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交通事故图片展

看交通事故图片展

一、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倩茹[1](2021)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基于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实践》文中提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溺水、火灾、交通事故、性侵、肢体冲突等因素造成的意外伤亡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围绕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开展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托江西省抚州市Y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调查,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总结Y村留守儿童在交通安全、防火灾、防触电等方面教育存在不足。针对当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社会工作者邀请了10名服务对象组成“安全伴我成长”安全教育小组,并在七次小组活动中,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培养服务对象的安全意识,促使服务对象能将所学安全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生活。基于对Y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其小组介入过程,本文得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从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第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需要社工、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合作,社工以及学校除了为儿童开展安全教育外,也需要为儿童监护人开展相关的培训,以便儿童获得持续性的安全教育;第三,搭建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资源库,促进资源系统间的有效互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的服务;第四,培育安全教育本土社工人才队伍,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发展。

张玲潇[2](2021)在《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文中认为本文从战略传播角度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中国高铁产业自诞生以来12年间(2008—2019)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试图从共识性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建构产业认同和实现产业利益的价值。本文试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高铁产业诞生以来开展了哪些战略传播活动,有什么特征?2)高铁产业战略传播与产业认同建构的关系如何?3)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在提升高铁品牌形象,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以及促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方面有哪些效果?本文主体部分有十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对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关注于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活动,从战略传播背景、运行机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四个方面展开。第二章是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国内外背景回顾;第三章是对以铁道部为主导的战略传播运行机制的研究;第四章是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和借力国际会议、展览等形式的组织传播的研究;第五章是从主题设置、叙事方式、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内容进行分析。第六章至第九章,关注于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战略传播。其中第六章聚焦高铁“走出去”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略价值分析。第七章对“走出去”阶段的高铁多主体联动传播和多层级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第八章对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高铁外交公关,与利益相关群体对话的组织传播和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三种战略传播手段进行了梳理;第九章对高铁战略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做了深入探究,这个阶段传播善用第三方视角讲故事,主题更贴近受众,话语方式也更吸引人。第十章,借鉴建构主义学派的国家间集体认同的形成与转化理论,分析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及未来改进策略。结语,对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和“走出去”阶段两个时期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回顾,得出战略传播是增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的重要途径的结论。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多学科理论交叉运用的方法。在深度挖掘、收集、整理高铁诞生十余年以来的相关史实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大众传播媒体关于高铁的报道,以及高铁产业通过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等发布的新闻文本,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选取高铁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轨道交通领域高校学者和高铁工程师等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一手资料,并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入分析和总结高铁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整体勾画。本文创新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性。以往关于高铁产业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理论视角进行的,而从战略传播角度关注高铁产业的比较少见,本文用战略传播理论考察高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对前人研究的较好补充。第二,论文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了整体勾画,分析并总结了其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并借用多学科理论对原始文献和调查材料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与解读。论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第三,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认同建构理论对高铁产业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分析,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探究战略传播与认同建构的逻辑关系,对现有理论进行拓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在社会急剧转型、世界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多重背景下,高铁产业正面临着国内认同和国际认同的双重建构任务。在认同的建构中,信息的传播是核心和关键,通过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实现受众态度转变和行为转化。高铁产业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多元传播主体、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针对国内外受众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是实现高铁产业国内和国际认同的有效方式,同时对于产业利益的最终实现和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刘熙[3](2019)在《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警示体系思考》文中认为公安交管部门在依法管理交通过程中,想方设法创制交通安全预警体系,唤醒公众交通安全自觉自律意识,激发公众摒弃交通陋习、抵制危险驾驶行为的能量,是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预警提示体系,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是现代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

杨慧芳[4](2018)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试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可以说,他们能否平安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现实警示我们,由于中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容易忽略交通安全问题,其交通行为特点也更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保卫他们的交通安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论文从梳理国际、国内特别是湖南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入手,在认真分析其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探讨和阐述了其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途径。论文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等四个层面分别分析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学生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敷衍塞责”的应付思想、“置身度外”的放任思想、“浅尝辄止”的随意思想等。学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安全教育与基础教育脱钩;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缺乏有效性;交通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教师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式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够;安全教育专业人才匮乏,交通安全教育缺乏科学性。社会和家庭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普遍重视不够,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氛围不浓;家长的科学教导和表率作用不够等。在探究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时,文章指出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以学生为核心主动参与学习,每位学生不仅要意识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还要知行合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去实践;二是以学校为重点提供教学条件,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培养的主体责任,搭建平台和载体为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创造先决条件,并优化人财物资源从而实现培养目标;三是以教师为根本传授相关知识,每位教师都应提高自身交通安全素养,且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教师还要用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进行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四是以社会和家庭为先导同步推进培养,家庭配合不能缺位,全社会要共同参与不失责,才能保证教育效果。

郑恒山[5](2017)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学校注重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来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希望安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为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学校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知识运用、防火防灾实操等方面的能力,巩固和发展学校持续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平安校园"验收通过的工作成果,学校举办了"平安校园,和谐师大"校园安全文化系列活动,该活动是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军,刘玉珍[6](2017)在《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文化堕距与文化调适研究——基于H社区移民157起交通事故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T县交通局提供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进行分析,从交通事故发生的年份、时刻、地点、涉及的交通工具类型、以及事故涉及移民的人口学特征5个方面,描述了H社区在3年时间里发生的157起交通事故,从文化堕距的视角分析移民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针对水库外迁移民的文化堕距,从T县管理实践以及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介入两个方面提出文化调适的策略,以消减文化堕距,促进移民的文化适应。

程小玲[7](2016)在《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文中认为公共外交从根本上体现了一国政府对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相互理解的自觉努力,是进行国家营销的系统性规划。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是国际传播,传播能力决定了国家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公共外交与媒体国家影响力塑造,正发生强烈互动与融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以和平崛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明显存在短板,对外传播明显“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明显,国际舆论环境中“西强我弱”的被动局面依然存在。作为国家的耳目喉舌、身兼官方和民间背景的天然优势,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正在通过外宣、外交、外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国际传播,不断在公共外交领域中取得重要成果。本论文在公共外交的视野下,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进行考察,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西方媒体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首先,论文对公共外交、主流媒体及国际传播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作了阐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渠道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公共外交是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在公共外交的背景下主动设置议题,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可以灵活、深入地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有效影响外国受众,提高本国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话语权。其次,论文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现状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对外报道稀少、国际新闻报道基本无存在感的封闭期;努力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开拓期;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9年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全面布局、促进主流媒体结构优化的战略转型升级期。其中,笔者重点以新华社为例,系统介绍了这个世界性的国家通讯社,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作用、渠道,以及议程设置的框架、组织机制、受众定位。并对其特有的国际传播历史沿革、外宣报道平台流变、媒体外交活动开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华社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主流媒体,也是我国对外宣传的缩影。通过对这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论文分析了我国际传播力建设中的主要优势、突出问题、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向。此外,论文还对西方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进行梳理和横向比较,总结对我国有积极借鉴的内容。最后,在综合上述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公共外交的角度,针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提出包括制定总体战略、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国际化叙事能力、加强传播渠道建设、创新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建议。

谭艳,刘爱华[8](2016)在《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我当小交警"为案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求得新的发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

苏斌[9](2016)在《银川市交通拥堵成因及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以私家车为代表的小汽车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亲睐,因乘坐私家车出行具有便捷、快速、舒适度高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乘坐私家车出行。车辆增多带来的就是道路交通拥挤程度增加,交通拥堵带来了浪费时间、污染环境、增加交易成本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又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例,探讨、分析银川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银川实际情况及原因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本文是笔者在结合近6年交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银川市交通拥堵局面逐渐加剧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文献学习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来加以剖析银川市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研究得出了引发银川市交通拥堵五个方面的原因,即城市规划的因素、道路交通管理的因素、公共交通服务的因素、交通参与者的因素以及突发交通事件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适应的治理对策。分别是城市规划中充分注重道路交通发展、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交通参与者素质养成与教育以及加强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措施,力求有效解决银川市交通拥堵问题。

罗桂英[10](2014)在《如何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村通的方针政策。随着农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农村与城镇之间人流物流活动也随之猛增,农村的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也大幅度增长,积极推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由于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仍然十分淡薄,以及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措施相对滞后等原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给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涉及农村和农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作为交通管理者,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多数农

二、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基于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留守儿童
        2.1.2 安全教育
    2.2 理论视角
        2.2.1 社会学习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3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
        2.3.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
        2.3.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3.3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对策
        2.3.4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
        2.3.5 文献评述
3.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服务需求
    3.1 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概况
        3.1.1 受教育情况
        3.1.2 家庭监护情况
        3.1.3 寄宿情况
    3.2 江西抚州 Y 村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
        3.2.1 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安全问题
        3.2.2 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服务需求
4.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实务过程
    4.1 安全教育小组的筹备
        4.1.1 小组成员的招募
        4.1.2 小组的目标
        4.1.3 小组工作计划
        4.1.4 活动时间及场地安排
        4.1.5 活动风险预案
    4.2 安全教育小组的实施
        4.2.1 建立关系,识别安全风险
        4.2.2 提升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巧
        4.2.3 巩固成效,展望未来
    4.3 安全教育小组的评估
        4.3.1 过程评估
        4.3.2 结果评估
5.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5.1 构建“三方协作”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体系
    5.2 搭建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资源池”
    5.3 培育本土社工队伍
    5.4 推动“三阶段”式安全教育
6.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安全伴我成长”安全教育小组计划书
附录二: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致谢

(2)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概念、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节 概念界定
        一、高铁与高铁产业
        二、战略传播
    第二节 战略传播理论探讨
        一、战略传播机制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二、战略传播内容彰显软实力
        三、战略传播手段多样与整合
        四、战略传播受众具有针对性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高铁产业的多面向研究
        二、国家和企业层面的战略传播研究
        三、企业声誉管理、品牌形象等相关研究
第二章 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节 中国高铁诞生前的国内铁路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高铁发展相关问题的论争与博弈
        一、关于高铁建设时间的论争
        二、关于高铁建设技术的论争
        三、关于高铁建设路线的论争
    第三节 中国高铁在挫折中负重前行
第三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高度集中的全行业整体协同体制
        二、高度集中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铁道部主导的战略传播议程设置机制
        二、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内部舆情处置机制
第四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意见领袖二次传播
    第二节 借力国际会议和展览扩大影响力
    第三节 与各种国际组织互动交流
第五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一节 主题设置:官方主导议题
        一、中国高铁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
        二、中国高铁建设的国际影响
        三、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成就
        四、高铁建设中争议问题的回应
    第二节 叙事方式:官方叙事、以我为主
        一、叙事宏大、秀成就
        二、借媒体采访传达高铁产业观点
    第三节 表现形式:相对传统与单一
        一、话语风格体现“优越感”
        二、视觉符号略显”单一化”
第六章 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的战略优势分析
第七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企业主导与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二、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顶层设计下的多主体联动机制
        二、多层级的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
第八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致力于关系建立的人际传播
        一、国家领导人的高铁外交
        二、企业领导的高铁公关
    第二节 与各团体和机构对话的组织传播
        一、参加或主办各种国际展览、展会
        二、与各种国际组织、团体开展交流
        三、利用企业自营媒体开展传播活动
    第三节 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
        一、企业借力国内主流媒体外宣平台开展传播
        二、借力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及本土媒体
第九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节 主题设置:有高度、有温度
        一、展示企业实力,善于“借嘴说话”
        二、分享合作成果,彰显共赢理念
        三、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国际关切
    第二节 叙事方式:受众视角,故事呈现
        一、主动讲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二、借第三方之口讲故事体现可信性
    第三节 表现形式:诉诸视觉与互联网语言
        一、视听元素多彩呈现
        二、话语内容吸引力强
第十章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建构
    第—节 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认同建构
        二、相互依存、社会互动与认同建构
        三、第三方身份再现共同命运情景
        四、扩大共识以形成同质性认知
    第二节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现状
        一、中国高铁产业的朋友认同现状
        二、中国高铁产业的竞争对手认同现状
    第三节 中国高铁产业认同层次提升策略
        一、朋友关系认同的建构与维系
        二、竞争对手关系的认同转化策略
结语
    一、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机制由集中到协同
    二、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手段由单一到多元化
    三、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内容的受众视角转向
    四、战略传播是高铁产业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受访者基本情况
附录二: 访谈提纲

(3)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警示体系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应当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警示体系
现有警示标志功能简析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警示体系构想

(4)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2.1 国际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2.1.1 历史进程
        2.1.2 现状
    2.2 国内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2.2.1 历史进程
        2.2.2 现状
    2.3 湖南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概述
        2.3.1 历史进程
        2.3.2 现状
第3章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
        3.1.1 “敷衍塞责”的应付思想
        3.1.2 “置身度外”的放任思想
        3.1.3 “浅尝辄止”的随意思想
    3.2 学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的长效教育机制
        3.2.1 学校主动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很少且缺乏系统性
        3.2.2 教育导向造成学校管理重心的偏移,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脱钩
        3.2.3 缺乏评价机制,没有衡量交通安全意识培养效果的标尺
        3.2.4 教育经费短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缺乏有效性
        3.2.5 对学生交通行为的特点研究不够,交通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
    3.3 教师的创新手段和专业知识不够
        3.3.1 教育方式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够
        3.3.2 专业人才匮乏,交通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
    3.4 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氛围不浓
        3.4.1 社会普遍重视不够,培养氛围不浓
        3.4.2 家长教导、表率作用不强
第4章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的途径
    4.1 以学生为核心主动参与学习
        4.1.1 交通环境倒逼中小学生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4.1.2 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
        4.1.3 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4.2 以学校为重点提供教学条件
        4.2.1 学校主动承担起培养的主体责任
        4.2.2 搭建平台和载体是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先决条件
        4.2.3 优化人财物资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4.3 以教师为根本传授相关知识
        4.3.1 教师自身需提高交通安全素养
        4.3.2 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
        4.3.3 用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进行意识培养
        4.3.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
    4.4 以社会和家庭为先导同步推进培养
        4.4.1 家庭配合不能缺位
        4.4.2 全社会共同参与不失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件B 调查访谈记录
致谢

(5)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设校级公共课程, 进行大学生安全课堂教育
二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竞争强化安全教育
三抓好新生军训活动,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四邀请知名安全专家, 举办安全教育讲座
五针对重要时间节点, 开展特色安全教育活动
六组织师生实地参观, 体验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

(6)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文化堕距与文化调适研究——基于H社区移民157起交通事故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二、资料来源和案例基本情况
    (一) 资料来源
    (二) H社区及其道路基本情况
三、一个移民安置的社会事实:157起交通事故
    (一) 事故发生的年份
    (二) 事故发生的时刻
    (三) 事故发生的地点
    (四) 事故涉及的车辆类型
    (五) 事故涉及移民的人口学特征
四、外迁安置移民的文化堕距
    (一) 物质文化的率先变化
        1. 生活空间的变动。
        2. 生计模式的变革。
        3. 生活图景的变奏。
        4. 基础设施的变型。
        5. 交通工具的变代。
    (二) 适应文化的滞后变化
        1. 交通知识贫乏。
        2. 安全意识淡薄。
        3. 驾驶经验不足。
        4. 特殊身份心态。
    (三) 文化堕距的形成逻辑
五、社区移民的文化调适策略:快速联动式社会管理
    (一) T县针对移民的文化调适实践
        1. 道路硬件建设。
        2. 交通知识培训。
        3. 安全意识培养。
    (二) 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介入
        1. 及时发现问题, 制定应对措施。
        2. 驾驶技能训练。
六、结语

(7)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
        1.2.2 关于公共外交与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的关系研究
        1.2.3 关于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研究
        1.2.4 关于新华社国际传播力的个案研究
        1.2.5 小结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公共外交与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
    2.1 公共外交
        2.1.1 公共外交的内涵
        2.1.2 公共外交的特点
    2.2 主流媒体及其国际传播力
        2.2.1 主流媒体的界定及标准
        2.2.2 国际传播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3 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与公共外交的关系
        2.3.1 主流媒体是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
        2.3.2 公共外交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3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3.1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历史回顾
        3.1.1 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浓厚
        3.1.2 改革开放后到2009年:向中国说明世界
    3.2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现状考察
        3.2.1 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新闻报道网络
        3.2.2 报道时效性、自采率和转发率大幅提升
        3.2.3 新媒体传播强势发展
4 案例:公共外交视野下新华社的国际传播力剖析
    4.1 新华社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4.2 新华社国际传播的信源和渠道
        4.2.1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信源
        4.2.2 新华社国际传播力的渠道建设
    4.3 新华社的“主动推送”和效果分析
        4.3.1 公共外交视野下新华社国际传播的议程设置和框架
        4.3.2 从“人”出发讲好中国故事
        4.3.3 跨越“接近性”原则的国际障碍
    4.4 新华社在媒介外交活动中的效果分析
        4.4.1 运营海外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4.4.2 与联合国等机构实现国际平台资源嫁接
        4.4.3 拓展对外合作机制:与世界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
        4.4.4 新华社国际传播成效分析
5 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5.1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1.1 国际传播信息流进流出存在“逆差”
        5.1.2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他塑”为主
        5.1.3 话语体系在中外融通上存在差距
    5.2 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中问题造成的原因
        5.2.1 观念方面:现代传播意识不强
        5.2.2 报道能力方面:议题设置能力有待提升
        5.2.3 管理方面:体制机制不适应国际传播要求
        5.2.4 人才方面:国际传播人才储备不足
6 公共外加视野下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及其启示
    6.1 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
        6.1.1 西方主流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和地位
        6.1.2 案例:“美国之音”等在国际传播力构建中的表现
    6.2 西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启示
        6.2.1 重视媒体专业化和精英智囊作用
        6.2.2 加强国际传播战略规划
        6.2.3 进一步加强传播平台建设
7 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7.1 正确理解国际传播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价值和意义
    7.2 提高国际化叙事能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7.3 加强公共外交语境下的国际传播渠道建设
    7.4 提升议程设置力与争取话语权
    7.5 注重统筹规划与传播实效,加强课题研究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银川市交通拥堵成因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三) 研究动态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研究中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本论文的创新点
        (二) 本论文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交通拥堵概念及特征
        一、交通拥堵定义
        二、交通拥堵评价指标
        三、交通拥堵特性
    第二节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城市交通供给理论
        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理论
        三、智能交通管理理论
第二章 银川市交通拥堵现状
    第一节 银川市基本情况
        一、银川市情
        二、银川市道路及车辆情况
    第二节 银川市交通拥堵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早、中、晚高峰时段市区大面积拥堵
        二、重点路段常规性拥堵
        三、因恶劣气候条件及突发事件引发的交通拥堵
    第三节 银川市交通拥堵影响分析
第三章 银川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因素
        一、人员易于聚集场所规划不合理
        二、道路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
        三、停车泊位规划存在滞后性
    第二节 道路交通管理的因素
        一、交管队伍力量薄弱
        二、交管队伍业务水平不高
        三、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
        四、道路交通设施欠缺且管理不到位
        五、一线交通民警执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节 公共交通服务的因素
        一、公交线路不合理
        二、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滞后
        三、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第四节 交通参与者的因素
        一、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意识差
        二、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漠
    第五节 突发交通事件的因素
        一、交通事故引发交通拥堵
        二、市政施工引发的交通拥堵
        三、大型活动引发的交通拥堵
第四章 国内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经验
        一、伦敦经验
        二、东京经验
        三、新加坡经验
    第二节 国内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经验
        一、北京经验
        二、广州经验
        三、西安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经验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相统一
        二、严格的道路交通管理
        三、实行公交优先政策
第五章 银川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城市规划要科学合理
        一、合理布局人员易于聚集场所
        二、规划建设道路目光要长远
        三、规划与机动车数量相适应的停车泊位
    第二节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一、打造素质优良的交管队伍
        二、科学合理的交通信号灯配时
        三、深化道路交通设施精细化管理
        四、加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第三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一、确立公交优先政策
        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
    第四节 强化交通参与者素质养成与教育
        一、严格驾驶员考试管理工作
        二、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第五节 加强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
        一、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制度
        二、市政施工实行错时
        三、大型活动期间的重点管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如何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充分认识农村道路交通现状】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要有主动性]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形式要有多样性】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注重时间性和针对性】

四、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基于江西抚州Y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实践[D]. 吴倩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2)
  • [2]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D]. 张玲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警示体系思考[J]. 刘熙. 汽车与安全, 2019(07)
  • [4]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试探[D]. 杨慧芳. 湖南大学, 2018(02)
  • [5]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J]. 郑恒山. 教育现代化, 2017(39)
  • [6]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文化堕距与文化调适研究——基于H社区移民157起交通事故的实证调查[J]. 程军,刘玉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以新华通讯社为例[D]. 程小玲. 武汉大学, 2016(01)
  • [8]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案例[J]. 谭艳,刘爱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6(09)
  • [9]银川市交通拥堵成因及治理[D]. 苏斌.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10]如何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J]. 罗桂英. 汽车与安全, 2014(08)

标签:;  ;  ;  ;  ;  

看交通事故图片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