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1](2021)在《中国共产党在广西一百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为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百年辉煌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在广西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突出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潘科[2](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黄燕苇[3](2020)在《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与绩效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知识产权政策的完善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对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情况和政策绩效展开研究,以期为政策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广西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本文系统梳理了1993年以来的广西知识产权政策,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维度构建政策分析框架,考察了政策供给特点和演进特征;基于专家咨询的意见,构建了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评量表,并对政策作用对象开展实际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考察了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方面提出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优化建议。文章主要成果如下:(1)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情况考察。通过对268项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特点为政策数量逐渐增多、政策类型丰富、多为单一政策颁布主体、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等。从阶段重点演进来看,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经历了知识产权立法阶段、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构建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阶段和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阶段,政策目标逐渐明确,政策措施逐渐具体,政策纵向衔接性和横向协同性逐渐增强。(2)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绩效评估。基于政策作用对象的反馈考察了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产业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具体指标上不同产业的政策作用对象反馈的政策绩效存在显着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政策绩效之间呈现高关联度,对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度提出了要求。(3)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优化。根据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情况和绩效评估结果,提出了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优化建议。第一,优化广西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第二,完善广西知识产权政策执行机制;第三,完善广西知识产权政策评估制度。

孙连枝[4](2020)在《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制造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仅带来了生态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也导致社会问题频发。这些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将制造业的粗放发展方式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将社会和环境问题纳入经济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立足的必然要求。且随着外包的兴起,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逐渐增加,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持续的管理业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言献策。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不仅事关企业内部的可持续管理,还关系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调,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从多个利益相关者处获得资源和支持,因而其管理活动和决策也会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聚焦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中的政府及大客户,来探讨二者对制造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此外,虽然研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的文献不在少数,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并基于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异性,分析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故本文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34家制造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并运用chow检验分析组间系数差异,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在东部地区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显着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行政联系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负向显着作用,政府政策和法规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正向显着作用。(2)大客户在西部地区具有显着的影响,具体来说,客户集中度的短期效应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负向显着相关,客户集中度的长期效应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正向显着相关,表明客户集中度高的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能对提高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而客户集中度高的“一锤子买卖”的短期供应链合作行为则会对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起到阻碍作用。(3)政府及大客户的作用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体现在西部地区客户集中度对制造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管理的影响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显着差异。企业行政联系的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存在显着差异。

王琴[5](2020)在《我国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的统计关系与评价》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作为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变量,跨境电商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它对于引导和保障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评价方法对2012-2019年我国26个地区的跨境电商政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1)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和政策层级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区域跨境电商政策进行单维度和二维交叉分析。发现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支持和法规管制的使用较为频繁,而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数目偏少。(2)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提取关键词、中心性分析和绘制网络图,对26个地区的跨境电商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服务”、“物流”、“模式”和基础设施类关键词的度数中心度较高,“质量”和“备案”的度数中心度较低,说明区域跨境电商政策所研究的热点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3)运用PMC指数模型评价方法,通过筛选政策样本、确定评价指标、计算PMC指数,对26个地区的跨境电商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区域跨境电商政策效果总体较好,但针对具体环节的监管政策效果较差,需要针对这些政策进行改进。基于上述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针对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次数,对其频率进行调整,从而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二是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加大政府采购、外包和海外机构管理的使用力度,以增强政策效果;三是加强商品质量监管,降低安全风险;四是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及产品的备案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杨璐[6](2019)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研究 ——以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为例》文中指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监管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目前学界对单一食品类别的追溯体系研究,以及从信息技术、经济建设等其中一个角度对追溯体系的研究有很多,但缺少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把整体性治理理论应用于指导追溯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本文以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为实例,通过对国内外与追溯体系、整体性理论等内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对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实地调研结果,对比分析了现行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集中在缺乏公民需求导向的意识,部门管理分散化、信息集成规模化低,追溯体系建设信息化水平低,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少协作几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理念层面、关键层面、技术层面以及保障层面,拟定四大要素、三大模块以及三大保障构成追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提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策略。

王晓强[7](2019)在《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政组织法作为内部行政法,在整个行政法体系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包括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在内的诸多基础性理论命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虽然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已经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基本政策要求,但是如何认识和推进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仍然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何理解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行政机构设置为何需要法定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范围的划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位阶的确定、行政机构设置法定程度的判断,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了本文分析、探讨的逻辑框架与基本主题。本文除绪论之外,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对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对象进行分析,即如何理解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分析探讨,前者主要从主体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机构进行类型化划分,后者则主要从行为角度对设置的范围进行界定,所谓行政机构设置是指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内设机构及派出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规格变更、名称变更等一系列行政组织行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源于传统的法律保留、制度性法律保留、行政组织法定主义等,但是又与其存在差别,其将法律、法规、规章一并纳入法定化的调整范围。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必要性。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总体上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改革四个阶段,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存在法律、制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行政机构设置之所以要实现法定化,主要是因为我国行政机构设置领域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法定化的方式予以解决,规则是减少混乱、建立秩序的最有效方式,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是解决行政机构设置随意化、碎片化、行政化、同质化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在理论方面的原因则主要基于法律保留学说的发展、行政组织规范作用的提升、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的要求、财政预算理论的推动,以及法规范所具有的一致性、稳定性、权威性等法的一般性特征。第三章,对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域外经验进行分析。着重就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设置的法规范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在行政机构设置领域实现预算控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法规范内容尽可能详尽、立法主导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机构设置的动态控制机制以及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数量控制等制度和措施,都对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四章,主要划分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即哪些行政机构的设置需要法规范依据,哪些行政机构的设置则不需要法规范依据。重要性理论应作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其在法定化范围的判断上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行政机构实施行政职责范围的不同,所有的行政机构可以划分为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业务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业务机构的内设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业务机构的派出机构四种类型;内设机构可以根据机构功能、结构的不同,再划分为业务、事务、辅助、监督机构及行政职位五种,并以行政机构设置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产生影响为标准,将业务类行政机构的全部设置行为纳入法定化范围,其他行政机构的设置行为则排除在法定化范围之外。第五章,主要确定了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与法定化程度。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的确定应当参照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范中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等的设定,对划入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事项分别予以分析,尝试在行政机构设置领域建立多元多级的法规范体系;而法定化程度的判断,则认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意味着行政机构设置的过程需要尽可能实现法定化,因而将行政机构设置领域的法规范分为程序方面的要素与其他方面的要素,具体包括提案、方案的编制、审核、决定、备案、监督等程序要素和机构设置的规则要素、结构要素、设置的形式要素等,并且从准则性与单行性法规范并行、明确机构设置的程序要素、数字化表达三方面来增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

郝冰冰[8](2018)在《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扶贫政策在扶贫工作中扮演着导向性角色,对脱贫成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颁布标志着扶贫开发新阶段的到来,在二十四年的发展中,扶贫政策经历了扶贫攻坚发展阶段(1994-2000年)、综合扶贫开发阶段(2001-2010年)和脱贫攻坚决胜阶段(2011-2017年)三个阶段。龙胜各族自治县1992年进入旅游发展探查期,经过参与期和发展期,现今处于巩固期,在时间区间上,龙胜旅游发展历程与扶贫政策将近重合,符合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影响研究的基本要求。1994-201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扶贫相关政策总量达374个,样本量充足,通过网络搜集政策文本并建立国家级、广西区级、桂林市级、龙胜县级四个文件库,对政策逐一编号,为后续研究作铺垫。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阐释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理清全文研究思路,按照“旅游扶贫效应分析-扶贫政策变迁综合分析-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影响的质性分析”技术路线展开研究。第二部分是旅游扶贫政策相关文献分析与综述以及理论基础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分析龙胜旅游扶贫开发概况,在问卷、访谈和政府官网资料的基础上,探索龙胜旅游扶贫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效应,并发现存在的中观、微观和贫困治理问题。第四部分以1994-2017年国家各级扶贫政策为研究对象,展开统计分析和文本分析,采用ROST CM6软件对各级扶贫政策进行阶段性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话语分析,获取国家和地方政府三个阶段扶贫政策聚焦点,挖掘府际间扶贫政策沟通联系和扶贫政策阶段性演变规律。第五部分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 11软件对标志性扶贫政策和龙胜旅游扶贫效应两个样本分别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建构理论并可视化展示,根据质性分析结果提出扶贫政策优化对策和龙胜旅游扶贫效应提升对策。第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通过对扶贫政策和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全方位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扶贫政策变迁并未使扶贫政策范式发生质的变化。(2)府际间扶贫政策形成良好沟通,政策倾向大致相同,主要包含能力发展、改革发展、生产生活环境、保障措施、扶贫方式五个方面。(3)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社会经济效应影响较为明显,对生态和文化效应的影响表现相对迟缓。(4)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变化与扶贫政策变迁存在相似的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对丰富旅游扶贫相关政策研究和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具有理论价值,提出扶贫政策和龙胜旅游扶贫效应的优化对策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冯志峰[9](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0](201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桂政发[2017]6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经清理,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109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凡宣布失效的自治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自本决定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2)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与不足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砂石及采砂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3 非法采砂
    (二) 理论基础
        1 治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1 漳河概况
        2 采砂情况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1 采砂危害
        2 治理情况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二) 原因分析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六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与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研究
        2.1.1 知识产权政策的内涵
        2.1.2 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
    2.2 知识产权政策的评估研究
        2.2.1 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的内涵
        2.2.2 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的标准
        2.2.3 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的方法
        2.2.4 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的指标
    2.3 中国区域知识产权政策研究
        2.3.1 区域知识产权政策供给研究
        2.3.2 区域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研究
        2.3.3 区域知识产权政策优化研究
    2.4 研究述评
3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与演进
    3.1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分析框架
        3.1.1 政策工具
        3.1.2 政策目标
    3.2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样本选择与量化方法
        3.2.1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样本的选择
        3.2.2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样本的编码
        3.2.3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量化统计方法
    3.3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特点
        3.3.1 政策数量分析
        3.3.2 政策类型分析
        3.3.3 政策颁布部门分析
        3.3.4 政策工具分析
        3.3.5 政策目标分析
    3.4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演进特征
        3.4.1 知识产权立法阶段(1993年-2000年)
        3.4.2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构建阶段(2001年-2007年)
        3.4.3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阶段(2008年-2015年)
        3.4.4 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阶段(2016年至今)
4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绩效评估
    4.1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的问卷设计
    4.2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量表的信度检验
        4.2.2 量表的效度检验
    4.3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问卷的数据采集
        4.3.1 样本选取
        4.3.2 样本的基本情况
    4.4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绩效问卷的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方差分析
        4.4.3 相关分析
5 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优化
    5.1 优化广西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5.1.1 促进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
        5.1.2 优化政策目标的设定
        5.1.3 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
    5.2 完善广西知识产权政策执行机制
        5.2.1 促进职能部门的协作
        5.2.2 促进区域之间的协作
        5.2.3 加强政策执行队伍建设
    5.3 完善广西知识产权政策评估制度
        5.3.1 制定评估工作方案
        5.3.2 完善评估工作保障
        5.3.3 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4)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三、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测量
        一、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三、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测量
    第三节 政府的概念与测量
        一、企业行政联系
        二、政府政策和法规
    第四节 大客户的概念与测量
        一、客户集中度的定义
        二、客户集中度的研究内容
        三、客户集中度的测量
第二章 研究假设
    第一节 企业行政联系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政策和法规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客户集中度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
第三章 模型设定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处理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所在行业及分布统计
        二、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分组回归检验结果
        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结果
        三、结果讨论
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政策建议
        一、双管齐下,市场配置为主,政府监管为辅
        二、因地制宜,挖掘利益相关者在不同地区中的作用
        三、企业联动,培育供应链企业长期稳定关系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一、关注大客户作用,重视供应链长期关系
        二、剖析地区差异,强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我国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的统计关系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及框架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本文的难点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跨境电商政策的回顾与评述
        一、以试点为主的跨境电商政策初探阶段(2012-2013 年)
        二、以便利化措施为主的跨境电商政策优化阶段(2014-2015 年)
        三、以监管问题为主的跨境电商政策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
    第二节 有关跨境电商政策量化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一、现有跨境电商政策监管问题的研究
        二、跨境电商政策的出台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研究
        三、政策效果评估的研究
    第三节 有关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政策量化研究
        二、基于政策关键词视角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三、基于文本分类视角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第三章 基于工具视角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统计分析
    第一节 基于工具视角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政策工具维度的分析
        二、政策层级维度的分析
        三、政策主体维度的分析
    第二节 跨境电商政策文本选择及编码
        一、跨境电商政策文本选择
        二、跨境电商政策文本编码
    第三节 基于工具视角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统计分析
        一、政策工具维度频数统计分析
        二、政策工具与政策层级频数的交叉统计分析
        三、政策工具与政策主体频数的交叉统计分析
        四、政策层级与政策主体频数的交叉统计分析
第四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
    第一节 跨境电商政策关键词分类
        一、基础设施建设类关键词
        二、资源支持类关键词
        三、供应链管理类关键词
        四、示范建设类关键词
        五、货物监管类关键词
        六、运营方式类关键词
    第二节 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基于26个地区的分析
        一、中心性分析指标
        二、主要热点的中心性分析
    第三节 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基于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分析
        一、东部地区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
        二、西部地区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
        三、中部地区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
        四、东北地区跨境电商政策热点研究
第五章 基于PMC模型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评价
    第一节 跨境电商政策评价的PMC模型
        一、政策文本的筛选
        二、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PMC指数的计算及PMC曲面的绘制
    第二节 基于PMC模型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评价
        一、PMC指数变量计算
        二、PMC指数的计算
    第三节 基于PMC模型的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重点地区为例
        一、基于PMC模型的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二、基于PMC模型的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三、基于PMC模型的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四、基于PMC模型的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五、基于PMC模型的区域跨境电商政策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研究 ——以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同类型食品产业追溯体系研究
        1.2.2 国家及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食品追溯体系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1 研究理论意义
        1.3.2 研究现实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
        1.1.1 追溯体系
        1.1.2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2 整体性治理理论基础
        1.2.1 理念内容及其发展
        1.2.2 内在契合性分析
第二章 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成效及特点
    2.1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及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2.1.1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2.1.2 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2.2 特色食品产业追溯发展成效
        2.2.1 相关政策及文件
        2.2.2 监管现状及措施
        2.2.3 落实情况及问题
    2.3 现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特点
        2.3.1 现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案例分析
        2.3.2 实现电子追溯部分的特点
        2.3.3 现行传统追溯部分的特点
第三章 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问题
        3.1.1 公众知晓参与度不足
        3.1.2 追溯信息管理碎片化
        3.1.3 生产追溯有效性不高
        3.1.4 政府监管流于表面化
    3.2 原因分析
        3.2.1 缺乏公民需求导向意识
        3.2.2 部门管理分散化,信息集成规模化低
        3.2.3 追溯体系建设信息化水平低
        3.2.4 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少协作
第四章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策略
    4.1 理念层面——注重公民需求导向
        4.1.1 构建关键:消除传统职能导向的弊端
        4.1.2 构建原则:把握以公民需求为导向
        4.1.3 构建目标:实现整体性食品安全追溯
    4.2 关键层面——实现各要素的整体性整合
        4.2.1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要素的整合
        4.2.2 机构改革条件下主体要素的整合
        4.2.3 一站式服务趋势下指标要素的整合
    4.3 技术层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4.3.1 政府监管模块的产品标识技术
        4.3.2 企业追溯模块的数据存取技术
        4.3.3 公共服务模块的软件开发技术
        4.3.4 整体结构与框架
    4.4 保障层面——部门支持协调与互动保障
        4.4.1 政府部门政策支持保障
        4.4.2 公私部门合作协调保障
        4.4.3 政企民间反馈互动保障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构建
        (二)有利于发展我国行政组织法学理论
        (三)有利于指导行政机构改革的实践
        (四)有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三、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结构与思路
第一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对象
    第一节 静态层面的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一、机构的内涵
        二、行政机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作为行政法学术语的行政机构
        四、类型化的行政机构
    第二节 动态层面的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一、行政机构设置权及设置的外延
        二、机构设置与职权配置的关系
        三、机构设置与职位、编制设置的关系
    第三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理论变迁
        一、行政组织法中的法律保留
        二、法律保留不能承受之重
        三、从法律保留原则到行政法定原则
        四、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中法的内涵
第二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依据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理论依据
        一、法律保留学说的发展
        二、行政组织规范作用的提升
        三、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
        四、财政预算理论的推动
        五、法规范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实依据
        一、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实状况
        二、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所面临的问题
        三、个案分析: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机构设置
第三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现状
        一、美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二、德国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三、日本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四、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
    第二节 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的基本经验
        一、预算控制行政机构设置
        二、行政机构设置的规定应尽可能详尽
        三、立法主导行政机构设置
        四、行政机构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五、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数量限定
第四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判断标准
        一、从法律保留原则到制度性法律保留原则
        二、法律保留范围的判断标准:从干涉、全面保留到重要性理论
        三、重要性理论应为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我国大部分行政机构设置非法定化
        一、中央层面
        二、地方层面
    第三节 判断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时须考虑的因素
        一、行政保留产生的影响
        二、行政机构设置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产生的影响
        三、行政机构设置对行政任务正确、有效实施产生的影响
        四、行政机构设置行为本身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范围的确定
        一、区分行政决策机构与行政执行机构?
        二、业务类行政机构的设置应纳入法定化范围
        三、行政机构的所有设置行为应纳入法定化范围
第五章 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与程度
    第一节 法律规范密度的双重性
        一、区分法定化位阶与法定化程度
        二、法律规范密度在我国法律中的表现
        三、法律规范密度确定的不同标准
    第二节 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位阶
        一、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的不同模式
        二、我国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位阶的现状
        三、如何确定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位阶
    第三节 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程度
        一、比较借鉴:域外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分析
        二、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程度的现状
        三、行政机构设置的内容要素
        四、如何加强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定化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附件:行政组织法规范汇总目录(1949~1999)

(8)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综述
        2.1.1 旅游扶贫政策相关文献分析
        2.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3 研究述评与可拓展领域
    2.2 理论基础
        2.2.1 政策变迁理论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3 多源流理论
        2.2.4 路径依赖理论
        2.2.5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第3章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3.1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概况
        3.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开发概况
        3.1.2 龙胜各族自治县扶贫开发概况
    3.2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效应分析
        3.2.1 社会效应
        3.2.2 经济效应
        3.2.3 文化效应
        3.2.4 生态效应
    3.3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存在问题
        3.3.1 中观问题
        3.3.2 微观问题
        3.3.3 贫困治理问题
第4章 扶贫政策变迁综合分析
    4.1 1994-2017 年扶贫政策统计分析
        4.1.1 扶贫政策统计口径与数据来源
        4.1.2 扶贫政策自上而下分层统计分析
        4.1.3 不同时期各级扶贫政策主体分析
    4.2 各级扶贫政策文本分析
        4.2.1 扶贫攻坚发展阶段(1994-2000 年)
        4.2.2 综合扶贫开发阶段(2001-2010 年)
        4.2.3 脱贫攻坚决胜阶段(2011-2017 年)
    4.3 1994-2017 年扶贫政策变迁文本分析结论
第5章 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影响的质性分析
    5.1 质性分析样本选取
    5.2 质性分析过程
        5.2.1 开放性编码(Open Coding)
        5.2.2 主轴编码(Axial Coding)
        5.2.3 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
    5.3 分析结果
        5.3.1 扶贫政策变迁阶段性特征
        5.3.2 龙胜旅游扶贫效应阶段性特征
        5.3.3 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特征
    5.4 扶贫政策变迁与其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影响的启示
        5.4.1 扶贫政策优化对策
        5.4.2 龙胜旅游扶贫效应提升对策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扶贫政策变迁并未使扶贫政策范式发生质的变化
        6.1.2 府际间扶贫政策形成良好沟通,政策倾向大致相同
        6.1.3 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社会经济效应影响相对明显
        6.1.4 龙胜旅游扶贫效应变化与扶贫政策变迁存在相似的阶段性特征
    6.2 创新点
        6.2.1 研究内容创新
        6.2.2 研究方法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效应调查问卷
    附录2 1994-2017 年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文件库
    附录3 1994-201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扶贫政策文件库
    附录4 1994-2017 年桂林市相关扶贫政策文件库
    附录5 1994-2017 年龙胜各族自治县相关扶贫政策文件库
    附录6 1994-2017 年标志性扶贫政策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在广西一百年大事记[N].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广西日报, 2021
  • [2]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广西知识产权政策的供给与绩效评估研究[D]. 黄燕苇. 浙江大学, 2020(01)
  • [4]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D]. 孙连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我国区域跨境电商政策的统计关系与评价[D]. 王琴.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2)
  •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研究 ——以河池市特色食品产业为例[D]. 杨璐. 广西大学, 2019(01)
  • [7]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基本理论研究[D]. 王晓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8]扶贫政策变迁对龙胜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研究[D]. 郝冰冰.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8(01)

标签:;  ;  ;  ;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