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现代医疗模式面临的困境

医务人员现代医疗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现代医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中面临的困难(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闫媛媛[2](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杨微微[3](2021)在《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癌症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其高病死率使患者及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癌症患者自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减少自杀自伤行为发生,避免医患纠纷。国内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较少,从国外引进的医患沟通模式对沟通时间、细节和医者技巧要求较高。由于医疗环境的不同,国内门诊医生日门诊量达几十、甚至上百,医患沟通时间上存在不足;且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欠缺,缺乏针对癌症患者需求的沟通指引工具,导致医患沟通效能不足,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导致医患纠纷。构建聚焦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为医者进行沟通技巧的指引,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纠纷的沟通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国内外医患沟通相关文献,结合访谈医患双方对于医患沟通的期望,分析医患沟通现状与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之间的差距,聚焦患者关键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构建简单易行、双向互动型沟通模式,期望能够为提高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就医体验以及医务人员沟通技巧提供指引工具,为临床医患沟通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关于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与医患沟通相关的文献。2.采用质性研究法,访谈医生、护士、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期望和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掌握临床医患沟通现状与需求之间差距的核心问题,确定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的指标框架。3.采用德尔菲法,对模式内容进行修订和评价,进行信效度检验,完成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质性研究资料,依托帕累托定律,拟定以尊重(Esteem)、专业(Specialty)、参与(Engagement)和信任(Reliance)为关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7个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指标框架。2.专家函询共有15名专家参与,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1人(73.3%),中级职称4人(26.7%);硕士及以上学历11人(73.3%),本科4人(26.7%);有9名(60%)专家从事护理管理或医学教育工作,6名(40%)从事临床医疗或护理方面的工作;专家的平均工作年限为(22.7±8.9)年。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了最终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0个。专家积极系数两轮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第一轮为0.85,第二轮为0.91,整体权威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同时对Kendall’s W系数作显着性x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重要性评价第一轮Cronbach’sα系数0.952,第二轮为Cronbach’sα系数为0.971,表明指标框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托帕累托定律,回顾文献,访谈医、护、患三方,初步形成了ESER医患沟通模式框架;经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构建的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专家函询所选的专家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熟练地运用研究方法,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故得到的最终结果具有可靠性。该模式作为双向互动型的沟通模式,将医学与人文相融合,可作为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沟通的指引工具,使医患双方达到互相信任、合作共赢的局面,具有实践意义,可为临床上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但因仅在肿瘤科少量患者开展了实证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结合临床场景扩大样本量应用,进一步检验实用性。

张磊[4](2021)在《基于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医院标准病房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探讨,值得每一位建筑师终身思考和追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思维方法,对建筑师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设计思维是以成果为导向驱动产品设计的成功典范。建筑师作为传统行业的一员,在互联网下半场,一定会在行业融合中与互联网相遇,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医院标准病房是占据医院规模最大的部分,为患者提供了治疗、康复、生活等多重功能,也是患者停留时间最多的场所。对医院病房进行精细化、标准化设计,处理好医院病房设计问题,是当前医院设计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在医院设计领域,衔接业主、设计院和厂商桥梁的医疗工艺设计师已应运而生,其职责与产品经理非常相似。标准病房作为医院建筑设计中住院部的基本模块组成单元,其设计思考方法及关注点与互联网及工业设计中的产品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总结了互联网“产品思维”的特点及设计方法,期望梳理出一套基于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及框架,以此引导设计推进。文章从使用者需求入手,结合当前医院建筑本身相关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逐步探讨了病房基本布局、尺寸、洁污、效率等各种问题。对病房基本模块(病床床周空间、卫生间、陪护区、医护人员操作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标准病房单元的适宜空间尺寸、功能、构造、家具配置等设计要点,促进病房设计向专业标准化、精细化迈进,为医院病房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麻若怡[5](2021)在《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介入研究 ——以天津市Z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肿瘤患儿治疗阶段当中,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放射治疗的过程是无痛的,但放射治疗常具有连续性、敏感性等特点,极易引发患儿的不良情绪。在诸多不良情绪中,焦虑等不适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导致哭闹、依从性差等行为,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不但增加了患儿及家属不良情绪的体验,同时也增加了医务工作的压力和负担。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让患儿在放疗前缓解不良情绪与提升对放射治疗的认知程度从而安全的度过放射治疗阶段,是医务社会工作需要解决的焦点。本研究针对性地调查与分析肿瘤患儿在放射治疗过程的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特点与问题,在肿瘤患儿执行下一次放射治疗前进行介入,运用医务社会工作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并使用社区工作与小组工作方法,使患儿对放疗产生正确的认知和感受,减少患儿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改善患儿与家属的困扰,支持与鼓励患儿改变,为肿瘤患儿的全程照护提供依据,使其尽早的适应治疗,从而提升患儿依从性,促进放射治疗顺利进行,拓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多职能领域,从而讨论现今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孙晶晶[6](2021)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论》文中研究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学者们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定量、定性的研究并验证出部分自然景观对人们身心康复的有利影响。但是,一直没有全面的、核心的关于康复景观设计的理论、准则和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康复景观的纵向历史发展动态研究,相关理论文献的横向比较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对康复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现代康复景观以人为本,以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为康复核心的“三元”设计论。通过归纳总结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原则、策略及评估方法,建立了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评估体系,并基于灰色统计法(GST法)遴选指标,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南京的两处康复景观进行实例研究和评估。又通过总结对儿童、老年人和临终患者三类不同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对环境的需求及相应的设计策略,并以“三元”设计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设计实践。本文是对现有康复景观相关理论的整合和创新,并进一步将创新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课题的核心思想与成果可以为发展初期的现代康复景观设计带来指导与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八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康复景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国内外对于康复景观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成果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归纳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康复景观的概念解析及其历史发展的历程、演变和现状。归纳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与医疗和康复相关的景观特征和对人们康复的影响。第三章为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思想基础、设计切入点、和设计标准。本章节重点总结了康复景观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基础。以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维度为出发点总结了本研究的核心理念,即现代康复景观的“三元”设计。以“三元”设计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作者通过分析设计切入点,结合了现代康复景观的相关理论以及经典案例分析,进一步总结了现代康复景观的三条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第四章为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原则与策略构建。本章通过对使用者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对环境需求的初步分析,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了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第五章是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例研究。基于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对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总结,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征询意见,形成了以生理核心康复性,心理核心康复性和精神核心康复性为准则层(包含34项指标)的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初选指标集合。通过灰色统计法(GST法)对初选指标集合进行筛选,最终得到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又以城市南京为例,实地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一所新建医院(鼓楼医院)以及一所疗养院(钟山干部疗养院),初步明确南京城市康复景观的发展现状和居民对康复景观的认知与希冀,同时结合问卷答案,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经过两两对比将指标间的重要性定性比较结果转化为定量权重赋值结果,从而得出南京两处康复景观基于“三元”设计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第六章是以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的设计策略及应用。通过对不同特殊使用者人群生理,心理及精神特征和对环境的需求分析,总结了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康复景观设计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了这些策略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第七章介绍了以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理论为指导,作者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此项目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妇女儿童医院,整个项目从初期的现场调研到汇报完成和通过都是依照作者总结的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思想,从医院场地的总体规划深入到重症儿童监护室康复花园的详细设计。设计成果得到了医院负责人,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第八章为本课题后续研究及展望。本文在康复景观研究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总结和归纳过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论及相关准则,建立了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康复景观后续的研究和发展起到基础奠定以及方向指引的作用。全文字数:13万余字图表:200余幅

张金娜[7](2020)在《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并分析肺癌患者参与临床治疗护理共享决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医-护-患-家属四方面分析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某三甲医院已经录入医院His系统的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533例肺癌患者,查阅其组织病理报告确定其诊断;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筛查符合本次研究的300例肺癌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期待量表和肺癌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决策量表,经过预答卷-最终答卷过程,通过问卷星或纸质问卷填写答卷。将收集完的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理论,从医-护-患-家属四方面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制订访谈提纲-预访谈-正式访谈的顺序进行,访谈量以信息量饱和为准,整理访谈内容,进一步分析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态度和影响因素。结果1决策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决策过程中,39.00%的肺癌患者为期待共享型,实际共享型的人群仅占11.33%,符合率为53.67%,一致性系数K值为0.19(P<0.01),肺癌患者对治疗决策参与期待与实际参与程度不一致;66.33%肺癌患者期待与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决策,实际仅有40.67%的肺癌患者与家属共享,符合率为42.00%,一致性系数K值为0.40(P<0.01),肺癌患者对家属参与的态度与家属实际参与程度不一致。2肺癌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决策调查结果显示:61.33%肺癌患者对治疗共享决策参与态度积极,实际参与治疗共享决策程度高的仅占27.33%。治疗共享决策的实际程度与参与态度之间不一致(Z值在-10.56-6.28之间,P<0.01),主要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付费方式、家庭平均收入、居住环境、子女数、病程、TNM分期等有关;19.33%的肺癌患者对护理共享决策参与态度积极,实际仅12.00%患者参与护理共享决策程度较高。治疗护理决策涉及的条目中,肺癌患者的参与态度与实际参与程度之间不一致(Z值在-8.85-3.43之间,P<0.01),主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收入、性格、病程、TNM分期等有关。3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整理,归纳四个主题:(医-护-患-家属方面)(1)家属是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主导者;(2)针对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3)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必要性;(4)对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压力。将影响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因素从个人层面、医疗机构层面、社会层面、法律政策层面进行进一步探讨。结论1肺癌患者在共享决策过程中,期待与家属、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但实际参与程度较低。患者对医生、护士和家属参与的期待与实际之间均存在不一致。2病程、TNM分期、家庭平均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态度和实际程度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影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实际程度和护理决策的态度;性格和子女数影响患者参与护理决策的实际程度。3患者参与共享决策是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健康发展趋势,与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相契合。家属和医护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自身条件,分辨其能否参与共享决策,并针对性鼓励患者参与,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决策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陈晓辰[8](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早产儿占新生儿的比重为10%,早产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早产儿父母的研究比较薄弱,如果从医务社会工作为角度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问题,为早产儿父母提供支持和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新生儿父母的压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对早产儿父母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本文以青岛市W医院“早产儿之家”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早产儿父母的三个主要需求:一是父母因婴儿突然出生和采取封闭式治疗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疏导的需求,二是缺乏医学和护理知识的知识信息需求,三是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支持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小组动力理论的支持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技巧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使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因此,本项目实践产生了一些经验,例如同伴支持对早产儿父母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要注重同医护人员的合作和进行资源链接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对医务社会工作加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进行了反思,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的支持薄弱,医务社工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专业教育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的困境和早产儿父母需求程度复杂。根据以上问题笔者相应提出改善建议,希望探索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更优化路径,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张雯靓[9](2020)在《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综合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建筑,当前我国医院处于快速建设时期。医院建筑特点鲜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处于动态变化中。其在建成时具有一定稳定性,然而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目前我国缺乏对综合医院建筑历史的研究,以史为鉴,顺应发展规律,结合当前综合医院发展弊端,才能为未来发展的设计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此,本文在建国后到当前这段时间内,我国综合医院的建筑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提出对未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设计策略。本文研究对象是综合医院,关键词是“演变”,最终落脚点在应变策略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找出问题,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明确了研究意义及当前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首先明确综合医院和演变的定义及功能构成,介绍医院演变主要涉及到的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然后从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这四个角度入手,介绍其发展历程。将综合医院发生较为重大的演变的时间节点,作为历史沿革分段的依据,将我国综合医院的演变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普及期、发展期、市场化期,对不同时期的综合医院的时代背景、功能构成和建筑设计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归纳其中演变规律和特点,归纳总结对综合医院设计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医疗政策、社会、人口结构、疾病病谱、医学发展和经济因素等,分析整理综合医院的现存弊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优秀案例,总结未来发展趋势。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从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这四个方面,出综合医院应变具体的设计策略,并根据上述设计策略,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设计策略更具有落地性。本文总结了影响综合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梳理了综合医院规划布局、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的演变脉络,通过对未来弹性化、可持续性和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探索了适合我国综合医院未来发展的设计策略。

田甜[10](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实践研究 ——以S市Y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卫计委多次出台政策强调要发挥医务社工在提供人文关怀服务、缓和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其健康中国主力军的作用。但旧有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因其服务对象只针对患者、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法的专业性不足而无法适应当下的医、患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旧有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进行反思与优化,并充分关注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主体的优势作用。本研究以S市Y医院的Y项目作为新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研究个案,通过参与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对该项目的服务内容、对象、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描述,对该项目的效果、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该项目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效果表现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对医院归属感的增强,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医患和谐关系的促进;经验体现在应由专业医务社工主导人文关怀实践,拓宽人文关怀实践的对象,丰富人文关怀实践的内容,建立资源库、为人文关怀实践提供支持,明确分工、为人文关怀实践奠定基础;此外,它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不足主要体现在针对医护人员及门诊患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实践不足、服务整体深度不足、医务社工的主导性有限、相关实务研究不足。最后,笔者基于对Y项目的个案分析,讨论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社会工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发挥医务社工主导性主体的作用、给予医疗卫生领域经费支持以营造良好医学人文关怀环境;医院可以通过提高医务社工待遇、宣传医务社工人文关怀实践、为医务社工提供外出学习及培训的机会等方式留住医务社工人才;同时,医务社工也应明确人文关怀的对象、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开展针对性人文关怀实践、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

二、现代医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中面临的困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医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中面临的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提出
    1 理论框架
    2 文献分析
    3 质性研究
        3.1 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现状的质性研究
        3.2 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的质性研究
        3.3 质性研究的严谨性
        3.4 伦理问题
三、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
    1 德尔菲专家函询
    2 专家基本情况
        2.1 专家的选择
        2.2 专家积极系数
        2.3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 指标的筛选
        3.1 第一轮筛选结果
        3.2 第二轮筛选结果
四、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评价
    1 评价方法
        1.1 信度评价
        1.2 效度评价:内容效度
五、结果
六、讨论
    1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 医患沟通模式的内容分析
    2 ESER医患沟通模式研究结果的应用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七、结论
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
    2.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医院标准病房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以用户驱动实现产品的思维方式是永不会过时的
        1.1.2 医学模式对医疗建筑的影响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什么是产品?
        1.2.2 产品的价值
        1.2.3 互联网“产品”的关键特征及其与建筑的关系
    1.3 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1.3.1 互联网“产品思维”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1.3.2 医疗建筑设计相关研究
        1.3.3 医院标准病房设计研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互联网“产品思维”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医院标准病房一体化设计的目的何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互联网“产品思维”设计观
    2.1 “产品思维”的价值主张及设计理念
        2.1.1 第一问:你的设计,都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吗?
        2.1.2 第二问:你的设计,用户能懂吗?
        2.1.3 第三问:你的设计,用户会一直喜欢吗?
    2.2 如何建设一栋“互联网上的楼”——设计流程与方法
    2.3 “产品思维”设计的核心
        2.3.1 认知用户
        2.3.2 深入场景
        2.3.3 寻找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
        2.3.4 创造真实有效的用户体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标准病房产品需求分析
    3.1 当前医疗建筑的基本设计方法
        3.1.1 建筑策划
        3.1.2 循证设计
        3.1.3 医疗工艺设计——以流程为导向的设计
        3.1.4 以患者服务为中心
        3.1.5 模块化设计
        3.1.6 一体化设计
    3.2 当前医院标准病房设计面临的问题
        3.2.1 当前医疗建筑设计的主要问题
        3.2.2 标准病房设计的主要问题
    3.3 住院部护理单元设计及病房分类
        3.3.1 护理单元设计
        3.3.2 病房分类
    3.4 病房使用者需求挖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院标准病房产品设计
    4.1 标准病房概念设计——基型产品的确定
        4.1.1 医院标准病房基本布局形式与设计要求
        4.1.2 医院标准病房基本布置形式
        4.1.3 病房床位数的确定
        4.1.4 房间尺寸的确定
    4.2 标准病房交互设计
        4.2.1 病房的重复方式
        4.2.2 病房内物理环境要求
    4.3 标准病房细节设计
        4.3.1 标准病房材料及构造选择要点
        4.3.2 标准病房家具配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院标准病房构建与迭代
    5.1 医院标准病房一体化设计构建
        5.1.1 标准病房基型模块设计
        5.1.2 病房内卫生间模块设计
        5.1.3 标准病房变型设计
        5.1.4 护理单元拓展设计
    5.2 未来病房发展与设计
        5.2.1 智慧医疗
        5.2.2 智能病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产品思维”的设计内涵
    6.2 回归常识的病房设计
    6.3 反思与回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介入研究 ——以天津市Z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务社会工作
        2.1.2 儿童与肿瘤患儿
        2.1.3 放射治疗
    2.2 理论依据
        2.2.1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2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访谈法
        2.3.2 参与式观察
        2.3.3 准实验研究
第三章 肿瘤患儿放射治疗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3.1 调查过程
    3.2 问题分析
        3.2.1 患儿生理状态
        3.2.2 患儿的心理状态与对放疗的认知状况
        3.2.3 患儿放疗过程中的行为
    3.3 原因分析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介入探索
    4.1 需求分析
        4.1.1 开展放射治疗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4.1.2 帮助患儿深度了解放射治疗
        4.1.3 改善患儿对于放射治疗的焦虑心理
        4.1.4 增进患儿与家属、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4.2 介入过程
        4.2.1 介入方案设计
        4.2.2 医务社工角度下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构建
        4.2.3 社区工作与小组工作相结合的介入实施过程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介入评估
    5.1 评估测量工具
        5.1.1 改良耶鲁焦虑状态量表(m YPAS)
        5.1.2 分离焦虑量表(PSAS)
        5.1.3 依从性情况
    5.2 过程评估
        5.2.1 介入服务的优势
        5.2.2 介入服务的限制
    5.3 效果评估
        5.3.1 患儿层面评估
        5.3.2 家属角度评估
        5.3.3 医院角度评估
    5.4 专业反思
        5.4.1 医务社会工作具体领域缺乏规章制度指导
        5.4.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专业平台及资源缺失
        5.4.3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第六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肿瘤儿童放射治疗的建议
    6.1 宏观层面
        6.1.1 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具体领域规章制度
        6.1.2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
    6.2 中观层面
        6.2.1 设置更多的医务社会工作专职岗位
        6.2.2 加强志愿者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6.3 微观层面
        6.3.1 多渠道进行医务社会工作宣传倡导
        6.3.2 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涵养与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
附录 B: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附录 C:评估量表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以人为本的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基于CITESPACE的康复景观研究可视化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注释
第二章 康复景观的相关概念解析及其历史发展历程
    2.1 康复景观的相关概念解析
        2.1.1 康复医学的概念
        2.1.2 康复景观的概念
        2.1.3 康复景观的分类
        2.1.4 康复景观的主要特征(如何区别于一般景观)
        2.1.5 康复景观的主要疗愈方法:园艺疗法与景观疗法
        2.1.6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康复景观的历史发展历程和演变
        2.2.1 原始医学下的萌芽期
        2.2.2 经验主义医学下的雏形期
        2.2.3 科技-机械主义医学下的失落
        2.2.4 人文主义医学下的重整期
    2.3 康复景观的设计方法的演变与分类
        2.3.1 传统设计方法
        2.3.2 植物学或生态设计方法
        2.3.3 以人为主导的设计方法
        2.3.4 以实证研究为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康复景观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注释
第三章 现代康复景观的“三元”设计及其思想基础
    3.1 以循证设计为指导的康复景观设计理论
        3.1.1 循证设计
        3.1.2 罗杰·乌尔里希
        3.1.3 史蒂芬·卡普兰与瑞秋·卡普兰
        3.1.4 克莱尔·库伯·马库斯
        3.1.5 其他相关理论
    3.2 人文(健康)地理学下的康复景观理论及相关思想
        3.2.1 威尔·杰斯勒尔
        3.2.2 基于海德格尔的建筑思想
        3.2.3 基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建筑思想
        3.2.4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
        3.2.5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语言
        3.2.6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思想
    3.3 现代康复景观的“三元”设计理论
        3.3.1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思想
        3.3.2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的核心诉求、康复机制和设计标准
        3.3.3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注释
第四章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原则、策略与方法
    4.1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原则
        4.1.1 生理舒适性原则
        4.1.2 心理愉悦性原则
        4.1.3 心灵进阶性原则
    4.2 康复景观与建筑相关的设计考量
        4.2.1 康复景观在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类型
        4.2.2 建筑与康复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4.3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策略
        4.3.1 ―五感‖设计策略
        4.3.2 康复景观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策略
        4.3.3 无障碍设计策略
        4.3.4 种植设计
        4.3.5 "神圣"感的营造
        4.3.6 案例分析:所有人的康复花园……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4.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注释
第五章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例研究
    5.1 基于灰色统计法(GST法)的评价指标筛选
        5.1.1 评价指标的初选
        5.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1.3 灰色统计法(GST法)
        5.1.4 灰类白化函数计算
    5.2 GST法分析结果
    5.3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5.4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
        5.4.1 AHP层次分析法概述
        5.4.2 层次分析法理论框架概述
        5.4.3 软件说明
    5.5 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5.5.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5.5.2 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导入
        5.5.3 数据处理与结果
    5.6 实例调查
        5.6.1 康复景观在南京的发展概况
        5.6.2 案例介绍
        5.6.3 初步问卷调查结果
        5.6.4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5.6.5 调查问卷结果
        5.6.6 调查结果加权评分
    5.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释
第六章 针对特殊人群的“三元”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6.1 适宜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6.1.1 老年人的人群特征及对环境的需求(一般指60 岁以上人群)
        6.1.2 适宜老年人(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指导与策略
        6.1.3 案例分析
        6.1.4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症状特点
        6.1.5 适合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特征的康复景观设计指导与策略
        6.1.6 案例分析
    6.2 适宜儿童(尤其是0-14 岁儿童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6.2.1 儿童患者的人群特征及对环境的需求
        6.2.2 适宜儿童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指导与策略
        6.2.3 案例分析
        6.2.4 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症状特点及治疗方式
        6.2.5 适合儿童自闭症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指导与策略
        6.2.6 案例分析
    6.3 适宜临终病患的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6.3.1 临终患者的人群特征
        6.3.2 适宜临终患者的康复景观设计指导与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注释
第七章 ―生命的韵律‖基于康复景观“三元”设计论的设计案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花园
    7.1 项目背景
        7.1.1 项目起缘
        7.1.2 问卷调查
        7.1.3 设计目标
    7.2 项目设计
        7.2.1 场地分析
        7.2.2 医院整体设计建议
        7.2.3 PICU康复花园设计
    7.3 设计总结
    7.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注释
第八章 本课题总结、创新点和后续研究与展望
    8.1 本课题重点思想
    8.2 本课题的创新点
    8.3 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康复景观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AHP分层发实地调查问卷
附录3:ASSENT FORM
附录4:QUESTIONNAIRE
后记
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学术成果

(7)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量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肺癌患者一般资料
        2 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共享决策现状
        3 肺癌患者参与护理共享决策现状
        4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肺癌患者共享决策参与度较低
        2 家属是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重要影响者
        3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
    小结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访谈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保证和伦理考虑
    研究结果
        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讨论
        1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选择偏好与家属密切相关
        2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社会期望较高
        3 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的干预策略
    小结
结论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8)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对象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早产儿
        1.5.2 早产儿父母需求
        1.5.3 医务社会工作
    1.6 理论基础
        1.6.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1.6.2 社会支持理论
        1.6.3 小组动力理论
第二章 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及原因分析
    2.1 早产儿父母需求的调查分析
        2.1.1 心理与情绪疏导的需求
        2.1.2 医疗护理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2.1.3 经济支持的需求
    2.2 影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原因
        2.2.1 早产儿父母自身的精神压力过大
        2.2.2 早产儿父母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
        2.2.3 早产儿父母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第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实践
    3.1 开展早产儿父母减压小组
        3.1.1 小组基本情况
        3.1.2 小组实施过程
        3.1.3 小组服务总结
    3.2 病房探访
        3.2.1 提供心理安慰,缓解不良情绪
        3.2.2 提供相关信息,填补医患沟通不足
        3.2.3 评估经济情况,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3.3 实施离院延续性服务
        3.3.1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健康教育
        3.3.2 开展早产儿爬行比赛
        3.3.3 进行社区宣传活动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和经验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
        4.1.1 对早产儿父母需求满足情况的评估
        4.1.2 服务对象对服务活动的满意度评估
        4.1.3 工作员的自我评估
    4.2 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经验
        4.2.1 同伴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4.2.2 医务社工需要注重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4.2.3 资源链接对需求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
        5.1.1 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支持薄弱
        5.1.2 医务社工政策支持不足
        5.1.3 医务社工专业教育缺乏
        5.1.4 医务社工自身能力不足
        5.1.5 早产儿父母需求较复杂
    5.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建议
        5.2.1 政府社会合力保障早产儿家庭权益
        5.2.2 规范医务社工相关政策制度
        5.2.3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教育
        5.2.4 促进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培训
        5.2.5 进行团队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综合医院快速建设
        1.1.2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特点突出
        1.1.3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历史研究缺失
        1.1.4 现存弊端影响综合医院建设发展
        1.1.5 探索未来我国综合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发展的梳理
        1.3.2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策略的总结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分析推演法
        1.5.4 工程实践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2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演变相关概念界定
    2.1 综合医院概述
        2.1.1 医院的分类与等级
        2.1.2 综合医院业务部门的功能组成
    2.2 综合医院演变定义
    2.3 综合医院演变构成
        2.3.1 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及构成
        2.3.2 门诊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3.3 医技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3.4 住院部功能定位及构成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建筑演变历程
    3.1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演变历程
        3.1.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1.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1.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2 门诊部建筑演变历程
        3.2.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2.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2.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3 医技部建筑演变历程
        3.3.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3.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3.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4 住院部建筑演变历程
        3.4.1 普及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4.2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4.3 市场化时期-21世纪至今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现代综合医院建筑发展总结与未来趋势预测
    4.1 综合医院建筑演变规律
        4.1.1 规划布局演变规律
        4.1.2 门诊部演变规律
        4.1.3 医技部演变规律
        4.1.4 住院部演变规律
    4.2 综合医院演变主要影响因素
        4.2.1 医疗政策因素
        4.2.2 社会因素
        4.2.3 人口结构因素
        4.2.4 疾病病谱因素
        4.2.5 医学发展因素
        4.2.6 经济因素
    4.3 综合医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4.3.1 盲目扩大规模
        4.3.2 规划布局不合理
        4.3.3 建筑内部结构缺失、功能固化
        4.3.4 院内交通、绿化品质差
    4.4 综合医院未来发展趋势
        4.4.1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4.4.2 弹性化建筑布局
        4.4.3 可持续性发展
        4.4.4 人性化空间营造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应变设计策略
    5.1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设计策略
        5.1.1 科学选址、合理定量
        5.1.2 弹性化布局
        5.1.3 高效便捷交通
        5.1.4 绿色可持续发展
    5.2 门诊部建筑设计策略
        5.2.1 弹性发展布局
        5.2.2 可持续化设计
        5.2.3 一站式门诊
    5.3 医技部建筑设计策略
        5.3.1 手术部弹性发展布局
        5.3.2 影像科弹性发展布局
    5.4 住院部建筑设计策略
        5.4.1 弹性发展布局
        5.4.2 病房品质优化
        5.4.3 可持续化设计
        5.4.4 丰富公共活动空间
    5.5 本章小结
6 应变策略下的设计实践
    6.1 晋城市人民医院易址迁建项目
        6.1.1 项目建设背景
        6.1.2 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设计
        6.1.3 门诊部建筑设计
        6.1.4 医技部建筑设计
        6.1.5 住院部建筑设计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实践研究 ——以S市Y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已有研究回顾
        1.2.2 已有研究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公立医院
        1.3.2 医学人文关怀
        1.3.3 人文关怀实践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视角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1.4.5 调研过程
第2章 医务社会工作在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中的优势
    2.1 旧有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不足
        2.1.1 服务主体的非专业性
        2.1.2 服务对象的狭隘性
        2.1.3 服务内容的单一性
    2.2 当下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优化方向
        2.2.1 服务主体的专业性
        2.2.2 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2.2.3 服务内容的丰富性
    2.3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学人文关怀主体的优势
        2.3.1 服务内容的契合性
        2.3.2 服务方法的专业性
        2.3.3 服务目标的一致性
        2.3.4 服务对象的统一性
第3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Y医院人文关怀的实践:以Y项目为例
    3.1 Y医院Y项目简介
    3.2 Y项目的医学人文关怀实践
        3.2.1 针对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
        3.2.2 针对医护人员提供人文关怀服务
        3.2.3 针对志愿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
    3.3 Y医院Y项目人文关怀实践的效果
        3.3.1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归属感的增强
        3.3.2 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
        3.3.3 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3.3.4 医患和谐关系的促进
第4章 Y医院Y项目作为一种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4.1 Y医院Y项目作为一种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经验
        4.1.1 由专业医务社工主导人文关怀实践
        4.1.2 拓宽人文关怀实践的对象
        4.1.3 丰富人文关怀实践的内容
        4.1.4 建立资源库,为人文关怀实践提供支持
        4.1.5 明确分工,为人文关怀实践奠定基础
    4.2 Y医院Y项目作为一种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反思
        4.2.1 针对医护人员及门诊患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实践不足
        4.2.2 整体服务深度不足
        4.2.3 医务社工的主导性有限
        4.2.4 相关实务研究不足
第5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实践的建议
    5.1 重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中的重要性
    5.2 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人文关怀
        5.2.1 发挥医务社工主导性主体作用
        5.2.2 给予经费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5.3 医院:加大支持,留住人才
        5.3.1 提高社工待遇,留住社工人才
        5.3.2 宣传医务社工人文关怀服务
        5.3.3 提供外出学习及培训机会
    5.4 医务社工:提高自身能力,发挥专业特长
        5.4.1 明确人文关怀对象
        5.4.2 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5.4.3 开展针对性人文关怀服务
        5.4.4 扮演政策倡导者角色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局限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社工访谈提纲
附录 B 志愿者访谈提纲
附录 C 医护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D 患者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现代医学模式在医护人员中面临的困难(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D]. 杨微微.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4]基于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医院标准病房设计研究[D]. 张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介入研究 ——以天津市Z医院为例[D]. 麻若怡.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6]以人为本的现代康复景观“三元”设计论[D]. 孙晶晶. 东南大学, 2021(02)
  • [7]肺癌患者参与共享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金娜. 青岛大学, 2020(01)
  • [8]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D]. 陈晓辰. 青岛大学, 2020(02)
  • [9]我国现代综合医院的演变与应变策略研究[D]. 张雯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10]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实践研究 ——以S市Y项目为例[D]. 田甜. 湘潭大学, 2020(02)

标签:;  ;  ;  ;  

医务人员现代医疗模式面临的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