、右心功能,可以早期发现术后右心功能下降,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郭怡萍[2](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范丽娟[3](2019)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检查中的可行性:诊断能力、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象与方法100例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年龄均小于3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2天至32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天至27个月,使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膈肌水平降主动脉及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每一位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的诊断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现142和131处心血管畸形,两者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5.07%和94.6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77,P=1.000)。低剂量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82、4.69±0.51和3.28±0.90,对照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65、4.60±0.61和2.30±0.82,两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升主动脉的CT值(565.15±184.55 vs.526.00±184.10)、图像噪声(28.07±9.64 vs.24.95±5.89)、SNR(21.43±7.96 vs.21.82±8.32)及CNR(19.06±7.72 vs.19.58±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的CT值(575.95±259.78 vs.537.06±198.40)、图像噪声(25.62±10.87 vs.26.66±8.25)、SNR(23.66±8.66 vs.22.25±11.42)及CNR(20.94±8.19 vs.20.03±1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的CT值(554.96±213.85 vs.520.57±173.34)、图像噪声(30.14±12.34 vs.26.71±8.18)、SNR(19.92±7.99 vs.21.13±9.40)及CNR(17.58±7.44 vs.18.92±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的CT值(539.40±175.28 vs.524.90±189.52)、图像噪声(25.96±10.99 vs.23.29±8.54)、SNR(23.83±11.50 vs.26.47±15.98)及CNR(20.96±10.30 vs.23.74±15.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与对照组比较,CTDIvol(t=-14.856,P=0.000)、DLP(t=-12.595,P=0.000)及有效剂量ED(t=-11.64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扫描比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辐射剂量下降了76%。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检查婴幼儿先心病,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和理想的诊断效能,尤其对诊断先心病中合并的冠状动脉异常具有独特优势,并能大幅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第二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取的先心病扫描数据,并将诊断结果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08例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男60例,女48例,平均年龄31.4±35.1月(中位数19.5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8±7.9kg(中位数9.7kg,范围2.5-56kg),平均身高84.6±23.6cm(中位数80.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5.9±21.3次/分(中位数115.5次/分,范围59-171次/分)。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复杂先心病的心内结构异常、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心外结构异常以及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并比较。记录每一位儿童的CTDIvol和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内结构异常291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诊断正确251处,诊断不正确共41处。TTE诊断正确273处,诊断不正确共1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86.25%、99.95%、0.862、99.60%、98.12%、98.27%及86.25%;TTE分别为93.81%、99.95%、0.938、99.64%、99.14%、99.20%及93.81%。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2.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58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这58处畸形均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1处。TTE诊断正确55处,诊断不正确共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100.0%、99.79%、0.998、98.31%、100.0%、99.81%及100.0%。TTE分别为94.83%、98.76%、0.936、90.16%、99.37%、98.33%及94.83%。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5)。3.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外结构异常175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174处畸形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2处。TTE诊断正确139处,诊断不正确共53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9.43%、99.95%、0.994、99.43%、99.95%、99.90%及99.43%。TTE分别为79.43%、99.09%、0.785、89.10%、98.10%、97.42%及79.43%。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4.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本组108例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2.18%、99.93%、0.921、99.38%、99.09%、99.11%及92.18%;TTE;分别为89.12%、99.46%、0.886、95.11%、98.73%、98.37%及89.1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5.108例患儿整体平均CTDIvol、DLP及ED分别为1.39±0.38m Gy,20.62±6.79m Gy·cm及0.57±0.15m Sv,三年龄组内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00),其中CTDIvol、DLP分别在三年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均随年龄增长而显着增加(表2-11,2-12)。三年龄组患儿的ED分别为0.64±0.17m Sv、0.53±0.12m Sv及0.49±0.08m Sv。其中在>1,≤5岁和>5岁两年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73);但在≤1岁与>1,≤5岁和≤1岁与>5岁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年龄越小ED越高,≤1岁患儿的剂量显着高于1岁以上儿童。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与TTE在儿童先心病的整体诊断效能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TTE对诊断心内结构异常更具相对优势,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诊断心外结构异常更具优势,预期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效能。在本组患儿中,≤1岁年龄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较高。第三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与TTE对照,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紫绀属复杂先心病中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大小的测量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诊断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紫绀属先心病儿童48例纳入该项研究。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2±33.9月(中位数17.5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1±6.4kg(中位数10.0kg,范围2.8-41kg),平均身高82.2±20.7cm(中位数78.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6.3±20.5次/分(中位数115.0次/分,范围80-171次/分)。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室间隔缺损测量值的差别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进一步对本组病例中41例三岁以下患儿进行了年龄、体重和心率分组研究。分组标准年龄≤12月和>12月,心率<120次/分和≥120次/分,体重<10Kg和≥10Kg。分析年龄、心率和体重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及Mc Goon比值的影响。结果1.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9.6±3.8mm、8.7±3.4mm、7.8±3.1mm及9.2±2.3mm。TTE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8.3±3.2mm、6.2±2.7mm、6.2±2.4mm及7.7±1.8mm。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测量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24,P=0.000;t=7.663,P=0.000;t=4.290,P=0.000;t=8.026,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主动脉及肺动脉直径测量值显着高于TTE测量值。Mc Goon比值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1.8±0.5)与TTE(1.6±0.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09),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 Mc Goon比值显着高于TTE。VSD的大小在宽体探测器CT(11.5±3.5)和TTE(13.0±3.5)间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Z=-3.519,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VSD大小显着小于TTE结果。2.主肺动脉直径及室间隔缺损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比较与年龄有关,1岁以下患儿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无显着性差异。Mc Goon比值两种检查方法比较结果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两种方法Mc Goon比值一致性越好。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值均显着高于TTE。Mc Goon比值及VSD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与心率有关,心率越快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越好。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肺动脉的测量值及Mc Goon比值高于TTE获得的结果,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VSD测量值低于TTE获得的结果,年龄、体重和心率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定影响,在应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先心病时应予注意。第四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评估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各节段显示的可判读性、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其在临床儿童先心病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34例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检查的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其中男73例,女61例,平均年龄30.27±36.67月(中位数17.0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40±7.72kg(中位数9.15kg,范围2.48-53kg),平均身高83.73±24.25cm(中位数76.50cm,范围47.00-163.00cm),平均心率115.87±21.30次/分(中位数115.00次/分,范围59-171次/分)。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将冠状动脉分为11个节段,比较各节段的可判读性及图像质量评分。将所有病例按年龄不同分为四组,组1:年龄≤1岁,60例;组2:1岁<年龄≤5岁,48例;组3,5岁<年龄≤10岁,19例;组4,年龄>10岁,7例。比较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评分、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34例患者中共发现16例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11.9%,包括左侧单支冠状动脉2例,右侧单支冠状动脉3例,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3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例,前降支-右室瘘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回旋支-右房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1例。2.134例患者冠状动脉11节段2分以上共1180段,总可判读率80.8%(1180/1460)。可判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LAD1、RO、LAD2、RCA1、LCX1、RCA3、LAD3、RCA2、LCX2。可判读率最高的为LO,98.5%;此外在90.0%以上的依次为LM、LAD1、RO及LAD2;可判读率最低的两个节段为LCX2(41.8%)和RCA2(62.1%)。进一步按开口(LO、RO)、近段(LM、LAD1、LCX1、RCA1)、中段(LAD2、RCA2)、远段(LAD3、LCX2、RCA3)分析结果显示:从开口至远段可判读率依次下降,分别为96.9%(253/261)、88.5%(470/531)、76.3%(203/266)及63.5(254/400)。2.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RO、LAD1、RCA1、LAD2、RCA3、LCX1、LAD3、RCA2、LCX2。各节段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59.105,P=0.000。进一步组内两两结果显示:LO、LM和RO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1评分显着低于LO(P=0.027)和LM(P=0.029),但与RO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2与LCX1、RCA1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3与LCX1及RCA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1与LAD2、LAD3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1与LAD2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2与LAD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3与LAD2、LCX1及RCA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2与其他所有10个节段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余各节段组内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各节段评分比较结果:LO、LM、LCX1及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14.390,10.650,10.134;P=0.005,0.002,0.014,0.017)。RO、LAD1、LAD2、LAD3、LCX2、RCA1及RCA3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见表4-12,结果显示四个图像质量客观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0,0.475,0.600,0.753;P=0.496,0.700,0.616,0.523),图像质量与年龄无关。5.随着年龄的增加,CTDIvol和DLP均显着性升高。有效辐射剂量E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160,P=0.002),进一步两两比较辐射剂量E组1和组2,组1和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余各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辐射剂量越大,1岁以内婴幼儿辐射剂量最大,10岁以上儿童辐射剂量增加,辐射剂量最低的年龄组为5-10岁。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的同时完成。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在各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冠状动脉11个节段的可判读率为80.8%,可判读性及评分在主干开口及各支近段较高,趋势是随着管径的减小而递减。左冠状动脉开口(LO)、左主干(LM)、回旋支近段(LCX1)及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有显着性差异,随年龄增加,评分升高。1岁以内婴幼儿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最高(0.63±0.17m Sv)。

田莉莉[4](2018)在《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超声图像特点,旨在指导临床决策,评估瓣膜及心功能情况。方法:检索我院外科病历与超声影像中心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二尖瓣裂手术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报告。按15岁界限进行分组:成人组与小于15岁的儿童组。根据瓣叶裂病变累及范围分组:裂累及范围局限于瓣叶是I度组、裂达瓣体是II度组、裂达瓣根为III度组。根据二尖瓣前瓣裂发生位置:A1区、A2区、A3区、A1A2及A2A3交界区分组。根据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分组。探讨孤立性二尖瓣裂的年龄分布特征、裂的特点。统计分析术前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MR)、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功能变化情况,并对裂分度、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与术式选择做相关性分析。心脏数据参数均采用SPSS17.0软件,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心脏图像采集及数据测量均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进行。结果:1.共收集到426份超声报告,81例患者入选,男43例,女38例,年龄分布区间是1-75岁,中位年龄11岁。成人组患者38例(46.91%)、小于15岁儿童组患者43例(53.09%);年龄分布图显示儿童组0-10岁、成人组40-50岁相比较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者人数频率相对较高。2.二尖瓣返流程度统计结果:1)术前MR0级0例、MR1级0例、MR2级11例(儿童组7例、成人组4例),MR3级32例(儿童组17例、成人组15例)、MR4级34例(儿童组19例、成人组15例)、MR5级4例(儿童组0例、成人组4例);2)术后3个月MR0级42例(儿童组22例、成人组20例),MR1级48例(儿童组21例、成人组18例),MR2级及以上0例。应用秩和检验,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左心功能的数据变化,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成人组与儿童组左心房前后径(LAA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左心功能指标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后3个月数据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儿童患者体检时听诊有杂音,临床确诊MR后尽早实施了外科治疗,发展成心衰的情况较少);成人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与术前参数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尖瓣裂宽度及裂位置分布特点。1)81例二尖瓣裂患者裂宽度(mm)分布范围是2-15、中位数5、均值±标准差:5.938±2.856;裂位置统计为二尖瓣前瓣裂80例(98.76%)、后瓣裂1例(1.23%)。2)前瓣裂80例位置分布特点:一、位于二尖瓣联合处66例,其中前叶近外联合A1区32例(40.00%)、近内联合处A3区34例(42.50%);二、前叶中间位置(A2区)10例(12.50%);三、位于A1A2、A2A3交界区分别是2例(2.50%)。综上所示二尖瓣的内、外联合区A1区、A3区是孤立性二尖瓣裂的高发位置。5.本研究中二尖瓣I度裂20例,按MR分级2级、3级、4级、5级统计所对应例数分别是4例(20.00%)、6例(30.00%)、7例(35.00%)、3例(15.00%);二尖瓣II度裂38例患者中,对应MR分级2级、3级、4级、5级例数分别是1例(2.63%)、10例(26.32%)、8例(21.05%)、19例(50.00%);二尖瓣III度裂23例,所对应的MR分级2级、3级、4级、5级所对应例数分别是0例(0.00%)、2例(8.70%)、8例(34.78)、13例(56.52%)。二尖瓣裂分度与MR分级间Spearman相关系数是0.36968、检验P值0.0007(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线性相关,但相关性不强,为一般相关。说明二尖瓣裂从I度到III度,随着裂等级增加,MR严重程度是呈发展趋势。6.术式(MVP、MVR)统计结果:儿童组MVP41例(占儿童组95.35%),成人组MVP24例(占成人组63.16%),I度裂行MVP 15例(占I度等级组75.00%);II度裂行MVP31例(占II度等级组81.58%)、III度裂行MVP 19例(占III度等级组82.61%)。以上均显着表明MVP在I-III度等级组及成人组、儿童组所占的比例都高。7术式相关性分析:二尖瓣裂等级与术式(MVR、MVP),MR分级与术式(MVR、MVP)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P值分别是:-0.067/0.5508、0.1008/0.3707。二尖瓣裂等级与术式呈负相关,相关性弱;MR分级与术式呈正相关,相关性弱;P值大于0.05,可能因为样本量偏少,尚不能说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说明随着二尖瓣裂等级增加,MR严重程度是呈发展趋势,MVP手术的难度随之增加。而MVP手术由于保留了自体瓣膜,对后期生长发育尤其是儿童患者意义非常重要,明显有益于患者,而人工机械瓣需要终身抗凝,有出血或血栓以及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另外生物瓣膜有使用年限,患者发生感染容易人工瓣膜毁损。结论:1.二尖瓣的A1、A3区是孤立性二尖瓣裂的易发位置;随着二尖瓣裂(I-III度)等级增加,MR(0-5级)严重程度呈发展趋势,二尖瓣成形手术难度亦增加。MVP在本研究中的成人组、儿童组以及二尖瓣裂各等级分组中比例都高,这是由于MVP因保留患者自体瓣膜,相比较MVR患者术后不需终生抗凝,避免了术后出血或血栓形成并发症,MVP要明显有益于患者。故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超声诊断,对外科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2.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术后患者随访,评价瓣膜功能、明确左心结构重构及左心功能改善情况具有指导价值。

朱延波[5](2018)在《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2、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在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3、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4、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结构性心脏病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在指导左心耳封堵术前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5、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比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用于评估左心耳封堵的初步研究。6、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探讨。方法1、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对211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1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16例(其中12例合并腱索断裂),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5例,主动脉瓣狭窄8例(其中2例为二叶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7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法洛四联症2例,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残余漏1例,二尖瓣位人工生物瓣瓣周漏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阴性对照。2、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144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62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14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1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2例,法洛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6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2例作为阴性对照。3、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11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并以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为“金标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31例,其中包含二尖瓣脱垂6例(其中2例合并腱索断裂),继发孔房间隔缺损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3例(其中1例为二叶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法洛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残余漏1例,二尖瓣位人工生物瓣瓣周漏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非结构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阴性对照。4、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8例需要左心耳封堵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最终所用封堵伞型号。5、应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对8例需要左心耳封堵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比常规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下最终所用封堵伞型号。6、探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原因。结果1、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在术前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三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基本一致。2、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实体三维结构,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3、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在术前清晰显示结构性心脏病病变的三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与心血管造影和术中直视所见基本一致。4、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能够准确而且清晰地显示左心耳的实体三维结构。5、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均能够准确而且清晰地显示左心耳的实体三维结构。6、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目前暂时存在技术困难,需要时间去克服。结论1、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2、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3、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4、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三维打印模型为左心耳封堵的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5、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均能为左心耳封堵的术前评价及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6、目前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三维打印模型评估结构性心脏病尚不具备可行性。

宋学营[6](2017)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食道超声引导下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目的:双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缺损的一种常见类型,尤其是在东方人种更为常见。由于其缺损上缘即为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不能自行愈合,容易导致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而且双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目前仍是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禁忌症。本中心在经胸微创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基础上开展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通过回顾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和近期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经心脏多普勒彩超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3120月,体重624Kg,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8.0mm。患者入选标准:经过经胸超声证实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小于3个月;(2)心脏超声确诊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心脏超声确诊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膜脱垂;(4)室间隔缺损直径大于8毫米;(5)合并需要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纠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气管插管全麻后平卧,用食管超声再次观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有无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和室间隔壁厚度选择相应的封堵器型号,纳入输送鞘管备用。所用封堵器为国产的双盘偏心封堵器。胸骨下段3-4cm切口或者胸骨左缘第2或第3肋间做长约23cm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和肌肉组织,切开心包,悬吊。1mg/kg肝素化,结合超声选择离室间隔缺损较近的右心室流出道前壁为穿刺点,用5-0的Prolene线荷包缝合,用18G套管针穿刺荷包,退出穿刺针,用0.035-inch导引导丝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通过室间隔缺损到左室腔内,退出套管,沿导丝送输送鞘管到左室腔,连接装载好封堵伞的装载鞘管,食道超声引导推送钢缆,先释放左侧伞,封堵器marker缘朝向心尖,保持此方向完成卡位,此时左室伞侧无边缘就会朝向主动脉瓣,原位释放封堵器腰部和右侧伞。轻轻推拉封堵器,测试其牢固性。食道超声再次观察室间隔缺损有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三尖瓣有无反流。确定无误,松开固定螺丝,释放封堵器。拔除推送杆和输送管,结扎右心室荷包。如果期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导丝不能通过室间隔缺损、明显的残余分流和新出现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则在同一手术室转为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或者中位数表示。结果:入选的25例患者中成功封堵23例患者,这些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没有明显的残余分流,没有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反流,没有封堵伞脱落,没有严重的心律失常。1例患者因为释放封堵伞后有明显的主动脉瓣反流转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另外1例患者因为转监护室后心脏超声发现因为封堵伞移位导致右室流出道狭窄而改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非体外循环经胸微创封堵对于有选择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住院期间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近期效果良好。第二部分: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中长期随访研究目的: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尤其是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一项新兴的微创外科技术,其短期临床效果非常满意。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随访,从而客观评估该技术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访对象为第一部分中经胸微创封堵成功的23例患者,对于随访患者制定详细的随访方案:术后第1、3、6个月,以后每1年回医院复查一次,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和X-线胸部平片等检查,以详细评估不同类型和大小的VSD封堵器对患儿术后心功能、结构、电生理的影响。另外,建立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数据库对术前、术中、术后的病人资料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数据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数量(百分数)表示。结果:截止至2016年06月本论文撰写之日,随访率100%,随访过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心脏超声示患者二尖瓣均未见明显反流,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无狭窄,心脏形态和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封堵伞无移位。心脏超声可以显示封堵伞虽然紧靠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但对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形态和功能无明显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患者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程度有减轻趋势。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成功的患者中长期随访中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封堵器对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瓣膜反流有不同程度减轻,对于有选择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长期安全有效。第三部分:基于心脏强化CT基础上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计算机重建和虚拟内镜技术初步研究目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目前主要依靠心脏超声,随着精准医学的要求,心脏超声的空间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通过基于心脏强化CT基础上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计算机重建和虚拟内镜技术初步研究,探索能显示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空间结构更精准的检查方法。方法:选择心脏超声确诊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且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患者一名。成像设备与成像方法:采用Simens definition flash进行扫描,对此患者进行心脏强化CT检查。扫描范围:从肺尖到心底,心电门控的范围从支气管分叉到心底。扫描过程中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采用胸痛序列扫描。图像后处理:扫描结束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层厚、层间距分别为0.75mm、0.6mm,将所得数据传至Syngo Acquisition Workplace后处理工作站。结果:心脏强化CT二维截图可以清楚显示室间隔缺损,室间隔边缘,主动脉瓣叶,肺动脉瓣叶,主动脉窦部和肺动脉窦部等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但在三维重建后清晰度明显下降,很难显示室间隔缺损及周围组织。虚拟内镜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室间隔缺损大体结构,立体感较强,比较接近我们手术中所见实物。结论:基于心脏强化CT基础上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计算机重建可以显示室间隔缺损周围的精细结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前评估有主要意义,期待更强大和更专业化的后处理软件清楚的显示室间隔缺损的三维结构,3D打印技术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精准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

滑少华[7](2014)在《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诊断价值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是一类合并外周血管畸形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以来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在该类疾病的诊断中始终处于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快速发展的螺旋CT技术在诊断外周血管畸形准确率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因而被临床医生所青睐。也因此使超声心动图在CTD诊断准确性方面受到一定的挑战。2010年问世的新双源Flash CT,以其独特的Flash扫描模式,采用大螺距快速扫描,不受心率影响,心脏扫描只需0.25s,实现了亚mSv级的超快速心脏扫描,不仅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关注到了低剂量辐射等安全问题。本研究通过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CTD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为今后提高超声诊断该类畸形的准确性及患者术前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96例患者主要包括:永存动脉干17例,肺动脉闭锁2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5例,右室双出口18例,法洛四联症18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6例。将96例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Flash CT检查。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心内结构、大血管连接、心外畸形,估测肺动脉压力,评价瓣膜功能及心功能。Flash CT采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扫描模式,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横断面重建,由一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三维容积再现和仿真内窥镜等。本研究将不作为分型依据的其他心脏畸形均归为合并畸形。瓣膜关闭不全及肺动脉压不归为合并畸形。检查后采用欧洲CT质量标准指南,记录所有CTD病例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然后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96例CTD患者最终经手术结果或临床确定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82例,误诊13例,漏诊1例;Flash CT诊断正确92例,误诊4例,漏诊0例。超声心动图和Flash CT对CTD的病因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42%(82/96)和95.83%(9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6例CTD患者分型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64例,误诊15例,未分型17例;Flash CT诊断正确86例,误诊4例,未分型6例。超声心动图和Flash CT对CTD分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6.67%(64/96)和89.58%(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6例CTD患者合并畸形249处,超声诊断结果:确诊232处,误诊1处,漏诊16处;Flash CT诊断结果:确诊238处,误诊0处,漏诊11处。超声和Flash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7%(232/249)和95.58%(238/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射线剂量统计:96例复杂先心患者平均DLP是7.0±1.50mGy*cm(范围:5-10mGy*cm),平均ED值是0.212±0.039mSv (范围:0.144-0.273mSv)。结论1.超声心动图对CTD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及肺动脉闭锁的首选检查方法。2.超声心动图对于永存动脉干和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极少数右室双出口的室缺位置及大动脉骑跨率判断会有一定的误差。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时,建议结合Flash CT协助诊断。3.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辐射剂量低,对CTD分型诊断正确率高,是对超声心动图进行补充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肺静脉畸形引流是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由于肺静脉走行部位复杂多变超声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凭借其对外周血管畸形良好的显示而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所认可。2010年推出的新双源FlashCT,其独特的大螺距快速扫描模式,完全不受心率影响,心脏扫描只需0.25s,实现了亚mSv级的超快速心脏扫描,不仅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关注到了低剂量辐射等安全问题。本研究运用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对肺静脉畸形引流各种类型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中的准确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避免射线的危害。当然,对于超声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以结合低辐射剂量的大螺距CT扫面技术为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将7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分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组)和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P组),每组再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另外分别收集正常婴儿20例、婴儿单纯房间隔缺损20例与T组中34例婴儿对照分析;收集20例正常成人、20例成人单纯房间隔缺损与P组中19例成人患者对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左心房、右心室大小、房缺大小,肺动脉压及年龄等。检查后采用欧洲CT质量标准指南,记录所有肺静脉畸形引流病例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然后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组(T组)44例(包括心上型22例,心内型17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确诊38例,漏诊4例,误诊2例。CT确诊43例,无漏诊;误诊1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36%(38/44)和97.72%(4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组合并畸形62处,超声全部确诊,无漏诊及误诊。CT确诊59例,无误诊,漏诊3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62/62)和95.16%(5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P组27例(包括心上型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9例),超声准确诊断20例,误诊2例,漏诊5例。CT确诊26例,漏诊1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4.1%(20/27)和96.3%(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P组合并畸形共计45处,超声确诊44处,漏诊1处。CT正确诊断34处,误诊2处,漏诊8处。超声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8%(44/45)和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T组多为婴儿,左心房内径小于房缺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肺动脉压高于房缺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婴儿的房间隔缺损大于同龄房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P组多为成年人,左心房内径低于房缺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室及肺动脉压高于房缺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房间隔缺损小于单纯房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7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统计其辐射剂量,平均DLP是13.5±3.9mGy*cm(范围:8-30mGy*cm),平均ED值为0.324±0.065mSv(范围:0.182–0.540mSv)。结论1.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畸形引流准确率高,可以对瓣膜病变、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做出全面评价,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检查手段。2.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多见于婴儿,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多见于成人。由于存在血流动力学差异,患者左心房、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压以及年龄因素可以成为判断部分性或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敏感指标。尤其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患者。3.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对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不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射线的辐射剂量,对超声心动图检查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诊断作用。

蒋演[8](2013)在《超声评价结构性心脏病的初步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结构异常,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各种疾病导致的获得性结构异常。患者常因缺血、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引起致死性的晕厥,或者诱发严重的心功能障碍。因此,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临床治疗方式的决策和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尤为重要。目前,经胸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小儿及成人结构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但成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受到技术及声窗的影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结构性心脏病的形态学有了进一步认识。近几年发展的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图像质量清晰,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准确的诊断信息。胎儿结构性心脏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较婴幼儿及成年人更加丰富,及早发现、准确诊断此类疾病是现阶段产前超声的难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目的1.对照手术结果,评价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围术期结构性心脏病的准确性。2.在胎儿结构性心脏病研究方面,拟对胎儿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进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收集引产胎儿心脏标本,进行解剖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以求证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胎儿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从时间及种类上丰富胎儿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病理学内容。材料与方法1.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围术期结构性心脏病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于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集本院围术期94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女62例,男32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28.71±14.16)岁。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Philips公司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有最新的经食管实时三维探头(探头频率2~7MHz)和相关分析软件。嘱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连接心电图,应用经胸和经食管二维超声(经食管超声扫查前患者先服用食管局部麻醉剂)常规检查左室长轴、心尖四腔等标准和非标准切面,观察各类畸形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相邻组织的关系,对病变进行相关测量。检查完毕以后,应用矩阵实时三维探头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变特点,在胸骨旁、心尖、剑突下等多个部位以标准和非标准切面及时生成和建立三维数据库,运用最新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所测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均用x±s表示,测量径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胎儿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超声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于2010年9月~2012年5月,收集在本院引产的患有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胎儿18例,非心脏原因引产胎儿5例作对照。孕妇年龄19~38岁,中位年龄28岁;孕周23~33周,中位孕周27周。所有标本均获家属同意签字及新桥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授权。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8MHz,选择胎儿心脏检查程序。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及心轴,然后采用心脏节段顺序分析法观察四腔心比例、各瓣膜的位置形态和运动以及各部位血流情况。获取标本和灌注固定后,游离出心脏并修剪,为确定心脏方位和切割做好准备。然后平行于心脏长轴,自心尖部向心底部进行冠状面切割,显示四心腔断面。再顺着主动脉、肺动脉和左右室流出道剪开,显示各流出道以及动脉干结构。用Canon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获取胎儿心脏外观及内部结构不同角度的图像。分别于右室游离壁、左室前壁、主动脉及肺动脉干等部位截取部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特征。所测数据均用x±s表示,应用最新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引产胎儿产前超声测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变组引产胎儿产前超声测值与病理测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围术期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实时三维结构均得以成功显示。对比成像结果发现,实时三维超声(RT-3DE)成像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较二维超声(2DE)更加直观和生动,无论是2DE还是RT-3DE成像,经食管超声(TEE)图像均较经胸超声(TTE)清晰。另外,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 TEE)可全程监测手术过程,术后及时评价手术效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指标。在缺损大小的估测方面,TEE的测值准确性较TTE高。与术中测值比较,经胸实时三维超声(RT-3DE TTE)(P<0.05)有统计学意义。2.病变组胎儿,除1例漏诊右位主动脉弓并血管环外,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均与产后病理解剖结果相符。病理类型包括:10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法洛氏四联症(其中1例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1例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和1例单心房单心室。与非心脏原因引产胎儿相比,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胎儿的心肌细胞和大血管壁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心脏的右室游离壁和单心室胎儿心脏的心室侧壁心肌纤维化最为明显;法洛氏四联症胎儿心脏的肺动脉壁全层均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其心尖部心肌细胞胞浆浑浊、肿胀,胞浆内横纹消失,细胞核水肿变性,细胞间隙显示不清;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胎儿心脏的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和心尖部心肌亦可见细胞水肿变性,胞浆浑浊、肿胀、横纹不同程度的消失,相应各部位心肌细胞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较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法洛氏四联症胎儿少见;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胎儿的心室肌组织亦可见不同程度的形态失常,呈纤维样退变,但是病变程度较单心房单心室轻。瓣膜切片方面,共同房室瓣瓣膜组织所含胶原纤维较其余心脏畸形的瓣膜组织增多。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中,右室横径、右室上下径及肺动脉内径均较对照组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反流面积和反流速度均显着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引产胎儿心脏各结构产前超声测值与病理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围术期结构性心脏病方面:在术前,RT-3DTEE可准确诊断病变种类、分型,测量结果较RT-3D TTE更准确,能有效的检测病变瓣膜的功能和心功能;术中,RT-3D TEE可监控手术全程,实时引导手术的进程,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心脏信息;在术后,RT-3D TEE可提供清晰的三维图像和准确的功能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2.产前超声心动图能有效的对胎儿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进行诊断,部分可达到解剖意义上的精确诊断。病理解剖学研究和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在胎儿时期即已存在诸多部位心肌或大血管壁组织病理学异常。

张永高[9](2011)在《Lightspeed VCT及宝石能谱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个体化CT扫描技术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背景和目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日益成熟,扫描时一般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其优点是不仅可以清晰显示心血管畸形,还可以判断室壁运动及进行心功能测定等,但是其最大的弊端是增加了射线辐射剂量,因此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造影剂用量、最低的辐射剂量进行MDCT扫描,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Lightspeed VCT应用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成像技术和方法,总结个体化扫描方案的技术要点,同时将此方案应用于宝石能谱CT,探讨最合理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CT扫描技术及宝石能谱CT在诊断复杂型先心病方面的优势。材料与方法:将59例患者按扫描方式及造影剂用量的不同分为4组:VCT常规心电门控扫描组(20例)、VCT个体化心电门控扫描组(20例)和宝石能谱CT个体化心电门控扫描组(10例)和VCT非心电门控扫描组(9例)。将所有病例的图像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etion, MIP)、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formation, CPR)和三维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等。主观和客观评价各组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图像质量平均分依次为4.78(VCT常规扫描组)、4.73(VCT个体化扫描组)、4.77(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3.89(VCT非心电门控组一期)和4.37(VCT非心电门控组二期)。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一期与二期的图像质量评分有显着性差异(x2=4.207,P=0.04),VCT非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评分较高的二期图像分别与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和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比较,质量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09和0.013),而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和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502、0.858和0.733)。VCT个体化扫描组和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之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增强CT值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563),而VCT常规扫描组、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一期、二期与VCT个体化扫描组或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之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增强CT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VCT常规组与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一期图像平均噪声、SNR及CNR值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VCT常规扫描组与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一期图像平均噪声、SNR及CNR值与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及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二期图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图像平均噪声与VCT个体化扫描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336),而两者的图像噪声与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二期图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的SNR及CNR值与VCT个体化扫描组、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二期图像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CT个体化扫描组SNR及CNR值与VCT非心电门控组扫描二期图像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66和0.084)。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的射线剂量与VCT非心电门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907),VCT常规组、VCT个体化扫描组与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或VCT非心电门控组之间射线剂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进行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检查时应将得到清晰的图像、明确的诊断以及降低射线剂量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最合理的检查方法。2.回顾性心电门控个体化扫描技术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诊断中在不丢失诊断信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辐射剂量,是值得推广的扫描方法。3.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采用非心电门控扫描时应采取双期扫描。4.采用ASIR技术的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是检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较理想的方法。第二部分64排螺旋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诊断价值研究——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背景和目的: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 ECHO)对于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在临床处于主导地位,多排螺旋CT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的临床应用,在诊断复杂型先心病体现出很大的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研究MDCT诊断先心病影像的资料,并将结果同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将59例患者分别进行MDCT和ECHO检查,结果对照研究时将以上病变分为心脏畸形、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两部分。MDCT不同检查方法各组之间进行对照研究时以上病变为一部分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其中VCT常规扫描组病变75处,VCT个体化扫描组病变63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病变31处,VCT非心电门控组病变29处。扫描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多平而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三维容积再现等。结果:心脏畸形共129处,与手术结果对照,MDCT检查诊断正确106处,诊断不正确23处,ECHO诊断正确121处,诊断不正确8处,MDCT和ECHO对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2.17%(106/129)和93.79%(121/1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49,P=0.004)。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共69处,与手术结果对照,MDCT检查诊断正确67处,诊断不正确2处,ECHO诊断正确50处,诊断不正确19处,MDCT和ECHO对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10%(67/69)和72.46%(50/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232,P=0.000)。MDCT对全部198处心血管畸形诊断正确173处,诊断不正确25处,诊断准确性为87.37%(173/198),ECHO对全部198处心血管畸形诊断正确171处,诊断不正确27处,诊断准确性为86.36%(171/198),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89,P=0.776)。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和VCT非心电门控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0.67%(68/75)、92.06%(58/63)、96.77%(30/31)和58.62%(17/29),VCT非心电门控扫描组诊断准确性同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而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和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VCT非心电门控扫描组和ECHO对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11%(40/47)、87.5%(35/40)、95.24%(20/21)、52.38%(11/21)和93.79%(121/129),VCT非心电门控扫描组诊断准确性同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和ECHO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2、0.002和0.000),而VCT常规扫描组、VCT个体化扫描组、宝石CT个体化扫描组和ECHO对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MDCT诊断复杂型先心病首先以原始轴位像为主,发现病变后应该根据病变性质结合多种合适的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2. ECHO对于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很高,是可以信赖的一种检查手段,但是心脏畸形缺损较小、局部血液分流较大或左右分流不明显且合并多种畸形时ECHO检查容易漏诊。3. MDCT对于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与ECHO没有显着差异,MDCT对于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要优于ECHO,而ECHO对心脏畸形尤其是缺损畸形及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要好于MDCT。4. MDCT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与ECHO没有显着差异。第三部分:64排螺旋CT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不同时相面积测值的临床价值研究——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背景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DCT不同扫描时相的图像测量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面积,并将结果同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DCT对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测量的意义及最佳时相,为复杂型先心病的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数据,同时也为将来对同种类型的复杂型先心病患者选择最佳前瞻性心电门控MDCT扫描时相或回顾性心电门控MDCT个体化扫描提供原始理论数据。材料与方法:对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组1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MDCT扫描,扫描原始数据进行10个时相的图像重建(5%-95%),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三维容积再现等。结果:20例房间隔缺损大小的手术结果均值为402.83±356.12,MDCT5%时相测量均值为82.86±71.91,15%时相测量均值为93.58±81.01,25%时相测量均值为135.44±125.64,35%时相测量均值为203.09±194.79,45%时相测量均值为375.79±335.63,55%时相测量均值为402.69±354.25,65%时相测量均值为374.74±332.44,75%时相测量均值为212.99±216.59,85%时相测量均值为180.96±179.33,95%时相测量均值为102.77±111.81,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45%时相测量均值、55%时相测量均值、65%时相测量均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22、0.999和0.712),MDCT55%时相测量均值与手术结果均值最接近,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5%时相测量均值、15%时相测量均值、25%时相测量均值、35%时相测量均值、75%时相测量均值、85%时相测量均值、95%时相测量均值之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13、0.004和0.000),MDCT5%时相测量均值与手术结果均值差别最大。ECHO测量均值为385.52±340.69,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55%时相测量均值、ECHO测量均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99和0.876),而MDCT55%时相测量均值、ECHO测量均值之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877)。室间隔缺损大小的手术结果均值为180.77±202.24,MDCT5%时相测量均值为183.58±205.93,15%时相测量均值为169.76±194.65,25%时相测量均值为108.27±122.09,35%时相测量均值为73.96±83.31,45%时相测量均值为59.87±66.48,55%时相测量均值为47.61±48.05,65%时相测量均值为66.23±75.98,75%时相测量均值为81.32±93.59,85%时相测量均值为107.72±124.04,95%时相测量均值为170.54±196.51,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5%时相测量均值、MDCT15%时相测量均值、MDCT25%时相测量均值、MDCT35%时相测量均值、MDCT75%时相测量均值、MDCT85%时相测量均值、MDCT95%时相测量均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57、0.835、0.341、0.094、0.114、0.321和0.846),MDCT5%时相测量均值与手术结果均值最接近;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45%时相测量均值、MDCT55%时相测量均值、MDCT65%时相测量均值之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12和0.033),MDCT55%时相测量均值与手术结果均值差别最大;ECHO测量均值为174.91±198.48,手术结果均值与MDCT 5%时相测量均值、ECHO测量均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9和0.935),而MDCT5%时相测量均值、ECHO测量均值之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904)。结论1. MDCT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大小的测量与ECHO、手术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个体化CT扫描技术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2. MDCT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面积测量表明房间隔缺损面积最大值出现在55%时相(减慢射血期),最小值出现在5%时相(心房收缩期),室间隔缺损面积最大值出现在5%时相(心房收缩期),最小值出现在55%时相(减慢射血期)。3.本研究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成像的最佳时相发现,在今后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CT扫描时,不论采用回顾性还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这很有可能会成为MDCT个体化、人性化扫描的发展方向。

程玲,都鹏飞[10](2010)在《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检查技术
        1.1.3 图像后处理和分析
        1.1.4 图像质量评估及诊断效能
        1.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诊断检出率
        1.2.3 CT图像质量分析
        1.2.4 有效辐射剂量
    1.3 讨论
        1.3.1 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
        1.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中的优势
        1.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1.3.4 辐射剂量
        1.3.5 研究的局限性
    1.4 小结
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检查技术
        2.1.3 图像后处理
        2.1.4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TTE)
        2.1.5 图像及结果的评价和判定
        2.1.6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2.1.7 诊断效能
        2.1.8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2 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3 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4 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5 有效辐射剂量
    2.3 讨论
        2.3.1 先天性心脏病CT影像节段分析法
        2.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复杂先心病影像后处理方法
        2.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
        2.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诊断
        2.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
        2.3.6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
        2.3.7 辐射剂量
        2.3.8 研究的局限性
    2.4 小结
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检查技术
        3.1.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后处理
        3.1.4 TTE
        3.1.5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48例肺血少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结果比较
        3.2.2 按年龄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比较
        3.2.3 按体重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3.2.4 按心率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3.3 讨论
        3.3.1 心动周期与心房、心室大小及大血管管径的关系
        3.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评估的价值
        3.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肺动脉测量值的价值
        3.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室间隔缺损大小的评估
        3.3.5 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检查技术
        4.1.3 图像后处理
        4.1.4 图像质量评估
        4.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4.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2.2 冠状动脉异常
        4.2.3 冠状动脉11段可判读性及评分比较
        4.2.4 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比较
        4.2.5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客观图像质量
        4.2.6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辐射剂量
    4.3 讨论
        4.3.1 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方法
        4.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的可判读率
        4.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评分及病变诊断
        4.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客观图像质量
        4.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辐射剂量
        4.3.6 研究的局限性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5)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实时三维彩色经胸超声术前评估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1.1.3 图像采集方法
        1.1.4 切割及观察方法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采集时间
        1.2.2 后处理与实际打印
        1.2.3 结果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实时三维彩色经胸超声引导3DPM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图像采集与处理设备
        2.1.4 图像采集方法
        2.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2.1.6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采集时间
        2.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2.2.3 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术前评估
    3.1 对象和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检查流程
        3.1.3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3.1.4 图像采集方法
        3.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采集时间
        3.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3.2.3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引导3DPM
    4.1 对象和方法
        4.1.1 患者一般资料
        4.1.2 检查流程
        4.1.3 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4.1.4 图像采集方法
        4.1.5 切割及观察方法
        4.1.6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图像采集时间
        4.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4.2.3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五、CT对比实时三维彩色经食管超声引导3DPM
    5.1 对象和方法
        5.1.1 患者一般资料
        5.1.2 经食管超声检查流程
        5.1.3 经食管超声图像采集设备与软件
        5.1.4 超声图像切割及观察方法
        5.1.5 CT扫描方法
        5.1.6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
        5.2.1 图像采集时间
        5.2.2 后处理及实际打印
        5.2.3 结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六、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引导3DPM
    6.1 对象和方法
        6.1.1 适应证
        6.1.2 禁忌证
        6.1.3 检查方法
        6.1.4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图像采集要求
        6.1.5 心脏核磁共振血管图像采集要求
    6.2 结果
    6.3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三维打印用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食道超声引导下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
    1 患者选择
    2 手术过程及详细操作方法
        2.1 穿刺、输送系统和封堵器的选择
        2.2 手术径路选择
        2.3 选择穿刺点
        2.4 穿刺置入导引钢丝,建立输送轨道
        2.5 导入输送鞘管
        2.6 连接装载鞘管,推送封堵器并释放封堵器封堵VSD
        2.7 TEE评估
    3 术后处理
    4 疗效评判标准
    5 术中及术后早期结果
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1 随访对象和随访方法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随访结果
        3.1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随访情况
        3.2 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随访情况
        3.3 术后发生主动脉瓣膜脱垂和关闭不全的随访情况
        3.4 术后发生肺动脉瓣膜关闭不全的随访情况
        3.5 术后发生三尖瓣瓣膜关闭不全的随访情况
        3.6 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心脏运动和心脏射血分数
基于心脏强化CT基础上的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计算机重建和虚拟内镜技术初步研究
    1 患者选择和患者一般情况
    2 成像设备与成像方法
    3 数据后处理及图像分析
        3.1 二维重建
        3.2 三维重建
        3.3 虚拟内镜技术
    4 结果
        4.1 二维重建
        4.2 三维重建
        4.3 虚拟内镜技术
讨论
    1 室间隔缺损的分类和外科解剖
        1.1 膜周部VSD
        1.2 漏斗部VSD
        1.3 肌部VSD
    2 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治疗现状
        2.1 双动脉干下型VSD的外科治疗及存在问题
        2.2 双动脉干下型VSD的微创治疗局限性
        2.3 双动脉干下型VS D内科介入封堵治疗的局限性
        2.4 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VSD外科技术的研究历程
    3 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VSD外科技术的创新性及技术要点
        3.1 输送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封堵器的改良,为不同患儿采用个性化治疗
        3.2 经胸微创封堵双动脉干下型VSD的技术要点
    4 封堵术后残余分流
    5 封堵术后心律失常
    6 封堵术后瓣膜反流
    7 封堵术后流出道梗阻
    8 基于心脏强化CT基础上的计算机重建技术对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解剖结构显示的可行性研究
    9 从双动脉干下型VSD的解剖结构分析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可行性的探索
    10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双动脉干下型VSD的适应证探讨
    11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结合 Flash CT 对圆锥动脉干畸形诊断价值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超声心动图结合 Flash CT 对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8)超声评价结构性心脏病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围术期结构性心脏病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胎儿复杂性结构性心脏病的超声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今后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撰写、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Lightspeed VCT及宝石能谱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个体化CT扫描技术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64排螺旋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诊断价值研究——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64排螺旋CT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不同时相面积测值的临床价值研究——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文章、着作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3DE的发展
2 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2.1 房间隔缺损 (ASD) 和室间隔缺损 (VSD)
    2.2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2.3 先天性心瓣膜病
    2.4 3DE与先心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
3 评价心室功能
    3.1 评价左心室功能
    3.2 评价右心室功能
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5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展望

四、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徐佳俊. 浙江大学, 2020(01)
  • [2]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3]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D]. 范丽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D]. 田莉莉. 暨南大学, 2018(02)
  • [5]三维打印模型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研究[D]. 朱延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6]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D]. 宋学营. 青岛大学, 2017(11)
  • [7]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滑少华. 郑州大学, 2014(02)
  • [8]超声评价结构性心脏病的初步临床研究[D]. 蒋演.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1)
  • [9]Lightspeed VCT及宝石能谱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永高. 郑州大学, 2011(12)
  • [10]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J]. 程玲,都鹏飞. 安徽医学, 2010(10)

标签:;  ;  ;  ;  ;  

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内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