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小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

一种处理小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

一、一种处理小型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1](2020)在《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组分复杂、生物降解性能低、处理难度大。目前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通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的物化处理法,其存在处理效率低,污泥产生量大等问题,且物化处理污泥为危险固废,后续处置成本高。与传统的物化处理方法相比,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优势相对明显,适用性更强,污泥产生量小,成为近年来化工高浓度有机废水物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发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参数的优化二个方面。催化剂的选择目前主要集中在金属催化剂的研发方面,工艺参数优化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方面。论文主要利用线路板制造企业产生的表面处理含铜污泥为原料制备金属催化剂,含铜污泥属于危险固废,需要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成本高,由于含铜污泥富含铜等金属,能够满足臭氧催化氧化的使用条件,降低催化剂的制备成本,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论文主要制备了二种金属催化剂,一种直接利用含铜污泥烧制铜催化剂,另一种利用含铜污泥作为载体制备Fe2O3-TiO2-Mn O2-Cu O复合催化剂。通过自制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目标污染物为甲苯),研究工艺条件对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的影响,并与市售催化剂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实验分析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的动力学与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以含铜污泥制备铜催化剂对企业有机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含铜污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铜离子,当催化剂用量为2 g/250 m L时,进气臭氧浓度为1L/min时,臭氧氧化废水中甲苯的效率达到最高为73.1%。(2)通过浸渍法制备Fe2O3-TiO2-Mn O2-Cu O复合催化剂。以臭氧氧化有机废水中甲苯的去除效率为参照,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工艺条件对废水中甲苯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表征分析得出Fe2O3、TiO2、Mn O2活性组分已成功负载到含铜污泥表面,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复合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Ti4+、Mn2+和Fe3+摩尔比为2:2:1,焙烧温度最佳为500℃、焙烧时间2 h。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 g/250 m L时,进气臭氧浓度为1 L/min。在最佳制备条件与工艺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废水中甲苯的效率达到88.87%。(3)自制催化剂与市售催化剂(活性炭、蜂窝陶瓷)臭氧催化氧化废水中甲苯对比实验表明,实验结果表明,前15 min内活性炭的臭氧催化氧化效率为54.78%,蜂窝陶瓷的臭氧催化氧化效率为69.96%,含铜污泥的臭氧催化氧化效率为71.82%,铜催化剂的去除效率为77.12%,Fe2O3-TiO2-Mn O2-Cu O复合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效率为88.87%。自制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效率明显高于市售催化剂。(4)当曝气段数为两段时,臭氧催化氧化废水中甲苯效率最高,铜催化剂去除效率为46.7%,Fe2O3-TiO2-Mn O2-Cu O复合催化剂去除效率为54.31%。(5)通过动力学分析,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废水中甲苯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有机废水中甲苯浓度越高,臭氧氧化效率越高。从反应速率分析,臭氧催化氧化速率明显高于臭氧氧化。臭氧氧化的速率常数为0.02 min-1,铜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速率常数为0.0395 min-1,Fe2O3-TiO2-Mn O2-Cu O复合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速率常数为0.0607min-1。通过叔丁醇作为捕获剂对臭氧氧化机理进行分析,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均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姚文捷[2](2016)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

史冉冉[3](2014)在《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也是水环境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有机污染物,此类废水有难生化降解或生化降解效率低、处理困难等特点,给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危害着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苯胺废水的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太阳能STEP理论利用光-电效应、光-热效应以及太阳能电化学效应,以高温降解为核心,实现利用太阳能将稳定的、反应能大的分子分解转化为含能分子。太阳能STEP过程在利用太阳能光-电效应的同时,结合太阳能光-热效应,大幅度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为反应提供能量。本文首次将太阳能STEP过程应用于苯胺废水处理技术中,以太阳能光-热效应为废水处理过程提供高温,光-电效应提供电能,结合电化学效应对污水中目标污染物苯胺进行降解。对不同温度下苯胺降解的理论电势进行计算,考察了阳极材料和各实验因素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光谱、降解电势和COD去除率对苯胺的降解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电解体系产生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太阳能STEP处理苯胺废水过程的电流效率,从而推测苯胺的降解历程。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材料对苯胺电化学氧化降解产生较大影响,考察的四种电极中,Ti/(Ir02&Ta205)电极对苯胺的降解效果最好,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Ti/(Ir02&Ta2O5)电极的极化曲线相对较平坦,对电能的损耗较小,稳定性较好。以Ti/(Ir02&Ta205)电极为阳极,纯铂电极为阴极,分别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20min,pH为8,苯胺初始浓度为100mg/L,电压为2V,硫酸钠电解质浓度为5g/L。并进行室外STEP过程处理苯胺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太阳能STEP过程有利于苯胺的降解。同时通过对苯胺降解过程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分析,证明阳极发生了析氧竞争反应,过程所消耗的电能不能全部用来降解苯胺污染物,以CO2为最终降解产物计算的电流效率逐渐增大,证明析氧的副反应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弱。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降解后废水的紫外光谱分析,对太阳能STEP过程中苯胺的降解机理进行探讨。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太阳能STEP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一方面将废水中污染物降解,另一方面析出了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H2,这为太阳能STEP过程是一种绿色清洁的废水处理手段提供了有力证明。

杨向阳,李布青[4](2011)在《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是在IC厌氧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废水处理技术,其在2个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处理废水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栗勇田[5](2011)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点。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硅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大国。但太阳能电池在生产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行治理。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是在硅片生产中产生的中高浓度废水,国内外其研究比较少见,相关的研究重点仍在高氟水处理以及脱氮方面,对于该种难处理的废水,目前研究达到一定水平,但深度处理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而本课题针对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深度处理展开了研究。根据该废水COD和SS较高的特点,结合废水处理相关理论,得出一套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即“混凝+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流程,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根据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以优化设计和提升处理效率、探讨最佳运行参数为主要目的,经一系列实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聚铝对太阳能电池废水的混凝效果较高,COD和SS去除率可达27.1%和50.1%,在本课题实验范围内,聚铝的最佳投加浓度为500 mg/L,最佳反应pH为8.0,其中混凝反应快速搅拌G值在60s-1~90s-1(转速150 r/min~300r/min)之间时效果较好,不能低于60 s-1(转速150 r/min);慢速搅拌G值为18.10s-1,GT值为13500~32400之间时效果较理想。2)厌氧反应器常温下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可达4.0 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COD去除率为87%左右;检修停车后,可经8天运行时间调整到正常运行状态;出现异常进水进水(COD约6000 mg/L或pH在4~6)后,经过合理的参数控制可对反应器进行恢复。3)设立了厌氧—好氧衔接单元即厌氧沉淀池和缺氧池单元,有效的实现了厌氧到好氧环境的转换,对处理系统效率提高明显:通过厌氧—好氧衔接单元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时,有衔接单元的最终生化出水为200 mg/L左右,无衔接单元出水在250 mg/L左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确定了一套全新、有效的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在技术上获得了较大突破,为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有效的太阳能电池废水处理,减少了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使太阳能电池成为了更为清洁的能源。

王伟锋[6](2010)在《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崛起。但是,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污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分散性的小型加工企业为主,对环境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农产品加工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河道,造成农村河流和地下水系受到严重污染,致使河流池塘水质变黑变臭,鱼虾绝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产品加工业的废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课题研究针对当前国内外蔬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节能减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河东区八湖镇为研究区域,以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从实地调查、收集、监测、实验等方式获取基本资料入手,从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个复合大系统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应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采用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八湖镇蔬菜加工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相关对策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和实验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模式及措施对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研究现状、实践应用情况、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发展需求的研究分析,认为废水资源化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实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通过对研究区域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认为研究区域实施废水资源化利用是当务之急,且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3)通过对蔬菜加工废水生态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理论、方法措施、实践经验及应用模式的深入系统研究,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分析当地农民利用蔬菜加工废水进行农业灌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的理念,并从理论、技术、经济、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认为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是可行的。(4)研究分析了大蒜加工废水的来源及特性,制定了可行的蔬菜(大蒜)加工废水处理利用的工艺流程,明确了实验内容及目的,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实验作物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及其他生产管理条件,进行了实验小区的划分和实验对比处理设计,提出了必要的实验观测项目及方法。实验研究成果显示:①大蒜加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大蒜脱皮漂皮废水和脱皮后的大蒜漂洗废水、切片甩干脱水废水和车间冲洗废水,属有机废水,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基本不含有毒性物质及重金属物质。②大蒜加工废水中COD浓度较高,若直接排放必然造成环境污染,采用荷塘湿地直接进行生物净化利用,也会对莲藕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经过简单预处理后再通过荷塘湿地进行生态净化利用,才能达到生态化效果。③本次实验所构建的预处理设施,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使大蒜加工废水得到了有效的初步净化,为荷塘湿地进一步生物净化利用奠定了基础。④荷塘湿地对大蒜加工废水中的COD、BOD、SS等有机污染物质和悬浮物具有显着的降解净化作用,去除率较高;对NH3-N的吸收利用作用较大,效果显着;PH值较稳定,达到了较好的净化利用效果。⑤大蒜加工废水灌入荷塘湿地后,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得到了转化,增加了底泥氮、磷、钾营养成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荷塘底泥肥力,有利于莲藕生长;荷塘底泥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和全铜、全锌、全铅、全镉等金属元素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利用大蒜加工废水灌溉荷塘不会造成荷塘底泥的重金属污染。⑥经过预处理的大蒜加工废水对莲藕生长无任何不利影响,与不灌废水相比更加旺盛,在整个生育期中未发生病虫害,充分说明含有较高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的大蒜加工废水,不但有利于莲藕的生长,还对防治莲藕的病虫害有一定作用。⑦在荷塘湿地适时适量的灌溉大蒜加工废水,不但能够增加莲藕的产量,其营养价值均达到较好的水平,且未检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在食用方面是安全的。⑧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大蒜加工废水,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成分,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植被生长,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⑨在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大蒜加工废水时,灌入的废水必须适时适量,方能达到最佳效果。(5)对对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进行了效益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废水利用荷塘湿地处理经济效益显着,且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十分可观。(6)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八湖镇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为目标实现废水资源化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以及切实可行实施对策。总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扩宽了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领域,进一步探求了高浓度废水湿地处理的作用机理,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分散于广大农村的小企业)废水处理和农村环境作了科学实践,为八湖镇开展废水资源化利用和建设生态乡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姜莫菡,王灿[7](2009)在《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过程CDM项目机会研究》文中指出文章通过对联合国环境署制订的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中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合格性识别的方法学进行分析,以及根据项目建议书和官方网站信息统计归纳的国外工业废水处理项目CDM开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中国工业废水氧化塘处理法的现状情况,对中国工业废水尤其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CDM项目开发机会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在食品工业尤其是酒精废水、淀粉废水、酿酒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开展CDM项目的可行性。以此对中国工业废水中CDM项目的未来开发情况进行了设想与建议。

冯刚[8](2008)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与升华。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体现其“新”的主要方面。但是不少农村地区为片面发展工、农、旅游业而过度使用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牺牲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代价,新农村建设应该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关系以及协调模式的研究是很少的。基于此,论文以各类农村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实际情况和建设类型,提出了合理完善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模式,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论文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出发,结合农村建设现状,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迫切性。通过对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国内研究文献的分析,确定了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为研究目标。进一步介绍了农村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补偿理论、和谐发展理论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等多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理论。第二部分对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首先从观念的角度明确了生态经济价值,分析了农民经济发展观念;其次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发展障碍以及建设中各方的博弈关系;最后分析了协调模式的基本形态、产业形态和生产组织形态,提出从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三个方面来建设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协调模式的发展思想。第三部分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分析,设计出具体的协调模式,提出了工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特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畜牧养殖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休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和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等六种模式。然后提出了保障协调模式发展和实施的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和法律对策。第四部分对苏北新农村建设进行实例研究,并以邳州市大蒜产业为实例建立了邳州市特色大蒜产业发展的协调模式,提出了这种协调模式的制度保证。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其研究方向,即实践中模式的选择问题、生产组织形态的设计、政策的制定与法律的完善、协调发展模式的改进。

谷中原[9](2007)在《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利用农村社区资源,从事各种涉农产业的经济部门。从经济史角度看,农业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不断完善的为自己提供农产品的生产模式;从经营形态来看,农业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从生产本质看,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表现为农业同时具有人文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农业多功能的显现是一个从潜功能向显功能转变的漫长过程。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农业经营形态逐渐地从单功能转向有限功能、从有限功能转向多功能。多功能农业的兴起不仅是因为人类对农业功能认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系统中的农业要素的结构资源发生了变革。可以说,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意志要素的协同变革直接导致了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同的特质,从其自然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对自然的依赖性、生产的地域性、社会圈与自然圈的融合性;从人文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人类强干预性、维护地域文化、人文关怀、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的特点;从生产特点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开放性经营、需要高素质经营主体、效率空间增大、标准化生产、经营效益复合性等特点。多功能农业体系目前主要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能源农业、都市农业等经营模式和产业构成。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冲突与同一并存现象直接决定着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满足“四效合一”、“四能皆备”、“三农发展”的综合性要求的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为多功能农业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由经营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效益性指标、发展性指标构成,是考核多功能农业项目的特性、产生、运行过程以及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为了推动传统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和推动多功能农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和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发展意图,建立起一种经营者与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多功能农业具有全面的、可持续的、内发性的推动“三农发展”的效能。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多功能农业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转变农业经营形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途径,推动着农业经济发展。就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来说,多功能农业从促使农民现代化、充分利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等维度,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相比而言,多功能农业与工具改造运动、土地关系调整、乡镇企业、农民区际流动等在我国陆续出现的动力因素不同,具有内涵发展、综合发展、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农村发展的可靠动力。既然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发展效能,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能错过推动农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应该用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积极回应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江苏江华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10](2007)在《化工废水达标排放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国内化工行业的废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急需解决的是氮肥、农药和染料废水的标准排放,(并对它们的主要治理方法进行了概述),文章重点介绍了氨氮废水的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技术——含碳稀氨水集成分离技术和A/O流程生物脱氮技术,简述了流程、特点及国内经济效益。文章还介绍了树脂吸附技术在染料与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工艺流程、特点及国内的应用实例;分析了铁屑混凝法的絮凝、脱色机理;给出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及生物水解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实例。对于染料和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废硫酸(介绍了浓缩的工艺流程),指出不同浓度废酸的最佳处理方法,并统计了气液分离型挥发性溶液浓缩装置的应用情况。此外,本文还对液膜法、蒸发浓缩、焚烧法、湿式氧化法等进行了简介并就减少污染、降低环保投资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一种处理小型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处理小型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有机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2 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现状
        1.2.1 物理处理法
        1.2.2 生物处理法
        1.2.3 化学法
    1.3 臭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臭氧氧化与其他技术联用
        1.3.2 臭氧催化氧化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催化剂的制备
        2.3.2 催化剂的表征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铜催化剂表征分析
        2.4.2 Fe_2O_3-TiO_2-MnO_2-CuO复合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实验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铜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实验
        3.3.2 Fe_2O_3-TiO_2-MnO_2-Cu O复合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实验
        3.3.3 铜催化剂、Fe_2O_3-TiO_2-MnO_2-Cu O复合催化剂与市售催化剂的对比
        3.3.4 自制催化剂分段曝气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甲苯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有机废水的特征
        3.4.2 铜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工艺条件
        3.4.3 Fe_2O_3-TiO_2-MnO_2-CuO复合催化剂制备条件
        3.4.4 Fe_2O_3-TiO_2-MnO_2-CuO复合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条件
        3.4.5 自制催化剂与市售催化剂对比
        3.4.6 催化臭氧氧化分段曝气实验
    3.5 本章总结
4 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动力学及机理实验
    4.1 前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内容及方法
    4.4 实验结果讨论
        4.4.1 臭氧催化氧化废水中甲苯的动力学
        4.4.2 臭氧催化氧化甲苯废水降解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畜禽养殖户
        二、畜禽废弃物
        三、绿色补贴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内容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第五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
        二、畜禽养殖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及其纠正办法
        三、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理论架构
        四、纳入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畜禽废弃物处理
        五、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激励方式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与实证
        三、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与控制
        四、文献评述
第三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的微观分析框架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
    第二节 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阐释
    第三节 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解析
    第四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分析
        一、国外政策轨迹分析
        二、国内政策轨迹分析
    第五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效果分析
        一、技术规范类政策效果分析
        二、行政管制类政策效果分析
        三、环境经济类政策效果分析
    第六节 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的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一、畜禽废弃物直接排放采纳行为分析
        二、非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三、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分析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评价
        一、畜禽养殖猪粪当量产生总量与各类污染物产生总量测算
        二、畜禽养殖猪粪当量环境负荷量与各类污染物环境负荷量计算
        三、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状况估计
    第二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预测
    第三节 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计算结果
        三、实证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研究
    第一节 评估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评估方法
        二、样本选择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预设与变量定义
        一、模型预设
        二、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分析
        二、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扩展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研究
    第一节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及其特征
    第二节 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二、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
    第一节 实践经验
        一、国外实践
        二、国内实践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适用性
    第三节 整体框架说明
    第四节 价格稳定机制
        一、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
        二、调节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
    第五节 补贴实施细则
    第六节 政策执行程序
    第七节 配套措施安排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观点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观点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1.2.1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1.2.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1.2.3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1.3 电化学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电化学技术处理污水的分类
        1.3.2 国内外电化学技术发展概况
        1.3.3 电化学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电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1.4.1 电极材料的分类
        1.4.2 DSA电极在水处理研究中的应用
    1.5 太阳能STEP过程研究
        1.5.1 太阳能利用
        1.5.2 太阳能STEP过程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理论研究
    2.1 太阳能STEP过程理论研究
    2.2 太阳能STEP过程废水处理技术
    2.3 太阳能STEP处理苯胺废水理论降解电势的计算
        2.3.1 太阳能STEP理论降解电势的计算方法
        2.3.2 太阳能STEP处理苯胺废水理论降解电势的计算
    2.4 太阳能STEP过程电流效率的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阳极材料的选择
    3.1 材料与装置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装置
    3.2 实验分析方法
        3.2.1 废水中苯胺含量的测定
        3.2.2 废水COD值的测定
    3.3 不同电极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
    3.4 阳极极化曲线
        3.4.1 电极材料对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影响因素研究
    4.1 不同影响因素对苯胺废水太阳能STEP降解效果的影响
        4.1.1 反应温度对苯胺废水降解的影响
        4.1.2 反应时间对苯胺废水降解的影响
        4.1.3 pH值对苯胺废水降解的影响
        4.1.4 苯胺初始浓度对苯胺废水降解的影响
        4.1.5 外加电压对苯胺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
        4.1.6 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对苯胺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
    4.2 最佳条件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结果
    4.3 太阳能STEP处理苯胺废水降解电流效率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氧化降解机理研究
    5.1 苯胺的循环伏安
    5.2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机理探讨
        5.2.1 太阳能STEP过程苯胺废水颜色变化分析
        5.2.2 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中间产物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2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污水处理工程
    2.1 工程概况
    2.2 关键技术设备
    2.3 运行情况
    2.4 技术指标
    2.5 环境指标
    2.6 效益分析
3 安徽亚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色素生产废水处理
    3.1 工程概况
    3.2 关键技术设备
    3.3 运行情况
    3.4 技术指标
    3.5 环境指标
    3.6 效益分析
4 结语

(5)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1.2.2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
        1.2.3 常见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1.2.4 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及要求
        1.3.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艺及研究方法的确定
    2.1 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
        2.1.1 硅片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
        2.1.2 废水特性分析
    2.2 废水处理技术要求
        2.2.1 原水水质的分析及确定
        2.2.2 出水水质要求
    2.3 工艺确定
    2.4 研究方法
        2.4.1 监测项目及方法
        2.4.2 研究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处理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用水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内容
        3.2.1 混凝剂的选择
        3.2.2 混凝剂投加量实验
        3.2.3 反应pH 实验
        3.2.4 水利条件实验
    3.3 实验结果讨论
        3.3.1 混凝剂的选择
        3.3.2 混凝剂投加量的选择
        3.3.3 pH 对混凝效果影响
        3.3.4 水利条件对混凝效果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厌氧单元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装置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实验进水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内容及结果讨论
        4.3.1 反应器启动和运行
        4.3.2 反应器污泥负荷提升阶段
        4.3.3 稳定运行阶段
        4.3.4 厌氧反应器效能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厌氧好氧单元衔接技术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装置
        5.1.2 实验进水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内容及结果讨论
        5.3.1 厌氧反应器出水对好氧生化处理效果影响分析
        5.3.2 影响好氧生化处理效果的因素
        5.3.3 生物衔接运行试验研究
        5.3.4 生物衔接单元的效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6)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1.4.1 总体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 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及废水排放情况
        2.3.1 八湖镇蔬菜加工业发展现状
        2.3.2 八湖镇蔬菜加工企业污水排放数量及处理情况
    2.4 八湖镇湿地分布情况
    2.5 八湖镇金刚岭万亩荷塘湿地概况
    2.6 本章小结
3 蔬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理论分析
    3.1 蔬菜加工废水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1.1 蔬菜加工废水的来源及污染物组成
        3.1.2 蔬菜加工废水的特性
        3.1.3 蔬菜加工废水的危害
    3.2 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3.3 人工湿地废水净化技术
        3.3.1 人工湿地的涵义及分类
        3.3.2 人工湿地的基本结构形式
        3.3.3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的主要植物及其作用
        3.3.4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机理
    3.4 八湖镇蔬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的调查分析
    3.5 利用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的可行性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4.1 实验区选择
    4.2 实验区建设
        4.2.1 废水处理利用工艺流程设计
        4.2.2 实验设施改建
        4.2.3 废水主要预处理设施的调试及运行管理
    4.3 主要实验内容及方法
        4.3.1 主要实验内容及目的
        4.3.2 实验作物的品种、栽培与管理
        4.3.3 实验处理设计
        4.3.4 实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4.4 实验实施情况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成果及分析
    5.1 大蒜加工废水的水质检测结果及分析
    5.2 预处理设施中的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
    5.3 荷塘湿地的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
        5.3.1 第一期实验监测结果及其分析
        5.3.2 第二期实验监测结果及其分析
    5.4 荷塘底泥主要成分的检测结果及影响分析
        5.4.1 主要检测项目及检测结果
        5.4.2 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5.5 莲藕生长情况的观测结果及分析
        5.5.1 第一期实验莲藕生长状况观测总结分析
        5.5.2 第二期实验莲藕生长状况观测总结分析
    5.6 莲藕品质及产量的检测结果及分析
        5.6.1 莲藕品质的检测及分析
        5.6.2 莲藕的产量检测及分析
    5.7 荷塘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荷塘湿地净化利用蔬菜加工废水的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1.1 费用分析
        6.1.2 效益分析
        6.1.3 经济效益分析
        6.1.4 边际效益分析
    6.2 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八湖镇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及对策研究
    7.1 八湖镇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
    7.2 提高废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实施对策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过程CDM项目机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及基本概念
2 工业废水CDM的开展情况
    2.1 适用于工业废水的方法学
    2.2 技术介绍
        2.2.1 污水厌氧消化反应器
        2.2.2 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
    2.3 已开展的工业废水CDM项目活动
        2.3.1 开展工业废水CDM项目的国家分析
        2.3.2 开展工业废水CDM项目的行业分析
3 中国工业废水排放的概况
    3.1 工业废水总体排放与治理情况
    3.2 中国分行业工业废水情况
4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中CDM项目开展潜力分析
    4.1 酒精废水
    4.2 淀粉废水
    4.3 酿酒废水
5 中国污水CDM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8)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新农村建设概述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基础
    2.1 农村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生态补偿理论
    2.5 和谐发展理论
    2.6 生态经济理论
3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3.1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机理分析
        3.1.1 农村经济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3.1.2 能够带动农村技术的进步、减少污染产生
        3.1.3 能够为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环保资金与环保设备
        3.1.4 能够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3.1.5 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2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3.2.1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成本
        3.2.2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2.3 保护生态环境存在正的外部效用
        3.2.4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3.2.5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3.3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
        3.3.1 经济方面的障碍
        3.3.2 制度政策方面的障碍
        3.3.3 思想意识方面的障碍
        3.3.4 法律方面的障碍
    3.4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3.4.1 企业与政府博弈
        3.4.2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
        3.4.3 新建企业与原有企业间博弈
        3.4.4 企业与公众的博弈关系
4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分析
    4.1 生态经济价值分析
        4.1.1 生态经济
        4.1.2 生态价值理论
        4.1.3 能值价值理论
        4.1.4 绿色GDP理论
        4.1.5 生态足迹理论(EF)
        4.1.6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4.2 农民经济发展的观念
        4.2.1 农民观念分类
        4.2.2 当前农民经济发展观念现状
        4.2.3 影响农民经济观念的因素
        4.2.4 农民要转变的经济观念
    4.3 生态破坏的现实后果分析
        4.3.1 我国农村生态破坏现状
        4.3.2 生态破坏的后果
    4.4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想观念的形成
5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模式研究
    5.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形态研究
        5.1.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内涵
        5.1.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主要特点
        5.1.3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分析
        5.1.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衡量
    5.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产业形态研究
        5.2.1 产业形态内涵、特点及意义
        5.2.2 生态农业
        5.2.3 生态型工业
        5.2.4 生态旅游业
    5.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产组织形态研究
        5.3.1 农业生产组织形态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作用
        5.3.2 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
        5.3.3 新兴的农业组织形态
        5.3.4 分包制
        5.3.5 专业合作组织
        5.3.6 社区合作组织
        5.3.7 股份合作组织
    5.4 小结
6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模式设计
    6.1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1.1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分析
        6.1.2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问题
        6.1.3 协调模式解决方法
        6.1.4 小结
    6.2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2.1 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6.2.2 策略和措施
        6.2.3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2.4 小结
    6.3 畜牧养殖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3.1 发展畜牧养殖业需要的条件
        6.3.2 畜牧养殖产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6.3.3 协调模式设计
    6.4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4.1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要具备的条件
        6.4.2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
        6.4.3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6.4.4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6.4.5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5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5.1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发展目标及条件
        6.5.2 农村专业市场——农村商贸流通的传统形式
        6.5.3 农村专业市场对环境的影响
        6.5.4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设计
    6.6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
        6.6.1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中函需解决的问题
        6.6.2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的总体方针
        6.6.3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的具体措施
7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对策研究
    7.1 经济对策
        7.1.1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7.1.2 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
        7.1.3 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衡量发展水平的尺度
        7.1.4 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
        7.1.5 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7.1.6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7.1.7 加速经济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推广
        7.1.8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7.1.9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
        7.1.10 建立反映生态环境状态的价格体系
        7.1.11 提供优惠的财政政策
        7.1.12 运用消费政策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倾向
        7.1.13 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7.1.14 资源和产品定价策略
    7.2 环境对策
        7.2.1 加强环境管理
        7.2.2 环境保护市场化
        7.2.3 大力推行环境规划和建设
        7.2.4 积极引用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技术
        7.2.5 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
        7.2.6 强化环保目标责任管理
        7.2.7 征收环境税
        7.2.8 控制农业自身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7.2.9 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监督治理
    7.3 社会对策
        7.3.1 加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设
        7.3.2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7.3.3 建立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
        7.3.4 明确政府的生态责任
        7.3.5 把生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7.3.6 防灾减灾的战略与对策
        7.3.7 推进科技进步,建立人才支持体系
        7.3.8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
        7.3.9 强化宣传教育,依靠公众参与
        7.3.10 加强法制建设与宏观调控机制
        7.3.11 加强国际、区际合作
    7.4 资源对策
        7.4.1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
        7.4.2 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
        7.4.3 开展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实现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化
        7.4.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4.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7.5 法律制度保障
    7.6 本章小结
8 实例研究——以苏北新农村建设为例
    8.1 苏北概况
    8.2 苏北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8.2.1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8.2.2 苏北地区“三农”问题现状
        8.2.3 苏北农村现状分析
        8.2.4 苏北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
    8.3 苏北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8.4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实例——邳州大蒜产业
        8.4.1 邳州简介
        4.4.2 邳州大蒜产业
        4.4.3 邳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一池三改”
        8.4.4 邳州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8.4.5 邳州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将来要注意的问题
        8.4.6 邳州市特色大蒜业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协调模式
        8.4.7 邳州市特色大蒜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证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动因
        1.1 学术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现实基础与学理基础
    2 文献回顾
        2.1 对传统农业理论的回顾
        2.2 对多功能农业相关理论的回顾
        2.3 对社会和农村社会发展理论的回顾
        2.4 文献评价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对研究框架的具体说明
        3.3 核心概念
        3.4 人文主义研究视角
        3.5 使用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4.1 研究的创新点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的多功能性
    1 农业具有人文功能
        1.1 农业的生命保障功能
        1.2 农业的文化孕育与传承功能
    2 农业具有生态功能
        2.1 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2.2 农业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3 农业具有经济功能
        3.1 农业的产业基础功能
        3.2 农业为国家提供财源的功能
        3.3 农业的提供能源功能
        3.4 农业的创汇功能
    4 农业具有社会功能
        4.1 农业的容纳社会剩余劳力功能
        4.2 农业的保障社会稳定功能
    5 农业功能显现过程
        5.1 农业功能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显现
        5.2 农业功能的显现是潜功能向显功能的演变过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农业兴起之因与经营体系的确立
    1 社会系统的结构要素变迁过程
        1.1 社会形态划分举例
        1.2 社会形态划分模型的借用
    2 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进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2.1 社会生产模式变化促使农业转变经营模式
        2.2 农业地位小部门化迫使农业扩大基础地位内涵
        2.3 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是对社会经济要素转型的积极回应
    3 社会主流思想演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3.1 人类社会的三种主流思想
        3.2 人本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的确立
        3.3 人本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3.4 人本主义思想推动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4 社会意志进步要求多功能农业兴起
        4.1 现时代市民的生活追求需要农业进行多功能化经营
        4.2 现时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4.3 工业社会的人类高层需求呼唤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5 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的确立
        5.1 有限功能农业的缺陷
        5.2 多功能农业对有限功能农业的超越
        5.3 当代社会的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农业的特质
    1 多功能农业的自然特点
        1.1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1.2 生产经营的地域性
        1.3 社会圈与自然生物圈的融合性
    2 多功能农业的人文特点
        2.1 人类强干预性
        2.2 维护与创造地域文化
        2.3 人文关怀性
        2.4 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
    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特点
        3.1 经营模式的开放性
        3.2 经营主体的高素质性
        3.3 标准化生产
        3.4 效率空间的扩展性
        3.5 经营效益的复合性
        3.6 经营类型的矛盾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实物商品经营类——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
    1 有机农业
        1.1 有机农业的涵义与发展有机农业的理论根源
        1.2 有机农业经营状况及经营结构
        1.3 有机农业的功能表现
        1.4 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2 生态农业
        2.1 生态农业的概念
        2.2 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基础
        2.3 生态农业经营特点、现状与结构
        2.4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2.5 生态农业的功能表现
    3. 能源农业
        3.1 能源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3.2 能源农业的经营特点
        3.3 能源农业的经营结构
        3.4 能源农业的功能表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服务商品经营类型—旅游农业、文化农业
    1 旅游农业
        1.1 旅游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1.2 旅游农业的经营特点
        1.3 旅游农业经营结构
        1.4 旅游农业的功能表现
    2 文化农业
        2.1 文化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2.2 文化农业经营类型
        2.3 文化农业的经营特点
        2.4 各种文化农业经营形式成因
        2.5 文化农业的功能表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综合经营类型——都市农业
    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1.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
        1.2 都市农业的定义
    2 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源
        2.1 城市生态恶化是都市农业产生与发展的生态致因
        2.2 现代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精神致因
        2.3 保障食物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生理致因
        2.4 农民富裕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致因
    3 都市农业经营特点
        3.1 都市农业具有区位优势
        3.2 都市农业是高投入的集约化农业
        3.3 都市农业具有特殊的经济结构
        3.4 都市农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4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4.1 都市农业分类
        4.2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5 都市农业的功能表现
        5.1 具有满足市民食物需求的功能
        5.2 具有促进城郊第三产业发展的功能
        5.3 具有提高经营者收入的功能
        5.4 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5.5 具有服务都市的综合性社会功能
        5.6 具有向市民传播农业文化的功能
        5.7 具有强身健体功能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多功能农业的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消解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1.2 适应工业社会对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1.3 提高多功能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1.4 对多功能农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
    2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1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2.2 多功能农业的多级评价指标
        2.3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标准值及权重确定
        2.4 多功能农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表
    3 多功能农业评价方法
        3.1 立项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3.2 经营者自我评价与管理者评价相结合
        3.3 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3.4 单指标评价与指标体系评价相结合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机制
    1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的内在冲突
        1.1 农业经营者的转成和经营行为
        1.2 农业管理者的转成和管理行为
        1.3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冲突
    2 两种多功能农业的转成与发展路径
        2.1 市场自为型路径
        2.2 政府计划型路径
        2.3 两种路径的差异与效能缺陷
    3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
        3.1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涵义
        3.2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过程
        3.3 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的运行
        3.4 利用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发展多功能农业问题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1.1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手段变量
        1.2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效率变量
        1.3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商品化变量
        1.4 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营形式变量
        1.5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量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2.1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2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商品化效能显着
        2.4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经济转变经营形式
        2.5 多功能农业具有推动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效能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性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3.2 具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可靠性强的特征
        3.3 具有提高农业比较利益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1 农村社会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1.1 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民进步分析变量
        1.2 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分析变量
        1.3 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分析变量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2.1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民群体进步的效能
        2.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的效能
        2.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的效能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3.2 具有综合发展的特征
        3.3 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3.4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对策
    1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
        1.1 保证国民食物安全
        1.2 为中国成功工业化提供保障
        1.3 维护中国社会稳定
        1.4 改善生态环境
        1.5 保护中国农业文化
        1.6 推动新农村建设
    2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对策
        2.1 用农业多功能性观念重新定位农业
        2.2 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国家计划调节的关系
        2.3 实施多功能农业与传统农业协调发展策略
        2.4 加速农户生产的劳动分工和经营模式转变
        2.5 创造农民学用科技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
        2.6 培养农村经济能人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结语
    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1 多功能农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1.2 多功能农业是与有限功能农业存在重大区别的新型产业
        1.3 发展多功能农业应该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1.4 多功能农业是一种具有强大发展效能的新型产业
        1.5 各国应确立本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策略
    2 推动多功能农业研究的建议
        2.1 建构大型理论和扩展研究领域
        2.2 加强中国多功能农业问题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4-2007)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四、一种处理小型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臭氧催化氧化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D]. 陈胜. 淮阴工学院, 2020(02)
  •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D]. 姚文捷. 浙江工商大学, 2016(12)
  • [3]太阳能STEP过程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D]. 史冉冉.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5)
  • [4]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杨向阳,李布青.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1(12)
  • [5]太阳能电池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 栗勇田.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8)
  • [6]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D]. 王伟锋.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7]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过程CDM项目机会研究[J]. 姜莫菡,王灿.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1)
  • [8]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 冯刚.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9]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 谷中原.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10]化工废水达标排放技术[A]. 江苏江华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 2007

标签:;  ;  ;  ;  ;  

一种处理小乡镇企业有机废水的实用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