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省地税优秀研究论文奖

2002年全省地税优秀研究论文奖

一、全省地税2002年度优秀调研论文奖评出(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1](2017)在《以L县为例的基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绩效管理是近年来我国在税务系统大力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作为基层税务系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提升基层税务系统行政效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建设税收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基层税务系统推行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其执行的规范程序和科学评价指标的确立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绩效管理模式并未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基层税务系统的绩效考核工作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要方式的绩效考核基础之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及定量化的考核体系。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选取L县局税务系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主要问题是责任意识不高,人员缺乏,考评指标杂乱、考评规则不合理、重考评轻结果等,从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优化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规则,编制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完善个人绩效考核规则,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基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

卢扬帆[2](2016)在《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研究 ——基于中国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合法性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治理改革与长期稳定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经济社会步入深度转型期的中国尤为重要。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崛起与持续“高绩效”(即所谓“中国模式”)引发全球关注。但“高绩效”的背后催生“高处不胜寒”的忧思,学者指出中国治理或存在典型的“绩效合法性”依赖。进一步对新中国发展历史的分阶段检视表明,这种作为合法性基础的“高绩效”,其类型特质却是不断演变的。而针对其稳定及持续性、与经济模式的适配度和社会整合功能三个维度的考量结果,或因经济市场化与科技现代化造成传统社会结构以及绩效动因的瓦解,当前中国正面临一种高绩效的动力减损或多元耗散的局面。如果一味固守“绩效合法性”,则其未来堪忧。究其根源,这又是由于中国国家治理的传统绩效基因和现实绩效类型都缺少法治元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并讨论“推进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这一核心命题,基于市场机制与法治原则的内在契合性以及多元社会对法治整合力的迫切需求,应当把建设法治型绩效作为当今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的理想目标。因为法治对国家绩效治理存在价值导向、组织协调、制度规范和实践整合等多项功能,它将使国家治理合法性的根基得以超越传统的绩效依赖而向意识形态及程序民主等方面不断扩展。本文共六章,主要融合理论与经验分析、规范与实证分析、案例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国家治理绩效转型的动因、目标、路径、障碍和对策等关键问题逐次进行探讨。首先,基于绩效系统与行为动机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采用政府与公众二元视角构建了一个绩效类型分析的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演获得四种基本的国家治理绩效类型。其次,利用模型结构对新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的历程进行检视,可大体将新中国建国后到1977年归为愿景型绩效、19781992年归为功利型绩效,两者尽管“盛极一时”却都因其“不法治”而不可持续;而到1993年尤其21世纪后,经济社会转型的冲击使中国进入一个国家治理绩效的类型渐失与亟待法治化重建的阶段。再次,对作为转型目标的法治型国家治理绩效进行体系设计,其形式特征应包括政府与公众绩效目标的统合性、绩效行为的互促性与绩效分配的合理性,其实质标准体现为绩效导向的普世性、绩效决策的民主性、绩效执行的有效性、绩效结果的持续性、绩效分配的公平性和绩效沟通的流畅性。然而,中国现阶段治理绩效类型的实证分析显示,其在绩效决策、执行、分配及沟通等方面都与理想标准存在差距。G省预算绩效治理法治化的案例进一步说明,法治与绩效的价值精神和实践要求本身存在互相干扰乃至冲突的特性,具体会导致诸如预算投向与其法定职能、预算过程规范与结果有效以及不同维度结果之间的背离。为此,要推进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实现国家治理合法性的扩张,则需在加强绩效与法治两种导向价值的衡平、完善法治规范和引领国家治理绩效的组织机制、加快绩效基础性领域的法治化进程以及通过法治夯实国家治理绩效动因等方面重点努力。

宋文香[3](2012)在《民办高校烟台南山学院品牌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世界瞩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教育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投资结构变迁和教育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公众的视线已然被高等教育所吸引。民办高校因其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繁荣的背后也应该看到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如品牌定位不清、核心竞争力不强、办学目光短浅的问题。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学习企业,面向市场,树立品牌意识、营销意识,逐步塑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进而成为知名民办高校,以期发挥名牌效应,凝聚优势资源,提升竞争力。烟台南山学院是由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南山集团投资36.5亿元兴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同类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本文在对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研读的基础上,解读民办高校的品牌战略,以烟台南山学院为例,阐述了南山学院品牌战略的内容及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品牌战略的若干策略。期望能为路径相似的其他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是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品牌的概念,品牌战略的内容,重点阐述了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的内涵及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第三部分详细解读烟台南山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内容,包括南山学院品牌定位及品牌战略在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双证书教育品牌、校际交流与合作和就业品牌方面体现;第四部分是烟台南山学院实施品牌战略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机遇方面从政策、市场需求、投资主体和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入手,制约因素主要来自社会歧视、生源与就业市场的压力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三方面;第五部分,提出了烟台南山学院完善品牌战略的若干对策,主要阐述了三个策略,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名师策略和品牌营销;第六部分,总结。

盛明科[4](2008)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服务型政府在履行职能、改善民生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绩效的评估,加强对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内部管理和学习发展等方面效果的考核与监控。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各具特色的绩效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及其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解决我国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和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以西方国家政府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经验,反思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研究了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是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估工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理论关联和功能关系?二是如何基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和现实操作指南?三是系统、科学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如何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变革进程?本文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分析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构建了一个包括绩效评估主体、绩效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方法等要素在内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并评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研究的基本框架安排和方法。第二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本章在揭示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两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生态行政学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分析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提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结构要素。第三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及其行为分析。分析服务型政府“公众本位”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下政府绩效评估权配置、评估主体治理结构、评估主体体系建构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规律,通过对比政府绩效评估诸多主体的优势,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建构与治理结构。第四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研究。基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职能依据原则,依托服务型政府职能结构框架,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维度及其指标体系。第五章是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本章论证了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要充分发挥客观定量评价与主观定性评议两种方法的整合优势和有机统一,然后运用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数(PSCSI)模型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湖南省2004 -2006年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作进行实证测评。第六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整合与合理性论证。本章分析所构建出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整合。第七章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研究。本章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政治治理、管理激励及制度约束方面研究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价值预期,然后从立足国情并走出制度依赖的困境、借鉴GPRA及其国外相关经验、推进政府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宏观策略,最后研究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的具体对策。第八章是结论与研究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工作在于: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民主政治体制下,随着服务型政府被确立为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不要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而是要围绕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情景和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自主创新。第二,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把民主因素全面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为建构富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理想化的政府模式,赋予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新的目标导向和制度基础。反过来,政府绩效评估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新型治理工具。第三,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以服务型政府公众本位理念为指导,为反映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服务体制和体现公正、高效、透明、可问责的政府服务机制等,而构建出的绩效评估要素结构与框架体系,是由评估主体、指标、方法以及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安排组成的有机系统。第四,运用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即坚持政府绩效评估的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基于服务型政府的科学职能体系,运用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对湖南省2004-2006年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实证测评,发现了影响湖南省“8件实事”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要从加强对“8件实事”工作的项目管理、完善“8件实事”工作的考核、提升为民办实事资金的支出绩效等方面提升湖南省“8件实事”工作绩效水平和公众满意度水平。第五,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自身结构体系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发展,回应并推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同样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进而在绩效评估制度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科学、系统、合理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为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为推进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有利于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完善及其推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储备,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必要的政府配套改革支持。

曹文甫[5](2007)在《强化服务意识发挥“两个”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为陕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邢红[6](2006)在《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林业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计划经济时期,服从国家垄断自然资源、攫取自然资源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形成了以“国”有产权为制度基础,以大一统的森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特性和林业的特殊性,使国有林区处在既有社会负担,又有生态义务,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责任的错综复杂的状态。也形成了国有林区系统运转效率低,资源经营粗放,森林资源恢复困难,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职工生活贫困的等诸多问题。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区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经营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管理林区的“国”字号为主的制度框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有林区的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为投资依赖型,林区还缺乏自主创新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本论文研究的视角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发挥政府在国有林区制度设定中的主导作用,以增加社会财富为总体目标,设定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里的管理制度只界定在国有林区的治理组织的设定这一层面,想通过一种组织的设定重新构架国有林区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林区的各种资源导入到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用于林区资源状况的社会经济运行框架。具体包括产权结构、组织结构、运行规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是核心,产权是基础,规则是延伸。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林业管理制度安排的经验,在深入分析了目前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制度的非均衡性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国有林区制度设定是以外在环境和内在森林资源状况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不同的环境状况,不同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同的制度构架。国有产权的制度安排,便于发挥国家积聚资金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并能减少木材的采伐成本。但随着时间变化,外在的环境从计划向市场经济推进,内在的资源状况,由高质量到低质量,由丰富到枯竭。说明在国有林区,国家大规模的森林资源的攫取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应以加快森林培育,提高经营水平为林区的主要任务。要加大中幼龄林的培育与抚育力度,尽快恢复大面积的森林,承担起国家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的任务,在短期内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必须要从组织上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发挥以私有产权在经营领域里快速反应、精打细算、科学经营的优势。

陈铭勋[7](2005)在《法纪领先 执政为民 晋江市创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实》文中提出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全国着名侨乡晋江大地后,崛起的晋江人以敢拼才会赢的精神,1992年成为福建首进全国“百强县”的福建“龙”。之后,市场经济热浪滚滚,少数的晋江人也蒙上一层利欲熏心的思想影响。为此,晋江党政,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狠抓法纪,特别是纪检监察职能部门,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常在河边不湿鞋、出污泥而不染的防腐拒染精神,无私无畏的胆识谋略,雷厉风行、一往无前的工作作风,在经济大潮中,表现了出色的保驾护航、奉公敬业。1988年至2005年8月,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75件(大要案319件,纪律处分2288名,追究刑事责任208人),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676万多元。唱响了一曲又一曲:“五羊开泰、民安业泰;金猴挥棒,为民除害;金鸡报晓,扬美打丑”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赞歌。2002、2005年分别两次荣获福建省纪委、监察厅集体二等功、三等功;纪委书记周伯恭荣获全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这里,最可贵的经验是: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构建源头反腐机制;建立审批中心载体,导入电子政务手段;建设社区细胞群体,实践廉政文化创新。再从2004年更上一层业绩综观,“法纪领先,执政为民”尤为壮观。这一年,创先创举,独具特色:抓好“三个环节”,落实党风廉政;强化廉洁自律,领导以身作则;查办违法违纪,从严一抓到底;加大纠风治乱,有效保护群体;改革体制机制,源头治理腐败;发挥行政监察,有力为民除害;加强廉政勤政,营造舆论氛围。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2005)在《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为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进一步减轻基层和群众负担,2004年7月以来,我市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清理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通知》(粤委办发电[2004]112号)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2000年以来举办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了清理并报省清理部门审核。2005年4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粤办发[2005]7号),对我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审批程序、监督管理工作以及予以保留、撤销和需临时报批的项目作了规定。为贯彻粤办发[2005]7号文精神及《市委常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意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我市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粤办发[2005]7号文转发给你们,同时提出我市工作意见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2 (本文与正式文件同等效力) 1.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市级社团今后举办全市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主办单位要严格按以下程序申报立项或备案。申报(备案)材料包括项目名称、依据、活动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的名称、范围、规模、周期、表彰奖励形式、经费来源和数额、组织方案等内容。(1)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国家机关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举办的项目,以及省委、省政府批准我市保留的项目,由主办单位在举办活动前将活动方案分别送市人事局、市委党廉办备案后组织实施。(2)除法律法规规定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举办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增加固定周期项目。如确需增设全市性固定周期项目,由主办单位送市人事局、市委党廉办审核后,属党委系统的,报市委办公厅提交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属政府系统的,报市政府办公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再按规定程序上报省审批。(3)全市性临时报批项目(举办周期不固定、临时提出举办的项目),由主办单位在举办活动前将活动方案送市人事局、市委党

赵虹[9](2005)在《健全机制 改进学风 努力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能》文中研究指明

王保庆[10](2004)在《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老祖宗不能丢,一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活水源头,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遵守执政规律,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其现实价值,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执政党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浩大工程,搞好党的建设需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甚至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不仅对建党和党建初期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也有借鉴作用和重要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前提,也是执政党建设的现实基础。执政党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注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因素。 本文主要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从执政党建设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现实需要出发,研讨优秀民族文化的现实价值及其对执政党的当代功用,为党建理论研究及执政党建设提供有益补充和借鉴。 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其中包含许多合理的因素,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研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从中吸取于今有益的东西。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原则、道德理想、民本意识、尚贤思想、廉政观念、治国方略、用人之道、管理智慧等经过改造完全可以为今所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应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 本文首先从回顾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对建党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出发,寻找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的结合点,阐述其结合的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指出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相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其次,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形成,总结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基本精神,论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再次,本文分别对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传统文化与境:的政治建设、传统文化与党的组织建设、传统文化与党的制度建设、传统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传统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专题研究,就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党的思想路线、民本主张与党的宗旨、传统文化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传统富民经济思想与党的基本路线、传统社会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传统治国思想与党的德法并重执政理念、传统用人思想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古代人才选拔及其现实价值、传统官德思想与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国古代具体制度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启示、传统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思想、古代家训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传统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及其当代功用等专题作详细论述,对继承借鉴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加强执政党建设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最后,本文还专门就传统的封建专制、官本位意识、官僚主义、宗法观念及其他封建没落思想等消极因素对执政党建设的不良影响作了深刻剖析。 总之,加强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吸收借鉴一切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古为今用,以扬弃的态度,科学、严肃、谨慎地对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进传统又化现代化,发挥其当代价值和现实功用,为执政党建设的创新和发展补充政治营养,从而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

二、全省地税2002年度优秀调研论文奖评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省地税2002年度优秀调研论文奖评出(论文提纲范文)

(1)以L县为例的基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税务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绩效
        2.1.2 税务绩效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控制论
        2.2.2 系统论
        2.2.3 激励理论
第3章 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3.1 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已取得的成绩
        3.1.1 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制度
        3.1.2 构建了较完善的指标体系
        3.1.3 强化了绩效考核奖惩机制
        3.1.4 加大了绩效管理宣传力度
        3.1.5 进行了绩效管理先行试点
        3.1.6 组织了绩效管理业务培训
        3.1.7 增强了绩效考核数据采集
    3.2 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缺乏责任意识
        3.2.2 缺乏机构人员
        3.2.3 考核指标杂乱
        3.2.4 重考评轻结果
    3.3 对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认识度不高
        3.3.2 基层人员少
        3.3.3 经验不足
第4章 国内外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经验借鉴
        4.1.1 美国国内收入局的平衡测评体系
        4.1.2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绩效测评体系
        4.1.3 对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启示
    4.2 国内县级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经验借鉴
        4.2.1 桂阳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经验
        4.2.2 东平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经验
        4.2.3 对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启示
第5章 L县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5.1 构建绩效文化提高认识
        5.1.1 要构建绩效文化
        5.1.2 要增强争先意识
    5.2 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绩效办的作用
        5.2.1 建立绩效考核常设机构
        5.2.2 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宣传
        5.2.3 编印好绩效考核工具书
        5.2.4 加强沟通衔接工作
    5.3 优化组织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规则
        5.3.1 优化组织绩效考核指标
        5.3.2 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规则
    5.4 编制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完善个人绩效考核规则
        5.4.1 个人绩效考核指标设定
        5.4.2 完善考核规则
    5.5 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落实绩效管理工作
        5.5.1 对税务分局组织绩效考评结果运用
        5.5.2 对局内各单位绩效考评结果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研究 ——基于中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国家治理的绩效合法性审视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及其绩效要求
        (二)新中国治理的绩效合法性依赖与类型反思
        (三)国家治理绩效的转型压力与其法治化目的
    二、论文题释与概念界定
        (一)治理与国家治理
        (二)绩效与绩效类型
        (三)国家治理绩效与绩效治理
        (四)法治与法治化
        (五)合法性与绩效合法性
    三、立题依据与研究范围
        (一)法治化何以成为一个研究问题
        (二)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论域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模式及其绩效特征的归纳
        (二)关于绩效的理解视点与研究方向
        (三)关于国家治理转型及法治化的路径
        (四)简要评析
    五、论文视角与研究理路
        (一)类型研究的基本理路
        (二)法治化研究理路的学科分野
        (三)国家治理绩效及其法治转型的研究理路
    六、论文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互印证
        (二)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互配合
        (三)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相互补充
        (四)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
    七、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一)文章内容体系
        (二)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模型:国家治理绩效的类型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基础:嵌入绩效内涵的个体与组织行为方式
        一、关于绩效及其系统构成的理论
        二、关于个体与组织行为动机的理论
        三、绩效视域的个体与组织行为逻辑
    第二节 模型建构:政府与公众二元视角的国家治理绩效类型
        一、基本假设
        二、主体关系
        三、结构要素
        四、类型划分
    第三节 解析维度:国家治理范畴的绩效类型实体构成
        一、国家治理及其绩效的测量指标
        二、国家治理绩效类型的实体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历史经验:新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的过程梳理
    第一节 绩效类型分析的新中国历史断代
        一、以绩效指标为依据
        二、以政策导向为依据
        三、以法治发展为依据
        四、以领袖风格为依据
    第二节 基于愿景感召和集体行动的绩效类型一:1949~1977 年
        一、绩效表现
        二、绩效构成:基于绩效系统的动因解读
        三、法治形态:基于法治系统的进程检视
    第三节 基于功利互比与个体自决的绩效类型二:1978~1992 年
        一、绩效表现
        二、绩效构成:基于绩效系统的动因解读
        三、法治形态:基于法治系统的进程检视
    第四节 社会多元化与绩效类型的渐失:1993 年至今
        一、绩效表现
        二、绩效构成:基于绩效系统的动因检查
        三、法治形态: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努力
    第五节 国家治理绩效的类型总概与其他佐证
        一、四种典型的国家治理绩效及其类型特质
        二、基于伦理道德与家国同步的传统中国治理绩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目标:法治型国家治理绩效的体系设计
    第一节 绩效与法治的基本价值精神
        一、绩效的价值精神与其次序
        二、法治的价值原则与其位阶
    第二节 国家治理绩效化改革的理想
        一、目标决策系统
        二、绩效执行系统
        三、结果评价系统
        四、信息反馈系统
    第三节 国家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规划
        一、价值观念宪政化
        二、组织模式结构化
        三、制度机制法律化
        四、实践秩序共识化
    第四节 法治型国家治理绩效的模型特征
        一、政府与公众绩效目标统合性
        二、政府与公众绩效行为互促性
        三、政府与公众绩效分配合理性
    第五节 法治型国家治理绩效的实质标准
        一、绩效导向普世性
        二、绩效决策民主性
        三、绩效执行有效性
        四、绩效结果持续性
        五、绩效分配公平性
        六、绩效沟通流畅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实差距:当前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现阶段治理绩效类型的实证分析
        一、绩效决策方面
        二、绩效执行方面
        三、绩效分配方面
        四、绩效沟通方面
    第二节 当前中国治理绩效类型的理想差距
        一、表层体现
        二、实质评说
    第三节 法治型绩效作为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目标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技术功能
        三、实践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剖析:预算绩效治理的法治化实践
    第一节 预算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一、公共财政与绩效预算的治理导向
        二、预算是约束权力和保护权利的法定财制
        三、预算是公民评价和监督政府的关键窗口
        四、预算是联结政府与公众绩效行为的最短途径
    第二节 中国预算治理的绩效化与法治化探索
        一、中国预算治理的绩效化改革
        二、中国预算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三、G省省级预算绩效评价实证素材
    第三节 绩效预算和法治预算价值要求的互相干扰:经验性描述
        一、预算投入方向与公共财政职能的背离
        二、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的背离
        三、预算绩效评估经济性与有效性、效率性与公平性的背离
    第四节 绩效预算和法治预算实践因素的互相冲突:技术性检验
        一、技术体系
        二、检验方法
        三、实证结果
        四、重要发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探讨:推进国家治理绩效转型与合法性扩张
    第一节 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之路:他国经验
        一、美国经验
        二、丹麦经验
        三、印度经验
        四、总结与评析
    第二节 正确处理绩效与法治价值导向的关系
        一、充分认识绩效和法治作为国家发展导向的根本性地位
        二、因时因地制宜协调绩效和法治内含价值原则的冲突关系
        三、基于中国绩效现实与转型需要力求法治型绩效的价值平衡
    第三节 不断完善法治规范和引领国家治理绩效的组织机制
        一、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能推动国家治理绩效转型的法律体系
        二、建立法治规范、引领和服务国家治理绩效发展的制度与组织
        三、培育法治型国家治理绩效的经济法治意识与社会法治文化
    第四节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绩效基础性领域的法治化建设
        一、产业发展领域
        二、政府治理领域
        三、公共服务领域
        四、民生保障领域
    第五节 以法治方式夯实国家治理绩效动因扩展其合法性根基
        一、整合多元社会利益格局打造依法治国实践秩序
        二、协调不同主体绩效行为固化国家治理绩效合力
        三、基于法治逻辑实现国家治理合法性的持续扩张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Ordered Logistic模型数学原理和有关技术推导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民办高校烟台南山学院品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基础
    2.1 基础理论依据
        2.1.1 战略概念
        2.1.2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2.1.3 SWOT 分析法
    2.2 品牌战略解读
        2.2.1 品牌概念
        2.2.2 品牌战略的内涵
    2.3 民办高校的品牌战略
        2.3.1 民办高校的特征
        2.3.2 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的内涵
        2.3.3 民办高校品牌的价值
第3章 烟台南山学院的品牌战略内涵
    3.1 明晰品牌定位
    3.2 注重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设
        3.2.1 加强学校的品牌标识建设
        3.2.2 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引领
    3.3 加强品牌培育
        3.3.1 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3.3.2 加强学风建设
        3.3.3 稳定师资队伍建设
        3.3.4 提升科研能力
    3.4 支持品牌创新
        3.4.1 打造双证书教育品牌
        3.4.2 创新就业品牌
    3.5 注意品牌维护
    3.6 实施品牌扩张
第4章 烟台南山学院实施品牌战略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4.1 机遇
        4.1.1 实施品牌战略的政策机遇
        4.1.2 实施品牌战略的市场机遇
        4.1.3 实施品牌战略的经济后盾
        4.1.4 实施品牌战略的内在动力
    4.2 制约因素
        4.2.1 品牌公信力不高
        4.2.2 实施品牌战略的区位劣势
        4.2.3 师资因素的制约
第5章 烟台南山学院完善品牌战略的若干对策
    5.1 打造知名教育品牌
        5.1.1 树立打造知名教育品牌的意识
        5.1.2 为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做好物质保障
        5.1.3 用行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2 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5.2.1 保证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5.2.2 注重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5.2.3 培养教学名师
        5.2.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3 重视学校品牌营销
        5.3.1 擅用网络营销
        5.3.2 广用服务营销
        5.3.3 重用关系营销
        5.3.4 巧用事件营销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1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线路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2.1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2.1.1 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及其理论渊源
        2.1.2 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2.1.3 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关联与功能耦合
    2.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行政学理论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本土化
        2.2.2 基于民主行政理论的服务行政模式及其评价
        2.2.3 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管理主义”与政府工具理论的支撑
        2.2.4 系统控制论、绩效管理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2.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2.3.1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选择
        2.3.2 借鉴西方国家“顾客导向”绩效评估经验的客观需要
        2.3.3 解决我国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及其行为分析
    3.1 服务型政府公众本位理念与绩效评估主体建构
        3.1.1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考察
        3.1.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 公众参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求证
    3.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探究
        3.2.1 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体系有序治理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3.2.2 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间的优劣比较
        3.2.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构建
    3.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体系运作及其行为分析
        3.3.1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行为的利益偏好及其影响
        3.3.2 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差异及其整合
        3.3.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体系的运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研究
    4.1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4.1.1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
        4.1.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4.1.3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4.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结构与功能
        4.2.1 政府职能体系、政府层级结构与绩效评估指标维度
        4.2.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功能
        4.2.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结构解析
    4.3 基于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湖南省8 件实事绩效指标体系
        4.3.1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4.3.2 基于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湖南省 8 件实事绩效指标体系
        4.3.3 湖南省8 件实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5.1 服务型政府绩效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的组合与平衡
        5.1.1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常用方法及其述评
        5.1.2 政府绩效评估的自身特性与客观评估方法的局限
        5.1.3 政府绩效评估的精确性要求与主观评估方法的不足
        5.1.4 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相平衡: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5.2 服务型政府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5.2.1 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法的缘起与意义
        5.2.2 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5.2.3 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实证检验
        5.2.4 满意度测评方法的科学性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选择
    5.3 服务型政府绩效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5.3.1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5.3.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实证研究:以湖南省8 件实事工作为例
        5.3.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 6 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整合
    6.1 契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框架结构
        6.1.1 公众广度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有序治理体系
        6.1.2 依托三维立体逻辑框架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6.1.3 公众评估与多指标综合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6.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成要素的整合
        6.2.1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价值整合
        6.2.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机制整合
        6.2.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技术整合
    6.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证
        6.3.1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6.3.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功能的鲁棒性与灵活性
        6.3.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研究
    7.1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安排短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困境
        7.1.1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安排的价值预期
        7.1.2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短缺及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
    7.2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供给的宏观策略
        7.2.1 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并走出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
        7.2.2 借鉴GPRA 及其国外相关经验
        7.2.3 推进政府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7.3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
        7.3.1 推进公众绩效评估参与的民主化与制度化
        7.3.2 加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供给
        7.3.3 加速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立法进程
        7.3.4 加快政府问责制度与结果运用制度建设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B:莆田市《关于开展2007 年度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的工作方案
附录C:湖南省《2006 年为民办8 件实事的实施意见》
附录D:湖南省“8 件实事”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E:湖南省“8 件实事”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F:福建省《关于开展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见》

(6)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 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借鉴
    1.3 研究思路
    1.4 内容与结构
    1.5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的难点
        1.6.2 研究的创新点
2 国有林区的范围、作用和特征分析
    2.1 国有林区的范围
    2.2 国有林区的地位
        2.2.1 国有林区的生态地位
        2.2.2 国有林区的经济地位
        2.2.3 国有林区的社会地位
    2.3 国有林区的特征分析
        2.3.1 国有林区的政府性
        2.3.2 国有林区的契约性
        2.3.3 国有林区的社会性
    2.4 小结
3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变迁
    3.1 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3.1.1 制度的概念
        3.1.2 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3.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
    3.3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3.3.1 制度变迁的概念
        3.3.2 制度变迁的类型
        3.3.3 制度变迁的作用
        3.3.4 制度变迁的主要诱因
    3.4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变迁的历程
        3.4.1 完全的计划经济阶段(1949-1984)
        3.4.2 计划体制改革的阶段(1985-1994 年)
        3.4.3 市场经济建立的阶段(1995 年-至今)
    3.5 现有的国有林区的制度框架
    3.6 小结
4.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非均衡性
    4.1 现象层面的非均衡性
        4.1.1 森林资源危机严重
        4.1.2 林区经济发展困难
        4.1.3 林区贫困问题突出
        4.1.4 林区潜在的社会问题
    4.2 管理制度层面的非均衡性
        4.2.1 国家对林区宏观管理的低效率
        4.2.2 人、财、物等资源运用的低效率
        4.2.3 森林资源经营的低效率
    4.3 小结
5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5.1 政府失误和失灵
        5.1.1 政府政策失误
        5.1.2 政府行为越位
        5.1.3 政府职能缺位
        5.1.4 政府行为自身的缺陷
    5.2 国有林业企业的制度缺陷
        5.2.1 国有林区企业的非市场合约的特征
        5.2.2 委托代理关系扭曲
        5.2.3 国有林区的履约问题
    5.3 产权不清、政企不分
        5.3.1 政企不分的主要表现形式
        5.3.2 政企难分的原因分析
        5.3.3 政企不分的主要缺陷
    5.4 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5.4.1 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薄弱
        5.4.2 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不健全
        5.4.3 人力资源进入市场的成本高
        5.4.4 社会第三者的监督薄弱
    5.5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系统诊断
        5.5.1 系统诊断原理
        5.5.2 系统诊断的过程
        5.5.3 关系判断矩阵
        5.5.4 划分层次
        5.5.5 计算影响域和影响强度
        5.5.6 系统诊断因子层次结构分析
    5.6 小结
6 国外林业管理制度借鉴
    6.1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制度
    6.2 国有林的运行规则
        6.2.1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
        6.2.2 政企分离的管理模式
    6.3 私有林的运行规则
        6.3.1 有效的政策引导
        6.3.2 有力的政府扶持
        6.3.3 健全的法律制度
        6.3.4 私有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4 中间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5 小结
7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计
    7.1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定的原则
        7.1.1 “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理念
        7.1.2 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7.1.3 加快木材及林产品等物质产品的培育
        7.1.4 即要保证公平又要兼顾效率
    7.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设定的依据
        7.2.1 不同产权制度特征的理论分析
        7.2.2 国有和私有产权在森林资源经营领域中的实证比较
        7.2.3 私有产权在国有林区制度设定的逐步得到了认同
        7.2.4 私有产权在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中的效益分析
    7.3 国有林区的制度模型
    7.4 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微观经济组织
        7.4.1 林区确定私有产权的强度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7.4.2 新制度框架下的微观经济组织
        7.4.3 林业企业组织形式取决于监督成本
    7.5 有限理性的林区政府
        7.5.1 政府的作为空间
        7.5.2 政府不作为的领域
    7.6 国有林区的市场体系建设
    7.7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7.7.1 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7.7.2 产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7.7.3 林业经营管理中的退出机制
    7.8 小结
8 对策与措施
    8.1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8.1.1 林区政府的职能重构
        8.1.2 林区资产重组
        8.1.3 林区林地及林木产权的重组
        8.1.4 人力资本的重组
    8.2 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8.2.1 加大国家资金扶持
        8.2.2 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
        8.2.3 加快林区产业发展进程
        8.2.4 积极培育社会中间组织
        8.2.5 建立有效的法治体系
    8.3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7)法纪领先 执政为民 晋江市创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狠抓三环强化自律查办违纪纠风治乱
    一、抓好“三个环节”, 落实党风廉政
    二、强化廉洁自律, 领导以身作则
    三、查办违法违纪, 从严一查到底
    四、加大纠风治乱, 有效保护群体
    五、改革体制机制, 源头治理腐败
        1、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推进人事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
        4、巩固、拓展公开办事制度。
    六、发挥行政监察, 有力为民除害
    七、加强廉政勤政, 营造舆论氛围
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构建源头反腐机制
    一、“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 实现单位零户统管
    二、全面编制部门预算, 规范预算分配行为
    三、推行会计集中核算, 构建现代国库管理体系
    四、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关注“三农”见成效
    五、创新财政管理体制, 增强镇级发展后劲
    六、统一奖金 (津) 补贴标准, 规范干部收入分配制度
    七、推行政府采购, 实行“阳光作业”
建立审批中心载体导入电子政务手段
    一、削减审批项目, 转变政府职能
    二、再造审批流程, 创新运行机制
    三、建设审批中心, 实行“一站式”服务
    四、实施市镇联动, 延伸服务链条
建设社区细胞群体实践廉政文化创新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宗旨观念
    提高法规意识, 开展系列活动
    建设文艺载体, 增强感召渗透
    运用视屏网络, 传播廉政文化
    拓展领域主体, 扩大廉政辐射
    案件通报震摄, 警示廉政文化
    示范典型导向, 开展廉政建设
    结合先进教育, 树立奉公新风

(9)健全机制 改进学风 努力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行“四个纳入”,确立理论学习在各项工作中的龙头位置。
二、建立“十项制度”,在规范理论学习秩序上下功夫。
三、做到“三个结合”,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10)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结合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一、 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作用
    二、 执政党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现实性
    三、 执政党建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基本精神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阐释
        (二) 传统文化的核心
        (三) 传统文化的特质
        (四)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 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
    一、 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路线
        (一) 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 与时俱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提炼
    二、 传统文化与党的宗旨
        (一) 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政治传统
        (二) 从“全心全意”到“使人民满意”的人民观
    三、 传统文化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 新世纪新形势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 注重传统文化与执政党思想建设的有机结合
        (一) 传统文化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
        (二) 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党的政治建设
    一、 党的政治建设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利民富民思想
        (一) 传统文化中的富民政策
        (二) 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经济思想
        (三) 义利双修的传统经济思想
    二、 党的政治建设要承继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变法精神
        (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类型
        (二) 关于中国历史上改革变法的几点启示
    三、 中国传统社会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 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社会的探索与创新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党的组织建设
    一、 传统文化中的用人思想及其积极效用
        (一) 传统文化与党的干部标准
        (二) 传统文化与党的干部路线
        (三) 传统文化中的用人思想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二、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及其现实价值
        (一) 先秦的“用贤”制度
        (二) 察举征辟制
        (三) 从博士制度到科举制度
    三、 传统文化中的官德思想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官德思想
        (二) 传统官德思想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党的制度建设
    一、 传统文化中关于制度的思想
        (一) 关于制度的稳定性和适时性的辩证思想
        (二) 体现在公开原则与民主原则中的制度理想
        (三) 体现自我制约机制的谏议思想传统
    二、 中国古代具体制度
        (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二) 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
        (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四) 遣官巡察制度
    三、 中国古代具体制度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启示
        (一) 完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
        (二) 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三)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第六章 传统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
    一、 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及其反腐败精神
        (一) “内圣外王”:修学经世的理想人格
        (二) 党风廉政建设:对传统内圣外王政治思想的扬弃
    二、 传统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思想
        (一) 传统廉政文化观念
        (二) 中国历代反腐倡廉的主张
    三、 中国古代家训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一) 中国古代家训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二) 中国古代家训的内涵及精华
        (三) 古代家训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借鉴意义
    四、 传统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及其当代功用
        (一) 传统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影响
        (二) 传统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当代功用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
        (一) 中国古代的隆礼重法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演变
        (三) 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二、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
        (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二) 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三)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方略的启示
    三、 德法兼治是执政党实施治国方略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一) 德法兼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国思想的弘扬
        (二) 德法兼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三) 德法兼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四) 德法兼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五) 德法兼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八章 传统文化对执政党建设的不良影响
    一、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对执政党建设的不良影响
        (一) 封建专制
        (二) 官本位意识
        (三) 官僚主义
        (四) 宗法观念
        (五) 其他封建没落思想
    二、 肃清封建腐朽思想对执政党建设的不良影响
        (一) 肃清封建腐朽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肃清封建腐朽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全省地税2002年度优秀调研论文奖评出(论文参考文献)

  • [1]以L县为例的基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研究[D]. 刘敏. 湖南大学, 2017(07)
  • [2]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研究 ——基于中国的实践[D]. 卢扬帆.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3]民办高校烟台南山学院品牌战略研究[D]. 宋文香.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4)
  • [4]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D]. 盛明科. 湘潭大学, 2008(05)
  • [5]强化服务意识发挥“两个”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为陕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 曹文甫. 陕西煤炭, 2007(02)
  • [6]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D]. 邢红.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 [7]法纪领先 执政为民 晋江市创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实[J]. 陈铭勋. 发展研究, 2005(11)
  • [8]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州政报, 2005(14)
  • [9]健全机制 改进学风 努力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能[J]. 赵虹. 理论学习, 2005(02)
  • [10]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 王保庆. 湖南师范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2002年全省地税优秀研究论文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