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岛状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上唇岛状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一、应用上唇岛状瓣修复下唇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项丹威,石海波,宋丽娜,吴春月,刘麒麟[1](2021)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颏下岛状瓣是由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轴型皮瓣,其制备简便,血供稳定,术后瘢痕隐蔽。自颏下岛状瓣开发以来,几经改良,用法灵活多样,一直受到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医生的青睐。目前,颏下岛状瓣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口咽和面部缺损的修复,包括软腭、颧部、颞区等远处部位。颏下岛状瓣的广泛应用主要依赖于其血供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良和血管蒂延长方法。文章就颏下岛状瓣的血供特点、皮瓣类型及改良、血管蒂延长方法以及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创新性应用等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提供全面的应用策略。

张冲冲[2](2021)在《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唇颊组织滑行推进瓣(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修复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满足纳入标准的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为52~91岁,缺损范围为70~95%。按手术方式分为Bernard-Webster皮瓣组5例,Yu皮瓣组7例和Karapandzic皮瓣组8例。三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治疗均相同。要求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低于12个月,并根据制定的下唇临床修复效果评分表的评价标准,选取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术后远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重建下唇的外观、功能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血肿、创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在美观方面,三组皮瓣在口角对称情况和红唇暴露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重建的下唇双侧口角基本对称,唇红协调自然。但在小口畸形情况中,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和Yu瓣重建的下唇中各有1例出现轻微的小口畸形,而采用Karapandzic瓣重建的下唇中3例有轻微的小口畸形,5例有中度的小口畸形,三组皮瓣术后的小口畸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方面,尽管相较于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较快恢复,Bernard-Webster瓣组患者中有4例(80%)在术后早期出现了某些类型的功能障碍(如:休息时流涎、喝水时有液体流出、张口困难、进食障碍、言语异常和/或主观神经感觉异常),但无一例患者出现唇或颏部完全麻木,并且术后30~45天,5例采用Bernard-Webster瓣的患者均能恢复正常饮食和口腔卫生。在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中,三组皮瓣的患者感觉功能基本恢复,言语、咀嚼、进食及表情无明显障碍,无口水外漏现象发生,三组皮瓣术后的远期唇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90%(18/20)患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10%(2/20)患者对术后效果基本满意,其中Karapandzic皮瓣和Bernard-Webster皮瓣各有1例,三组皮瓣术后患者的远期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中老年患者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修复重建,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2、在美观方面,Karapandzic皮瓣组逊色于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常会有小口畸形情况发生,而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一般可保持原有口裂的大小。3、在功能方面,尽管Bernard-Webster皮瓣组术后早期常会有不同程度功能异常,而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很快得到恢复,但在远期功能三种皮瓣没有明显差异。4、综合分析,当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考虑局部皮瓣修复重建时,建议Yu皮瓣作为第一选择,Karapandzic皮瓣次之,Bernard-Webster皮瓣最后。

赵媛媛[3](2021)在《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唇缺损往往会导致面部畸形,影响面部美观。同时可能会导致进食困难、发音困难、流涎等功能障碍。因此唇缺损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唇部组织的功能和解剖形态,同时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自1837年Sabatini首次使用唇交叉瓣进行唇组织缺损修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游离组织皮瓣的广泛应用,唇缺损修复的术式选择逐步多样化。目前唇缺损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修复方法因术者而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病例分析,对唇缺损的分类方法、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进一步探讨。目的1.对1991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Pubmed数据库检索获得的64篇文献中978例唇缺损患者进行缺损分类方法、缺损修复方法、术后疗效评估方法的回顾性分析。2.分析本课题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89例唇缺损病例,进行缺损分类方法、缺损修复方法、术后疗效评估方法的系统性分析并总结。3.探讨唇缺损的最佳分类、修复方案及疗效评估方法。材料及方法1.检索唇缺损英文文献,本研究采用Pub Med数据库,关键词为“Lip defect Reconstruction”,检索时限为1991年1月至2020年12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4篇,病例978例。归纳性别、年龄、缺损部位及程度、病因、修复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估等,回顾分析唇缺损分类方法、修复方案以及术后疗效评估。2.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本课题组手术的89例唇缺损病例,从唇缺损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缺损分类、缺损部位及程度、修复方法、术后患者满意度及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1.对64篇文献及符合纳入标准的97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文献收集的病例中,男性547例(55.93%),女性431例(44.07%),平均年龄范围2-98岁。病因外伤75例、血管瘤54例、肿瘤803例、炎症46例。所有文献收集的病例中,使用长度法描述唇缺损程度的文献共45篇,使用面积法描述唇缺损程度的文献共19篇。45篇文献共667例采用长度法描述唇缺损程度,其中拉拢缝合18例、组织移植4例、Karapandzic瓣90例、Abbe瓣20例、Bernard皮瓣48例、Fujimori皮瓣19例、Abbe联合Estlander瓣13例、Estlander联合Karapandzic皮瓣2例、Karapandzic联合Abbe皮瓣5例、管状皮瓣1例、VY瓣41例、推进瓣65例、滑行瓣8例、旋转皮瓣13例、转位皮瓣11例、阶梯状皮瓣8例、扇形瓣4例、颊组织瓣25例、唇组织瓣119例、Yu皮瓣27例、局部皮瓣4例、游离皮瓣1例、前臂皮瓣36例、腓骨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颈阔肌皮瓣6例、唇沟皮瓣1例、眼轮匝肌粘膜瓣28例、神经皮瓣23例、M成形术1例、Webster改良术15例。19篇文献共311例采用面积法描述唇缺损程度,其中拉拢缝合3例、组织移植4例、Estlander瓣1例、岛状皮瓣17例、V-Y瓣41例、推进瓣13例、唇组织瓣1例、Yu皮瓣61例、前臂皮瓣29例、腓骨瓣22例、股前外侧皮瓣18例、降口角肌皮瓣6例、胸大肌皮瓣2例、腹直肌皮瓣1例、腓骨联合股前外皮瓣3例、降口角肌联合颈阔肌皮瓣7例、腹直肌联合前臂皮瓣1例、腹直肌联合腓骨皮瓣5例、前臂联合额部岛状皮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鼻唇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邻近皮瓣1例、颈部皮瓣联合舌瓣3例、鼻唇沟皮瓣21例、鼻翼新月形皮瓣20例、Mohs手术25例、Webster改良术4例。当唇缺损小于1/4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V-Y推进皮瓣25例、拉拢缝合8例、Mohs术4例、Fujimori皮瓣2例、Abbe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鼻唇瓣1例。当唇缺损小于1/2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唇交叉瓣59例、Abbe瓣18例、Mohs术18例、Yu皮瓣14例、V-Y推进皮瓣13例、岛状瓣13例、拉拢缝合10例、Abbe-Estlander皮瓣8例、颊唇组织滑行瓣5例、Fujimori皮瓣5例、黏膜推进皮瓣2例、T-Z转位皮瓣1例、Karapandzic瓣1例、Bernard重建术1例。当唇缺损小于3/4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Bernard重建术47例、Karapandzic瓣41例、分离式眼轮匝肌粘膜瓣28例、鼻翼新月形皮瓣20例、V-Y推进皮瓣13例、颊黏膜推进皮瓣13例、上唇肌瓣10例、Yu皮瓣10例、Abbe瓣9例、鼻唇旋转皮瓣6例、股前外皮瓣5例、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岛状瓣4例、前臂皮瓣3例、颈部皮瓣联合舌瓣3例、Mohs术2例、Fujimori皮瓣2例、Abbe-Estlander皮瓣1例、唇滑行瓣1例。当唇缺损近全长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3例、Yu皮瓣62例、前臂皮瓣55例、Karapandzic瓣22例、V-Y推进皮瓣22例、鼻唇沟皮瓣21例、Karapandzic瓣联合游离皮瓣21例、真皮脂肪瓣联合颊粘膜瓣18例、股前外皮瓣17例、颊黏膜推进皮瓣17例、Webster改良术14例、拉拢缝合13例、腓骨皮瓣9例、Fujimori皮瓣8例、鼻唇旋转皮瓣8例?口降角肌联合颈阔肌肌皮瓣8例?颈阔肌肌皮瓣6例?Karapandzic瓣联合Abbe联合瓣5例、Mutaf’s技术4例、Estlander皮瓣3例、胸大肌皮瓣2例、Mohs术1例、AbbeEstlander瓣1例、Abbe瓣1例、唇滑行瓣1例、扇形瓣1例、管状瓣1例、唇交叉瓣1例。64篇文献采用的评价方法中:25篇采用表格的方式将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估结果列出,36篇采用语言描述。2篇采用了测量距离法,2篇采用格拉斯哥口语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打分1-5分。1篇采用DRS的口语能力评估量表评定功能恢复及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P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定美容效果。2篇采用一种特殊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功能和美学评定表格进行评估。1篇采用标准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2.本组89例唇缺损患者中男性62例(70%),女性27例(30%),年龄范围为2—86岁,平均54岁。肿瘤是造成唇缺损的主要原因,为53例(占59.55%),其次为外伤15例(16.85%),炎性病变11例(12.36%),血管瘤10例(11.24%)。唇缺损部位累及下唇的患者65例(73.03%),累及上唇的患者24例(26.97%)。所有病例均采用Urken分类方法,分类法与相应修复方法如下:唇缺损小于CUL 1/4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8例、唇组织滑行瓣2例。唇缺损小于CUL 1/2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7例、唇组织滑行瓣6例。唇缺损小于CUL3/4时采用唇颊组织滑行瓣1例、前臂皮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 1/4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17例、唇组织滑行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 1/2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8例、唇组织滑行瓣10例、唇颊组织滑行瓣4例、扇形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3/4时采用唇组织滑行瓣8例、唇颊组织滑行瓣8例、扇形瓣5例、前臂皮瓣1例、口轮匝肌皮瓣1例。对89例患者术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Ⅰ级非常满意患者13例(14.61%),Ⅱ级比较满意患者43例(48.31%),Ⅲ级基本满意患者27例(30.34%),Ⅳ级不满意患者6例(6.74%)。结论1.在唇缺损文献回顾性研究中:(1)唇缺损分类方式采用长度法和面积法。(2)采用长度法分类的修复方式中:唇缺损小于1/4时,使用V-Y推进皮瓣及拉拢缝合术较多。唇缺损小于1/2时,使用唇交叉瓣、Abbe瓣、Yu皮瓣较多。唇缺损小于3/4时,Bernard重建术、Karapandzic瓣、分离式眼轮匝肌粘膜瓣等较为常用。唇缺损近全长时前臂皮瓣、V-Y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Karapandzic瓣联合游离组织皮瓣。采用面积法分类的修复方式中:岛状皮瓣、V-Y瓣、Yu皮瓣、鼻唇沟皮瓣、鼻翼新月形皮瓣使用较多,当缺损程度较大时采用前臂皮瓣、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较多。(3)疗效评估方法中:采用了测量距离法、格拉斯哥口语功能量表、D RS的口语能力评估量表、患者和研究者瘢痕评估量表、标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2.临床病例分析中(1)全部采用Urken分类法。(2)唇缺损小于CUL1/4时拉拢缝合修复,唇缺损CUL1/4-CUL1/2时拉拢对位缝合及唇组织滑行瓣修复方法使用较多,唇缺损CUL1/2-CUL3/4时前臂皮瓣及唇颊组织滑行瓣使用较多。唇缺损小于CLL1/4时拉拢对位缝合修复,唇缺损CLL1/4-CLL1/2时拉拢对位缝合、唇组织滑行瓣、唇颊组织滑行瓣修复方法使用较多。唇缺损CLL1/2-CLL3/4时唇组织及唇颊组织瓣、扇形皮瓣使用较多。(3)采用满意度调查进行疗效评估,满意率达到80%以上。3.本研究采纳Urken分类方法发表以来的唇缺损文献,横跨年度为1991至2020年,文献中所用的唇缺损分类、修复、疗效评估法尚未统一,现有Urken分类、李龙江分类等方法的采用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有可能与唇缺损程度的多样化、术前个性化设计与术中感性调整等因素关联。在今后研究中,分类法角度期待建立包含缺损部位、程度、主要解剖功能区以及相邻解剖部位连带缺损的分类方法;在修复方法角度,期待传统方法的改进结合数字化及组织扩张技术的联合应用;在疗效评估法角度,期待包括解剖学、功能学、美学、心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新型评价方法。

刘晓璐,崔广学[4](2020)在《下唇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唇癌的手术治疗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下唇组织缺损,为兼顾美学与功能,常以手术切除病损并同期进行唇重建的治疗方式.而对于唇缺损的患者而言,唇部重建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决定着患者术后唇的形态和功能,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本文对目前下唇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赵敬国,赵翌君,李富强,陈德法,张国强,周壮[5](2020)在《应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红唇缺损量及部位,设计下唇口轮匝肌黏膜瓣的长度和宽度,双侧蒂部切口适当向口角内延伸,红唇复合组织瓣转位修复红唇缺损。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口轮匝肌黏膜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修复红唇饱满对称,口角形态自然,张口不受限,术区瘢痕不明显,上唇外观改善良好,下唇形态良好,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切口隐蔽,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俊文[6](2020)在《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改良M形皮瓣和传统Abbe皮瓣修复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入院的30例下唇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患者皮瓣存活、张口度、义齿使用及双侧口角对称、复发、生存等情况。结果:30例下唇癌患者进行术后即刻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为下唇全长的1/31/2。14例行改良M形皮瓣修复,16例行传统Abbe皮瓣修复,所有患者均重建了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皮瓣血供稳定,全部存活,无出血、感染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口唇活动及感觉恢复良好,开闭口、发音及饮食功能无明显障碍,行改良M形皮瓣修复后平均最大开口度(3.06±0.23)cm,行传统Abbe皮瓣修复后平均最大开口度(2.98±0.17)cm,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口角均得以保留,皮瓣与面部颜色匹配,下唇形态自然美观,瘢痕不明显,改良M形皮瓣修复后85.7%的患者(12/14)双侧口角基本对称,传统Abbe皮瓣修复后62.5%的患者(10/16)双侧口角基本对称,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M形皮瓣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5.7%(12/14),传统Abbe皮瓣术后总体满意度为75.0%(12/16),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5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下唇1/31/2的唇长缺损,行改良M形皮瓣与传统Abbe皮瓣修复无显着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差异。改良M形皮瓣更适用于重建缺损位于下唇中央的病例,传统Abbe皮瓣更适用于重建缺损偏下唇侧方的病例。

刘建华,张志愿,石冰,郭传瑸,孙坚,王慧明,孙长伏,郑谦[7](2019)在《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唇缺损除导致患者面部外貌缺陷外,常引起面部功能障碍,如进食不便、语言障碍、咀嚼困难、流涎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唇缺损一般是指全层复合组织缺损,可由先天性疾病、炎症、外伤或肿瘤所导致,唇癌是造成唇缺损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各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许多患者术后唇外形与功能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规范唇癌切除术后修复重建的诊疗技术,使唇癌切除手术修复治疗更加标准化,提高唇癌切除后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由于游离组织瓣修复唇缺损种类繁多,过于复杂,仅适用于局部组织瓣无法修复的情况,难以制定统一标准,故未纳入本专家共识。

苑绪光,李天竹,朱骏飞,马俐丽,金鑫,张晔[8](2019)在《改良唇颊扇形瓣修复下唇癌缺损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下唇癌扩大切除术后应用改良唇颊扇形瓣修复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集下唇癌患者6例,肿瘤边缘外1 cm手术,扩大切除后缺损约下唇1/3~1/2,采用改良唇颊扇形瓣修复缺损,术后3~36个月复查修复下唇癌缺损的形态和功能情况。结果 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下唇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对下唇缺损1/3~1/2患者采用改良唇颊扇形瓣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史杰[9](2019)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和回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下唇癌是累及唇红黏膜及口角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为主,腺癌相对较少。关于下唇癌的治疗,临床上首要采用手术治疗。公元前1000年至今,即使有200多种方法被用来修复唇缺损,但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类型唇缺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的保存及利用剩余组织,修复下唇外形,恢复唇部功能,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的(1)调查下唇癌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范围、修复方法等特点并分析。(2)观察术后下唇形态及功能恢复的效果,为合适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3)在下唇缺损修复的基础上,尽可能最大地恢复唇癌患者下唇的功能和形态,总结下唇癌切除后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及齐鲁医院接受下唇癌手术治疗的病例,记录性别、年龄、缺损大小、手术方法的选择等,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照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相应信息。根据手术后下唇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以及患者术后满意程度的高低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7例下唇癌病例中根据统计男性为24例,女性为13例,男女比例为1.85:1。总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47岁,最大的为93岁,平均年龄为66岁。唇癌切除后缺损宽度小于1/3的患者10例,1/31/2下唇缺损的患者10例,1/22/3下唇缺损的患者11例,缺损宽度大于2/3的患者6例。采用拉拢缝合法的患者17例,Estlander法的患者5例,改良型Bernard法的患者11例,颊部扇形瓣修复患者4例,其中1例术后二期行口角开大术。(2)缺损宽度小于三分之一时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法,术后满意度最高;缺损宽度大于三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时,采用改良型Bernard法和Estlander皮瓣法者手术满意度均较高,靠近口角者更倾向采用Estlander皮瓣法,直接拉拢缝合法满意度差;缺损宽度大于二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二时,直接拉拢缝合法效果差,采用改良型Bernard法者满意度高;缺损宽度大于三分之二时,相比较颊部扇形瓣修复法,患者更接受改良型Bernard法。(3)下唇缺损宽度>1/3时,相比于下唇的外形,患者对功能满意度差,其更注重下唇功能的恢复。结论(1)下唇癌好发于男性,且6079岁患者为主。(2)唇癌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相比于美观,其更注重术后功能的恢复。(3)下唇癌病变切除后缺损范围大小影响手术预后效果,应个性化手术设计。(4)缺损宽度小于1/3时,可选用拉拢缝合法;缺损宽度为1/31/2时,改良型Bernard法和Estlander皮瓣法均可采用;缺损宽度大于1/2时,修复方法可选用改良型Bernard法。

刘浩男[10](2019)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应用颏下岛状瓣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颏下动脉岛状瓣位于头颈颌面淋巴结引流I区,因此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能否应用该皮瓣修复缺损存有争论,利用科室内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应用条件。方法:从我院病例资料库中收集2008年到2018年我科入院行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共40例,进行病例资料的收集及术后随访,得到患者手术日期,随访次数,在世与否,有无复发及TNM分期等信息,统计总结,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患者中,共有24人存活,16人去世,2例患者存在复发,生存组中约54.2%的病灶位于舌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倾向与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IV期患者复发倾向与中早期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发病位置及肿物最大径与肿物复发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应用在良好的颈淋巴结清扫及精准的皮瓣制备的前提下的主要限定条件为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IV期,在淋巴结转移阴性条件下,颏下动脉岛状瓣可作为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良好可靠的选择;在淋巴结转移阳性条件下,颏下动脉岛状瓣的应用需结合具体临床条件分析,谨慎使用。而临床分期IV期的患者,以减轻患者症状,恢复患者功能为前提应用皮瓣修复缺损。

二、应用上唇岛状瓣修复下唇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上唇岛状瓣修复下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颏下岛状瓣的应用解剖
    1.1 动脉解剖
    1.2 静脉解剖
2 颏下岛状瓣的分类
    2.1 根据岛状瓣组成分类
    2.2 根据血供特点分类
3 颏下岛状瓣的改良
    3.1 双叶瓣(bipaddled flap)
    3.2 双蒂皮瓣(bipedicled flap)
    3.3 扩充皮瓣(expanded submental flap)
    3.4 去上皮皮瓣(deepithelialized submental flap)(图1a)
    3.5 逆行皮瓣(reverse flap)
    3.6 垂直向颏下岛状瓣(vertical submental island flap)
4 延长血管蒂的方法
    4.1动脉蒂的延长方法
    4.2 静脉蒂的延长方法(Y-V成形)
    4.3 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皮瓣
    4.4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5 颏下岛状瓣的创新性应用
    5.1 联合修复骨缺损
    5.2 修复儿童颌面部缺损
    5.3 垂直向颏下岛状瓣的改良应用

(2)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纳入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1.3 一般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术前准备
        2.2.3 原发灶切除
        2.2.4 皮瓣设计、切取及转移
        2.2.5 术后处理
    2.3 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
    3.2 三组皮瓣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对比
第4章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唇部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5.2 Bernard-Webster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3 Yu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4 Karapandzic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5.5 其他下唇大范围缺损的重建方法及其各自优势和局限
    5.6 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下唇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唇缺损外科修复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下唇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的切除方式
    1.1“V”形切除
    1.2 矩形切除
    1.3“W”形切除(U形)
2 唇缺损的修复方式
    2.1 下唇唇红黏膜缺损的修复
    2.2 全厚度唇缺损的修复
        2.2.1 1/3以内的下唇全层缺损的修复
        2.2.2 1/3至2/3的下唇全层缺损的修复
        2.2.3 2/3以上的下唇全层缺损的修复
    2.3 累计口角下唇缺损的修复
        2.3.1 部分下唇缺损修复
        2.3.2 全下唇缺损的修复
3 唇缺损修复展望

(5)应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切口设计
    2.2 操作方法
    2.3 术后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6)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随访
        2.3 术后疗效评估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3 质量控制
        3.1 研究设计阶段
        3.2 手术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唇缺损部位及范围分类
    1.1 根据解剖部位分类
    1.2 根据缺损范围分类
2 技术使用适应证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技术使用所需设备条件
4 不同程度唇缺损术前手术方案设计
    4.1 上、下唇1/3唇宽度左右缺损
    4.2 下唇1/3~1/2缺损
    4.3 波及口角的下唇2/3以下缺损
    4.4 上唇1/2缺损
        4.4.1 唇颊滑行瓣修复上唇1/2缺损
        4.4.2 下唇类矩形瓣修复上唇1/2缺损
        4.4.3 上唇正中缺损Abbe瓣修复
        4.4.4 鼻唇沟瓣修复上唇一侧缺损
    4.5 一侧扇形组织瓣修复上唇2/3左右缺损
    4.6 下唇大部分切除(2/3~4/5)即刻修复的改良手术
    4.7 下唇全缺损
        4.7.1 邻近组织瓣
        4.7.2 扇形组织瓣
    4.8 下唇唇红黏膜缺损
5 术后随访及效果评价

(9)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和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应用颏下岛状瓣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案
        2.2.2 术后随访资料
        2.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患者资料分布
    3.2 淋巴结转移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
    3.3 临床分期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
    3.4 病灶位置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
    3.5 肿物大小与局部复发的关系
4 讨论
    4.1 颏下岛状瓣应用解剖
    4.2 头颈部淋巴结引流应用解剖
    4.3 颏下动脉岛状瓣应用安全性讨论
    4.4 本文研究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应用上唇岛状瓣修复下唇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应用进展[J]. 项丹威,石海波,宋丽娜,吴春月,刘麒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05)
  • [2]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D]. 张冲冲. 南昌大学, 2021(01)
  • [3]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D]. 赵媛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下唇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治疗进展[J]. 刘晓璐,崔广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5]应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J]. 赵敬国,赵翌君,李富强,陈德法,张国强,周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0(04)
  • [6]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 陈俊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专家共识[J]. 刘建华,张志愿,石冰,郭传瑸,孙坚,王慧明,孙长伏,郑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9(05)
  • [8]改良唇颊扇形瓣修复下唇癌缺损的临床效果[J]. 苑绪光,李天竹,朱骏飞,马俐丽,金鑫,张晔.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03)
  • [9]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和回顾分析[D]. 史杰. 山东大学, 2019(09)
  •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应用颏下岛状瓣的回顾性分析[D]. 刘浩男.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上唇岛状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