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损伤的影响分析

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损伤的影响分析

一、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梓航[1](2021)在《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膨胀土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膨胀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容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造成多种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因此,本文依托“新柳南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综合处治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项目,采用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深刻剖析了膨胀土路基的变形开裂机理,系统研究了膨胀土路基填料利用与路基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新柳南高速公路沿线的膨胀土代表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探明了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饱和度的关系和击实功与膨胀量、CBR指标的关系,并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提出了以CBR膨胀量作为工程判别填料膨胀性强弱的评价方法。(2)通过开展路基模型的受压试验,揭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和水分迁移条件下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采用泊松比描述膨胀土侧向塑性变形的时变过程,对不同工况下膨胀土的变形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理论计算和施工实践提供参数。(3)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包边路堤的工后沉降、水平位移及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复合支护结构及防渗保湿措施的处治效果,并优化加固设计参数,指导膨胀土路基设计和施工。(4)根据三向变形沉降理论,推导了三向附加应力增量的计算表达式,对膨胀土路基变形进行预测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原路基及加固路基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利工况下膨胀土路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了土工格栅与固脚墙和路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结构的支护机理,并结合理论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膨胀土填料利用的试验评价方法,并从基底处理、固脚墙支护、包边界面补强压实、加筋材料利用及土工布嵌入等方面阐述了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的施工要点,从而科学地指导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认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董均贵[3](2020)在《干湿循环影响下膨胀土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由于对水分变化的高敏感性,干湿循环影响下的膨胀土路基力学性能大幅衰减,极易导致沉陷、裂隙等路基病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土体的力学性质变化是诸多微观因素的宏观表现。研究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对膨胀土区路基病害防治和养护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多次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孔隙结构及孔隙水分布特征,探究孔隙结构变化对土体变形、渗透性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路基病害处置提供理论参考。文章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研究不同荷载下(0 k Pa、5 k Pa、15 k Pa、30 k Pa)的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探究不同干密度(ρd=1.4 g/cm3、1.6 g/cm3、1.8 g/cm3)试样在0~3次干湿循环过程中的裂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荷载下,土体粘聚力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衰减率不同。竖向荷载可有效阻碍裂隙发展、抑制粘聚力衰减,但抑制程度并不与荷载值成正比。(2)土体裂隙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相同含水率点,脱湿路径裂隙率低于吸湿路径裂隙率,土体裂隙率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呈先增后减趋势。2.测定了3种孔径(r=0.25 mm、0.5 mm、2.0 mm)毛细管模型的核磁共振T2曲线,分析孔径、孔隙数量对T2曲线的影响。测定0~1400 k Pa吸力下土体T2曲线,确定T2与孔径r的换算系数。研究结果显示:(1)T2曲线积分面积与毛细管含水量成正比,T2值与孔径r成正比。(2)采用“饱和-吸力联测”法得到T2与孔径r的换算关系为ri=1.39T2i。采用T2换算的孔隙结构信息与压汞试验结果符合良好。3.对孔隙水分布进行定量化分析,引入孔隙水分布特征对VG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显示:(1)相同含水率点,土体吸湿、脱湿路径下T2曲线基本重合。(2)提出孔隙水分布曲线(PWDC)来描述土体中水的分布特征。(3)提出孔隙水损伤势、总损伤势、相对损伤度等指标对给定吸力下孔径大于临界孔径rc的PWDC进行定量化,发现孔隙水损伤势与吸力之间具有良好的函数关系。(4)引入孔隙水损伤势,得到了可表示孔隙水分布信息的修正VG模型。4.测定了0~4次干湿循环土体T2曲线,分析孔隙结构变化与土体宏观变形的关系。研究显示:(1)土体变形时程曲线是非线性的,用指数函数模型可很好的拟合(式(5-3)、式(5-6)),该模型对干密度、荷载、循环次数等影响的土体变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2)土体孔隙被划分为大孔(r>10μm)、中孔(3.2<r≤10μm)、小孔(1.0<r≤3.2μm)、微孔(r≤1.0μm)。土体吸湿过程,4类孔隙储水量与土体含水率之间可用“S”型曲线拟合。当含水率ω>19%时,大孔隙才开始充水并迅速吸水饱和。(3)不同尺寸的孔隙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团粒内孔隙(小、微孔)几乎不受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中、大孔隙的是土体宏观变形的主要贡献者。(4)孔隙指数(H)与土样总孔隙增量之间存在可靠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反映中孔隙、大孔隙贡献差异的土体变形预测模型。5.研究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孔隙水形态、平均孔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研究显示:(1)将孔隙水分为束缚水(T2≤0.37 ms)和可动水(T2>0.37 ms),束缚水量不受循环次数影响,而可动水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线性增大。(2)由基于孔隙水形态的修正Coope渗透模型可知,土体渗透率与循环次数N的6次方成正比。(3)土体平均孔径随循环次数增加而线性增大。由Poiseille方程可知孔隙单位流量Q与干湿循环次数N的4次方成正比。6.测定不同循环次数土体固-液接触角、微观结构、矿物成分、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分析土体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1)干湿循环作用不会改变土体的亲水性(接触角<90°),循环次数与固-液接触角之间未见统一规律。1次循环后,接触角大幅提高(平均增大约33.32%),之后接触角在10.11°范围内上下波动。(2)随循环次数增加,土体面-边排列、边-边排列的粘土片占比增大,土体宏观力学性质趋向各向同性。(3)有限次干湿循环未能改变土体矿物组成,但多次循环后(30次)矿物主要特征衍射峰强度有所减弱。

周志清[4](2020)在《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及其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荆州市城北快速路建设为依托,针对该路建设过程中房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道路沿线分布的膨胀土综合利用开展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并根据路基湿度条件及荆州地区气象资料,对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路基的合理结构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推荐出适宜荆州地区的路基合理结构。通过研究,有效解决了该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优质填料缺乏、建筑垃圾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强度试验、胀缩试验分析探讨不同建筑垃圾掺比、不同级配设计下试样力学特性、胀缩特性,得到在采用级配组合Ⅰ、掺比40%时,建筑垃圾膨胀土具有更好的强度特性及胀缩特性且满足规范要求。(2)在最佳组合、掺比情况下按照94%压实度制样,并与相同压实度的3%、5%、7%水泥改良土进行强度、胀缩特性对比。试验表明未浸水时,建筑垃圾改良土强度较高,浸水后强度降低幅度大于水泥改良土,膨胀量高于水泥改良土,但较素土显着降低。(3)进行16组试样压缩固结试验,分析建筑垃圾掺比、级配对于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建筑垃圾掺比的升高,建筑垃圾混合土可压缩性减小,建筑垃圾掺比在30%~40%属于过渡区间,建筑垃圾掺比低于30%时,对压缩特性影响较小,高于40%时,压缩特性明显改变。4种粒级组合中粒级组合Ⅰ在相同掺比情况下,可压缩性最小。(4)选取最优粒级组合Ⅰ、40%掺比,94%压实度试样与相同压实度素土以及3%、5%、7%水泥改良土进行压缩特性对比,试验表明建筑垃圾改良土可压缩性显着降低,试样初始孔隙比更低。(5)对建筑垃圾膨胀土进行室内渗透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压实度与含水率对强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改良土较相同压实度素土、水泥改良土渗透性更强;干湿循环作用会使建筑垃圾改良土压实度与强度降低;压实度与含水率对建筑垃圾改良土强度均有影响,但对比素土影响程度较低。(6)根据路基湿度条件及荆州地区气象资料,结合干湿循环试验与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进行包边粘土、碎石土垫层厚度、土工布封层等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50cm厚度级配较差砾石垫层可以起到完全阻隔地下水的作用,建筑垃圾改良土由于其渗透系数较大,如不采取路床顶部铺设防渗土工布及包边粘土的措施在连续降雨的条件下将会产生较大变形,并且路基内部湿度变化较大,对于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路基材料极为不利。当采取路床顶部铺设防渗土工布及2m厚度包边粘土、加上砾石垫层的路基结构时,在较为不利的降雨情况下路基内部湿度变化仍很小,可以有效保持路基内部湿度稳定。

刘昕宇[5](2020)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固化土路基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基的力学特性对路面上部结构的使用寿命与路用性能有明显影响。由于路基土的力学性质主要依赖土粒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掺加外加剂等手段加强土体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可以提升土体强度与刚度,在工程中有较强的应用前景。路液公司生产的路液土壤固化剂,是一种以高分子共聚物为粘结剂、并掺加无机填料的复合固化剂,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渗性能,可有效处理各种路基土。本文通过开展固化剂稳定黏土的微观机理与力学特性的研究,并提出基于固化土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本文首先对路液固化土的基本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力学性能与水稳定性分析。试验表明,固化土中合理掺入量为0.025%,最佳养生龄期在21d左右。另外,固化土经过充分养生后,其水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基于微观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DR)等手段对固化土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的掺入,土中发生离子置换与胶凝反应,改变了土壤表面离子的吸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体结构更加密实、稳定,且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基于重复加载三轴测试,从材料、环境与施工工艺的角度,结合土体在三轴试验中的受力特性对动态回弹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应控制养生龄期、压实度与含水率。最后对土的本构模型进行研究,确定路基土与固化土的非线性材料模型用于后面的结构分析计算。最终基于承载力的需求,结合非线性本构模型与ABAQUS数值模拟,对固化土路基进行优化设计与路基综合回弹模量的等效计算。确定将路基整体最大压应变作为迭代指标进行反算确定路基综合等效回弹模量。对于固化土而言,加固位置越靠近路表,其加固效果越明显。且对路基最大压应变有较大影响,这表明提高路基模量会大幅度降低路基整体的压应变,对于控制道路的永久变形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针对长寿命路面的设计要求,结合路面材料的造价分析,提出含有固化土的材料层设计的合理厚度范围。

凡超文[6](2019)在《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膨胀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特性及广泛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为工程界及学术界所熟知,在膨胀土广泛分布地区的工程建设,都会对膨胀土进行处治,以此将膨胀土对工程的危害降低到工程所能接受的范围。本文针对河南省新乡地区部分分布的膨胀土和黄泛区粉砂土,基于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和节约成本的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弱膨胀土物理改良方法:即使用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膨胀特性试验及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该地区弱膨胀土及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别向弱膨胀土中掺加质量比为0%、10%、20%、30%、40%、50%掺量的粉砂土,通过进行液塑限、击实等基本物理性能试验发现,粉砂土能够改良膨胀土的亲水性能及密实度,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亲水性能逐渐降低,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粉砂土掺量为30%时的最大干密度最大,为1.865g/cm3。(2)通过自由膨胀率、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膨胀力等膨胀特性试验研究发现,粉砂土能够改善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降低弱膨胀土的膨胀潜势。改良土的膨胀潜势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尤其是粉砂土掺量为20%和30%时,改良土的胀缩潜势降低的速率最快,此时粉砂土对弱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最好;粉砂土掺量为20%时,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为39.6%,粉砂土掺量为30%时,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为33.5%。(3)通过直剪、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力学特性试验发现,粉砂土能够改良弱膨胀土的抗压强度,对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粉砂土掺量为10%时,改良土的粘聚力最大。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粉砂土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为20%时的抗压强度最大,改良土为30%时的抗压强度依旧比素膨胀土的抗压强度大。(4)根据对物理、力学、膨胀特性试验结果的综合研究分析以及考虑到实际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确定了适合新乡弱膨胀土改良的合理粉砂土掺量为30%,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弱膨胀土改良提供了参考。(5)基于FLAC3D软件对弱膨胀土路基及30%粉砂土掺量下的改良土路基进行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温度场代替湿度场的原理,考虑膨胀土在浸润状态下,所产生的膨胀力对路堤的影响,研究弱膨胀土路堤及改良土路堤的沉降变形特点,发现改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远小于弱膨胀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一步表明30%掺量的粉砂土对弱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王晶晶[7](2019)在《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河流众多,在沿河流域形成了广袤的粉砂质冲积平原,而粉砂土作为冲积平原的路基填料,其毛细作用强烈,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交通量也越来越大,长期交通荷载作用对路基的损坏也日益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的路基病害。为了解决冲积平原石料匮乏及交通荷载对路基损坏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及粉砂土的基本性质,对粉砂土进行改良处治以达到工程实际要求。改良后土体的工程性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所以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不同改良剂、不同掺量及复杂工程环境情况下的改良土体进行研究,以确保达到工程效果。本文采用无机结合料对粉砂土进行改良,通过室内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等手段,对改良粉砂土路基的动力特性展开系统地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确定最优配比。首先进行筛分及液塑限试验确定粉砂土的物理性能,选定无机结合料作为改良剂,设计正交试验拟定配比。其次,根据拟定的配比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各配比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制作直剪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分别养护7d、28d进行直剪、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抗剪强度与无侧抗压强度,确定最优配比。最后,根据确定的最优配比进行毛细水竖管上升试验,确定粉砂土改良后的阻水效果。(2)交通荷载分析。分析交通荷载的作用特点及其引起土体中质点的运动规律,选定两自由度的四分之一简化车辆模型,并建立车路模型,得到了车辆对路面的附加作用,确定了室内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加载波形。(3)路基填料动力性能分析。结合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应力状态,考虑不同的围压、压实度、含水率以及荷载作用频率,对改良后的粉砂土进行GDS动三轴试验,研究改性后的土体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轴向应变。并分析改良粉砂土在围压、压实度、含水率、荷载作用频率等影响因素下,临界动应力、动强度、动模量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改良粉砂土累积轴向应变的预测模型,不同影响因素下改良粉砂土的临界动应力及动模量与应变的函数关系。(4)模拟三维路基动力响应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路基模型,在不同的行车速度、含水率、压实度等条件下对三维路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情况对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应力和竖向位移的影响,得到各工况下路基动应力随路基深度衰减的规律及竖向位移分布规律。

翁晓波[8](2019)在《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的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在道路建设中时常遭遇的一种不良地质条件,膨胀土路基边坡具有安全系数小,位移变形大等特点,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沉降过大,局部不均匀变形的危害,特别是在地下水与降雨入渗情况存在时,水的浸入会使路基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形,甚至导致边坡的滑坡破坏。工程中常见的膨胀土路基边坡处理方法包括换填与掺灰改性法、有机大分子溶液改良法、石灰桩或灰土桩加固法,而使用土工材料对路基设置防水增强层的办法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在现有膨胀土路基与土工材料研究基础上,针对该方法做了以下几点研究: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膨胀土样进行了详细的基础参数试验研究,分别对它的自然密度、天然含水率、比重、颗粒级配、最佳含水率、液塑限、不同含水率下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自由膨胀率、渗透性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确定此土样为微膨胀土。采用室内路基缩尺模型试验对膨胀土路基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了干土、地下水与降雨情况、干土时设置土工材料、地下水与降雨设置土工材料等工况下膨胀土路基的应力状态与位移变形情况,得到了有关变形位移与土压力两个方面的试验数据,发现降雨会使路基模型的变形位移增大,而土工格栅与复合土工膜的加入可以使其位移变形显着降低,因此采用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的方法来改善膨胀土路基是可行的。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室内路基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针对试验所进行的五种工况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发现引入地下水与发生降雨均会使膨胀土路基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大竖直沉降增加,竖直应力也有所变化,路基稳定性下降;而土工格栅在干土时能使膨胀土路基的最大水平位移减小23.6%,复合土工膜则能减小边坡降雨入渗与地下水的上升高度,从而降低地下水与降雨对路基的影响。然后将其与试验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基本都能表现出与实验结果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两者之间的误差在15%以内,最终证明了该路基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将此模型应用到实际膨胀土路基路面结构中,针对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分别从土工材料的模量、布设位置、布设层数、渗透系数等方面研究讨论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位移变形情况,探索出合理的土工材料搭配铺设方式,能有效增加膨胀土路基结构稳定性,减小其水平变形。分析降雨工况对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采用路表最大弯沉值与路基顶部最大竖向压应变两个指标,对路面变形应力进行评定,发现降雨会使两者分别增大60%与28.7%,而设置复合土工膜后,又下降了16.9%与15%,说明在道路结构中设置土工材料对控制应力变形有效。

胡甜[9](2013)在《干湿循环下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典型路基土软化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湿循环环境下路基土体呈现一定的软化特性,其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下降,极易导致路基失稳及过量沉降的工程问题。南方湿热地区降雨量丰富,河流密集,在这些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路基受干湿循环软化效应影响明显,特别是滨水临河地区地下水位变化明显,水敏感性极差的红砂岩浸水路基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及过量沉降的工程问题。季节性交替变化引起的干湿循环作用严重影响了路基土体的工作性能。如何降低干湿循环效应对浸水高路堤变形与沉降的影响已成为公路交通建设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长沙绕城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路基湿度状况现场调研及大量的室内试验,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结合施工期及运营期高速公路路基工作区、路基地基土及红砂岩路堤堤身含水率分布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路基土干湿循环环境的形成过程及机理;(2)通过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软粘土、不同液限路基粘土的直剪试验,考虑循环次数、液限含水率及增湿与脱湿过程中的差异性,深入分析了路基土在干湿循环环境下的软化特性;(3)对红砂岩路基填料进行反复浸水干湿循环条件下大型一维压缩试验,深入分析了红砂岩路基填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软化机理;(4)基于压缩试验成果,提出了考虑反复浸水干湿循环作用影响的浸水路堤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并结合路基沉降观测数据采用灰色Verhulst预估模型预估工后沉降,预估结果与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杨明亮[10](2010)在《石灰处治土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围绕膨胀土路基处治土力学特性展开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研究各种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提高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膨胀土以及击实膨胀土的基本物理力学及理化特性表明,南宁膨胀土属于弱、中膨胀土,具有中至高压缩性;击实膨胀土具有膨胀潜势较大、水稳定性差、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等特性;南宁膨胀土不宜直接用作路基填料;并分析了膨胀土全孔隙分布规律和膨胀与收缩机理。(2)通过石灰处治膨胀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试验研究表明,石灰处治不仅改变了土体的类别和膨胀潜势,也改变了土体的标准吸湿特性,导致标准吸湿含水率指标不能有效地反映石灰处治膨胀土的膨胀潜势。(3)通过膨胀土处治试验研究,得出石灰处治土的最优石灰掺合量、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以及抗剪强度等,并揭示了处治膨胀土强度随养护时间增长而增长,养护时间60天后,强度增长速率变缓,并趋于稳定。(4)通过动三轴试验,得出了动应变、频率、固结围压、固结比、掺灰量等因素对膨胀土和石灰处治膨胀土的动弹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经分析得出,只考虑交通荷载影响因素时,6%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的动强度能满足交通荷载长期作用。(5)通过气候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得出了干湿循环效应、冻融循环效应以及淋滤作用下处治膨胀土的强度衰减规律以及试件的破坏机理。气候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影响较显着,为保证公路路基强度的长期稳定,在设计施工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气候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的影响。(6)通过现场试验,得到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碾压控制参数,路基强度较高和吸水稳定性较好,整体承载能力较高等结论。并验证了覆盖措施能有效地限制路基表层裂隙的出现。(7)为提高石灰处治土路基的长期稳定性,提出了采用包边土与两布一膜型复合土膜相结合的工程防治措施,并进行了设计与施工探讨。

二、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胀缩变形特性研究
        1.2.2 沉降变形计算理论及方法研究
        1.2.3 膨胀土路基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2.1 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2.2 膨胀土力学性质研究
        2.2.1 土的击实试验
        2.2.2 泡水膨胀量试验
        2.2.3 承载比CBR试验
        2.2.4 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
    2.3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2.3.1 膨胀性指标
        2.3.2 土的收缩性指标
    2.4 膨胀等级的确定
        2.4.1 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
        2.4.2 CBR膨胀量分类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变形特性的膨胀土模型试验研究
    3.1 轴向压缩模型试验
        3.1.1 土的压缩机理
        3.1.2 模型箱的设计
        3.1.3 材料的选取
        3.1.4 试验方案
        3.1.5 试验过程
        3.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无侧向约束下的模型受压试验
        3.2.1 泊松比的计算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案及过程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水分迁移条件下的模型收缩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试验路基变形监测研究
    4.1 工程简介
        4.1.1 试验路工程概况
        4.1.2 试验场地确定
    4.2 膨胀土加固路基设计
        4.2.1 包边宽度的确定
        4.2.2 固脚墙尺寸设计
        4.2.3 试验段加固设计方案
    4.3 自动化监测系统及仪器布设
        4.3.1 监控量测内容及仪器布置总方案
        4.3.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
    4.4 路堤基顶沉降监测及分析
        4.4.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4.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5 路基水平位移监测及分析
        4.5.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5.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5.3 试验结果分析
    4.6 土壤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4.6.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6.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6.3 试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膨胀土路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
    5.1 路基三向变形沉降理论
        5.1.1 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方法
        5.1.2 泊松比及孔隙比的确定
        5.1.3 不同工况下路基沉降计算值
    5.2 路基变形特征有限元分析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工况和计算参数的选定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沉降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路膨胀土填方路基处治技术
    6.1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6.2 填料的选择与评价
    6.3 基底处理与固脚墙加固技术
    6.4 包边加筋技术
    6.5 路基防排水措施
    6.6 路基填筑施工流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3)干湿循环影响下膨胀土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土体干湿循环研究
        1.2.2 核磁共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2.3 土体孔隙测试方法
    1.3 文章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用土主要特性
    2.1 土的基本物性
        2.1.1 粒径分布
        2.1.2 荷载下的膨胀率
        2.1.3 击实曲线
        2.1.4 矿物成分
        2.1.5 其它物性参数
    2.2 干湿循环对土体抗剪强度影响
        2.2.1 试验装置设计
        2.2.2 试验装置使用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裂隙发育规律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磁共振阈值确定
    3.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3.1.1 原子核的磁性
        3.1.2 极化
        3.1.3 脉冲翻转与自由感应衰减
        3.1.4 自旋回波及CPMG
        3.1.5 弛豫现象
        3.1.6 孔隙流体弛豫机制
        3.1.7 弛豫理论与机制
        3.1.8 多指数衰减
    3.2 毛细管模型核磁共振特性
        3.2.1 引言
        3.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3 试验结果
        3.2.4 讨论
    3.3 T_2阈值确定
        3.3.1 引言
        3.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饱和土孔隙水分布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吸力下土体孔隙水分布
        4.3.2 吸湿-脱湿过程土体孔隙水分布
        4.3.3 孔隙水损伤势
        4.3.4 基于孔隙水损伤势的VG修正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变形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用土基本特性
        5.2.2 试样准备
        5.2.3 土体变形试验
        5.2.4 核磁共振测试
    5.3 试验结果
        5.3.1 不同循环次数的变形时程曲线
        5.3.2 变形时程曲线各阶段膨胀速速率
        5.3.3 不同循环次数的总变形量
        5.3.4 变形时程曲线模型
        5.3.5 不同含水率土体孔隙结构
        5.3.6 不同循环次数土体孔隙结构
    5.4 讨论
        5.4.1 变形时程曲线的阶段性特征
        5.4.2 土体湿润过程孔隙结构变化
        5.4.3 累计变形量影响因素
        5.4.4 不同循环次数的PSDC
        5.4.5 土体结构简化模型
        5.4.6 吸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渗流特性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样制备
        6.2.2 土体吸湿及干湿循环过程
        6.2.3 T_2阈值确定
        6.2.4 核磁共振测试
    6.3 试验结果
        6.3.1 阈值T_(2C)计算
        6.3.2 土体吸湿过程孔隙水形态
        6.3.3 不同干湿循环下孔隙水形态
        6.3.4 不同循环次数土体孔径分布
    6.4 讨论
        6.4.1 含水率与孔隙水形态关系
        6.4.2 循环次数与孔隙水形态
        6.4.3 孔隙水形态与土体渗透性
        6.4.4 孔隙结构与土体渗透性
        6.4.5 土体渗透性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干湿循环对土体细观参数影响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7.2.1 固-液接触角测试
        7.2.2 X衍射和SEM试验
    7.3 试验结果
        7.3.1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固-液接触角
        7.3.2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微孔隙结构
        7.3.3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矿物组成
        7.3.4 干湿循环影响下土体化学元素组成
    7.4 讨论
        7.4.1 固-液接触角
        7.4.2 微观孔隙、矿物组成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及其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改良研究现状
        1.2.2 建筑垃圾研究现状
        1.2.3 路基结构形式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特性试验研究
    2.1 土样基本物理特性
        2.1.1 天然含水率试验
        2.1.2 界限含水率试验
        2.1.3 颗粒分析试验
        2.1.4 比重试验
        2.1.5 击实试验
    2.2 土的胀缩特性试验
        2.2.1 自由膨胀率试验
        2.2.2 无荷载膨胀率试验
        2.2.3 有荷载膨胀率试验
        2.2.4 膨胀力试验
        2.2.5 收缩试验
        2.2.6 标准吸湿含水率试验
        2.2.7 膨胀土膨胀潜势分级
    2.3 膨胀土力学特性试验
        2.3.1 强度试验
        2.3.2 固结试验
    2.4 建筑垃圾材料
        2.4.1 材料的加工及组成
        2.4.2 再生料密度及吸水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机理
    3.3 试验材料
    3.4 试验方案
    3.5 试验目的及内容
    3.6 试样制备
    3.7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1 4种建筑垃圾粒级组合改良土基本物理性质及分析
        3.7.2 膨胀量试验结果及分析
        3.7.3 CBR试验结果及分析
        3.7.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3.7.5 建筑垃圾粒级组合Ⅰ改良土特性及分析
        3.7.6 建筑垃圾粒级组合Ⅰ改良特性与水泥改良特性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路用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压缩特性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目的及内容
        4.2.3 试验方案
        4.2.4 试验原理
        4.2.5 试验结果分析
        4.2.6 建筑垃圾粒级组合Ⅰ改良与水泥改良压缩特性对比
    4.3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水稳定性
        4.3.1 建筑垃圾改良土渗透特性
        4.3.2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干湿循环特性
        4.3.3 压实度、含水率对建筑垃圾改良土回弹模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
    5.1 引言
    5.2 路基湿度预估模型
        5.2.1 基于路基土液塑限的含水率预估模型
        5.2.2 综合气候区划的预估方法
        5.2.3 基于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路基湿度数值计算
    5.3 建筑垃圾改良土路基结构研究
        5.3.1 垫层级配、厚度选取
        5.3.2 包边粘土、土工布选择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固化土路基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化剂的研究
        1.2.2 固化土的刚度研究
        1.2.3 固化土微观研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固化土力学性质研究
    2.1 素土的基本性质研究
        2.1.1 颗粒级配分析
        2.1.2 界限含水率测试
        2.1.3 击实试验
    2.2 固化剂的选择与材料特性
        2.2.1 固化剂的材料特性
        2.2.2 固化土的击实试验
    2.3 固化土强度特性
        2.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3.2 结果分析
        2.3.3 固化土强度增长规律
    2.4 固化土水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化土微观机理研究
    3.1 固化土的微观结构特性
    3.2 固化土化学成分影响分析
        3.2.1 p H值测试分析
        3.2.2 化学元素分析
        3.2.3 官能团分析
        3.2.4 土粒矿物成分分析
    3.3 固化土强度形成微观机理分析
        3.3.1 传统无机固化材料的固化原理
        3.3.2 路液固化剂(ROADYES)的固化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化土的动态回弹模量测试与本构模型分析
    4.1 动态回弹模量重复加载三轴试验设计
        4.1.1 试验仪器
        4.1.2 加载方式与应力测试条件
        4.1.3 试验方案
        4.1.4 试件成型与测试
    4.2 素土与固化土动态回弹模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应力状态影响分析
        4.2.2 固化剂掺量影响分析
        4.2.3 养护龄期影响分析
        4.2.4 含水率影响分析
        4.2.5 压实度影响分析
    4.3 路基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对比研究
        4.3.1 非线性弹性理论模型
        4.3.2 本构模型的选取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固化土路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5.1 有限元中材料非线性的实现
        5.1.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5.1.2 材料非线性刚度矩阵
        5.1.3 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编写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初始条件设置
        5.2.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参数获取
        5.2.2 材料参数设置
        5.2.3 荷载设置与网格划分
        5.2.4 地应力平衡
    5.3 路基土模量分布与模量等效
        5.3.1 路基土的应力与模量分布
        5.3.2 路基土的模量等效方法
        5.3.3 非线性本构路基的计算结果分析
        5.3.4 固化土的固化层位与固化深度分析
    5.4 基于长寿命路面的固化土路基设计要求
        5.4.1 长寿命路面对结构的要求
        5.4.2 不同级配碎石层参数下路基土设计分析
        5.4.3 不同沥青层参数下路基土设计分析
        5.4.4 不同荷载条件下路基土设计分析
        5.4.5 基于长寿命性能与经济性的道路结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成果

(6)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矿物组成
        1.2.2 膨胀土的判别分类方法研究现状
        1.2.3 膨胀土的微结构、胀缩机理研究现状
        1.2.4 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2.5 常用的膨胀土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膨胀土和粉砂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及试验方案
    2.1 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
    2.2 粉砂土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
    2.3 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试验及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1 基本物理特性试验
        3.1.1 自由膨胀率试验
        3.1.2 界限含水率试验
        3.1.3 击实试验
        3.1.4 固结试验
    3.2 膨胀特性试验
        3.2.1 无荷载膨胀率试验
        3.2.2 有荷载膨胀率试验
        3.2.3 膨胀力试验
    3.3 强度力学特性试验
        3.3.1 直剪试验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4 试验总结及改良土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4.1 试验总结
        3.4.2 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LAC3D的改良土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
    4.1 概况
    4.2 模型建立
        4.2.1 模型选取
        4.2.2 基本假定
        4.2.3 参数确定
        4.2.4 荷载确定
        4.2.5 路堤模型建立
    4.3 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4.3.1 温度场代理湿度场的理论基础
        4.3.2 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4.4 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堤沉降变形模拟分析
        4.4.1 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分析
        4.4.2 不考虑路面渗水时的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基数值模拟分析
        4.4.3 考虑路面渗水时的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堤数值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良土研究现状
        1.2.2 交通荷载
        1.2.3 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
        1.2.4 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响应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2 改良粉砂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粉砂土基本物理性质
        2.1.2 改良剂技术指标
    2.2 改良土配合比确定
    2.3 击实试验
    2.4 直剪试验
    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 毛细水上升试验
    2.7 本章小结
3 交通荷载对路基作用分析
    3.1 交通荷载特性
        3.1.1 公路交通荷载的特点
        3.1.2 土体中的振动规律
    3.2 交通荷载对路基的附加动应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改良粉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4.1 动三轴试验
        4.1.1 试验仪器和操作过程
        4.1.2 土样制备
        4.1.3 试验参数选取及破坏标准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累积轴向应变
        4.2.2 临界动应力
        4.2.3 动强度曲线
        4.2.4 动模量演变规律
        4.2.5 阻尼比演变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路面结构参数选取
        5.1.2 荷载参数
        5.1.3 阻尼参数计算
        5.1.4 荷载作用位置及网格划分
        5.1.5 边界条件
    5.2 不同工况时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5.2.1 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
        5.2.2 路基竖向位移分布规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的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选题的来源
    1.3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
        1.3.1 膨胀土研究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3.2 土工合成材料研究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3.3 降雨渗流作用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4 路基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4 论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路基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2.1 防水增强土工材料作用原理
        2.1.1 防水增强土工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2.1.2 防水增强土工材料路基防护的机理分析
    2.2 数值模拟软件ABAQUS
        2.2.1 ABAQUS简介
        2.2.2 选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的原因
        2.2.3 ABAQUS中的本构模型
    2.3 强度折减原理
        2.3.1 强度折减的概念
        2.3.2 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2.3.3 路基边坡失稳判据
    2.4 初始应力平衡
    2.5 渗流理论
        2.5.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5.2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水增强层路基材料研究
    3.1 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性状
        3.1.1 土工格栅
        3.1.2 复合土工膜
    3.2 模型试验用土参数
        3.2.1 天然密度
        3.2.2 比重
        3.2.3 天然含水率
        3.2.4 颗粒级配
        3.2.5 液塑限
        3.2.6 最佳含水率
        3.2.7 直剪试验
        3.2.8 自由膨胀率
        3.2.9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3.2.10 土水特征曲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置防水增强层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路基模型试验准备
        4.2.1 试验模型箱
        4.2.2 加载装置
        4.2.3 位移测量装置
        4.2.4 压力传感装置
    4.3 路基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4.4 试验步骤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A1(无地下水与降雨、无土工格栅)
        4.5.2 A2(无地下水与降雨、有土工格栅)
        4.5.3 B1(有地下水与降雨、无土工格栅)
        4.5.4 B2(有地下水与降雨、有土工格栅)
        4.5.5 B3(有地下水与降雨,有土工格栅与复合土工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的路基模型数值模拟
    5.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5.2 模型建立
        5.2.1 模型尺寸
        5.2.2 材料属性
        5.2.3 相互作用
        5.2.4 荷载设置
        5.2.5 边界条件
        5.2.6 划分网格
    5.3 无水路基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3.1 工况一:无人工模拟降雨、无土工格栅(A1)
        5.3.2 工况二:无人工模拟降雨、有土工格栅(A2)
    5.4 地下水与降雨入渗计算
        5.4.1 模拟降雨的计算思路
        5.4.2 未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路基工况(B1)
        5.4.3 在地下水与降雨时设有土工格栅路基工况(B2)
        5.4.4 设有复合土工膜和土工格栅路基工况(B3)
        5.4.5 数值模拟计算小结
    5.5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
        5.5.1 A1(无地下水与降雨、无土工格栅)
        5.5.2 A2(无地下水降雨,有土工格栅)
        5.5.3 B1(有地下水与降雨、无土工格栅)
        5.5.4 B2(地下水与降雨、有土工格栅)
        5.5.5 B3(地下水与降雨,有土工格栅与复合土工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置防水增强层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模型的建立
        6.2.1 计算假定
        6.2.2 模型尺寸及材料设置
    6.3 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对路基边坡稳定的影响
        6.3.1 土工材料弹性模量
        6.3.2 土工材料布置位置
        6.3.3 土工材料布置层数
        6.3.4 复合土工膜渗透系数
    6.4 设置防水增强层路基路面结构的数值模拟
        6.4.1 引言
        6.4.2 路基路面结构数值建模
        6.4.3 复合土工膜对路面结构受力影响的讨论
        6.4.4 各工况下路基路面结构变形受力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干湿循环下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典型路基土软化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路基土干湿循环环境形成机理分析
    2.1 概述
    2.2 长沙绕城高速公路路基含水率现场观测
    2.3 运营期公路路基湿度调查
    2.4 路基干湿循环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路基填料压缩试验
    3.1 概述
    3.2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路基填料压缩试验
    3.3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填料崩解破坏分析
    3.4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填料压缩变形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湿循环下路基土抗剪强度试验
    4.1 概述
    4.2 反复干湿循环对路基软粘土影响
    4.3 干湿循环对不同液限路基粘土影响
    4.4 干湿循环增湿与脱湿过程路基土强度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路堤沉降计算
    5.1 概述
    5.2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5.3 干湿循环下红砂岩路堤沉降计算方法
    5.4 工程实例计算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石灰处治土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和击实膨胀土试验研究
    2.1 膨胀土的一般物理性质试验
    2.2 膨胀与收缩试验
    2.3 一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2.4 膨胀土物理化学特性试验及分析
    2.5 击实膨胀土一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6 小节
第三章 石灰处治膨胀土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石灰处治膨胀土的标准吸湿含水率试验研究
    3.2 确定最优掺灰比室内试验研究
    3.3 石灰处治膨胀土击实试验
    3.4 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随养护时间关系试验
    3.5 石灰处治膨胀土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3.6 小节
第四章 石灰处治膨胀土动三轴试验研究
    4.1 试件制备
    4.2 试验设备及方法
    4.3 试验数据处理
    4.4 重塑膨胀土动三轴试验
    4.5 不同掺灰比的石灰处治膨胀土动三轴试验
    4.6 石灰处治膨胀土不同固结比动三轴对比试验研究
    4.7 6%石灰处治膨胀土动三轴试验
    4.8 交通荷载对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分析
    4.9 小节
第五章 气候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5.1 干湿循环效应对石灰处治膨胀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5.2 冻融循环效应对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5.3 石灰处治膨胀土淋滤试验研究
    5.4 气候因素对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现场试验研究
    6.1 现场碾压试验
    6.2 现场压实灰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及胀缩特性
    6.3 气候因素对灰土路基表层强度影响
    6.4 现场浸水载荷试验
    6.5 承压板测定灰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
    6.6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回弹弯沉试验
    6.7 石灰处治膨胀土路基主要防护措施探讨
    6.8 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四、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秦梓航. 广西大学, 2021(12)
  •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3]干湿循环影响下膨胀土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D]. 董均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及其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D]. 周志清. 长安大学, 2020(06)
  • [5]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固化土路基优化设计[D]. 刘昕宇. 东南大学, 2020(01)
  • [6]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D]. 凡超文. 河南大学, 2019(01)
  • [7]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D]. 王晶晶. 河南大学, 2019(01)
  • [8]设置土工材料防水增强层的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拟研究[D]. 翁晓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干湿循环下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典型路基土软化特性试验研究[D]. 胡甜.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10]石灰处治土膨胀土路基长期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 杨明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12)

标签:;  ;  ;  ;  ;  

路基膨胀土特性及其对路面损伤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