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使用 Photo shop 工具箱

熟练使用 Photo shop 工具箱

一、巧用Photo shop工具箱(论文文献综述)

马翠霞[1](2021)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微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新课标倡导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笔者结合文献调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访谈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发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见一些问题,如课本内容多而课时量少、合作意识淡薄、学生程度差异大、教师主导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微项目学习教学方式是针对课堂的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将现实情境引入学习中,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主动思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交流并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呈现项目作品,从而建构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研究将微项目学习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的微项目学习相关文献,梳理了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项目学习和微项目学习的研究现状。在设计和实施基于微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之前调查了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概括出基于微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和教学活动流程。然后采用行动研究法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微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合作品评价、试题测试分析教学效果,以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和合作能力的变化,行动期间反思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微项目学习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改善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助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在设计并实施微项目学习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充分准备项目主题、做好课前预设、布置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合理组织小组、科学制作小组工作记录表、做好课堂指导、科学制定作品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陈耀楠[2](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核心素养逐渐走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核心素养是学生理论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目标等方面设计都需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与落实着手。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学校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标准教材是2004年粤教版教材,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结合学校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成长的需要。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首先,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对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将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做了调查分析,对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也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课程和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教学目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课程目标等选择了教学内容;选择了高二年级3班和4班作为授课班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最后在课程结束时,采用一系列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做出评价。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是近两年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信息技术这类非高考科目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前期调查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实施、课程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参考和范例。第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综合对校本课程自身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前后测试成绩、日常课堂表现和对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些方面的信息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各方面素养提升的程度与校本课程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吴玥[3](2020)在《面向校园3D GIS的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文中认为尽管2D GIS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影响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直观理解和分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2D GIS转向3D GIS,较好地解决现实世界的可视化、空间分析等问题,已成为GIS发展的趋势。3D GIS除了在数据组织方法、可视化技术需要深入研究外,3D数据的快速采集也是一大难点。机载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是对常规摄影测量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它能够获取常规摄影无法得到的地物立面的纹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源,在3D GIS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校园3D GIS建设为例,对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3D GIS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等方法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3D数据采集中的研究,并结合控制测量相关技术和无人机影像数据,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半自动建模,研究了基于Context Capture的实用化校园实景模型的建模方法。(2)以上述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基于DP Modeler和3D MAX软件平台的数据建模方法。(3)给出了综合利用Auto CAD、Arc GIS、ENVI、Photoshop软件对校园地形图等多源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4)利用Super Map iDesktop 9D、Supermap iObjects dotnet 9.1.1,以C#为编程语言,开发了多源数据融合的程序,并开发了校园3D GIS原型系统。

徐振国[4](2019)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画面的情感识别及其应用》文中指出普通数字学习环境已不能满足“数字土着”的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作为数字学习环境高端形态的智慧学习环境便应运而生。智慧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认知活动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与控制作用。情感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能够影响和调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活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促进认知过程;而消极情感则会影响耐心度、注意力,阻碍认知过程。现有智慧学习环境研究重“知”轻“情”,注重学习者认知层面的适应性和个性化,即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状态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问题解答等,而较少考虑情感、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忽视智慧学习环境中和谐情感交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致其缺少情感层面的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者在智慧学习过程中缺少情感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主要通过智能学习终端观看学习内容的信息呈现画面即学习画面进行学习,学习画面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环境,并且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间信息交互的主通道。学习画面的色彩搭配、排版布局、图形装饰、背景纹理等对学习者智慧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兴趣、动机和效果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情感的准确识别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和谐情感交互的基础,更是判断学习者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画面以直观的视觉特征和隐含的艺术特征影响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认知活动,智慧学习环境除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外,所呈现的学习画面还应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视觉情感偏好相适应,并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情感起调节和激发作用。本研究以学习画面隐含的情感属性为切入点,关注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情感缺失”问题,为智慧学习环境情感层面自适应交互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调查,将学习画面情感分为温馨、欢快、活泼、搞笑、夸张、幽默、有趣、凄凉、枯燥、沉闷、繁乱、虚幻、惊险、恐怖等14种类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观察,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情感主要包括常态、高兴、愤怒、悲伤、惊恐、专注、走神等7种类型。然后,通过采集程序和网络爬虫,建设了拥有17456幅图像的学习画面图像数据库和拥有85085幅图像的学习者表情图像数据库。本研究综合考虑准确率、训练速度和内存消耗等因素,根据学习画面图像的特点,设计了9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学习画面的情感,该模型包括4个卷积层、4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并在自主建设的学习画面图像数据库上进行了模型训练和实验;根据学习者表情图像的特点,设计了7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学习者的学习表情,进而判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该模型包括3个卷积层、3个池化层和1个全连接层,并在自主建设的学习者表情图像数据库上进行了模型训练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学习画面的情感和学习者的学习表情。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画面情感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实验对象为济南市某学校7、8年级的学生,使用具有不同情感的学习画面进行实际教学,并同时采集学习画面图像及其对应的学习者表情图像,整个实验共持续15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温馨、欢快、活泼、搞笑、幽默和有趣等情感的学习画面能够引起学习者常态、高兴、专注等积极情感,具有凄凉、枯燥、沉闷和繁乱等情感的学习画面能够引起学习者愤怒、悲伤、惊恐、走神等消极情感,而具有夸张、虚幻、惊险和恐怖等情感的学习画面则较为特殊。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画面自适应调整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实验对象仍为济南市某学校7、8年级的学生,实验组观看自适应调整后的学习画面进行学习,对照组观看未经调整的原学习画面进行学习,同时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者的学习表情,整个实验共持续2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学习者的表情、视觉情感偏好以及学习画面的情感自适应调整学习画面的关键视觉特征,能够调节学习者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研究为智慧学习环境情感层面自适应交互的研究与实现带来了新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王松[5](2019)在《初识Photoshop》文中认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Photoshop的窗口界面。(2)熟悉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3)理解图层的意义初步掌握图层面板的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习助手"自主探究,熟悉Photoshop的窗口界面及常用工具;通过绘制"正能量的向日葵"的笑脸,学会简单图形的绘制。

曾小兰[6](2019)在《智慧云课堂在中职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不断普及,云技术的突破,将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打破了。智慧云课堂的出现,满足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移动学习的发展,对中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开发以学生为中心并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正是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网络直播课、网络录播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随着设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Photoshop版本的不断更新,虽功能强大但也操作复杂繁琐,没有经过大量时间的练习难以获得熟练的操作技巧,也就没办法制作出精彩的图像设计作品,学生在缺失成就感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乐趣,从而感到枯燥无聊。软件技术的学习都是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的,如果学生中间因请假或其它原因没能跟上步伐,将会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而中职培养目标本身是以技术操作为主,会造成一门课没学习,后续课程也无法学习的情况,造成恶性循环。传统从老师示范到学生课堂操作的方式,难以适应云课堂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针对中职学生的《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借助云课堂的力量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云课堂的技术,可以将企业工作现场等直播到课堂、直播到学生的掌上设备上,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详细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详细阐述国内外关于云课堂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等。第二章,对云课堂进行了阐述,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案例,分析云课堂教学应用的优势以及适合云课堂技术的教学媒体形式等。第三章,针对中职学生特点以及艺术设计专业《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性质,提出基于云课堂技术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设计等。第四章,通过实验法,分别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教学实践。并以利用PS智能识别填充去除“路人甲”为例进行详细数据记录。获得云课堂技术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论据数据。最后,对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分析云课堂教学应用于更多课程教学的问题并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郑国荣[7](2019)在《微课程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否具备信息检索能力、加工能力、管理与表达能力、评价与探究能力等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学科,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制力弱、积极性差、缺少个别化指导、辅助性资源匮乏等,都严重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可见,当前亟需采用一种更加灵活有效的授课形式,整合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以帮助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微课程作为一种深受广大师生群体喜爱的教学资源,在信息呈现上可弥补静态文字的不足,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然而微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应用不当出现了零散化等问题,导致微课程应用效果不佳。而如何使微课程走向专题化的发展道路,主题式教学就是一种可依托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微课程及主题式教学的概念、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前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在把握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学习者特征、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进行结合,并提出微课程支持下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三项原则:知识技能主题化,主题设计生活化原则;微课支持系列化,资源共享平台化原则;教师帮扶适度化,学生任务明晰化原则。同时,为确保微课程支持下的主题式教学顺利实施,本研究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优化阶段。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选取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章《一寸照片的制作》作为教学内容,以七年级某班为实验班级,在主题系列微课程、思维导图、主题学习记录册、多元评价量表的辅助下,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验。通过问卷调查法(后测)、课堂观察与作品完成效果分析得出本次实验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各项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得出本文的研究总结:第一,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第二,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的结合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三,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的结合要注重前期分析;第四,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的结合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三项原则;第五,微课程与主题式教学的结合要重视多元评价。

张英佳[8](2016)在《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指出图片社交分享网站是用户在电脑或手机客户端上传照片、添加标题、添加照片说明、添加标签、发布、分享、评论、管理、下载及转发数字图片的媒介平台。以图片为载体和辅助手段的图片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社交网站模式之一,也是社交网络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当这些照片具有地理标记和时间标记属性时,便携带上了潜在的地理信息,是网络社交时代的地理志。本研究以大连市为例,基于Flickr图片社交分享网站构建地理标记图片数据库,剖析了城市拟态空间分异及演化过程;应用地理坐标、时间标记等信息研究了拟态行为时空特征以及拟态行为类型特征;同步解构了图片的标签、评论等语义信息,解析了照片语义城市空间差异;建立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映射关系。本研究在新地理信息时代为城市环境研究提供媒介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新视角,在国际化浪潮中对全球人居环境灵活服务具有不可估量的远景社会价值。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大连Flickr地理标记照片拟态空间格局为"土"字结构,呈现三种拟态海陆关系模式,即陆上模式、海陆相交模式、离岸模式。拟态空间的月季变化受到季节、假期和城市重大活动影响。大连拟态空间发展演化过程经历了萌芽(1997年-2006年)、发展(2007年-2010年)、稳定(2011年-至今)三阶段。1997年-2014年年间,拟态空间热点重心中山广场与星海广场之间呈拉锯式转移;(2)大连市区地理标记图片国内主要传播者来源于大连本地、北京、上海,国外主要传播者来源于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传播者在晚上21点到凌晨7点拟态行为活动热度最低,中午12点与14点为拟态行为热度双顶峰,传播者拟态行为最为活跃的区域为星海和中山。传播者主要拟态行为类型有旅游度假行为、城市中心休闲行为、滨海游玩行为、文化体验行为、居住体验行为、商务会议行为。不同类型传播者在不同月份、不同时段、工作日及周末假期的拟态行为时空差异明显。(3)地理标记图片所附属的标题、描述、标签、评价在语义丰富度、语义简洁度、表达准确度、数量完整度和技术提取难易度上具有差异性。照片标签最适合作为研究照片的语义对象。大连Flickr标签使用最频繁的语言为英语,其次为中文(简体与繁体),再次为日语,还有法语、俄语、韩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大连Flickr标签分布频次遵循幂律分布,中低频率标签更具有个性化和灵活度。大连Flickr标签涵盖大连的区域概况、商务会议情况、摄影相关术语、旅游休闲景点、城市各类型场所、外出活动行为、动物与植物、人物肖像与名称等。大连Flickr标签云呈现传播者及受众对城市不同地域认知空间的差异。(4)拟态空间及拟态行为的基础是客观世界和主观心理;传播者是拟态信息的决策者,通过媒介向受众传播的象征性语言或符号。拟态环境的目的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并影响改变或完善巩固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及行为。大连Flickr拟态信息主要映射了客观世界的自然系统、人类系统、支持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五大系统,反映了大连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经济、贸易、港口城市的都市特征。

陈军[9](2015)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编辑处理功能,在文件物证检验中实现诸如显现模糊记载、进行色料种类识别以确定笔划添加改事实、印章印文辅助检验乃至特征比对表的制作、特征标注等,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说明检验鉴定结论提供有力支撑方面,介绍一些具体应用。

徐培贤[10](2013)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是现代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21世纪的学生,如果不会操作计算机,那就和我们以前说的"文盲""法盲"一样了。要想使学生学好计算机,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对计算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地去学习。

二、巧用Photo shop工具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用Photo shop工具箱(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微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陈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调查法
        1.6.3 行动研究法
        1.6.4 数理统计法
    1.7 研究环境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项目
        2.1.2 项目学习
        2.1.3 微项目学习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发现学习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项目学习研究现状
        2.3.2 微项目学习研究现状
第3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微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3.1 微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教学活动流程
        3.1.1 微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1.2 微项目学习教学活动流程
    3.2 行动研究的总体计划
    3.3 第一轮行动研究
        3.3.1 教学设计
        3.3.2 教学实施
        3.3.3 教学反思与策略
    3.4 第二轮行动研究
        3.4.1 教学设计
        3.4.2 教学实践
        3.4.3 教学反思与策略
    3.5 第三轮行动研究
        3.5.1 教学设计
        3.5.2 教学实施
        3.5.3 教学反思与策略
第4章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4.1 数据说明
        4.1.1 研究工具
        4.1.2 数据收集与整理
    4.2 学习态度差异性分析
    4.3 合作能力差异性分析
    4.4 作品分析
        4.4.1 “引导动画”作品制作结果分析
        4.4.2 “图形图像的加工”作品制作结果分析
        4.4.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作品制作结果分析
    4.5 测试成绩分析
        4.5.1 “引导动画”试题测试结果分析
        4.5.2 “图像图像的加工”试题测试结果分析
        4.5.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试题测试结果分析
    4.6 访谈结果分析
        4.6.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6.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5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B 合作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C 小组活动记录表
附录D 访谈提纲
附录E 试题测试统计图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3.1 学生发展需求分析
    3.2 学校课程资源分析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目标制定
    3.4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内容选择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应用
    4.1 校本课程的应用方案
    4.2 教学方法的选择
    4.3 教学案例的展示
第5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
    5.1 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
    5.2 对学生的评价
    5.3 对课程的评价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改进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面向校园3D GIS的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2.1 无人机系统及飞行原理
    2.2 倾斜摄影测量相机
    2.3 相机成像模型与相机标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校园三维实景模型建立
    3.1 无人机影像获取
    3.2 数据预处理
    3.3 三维实景建模实用化方法
    3.4 基于Dp Modeler的模型精化
    3.5 本章小结
4 多源数据在校园3DGIS的融合与应用
    4.1 数据准备
    4.2 纹理图片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3 数据融合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画面的情感识别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综述
        0.2.2 学习者的情感识别研究综述
        0.2.3 学习画面的情感识别研究综述
    0.3 相关概念界定
        0.3.1 智慧学习环境
        0.3.2 学习画面
        0.3.3 学习情感
    0.4 研究目的与内容
        0.4.1 研究目的
        0.4.2 研究内容
    0.5 研究思路与方法
        0.5.1 研究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6 研究创新与不足
        0.6.1 研究创新
        0.6.2 研究不足
第一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1.1 相关学习理论
        1.1.1 智慧学习理论
        1.1.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1.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1.4 自主学习理论
    1.2 情感及情感计算
        1.2.1 情感分类
        1.2.2 情感模型
        1.2.3 情感计算
        1.2.4 情感与认知
    1.3 卷积神经网络
        1.3.1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1.3.2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1.3.3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习画面与学习者表情图像数据库的构建
    2.1 学习画面图像的情感描述
    2.2 学习画面图像数据库
        2.2.1 学习画面的类型
        2.2.2 学习画面图像采集
        2.2.3 学习画面图像情感标注
    2.3 学习者的学习情感描述
    2.4 学习者的学习表情图像数据库
        2.4.1 现有面部表情数据库
        2.4.2 面部表情图像采集
        2.4.3 网络面部表情图像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画面的情感识别
    3.1 图像情感识别方法概述
    3.2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3.2.1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3.2.2 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
    3.3 模型训练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环境与数据集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学习画面情感自动评估系统的开发
        3.4.1 系统设计目标
        3.4.2 开发工具及环境
        3.4.3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3.5 学习画面情感的大数据分析
        3.5.1 各学段学习画面的情感分析
        3.5.2 各学科学习画面的情感分析
        3.5.3 各资源类型学习画面的情感分析
        3.5.4 对学习画面设计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情感识别
    4.1 面部表情识别方法概述
    4.2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4.2.1 Haar特征
        4.2.2 积分图像
        4.2.3 AdaBoost学习算法
    4.3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4.3.1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4.3.2 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
    4.4 模型训练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环境与数据集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学习者表情自动识别系统的开发
        4.5.1 系统设计目标
        4.5.2 开发工具及环境
        4.5.3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习画面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教学内容
        5.1.4 实验变量
        5.1.5 实验假设
        5.1.6 实验方案
    5.2 学习画面与学习者表情同步采集系统的开发
        5.2.1 系统设计目标
        5.2.2 开发工具及环境
        5.2.3 系统设计思路
        5.2.4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5.3 实验的实施
        5.3.1 准备阶段
        5.3.2 实施阶段
        5.3.3 完成阶段
    5.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5.4.1 数据分析
        5.4.2 结果讨论
        5.4.3 启示与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习画面自适应调整对学习者情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对象
        6.1.3 教学内容
        6.1.4 实验变量
        6.1.5 实验假设
        6.1.6 测量工具
        6.1.7 实验方案
    6.2 学习画面自适应调整模型的构建
    6.3 学习画面自适应调整系统的开发
        6.3.1 系统设计目标
        6.3.2 开发工具及环境
        6.3.3 系统设计思路
        6.3.4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6.4 实验的实施
        6.4.1 准备阶段
        6.4.2 实施阶段
        6.4.3 完成阶段
    6.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6.5.1 数据分析
        6.5.2 结果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智慧云课堂在中职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云课堂教育应用情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云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第一节 云课堂教学的特性
    第二节 适合云课堂教学的媒体形式分析
第三章 云课堂教育技术在中职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中的构建
    第一节 前期分析
    第二节 中职《Photoshop图像处理》云课堂教学内容构建
    第三节 中职《Photoshop图像处理》云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第四章 基于云课堂的中职《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应用
    第一节 中职《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应用——以“利用PS智能识别填充去除‘路人甲’”为例
    第二节 云课堂图文教程的应用——以“火焰文字”为例
    第三节 基于云课堂教育学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微课程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微课程研究综述
        2.1.1 微课程的概念
        2.1.2 微课程的特征
        2.1.3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
    2.2 主题式教学研究综述
        2.2.1 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2.2.2 主题式教学的特征
        2.2.3 主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
    2.3 研究创新点
第三章 微课程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设计
    3.1 前期分析
        3.1.1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分析
        3.1.2 初中生特征分析
        3.1.3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3.1.4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整理
    3.2 教学设计原则
        3.2.1 知识技能主题化,主题设计生活化
        3.2.2 微课支持系列化,资源共享平台化
        3.2.3 教师帮扶适度化,学生任务明晰化
    3.3 教学流程
        3.3.1 准备阶段
        3.3.2 实施阶段
        3.3.3 优化阶段
第四章 微课程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以七年级信息技术《一寸照片的制作》为例
    4.1 准备阶段
        4.1.1 确定主题《一寸照片的制作》
        4.1.2 制定主题实施方案
        4.1.3 主题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4.1.4 辅助资源--思维导图及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制作
    4.2 实施阶段
        4.2.1 子主题一《一寸照片的基础知识》实施情况
        4.2.2 子主题二《一寸照片的调整与美化》实施情况
        4.2.3 子主题三《一寸照片的排版与打印》实施情况
    4.3 优化阶段
    4.4 效果分析
        4.4.1 学生后测问卷设计
        4.4.2 数据分析
    4.5 教学反思与建议
        4.5.1 教学反思
        4.5.2 教学建议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三 :《一寸照片的制作》主题系列内容教学设计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概念
1.1 问题的缘起
    1.1.1 拟态新媒体的兴起
    1.1.2 图片社交网络新媒体建构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
1.2 重要概念的阐述与解析
    1.2.1 图片社交网络及地理标记的图片
    1.2.2 专业图片社交网站Flickr
    1.2.3 拟态环境
    1.2.4 基于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空间
    1.2.5 基于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行为 2 理论基础
2.1 拟态环境的网络空间属性——媒体地理学视角
    2.1.1 拟态环境网络媒介对空间层次的扩展
    2.1.2 拟态环境主体(传播者及受众):接触拟态环境机率空间差异
    2.1.3 拟态环境媒介(媒体平台):拟态信息传播渠道空间差异
    2.1.4 拟态环境客体(传播内容):拟态信息丰富程度空间差异
2.2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与行为——城市地理学视角
    2.2.1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对城市发展影响
    2.2.2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对城市格局影响
    2.2.3 网络媒体地理标记数据的拟态环境地理数据特征
    2.2.4 网络媒体地理标记数据的拟态城市空间与行为研究 3 研究综述
3.1 Flickr图片跨区域传播效果
3.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可视化研究
3.3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空间研究
3.4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行为研究
3.5 Flickr与其他要素空间综合问题研究 4 研究方法及创新价值
4.1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4.1.1 基本框架
    4.1.2 研究方法
4.2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4.2.1 研究意义
    4.2.2 特色与创新之处
4.3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4.3.1 研究区域
    4.3.2 数据来源 5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研究
5.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分异
    5.1.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可视化
    5.1.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核密度
5.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格局演变规律
    5.2.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格局发展过程
    5.2.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热点转移过程
    5.2.3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分异 6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行为研究
6.1 全球Flickr图片社交媒体用户空间特征
6.2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2.1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国外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2.2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国内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3 基于大连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行为时空研究
    6.3.1 大连Flickr用户拟态行为的追踪分析
    6.3.2 大连Flickr用户拟态行为的标准差椭圆分析
    6.3.3 拟态行为24小时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异 7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解析及空间差异
7.1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类型
7.2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多语言特征
7.3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类型及数量等级特征
7.4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的可视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7.4.1 Flickr照片的标签云制作方法
    7.4.2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云的空间差异 8 城市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
8.1 城市拟态环境形成过程
8.2 拟态城市环境与现实城市环境的映射关系——人居环境视角
    8.2.1 自然系统的映射关系
    8.2.2 人类系统的映射关系
    8.2.3 支撑系统的映射关系
    8.2.4 社会系统的映射关系
    8.2.5 居住系统的映射关系 9 主要结论及问题
9.1 主要结论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数据提取的java脚本

(9)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证图像文件预处理
二、印章印文检验方面, 以Photo Shop7.0软件为例说明
    (一) 重合比对。
    (二) 图片拼接。
    (三) 透明叠加。
三、特征标注
四、显现模糊记载、确定添改、擦刮等

(10)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教学生的现状
二、用flash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用photoshop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趣味导入, 诱发学生兴趣
    2.巧用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兴趣
    3.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总结

四、巧用Photo shop工具箱(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微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 马翠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陈耀楠. 西南大学, 2020(05)
  • [3]面向校园3D GIS的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D]. 吴玥.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画面的情感识别及其应用[D]. 徐振国.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初识Photoshop[J]. 王松. 科普童话, 2019(23)
  • [6]智慧云课堂在中职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曾小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7]微课程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D]. 郑国荣.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8]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张英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9]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J]. 陈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08)
  • [10]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徐培贤.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6)

标签:;  ;  ;  ;  ;  

熟练使用 Photo shop 工具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