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定稿

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定稿

一、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敲定(论文文献综述)

谢炎连[1](2020)在《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迅猛,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筑业转型升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等方面优势显着,是建筑领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成功之举,国内外实践均证明,发展绿色建筑是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深入研究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应用问题是当下的紧要任务。虽然国家层面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容乐观,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已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广东等地更是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极有必要对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推广策略进行研究,这不仅可以丰富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及推广的理论研究,也为改善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提供实证参考。论文首先研究了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在深入剖析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及推广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提取出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根据现状分析梳理的问题和吉林省情对这些因素进行修正和完善,并构建制约因素指标体系,以得到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初始制约因素;利用初始制约因素制作调查问卷,向吉林省建筑业相关专业人士发放问卷,最终遴选识别出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其次,采用DEMATEL方法对识别出的19个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定量分析。通过组建专业小组、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了19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得到直接影响矩阵,运用MATLAB-R2019a进行一系列矩阵运算,最后得到核心指标---中心度和原因度,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排序,最后确定了政策、技术、市场(尤其是开发商)方面的8个关键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制约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吉林省绿色建筑推广策略。主要在政策方面、技术方面和市场方面提出对策,形成策略。即采用政策资金扶持技术研发和创新、吸引和培养人才,从而降低绿色建筑成本,同时加强监管与引导,以此来激发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配套设施和配套技术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吉林省绿色建筑全面推广。

汪双双[2](2019)在《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与资源问题日趋突显,人们急于探求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来改变当今环境与资源问题。研究者开始将视线转向“绿色建筑”。迄今为止,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阻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大到国家的政策法规,小到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程度。二是研究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三是研究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内容涵盖了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构成,分析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判断绿色建筑的经济可行性等。四是研究“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相关绿色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节一环保”相关绿色技术的运用,由此产生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等。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的研究,而对绿色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基于现阶段的研究,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绿色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首先界定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概括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效益的构成。(2)论文研究以绿色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为起点,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绿色住宅建筑成本的系统属性,即绿色住宅建筑成本系统具有边界性、结构性和层次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复杂性和巨量性。(3)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论文将研究高度上升到全社会的高度,将绿色建筑成本看作一个受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因素影响的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找出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并将其归纳为三类,即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4)查询资料,收集相关指标数据,构建投影寻踪(PPC)模型,确定目标函数,采用加速遗传(RAGA)算法优化目标函数,确定各指标的投影值和综合特征值。根据投影值和综合特征值的大小分别确定各指标因素对绿色住宅建筑成本的影响程度和近几年绿色住宅建筑成本系统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5)论文引入绿色住宅建筑工程实例,基于各指标对绿色住宅建筑成本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其增量成本和效益。判断了绿色建筑的经济可行性。

侯杰文[3](2018)在《钢结构模块中密柱墙稳定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绿色环保、能耗低、施工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少等优点,受到国家大力推广,而钢结构模块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终极产品,更是迎来了发展的上升期。钢密柱模块建筑体系作为钢结构模块建筑体系的一种,在欧洲已是成熟技术,积累了大量建设实例,属于模块-筒体混合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由于筒体刚度较大,层间位移相对较小,模块单元部分可按无侧移框架设计,在不明确钢密柱墙体稳定机理时,偏于保守考虑取计算长度系数为1.0。另外,上下层钢密柱墙体间采用垫块通过刨平顶紧的方式传递竖向荷载,这种传力模式还有待研究。本文根据现有的立柱尺寸及不同构件间的组合方式,并考虑上下层墙体间刨平顶紧的传力方式,完成了12组钢密柱墙体轴压稳定性能试验(包括10组单面墙体和2组C型墙体)。观察钢密柱墙体整个变形过程和承载力变化等,包括密柱墙中立柱的失稳模态(包括整体失稳和局部屈曲)、柱底加劲肋的屈曲、垫块的转动等。建立钢密柱模块墙体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包括钢材本构模型的输入,网格划分的方法、边界条件的处理(尤其是如何模拟上下层墙体间刨平顶紧的传力模式)、屈曲分析(得出计算长度系数μ取值)和考虑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分析(得出立柱的稳定系数φ)等,并与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对,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后续,通过对大量稳定性能影响因素的参数化分析(包括立柱尺寸、立柱间距、钢材强度、柱底加劲肋数量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设计建议;通过上述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出钢密柱模块墙体中立柱在轴压条件下的φ-λn曲线,并与现有的国内外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比。最后,根据现有的规范选择较为准确的柱子曲线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柱子曲线,以适用于此种钢密柱模块结构体系的结构设计。

陈栋[4](2017)在《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俐侏人”是世居于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彝族支系。在其长期对外封闭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族群独特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系统。通过对相关历史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俐侏本土文化研究人员进行的深度访谈和对俐侏本土文物进行的归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俐侏人的族群渊源、地域分布和人口流动等社会情况,以及俐侎人的民间信仰、节庆礼仪、生活方式、族群语言等文化特征。由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俐侏社会的封闭状况逐渐被打破并进入急剧变化期,因此很多社会矛盾如民族识别的遗留问题、独特文化的消亡问题等开始凸显。俐侎地区的学校教育正是在这种区域社会变迁和族群存续困境的大背景下,得以大力推进和整体变革的。通过对俐侏地区的十余所学校进行参与式观察,对相关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发现俐侎地区学校复刻了国家教育的普遍模式并鲜有区域和民族特色,具有维稳和支边的地方性意义。而俐侎地方教育中的本土课程和地方知识等本土化努力均行动迟缓且权力微弱。俐侎地区学校教育的内容及形式通过俐侏学生和学校教师为载体,向俐侏人的社会生活渗透;同时俐侏社会中的组织型和个体型力量,又对俐侏学生的教育成就、俐侏地区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支持和制约作用。镶嵌于俐侎社会场域中的教育场域自在且自为地与周遭社会环境进行规则和资源的互换与对流。俐侎族群的早恋早婚、懒散宽松的文化习性和害羞腼腆、实用实际等心理习性,与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本匮乏等知识因素、打工潮和精准扶贫等时代因素、外向型和去民族化等教育体制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了俐侏学生的教育成就。在俐侎族群文化场域与惯习的作用下,绝大多数俐侎学生得到了家庭、社会对他们教育成就获得方面的纵容与护佑,而这种文化机制恰恰形成了一个社会闭环,维持了俐侏族群的人口和文化的再生产。在空间、时间和意义上都已深埋入俐侎族群生活场域的国家教育体制,通过在这个民族、边疆、农村三重边缘化的区域社会中,传播和制造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等意识形态共识,从而达成维稳和接轨的功能。少数俐侏学生在结构化的教育及社会环境中,通过身份、行为和观念三个维度上的微权力运作,利用和转化了家庭、学校的各种规则与资本,达成了对族群传统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的抵制与反哺,迎合了主流价值观和教育成就体系的偏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就,并与其他学生一起推动了区域社会变迁。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并对研究者在田野和书斋中的双向建构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尝试构建一种中层理论意义上的区域教育社会学。

二、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敲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敲定(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绿色建筑内涵
        2.1.1 绿色建筑概念
        2.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2.2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系统工程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及推广现状
    3.1 现状总体分析
        3.1.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3.1.2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现状
    3.2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及推广现状分析
        3.2.1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3.2.2 吉林省绿色建筑推广采取的主要措施
    3.3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及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政策方面
        3.3.2 技术方面
        3.3.3 市场方面
        3.3.4 经济方面
        3.3.5 管理方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提取及识别
    4.1 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提取
        4.1.1 提取原则
        4.1.2 制约因素提取分析
        4.1.3 制约因素提取方法
        4.1.4 结合实际修正和完善制约因素
    4.2 吉林省绿色建筑制约因素遴选识别
        4.2.1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制约因素遴选
        4.2.2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清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EMATEL的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5.1 DEMATEL方法
        5.1.1 DEMATEL方法概述
        5.1.2 DEMATEL适用性分析
    5.2 DEMATEL实施步骤
        5.2.1 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无及关系的强度
        5.2.2 构建直接影响矩阵
        5.2.3 建立标准化矩阵
        5.2.4 构建综合影响矩阵
        5.2.5 计算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
    5.3 基于DEMATEL的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5.3.1 数据获取与处理
        5.3.2 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绿色建筑推广策略分析
    6.1 政策方面
        6.1.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法制建设
        6.1.2 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
        6.1.3 加强体制建设
        6.1.4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政策引导
    6.2 技术方面
        6.2.1 发展技术,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研发
        6.2.2 重视人才效应,加强人才吸引和培养
    6.3 市场方面
        6.3.1 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6.3.2 培育绿色建筑配套产业
        6.3.3 开发商要提升自身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绿色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逻辑结构
第2章 绿色建筑相关理论
    2.1 绿色建筑理论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2.1.2 绿色住宅建筑定义
        2.1.3 绿色住宅建筑常用技术
    2.2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2.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概念
        2.2.2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2.3 绿色住宅建筑全寿命命周期成本的系统属性
    2.3 绿色住宅建筑成本-效益理论
        2.3.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2.3.2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
        2.3.3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效益
第3章 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3.1 全寿命周期成本因素分析目标
    3.2 全寿命周期成本因素识别
        3.2.1 成本影响因素识别的原则
        3.2.2 初步识别成本影响因素
        3.2.3 全寿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体系
    3.3 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
    3.4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
    3.5 评价与结果分析
        3.5.1 RAGA-PPC评价过程
        3.5.2 RAGA-PC分析结果
        3.5.3 绿色住宅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第4章 绿色住宅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4.1 案例分析
        4.1.1 项目概况
        4.1.2 采用的绿色技术
    4.2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4.2.1 增量成本分析
        4.2.2 增量成本汇总
    4.3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效益分析
        4.3.1 增量效益分析
        4.3.2 增量效益汇总
    4.4 绿色住宅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 A

(3)钢结构模块中密柱墙稳定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模块建筑概述
        1.1.1 政策背景
        1.1.2 模块建筑概念及其优势
        1.1.3 模块单元分类
    1.2 模块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柱子稳定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钢密柱模块墙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2章 钢密柱模块墙体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案
        2.1.1 试验目的
        2.1.2 试件设计
        2.1.3 材性试验结果
        2.1.4 试验加载装置
        2.1.5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2.1.6 试验加载制度
    2.2 试验现象
    2.3 结果分析
        2.3.1 荷载-位移曲线
        2.3.2 荷载-应变曲线
        2.3.3 荷载-挠曲曲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密柱模块墙体稳定性能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有限元模型验证
        3.2.1 钢密柱墙体破坏现象对比
        3.2.2 钢密柱墙体极限承载力对比
    3.3 稳定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3.3.1 研究内容
        3.3.2 立柱尺寸、间距对墙体稳定性能的影响
        3.3.3 钢材强度对墙体稳定性能的影响
        3.3.4 柱底加劲肋数量对墙体稳定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密柱模块墙体中立柱整体稳定性能的设计方法
    4.1 柱子曲线计算
    4.2 现行国内外规范计算对比
        4.2.1 国内外规范轴心受压构件稳定设计方法
        4.2.2 钢密柱墙体中立柱柱子曲线与国内外规范计算对比
    4.3 设计方法的选择与更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一章 俐侎人的族群身份与生存状况
    第一节 俐侏人概况
        一、族群名称及其历史渊源
        二、族群地域分布情况
        三、族群人口发展及流动情况
    第二节 俐侎人的生存环境及其社会生活
        一、俐侎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二、历史遭遇的地域投射:俐侎人的社会生活变迁
        三、俐侎人的总体教育状况
    第三节 现今俐侎人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一、民族识别的遗留问题
        二、政策待遇的忽视问题
        三、独特文化的消亡问题
第二章 俐侎人的族群风俗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俐侎人的民间信仰
        一、万物有灵:祭社林、田地、山神、畜神、龙洞等
        二、多神崇拜:祭家庙、土庙、石佛
        三、俐侎人的禁忌和习惯法
    第二节 家堂祭祀与族内融通:俐侎人的节庆礼仪
        一、“桑沼哩”:俐侎人的情人节
        二、火把节:俐侎人的“团圆节”
        三、春节和其他节日:对祖先的敬畏与祈求
    第三节 早婚内婚与葬祭以礼:俐侎人的婚丧嫁娶
        一、婚姻
        二、丧葬
        三、生育
    第四节 靠山吃山与自给自足:俐侎人的衣食住行
        一、一袭黑衣掩映下的风华:俐侎人的服饰文化
        二、靠山吃山的简约自然:俐侎人的饮食文化
        三、依山而居的大通房:俐侎人的建筑文化
        四、“交通基本靠走”:俐侎人的出行方式
    第五节 心口相传与自我强化:俐侎人的语言文化
        一、俐侎人的民族语言
        二、俐侎人的民歌小调
        三、俐侎人的民间故事
第三章 俐侎学生学校教育生活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复刻:国家教育的区域化写照
        一、学校日常教育结构
        二、教育管理活动结构
    第二节 守望:学校教育的地方性意义
        一、教育维稳
        二、教育支边
    第三节 洞察:地方教育的本土化努力
        一、教育场域中的本土课程
        二、学校场域中的地方知识
第四章 俐侎学生社会教育生活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嵌入与共变:社会场中的教育场域
        一、俐侎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
        二、俐侎地区的社会力量的教育作为
    第二节 早婚与懒散:俐侏族群文化的教育影响
        一、早恋早婚:小登科压倒大登科
        二、懒散宽松:族群生活习性的教育制约
    第三节 害羞与实用:俐侎族群心理的教育影响
        一、害羞腼腆:封闭环境下的闭塞心理
        二、实用实际:打工潮的影响和追逐眼前利益
第五章 俐侎学生教育成就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护佑与闭环:俐侏族群文化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
        一、社会护佑:俐侎族群文化传统对学生的“放任自流”
        二、社会闭环:俐侎族群文化传统对族群再生产的维持
    第二节 维稳与接轨:教育体制对俐侎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
        一、维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结构化功能
        二、接轨:国家教育结构的同化与涵化作用
    第三节 抵制与反哺:俐侎学生在结构化环境中的微权力
        一、文化抵制:对族群传统社会结构的反抗与超越
        二、文化反哺:由俐侎学生推动的区域社会变迁
第六章 反思与奠基:从田野经验到迈向区域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 走进田野:田野调查的初见与追索
        一、初入田野:满腔热诚和不知所措交织的旅程
        二、再访田野:灵活变通与随时跟进并存的探险
    第二节 形成文本:田野资料的处理与运用
        一、处理访谈资料:录音的整理、筛选和取用
        二、处理纸质文献:材料的归类、编码和提取
    第三节 未来之路:迈向一种“区域教育社会学”
        一、“区域教育社会学”何以可能
        二、区域教育社会学的田野经验
        三、区域教育社会学的实践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敲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推广策略研究[D]. 谢炎连.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8)
  • [2]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D]. 汪双双.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3]钢结构模块中密柱墙稳定性能研究[D]. 侯杰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4]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D]. 陈栋.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建设部科技司2003年工作要点定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