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

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

一、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宝[1](2021)在《土基上水闸闸室的稳定分析与底板尺寸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闸室是水闸工程的主体,闸室的稳定对保障水闸功能和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底板是水闸闸室的基础,其尺寸和结构形式决定了整个水闸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在我国,建造在土基上的大中型水闸大都采用将闸墩和底板连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底板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比重很大。因此,开展土基上的水闸闸室稳定分析与底板尺寸优化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以土基上水闸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闸闸室稳定与底板尺寸优化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水闸设计规范选取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大基底应力、最小基底应力以及不均匀系数作为水闸闸室稳定评价指标,并初选了对应的影响因素,而后采用抽样方法构建影响因素样本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数据,基于Garson算法计算敏感性系数,从而建立了闸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基于闸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筛选了对闸室稳定各项评价指标影响较大和较小的因素。不同抽样方法和影响因素不同概率分布形式对上述筛选结果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不同荷载对闸室稳定的影响。两种工况下,结构自重和水荷载对闸室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淤沙压力、风压力对闸室稳定影响较小,浪压力对闸室稳定影响较大。(2)对采用有限元法研究水闸闸室结构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本文水闸闸室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中的主要假设,包括:模型的维度为二维平面;闸室本构模型为线弹性模型,地基本构模型为M-C模型,以薄层单元模拟闸室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在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施加的荷载有:结构及设备自重、上下游静水压力、上下游水重、扬压力、浪压力;地基建模尺寸建议为:地基深度取至岩基层,地基上下游长度取至2倍闸室顺水流方向长度;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建议选用改进阻力系数法作为渗透压力计算方法。(3)建立了水闸闸室底板尺寸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在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工况下,分别以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为应力计算方法,开展基于闸室稳定评价指标的底板尺寸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两种方法优化结果的决定因素却有所不同。在进行优化设计时,建议使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优化,选择优化结果较大的尺寸,以确保闸室的稳定。本文针对水闸闸室稳定与底板尺寸优化问题,综合运用了 LHS抽样方法、Gibbs抽样方法、BP神经网络、Garson算法、敏感性分析方法、文献调查统计、正交试验、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方法等多种理论方法,分析筛选了水闸闸室稳定影响因素,建立了水闸闸室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在上述基础上,探索了基于闸室稳定评价指标的底板尺寸优化设计,以期为水闸闸室稳定分析与底板尺寸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与技术支持。

郝龙[2](2019)在《南宁邕宁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度汛措施分析》文中认为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左岸二期施工,利用已建好的右4孔溢流坝导流;原设计二期泄水闸施工安排在2个枯水期内完成,分两次导流,调整为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1个枯水期内完成,发生超标洪水概率较高,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做好枢纽工程区的防洪工作,力争标准内洪水枢纽工程区安全度汛,做好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围堰、水文、气象等进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防洪度汛措施及防洪度汛预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李小庆[3](2019)在《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下河”是指淮扬运河以东、黄海以西、运盐河以北、废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明清行政区划上隶属淮扬二府。明嘉靖中叶以后,下河地区经济整体趋于衰败,同时局部地带却保持着持续性商业繁兴,对此经济现象,学界尚乏系统考察。与以往基于环境、灾伤、漕运、盐业等视角的专题研究只是旁涉下河地区不同,本文以下河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社会与民生视角,正面考察该地水利、农业、商业、盐业及百姓生活情状等历史面相,清晰呈现地区经济面貌的具像图景与变迁轨迹,藉以提炼影响下河经济演变的诸种要素,追问形塑该地经济格局的根由。最后以下河为个案,试就帝制后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稍作申说。大致结论为:明中叶以来下河水利环境的恶化是国家政策逐步推演实践的结果。明代治黄以保运为先,造成淮河入海通路被侵占,遂使淮扬运道、祖陵与下河地区同罹水患。鉴于祖陵、运道对皇室与国计的特殊意义,下河被迫成为排泄区。清廷虽曾积极救治下河水利,却未能变更下河作为排泄区的角色设定,主要原因在于固守保运通漕政策,而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能力及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则进一步削弱了下河水利的治理效能。由于水利环境难以根本改善,灾伤频发,使得作为下河主导产业与经济命脉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阻碍,具体表现在田地大量损毁、耕作效率低下、种植制度与节奏变动引发的产能减损、再投入能力弱化等多个层面。就农业收成评估,晚明多属欠年,清代黄河北徙前欠年亦占据近半光景,下河农业根基被彻底动摇。下河发达的内外交通网络,为商品流通与贸易开展提供了便捷条件,商业得以发展。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运河商贸波动、商品附加值低、商品生产缺乏稳定性等限制性因素。尤其是生产稳定性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下河商品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的双重萎缩,商业发展只能更多地倚赖交通优势带来的规模性商品流通与人员集聚形成的强劲消费。这不仅导致下河经济与商业活动空间龟缩一隅,也放大了商业发展的潜在风险。下河部分人口、土地资源被规定用作盐业生产,但在国家政策框架下,下河百姓却难以从盐业中获利。无论是“食盐”还是“肩挑背负”政策,皆属蝇头微利;盐商通过善举将部分盐利分润于下河,但却不构成对下河经济的有效“反哺”;下河百姓以及外来人群的勾连贩私,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秩序的稳定。从付出与回报角度考量,盐业并不因下河“所有”而构成天然的优势发展资源。资源对于资源所在地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国家对资源的利用与分配机制。由明入清,下河百姓承担的赋、役负担皆有所减轻。依托于宽广的水面,以及河工、盐业、漕运释放出来的工作机遇,失地百姓尚有多种谋生途径可供选择,但大多数生活贫苦。国家的蠲赈举措虽能缓解灾伤引发的民生伤害,却无力兜底因政策性致灾造成的民生窘境,亦无法扭转下河整体衰败、贫困的命运。下河士绅曾力图改变地方的生存窘境。在水利方面,他们虽明了致灾缘由并有所申说,但却深知事涉国计,并未对国家泄水行为本身进行强烈抗拒,终难达成整体改善水利的目标。赋税减免的努力成效则基本取决于国家财力是否许可。可见下河士绅面对水利环境恶化及由此引发的地方窘境及衰变命运,实属无能为力。整体而言,环境、国策与地方士绅构成了理解下河经济演变的要素。环境是下河经济演变的基础。该地交通、稻作、盐业等优势皆基于环境生成,这既构成了下河经济演变的底色,也成为国家与下河发生关联的背景条件。下河因运道、盐业与国家经济密切关联,成为国家财赋的核心承载区域,这让下河经济演变在环境禀赋之外,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河因保运政策被迫成为泄水区,农业因之衰败,地区经济失去了自主造血的能力。基于漕运政策带来的商品流通与人员集聚带动了商业的勃兴,但同时泄水也让下河失去了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难以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构筑起广泛的商品交流,商业繁兴局促一隅。最终,基于国家政策形成的局部商业繁荣与政策性泄水引发的下河农业衰败交织共存,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两层皮现象。下河被规定为盐业生产提供资源,但却被排斥在盐利分配格局之外,纯然成为盐课提取地。而维护运道及驿递供给则给下河百姓带来了极大负担。另一方面,国家治水形成的间歇性水文环境改善、漕盐运带来的谋生机会以及国家的积极蠲赈举措,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农业衰败引发的生存危机,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但国家政策造成的消极恶果与积极成效不可等量齐观,毕竟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下河百姓陷于普遍贫困,地区经济也因此衰败沦落。国家的积极作为只是履行维系地方秩序、保障民生最低生存底线的职责,而非助力地方摆脱贫困状态。下河士绅试图改善地方生存窘态,然收效甚微,根本无力左右该地的经济面貌与发展态势。对明清下河经济而言,国家政策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下河的历史演变,构成了帝制时代基于国家政策与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变迁的典型个案。这提示区域经济受制于国家大的经济结构,多扮演国家既定性经济角色,本身并不具备脱离国家而独立演进的能力与途径,所以区域史研究需放置于全国性经济结构中进行审视,充分考量“国家”要素。下河士绅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有限,并未表现出对地方的支配性影响,下河因此绝非“士绅社会”。如此,在对帝制后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解读时,既不可强行谋求统一的解释模式,也不可将单一区域模式推演、默认成全国模式。至于何为帝制后期地方社会的支配力量,可能还需更多的个案呈现,方能周至论说。

孙伦[4](2018)在《新疆某水电站拦河枢纽下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泄洪消能防冲是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的复杂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水利枢纽的布置形式和工程规模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面临着高水头、单宽流量大、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消能防冲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各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河道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具体工程、具体问题,选择既安全又合理的下游消能防冲方式。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水利工程,底流消能是一种常用的消能方式,具有水跃稳定、消能效果好、下游水面波动小的特点。工程中常通过采用底流消能与辅助消能工相结合的形式,以减小工程量、提高消能效率。新疆某水电站是一座典型的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该电站拦河引水枢纽泄洪闸采用底流消能。由于河流夏洪68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60%70%,上游来水达到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时,对下游河床冲刷严重。因此,为保障设计安全性,对该工程消能措施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对水利枢纽下游的水流特性及河床冲刷进行研究。本文建立几何比尺为1:40的正态整体水工模型,对拦河引水枢纽进行了系统的消能防冲试验研究。当上游来水为设计洪水时,首先通过改变尾槛坡度和高度,对其消能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的辅助消能工进行优化试验。优化一将原工况坡度为1:1.5的尾槛改为垂直尾槛;优化二对消力池水平护坦加长3.75m,并采用垂直尾坎与趾墩消能工相结合的形式;优化三在优化二基础上对尾槛加高0.8m;优化四对消力池水平护坦加长3.75m,并采用齿形尾坎。通过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深、流速及下游河床冲刷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优化四方案,试验效果最好。将优化四方案应用于校核洪水工况,也取得了良好的消能效果。本论文最终确立了加长水平护坦并采用齿形尾槛,解决了新疆某水电站拦河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对类似工程的消能防冲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盼[5](2017)在《上犹江水电站发电引水口蝶阀更新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化工、机械、水利、电力等众多行业中,蝶阀一直以来都得到广泛应用。大型蝶阀在水轮机引水口的应用非常普遍,其作用主要是:机组或进水管道需要检修时,关闭阀门以切断水流;机组长期停机时,关闭阀门以减少水流漏损;当机组导水结构失灵时,为保证机组安全,蝶阀可作为事故阀门在动水中关闭。可见在输水系统中,蝶阀的作用非常显着。由于长期使用、管理不当等原因,蝶阀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蝶阀出现故障,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上犹江水电站发电引水口蝶阀为机组的工作阀门,是发电机组重要安全挡水设施。蝶阀壳体直接埋入大坝混凝土内,每台机组1套,共装有4套。从建造运行至今,已近60年,蝶阀控制设备比较陈旧,出现生锈、老化和漏水等现象,亟待更新处理。本论文针对上犹江水电站发电引水口蝶阀的现实运行状况,通过对技术难度、坝体结构、工程投资以及施工影响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初步拟定蝶阀更新方案。在校核了大坝稳定、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库泄洪能力、厂房机组安全状况以及溢流面施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蝶阀更新初拟方案是可行的,最终确定了此方案。最后根据施工技术相关规定,针对拟定的工程实施方案,结合上犹江水库运行情况以及现场施工条件,总结了方案的主要技术工作,提出了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依据相关定额标准以及工程量,对工程投资作了估算,指导上犹江电厂更换发电引水口蝶阀。

蔡应心[6](2016)在《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坝址布置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紧密结合富拉浑河流域水资源状况,针对富拉浑河干流上目前尚无大型控制性蓄水工程,及规划拟建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地址处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对二甲沟水库枢纽中坝址的布置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通河县境内拟建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概述,通过特征水位确定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并搜集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开发规划情况。2、对富拉浑河流域概况、气象、洪水等相应的水文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工程处的相应水文数据结论。3、在分析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坝址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形、地质、工程型式及布置、工程量、投资等条件的综合论证,拟定二个坝址布置方案,分别为上坝址布置方案和下坝址方案。从各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施工进度、施工期电能、泄流条件、运行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进行比选,得出推荐采用下坝址布置方案的结论。4、在采用下坝址布置方案下,对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主要泄水建筑物进行建筑设计研究。

陈广洲,么振东[7](2016)在《广东省山区河流河道建筑物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山区河流常见河道建筑物的类型、特点等进行过流条件、施工条件、运行管理、维护管理、水景观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分析论述,对各种河道建筑物形式在山区河流中的实用条件及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说明以供河道建筑物设计参考。

张陵[8](2015)在《长江中下游筑坝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满足了人们在供水、发电、灌溉、防洪等方面的需求,但在造福人们的同时也改变了天然河流的生态系统,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打破了河流的连续性,威胁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生存。研究筑坝对河流的影响,有利于更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更好的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生命,从而实现人水和谐,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宜昌站19562011年生态水文实测资料,以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控制的宜昌江段为研究对象,开展筑坝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研究,同时分析了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对重要鱼类——中华鲟生境的影响,从而为保护中华鲟种群资源提供修复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河流生态水文中生态流量的定义、计算方法等其他相关概念,并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水文中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的影响。(2)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三峡水库下游宜昌站近56年的流量、水温、含沙量水文序列趋势性演变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下游江段的枯水期流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余月份均为下降趋势;秋、冬、早春季节内的水温表现为显着性上升趋势,其余月份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含沙量在全年中均表现为显着的下降趋势;依据筑坝对下游河流水文要素年际的改变,分析出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对河流的天然状态改变较大,且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更深。(3)通过三峡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对重要鱼类中华鲟生境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流量和水温作为影响其繁殖期栖息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说明了中华鲟产卵活动的发生需要在水温达到允许值的前提下,当下游产卵场流域内流量的加大导致水位、含沙量以及流速等水力学条件发生能引起中华鲟产卵的变化范围时,中华鲟的产卵繁殖行为才会发生。(4)通过对宜昌站中华鲟繁殖期月均流量、水温、含沙量水文要素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期间内流量、含沙量显着减少,水温显着增加,结果表明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的同时改变了下游河流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甚至威胁其生存。(5)三峡水库下游中华鲟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分别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工程措施包括过鱼工程措施、人工模拟产卵场和分层取水口;非工程措施包括人工增殖放流和实时监测;管理措施包括生态调度和政府立法。在立法保护的同时应当加强监管力度,使得中华鲟的各种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王永庆[9](2014)在《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闸是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水闸能够雍高水位为城市供水,并且具有防洪排涝的作用,合理的设计水闸能够形成水景观效应,提高城市品位。本文以上饶信州枢纽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水闸枢纽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服役期间定时安全检测方面的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首先研究了坝址和坝型的选择,在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枢纽布置、库区浸没、景观效果以及工程投资效益等因素的影响,选定坝址以及坝型;然后通过对工程不同布置方案的优劣性对比,工程布置定为:右岸引水式电站+主河槽17孔深孔闸+左岸滩地20孔浅孔闸。最后研究了工程的泄流能力计算,闸墩顶高程确定,闸孔、消能防冲、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的设计。(2)工程施工。首先研究了信州枢纽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包括临时房建,风、水、电、通讯系统,混凝土生产及运输系统和施工交通的总体布置;然后研究了地基开挖与处理、护坦及消力池、闸室、交通桥等主要项目的施工情况;最后研究了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导流、闸坝、坝肩及护岸、防洪墙混凝土浇筑等工程)的施工方案。(3)闸墩结构动力检测。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对信州枢纽工程闸墩结构进行了振动测试。通过对原型观测信号处理,识别了结构振动的4阶模态参数,并且建立了所测闸墩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最后对服役期间的水闸进行安全评定,结果表明:结构最大振幅、双倍幅值和均方差均满足要求;流激振动响应对人体的危害方面,该工程位于Meister感觉曲线的“相当的感觉到”区域。

李钰[10](2013)在《龙州二级电站溢流闸坝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各种因素,合理地选择溢流闸坝的溢流孔孔数、孔口尺寸、溢流堰型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

二、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土基上水闸闸室的稳定分析与底板尺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闸稳定与安全的研究进展
        1.2.2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水闸闸室稳定影响因素分析与筛选
    2.1 概述
    2.2 水闸闸室稳定评价指标
        2.2.1 闸室稳定评价指标的选取
        2.2.2 计算工况及荷载
        2.2.3 基于材料力学法的水闸闸室稳定评价指标计算
    2.3 水闸闸室稳定影响因素的初选
    2.4 水闸闸室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
        2.4.1 影响因素的数据概率分布形式
        2.4.2 影响因素的数据抽样方法
        2.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拟合
        2.4.4 基于连接权值的敏感性系数计算方法
        2.4.5 水闸闸室稳定影响因素分析的步骤
    2.5 工程实例分析
        2.5.1 工程概况
        2.5.2 影响因素的参数取值
        2.5.3 闸室稳定影响因素分析与筛选结果
        2.5.4 荷载对闸室稳定的影响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闸闸室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3.1 概述
    3.2 建立水闸闸室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的步骤
    3.3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水闸闸室结构的文献统计
    3.4 模型维度的选取
    3.5 本构模型的选取
        3.5.1 闸室本构模型的选取
        3.5.2 地基本构模型的选取
        3.5.3 闸室与地基接触模型的选取
    3.6 荷载及闸室稳定评价指标计算
        3.6.1 工况及荷载
        3.6.2 基于有限元法的水闸闸室稳定评价指标计算
    3.7 地基建模尺寸的选取
        3.7.1 工程算例
        3.7.2 地基建模尺寸变化对闸室稳定评价指标的影响
        3.7.3 选取地基建模尺寸
    3.8 渗透压力计算方法的选取
        3.8.1 改进阻力系数法
        3.8.2 渗流有限元法
        3.8.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闸室稳定评价指标的底板尺寸优化设计
    4.1 概述
    4.2 水闸闸室底板尺寸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2.1 设计变量的选择
        4.2.2 目标函数的确定
        4.2.3 约束条件的建立
    4.3 基于材料力学法的底板尺寸优化设计
        4.3.1 遗传算法
        4.3.2 基于材料力学法的底板尺寸优化设计流程
    4.4 基于有限元法的底板尺寸优化设计
        4.4.1 水闸闸室稳定分析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2 基于有限元法的优化设计流程
    4.5 工程算例
        4.5.1 基于材料力学法的底板尺寸优化结果
        4.5.2 基于有限元法的底板尺寸优化结果
    4.6 两种方法优化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时段与“下河”概念界说
    三 研究现状综述
    四 研究框架及内容
    五 文献系统
第一章 晚明下河地区的经济转衰
    一 明中叶以前下河发展的优、劣势——基于环境的考察
    二 下河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及缘由
        (一)明中前期的经济恢复
        (二)下河地区的衰败:时间节点及原因
    三 晚明下河水害的生成机制
    小结
第二章 国计与民生:清代下河水利问题的延续与治理
    一 明末清初下河水利失治
    二 下河水利治理历程: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年间
    三 下河水利治理历程:乾隆至嘉道年间
    四 国策、财力与管理机制:下河水利治理成效的影响因素
    余论
第三章 难尽地力:水利“不治”、灾伤与下河农业根底的损毁
    一 清代下河灾伤的数理统计及分析
    二 灾伤与下河农业生产
        (一)耕地面积与使用率
        (二)农业生产与投入
    三 下河农业收成评估
    小结
第四章 交通、商业发展与下河经济
    一 发达的内外交通条件
        (一)下河内部的水陆交通网络
        (二)下河的对外交通线路
    二 下河地区的商品生产与流通
        (一)商品生产与售卖
        (二)下河商品的集散模式
    三 基于杂税、市镇看下河地区的商业发展
        (一)杂税税额变动
        (二)市镇的数理统计及解读
    四 下河商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运河贸易本身受到诸多限制
        (二)下河商品的低附加值
        (三)农业收获量的起伏不定
    小结
第五章 蝇头微利:盐业与下河社会
    一 灶户与荡地的管控
        (一)灶户的佥派与管控
        (二)荡地的管控
    二 地方的盐利分配(上):二府食盐
        (一)明代淮扬二府的盐业政策
        (二)清代淮扬二府的盐业政策
    三 地方的盐利分配(下):肩挑背负
    四 盐商资本的使用与地方社会
        (一)资金使用项目与地域空间分布
        (二)对商人捐输报效行为的解读
    五 私盐贩卖与地方秩序
    小结
第六章 下河百姓的赋役负担及生存状态
    一 折银、雇募与劳役负担
        (一)运河维护
        (二)驿站负担
    二 晚明以来下河百姓的赋税负担
        (一)晚明下河赋税沉重
        (二)清代田赋加增与蠲免的常态化
    三 下河百姓的谋生途径与生存境遇
    四 灾伤下的民生惨状
        (一)人口死亡、买卖与流徙
        (二)灾荒赈济与百姓生活
    小结
第七章 下河士绅改变生存窘态的努力及成效
    一 改善水利环境的主张与实践
        (一)减轻上游来水的努力
        (二)排泄来水:下河水网与海口的开浚
        (三)下河水利治理的系统方案举要
    二 轻减赋税的努力——以晚明泰州与兴化为例
        (一)泰州赋税减免的努力
        (二)兴化粮额调整及改折努力
    三 下河士绅的作用申说
结论
    一 明清下河经济变迁的历史面貌
    二 下河经济变迁的要素解析
    三 下河个案所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附录
    一 明清下河水、旱(蝗)、潮(江、海)灾统计及蠲赈一览表
    二 清代下河农业收成统计资料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新疆某水电站拦河枢纽下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模型制作及测量设备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等级与洪水标准
        2.1.2 地形地质条件
        2.1.3 拦河枢纽主要建筑物
    2.2 模型制作
        2.2.1 模型比尺选择
        2.2.2 模型范围
        2.2.3 测点布置
    2.3 测量设备
        2.3.1 输水系统流量测量
        2.3.2 试验系统流量测量
        2.3.3 流速测量
        2.3.4 水位测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试验验证及分析
    3.1 单孔闸门过流能力分析
    3.2 设计洪水工况试验分析
        3.2.1 泄洪能力验证
        3.2.2 水位及流速分析
        3.2.3 消能效率分析
        3.2.4 河床冲刷分析
    3.3 校核洪水工况试验分析
        3.3.1 泄洪能力验证
        3.3.2 水位分析
        3.3.3 消能效率分析
        3.3.4 河床冲刷分析
    3.4 消力池深度安全验证
    3.5 原方案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优化工况一分析
        4.1.1 水位及流速分析
        4.1.2 消能效果分析
        4.1.3 河床冲刷分析
        4.1.4 消力池池长验证
    4.2 优化工况二分析
        4.2.1 水位及流速分析
        4.2.2 消能效果分析
        4.2.3 河床冲刷分析
    4.3 优化工况三分析
        4.3.0 水位及流速分析
        4.3.1 消能效果分析
        4.3.2 下游冲刷分析
    4.4 优化工况四分析
        4.4.1 水位及流速分析
        4.4.2 消能效果分析
        4.4.3 下游冲刷分析
    4.5 最优方案在校核洪水下验证
        4.5.1 水位及流速分析
        4.5.2 消能效果分析
        4.5.3 河床冲刷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上犹江水电站发电引水口蝶阀更新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水电站发展概况
        1.1.2 水电站安全隐患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电引水口蝶阀更新备选方案及比选
    2.1 工程概况
        2.1.1 上犹江工程简介
        2.1.2 蝶阀布置情况概述
        2.1.3 蝶阀运行状况
    2.2 蝶阀带来的安全隐患
    2.3 蝶阀更新方案的初步考虑
        2.3.1 蝶阀更新方案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2.3.2 蝶阀更新可能性方案
    2.4 蝶阀更新备选方案分析
        2.4.1 备选方案的初步筛选
        2.4.2 备选方案的综合分析
        2.4.3 更新方案的拟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电引水口蝶阀更新方案影响分析
    3.1 大坝结构安全评价
        3.1.1 大坝变形情况
        3.1.2 大坝稳定情况
        3.1.3 上犹江大坝结构安全判定
    3.2 实施方案带来的主要影响因素
    3.3 水库泄流能力的影响分析
        3.3.1 水库洪水相关数据信息
        3.3.2 水库泄流能力计算
        3.3.3 水库泄洪安全分析及洪水调度规则
    3.4 机组与厂房安全的影响分析
        3.4.1 蝶阀更新造成的不利影响
        3.4.2 堵水闸门漏水应急处理措施
    3.5 溢流面施工影响分析
        3.5.1 溢流面开挖影响及应对措施
        3.5.2 溢流面封堵的影响分析
    3.6 蝶阀更新方案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施与投资估算
    4.1 项目实施主要技术工作
        4.1.1 溢流面混凝土开挖
        4.1.2 蝶阀的吊装
        4.1.3 溢流面混凝土封堵
    4.2 工程施工进度
        4.2.1 施工期的选择
        4.2.2 进度计划安排
    4.3 施工特点及质量安全控制
        4.3.1 施工特点
        4.3.2 施工质量与安全保证
    4.4 工程投资估算
        4.4.1 编制依据
        4.4.2 投资估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参加科研情况

(6)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坝址布置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概述
    1.4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
        1.4.1 特征水位初选
        1.4.2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
第2章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水文分析与计算
    2.1 流域概况
    2.2 气象
    2.3 水文基本数据
    2.4 径流
        2.4.1 径流及年内分配
        2.4.2 径流系列的推求
        2.4.3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2.4.4 单站设计年径流
        2.4.5 控制断面设计年径流
    2.5 洪水
        2.5.1 暴雨洪水特性
        2.5.2 历史洪水
        2.5.3 设计洪水
        2.5.4 施工期洪水
    2.6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工程地质
    3.1 二甲沟水库枢纽区域地质概况
        3.1.1 地形地貌
        3.1.2 地层与侵入岩
        3.1.3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3.1.4 水文地质条件
    3.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1 水库渗漏
        3.2.2 水库浸没
        3.2.3 库岸稳定
        3.2.4 水库淤积
        3.2.5 水库诱发地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坝址方案比选
    4.1 二甲沟水库枢纽布置方案拟定
    4.2 上坝址方案
        4.2.1 地形地质条件
        4.2.2 主要特性指标及坝顶高程计算
        4.2.3 二甲沟水库枢纽布置
    4.3 下坝址方案
    4.4 坝址方案比选结论
第5章 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下坝址方案下泄水建筑物设计分析
    5.1 下坝址工程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2 泄水建筑物设计分析
        5.2.1 拦河坝
        5.2.2 溢洪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广东省山区河流河道建筑物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河道建筑物类型分析
    1.1 水陂
    1.2 翻板闸
    1.3 格栅坝
    1.4 橡胶坝
    1.5 气动盾闸
    1.6 钢坝闸
2 河道建筑物特点分析
    2.1 过流条件分析
    2.2 施工条件分析
    2.3 运行管理方面比较
    2.4 维护管理方面比较
    2.5 水景观方面比较
    2.6 生态环保方面比较
3 河道建筑物适应性分析
4 工程实例

(8)长江中下游筑坝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流生态水文理论研究
        1.2.2 筑坝对河流生态水文效应影响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筑坝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理论框架体系与研究
    2.1 河流生态系统
        2.1.1 河流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
        2.1.2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2.1.3 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2 河流生态流量理论框架研究
        2.2.1 河流生态流量的界定
        2.2.2 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
    2.3 水利工程的河流生态效应研究
        2.3.1 水利工程的河流生态效应中非生物环境影响研究
        2.3.2 水利工程的河流生态效应中初级生物影响研究
        2.3.3 水利工程的河流生态效应中鱼类影响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三峡和葛洲坝对长江中下游河流生态水文及重要鱼类中华鲟生境的影响
    3.1 研究区概况
        3.1.1 长江流域概况
        3.1.2 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概况
        3.1.3 长江流域重要水生生物资源概况
    3.2 三峡水库下游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3.2.1 研究站点分析
        3.2.2 三峡水库下游河流水文情势趋势性分析
        3.2.3 筑坝对下游河流水文要素年际改变分析
    3.3 三峡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对重要鱼类中华鲟生境影响
        3.3.1 建坝前后长江中下游江段中华鲟产卵场情况简介
        3.3.2 中华鲟栖息地影响因子分析
        3.3.3 三峡水库蓄水对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三峡水库下游重要鱼类——中华鲟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 修建过鱼工程措施
        4.1.2 修建人工模拟产卵场
        4.1.3 修建分层取水
    4.2 非工程措施
        4.2.1 人工增殖放流
        4.2.2 实时监测
    4.3 管理措施
        4.3.1 生态调度措施
        4.3.2 政府立法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9)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闸设计与修建研究现状
    1.2 工程结构安全评估
    1.3 信州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1.4 工程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文与地质概述
    2.1 水文
    2.2 工程地质
第三章 信州枢纽工程布局与主要建筑物设计
    3.1 工程等别和标准
    3.2 坝址拟定
    3.3 坝址选择
    3.4 坝型选择
    3.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6 小结
第四章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4.1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总体布置
    4.2 信州枢纽工程施工总进度
    4.3 主要项目施工情况
    4.4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第五章 信州枢纽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5.1 施工导流
    5.2 闸坝工程施工
    5.3 坝肩及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5.4 防洪墙砼浇筑施工方案
    5.5 金属结构工程施工
第六章 信州枢纽闸墩泄洪振动原型动力检测
    6.1 工程概况
    6.2 闸墩原型振动测试与动力特征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10)龙州二级电站溢流闸坝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1]
2 溢流闸坝设计
    2.1 溢流闸坝堰型闸门型式孔数及孔口尺寸确定
        2.1.1 堰型选定
        2.1.2 闸门型式确定
        2.1.3 孔数及孔口尺寸确定
    2.2 泄水建筑物布置
    2.3 坝体设计
    2.4 泄流能力计算
    2.5 消能防冲设计
    2.6 基础处理
3 结语

四、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基上水闸闸室的稳定分析与底板尺寸优化研究[D]. 李金宝. 扬州大学, 2021(08)
  • [2]南宁邕宁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度汛措施分析[A]. 郝龙. 2019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暨《施工技术》2019年理事会年会论文集(下册), 2019
  • [3]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D]. 李小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4]新疆某水电站拦河枢纽下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D]. 孙伦.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4)
  • [5]上犹江水电站发电引水口蝶阀更新方案设计[D]. 王盼. 南昌工程学院, 2017(06)
  • [6]二甲沟水库枢纽工程坝址布置方案研究[D]. 蔡应心. 黑龙江大学, 2016(06)
  • [7]广东省山区河流河道建筑物的选择[J]. 陈广洲,么振东. 广东水利水电, 2016(05)
  • [8]长江中下游筑坝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 张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5(02)
  • [9]信州枢纽工程建设与原型动力检测研究[D]. 王永庆. 南昌大学, 2014(03)
  • [10]龙州二级电站溢流闸坝设计[J]. 李钰. 能源与节能, 2013(06)

标签:;  ;  ;  ;  ;  

左江水利枢纽溢流闸坝止水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