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撑连接的结构

一种适用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撑连接的结构

一、一种适合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承连接的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微[1](2014)在《钻机整体移运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采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对钻井装备的要求也更加苛刻。目前,对于浅井及中深井快速移运钻机的研发已初具规模,但对于深井及超深井钻机的快速移运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随着钻井周期的缩短、搬家频次的提高,如何缩短搬家时间,将成为国内外钻机制造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钻机整体移运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底座及外围配套设备的改进,结合实际移运环境,根据不同移运距离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安全可靠,承载性好,整体布置合理,连接脱离快捷牢固的移运装置。在力学分析基础上,应用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相关理论及方法,对钻机整体移运装置进行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特别对承重支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分析,得出了支架的总体应力分布图及变形图,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及可靠性评价。本文研究的钻机整体移运系统,既能充分利用现有钻井设备资源满足其功能要求,又能够大幅度降低钻井公司的设备投入成本,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庆强[2](2014)在《基于模糊PID的重载平板车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重载平板车是一种运输重型设备的专用车辆,普遍用于运输大型船舶、工业主机等设备的搬运。转向轮组液压系统作为平板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车辆的运载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向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机动灵活性、操纵稳定性和使用经济性。在运载和转向过程中,需要多桥、多轮组有良好的协同性,各个轮组要求有快速的瞬态响应。本文从车辆基本转向理论阿克曼原理出发,引出对重载平板车的转向特性分析,论述了转向方式与转弯关系,并建立了转向模式下轮组偏转角度的数学模型。通过传递函数法建立了重载平板车伺服阀控油缸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方程,并将模糊PID控制策略引入到控制系统中,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功能模块建立了转向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转向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方式转向轮组具有较快的瞬态响应且无超调。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重载平板车转向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其转向轮组的瞬态响应性能显着改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Vu Tuan Dat(武俊达)[3](2013)在《液压模块组合挂车动态响应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运输与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型专用运输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重型设备及重型结构的运输上。专用汽车工业在设计与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提高运行速度、装载系数以及降低运输成本,更需要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平顺性和轻量化的,这已然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各种大型专用运输车中,液压模块组合挂车是一种特大、特重的货物陆路运输工具。由于挂车的车架重量与结构尺寸大,其结构弹性固有频率的动态特征与刚柔耦合现象会直接影响车辆系统的动态响应。目前,液压模块组合挂车系统动态响应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是由于该车由多部件、机构与系统组成,具有大型复杂多体系统的特点。关于挂车的结构强度的研究多采取静态分析方法,该方法虽然方法简单,但是不能全面地反映挂车在实际运行中结构所承受的随机交变动载荷。因此,本文将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仿真与结构疲劳分析相结合,以用于对液压模块组合挂车的装载方案设计、以及对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与结构疲劳强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和学术价值。论文完成了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当研究15轴线式液压模块组合挂车系统的动态响应时,在充分考虑车架的弹性固有动态特征后,利用ANSYS建立了车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合理地选取了模型的主自由度,采用子结构缩减自由度的模态分析方法求得结构固有频率与振型。计算结果表明:缩减自由度法得出的车架前20阶模态能够满足模型计算精度要求,大幅提高计算效率;(2)探讨了多体系统中刚体、柔体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基于流体的力学微分方程组和流体的流动方程,建立了液压悬挂系统的液压缸工作状态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了含液压悬挂系统的挂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3)在考虑车架弹性动态特征和液压悬挂系统对挂车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后,建立了15轴线式液压模块组合挂车的多刚体和刚柔耦合多体系统两种模型,结合挂车道路振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与对应试验测点的实际频谱变化规律基本吻合,模态频率值相对误差较小。由此验证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的准确性;(4)在针对液压模块组合挂车的支架装载方案设计中,通过有限元静态分析获得车架结构的应力水平和垂向变形量。并以此为评价参数,研究了支架数量及其位置和液压悬挂系统的支撑方式对车架承受载荷能力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具有最少支架数量,同时也能够满足车架强度要求的三支架装载方案P3-2;(5)在三支架装载方案P3-2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路面不平度及不同车速下的运行工况对挂车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挂车部件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与部件间的动载荷随路面不平度及车速的增加而增大,在正弦形凹凸路面冲击下悬架摆臂的垂向加速度和车轴的动载荷急剧增大;液压回路系统能够有效地使同属于一个液压缸组中的车轴承受相等的载荷,同时减小作用于车架上的动载荷;由于支架刚度与液压悬挂系统的影响,车架左右两边和前后部分的垂向加速度值都大于纵向对称面与接近支架的部分。(6)在研究挂车的运行工况对摆臂和车架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时,运用有限元准静态叠加法进行了结构动态响应分析,计算获得结构的应力历程。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建立了摆臂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摆臂疲劳危险部位出现在已发生断裂的断面位置,危险部位的应力水平已进入塑性状态;挂车在B级、C级与D级路面的运行工况下,危险部位的疲劳寿命均大于挂车使用年限;而在凹凸路面的运行下,其寿命随路面起伏幅值及车速的增加而急剧缩短;计算的结果符合物流公司的运行记录:摆臂断裂故障常发生在凹凸不平的复杂路段。(7)以国际焊接学会的《焊接结构和构件的疲劳设计》标准的热点应力方法为依据,对车架焊接结构建立了危险部位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得出:挂车在凹凸路面S2类、车速为5.55m/s的运行工况下,各危险部位的最小疲劳寿命为13.51年小于挂车使用年限,但大于挂车报废年限。根据挂车的摆臂和车架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结果,提出了考虑摆臂和车架结构强度的适用运行工况。

马日平[4](2013)在《320T平板车液压系统设计及安全载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造船能力急剧提升,造船工艺不断改进,船体预制分段整体焊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造船的生产率。这样,船体预制分段需要在分段制造工厂、分段半成品停放场所和分段整体焊接船坞之间转运。自行式液压平板车操作简单、性能可靠,且操作场所不需要大型起吊设备,在各大船厂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文针对燕山大学与江苏海鹏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的“320吨自行式液压平板车”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研究,该项目的最终完成对国内液压载重运输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课题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分析对比了多种悬挂转向液压系统的优缺点,选择了新型的平板车悬挂转向液压系统,提出了新的泵控方式,并对系统的关键元件做了计算选型。其次,对所选择的泵控方式及悬挂液压系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分析其系统频域与时域的特性,建立物理模型及AMESim软件分析,结合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设计系统的可行性。最后,对新设计的320T平板车在三点支撑及四点支撑的不同状态下工作的安全载重区域做了研究,三点支撑主要争对不同的分组方式的安全性做了研究,四点支撑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坡度及货物质心对车辆安全性的影响。对320T平板车的极限载荷加载做了研究,并实验验证了所做研究的正确性。

孟琳[5](2013)在《公路大件运输组织方法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公路大件运输是行业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运输类型,运输往往超出公路、桥梁等各种建筑的正常通行能力以及限界规定,在运输组织流程当中,其有别于普通货物运输的显着特点除了有提前申报通行并按指定的线路和时间运输外,最重要的是运输前必须制定详尽可靠的运输组织方案,并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运输组织以及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运输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文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西部地区公路大件运输监管体系与通道适用性研究》,结合大件运输组织现状及实际需求,从技术角度归结大件运输的核心问题在于车货整体的重、大与运输道路条件的磨合,货物的重、大与运输车辆设备及其他组织措施的配备,以及整个运输工作中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并从这三方面切入开展进一步研究。论文首先进行了公路大件运输的基本特性介绍,区别大件运输与普通运输的差异,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研究。然后分析了大件运输的通行组织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并针对运输组织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特性分析,对各个环节的主要安全问题、影响因素、注意操作事项等进行了介绍。进而,在大件运输组织方法研究方面,针对以上核心问题的前两项,选取大件运输组织过程中运输方案制定阶段的运输线路选择及其基础资源配置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根据一般的大件线路选择流程,及其承运企业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大件运输线路选择优化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线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衡量比较。在基础资源配置方面,针对人员配置和车辆配置两方面开展研究,并介绍了运输在途中应配置的具体安全保障措施。最后,在大件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方面,针对本文给出的大件运输安全的含义以及大件运输监管的含义,在对大件运输整个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后,确定需要监管的内容、指标及其实现方式,提出了较完整的大件运输监管体系结构。

任宇强[6](2013)在《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FB45机场运输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车辆基本转向理论阿克曼原理出发,引出对重载平板车的转向特性分析,论述了运输车转向方式与转弯关系,并建立在各转向模式下各轮组偏转角度的数学模型。其次,对车辆转向阻力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液压系统基本元件的数学模型和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用几何法计算了液压缸的行程,参照FB45机场运输车的整车参数,计算了转向液压缸的推力。通过ADAMS软件对运输车的转向系统进行建模仿真,改变液压系统的参数,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总结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传递函数法建立运输车比例阀控油缸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方程,将PID控制策略引入到控制系统中,设计相应的控制器,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功能模块建立转向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转向系统采用PID控制转向轮组具有较快的瞬态响应且基本无超调,其转向轮组的瞬态响应性能稳定,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范钰涓[7](2013)在《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采用以电液比例阀为核心的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系统,具有抗污染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可有效完成其直行、斜行、原地转向等多种转向模式。本文针对转向系统核心元件电液比例方向阀,围绕提高转向系统的平稳性、控制精确性,从系统设计入手,重点进行了其模型建立、静动态特性、转向特性影响因素等几方面研究。在分析和研究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原理的基础上,以150T自行式重型平板车为对象,设计了电液比例控制转向系统,对关键元件负载敏感液压变量泵、高压电液比例多路阀、液压马达等进行了选型和匹配;选用液压马达驱动行星齿轮结构作为转向机构,转向平稳,结构紧凑,可完全满足自行式重型平板车多转向模式的要求。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系统关键元件电液比例多路换向阀,采用了电液比例减压阀作为先导元件,其特性优劣决定了整个比例转向系统的平稳性。本文对电液比例减压阀,利用传递函数法建立数学模型,借助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电液比例减压阀静动态特性以及对整个比例换向阀的影响。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对平板车转向系统的单回路系统进行了建模,在Simulink平台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转向回路动态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向平稳性和良好的动态响应。在电液比例实验台上,采用斜坡及手动控制方法对单回路转向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以减压阀为先导阀的比例换向阀的动态特性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与电磁换向阀回路试验对比,验证了电液比例阀控回路的动态特性优于电磁换向阀控回路。

谢婷婷[8](2012)在《300吨重装低平板特种运输车分载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压模块组合车辆利用多种拼接形式来满足不同质量、形状和体积货物的运输。其中有一种拼接形式为在液压模块单元的中间拼接低平板。采用低平板运输大件和重型装备,可以降低货物重心,提高运输稳定性和通过涵洞及隧道等的可能性,降低运输成本。本文利用国内现有的最大载重量230吨低平板,研究分析一个分载系统,使之能安全有效的运输300吨货物。首先分析了液压模块组合车辆各个系统的结构特征,介绍了为适应货物特征而配备的各种低货台、夹具和支架。详细且重点分析了课题对象低平板的结构,与液压模块单元的拼接特点。为分载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接着重点对4个解决230吨低平板运输300吨货物的分载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在分载效果、结构简易程度和外形美观度等方面比较各自优缺点,由此为依据确定拱桥式分载为最后方案。然后对确定下的拱桥式分载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先介绍了低平板液压模块组合车辆的前后液压模块单元和低平板的具体结构参数和尺寸参数。接着对分载梁总成、支座和低平板新增结构的进行细化设计,对液压油缸进行了选型。并利用UG软件建立加装分载系统的整车CAD模型。随后根据有限元分析理论及课题实际情况将建立好的CAD模型转化为分析计算用的CAE模型,并根据各种计算情况对模型施加载荷和约束,选择合适的网格类型和尺寸划分网格,最后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载系统的分载效果明显,分载系统本身结构符合强度和频率要求。但是分析可知,分载系统的结构还有优化的空间,接着就运用现代化的优化手段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

刘庆贺[9](2011)在《低平板液压动力驱动模块开发》文中指出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国内外对平板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对平板车研究的不足以及与国外存在的一些差距,介绍了本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结合课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更好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内容,使思路清晰,对平板车的基本结构和各个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平板车的动力驱动方式、驱动桥壳的作用和设计要求、车桥的形式和整车的基本技术参数以及行走机构的主要零部件结构。接着,进行了行走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确定了液压行走系统的基本形式;选择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对其控制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保证各液压元件之间匹配性良好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主要液压元件的选型工作。随后,进行了驱动桥壳的造型设计。介绍了对驱动桥壳的造型设计有重要影响的一些构件的尺寸,并且详细分析了这些尺寸的具体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驱动桥壳造型设计的初步方案,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初步方案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对平板车进行了受力分析;进行了驱动桥壳强度和刚度计算工况的选择;用ANSYS建立了驱动桥壳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对桥壳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并再次对修改后的桥壳进行了强度和刚度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要求。确定了疲劳分析方法;介绍了疲劳强度分析过程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用经验法拟合得到了材料的S-N曲线;进行了驱动桥壳疲劳强度分析工况的选择;分析了影响桥壳疲劳寿命的因素;用Workbench建立了疲劳强度校核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驱动桥壳的整体均能安全地达到设计寿命,疲劳强度校核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的研究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同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陈元谋[10](2011)在《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重型工程平板车向着大型化,大吨位,模块化方向的发展,以及为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而设计的特殊车辆,势必会使得重型工程平板车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对于快速、及时地检测、识别平板车系统中的故障,减小由于车辆故障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车辆远程监控系统在保证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很好的节约了人力对车辆的现场维护成本,提高了车辆维护管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有效的保障了车辆运行的持续性和高效性。本文在JSHP150T平板车的基础上,开发了重型工程平板车的远程监控系统,并对系统开发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本文对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给出了远程监控系统的车载终端设计方案,分析了车载终端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方式。其次,在车载终端的基础上,借助现有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Internet网络技术,探讨了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的组成,其包括Web地理信息系统(WebGIS),通信模块,和数据管理部分,并对各个部分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通过在JSHP150T平板车上的实际调试,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很好的完成了设计的基本要求:车载终端对车辆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监控中心对实时数据的实时显示和车辆的实时定位跟踪。同时,该系统具有运行平稳可靠,传输距离远,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推广意义。

二、一种适合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承连接的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适合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承连接的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钻机整体移运装置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现有钻机整体移运系统的性能分析
        1.3.1 固定式作业平台的钻机移动系统
        1.3.2 轨道移动系统
        1.3.3 步进式钻机平移装置
        1.3.4 棘爪步进式钻机移动装置
        1.3.5 钻机整体移运装置
        1.3.6 钻机通用移动装置
        1.3.7 钻机整体远距离移运装置
        1.3.8 火车式钻机整体移运系统
    1.4 现有移运装置的问题及总结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快速移运系统的受力分析计算
    2.1 四支点支反力的计算
    2.2 负荷重量、重心的计算
        2.2.1 负荷重量的计算
        2.2.2 负荷重心的计算
        2.2.3 负荷重心允许顶升区域的计算
    2.3 负荷重心监控系统的实现
        2.3.1 负荷重心监控系统硬件实现
        2.3.2 负荷重心监视的实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方法与理论基础
    3.1 有限元方法与理论基础
        3.1.1 有限元方法
        3.1.2 力学分析基础
        3.1.3 弹性薄板的弯曲理论
    3.2 ANSYS 优化方法
        3.2.1 ANSYS 简介
        3.2.2 ANSYS 优化步骤
        3.2.3 ANSYS 优化算法
        3.2.4 ANSYS 优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运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初始条件
        4.1.1 主体结构
        4.1.2 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2 支架结构可靠性分析
        4.2.1 建模的原则
        4.2.2 支架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2.3 优化结果总结
        4.2.4 可靠性分析理论
        4.2.5 多项式响应面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2)基于模糊PID的重载平板车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系统
        1.2.1 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轮组
        1.2.2 多轴转向控制模式分类
        1.2.3 车辆转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重载平板运输车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2章 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2.1 基本转向原理与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模式分析
        2.1.1 基本转向理论
        2.1.2 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模型分析
    2.2 重载平板运输车转向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转向时车轮阻力矩的分析计算
        2.3.1 行驶状态下转向时地面对车轮摩擦阻力矩
        2.3.2 非行驶状态下转向时地面对车轮摩擦阻力矩
        2.3.3 原地转向时油缸推力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向动力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建模
    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3.2 阀控缸部分模型的建立
    3.3 转向液压动力机构分析
        3.3.1 动力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
        3.3.2 阀控缸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分析
    3.4 转向液压执行机构分析
        3.4.1 执行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
        3.4.2 执行机构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转向系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4.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4.3 重载平板车转向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压转向系统仿真研究
    5.1 液压转向系统各部件的组成
        5.1.1 液压转向悬挂系统
        5.1.2 控制模块内部PLC选型
        5.1.3 遥操作模块选型
    5.2 MATLAB/SIMULINK简介
    5.3 伺服阀液压缸系统仿真
    5.4 液压转向系统模糊PID控制仿真
        5.4.1 液压转向系统仿真参数
        5.4.2 液压转向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的搭建
        5.4.3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液压模块组合挂车动态响应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液压模块挂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发展现状
        1.2.2 HMAT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基于刚柔耦合仿真的车辆动态响应及结构强度研究现状
        1.3.1 弹性体和刚柔耦合的研究综述
        1.3.2 车辆刚柔耦合动态响应及结构强度研究
    1.4 研究对象的概述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挂车车架的弹性固有动态特征分析
    2.1 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
        2.1.1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2.1.2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方程
    2.2 结构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
        2.2.1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
        2.2.2 模态分析的特征方程及相关参数
    2.3 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动态特征分析
        2.3.1 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2.3.2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计算分析
        2.3.3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缩减自由度模态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的建立
    3.1 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3.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3.2.1 基本概念
        3.2.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3 柔性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3.3.1 子结构模态综合方法与柔性体运动学方程
        3.3.2 柔性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3.3.4 刚柔耦合方式
    3.4 含液压悬挂系统的挂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
        3.4.1 流体运动状态的基本方程
        3.4.2 含液压悬挂系统的挂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5 挂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的建立
        3.5.1 车架柔性体的处理
        3.5.2 液压回路系统的建立
        3.5.3 轮胎模型
        3.5.4 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挂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多体系统方程的求解与分析方法
        4.1.1 ADAMS/Slover求解过程
        4.1.2 多体系统分析的方程求解
    4.2 路面随机不平度激励信号的数值模拟
        4.2.1 路面不平度的研究方法
        4.2.2 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
    4.3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振动试验的对比分析
        4.3.1 HMAT道路行驶的振动试验测试
        4.3.2 仿真计算与振动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挂车装载方案设计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5.1 HMAT装载方式的概述
        5.1.1 三种装载方式的特点
        5.1.2 液压悬挂系统的支撑方式
    5.2 HMAT装载方案设计与车架有限元静态分析
        5.2.1 装载方案设计
        5.2.2 车架结构有限元静态分析
    5.3 运行工况对车辆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
        5.3.1 路面等级与速度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5.3.2 HMAT在不同货物重量的运行工况
        5.3.3 凹凸路面对的HMAT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摆臂和车架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6.1 结构疲劳寿命分析的相关理论
        6.1.1 疲劳寿命分析估算方法
        6.1.2 随机载荷统计处理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6.2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概述
        6.2.1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特点
        6.2.2 焊接钢结构的疲劳分析方法
    6.3 摆臂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6.3.1 摆臂结构有限元的应力历程计算
        6.3.2 摆臂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6.3.3 摆臂疲劳寿命预测与分析
    6.4 车架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6.4.1 车架应力时间历程的计算
        6.4.2 焊接结构的热点应力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6.4.3 车架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4)320T平板车液压系统设计及安全载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行式平板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平板车液压系统设计
        1.2.1 液压系统设计原则
        1.2.2 液压系统特性研究
        1.2.3 系统建模与仿真
    1.3 车辆安全性研究
    1.4 课题来源、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320T 平板车悬挂转向液压系统的设计
    2.1 平板车悬挂转向液压系统的选择
        2.1.1 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的选择
        2.1.2 平板车转向液压系统的选择
    2.2 泵的控制方式的选择
        2.2.1 负载敏感控制
        2.2.2 恒压变量控制
        2.2.3 泵的两种控制方式合用
    2.3 关键液压元件的选型计算
        2.3.1 悬挂柱塞缸的选择
        2.3.2 调速阀的选择
        2.3.3 柱塞变量泵的选择
        2.3.4 其他部分元件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320T 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3.1 泵的两种控制方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3.1.1 变量泵负载敏感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3.1.2 变量泵负载敏感控制特性分析
        3.1.3 变量泵恒压变量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3.1.4 变量泵恒压变量控制特性分析
    3.2 悬挂系统的 AMESim 建模及仿真
        3.2.1 恒压变量泵的 AMESim 建模及仿真
        3.2.2 悬挂系统的 AMESim 建模及仿真
    3.3 现场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320T 平板车安全载重的研究
    4.1 平板车车架分析
        4.1.1 车架构成
        4.1.2 重型车货物装载方式
    4.2 四点支撑下安全承载区域的研究
        4.2.1 平地平板车安全承载区域的分析
        4.2.2 坡面平板车安全承载区域的分析
        4.2.3 两种分析的比较
    4.3 三点支撑下安全承载区域的研究
        4.3.1 第一种分组安全区域的研究
        4.3.2 第二种分组安全区域的研究
        4.3.3 第三种分组安全区域的研究
        4.3.4 三种分组方式安全区域的比较
    4.4 车辆极限载荷装载的研究
    4.5 现场试验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公路大件运输组织方法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大件运输组织研究现状
        1.2.2 公路大件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公路大件运输组织及安全特性
    2.1 大件运输概述
        2.1.1 大件运输概念
        2.1.2 大件运输形式
        2.1.3 大件运输特点
    2.2 公路大件运输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2.2.1 公路大件运输通行管理现状
        2.2.2 公路大件运输前期组织程序
        2.2.3 公路大件运输组织管理现存问题及建议
    2.3 公路大件运输安全特性分析
        2.3.1 公路大件运输安全含义
        2.3.2 保障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路大件运输线路选择方法研究
    3.1 公路大件运输线路选择的一般流程
    3.2 公路大件运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3.2.1 运输安全性
        3.2.2 运输费用
        3.2.3 运输时间
    3.3 公路大件运输线路选择优化方法
        3.3.1 可行运输线路的确定
        3.3.2 可行线路运输费用与运输时间的确定
        3.3.3 可行运输线路安全性比较
        3.3.4 最优线路选择
    3.4 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路大件运输基础资源配置研究
    4.1 公路大件运输工作人员配置
    4.2 公路大件运输配车方法研究
        4.2.1 大件货物种类
        4.2.2 大件运输车辆种类
        4.2.3 货物与车辆的配置方法
    4.3 基础安全保障措施的配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路大件运输监管体系研究
    5.1 大件运输监管含义
    5.2 公路大件运输风险因素分析
        5.2.1 人的因素
        5.2.2 车辆因素
        5.2.3 大型货物因素
        5.2.4 道路及环境因素
    5.3 公路大件运输基础安全信息监管体系研究
        5.3.1 基础安全信息监管内容
        5.3.2 基础安全信息监管体系构建
    5.4 公路大件运输动态监管体系研究
        5.4.1 驾驶人状态监管
        5.4.2 车辆状态监管
        5.4.3 货物状态监管
        5.4.4 大件运输动态监管体系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平板运输车概述
        1.1.2 平板车转向系统概述
        1.1.3 国内外平板车研究现状
        1.1.4 转向系统发展趋势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向系统理论分析
    2.1 基本转向理论及阿克曼公式
    2.2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模式
    2.3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转角分析
        2.3.1 FB45 机场运输车绕第三轴轴线的转向分析
        2.3.2 FB45 机场运输车绕第二轴转向油缸闭锁时转向分析
        2.3.3 FB45 机场运输车全轮转向分析
    2.4 原地转向阻力矩
        2.4.1 塔布莱克简化公式法
        2.4.2 非行驶状态到行驶状态瞬时的摩擦阻力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B45 机场运输车液压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及分析
    3.1 系统描述
    3.2 系统模型建立
    3.3 转向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3.4 系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B45 机场运输车液压转向系统建模分析
    4.1 液压仿真软件及发展方向
    4.2 ADAMS/Hydrau1ic 模块简介
    4.3 液压转向原理
    4.4 液压转向系统建模
    4.5 转向系统机液联合仿真
        4.5.1 仿真参数设置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控制系统
    5.1 PID 控制介绍
        5.1.1 PID 控制原理
        5.1.2 PID 控制算法
    5.2 机电液联合仿真系统建模
    5.3 仿真及结果
    5.4 运输车转向系统现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2.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特点
        1.2.3 电液比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现状
    1.3 自行式重型平板车电液比例控制转向技术的发展
        1.3.1 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技术的发展概况
        1.3.2 电液比例控制转向技术的发展概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液比例控制转向系统设计
    2.1 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要求
        2.1.1 平板车的转向原理
        2.1.2 平板车的转向模式分析
        2.1.3 平板车的转向执行机构
    2.2 平板车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2.2.1 平板车电液比例转向液压系统设计
        2.2.2 负载敏感技术在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2.2.3 电液比例控制转向系统
    2.3 转向系统关键元件的选型与匹配
        2.3.1 液压马达的选择
        2.3.2 液压泵的选择
        2.3.3 电液比例阀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向系统电液比例多路阀的特性研究
    3.1 电液比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1.1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组成
        3.1.2 电液比例减压阀
        3.1.3 比例电磁铁
        3.1.4 电液比例减压阀工作原理
    3.2 比例减压阀的静态特性分析
    3.3 比例减压阀的动态特性分析
        3.3.1 比例减压阀的动态数学模型
        3.3.2 确定参数值
        3.3.3 动态特性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液比例控制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4.1 功率键合图理论
        4.1.1 功率键合图概念
        4.1.2 基本键合图元件
        4.1.3 功率键合图建立规则
    4.2 平板车电液比例控制转向液压系统工作分析
    4.3 转向系统中主要液压元件功率键合图建模
        4.3.1 变量泵的键合图模型
        4.3.2 溢流阀的键合图模型
        4.3.3 比例减压阀的键合图模型
        4.3.4 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键合图模型
        4.3.5 液压马达的键合图模型
        4.3.6 管道的键合图模型
    4.4 液压回路的键合图模型
    4.5 系统仿真与分析
        4.5.1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试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试验系统的具体组成
        5.1.2 试验方法及步骤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电液比例阀控制液压转向系统试验
        5.2.2 电磁换向阀控制转向对比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8)300吨重装低平板特种运输车分载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低平板液压模块组合车辆结构分析研究
    2.1 模块组合车辆的总体结构及技术特点
        2.1.1 动力来源
        2.1.2 行走系统
        2.1.3 制动系统
        2.1.4 转向系统
    2.2 液压模块组合车辆的组合方法特点研究
        2.2.1 组合方法与形式
        2.2.2 低货台
        2.2.3 专用夹具和支座
    2.3 低平板结构以及与模块组合车的连接关系特点
        2.3.1 货台结构
        2.3.2 连接体结构及连接关系特点
第3章 分载方案的确定
    3.1 原低平板连接头受力分析及计算
    3.2 方案一
        3.2.1 方案原理
        3.2.2 总体方案
        3.2.3 受力分析
    3.3 方案二
        3.3.1 方案原理
        3.3.2 总体方案
        3.3.3 受力分析
    3.4 方案三
        3.4.1 方案原理
        3.4.2 总体方案
        3.4.3 受力分析
    3.5 方案四
        3.5.1 方案原理
        3.5.2 总体方案
        3.5.3 受力分析
    3.6 最终方案确定
        3.6.1 方案设计要求
        3.6.2 各方案的优缺点
        3.6.3 确定方案
第4章 分载系统的细节设计及模型的建立
    4.1 液压模块单元车和低平板相关参数
        4.1.1 液压模块单元车的选择
        4.1.2 230吨低平板的相关参数
    4.2 分载桥总成
        4.2.1 拱形分载梁
        4.2.2 稳定梁
        4.2.3 油缸吊耳
        4.2.4 梁固定耳板
    4.3 支座
    4.4 液压油缸总成
        4.4.1 结构类型的选择
        4.4.2 基本参数的确定
    4.5 低平板新增结构
    4.6 模型建立
第5章 有限元建模技术研究
    5.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1.1 计算平台的选择
        5.1.2 几何建模方案的确立
    5.2 计算工况与载荷施加
        5.2.1 低平板液压模块车的相关力学分析
        5.2.2 低平板总成的载荷施加
        5.2.3 分载系统的载荷施加
    5.3 边界条件及约束关系处理
    5.4 单元的选择和网格划分
        5.4.1 单元类型的选择
        5.4.2 网格的划分
第6章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及结构改进设计
    6.1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6.1.1 未加分载系统低平板计算结果分析
        6.1.2 加装分载系统低平板计算结果分析
        6.1.3 分载系统静力学计算结果分析
        6.1.4 分载梁总成模态结果分析
        6.1.5 分析结果评价
    6.2 支座拓扑优化设计
        6.2.1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
        6.2.2 拓扑优化设计计算模型的建立
        6.2.3 拓扑优化设计
        6.2.4 拓扑优化方案的验证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低平板液压动力驱动模块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平板车基本结构分析和驱动模块整体方案的确定
    2.1 平板车的分类
    2.2 动力平板车的整体结构
    2.3 平板车动力传动方式
    2.4 平板车的主要工作过程
    2.5 平板车车桥的设计要求和形式
        2.5.1 从动桥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形式
        2.5.2 驱动桥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形式
    2.6 平板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2.7 行走机构主要零部件结构
        2.7.1 液压马达
        2.7.2 摇臂与摇臂支架
第3章 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设计
    3.1 液压行走系统基本型式
        3.1.1 液压循环系统型式
        3.1.2 高、低速方案的确定
        3.1.3 行走变量系统型式
        3.1.4 平板车液压行走系统工作原理
    3.2 液压元件的控制方式
        3.2.1 液压马达的控制方式
        3.2.2 液压泵的控制方式
    3.3 主要液压元件的选型
        3.3.1 角功率
        3.3.2 马达的选型计算
        3.3.3 减速机的选型计算
        3.3.4 泵的选型计算
第4章 驱动桥壳方案的确定
    4.1 影响驱动桥壳造型设计的尺寸分析
        4.1.1 减速机内法兰盘尺寸
        4.1.2 液压马达的尺寸
        4.1.3 车轮轮辋尺寸的影响分析
        4.1.4 摇臂支架的尺寸分析
        4.1.5 其它尺寸的分析
    4.2 驱动桥壳造型设计的初步方案
        4.2.1 驱动桥壳的造根方案
        4.2.2 桥壳造型初步方案的形成
    4.3 驱动桥壳造型方案的改善
        4.3.1 基于液压马达安装过程的改善
        4.3.2 基于结构强度和刚度考虑的改善
第5章 驱动桥壳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5.1 平板车受力分析
        5.1.1 行走机构受力分析
        5.1.2 驱动轮组受力分析
        5.1.3 轮胎受力分析
        5.1.4 驱动桥壳受力分析
    5.2 计算工况的选择
    5.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1 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的选择
        5.3.2 驱动桥壳几何模型的建立
        5.3.3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5.3.4 载荷的施加和边界条件的处理
    5.4 计算结果分析
    5.5 桥壳造型方案的改善
    5.6 改善后方案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第6章 疲劳强度计算
    6.1 抗疲劳设计方法
    6.2 疲劳强度分析过程
    6.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6.4 材料的S-N曲线
    6.5 疲劳强度分析工况选择
    6.6 影响桥壳疲劳寿命的因素
    6.7 疲劳强度分析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6.8 计算结果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1.2.3 WebGIS 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2章 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2.1 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的概述
    2.2 系统整体构成
    2.3 车载终端系统设计
        2.3.1 重型工程平板车控制系统原理
        2.3.2 车载终端数据采集的实现
        2.3.3 终端系统设计要求
        2.3.4 终端系统设计
    2.4 监控中心系统
        2.4.1 监控中心系统功能要求
        2.4.2 监控中心系统的组成
        2.4.3 监控中心系统网站结构
        2.4.4 监控中心开发环境
    2.5 数据库的设计
        2.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5.2 数据库表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控中心WebGIS 的建立
    3.1 WebGIS 技术介绍
    3.2 ASP.NET 概述
        3.2.1 ASP 简介
        3.2.2 ASP.NET
    3.3 Google Maps 与Google Maps API
    3.4 远程监控系统的WebGIS 设计
        3.4.1 GPS
        3.4.2 系统的功能和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程数据传输
    4.1 GPRS 通信技术
        4.1.1 GPRS 通信技术
        4.1.2 基于 GPRS 的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系统
    4.2 监控中心主机端口编程
        4.2.1 Socket 通信机制
        4.2.2 通信方式的选择
    4.3 监控中心主机通信过程
        4.3.1 线程与多线程
        4.3.2 单线程数据传输
        4.3.3 多线程数据传输
    4.4 通信参数设定
        4.4.1 IP 与端口设定
        4.4.2 Socket 超时设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分析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实验过程和结果
    5.3 系统调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一种适合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承连接的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钻机整体移运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 孙晓微.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2]基于模糊PID的重载平板车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D]. 李庆强.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3]液压模块组合挂车动态响应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 Vu Tuan Dat(武俊达).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4]320T平板车液压系统设计及安全载重研究[D]. 马日平. 燕山大学, 2013(03)
  • [5]公路大件运输组织方法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孟琳. 吉林大学, 2013(08)
  • [6]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D]. 任宇强. 长安大学, 2013(06)
  • [7]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自行式重型平板车转向特性研究[D]. 范钰涓. 山东理工大学, 2013(S2)
  • [8]300吨重装低平板特种运输车分载系统的设计研究[D]. 谢婷婷.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9]低平板液压动力驱动模块开发[D]. 刘庆贺.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10]重型工程平板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元谋. 燕山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一种适用于大吨位平板车支撑连接的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