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隐身技术研究与进展

红外隐身技术研究与进展

一、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跃,钱淇,方罡,徐晨,李晓鹏,刘初阳[1](2022)在《多频段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指出在现代战争中,为了提高在军事对抗中的竞争实力,隐身技术一直都是各国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隐身材料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深入研究了各阶段单一频段隐身材料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雷达、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隐身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现阶段各种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新需求;综述了目前雷达与红外、可见光与红外、高光谱与红外、多频段兼容隐身材料的作用机理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多频谱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随着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机理的突破,多频谱隐身材料将会成为支撑我国军事地位的重要力量。

王新飞,刘东青,彭亮,程海峰[2](2021)在《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不断发展的红外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对导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武器装备的生存和突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红外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传统低发射率涂层材料通常在整个红外波段具有低发射率特性,不具备光谱选择性,其辐射散热效果较差,不利于目标整体红外信号的降低。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材料可以在降低大气窗口波段(3~5μm和8~14μm)发射率的同时,利用非窗口波段(5~8μm)进行辐射散热,具备更高效的红外隐身性能,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光子晶体、频率选择表面以及Fabry-Perot腔的三代光谱选择性辐射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现有体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材料距离实际应用仍有很大差距,未来应当向着工艺更加简单、高温稳定性更强以及多波段兼容的方向继续发展。

孙坤,李海燕,张建英,秦颖,邱家浩,朱明绪,张世珍[3](2021)在《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各种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飞机等军事设备的安全受到了潜在威胁。为了在复杂环境下隐藏军事目标,具有隐身功能的材料或结构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目前红外隐身及雷达隐身的机理,回顾了现有的红外隐身涂料和雷达吸波涂料的特点及应用原理。介绍了微胶囊的作用机理以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虽然目前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导热性及分散性,必然能够在隐身涂料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朱桓正[4](2021)在《基于热辐射光谱调控的红外隐身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热辐射是一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并同时承载着热量传递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微纳光子学的高速发展,通过法布里-珀罗腔、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塔姆等离激元、光子晶体、光栅以及超表面等结构实现了热辐射调控,特别是实现了自由度非常高的热辐射光谱调控。热辐射光谱调控通过对于热辐射传热特性的操纵以及对于其作为电磁波传播的控制,在能源和信息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红外隐身则是热辐射光谱调控同时在能源和信息方面的应用。然而,目前关于红外隐身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仅对热传导或是热辐射进行单方面的控制,在器件应用于高温物体的红外隐身时,面临着由于高温红外信号过于强烈导致的隐身性能不足。此外,由于现有关于热辐射光谱调控实现红外隐身的研究中常使用包含贵金属的结构,不仅会在高温情况下出现材料失效的问题,还由于金属自身反射其他波段电磁波的特性使红外隐身无法与其他光谱范围的隐身相兼容。并且,现有研究中基于贵金属材料的各种超表面结构使得加工制备成本非常高昂,阻碍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因此,本文从高温应用、多光谱兼容应用两个方面着手,设计和加工相应功能的热辐射光谱调控器件,并分别结合热绝缘材料、微波吸收超表面,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进行了红外隐身的阐述与验证。在高温应用背景下的红外隐身方面,本文提出了结合热绝缘材料和基于热辐射调控的波长选择性辐射器的方案,从降低表面温度和降低表面辐射率两个方面同时实现高温红外隐身。通过热绝缘材料和波长选择性辐射器在非大气窗口的散热共同作用实现了表面温度的降低,在高温物体温度高达873K的前提下使表面温度低至410K;并结合波长选择性辐射器在大气窗口的低辐射率降低了红外辐射信号强度,使辐射表观温度降低至310K。同时根据锁定距离的计算,高温红外隐身方案相比于传统宽带低辐射率材料可以降低约50.9%被探测范围。在多光谱兼容应用背景下的红外隐身方面,本文提出了结合波长选择性吸收/辐射器和微波吸收超表面的分层结构,实现红外、可见光、激光雷达、微波多光谱兼容隐身。结合基于表面硫化锌单层减反层和锗/硫化锌一维光子晶体的波长选择性吸收/辐射器以及基于铜-氧化铟锡-铜三层结构的微波吸收超表面实现了在中波红外/长波红外的辐射率低至0.11/0.12,多种可见光颜色,微波X波段吸收率大于0.9,两个激光雷达波长处吸收率大于0.7等隐身性能。并结合真空与常压实验,验证了非大气窗口的热辐射对于自然对流的增强效应。本文设计制备了波长选择性辐射器以实现热辐射调控,并与热绝缘材料以及微波吸收超表面结合,研究了热辐射与热传导同时作用的红外隐身以及多光谱波段的隐身兼容特性,分别实现了应用于高温物体的红外隐身以及应用于红外、可见光、激光雷达、微波波段的多光谱兼容隐身。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开展有关自适应、可穿戴或自反馈的红外隐身研究,并开拓热辐射调控在能源、纺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结合应用。

冯利利,刘一曼,姚琳,孙蕊,贺军辉[5](2021)在《基于红外隐身及多波段兼容隐身材料》文中提出随着探测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探测精度的提高,隐身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传统的红外隐身材料面临着多途径目标探测的严峻挑战,因此开发既能满足红外隐身要求又能满足雷达隐身、可见光隐身、激光隐身要求的新型兼容隐身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红外隐身材料主要针对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材料、结构设计,降低目标在背景中热红外辐射信号的突出性以及被热红外制导武器命中的概率。本综述概述了红外隐身及兼容材料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红外隐身材料包括光子晶体、掺杂半导体、相变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隐身机理和研究成果,重点关注了实现红外隐身的材料以及具体的隐身特性,讨论了红外兼容雷达、红外兼容可见光、红外兼容激光以及多波段兼容等材料的兼容隐身条件,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梳理了目前红外隐身材料以及各兼容材料所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胡豪斌,张翔,廖文和,孔祥鲲[6](2021)在《卫星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展望,促进隐身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

文娇,李介博,孙井永,魏亮亮,郭洪波[7](2021)在《红外探测与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红外探测与隐身技术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飞行器等武器系统性能的提升,其固有红外信号显着增强,同时,基于光电效应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探测比率、灵敏度等性能大幅提升,红外隐身技术成为提高战场生存力和战斗力的必要手段。本文从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出发,分析了红外信号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归纳了以碲镉汞为代表的第三代红外探测材料的工作原理、探测性能和发展趋势,介绍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在红外隐身领域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多元化的新兴材料的隐身机制和研究进展,并根据服役要求,展望了红外探测材料与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展前景。

马棫滢[8](2021)在《多功能静电纺无机/有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电纺丝技术近些年在污水处理、组织工程支架、隐身织物、自清洁表面设计等众多研究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多学科交叉、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军民两用等特点,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研究进展的逐步深入,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单一功能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设计需求。因此,设计并开发多功能的静电纺丝纤维膜已成为静电纺丝研究工作的大势所趋。本工作致力于通过为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有机聚合物纤维表面修饰功能性无机纳米粒子,以达到将无机粒子的多种功能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且质轻密度低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构筑多功能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以解决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与功能性织物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本论文分为四章,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从静电电纺丝技术的发展现状、污水处理领域研究进展以及功能性织物领域研究进展等三个大方面入手,对课题背景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调查与探索;(2)在第二章中,从污水处理领域入手,本工作通过静电纺丝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并研究了具有吸附和光催化双功能的PAN@W18O49纳米复合纤维。我们对PAN@W18O49纳米复合纤维进行了一系列表征以及吸附和光催化两种功能的性能测试。以可见光为光源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复合材料可以在2 h内对罗丹明B、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甲基橙、四环素等一系列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经过测试,复合纤维的Zeta电位测试结果为表面带负电荷,可对阳离子行染料进行静电吸附。以罗丹明B为底物进行测试,复合纤维的吸附容量为67.2 mg/g,此吸附效果可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3)在第三章中,从功能性织物领域入手,本工作通过静电纺丝法、溶剂热法与化学沉积法相结合、设计了具有红外隐身、抗菌与自清洁的多功能PAN@Ag-AZO(PZA)纳米纤维。对此复合纤维进行了基础表征以及多维度的功能测试,并探究了不同溶剂热条件下生产的不同形貌结构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隐身方面,复合材料在8-14μm的热红外窗口的红外发射率低至0.36,使探测到的目标表面温度下降9 oC,可使目标很好的融入环境中进而实实现起红外隐身的功能;抑菌方面,PZA可对大肠杆菌实现100%的抑菌率,使大肠杆菌完全失去生长活性;自清洁方面,经过水接触角测试,复合纤维上的液滴状态呈现出符合Wenzel模型,水接触角达到131.5o,可使表面的水滴自由滑落,实现自清洁的效果。(4)第四章为本文的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论文中所涉及的课题进行了全面概括以及深度的总结,并对未来多功能静电纺丝进行了展望。

谌玉莲,李春海,郭少云,陈蓉[9](2021)在《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军事目标的红外隐身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红外隐身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红外隐身材料的隐身机理,综述了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控温材料、光子晶体以及智能红外隐身材料等4类红外隐身材料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红外隐身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邢英鑫[10](2021)在《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多波段隐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探测技术逐步发展,探测方式已经从单一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从单元结构向阵列化发展,从单视场向可变视场发展,在灵敏度、准确度、测量距离、抗干扰能力、便捷性等方面不断提高。隐身的要求也从单一波段的隐身提高到多波段,宽光谱,大范围。近年来高光谱探测技术能够记录几千个连续光谱带的光谱信息,搭配卫星遥感系统能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光谱探测工作,通过对目标的光谱探测进行目标识别,对隐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利用TFCalc软件和FDTD软件针对不同级别和波段的隐身要求进行结构的设计和光谱的仿真计算并对其光谱进行分析,分别对二级高光谱隐身要求、一级高光谱隐身要求、二级高光谱隐身及中红外隐身要求和一级高光谱隐身及中红外隐身要求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光谱仿真分析。经过一系列设计和优化,我们得到不同的光学薄膜结构满足不同的隐身要求,最多可同时实现400nm-2500nm波段模拟绿色植物特殊反射谱的隐身(100%满足绿色植物反射通道且与标准绿色植物光谱向量距离1.85,光谱角度小于0.12rad)和中红外大气窗口低辐射隐身(平均辐射率小于0.1),同时在非大气窗口设置散热通道(透过率大于0.5),隐身效果和隐身范围得到很好的提高和扩展。之后选取设计的结构结合现有加工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利用蒸镀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加工并测量,对样品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收率进行了测量并与绿色植物反射通道作比较同时探究了角度对结构反射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结构具体的厚度进行测试并探究了个别厚度变化对整体反射率的影响。在薄膜厚度误差±3%时结构反射特性仍在绿色植物反射通道内模拟绿色植物反射谱特性,同时样品在30°入射角内有一定角度适应性,在实际场景中太阳光作为入射光时可以适应不同时间段太阳不同的角度入射,其反射率基本一致,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隐身要求。

二、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多频段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雷达与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2 可见光与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3 高光谱与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4 可见光-红外-雷达-高光谱兼容隐身材料
5 结论

(3)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隐身机理
    1.1 红外隐身机理
    1.2 雷达隐身机理
2 现有隐身涂料的研究进展
3 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
    3.1 微胶囊技术
    3.2 在红外隐身涂料中的应用
    3.3 在吸波涂料中的应用
4 结语

(4)基于热辐射光谱调控的红外隐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热辐射调控研究进展
        1.2.1 热辐射光谱调控器件研究进展
        1.2.2 热辐射光谱调控应用研究进展
    1.3 红外隐身研究进展
        1.3.1 热传导型红外隐身研究进展
        1.3.2 热辐射型红外隐身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创新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2 热辐射调控红外隐身研究方法
    2.1 红外光谱划分与大气窗口
    2.2 热辐射原理
        2.2.1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2.2.2 维恩位移定律
        2.2.3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2.2.4 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
    2.3 传热原理
        2.3.1 热传导傅里叶定律
        2.3.2 牛顿冷却公式
        2.3.3 传热边界条件
        2.3.4 自然对流
    2.4 光学与传热学仿真
        2.4.1 有限元法
        2.4.2 传输矩阵法
    2.5 红外隐身器件加工与表征
        2.5.1 薄膜沉积
        2.5.2 光谱表征
        2.5.3 红外隐身表征
    2.6 本章小结
3 高温红外隐身
    3.1 高温红外隐身背景与原理
    3.2 高温红外隐身器件设计与制备
        3.2.1 高温红外隐身设计
        3.2.2 高温红外隐身制备
    3.3 高温红外隐身性能表征
        3.3.1 应对地面探测的高温红外隐身
        3.3.2 应对高空探测的高温红外隐身
    3.4 本章小结
4 多光谱兼容红外隐身
    4.1 多光谱兼容红外隐身背景与要求
    4.2 多光谱兼容红外隐身器件设计与制备
        4.2.1 波长选择性吸收/辐射器设计与制备
        4.2.2 微波吸收超表面设计与制备
    4.3 多光谱兼容红外隐身性能表征
    4.4 多光谱兼容红外隐身对流与辐射耦合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红外隐身及多波段兼容隐身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1 引言
2 红外隐身材料
    2.1 光子晶体
    2.2 掺杂半导体
    2.3 相变材料
        2.3.1 微胶囊
        2.3.2 二氧化钒
        2.3.3 导电高分子
    2.4 纳米材料
    2.5 其他材料
        2.5.1 类水滑石材料
        2.5.2 仿生材料
3 兼容隐身
    3.1 雷达红外兼容
    3.2 可见光红外兼容
    3.3 激光红外兼容
    3.4 多波段兼容
4 结论与展望

(6)卫星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雷达隐身技术
    1.1 外形隐身技术
    1.2 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
    1.3 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
    1.4 电磁超材料
2 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
    2.1 红外隐身
    2.2 可见光隐身
3 隐身卫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隐身卫星存在的问题
    3.2 隐身卫星应用建议
4 卫星隐身技术展望
    4.1 提高集成化水平
    4.2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1)隐身结构一体化。
        2)材料适应空间环境。
        3)多频谱兼容隐身。
        4)卫星构型隐身。
    4.3 落地工程应用
    4.4 建立标准规范
5 结论

(8)多功能静电纺无机/有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静电纺丝技术
        1.2.1 静电纺丝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1.2.2 静电纺丝技术与化学修饰法相结合
    1.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
        1.3.1 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1.3.2 在功能织物领域的应用
    1.4 多功能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具有光催化/吸附双功能的聚丙烯腈@W_(18)O_(49)纳米纤维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
        2.1.2 测试仪器
        2.1.3 样品的制备
        2.1.4 性能测试
    2.2 形貌与结构表征
        2.2.1 SEM、TEM与 HRTEM形貌表征
        2.2.2 XRD和 XPS结构表征
    2.3 PAN@W_(18)O_(49)NF的性能表征
        2.3.1 吸附性能
        2.3.2 光学性质
        2.3.3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
        2.3.4 光催化其他污染物性能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具有红外隐身、自清洁及抗菌性的三功能PAN@Ag-Al doped ZnO纳米纤维
    引言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测试仪器
        3.1.3 P@AZO NFs的制备
        3.1.4 PAN@Ag-AZO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3.1.5 疏水处理
        3.1.6 性能测试
    3.2 PAN@Ag-AZO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3.2.1 PAN@Ag-AZO NF的形貌表征
        3.2.2 PAN@Ag-AZO的结构表征
    3.3 PAN@Ag-AZO性能研究
        3.3.1 红外隐身性能
        3.3.2 抑菌性能
        3.3.3 自清洁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作者简介
致谢

(9)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红外隐身机理
2 红外隐身材料
    2.1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2.1.1 无机低发射率材料
        2.1.2 有机低发射率材料
        2.1.3 有机-无机复合低发射率材料
    2.2 控温材料
        2.2.1 隔热材料
        2.2.2 相变材料
    2.3 光子晶体
        2.3.1 介质材料的折射率之比
        2.3.2 周期结构
    2.4 智能红外隐身材料
        2.4.1 电致变智能隐身材料
        2.4.2 热致变智能隐身材料
3 发展趋势
    3.1 控温与低发射率材料相结合
    3.2 智能隐身材料应用化
    3.3 实现材料兼容隐身

(10)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多波段隐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探测技术发展现状
    1.2 隐身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2 多波段隐身光学薄膜设计原理和研究方法
    2.1 薄膜光学理论基础
    2.2 光学薄膜设计
    2.3 光学薄膜仿真
    2.4 本章小结
3 多波段隐身结构设计与仿真
    3.1 二级高光谱隐身结构设计与仿真
    3.2 级高光谱隐身结构设计与仿真
    3.3 二级高光谱隐身及中红外隐身结构设计与仿真
    3.4 级高光谱隐身及中红外隐身结构设计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可见-近红外隐身结构制备与测量
    4.1 可见-近红外隐身结构制备与测量
    4.2 可见-近红外隐身结构隐身效果
    4.3 可见-近红外隐身结构与绿色植物背景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频段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徐国跃,钱淇,方罡,徐晨,李晓鹏,刘初阳. 航空科学技术, 2022(01)
  • [2]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 王新飞,刘东青,彭亮,程海峰. 航空材料学报, 2021(05)
  • [3]微胶囊在隐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孙坤,李海燕,张建英,秦颖,邱家浩,朱明绪,张世珍. 涂料工业, 2021(09)
  • [4]基于热辐射光谱调控的红外隐身技术[D]. 朱桓正. 浙江大学, 2021(01)
  • [5]基于红外隐身及多波段兼容隐身材料[J]. 冯利利,刘一曼,姚琳,孙蕊,贺军辉. 化学进展, 2021(06)
  • [6]卫星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胡豪斌,张翔,廖文和,孔祥鲲.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1(03)
  • [7]红外探测与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 文娇,李介博,孙井永,魏亮亮,郭洪波. 航空材料学报, 2021(03)
  • [8]多功能静电纺无机/有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 马棫滢. 吉林大学, 2021(01)
  • [9]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 谌玉莲,李春海,郭少云,陈蓉. 红外技术, 2021(04)
  • [10]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多波段隐身研究[D]. 邢英鑫. 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红外隐身技术研究与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