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临川区听力语言障碍调查报告

福州市临川区听力语言障碍调查报告

一、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骆璐[1](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公蒗蒗[2](2019)在《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文中提出会馆是明清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一种管理流寓的社会组织。剧场是会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剧是会馆的日常活动。江西会馆是指江西人在本省和外省建立的会馆,最早在北京建立,因人口迁移、商业贸易和信仰传播而遍布南方诸省,不仅是江西人组织集会的地方,更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场所。因迁入地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江西会馆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南多北少和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建筑形制具有趋同性和差异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征。在移民视域下对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五省市市30余座现存江西会馆剧场实地考察,进行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再结合其他江西会馆资料和地方戏曲史料,以剧场为中心,从空间、造型和装饰三方面对江西会馆的建筑形制进行讨论,一是论证省外江西会馆与省内万寿宫建筑相关关系;二是阐明江西会馆的相似性与因地制宜的特性。再以会馆演剧为聚焦点,根据演出时间和目的的不同,将演剧类型分为酬神、节令、商业和其他等几类;依照戏曲传播规律和地方戏曲生态,对各地江西会馆演剧的剧种做出个例分析,论证了弋阳腔对地方戏曲高腔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对演出剧目和演出资金来源进行探究,认为江西会馆演出剧目主要为传统剧目、目连戏和真君戏等,江西会馆演剧的资金来源为捐厘、募捐、租金和个人罚款等。江西会馆演剧的功能丰富,文化层面上,可祭祀神只、高台教化;社会层面上,可传递乡音、构建秩序;商业层面上,可繁荣市场、应酬交际。民国以来,会馆功能退化,加之天灾人祸,会馆逐渐没落。以江西抚州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为例,说明如何借助名人效应和地方文化,进行会馆保护和再利用。

齐书春[3](2011)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首先研究了城市社会体育、城市竞技体育、城市学校体育自身和谐以及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自身和谐模式。其次,研究了城市体育如何与城市卫生、城市教育、城市文化等相关社会系统维持和谐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共享模式。最后,研究了城市体育如何融入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从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参与模式。通过研究,本研究认为:区域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均等化是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理念基础;人均公共体育资源量提高是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社区体育是实现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体育关照是促进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紧迫任务。促进体育赛事、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与城市特色相符是城市竞技体育发展理念;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强化对运动员文化教育,以及建立运动员社会保障机制是发展基础;减少城市竞技体育不当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以及移植民主作风,重塑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是发展路径;促进城市竞技体育区域发展均衡,以及促进城市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发展是紧迫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新课标要求相符是城市学校体育发展理念;扩展体育课程资源是发展基础;增加体育教师数量,以及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是发展路径:真正落实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是紧迫任务。为了促进城市竞技体育与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需要实现体育自身价值与体育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需要注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需要树立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互相取予的意识。为了促进城市社会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需要转变观念,理顺条块;需要构建和谐制度环境,推进城市社会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需要抓好共生界面建设,多元主体共同推进;为了促进城市竞技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需要对竞技体育进行教材化处理;应致力于培养体育氛围、塑造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应注重体育竞赛的杠杆推动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城市体育与城市教育之间通过实施“体教结合”共享模式,推动城市体育系统与城市教育系统和谐互动,资源共享,推进学校体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最终实现以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和结合部,全面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城市体育与城市教育之间通过实施城市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打破彼此隔离的状态,实现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共享资源,促进城市学校以及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和城市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有效整合,城市体育与城市卫生推进实施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共享模式,依托社区体育在线健康管理系统、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平台,发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主导作用,在政策法律的保障和经费及各种资源的支持下,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方法,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进行体育健康行为(参与)干预,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之间推进实施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的“多元结合”共享模式,推动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和谐互动、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共同发展。为了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实施,重在参与路径建设:体育参与城市管理,从体育促进城市社会功能性整合、城市社会制度性整合以及城市社会认同性整合三个路径入手;体育参与城市规划路径包括体育参与城市生活圈规划,参与城市扩展规划;参与城市更新规划;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体育旅游等体育休闲产业项目建立以及城市多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参与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胡俊生[4](2011)在《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47%左右,正以年平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就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据专家估计,现今已经流入城市但尚未在城市扎下根来的“农民工”大概有1.4亿。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要达到65%左右,20年时间将会有4亿农村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每年转移2000万人。城市化的提速,导致农村教育问题骤然凸显:农村社区“空巢化”,农村学校“空壳化”。农村教育正在走向衰落,如同整个农村社会的萧条衰落一样,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农村教育秩序因此而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尽管经过数次大的村校撤并和结构布局的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学校教育的整体颓势仍难根本扭转。农村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是继续坚守和巩固农村教育阵地,努力提升农村教育办学质量呢,还是顺应城市化潮流,校随人走,推进农村教育的城镇化进程?这就是本论文所要讨论的中心议题。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在理论上廓清中国社会变迁的整体趋势、农村教育的现实处境与未来走向,从而为应对农村教育的当下困局、谋划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大计建言献策。本文围绕“农村教育城镇化”这一中心命题展开可行性论证。为了避免纸上谈兵,笔者曾于2010年1-2月间,组织人员分赴陕北延安、榆林两市8县(区)的27所农村中学和12所城区中学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城区学校的农村籍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县教育局的官员等,共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0余份。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农村初中进城的认识和意愿,以及城区学校的办学状况等进行实地调查。以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依次分析了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处境、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现实基础、理论依据、国际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目标指向、路经选择、指导原则、方法步骤及政策保障等政策性建议。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农村教育城镇化,是城市化的伴随物,是社会变迁的必然过程。由于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不彻底性,土地城市化和劳动力城市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举家迁移式的人口城市化进程,结果导致中国特色的“半城市化”或“伪城市化”现象的长期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流动儿童”就像他们进城打工的父母一样,成为似城非城、似乡非乡“边缘人”。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半城市化”所结出的苦果,特殊的身份和处境,使他们的正常学习与身心健康无不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适时推进教育的城镇化进程,首先可以使这两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受益,继而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城市高质量教育。这不仅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意愿,也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我国城市化提速、农村教育走向萧条的大势,农村教育的文章要在城里做,基础教育的经费应往城镇花,农村中学教育的主阵地要逐步往城里挪,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村在城镇。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近期目标,是农村初中县城化;长远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唯其如此,才是消解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使广大农村孩子公平分享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学业与心智得以全面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已经取得成功经验。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等实际,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实施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东西有别,尊重民意,千万不可盲目冒进、一刀切。当下主要拟在西部贫困山区或生态脆弱地区试行。

田野[5](2008)在《我国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残疾人口的数字是庞大的,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推算共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其中听力残疾人2004万人。这些带有残疾的人群及其他们的家庭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贫困和挑战并处于社会的边缘。因此,与残疾人口相关的各个领域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康复对于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听力残疾人口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与其他残疾类别有着显着的差异和特殊要求,因此关注听力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听力残疾人口的规模现状和康复重要性以及康复服务开展的紧迫性,本文以全国性残疾人调查数据为分析基础,结合其跟踪监测数据,尝试对中国听力残疾人口的人口学分布特点、现患率情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等问题进行描述和探索分析,并应用相关统计方法对影响听力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残疾持续时间、是否为多重残疾、是否有工作、是否持有残疾人证、恩格尔系数、是否参加社会保障、是否领取救济、政府、社会团体是否走访、八大经济区。成年听力残疾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居住地为城镇接受过康复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残疾持续时间越长、仍然患有其他残疾、持有残疾人证的成年听力残疾人口越有可能接受过康复服务。同时,存在着残疾状况越差,残疾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情况,并且越有可能因为残疾的现状影响就业而没有工作。家庭中经济状况越好、并且有家庭成员(配偶)的支持越有可能会接受康复服务。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和领取救济的方式获得社会上的经济支持,接受康复服务的百分比会升高。听力残疾人所在地的政府对残疾人的定期走访、听力残疾人居住的社区有条件提供一些服务都有利于接受康复服务比例的提高。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听力残疾人口的基本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就提高听力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希望能为国家制定听力残疾的康复政策提供一些依据。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黄德超,黄德娟,金卫根,余耀春[6](2004)在《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城区人口中的听力残疾、语言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三种残疾患者的病因、发病率、发病年龄、级别构成、出生时间等的全面调查 ,发现引起听力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的后天因素远大于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以药源致残为主 ,患者失聪年龄多出现在 0~ 3岁 ,而听力语言残疾一经出现 ,多为重度残疾。

黄德娟,黄德超,金卫根,余耀春[7](2004)在《关于临川城区听力语言残疾情况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城区人口中的听残、言残和听言残三种残疾患者的病因、发病率、发病年龄、级别构成、出生时间等情况的全面调查,发现引起听残和听言残的后天因素远大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以药源致残为主,患者失聪年龄多出现在0~3岁,而听言残一经出现,多为重度残疾。

邱尚仁[8](2003)在《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细致方言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导师及学界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运用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方言学、文化学和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观点、方法,通过对南城方言特殊语汇“自然”、“社会”两大类别,“生物”、“社会”两大特征和“普遍”、“独有”、“潜在”、“公认”、“隐含”五大性质以及地域特征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对比研究分析,揭示了方言特殊语汇的独特文化价值,衬托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并探讨相关的语言学、文化学和社会人类学等问题。文章以丰富的语料和社会调研资料阐明了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关系:方言特殊语汇构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方言特殊语汇体现民族传统文化整体面貌、方言特殊语汇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理论源泉。文章指出:方言特殊语汇由鲜明的区域特征而反映强烈的地缘个性,由强烈的地缘个性而烘托浓厚的民族一般。方言特殊语汇以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最直观的取譬表现、最明了的交际思维,折射出最深刻的社会底蕴、最广泛的文化内涵、最普遍的处世哲理、最有力的世像鞭挞和最真实的人生取向。方言特殊语汇凝聚了人们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交际经验,是人们全部社会经验的总结、整体内心世界的展示和完全真实思维的体现。方言特殊语汇反映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迫切愿望,对精神、物质文明的执着追求,对统治者和统治阶层的基本要求,成为人们全部社会活动的物质宝库。文章以方言研究成果论证民族传统文化,力图刷新学术界对方言特殊语汇的认识,并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从而为现实社会生活需要服务。 全文共四十五万字。其中正文约二十六万字,附录约一十九万字。附录为《南城方言特殊语汇例释》,所选条目按“自然”、“社会”两大类,“天文地理”、“农事活动”、“生物环境”三小类和“处世哲理”、“行为评判”、“祈使请托”、“身心感受”、“事像百态”、“传统习俗”六小类排列。为避免篇幅过大,论文提交为正文部分。

二、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时期江西会馆述略
    第一节 江西会馆的建立
    第二节 江西会馆的特征
    第三节 江西会馆的功能
    小结
第二章 江西会馆剧场的遗存状况
    第一节 江西省内的江西会馆
    第二节 湘鄂的江西会馆剧场
    第三节 川渝的江西会馆剧场
    小结
第三章 江西会馆剧场的建筑形制
    第一节 空间布局
    第二节 剧场形制
    第三节 装饰特征
    小结
第四章 江西会馆的演剧活动
    第一节 演剧类型
    第二节 演剧剧种
    第三节 演剧剧目
    第四节 演剧戏资
    小结
第五章 江西会馆的演剧功能
    第一节 文教功能
    第二节 社会功能
    第三节 商业功能
    小结
第六章 江西会馆的保护与再利用
    第一节 会馆保护的政策和现状
    第二节 江西会馆的消失与保护
    第三节 抚州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案例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五省市江西会馆(含万寿宫)碑刻资料
附录二 :五省市江西会馆(含万寿宫)舞台题记
附录三 :四川地方志记载“江西会馆”简表
附录四 :重庆地方志记载“江西会馆”简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体育和谐发展促进城市和谐构建
        1.1.2 内部不和谐因素制约了城市体育均衡高效发展
        1.1.3 和谐城市构建中的城市体育需要和谐发展模式的指导
        1.1.4 对城市体育和谐进行研究,就是研究我国最主要聚集群体的体育和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系统功能主义理论
        1.5.2 和谐社会理论
        1.5.3 城市社会学理论
        1.5.4 城市营销理论
        1.5.5 模式理论
    1.6 城市体育概念界定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城市体育研究内容
        2.1.2 城市体育研究方法
        2.1.3 城市体育研究结果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城市体育自身和谐模式
    3.1 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
        3.1.1 人均公共体育资源量提高是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
        3.1.2 区域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均等化是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理念基础
        3.1.3 加强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体育关照是促进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紧迫任务
        3.1.4 社区体育是实现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
    3.2 城市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3.2.1 杜绝城市竞技体育不当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3.2.2 促进城市竞技体育区域发展均衡
        3.2.3 促进城市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发展
        3.2.4 重塑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
        3.2.5 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建设
        3.2.6 促进体育赛事、体育项目与城市特色相符合
    3.3 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
        3.3.1 遵循新课标要求,设置相应课程内容
        3.3.2 扩大体育课程资源增量,缓解城市学校体育发展瓶颈
        3.3.3 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体育课程一部分
    3.4 城市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谐发展模式
        3.4.1 城市竞技体育与城市社会体育和谐发展
        3.4.2 城市社会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
        3.4.3 城市竞技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和谐发展
4 城市体育共享模式
    4.1 城市体育与城市教育共享的“体教结合”共享模式
        4.1.1 实施“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迫切性
        4.1.2 “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4.1.3 “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目标
        4.1.4 “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基本特征
        4.1.5 实施”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阻碍因素
        4.1.6 “体教结合”共享模式的构建
    4.2 城市体育与城市教育共享的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
        4.2.1 实施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迫切性
        4.2.2 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4.2.3 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目标
        4.2.4 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基本特征
        4.2.5 实施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阻碍因素
        4.2.6 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共享模式的构建
    4.3 城市体育与城市卫生共享的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共享模式
        4.3.1 实施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共享模式的迫切性
        4.3.2 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共享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4.3.3 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共享模式的目标
        4.3.4 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4.3.5 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阻碍因素
        4.3.6 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
    4.4 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共享的“多元结合”共享模式
        4.4.1 实施“多元结合”共享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迫切性
        4.4.2 “多元结合”共享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4.4.3 “多元结合”共享模式的目标
        4.4.4 “多元结合”共享模式的基本特征
        4.4.5 “多元结合”共享模式的构建障碍
        4.4.6 “多元结合”共享模式的构建
5 城市体育参与模式
    5.1 实施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迫切性
        5.1.1 体育参与城市管理的迫切性
        5.1.2 体育参与城市规划的迫切性
        5.1.3 体育参与城市生态的迫切性
    5.2 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5.3 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目标
    5.4 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
    5.5 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构建障碍
    5.6 基于城市营销的城市体育参与模式的构建
        5.6.1 积极促进城市功能性整合
        5.6.2 促进城市制度性整合
        5.6.3 促进城市认同性整合
        5.6.4 促进城市规划
        5.6.5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6 结论
7 本论文研究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城市化的提速导致农村教育问题骤然凸显
        二、农村学校走向“空壳化”
        三、对农村教育政策及农村教育根本出路的质疑与关切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三、国内学者关于教育统筹的研究
        四、国内学者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五、国内学者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
        六、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 文章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农村教育现状:困顿中的坚守与火爆中的隐忧
    第一节 困顿中的坚守
        一、乡村学校遭遇三大阵痛:学生外流、教师不稳、阵地失守
        二、是坚持留守,还是顺势撤离?
    第二节 火爆中的隐忧
        一、城区学校普遍承受“超大班”重压
        二、城区学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三、城区学校同样面临名校“挖人”、生源外流的尴尬局面
    第三节 挥不去的城梦与乡愁
        一、为升学进城
        二、为生计担忧
        三、为身份烦恼
第三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动因、趋势及理论解读
    第一节 大趋势:传统村落的衰落与城市社会的崛起
        一、乡村社会的变迁
        二、城市中国的崛起
        三、政府与村民对教育的诉求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要素转移三步曲
        一、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二、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
    第三节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理论阐释
        一、“推拉理论”
        二、“迟发展效果”与示范效应
        三、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
第四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做法与经验
        一、英国的“普劳顿报告书”及“教育优先区”政策
        二、美国的“科尔曼报告”及补偿教育方案
        三、韩国的城市化与公平教育
        四、几点启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及其教训
        一、“拉美陷阱”反思
        二、亚洲近邻管窥
第五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目标定位
        一、概念内涵
        二、目标定位
        三、思维逻辑
        四、动力机理
        五、关系辨析
    第二节 路径选择
        一、柯城模式:城区名校下乡
        二、“平原模式”:农村孩子进城
        三、综合改革模式
        四、路径选择的现实考量及绩效预测
    第三节 指导原则
        一、宏观指导思想
        二、中观行动原则
        三、微观注意事项
第六章 农村教育城镇化:困难阻碍成功样本及政策保障
    第一节 困难阻碍
        一、认同阻碍
        二、钱从哪来
        三、来自学生家长的心理顾虑
        四、来自学校和教师的阻力
    第二节 实践探索中的成功案例分析
        一、“本土化”样态
        二、“半城镇化”样态
        三、“城镇化”样态
        四、来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与大胆探索
    第三节 政策保障
        一、拆除户藉制度樊篱
        二、通过安置“教育移民”实现“完全城市化”
        三、把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市政建设整体规划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五、修建“助学廉租房”,抚育教育三产
        六、农村学校布局与“大农村社区建设”构想相联系
        七、教育移民与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相结合
余论:几个尚存争议有待深究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或然性之辨
    二、“好上学”与“上好学”、方便眼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问题
    三、关于“农民的终结”、“农村的消亡'、“农村教育体系土崩瓦解”的质疑
    四、农村教育阵地的失守与乡村文化“精神场域”倾覆的关联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谢辞

(5)我国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听力残疾人口规模庞大
        1.1.2 康复对于听力残疾人回归社会意义重大
        1.1.3 全球范围内残疾公约的通过及听力康复组织的建立
        1.1.4 我国逐步提高对听力残疾人口康复的重视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进展
        2.1.1 老年听力残疾研究进展
        2.1.2 聋儿听力损失康复和教育
        2.1.3 各地专项调查研究结果
        2.1.4 社区康复的发展
    2.2 文献综述简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定义和概念界定
        3.1.1 听力残疾
        3.1.2 残疾康复
        3.1.3 听力残疾康复
    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3.2.1 研究思路与理论假设
        3.2.2 操作模型与研究方法
    3.3 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界定
        3.3.1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情况
        3.3.2 2006-2007 年度监测数据情况
        3.3.3 本研究数据特点
    3.4 操作变量的描述
        3.4.1 因变量说明
        3.4.2 自变量说明
第四章 中国听力残疾人口现状描述
    4.1 听力残疾人口分布特点描述
        4.1.1 全国地区听力残疾人口分布现状及特点
        4.1.2 听力残疾人口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4.1.3 听力残疾人口教育就业收入情况
    4.2 听力残疾人口残疾状况描述
        4.2.1 听力残疾人口致残等级
        4.2.2 听力残疾人口残疾发现时间
        4.2.3 听力残疾人口致残主要原因
        4.2.4 听力残疾人口生活适应度状况
    4.3 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情况描述
        4.3.1 听力残疾人口康复建议状况描述
        4.3.2 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和需求状况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5.1 使用数据配对逻辑过程
    5.2 基本人口学变量与康复服务差异的分析
        5.2.1 性别和康复服务差异
        5.2.2 年龄和康复服务差异
        5.2.3 受教育程度与康复服务差异
        5.2.4 婚姻状况与康复服务差异
        5.2.5 居住地与康复服务差异
    5.3 个人状况变量与康复服务差异分析
        5.3.1 残疾持续时间与康复服务差异
        5.3.2 致残原因与康复服务差异
        5.3.3 多重残疾与康复服务差异
        5.3.4 工作状况与康复服务差异
        5.3.5 残疾人证与康复服务差异
        5.3.6 活动参与与康复服务差异
        5.3.7 基本人口学变量和个人状况变量接受康复服务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
    5.4 家庭特征变量与康复服务差异分析
        5.4.1 家庭中残疾人比例与康复服务差异
        5.4.2 家庭是否需要救助与康复服务差异
        5.4.3 恩格尔系数与康复服务差异
        5.4.4 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比与康复服务差异
        5.4.5 基本人口学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接受康复服务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
    5.5 社会支持变量与康复服务差异分析
        5.5.1 社会保障状况与康复服务差异
        5.5.2 领取救济与康复服务差异
        5.5.3 政府、社会团体走访与康复服务差异
        5.5.4 八大经济区与康复服务差异
        5.5.5 基本人口学变量和社会支持变量接受康复服务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
    5.6 多因素分析结果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1.1 听力残疾人口总体现状
        6.1.2 听力残疾人口接受康复服务差异影响因素
    6.2 政策建议
    6.3 本文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听力语言残疾疾发生率见表1。
    2.2 听力语言残疾疾病因构成见表2。
    2.3 听力语言残疾疾的级别构成见表3。
    2.4 听力语言残疾疾发生年龄见表4。
    2.5 听力语言残疾疾出生时间构成见表5。
3 讨论

(7)关于临川城区听力语言残疾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方法。
二、结果
    1.听言残疾发生率见表1。
    2. 听言残疾病因构成见表2。
    3.听言残疾的级别构成见表3。
    4.听言残疾发生年龄见表4。
    5.听言残疾出生时间构成见表5。
三、讨论

(8)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江西概况与江西方言
    第一节 江西概况
    第二节 江西方言及其分区
第二章 南城概况与南城方言及其特殊语汇
    第一节 南城概况
    第二节 南城方言概述
    第三节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
        一、 方言特殊语汇的界定
        二、 方言特殊语汇用例的选择和分类
        (一) 自然类
        (二) 社会类
        三、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性质
        (一) 普遍性
        (二) 独有性
        (三) 潜在性
        (四) 公认性
        (五) 隐含性
        四、 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价值
        (一) 人类文化的基础内容--社会意识
        (二) 社会意识的根本反映--人类语言
        (三) 方言特殊语汇体现言语作品的本质特征
        (四) 方言特殊语汇映射社会文化的深层感悟
第三章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生物特征
    第一节 自然特征
        一、 自然类
        (一) 天文地理
        (二) 农事活动
        (三) 生物环境
        二、 社会类
        (四) 处世哲理
        (五) 行为评判
        (六) 祈使请托
        (七) 身心感受
        (八) 事像百态
        (九) 传统习俗
    第二节 生理特征
        一、 自然类
        (一) 生物环境
        二、 社会类
        (二) 处世哲理
        (三) 行为评判
        (四) 祈使请托
        (五) 身心感受
        (六) 事像百态
        (七) 传统习俗
    第三节 物象特征
        一、 自然类
        (一) 生物环境
        二、 社会类
        (二) 处世哲理
        (三) 行为评判
        (四) 祈使请托
        (五) 身心感受
        (六) 事像百态
        (七) 传统习俗
    第四节 意识特征
        一、 社会类
        (一) 处世哲理
        (二) 行为评判
        (三) 祈使请托
        (四) 身心感受
        (五) 事像百态
第四章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社会特征
    第一节 心理特征
        一、 积极心理
        二、 一般心理
        三、 消极心理
    第二节 评判特征
        一、 肯定评判
        (一) 行为评判
        (二) 事像百态
        二、 一般评判
        (一) 行为评判
        (二) 事像百态
        三、 否定评判
        (一) 行为评判
        (二) 事像百态
    第三节 价值特征
        一、 正面价值
        二、 一般价值
        三、 负面价值
第五章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
    第一节 方言特殊语汇构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一、 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书语形式
        二、 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口语形式
        三、 民族传统文化语言载体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 方言特殊语汇体现民族传统文化整体面貌
        一、 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主旨
        (一) 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旨
        (二)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主旨
        (三) 部分相关社会调查资讯参考
        二、 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侧翼
        (一) 民族传统文化的侧翼
        (二)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侧翼
        (三) 部分相关社会调查资讯参考
        三、 方言特殊语汇对地域特征文化的凸现
        (一) 属于农耕特征文化方面的条目
        (二) 属于山水特征文化方面的条目
        (二) 属于知足特征文化方面的条目
        (四) 属于封闭特征文化方面的条目
    第三节 方言特殊语汇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理论源泉
        一、 民族传统文化理论源于社会生活
        (一) 关于传统思想政治文化理论
        (二) 关于儒家文化理论及传统文学理论
        二、 方言特殊语汇揭示生活底蕴
        (一) 关于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生物特征
        (二) 关于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社会特征
        (三) 方言特殊语汇揭示地域社会生活底蕴的多面性
        (四)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与英语熟语的相关比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D]. 公蒗蒗.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齐书春. 上海体育学院, 2011(04)
  • [4]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D]. 胡俊生.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4)
  • [5]我国听力残疾人口康复服务影响因素分析[D]. 田野. 北京大学, 2008(10)
  • [6]抚州市临川区城区听力语言残疾调查报告[J]. 黄德超,黄德娟,金卫根,余耀春. 中国特殊教育, 2004(12)
  • [7]关于临川城区听力语言残疾情况的调查报告[J]. 黄德娟,黄德超,金卫根,余耀春.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8]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 ——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研究[D]. 邱尚仁. 厦门大学, 2003(02)

标签:;  ;  ;  ;  

福州市临川区听力语言障碍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