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矿南四采区塌柱规律探讨

马兰矿南四采区塌柱规律探讨

一、马兰矿南四采区陷落柱规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付君华[2](2021)在《西山煤田主控应力场的分析》文中提出基于矿井大中型构造采勘对比变化较大,尽管矿井在采区衔接前进行了井上下补充勘探,但采区设计仍受中型以上断层的影响。根据西山煤田各矿构造纲要图,结合构造运动发展,分析煤田内外大中型断层构造与褶皱构造的产状要素、分布与组合特征,利用构造形迹与水平最大主控应力场的内在对应关系,绘制出对本煤田影响最直接的水平主应力线的展布趋势。结果表明,对西山煤田主控应力场总体为近东西向、南北端局部为近南北向结合的状况,西山煤田逆断层分布不多,其与本区域主要压应力方向垂直;在北东向断层占主导的情况下仍可能有少量北西向的断层共轭出现。

赵金贵,郭敏泰,李文生[3](2020)在《西山煤田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严重影响着华北煤田的物探解译、采掘工作开展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通过野外观测、井下编录、叠置对比和统计分析,以例证的形式,表征了太原西山岩溶陷落柱柱体高度、跨度、柱壁角和柱体组成,归纳了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态特征,在煤层开采界面上直径多为30~50 m,自奥灰顶面算起高度多在150~350 m,柱壁角为82°~85°,高低参差不齐,在柱顶上覆软岩层上多发育直径10 m左右"锅底"状构造的柱状岩块堆积体;总结了其柱体组构特征,柱体顶部往往空洞发育、富水、多生长次生矿物晶体;自柱顶以下的柱体组构密实、干燥,岩块镶嵌接触或碎屑流以基质形式填充于大岩块之间,大岩块与大岩块之间分段相间,岩块表面多发育镜面及擦痕构造;柱体下部岩块分选变好,块度变小,密实镶嵌;柱体中最大岩块直径可达3 m,一般岩块直径多在20~30 cm,最小岩块直径多在1 cm左右,棱角分明;柱体边缘煤层多向柱体倾斜、煤质变差、倾向柱体的裂隙发育;柱体岩块最大塌落距多在40~200 m。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中,不同区域构造地貌演化的历程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地壳表层岩溶水系统演化的进程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煤田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时间、发育密度、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也各异;陷落柱分布于沿先成弱面发育的岩溶水系统径流路径上,多期岩溶水系统演化的叠置会导致一些先成岩溶陷落柱柱体活化;柱体岩块风化是陷落柱柱体活化的重要表现,柱体活化是陷落柱导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找与对比岩溶陷落柱柱根位置,可作为地球物理方法探测与分辨区域煤系新老陷落柱的依据。

黄东兴[4](2020)在《采空区积水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煤矿采空区积水量丰富之间的矛盾,基于山西凌志达煤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上煤层(3号煤)已采掘完毕,正在开采下煤层(15号煤层),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积水下保水采煤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地质条件相似的煤矿保水采煤提供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采动覆岩数值计算模型,先模拟了上煤层(3号煤)采动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的演化规律,再模拟了下煤层(15号煤)采动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的演化规律,得到了开采下煤层(15号煤)对上煤层(3号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程度。(2)拟合出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现场实测了15101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将数值模拟导高结果、相似地质条件矿区导高及现场实测导高结果作为数据源,拟合出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3)得到了下煤层(15号煤)采动后层间完好岩层的厚度,结合该矿的实际状况确定了保护层厚度。给出了下煤层(15号煤)开采对采空区积水影响程度分区的判定准则,将凌志达煤矿开采下煤层(15号煤)对采空区积水影响程度划分为安全区、微影响区、威胁区及危险区。(4)提出了采空区积水跃层、同层转移存储技术方案,在凌志达矿区内将采空区作为地下储水空间,计算出了各个地下水库的储水容量,为凌志达煤矿实施保水采煤工程实践提供借鉴。论文有图46幅,表17个,参考文献102篇。

张剑[5](2020)在《西山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围岩显现出独特的矿压特征,单一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不再完全适用。论文针对近距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以西山矿区典型近距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及现场实践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开展地质参数测试、巷道围岩活动规律、巷道布置方法、巷道顶板稳定控制原理、及巷道控制现场试验等内容,研究成果可为近距煤层开采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成果集中如下:(1)西山矿区地应力为中等水平,构造应力占主导地位,采深决定地应力场类型,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呈N5°WN89.7°W和N5.6°EN87°E,揭示出矿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2#主采煤层顶板岩性包括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强度为2060MPa;8#主采煤层顶板岩性包含石灰岩、泥岩、及砂岩,强度为20100MPa,探明顶板岩性组成及强度分布特征。顶板岩层发育沉积和构造两类结构面,测明主采煤层顶板煤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2)建立宽煤柱底板力学模型,推导出煤柱底板应力解析式,采深和煤柱宽度是影响煤柱底板应力分布的重要参数,采深加大则应力增高,煤柱增宽,则应力降低,但应力集中系数与采深和煤柱宽度无关,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吻合。探究采深、岩体强度、及工作面长度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得出采深越深,则底板破坏深度就越大,而底板岩体强度越高,则底板破坏深度就越小,采深和底板岩体强度是影响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关键参数。探讨底板为非均匀多岩性岩层赋存特征,提出底板岩体强度宜采用各岩层强度的加权平均值,修正底板岩层屈服破坏深度函数式。(3)构建以杜儿坪煤矿近距煤层为原型的相似模型,采用非接触式应变-位移测量系统,研究近距上下煤层开挖过程煤柱和采空区底板位移场-应力场的演化规律,结论为:(1)上煤层开挖,煤柱底板应力分布形态由单峰转变为双峰,且以煤柱中央为轴呈对称分布特征,与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吻合;下煤层开挖,煤柱底板应力分布形态发生显着改变,最终煤柱应力释放失稳破坏,揭示出煤柱底板应力动态演变规律。(2)上下煤层开挖,采空区底板位移均显现先增加后减小最后恢复为0,揭示出采空区底板变形破坏演化规律;(3)量测出上煤层采后残留煤柱两侧覆岩破断角,先采面为60°,后采面为55°。(4)剖析煤矿常用近距煤层反向内错布置法的局限性,提出同向内错布置法,综合分析确认煤柱底板应力影响深度大于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提出内错距的两类确定方法:(1)若层间距小于底板破坏深度,则内错距采用(?);若层间距大于底板破坏深度,则内错距采用(?)。(5)揭示出采空区底板岩体强度呈渐进式衰减劣化特征,提出采用劣化率表征采动损伤程度,建立底板岩体强度劣化率计算式;提出下煤层巷道顶板分成单岩性岩层、两岩性岩层、多岩性岩层3种类型,建立有无锚杆锚索加固顶板力学模型,探讨层间距、巷道宽度、采深对顶板稳定的影响,揭示出层间距越大则越有利于顶板稳定,巷道跨度越宽则越不利于顶板稳定,采深加深则顶板稳定性降低,阐明预应力锚杆锚索加固顶板的力学原理,将叠合梁转变为组合梁,增强顶板抗弯刚度,降低顶板挠曲变形,确保顶板稳定。(6)以西山杜儿坪煤矿典型近距煤层为试验对象,采用同向内错布置73903工作面,基于内错距确定方法,得到皮带巷和轨道巷错距分别为9m和10m,提出皮带巷采用锚杆锚索控制技术,矿压观测表明皮带巷围岩变形可控满足回采使用,通过现场实践检验了理论研究成果的科学合理。

武温博[6](2020)在《马兰矿采区准备巷道群应力演化特征及保护煤柱留设研究》文中认为马兰矿南五下组煤采区受矿山压力大和回采动压的影响,910东大巷和南五下组煤准备巷道变形严重,存在巷道底鼓及原有支护失效问题。同时这些巷道为特大断面全煤巷道,支护难度较大,并面临以后两侧采区的采动影响。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这些巷道在未来面临变形破坏更加严重,频繁返修等情况。考虑到这些巷道服务年限较长,担负该采区未来生产中的运输、行人和通风等重要职能,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该巷道的长期强度与稳定。针对马兰矿8号煤层准备巷道掘成后严重变形的问题,本文以该矿8号煤层准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取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手段,针对巷道变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据此优化巷道支护方案,开展现场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8号煤层准备巷道支护失效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并对准备巷道所处区域地应力及围岩进行详细研究,采用钻孔电视及现场取芯等手段,对巷道顶板围岩岩性及节理发育进行观测,获得了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围岩破坏形态。同时结合实验室物理力学测试获取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并针对沟谷地形地应力变化大的问题,测试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为巷道布局优化提供参考。(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采动影响下准备巷道两侧保护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并讨论不同保护煤柱宽度下,两侧采场开挖对保护煤柱内支承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准备巷道保护煤柱宽度为70m时,准备巷道受采场应力扰动较小,巷道围岩变化趋于稳定。(3)针对巷道变形受邻近巷道掘进导致的应力叠加扰动进行研究,获得了特大断面全煤巷道受邻近巷道采动影响下的变形特征。同时对两侧采场影响下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高预应力树脂全长锚固锚杆锚索组合支护,及在锚杆之间用钢带联合支护顶板等措施。(4)采用现场观测方法对试验巷道进行长期研究,获得准备巷道由剧烈活动阶段进入稳定阶段的时长,并获得采动影响前后巷道最终变形量。根据这一结果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这一设计方案能有效保证巷道从掘进到采区回采完毕期间的服务要求,具有工程借鉴价值。该论文有图30幅,表12个,参考文献61篇。

付君华[7](2020)在《太原西山煤田陷落柱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查阅矿井地质报告及其他相关地质资料,运用构造力学、岩石力学解释了陷落柱受构造作用形成机理,同时就柱壁角、柱冒落高及下伏溶洞塌落的临界大小、陷落柱倾斜与分叉等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探讨,研究了陷落柱的垂向与水平面特征与成因,总结出了分布规律,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眭晋阳[8](2019)在《化探方法在判别矿井陷落柱涌水水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采用水文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分析马兰矿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及其特征,了解掌握矿区各含水层地下水水质成分背景资料,查明矿区各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分析矿井突水水源,这一方法在马兰矿18306工作面陷落柱涌水水源的判别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为该矿井今后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郭金岩[9](2016)在《马兰矿煤体渗流特性及超长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瓦斯涌出量高、治理难度大是多年来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高效的抽采瓦斯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马兰矿多年来连续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自2013年开始被鉴定为突出矿井,煤层瓦斯抽采工作从未间断,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瓦斯抽采,本文针对9#层的具体情况,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本层煤的瓦斯渗流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所得的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作为耦合变量引入到数值模拟所用的数学模型中,对本层煤使用超长钻孔进行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瓦斯压力分布规律以及瓦斯抽采总量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工程实践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并据此提出了下一步瓦斯抽采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使用电液伺服三轴渗流实验装置研究了固定载荷下瓦斯压力、围压、轴向应力对含瓦斯煤渗透率的影响以及全应力-应变和卸围压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由于Klinkenberg效应的存在,瓦斯压力与渗透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抛物线关系,Klinkenberg拐点在1.4MPa左右,低于1.4MPa时,渗透率逐渐降低,高于1.4MPa时,渗透率逐渐升高;围压和轴向应力与渗透率的变化关系都为非线性指数关系;含瓦斯煤全应力-应变以及卸围压过程中渗透率都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瓦斯压力较小时,轴向应力为整个破坏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瓦斯压力越高,煤样越容易破碎,较大的瓦斯压力会在煤样破碎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瓦斯抽采钻孔深度不同、抽采负压不同、抽采时间不同时瓦斯压力分布规律和抽采瓦斯总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抽采初期,钻孔浅处径向压力梯度的改变明显快于钻孔深处,随着抽采天数的增加,钻孔深处径向瓦斯压力梯度的稳定明显滞后与钻孔浅处,说明瓦斯抽采初期,瓦斯抽采重点区域在径向距离较小以及钻孔较浅区域,随着抽采天数的增加,瓦斯抽采重点区域向径向距离较大以及钻孔深处转移;钻孔深度越大,瓦斯抽采难度越大,适当提高瓦斯抽采负压能够有效提高钻孔深处瓦斯抽采效率;抽采负压为13KPa,钻孔总深度分别为600m、700m时,从抽采瓦斯总量可判断出其抽采瓦斯有效天数分别为为500d左右和600d左右;对马兰矿9#层600m超长钻孔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时期瓦斯抽采总量的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并据数值模拟提出,1#钻场有效抽采瓦斯时间为500d左右,单孔瓦斯抽采总量预计为105572m3,2#钻场有效抽采时间为600d左右,单孔瓦斯抽采总量预计为123167m3。通过本文的研究对9#层煤的瓦斯渗流特性以及抽采特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为今后对煤层瓦斯进行高效抽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薛泽龙[10](2015)在《基于层次分析的马兰矿煤层瓦斯富集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依据马兰矿8#煤层的瓦斯地质资料,在对瓦斯富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煤层埋深、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水动力条件、煤岩变质程度等对瓦斯富集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和水动力条件是控制该矿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

二、马兰矿南四采区陷落柱规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兰矿南四采区陷落柱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西山煤田主控应力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山煤田概况
2 煤田最大主应力场的绘制
    2.1 构造地质学对最大主压应力的分析
    2.2 西山煤田主压应力场的展布特征
    2.3 与早期最大主压应力有关的正逆断层的特征
    2.4 后期最大主应力有关的地应力
3 最大主应力对本煤田煤层气的控制
    3.1 最大主应力有关的煤层气成因侵入方向
    3.2 构造主控应力对西山煤田煤层气的控制
4 最大主应力对本煤田陷落柱的控制
5 应用实例
    5.1 实例一
    5.2 实例二
    5.3 实例三
    5.4 实例四
6 结 论
7 建 议

(3)西山煤田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岩溶陷落柱地表出露特征
    1.1 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
    1.2 柱体中的次生矿物与岩块风化
2 井下揭露特征
    2.1 柱体顶部特征
    2.2 柱体中部特征
    2.3 平均柱壁角
3 岩溶陷落柱的空间形态特征
4 讨论
    4.1 柱壁角与柱体高度
    4.2 柱体形成时间
    4.3 柱体活化
5 结论

(4)采空区积水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矿区的地理位置
    2.2 矿区地质条件概述
    2.3 煤层水源构成及径流通道
    2.4 本章小结
3 采动覆岩“上三带”裂隙破坏规律
    3.1 采动覆岩运动规律数值计算模型
    3.2上煤层(3#煤)采动覆岩破坏规律
    3.3 区段煤柱影响区域的覆岩破坏规律
    3.4 下煤层(15#煤)采动覆岩破坏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积水下煤层开采影响程度分区
    4.1 15煤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
    4.2 3煤底板破坏深度分析
    4.3 下煤层开采对采空区积水的影响程度
    4.4 本章小结
5 采空区积水保护性开采技术
    5.1 采空区储水空间
    5.2 水资源转移存储技术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西山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近距煤层群开采的定义及判别方法
        1.2.2 近距煤层群上行式开采方面的研究
        1.2.3 近距煤层群下行式开采方面的研究
        1.2.4 近距煤层群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及支护技术
        1.2.5 研究的不足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西山矿区巷道围岩基础参数现场测试研究
    2.1 地应力测试与分析
        2.1.1 测量方法及装备
        2.1.2 地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2.2 围岩强度测量与分析
        2.2.1 测量方法
        2.2.2 测量结果及分析
        2.2.3 煤岩体强度分布特征分析
    2.3 巷道顶板围岩结构特征观测与分析
        2.3.1 测量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围岩活动机理研究
    3.1 煤柱应力底板传递规律研究
        3.1.1 煤柱稳定性分析
        3.1.2 煤柱应力底板传递规律的理论研究
        3.1.3 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3.1.4 煤柱应力底板传递特征数值分析
    3.2 近距上煤层采后底板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3.2.1 底板屈服破坏深度的理论分析
        3.2.2 算例分析
        3.2.3 岩体强度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围岩活动规律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4.1 相似模型试验方案
        4.1.1 试验方案
        4.1.2 监测方案
    4.2 近距上煤层开采模拟试验研究
        4.2.1 第1 个工作面开挖
        4.2.2 第2 个工作面开挖
    4.3 近距下煤层开采模型试验研究
        4.3.1 第1 个工作面开挖
        4.3.2 第2 个工作面开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距煤层巷道布置方法与顶板稳定控制原理研究
    5.1 近距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法
        5.1.1 常用回采巷道布置法缺陷分析
        5.1.2 近距下部煤层回采巷道新式布置法
        5.1.3 错距确定方法的研究
        5.1.4 错距的确定原则
        5.1.5 错距的确定方法
    5.2 近距煤层顶板稳定控制原理
        5.2.1 近距下煤层顶底板岩体强度损伤劣化特征分析
        5.2.2 采动底板岩体强度劣化特征分析
        5.2.3 采动底板岩体弹性模量的获取
        5.2.4 近距下煤层回采巷道顶板稳定性控制力学原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距煤层开采巷道围岩稳定控制试验研究
    6.1 矿井地质概况
        6.1.1 地层分布特征
    6.2 南九采区近距煤层开采现状
        6.2.1 近距煤层采掘现状
        6.2.2 下煤层回采巷道维护状况
        6.2.3 近距下部73902 两巷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6.3 南九采区近距73903 皮带巷试验
        6.3.1 确定下部73903 两巷布置形式
        6.3.2 确定下部73903 两巷内错距大小
        6.3.3 73903 试验工作面地质参数评估
        6.3.4 基于数值模拟试验的内错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6.3.5 73903 皮带巷锚杆锚索锚固力试验
        6.3.6 73903 皮带巷支护设计
        6.3.7 73903 皮带巷围岩控制效果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6)马兰矿采区准备巷道群应力演化特征及保护煤柱留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地质条件
    2.2 巷道现存问题
3 围岩力学特征分析
    3.1 顶板围岩结构观测
    3.2 围岩强度测试
    3.3 地应力测量
    3.4 本章小结
4 巷道群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分析
    4.1 巷道围岩应力演化模拟
    4.2 准备巷道保护煤柱合理宽度模拟
    4.3 本章小结
5 巷道支护设计应用试验
    5.1 试验工作面概况
    5.2 优化支护方案设计
    5.3 巷道矿压显现监测
    5.4 工程效益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太原西山煤田陷落柱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区陷落柱的空间分布特征
3 陷落柱形成机理分析
    3.1 与下伏溶洞的关系分析
    3.2 构造地质学对陷落柱长轴方向的分析
    3.3 与上覆岩性组合及地层形态的关系分析
    3.4 与水动力条件的关系分析
        3.4.1 陷落柱柱高与冒落高度与水动力条件的关系分析
        3.4.2 陷落柱下伏溶洞塌落临界值的分析
        3.4.3 陷落柱发育集群与水动力条件的关系分析
4 结束语

(8)化探方法在判别矿井陷落柱涌水水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地质概况
2 矿井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Q+N)
    2)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P 2s+P 1x+P 1s)
    3)碎屑岩夹层间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C 3t)
    4)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O)
3 马兰矿18306工作面概况
4 陷落柱涌水水源判别
    4.1 现场观测情况
    4.2 水质化验分析
5结论

(9)马兰矿煤体渗流特性及超长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层瓦斯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1.2.2 煤层瓦斯抽采研究现状
        1.2.3 三轴压缩实验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煤样选择
    2.1 概述
    2.2 实验系统介绍
        2.2.1 设备简介
        2.2.2 实验过程控制
    2.3 实验原理及煤样制作
        2.3.1 实验原理
        2.3.2 煤样选择
        2.3.3 实验前的准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瓦斯煤渗透特性实验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方案
    3.3 含瓦斯煤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3.3.1 瓦斯压力对煤体渗透率影响分析
        3.3.2 围压对渗透率影响分析
        3.3.3 轴向应力对渗透率影响分析
    3.4 全应力-应变过程含瓦斯煤渗透率变化特性
        3.4.1 不同围压下全应力-应变及渗透率演化规律
        3.4.2 不同瓦斯压力下全应力-应变及渗透率演化规律
    3.5 含瓦斯煤卸围压下渗透率变化特性
        3.5.1 不同围压下卸围压过程渗透率演化特性
        3.5.2 不同瓦斯压力下卸围压过程渗透率演化特性
        3.5.3 不同卸围压值下卸围压过程渗透率演化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长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
    4.1 COMSOL有限元软件简介
        4.1.1 有限元简介
        4.1.2 软件的功能特点
    4.2 COMSOL模拟过程
        4.2.1 超长钻孔抽采瓦斯渗流的数学模型
        4.2.2 模型的建立
    4.3 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兰矿千米钻场瓦斯抽采技术参数改进
    5.1 9#层煤层概况
    5.2 千米钻场布置参数
    5.3 千米钻场瓦斯抽采结果及分析
        5.3.1 瓦斯浓度随抽采时间变化规律
        5.3.2 纯瓦斯流量随抽采时间变化规律
    5.4 抽采效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层次分析的马兰矿煤层瓦斯富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概况
2 矿区主要构造特征
    2.1 矿区主要褶皱构造
    2.2 矿区主要断层构造
3 瓦斯富集影响因素分析及敏感指标确定
    3.1 瓦斯富集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选取
        3.1.1 变质程度对8#煤层瓦斯富集影响
        3.1.2 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对8#煤层瓦斯富集影响
        3.1.3 地质构造对8#煤层瓦斯富集影响
        3.1.4 顶底板岩性对8#煤层瓦斯富集影响
        3.1.5 水文地质条件对8#煤层瓦斯富集影响
    3.2 瓦斯富集敏感性指标的确定
4 结论

四、马兰矿南四采区陷落柱规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西山煤田主控应力场的分析[J]. 付君华. 山西焦煤科技, 2021(03)
  • [3]西山煤田岩溶陷落柱柱体形态与组构特征[J]. 赵金贵,郭敏泰,李文生. 煤炭学报, 2020(07)
  • [4]采空区积水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D]. 黄东兴.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西山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 [6]马兰矿采区准备巷道群应力演化特征及保护煤柱留设研究[D]. 武温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太原西山煤田陷落柱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付君华. 山西煤炭, 2020(01)
  • [8]化探方法在判别矿井陷落柱涌水水源中的应用[J]. 眭晋阳. 华北自然资源, 2019(02)
  • [9]马兰矿煤体渗流特性及超长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D]. 郭金岩.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10]基于层次分析的马兰矿煤层瓦斯富集特征研究[J]. 薛泽龙. 中州煤炭, 2015(06)

标签:;  ;  

马兰矿南四采区塌柱规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