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

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

一、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蕾[1](2021)在《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综合诊治及术后补充治疗予以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0.10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120例早期宫颈癌(FIGO2018 IA1~ⅡA2)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LVSI(+)组和LV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术后病检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FAR)、FIGO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深度、神经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阳性与宫颈癌LVSI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OR=1.034,95%CI:1.006~1.064,P=0.017)、神经周围浸润(OR=31.243,95%CI:6.070~160.811,P=0.000)和淋巴结转移(OR=0.149,95%CI:0.030~0.751,P=0.021)是宫颈癌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R曲线下面积为0.605,最佳诊断界值为6.8073时,预测宫颈癌LVSI的敏感度为81%,特异度38.7%;SCC曲线下面积为0.669,最佳诊断界值为20.2时,预测宫颈癌LVSI的敏感度为70.7%,特异度62.9%。结论:对于SCC-Ag、FAR数值较高、术后神经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LVS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术后更严密的随访。

闫文星[2](2020)在《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IB-IIA期宫颈癌的预后意义和新辅助化疗在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2.寻找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耐药的宫颈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B-IIA期宫颈癌和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IB2和IIA2期)患者进行分析。IB-IIA期宫颈癌患者均行C型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苏木精-伊红(H&E)染色鉴定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评价其对IB-IIA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紫杉醇联合铂类)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Kaplan-Meier曲线用于计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对数秩检验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与肿瘤放化疗抵抗性有关的信号通路,对差异变化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将筛选的目的基因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相同分期但预后差异的患者中进行验证。将筛选的目的基因利用慢病毒进行敲除,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及联合顺铂对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后P21、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P=0.009)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患者OS(P=0.009)和PFS(P=0.006)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2.144例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60例(41.7%)接受新辅助化疗,84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反应,但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3级以上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对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0.453)和总生存率(P=0.933)无明显影响。3.利用基因芯片最终筛选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HDAC6,p21(CDKN1A)进行验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预后好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降低,P21表达增高,细胞增殖受抑制;预后差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增高,P21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显着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CCK-8检测发现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P21的表达提高,降低了Bcl-2的表达,但增加了Bax的表达。相比于对照慢病毒+顺铂组,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联合顺铂对Hela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那些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序贯治疗的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对她们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改善。3.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显着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敲减HDAC6后影响p21增殖和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付振华[3](2020)在《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和手术的优势及难点。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早期宫颈癌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行机器人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9例患者按先前设计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被纳入本研究,其中行机器人有举宫器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4例,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45例。通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合并症、FIGO分期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出血量、两侧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输血率、中转开腹率等及术后病理、近期预后等相关资料,来评价早期宫颈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和手术的优势及难点。结果一般情况资料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盆腔感染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住院天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尿管损伤率、大血管损伤率、膀胱损伤率、肠管损伤率等术中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术后输尿管漏、肺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中转开腹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理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短期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即具备腹腔镜手术的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腹部切口小的优点,又有减少术中的肿瘤挤压扩散,更加符合手术无瘤原则的优点。(2)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盆腔感染率更低。(3)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近期疗效是可靠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邹昳岑[4](2020)在《宫颈残端癌治疗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宫颈残端癌是妇科肿瘤中发病率较低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术后残端大多与周围脏器粘连或术后发生纤维化,进行二次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难度较大,手术治疗仅适合早期患者,而放射治疗做为根治性治疗手段,在各期宫颈残端癌均起到关键作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在宫颈缺失或缩短的情况下对肿瘤形成射线的高剂量覆盖,也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宫颈癌的根治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三种治疗模式在近期、远期疗效、2年总生存率、治疗副反应中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于我院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的宫颈残端癌患者25例。根据2009 FIGO分期,25例患者中IA期6例,IB期9例,IIA期1例,IIB期6例,III期3例。根治性手术患者11例,术后放化疗8例,根治性放化疗6例。手术方式为宫颈残端根治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射治疗采用内外照射联合技术,外照射45-50Gy,1.8-2Gy/f,1f/天,每周5次;近距离放疗处方剂量5-7Gy/f,每周1次,照射次数为2-6次,CTV D90EQD2剂量12.5-59.5Gy,总EQD2处方剂量57.5-91.35Gy。放化疗组给予同期或辅助TP/TD方案化疗1-6周期。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治疗后近期疗效,根据RTOG放射性损伤标准分级评价晚期毒副反应。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局部控制情况(LC)、无进展生存(PFS),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 Rank法对距离次全切除术(STH)间隔时间(≥5年VS<5年),肿瘤直径(≥4cm VS<4cm),初始临床分期(Ⅰ-ⅡA期VSⅡB-Ⅳ期),病理类型(非鳞癌VS鳞癌),脉管癌栓(无VS有)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6个月(5.2118个月),25例患者2年OS、PFS、LC分别为80%、76%、91.3%。根治手术组共有1例失访,2例死亡,1例肿瘤进展。根治手术组2年OS、PFS、LC,分别为72.7%、63.6%、81.8%。术后放化疗组2年OS、PFS、LC分别为75%、75%、87.5%,有1例死亡,1例患者失访。根治性放疗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无死亡或局部复发病例,2年OS、PFS、LC均为100%。根治放疗组较手术组及术后放化疗组在预后生存指标有明显优势。治疗过程中,1例根治性放疗患者出现2级急性阴道粘膜反应,1例接受术后放化疗患者出现3级骨髓反应及1级急性肝损伤。晚期副反应方面:根治手术组中1例患者2年后出现3级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肠梗阻)等症状;接受放疗的患者中,2例出现2级远期膀胱反应,1例2级远期直肠反应,所有接受放疗的患者无3级以上晚期副反应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TH时间间隔是否超过5年与2年OS有关;与STH时间间隔、病理类型与2年PFS相关;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2年LC相关。结论:对于分期较早的宫颈残端癌,存在术后高危因素及多项中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加入辅助放化疗联合阴道近距离治疗,可明显提高肿瘤控制。对于局部晚期宫颈残端癌,根治性放化疗是最有效治疗方式,副反应轻,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与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进一步大样本的数据验证。

贾诗瑞[5](2020)在《183例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3例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3例宫颈癌临床资料。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率进行统计,用Cox回归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宫颈癌在40-4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2.宫颈腺癌患者较宫颈鳞癌相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的妇科查体情况有差异性,宫颈腺癌23例患者中出现宫颈桶状增粗者有6例(26.1%),明显高于160例宫颈鳞癌患者中妇科查体提示宫颈桶状增粗者18例(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病理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40-49岁年龄段是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子宫颈腺癌和子宫颈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对比无显着差异。2.宫颈腺癌患者中有临床表现是阴道排液者明显高于宫颈鳞癌。3.宫颈腺癌患者妇科查体中出现宫颈桶状增粗明显高于宫颈鳞癌。4.年龄(≥45岁)、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脉管侵犯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邢培凯[6](2019)在《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一般发病年龄在20岁~80岁,以50岁~55岁为高发年龄。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18年FIGO分期标准中指出,IA2-IIA属于早期宫颈癌,而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文献显示,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相比,腹腔镜根治术占一定的优势,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术后性生活的影响临床上少有研究,由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进行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术式在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以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取合适的术式提供依据。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优缺点及对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术后随访,并分析术后炎性反应指标。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66),进行开腹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60)。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手术的时间、术后的排气时间、导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潴留囊肿、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及住院费用。术后随访,均采用女性性功能自评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对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术后1d、3d时TNF-α、IL-6、CRP、WBC及NEUT水平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观察组术后1d、3d时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导管拔管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输血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个月时随访,观察组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FI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37.88%)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P<0.05。5.12个月时随访,观察组性唤起、性欲望、性高潮、阴道润滑、性交痛、性满意度评分、FSFI总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2.对于宫颈癌患者,两种术式术后均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但开腹手术术后6个月内对性生活质量影响更严重,在12个月时两种术式患者性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明显。

陈蕾[7](2019)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FIGO分期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NACT化疗反应性及毒副反应,比较NACT后行根治术(Radical Surgery,RS)与直接行根治术(Primary Radical Surgery,PRS)两组之间临床病理、术后累计放疗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2.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2-3个疗程TP(紫杉醇+卡铂)3周方案NACT或PRS的IB2-IIA2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3.治疗方式:根据是否行NACT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NACT组及PRS组。NACT方案为2-3个疗程的TP静脉滴注21天/疗程,NACT前后评估肿瘤大小,每间隔3周行下一周期化疗,NACT后3周内实施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NACT+放疗;PRS组于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为C2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存在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和/或放疗。4.NACT安全性评估:根据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NACT毒副作用分为0级、I级、II级、III级、IV级,其中严重毒性反应为III-IV级。5.NACT有效性评估:(1)化疗反应性: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本)将化疗反应性分为完全缓解(CR)、局部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NACT反应组包括CR和PR患者,无反应组包括SD和PD患者,反应率为(CR+PR)/所有NACT患者。(2)病理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深层间质浸润(间质浸润深度>1/3)、脉管浸润及肿瘤大小。卡方检验比较化疗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以及NACT+RS组与PRS组手术病理危险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因素对化疗反应性的影响。(3)术后累计放疗:Kaplan-Meier危险函数描述NACT+RS组和PRS组从诊断到首次放疗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的累计放疗情况,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4)生存时间:PFS定义为从肿瘤切除后到首次出现病情进展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日期;OS定义为从诊断为宫颈癌到死亡的时间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时间。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基本特征:FIGO分期IB2-IIA2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466例,NACT+RS组225例,PRS组241例,NACT+RS组较PRS组患者分期更晚(P<0.001),肿瘤直径更大(P<0.001),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NACT毒性反应:新辅助化疗常见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方面。严重毒性反应(III-IV级)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22%(23/225);1例患者因化疗药物过敏终止NACT,无患者因NACT死亡。3.NACT反应率及影响因素:NACT反应者143例(57.4%),其中CR 39例(15.7%),含病理完全缓解34例(13.7%)。肿瘤大小>5cm化疗反应率更低(44.5%vs.70.9%,P=0.032),化疗2周期较化疗3后期化疗反应率更低(70.9%vs.44.5%,P=0.032),深层间质浸润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1%vs.65.8%,P=0.007),脉管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3%vs.64.2%,P=0.005),宫旁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38.5%vs.61.8%,P=0.02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化疗反应性更低(40.3%vs.68.0%,P<0.001),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与NACT反应率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cm为化疗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07,95%CI:0.092-0.466,P<0.001)。4.NACT+RS组与PRS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比较:NACT+RS组肿瘤病理大小明显小于PRS组(P<0.001);NACT+RS组较PRS组深层间质浸润率明显降低(P<0.001);脉管癌栓、切缘阳性、宫旁阳性及淋巴结转移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术后累计放疗率:NACT+RS组术后放疗95例(48.72%),PRS组术后放疗126例(59.43%),NACT+RS组累计放疗率低于PRS组(P<0.001)。分层分析显示NACT+RS反应组累计放疗率明显低于NACT+RS无反应组(P=0.003);NACT+RS无反应组累计放疗率与PRS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6.生存分析:NACT+RS组5年PFS为62.70%,PRS组5年PFS为6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PFS分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者PFS高于NACT+RS无反应者(P=0.002);NACT+RS无反应组PFS低于PRS组(P=0.044),NACT+RS反应组PFS与PR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RS组5年OS为80.50%,PRS组5年OS为8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OS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组OS高于无反应组(P=0.017),NACT+RS反应组及无反应组与PRS组之间OS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LACC患者TP方案NACT化疗反应率约为60%,肿瘤小于5cm者化疗反应性更好,化疗毒性反应可以接受,NACT可缩小肿瘤大小,减少间质浸润,减少术后放疗。NACT+PRS组与PRS组生存无显着差异,但化疗无反应组患者PRS和OS均显着低于化疗反应组,与PRS组相比,化疗无反应者复发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支持NACT作为LACC患者(尤其是化疗敏感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李昭昭,王新玲[8](2016)在《早期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辅助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宫颈癌是亚洲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了10%40%[1],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每年发病人数约528 000例,死亡人数约26 000例,为女性第四位最常见恶性肿瘤及总生存率排第七位[2-3]。对于早期(FIGO2009ⅠAⅡB早期)宫

李昭昭[9](2016)在《低分化因素对早期宫颈鳞癌术后辅助治疗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分化因素对早期宫颈鳞癌行术后辅助治疗与否对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不伴其它危险因素的低分化宫颈鳞癌术后患者10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分为术后辅助治疗组(治疗组)及术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63例,对两组的预后生存情况及治疗组放化疗副反应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总复发率为17.50%,总死亡率为13.60%。对照组和治疗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25.40%和7.5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70%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00%(12/6)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放疗患者中放射性肠炎者10例(9.71%),骨髓抑制者15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化疗患者中骨髓抑制者13例,胃肠道反应者10例,肝功能损害者2例,经对症治疗均好转,2例患者因无法忍受放射性肠炎拒绝行最后一次腔内放射治疗,无一例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ⅠA2-ⅡA1期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早期低分化宫颈鳞癌的患者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无瘤生存率,且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大部分可以逆转,患者可耐受。

龙颖[10](2010)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一百多年前由Wertheim提出,19世纪50年代Meigs将其改良并得到普及,术后5年生存率达80%90%。但是,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不可避免会导致一些脏器功能的障碍:如膀胱功能障碍、结直肠蠕动紊乱、性功能障碍。其中,膀胱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盆腔神经丛的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术中既不减少切除范围,又尽可能保留盆腔神经丛,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盆腔脏器功能的损伤,成为妇科专家研究的热点。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术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ever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1 NSRH与传统RH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目的:本研究比较NSRH和传统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手工检索治疗宫颈癌相关的文献,收集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的评价标准。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749例。结果显示: NSRH组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的R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NSRH组长于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病理的相关情况,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⑥单个研究显示NSRH组的直肠功能紊乱和性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要比RH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RH与传统RH相比,具有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和性功能恢复快的优点。NSRH除手术时间长于RH外,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手术切除范围两者无明显差别,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较少,纳入的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一些结局指标仅单个研究报道。因此,目前还无法得到以上结论的确切疗效,有必要开展和设计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2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熟悉盆腔神经的大体组成、位置、行程,为探讨和开展NSRH术式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盆腔标本4具,均无盆腔手术史。应用大体解剖法进行解剖,以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相关结果。结果:上腹下从(又称骶前神经)行至第3骶椎高度,与S2S4发出的盆腔内脏神经、骶交感节后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网状分布的下腹下从(即盆丛),并发出支配膀胱、直肠、子宫的神经支。结论:盆腔神经的临床解剖学是临床手术开展的基础,应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3 NSRH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NS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选择我院FIGO分期为ⅠbⅡb的子宫颈癌患者69例,研究组(n=33)采用NSRH,对照组为传统的Ⅲ型宫颈癌根治术RH(n=36),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范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残余尿<10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64±4.49d与17.89±4.19d(P<0.001),术后残余尿<5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0±5.87d与19.69±4.48d(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2.99±11.99h与79.32±13.22h(P<0.001),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95.42±12.54h与120.04±21.00h(P<0.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的测定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膀胱灌注阶段还是排尿阶段,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术中总出血量中位数分别750ml(3501800ml)与700ml ( 3001800ml )( P>0.05 ),子宫切除的出血量中位数610ml(1801200ml)与550ml(1501200ml)(P>0.05);总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2min(180330min)与205min(150270min)(P<0.05),子宫切除时间中位数89min(65105min)与70min(5590min)(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骶韧带切除的长度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4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目的:比较NSRH与传统RH中宫骶韧带、主韧带、膀胱宫颈韧带手术切缘神经的分布密度情况。方法:分别取保留组、对照组手术中宫骶韧带、主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的切缘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进行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S100)、特殊染色(银染)。使用图像分析法,对免疫组织化学(S100)的结果图像进行分析,计算神经组织所占的面积比。结果:三种染色方法均能显示神经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组的神经组织少于对照组,神经组织的面积比计算结果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SRH能有效的避免对盆腔神经组织的损伤。§5 NS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的调查分析目的:比较NSRH和传统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性功能变化,以及探讨影响总体宫颈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因素。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选择我院FIGO分期为ⅠbⅡb的子宫颈癌患者65例,研究组(n=31)实行NSRH,对照组为传统的Piver-RutledgeIII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n=34)。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所提出的生活质量评分表EORTC QLQ C-30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对总体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性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均会有所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性生活评分除性欲望P=0.065外,余五项指标和总分均显示研究组的性功能要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估中身体功能、疲倦、便秘、腹泻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治疗结束时间、卵巢切除、临床分期、职业、文化水平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结论:NSRH相比传统的RH,能提高术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除手术方式外,术后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生活指导及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

二、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1.2 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
    1.3 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
    1.4 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2.2.2 病例资料特征
        2.2.3 临床病理诊断标准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早期宫颈癌LVSI阳性与患者一般资料(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3.2 早期宫颈癌LVSI阳性与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3.3 影响宫颈癌LVSI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3.4 FAR、SCC预测宫颈癌LVSI阳性的ROC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淋巴结转移与CC患者LVSI的关系
    4.2 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CC患者LVSI的关系
    4.3 肿瘤标志物与宫颈癌LVSI的关系
    4.4 炎性指标与宫颈癌 LVSI 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早期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1.1.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定义和分类
        1.1.2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1.3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预后的影响
        1.1.4 小结
    1.2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1.2.1 新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和起源
        1.2.2 新辅助化疗序贯放疗与单纯放疗的比较
        1.2.3 新辅助化疗序贯手术与放疗的比较
        1.2.4 新辅助化疗序贯手术与单纯手术的比较
        1.2.5 化疗方案的选择
        1.2.6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的给药途径
        1.2.7 小结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1.3.1 HDACi的分类及治疗特点
        1.3.2 HDACi抗肿瘤机制
        1.3.3 HDACi在宫颈癌中的机制研究
        1.3.4 小结
第二章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IB-IIA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设计与患者资料
        2.2.2 随访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2.3.2 生存情况
        2.3.3 患者接受治疗情况
    2.4 讨论
第三章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价值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研究设计与患者资料
        3.2.2 新辅助化疗
        3.2.3 手术治疗
        3.2.4 术后辅助治疗
        3.2.5 随访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3.3.2 生存情况
        3.3.3 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多变量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HDAC6 通过p21 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组织样本来源的选择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Dateset数据库中宫颈癌放化疗抵抗基因的筛选
        4.3.2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蛋白表达
        4.3.3 细胞培养
        4.3.4 顺铂药物浓度筛选
        4.3.5 慢病毒设计及合成
        4.3.6 慢病病毒感染细胞
        4.3.7 使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HDCA6在Hela细胞中mRNA的表达丰度及目的基因的转染率
        4.3.8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4.3.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4.3.10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4.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4.5 实验结果
        4.5.1 基因筛选
        4.5.2 免疫组化结果
        4.5.3 目的基因的转染及效果确认
        4.5.4 顺铂药物浓度筛选
        4.5.6 转染敲减HDAC6 慢病毒和(或)顺铂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4.5.7 转染敲减HDAC6 慢病毒对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4.6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及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准备
    2.5 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手术方法
    2.6 机器人有举宫器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方法
    2.7 术后辅助治疗
    2.8 数据录入及统计方法
        2.8.1 一般情况资料
        2.8.2 手术近期疗效指标及安全指标
        2.8.3 术后病理资料
        2.8.4 随访
        2.8.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资料分析
    3.2 手术短期疗效治疗及安全指标分析
    3.3 术后两组病理结果情况
    3.4 术后随访资料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宫颈残端癌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入选及排除标准
    3.3 仪器与设备
    3.4 治疗方案
        3.4.1 根治性手术
        3.4.2 术后联合放化疗
        3.4.3 根治性放化疗
    3.5 累积剂量计算
    3.6 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估
    3.7 随访
    3.8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近期和远期疗效
    4.2 手术及放疗副反应
    4.3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宫颈残端癌近距离治疗的临床疗效
    5.2 宫颈残端癌的预后因素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183例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手术方法
    1.5 生化指标检测
    1.6 术中记录及术后随访
    1.7 技术路线图
    1.8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2.3 两组术中情况分析
    2.4 两组术后情况分析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2.6 两组性功能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宫颈癌治疗方法
    3.2 宫颈癌手术方法与炎性因子间的关系
    3.3 开腹术、腹腔镜术用于宫颈癌手术的结果分析
    3.4 开腹术、腹腔镜术用于宫颈癌手术对性生活的影响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女性性功能量表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采集
    2.4 治疗方式
    2.5 化疗有效性判定
    2.6 化疗安全性评估
    2.7 随访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基本病理特征
    3.2 NACT毒性反应
    3.3 NACT反应性及影响因素
    3.4 NACT+RS组与PRS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比较
    3.5 累计放疗
    3.6 生存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早期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分化不应作为辅助治疗的标准
2 低分化患者应行术后辅助治疗
    2.1 行术后辅助化疗
    2.2 术后辅助放疗
    2.3 术后同步放化疗
3 结论

(9)低分化因素对早期宫颈鳞癌术后辅助治疗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采集时间
        1.3 病例选择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病例标准
        1.3.3 排除病例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手术方式
        2.2 辅助治疗
    3 手术效果及放化疗疗效、毒性反应评价
    4. 随访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10)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宫颈癌的概述
        1.1 宫颈癌的发病的相关因素
        1.2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2.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
        2.1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2.2 宫颈癌的化疗
        2.3 宫颈癌的生物治疗
        2.4 宫颈癌的热疗
        2.5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2.5.1 宫颈癌手术的分型
        2.5.2 宫颈癌主要的手术方式
        2.5.2.1 宫颈锥形切除术
        2.5.2.2 腹根治性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abdominal hyserectomy,ARH)
        2.5.2.3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TLRH)
        2.5.2.4 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vaginal hysterectomy,RVH)
        2.5.3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2.5.3.1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
        2.5.3.2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radical vaginal hysterectomy,LARVH)
        2.5.3.3 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5.3.4 全子宫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metrial resection,TMMR)和盆内 侧扩大切除术(Laterally extended endopelvic resection,LEER)
        2.5.3.5 侧盆壁扩大切除术(Laterally extended parametrectomy,LEP)
        2.5.3.6 腹腔镜下盆腔脏器切除术(Laparoscopic pelvic exenteration, LPE)
        2.5.3.7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
        2.5.3.8 器人辅助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radical hysterectomy, RH)
        2.5.3.9 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的概述
        2.5.4 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进展
        2.5.4.1 NSRH的相关历史
        2.5.4.2 NSRH 的研究进展
        2.5.4.2.1 NSRH的主要几种术式
        2.5.4.2.1.1 日本的 NSRH 术式
        2.5.4.2.1.2 德国的 NSRH 术式
        2.5.4.2.1.3 荷兰的 NSRH 术式
        2.5.4.2.1.4 中国的 NSRH 术式
        2.5.4.2.2 一些现代设备辅助下NSRH技术
        2.5.4.2.3 NSRH 术式的临床疗效
        2.5.4.2.3.1 膀胱功能
        2.5.4.2.3.2 直肠功能
        2.5.4.2.3.3 性功能
        2.5.4.2.4 与NSRH 术式相关的基础研究
        2.5.4.3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中的保留神经技术
        2.5.4.4 一些NSRH的相关问题
        2.5.4.5 小结
第二章 NSRH 与RH 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检索策略和资料提取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2 疗效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质量小结
        4.2 疗效分析
        4.3 局限性
        4.4 结论
第三章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解剖学研究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NSRH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NS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D]. 田蕾. 兰州大学, 2021(12)
  • [2]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D]. 闫文星. 吉林大学, 2020(08)
  • [3]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D]. 付振华. 南昌大学, 2020(08)
  • [4]宫颈残端癌治疗疗效分析[D]. 邹昳岑. 吉林大学, 2020(08)
  • [5]183例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D]. 贾诗瑞.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D]. 邢培凯.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7]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D]. 陈蕾.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早期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 李昭昭,王新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16(08)
  • [9]低分化因素对早期宫颈鳞癌术后辅助治疗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分析[D]. 李昭昭.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D]. 龙颖.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12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