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讨

一、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方瑶瑶[1](2020)在《《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工程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得以发展的基本支持,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生则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新生力量,对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的培养水平决定了其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够承担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所承担的责任、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等。在国际工程教育界,《悉尼协议》作为一项针对三年制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协议,对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其的评估体系也尚未建设完善,而评估是促进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提升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的评估也应得到重视。本研究依据成果评价理论,首先,通过对《悉尼协议》的分析和文献的指标形成了指标要素池。其次,根据专家评分的结果,对指标要素池进行删减与合并,构成了初步的《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然后,依据初步形成的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评价指标进行实证验证,通过实证的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最终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建立了最终的《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随后,选取河南省“1+X”证书试点院校、“双高计划”院校和本地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开展评价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开展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中,工程实践能力最弱、个人与专业能力次之。工程基础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较好。在工程实践能力上,安全意识是导致该一级维度整体得分偏低的主要因素;而导致个人与专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信与独立、多任务处理能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案例支持结论。究其根本,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个人与专业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三大问题:校企合作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和多方监管问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多方监管为横坐标,以高职高专院校、企业和国家为纵坐标的三维优化体系。通过高职高专院校的微观调控、企业的积极合作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及有力监管等措施,形成一条最优化的提升路径。

姜亚丽[2](2019)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从职业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构建教学模式,培养面向工作岗位、服务于一线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陈婷[3](2018)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文中认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王旭辉[4](2017)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文中指出高等教育和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或劳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连接着两座桥,一座通往个体求学者及其家庭,另一座通往社会用人部门和国家。从而高等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供给和需求,它们分别是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教育机会供给、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两类供求关系分别发生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环节,共同影响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别把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所涉及的供求关系称为第一类供求关系和第二类供求关系。在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很大程度都取决于第一类供给,招多少人、招生的专业结构如何往往决定了毕业多少人、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如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一元供给”和“二元需求”的基本特征,三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供求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高等教育的两类需求由于目标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结构性错位,它们分别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对称的拉力。这将使高等教育的办学陷入两难困境。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就显得很有学术意义。遗憾的是,当前大量文献往往只局限于对其中的某一类供给和需求进行探讨,把两种供求问题串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的文献十分罕见。这恰恰就是本文要面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专业层面,讨论的是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具体研究分为事实分析和规范研讨两个部分。在事实分析中,首先分别对我国高校的分专业供给分布和我国高校的分专业学生需求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让读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分专业表现有一个相对关系的概念。我们分别以招生规模和平均生源指数作为衡量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参数。数据显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生源条件,专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显着,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然而,“招生大户”并不必然等同于“热门专业”。为了考察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匹配性,或者说结构协调性,就需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类供求关系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相应地,本文也利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数据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求关系,发现结构性矛盾同样存在,但似乎较前者要乐观一些。事实上,之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在前后两头都存在供求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类需求本身的矛盾。在这般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必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提高学生的专业满足率以平衡第一类供求关系,要么提高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以平衡第二类供求关系,要么采取折衷方案以兼顾两头。每一种政策取向都有舍有得,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只告诉我们“现状是什么”,却无法为我们提供“理想是什么”和“如何构建理想”的信息。这要求本文必须从事实研究转向学理研究,从规范意义上进行价值分析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由陈述、逻辑推理和哲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两个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关键性见解:首先要以市场性供给取代高等教育中的“配给式”供给,这是调节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这是一种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矛盾调节策略。两个主张分别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双重结构性供求矛盾朝着有利方向移动的“通解”和“特解”。当明确了何为理想和构建理想的基本思路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理想模式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八条政策创新方向。它们分别是关于如何构建我们想要的均衡模式和如何让这一模式发挥最佳功效的若干政策思路。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八种方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政策组合,以互补的方式参与到构建理想模式的政策实践中,而不宜割裂地运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双重供求矛盾才能在长效机制下走向综合协调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这就达到了“治本”的目标,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维,避免了只根据数据上的诊断直接为不同专业如何调整供给提出具体的、静态的标准答案。这正是本文将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有机结合的奥妙所在。

陈淑珍[5](2017)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作为其中的主要工程项目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之中急需大量的人才发挥其作用,而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是工程发展的前提所以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是现在建筑工程的关键,而高职高专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贺雅文[6](2016)在《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政策文件。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出版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材,并以此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建设与发展是大学出版社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教社和中央部委专业出版社占诸多优势的竞争环境中,大学出版社如何找到一条全面加强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学出版社业务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国家高校教材和职业教材出版基地。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早、品种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基于近五年高职高专教材出版数据并结合对分社社长的访谈情况,分析各分社高职高专教材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其次,选取典型出版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中的成功和不足;最后结合出版策划的具体流程,从选题策划、制作策划、营销策划和后期维护四个环节对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大学出版社更加有效地做好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廖礼平[7](2016)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通过调查,对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构建出基于顶岗实习工程过程的毕业设计新模式。

王飞龙[8](2016)在《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培养方向上,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特色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探讨。

徐静,叶美英,蔡学梅[9](2015)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实施保障三方面提出关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认识。

张家颖[10](2014)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工程造价课程所用教材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高专工程造价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和设想,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素质(Attributes)
        1.2.2 毕业生素质(Graduate Attributes)
        1.2.3 《悉尼协议》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悉尼协议》的研究
        2.1.2 关于毕业生素质评价的研究
        2.1.3 关于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的研究
        2.1.4 对现有成果的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果评价理论(Outcome-Based Evaluation Theory)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特征要素提取
        3.1.1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特征要素提取思路
        3.1.2 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特征要素
        3.1.3 通过文献梳理的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特征要素
        3.1.4 基于专家评议的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特征要素
        3.1.5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要素体系的建立
    3.2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问卷调查
        3.2.1 问卷编制思路
        3.2.2 问卷调查过程
        3.2.3 取样情况描述
    3.3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探索性因子分析
        3.3.1 问卷的效度分析
        3.3.2 因子提取及命名
        3.3.3 问卷的信度测试
    3.4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3.4.1 建立层次结构
        3.4.2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与一致性判断结果
        3.4.3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与一致性判断结果
        3.4.4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与一致性判断结果
        3.4.5 《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生素质实证评价
    4.1 问卷抽样情况
        4.1.1 企业版问卷基本情况
        4.1.2 教师版问卷基本情况
        4.1.3 学生版问卷基本情况
    4.2 以模糊评价法对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素质进行实证评价
        4.2.1 确定因素集
        4.2.2 确定评定集
        4.2.3 三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4.2.4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4.2.5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4.2.6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实证评价结果
    4.3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3.1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存在的问题
        4.3.2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归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优化建议
    5.1 校企合作规范化
        5.1.1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建立
        5.1.2 拓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渠道
        5.1.3 落实“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方式
        5.1.4 院校人才培养计划职业特色化
        5.1.5 加快社会评价匿名化,提升企业反馈的真实度
    5.2 培养方式多样化
        5.2.1 开展学生软实力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5.2.2 动态管理公共选修课设置
        5.2.3 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5.2.4 激励教师开展高质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5.3 多方监管健全化
        5.3.1 建立院校监管部门,开展定期评估
        5.3.2 聘用专业评估人员,开展专业评估
        5.3.3 任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合作评估
        5.3.4 立足政策落实和执行,开展动态评估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
    附录B 调查问卷(预测版)
        B-1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问卷(企业版)
        B-2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问卷(教师版)
        B-3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问卷(学生版)
    附录C 调查问卷(正式版)
        C-1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达成度评价问卷(企业版)
        C-2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达成度自评问卷(学生版)
        C-3 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达成度评价问卷(教师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课题
致谢

(2)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职业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
    1.职业发展规划。
    2.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2.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管理
    1.建立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和资格认证制度。
    2.上岗证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3)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
3 结束语

(4)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理解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回顾
        1.3.1 对高等教育供求话题的一般分析或整体讨论
        1.3.2 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1.3.3 关于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研究
        1.3.4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简评
    1.4 研究思路和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1.5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说明
        1.6.1 研究方法
        1.6.2 变量说明
        1.6.3 样本和数据说明
第二章 高校招生(供给)的专业/科类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2.1 宏观层面:高校招生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2.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2 中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类别分布
        2.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3 微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分布
        2.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三章 不同专业/科类的第一类需求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3.1 宏观层面: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条件对比
        3.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2 中观层面:不同专业类别生源条件对比
        3.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3 微观层面:不同专业生源条件对比
        3.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评估
    4.1 第一类供求矛盾分析
        4.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2 第二类供求矛盾分析
        4.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3 事实评估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供求问题中的若干现象剖析
    5.1 大类招生受学生欢迎吗?
    5.2 专业越来越不重要了吗?——基于专业“好坏”维度的讨论
    5.3 专业也和学校一样有层次性吗?
    5.4 第一类需求中的“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
第六章 处理高等教育双重供求矛盾的规范研讨
    6.1 研究逻辑的价值转向
        6.1.1 非正规逻辑和后实证主义
        6.1.2 把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
    6.2 从“配给式”供给走向市场性供给是调节矛盾的必要条件
        6.2.1 以市场为导向是走向任何供求平衡的基本前提
        6.2.2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供给管理中存在的两个典型问题
        6.2.3 改进的思路
    6.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是化解矛盾的最佳策略
        6.3.1 现实中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三种模式
        6.3.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最具综合合理性
        6.3.3 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理论根据及其超越
第七章 构建理想:在向学生需求的倾斜中走向综合协调
    7.1 从三个“不矛盾”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综合合理性
    7.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在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政策创新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科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二: 高职高专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三: 合并后的50个本科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四: 合并后的40个高职高专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五: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后记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

(5)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稀缺
二高职高专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一) 工程造价起始阶段
    (二)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三) 高职高专办学方针的确定
    (四)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措施
    (一)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习计划
    (二) 课程体系的全面构建
    (三) 利用现代科技共享教学资源
    (四) 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
四结束语

(6)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问题及创新点
        1.3.1 研究问题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现状
    2.1 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历程
    2.2 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宏观趋势
    2.3 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微观现状
        2.3.1 建筑分社全力打造拳头产品
        2.3.2 理工分社“广种”而“薄收”
        2.3.3 经管分社关注新兴专业发展
        2.3.4 社文、外语分社公共课优势显着
    2.4 小结
3 重大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个案研究
    3.1 案例选取的典型意义
    3.2 《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系列教材》的成功之道
        3.2.1 依托学科资源优势
        3.2.2 采用校企结合编写模式
        3.2.3 注重营销推广
        3.2.4 电子配套资源丰富
        3.2.5 版本及时更新
    3.3 《高职高专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的不足之处
        3.3.1 版式设计单一
        3.3.2 营销推广不足
        3.3.3 版本老化严重
    3.4 小结
4 关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的几点思考
    4.1 选题策划
        4.1.1 集中力量打造出版特色
        4.1.2 关注新兴专业发展动向
        4.1.3 组建产教结合的编写队伍
    4.2 制作策划
        4.2.1 封面设计新颖独特
        4.2.2 版式设计活泼易读
    4.3 营销策划
        4.3.1 落实国家教育方针
        4.3.2 进行资源整合与战略合作
        4.3.3 采用多元化营销策略
        4.3.4 加强品牌营销
    4.4 后期维护
        4.4.1 及时修订教材版本
        4.4.2 同步建设立体化配套资源
        4.4.3 做好作者资源的有效维护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8)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
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3课程设置
4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注意的几点
5总结

(9)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 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3 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4 结论

(10)高职高专工程造价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教材存在的问题分析
2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类教材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 结语

四、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悉尼协议》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素质评价研究[D]. 方瑶瑶.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2]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初探[J]. 姜亚丽.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3)
  • [3]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J]. 陈婷. 南方农机, 2018(22)
  • [4]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D]. 王旭辉. 厦门大学, 2017(01)
  • [5]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 陈淑珍. 教育现代化, 2017(01)
  • [6]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现状研究[D]. 贺雅文. 重庆大学, 2016(03)
  • [7]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 廖礼平. 职教论坛, 2016(05)
  • [8]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王飞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01)
  • [9]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徐静,叶美英,蔡学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05)
  • [10]高职高专工程造价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张家颖. 山西建筑, 2014(35)

标签:;  ;  ;  ;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