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关于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一、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钟芳科,黄波,李欣[1](2021)在《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长江大保护要求,结合鄱阳湖渔民渔情,江西围绕着"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总目标,对"一湖一策"差别管理禁捕退捕政策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禁捕补偿、养老保障和转产转业三个维度,对鄱阳湖禁捕退捕政策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政策具有层层落实、多部门联动,重点保民生、突出因地施策的特点。同时,结合鄱阳湖访谈调研对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禁得住、退得出"短期内已实现,但由于激励不足,长期来看渔民返捕可能性较大;由于退捕前后渔民收入反差较大,"能小康"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创新转产转业方式、试点探索资源保护利用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李帼佳[2](2020)在《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移民安置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发展和稳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淮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构成,承担淮河七成以上洪水入江,其中扬州段约占总长度的三分之二,妥善解决该段移民安置问题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扬州段工程涉及市内高邮、江都、广陵、邗江、开发区五个县(市、区),途径高邮湖、邵伯湖等重要湖泊,除农民外,渔民在该工程移民中占有较高比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程的移民安置既包括生产安置也包括搬迁安置,工作开展繁琐复杂,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历时长达7年,移民安置工作尽量克服区划调整、占补平衡、资金有限、矛盾尖锐、工期紧迫等种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保障移民合法权益。虽然相关部门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该工程移民安置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移民安置的补偿标准偏低,难以改善移民生活水平;集中安置点建设滞后,增加地方财政支出;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影响安置进度;移民对安置规划和标准制定缺乏发言权,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政府对移民安置后生产生活的跟踪了解不足,移民缺乏发展保障等。其原因主要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征地手续过于繁杂、征地过程中区划、机构、政策等出现调整、各部门受本位主义思想制约形成了碎片化的权威结构、安置模式存在局限性、移民安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必须从建立法律制度框架、完善移民安置程序、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推进多样化安置模式、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可持续生计体系等方面着手,方能以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为准则,进一步改进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切实保障移民权益,实现移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林明丹[3](2019)在《北海市侨港镇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中后期因东南亚地区排华事件被驱赶回国的侨港镇归侨难民,作为渔民长期靠海为生,和普通的农民存在着较大区别却没从农民中分离出来,由于海洋自然资源因素和政策性因素,许多归侨渔民被迫上岸,面临“种地无田、转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困境,生活返贫现象严重。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缺位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以“底线公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北海市侨港镇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侨港镇归侨渔民的就业形势、收入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包括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住房环境、享受的医疗卫生和接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进行调研,剖析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建立公平的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底线下的公平和底线上的公平两个层面来考虑,既需要政府主导出台建立有针对性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侨港镇文化教育水平和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等政策满足归侨渔民最底层最基础的保障需求,又要通过政府监督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出力,加强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促进渔民转业和创新创业,实施新型的归侨渔民社会保险机制、提高社会养老服务等途径满足归侨渔民的差异性需求,让他们得到一个更加公平的平台去发挥潜能、发展自身,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种体现底线公平的制度建设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兰利[4](2019)在《长江流域禁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加剧,渔业资源保护同渔民民生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长江流域退捕的大背景下,渔业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渔民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草原退捕生态补偿和征地补偿测算框架,基于经济学理论和物权法,运用机会成本法,得出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应包含:捕捞收益补偿(捕捞许可证回购)、社会保障补偿(失业、再就业、养老和医疗补助以及提前退出奖励)、专用生产设备报废补偿(渔船和网具)三大部分,进而提出每个部分的测算模型,最终得出退捕渔民生态补偿总公式,进一步以长江流域干流流经省域湖北省为例,结合渔政部门上报数据以及渔民调研数据,测算出按照每户捕捞渔民退捕补偿资金平均值202486元计算,湖北省长江流域退捕需要补偿金额总数为257.3亿元,按照每户捕捞渔民退捕补偿资金中值175141元计算,湖北省长江流域退捕需要补偿金额总数为297.5亿元,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分为八大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为全文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主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构建文章的技术路线图,最后就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和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有针对性地查阅梳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代表性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国外研究综述主要从生态补偿的对象、测算方法、方式等方面展开,国内部分主要从生态补偿的对象、原则和方式等方面展开,为开展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提供实践借鉴。第三章对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展开论述,首先介绍生态补偿的概念发展其次介绍了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为研究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是对湖北洪湖市已退捕渔民进行退捕政策的满意度分析,于2017年对湖北省洪湖市已退捕渔民进行退捕政策满意度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3份,通过定量分析,找出补偿标准是影响已上岸渔民对退捕政策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第五章是退捕渔业生态补偿调研分析,本文与2017年对湖北省9个区县进行了退捕渔业生态补偿调研,形成了10份渔政部门访谈材料以及134份渔民调查问卷,本章是对调查所得访谈材料以及调研问卷的分析和总结,渔政部门访谈材料(附录2)为补偿框架的内容提供可行性参考,渔民问卷数据(附录3)以及渔政部门上报数据(附录4)为补偿费用的测算提供数据支持。第六章主要从捕捞生产许可证情况、捕捞专业生产设备情况、捕捞利润情况以及捕捞渔民社会保障情况几个方面系统介绍湖北省捕捞渔业的整体概况,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七章是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实证分析,首先确定生态补偿框架,由捕捞权益补偿、社会保障补偿以及专用生产设备报废补偿三大部分构成,接下来提出生态补偿的测算模型和退捕总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渔政部门报送数据以及渔民调研数据,测算出湖北省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并对测算数据进行校正,使得测算结果体现公平和公正。最后根据机会成本法和蒙特卡洛模型估计,按照每户捕捞渔民退捕补偿资金平均值202486元计算,湖北省长江流域退捕需要补偿金额总数为257.3亿元,按照每户捕捞渔民退捕补偿资金中值175141元计算,湖北省长江流域退捕需要补偿金额总数为297.5亿元。第八章是全文总结以及政策建议,本文提出包括捕捞收益补偿、社会保障补偿和专业生产设备报废补偿三方面的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框架,并构建相应的测算模型和测算总公式,最终以湖北省为例测算出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总费用。

雷丽萍[5](2018)在《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建设。目前,厦门市翔安区相关征地政策、机制、就业保障管理的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三无”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津贴。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翔安区是厦门市经济特区第一年轻的行政区,同时农民失去土地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相应而生。本文在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的总体情况和就业保障政策的研究背景下,界定了“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和“土地发展权”的具体概念,制定研究路线,采用公共管理的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并以文献调研法和经验借鉴,以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采用的就业保障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土地补偿政策和生命保障政策内容的探究。通过“城乡统筹”的农村方式进行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增强农业优势,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渠道,增添更多的农民增收办法。因此,失地农民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新名字,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性。根据政府需求失去土地,不但达成政府的愿望,也是很多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农村转变城市农民可以变得更富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实际情况中也注意到,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就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建立长久生活基石的“重要性时刻”。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根本,当那些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应该要做好后续相关的工作,也该想到如何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生活的经济来源和就业保障的相关问题。为此,本文深刻分析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完善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的对策,以期引导、制约和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政府就业保障政策。在国内相关的文献中现有学者对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内容、就业保障责任分配、就业保障系统执行、就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怎样统筹现有的资源等方面依然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对就业保障的定义,政策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张增湘[6](2018)在《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7月三沙设市以来,在三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维权、维稳、保护、开发”原则的指导下,三沙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永兴社区作为三沙市最大的渔民社区,其建设与治理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三沙市其他渔民社区的建设治理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近五年来,三沙市永兴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渔民们的交通、医疗、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住房、就业和收入情况较三沙设市前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三沙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影响三沙市永兴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永兴社区建设治理的瓶颈和天花板逐渐显现。集中表现为:渔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渔民追求美好新生活的需要;就业渠道仍然较为单一,渔民收入增收乏力;渔业资源日益衰竭,渔民转产转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与渔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社区治理也仍在存在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永兴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乃至影响我国南海维权战略的实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此,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面对新形势、新背景,三沙市各级政府机构和组织、永兴社区及广大渔民群众应当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渔业渔村现代化,积极思考渔民社区未来建设及治理新思路、新方向。论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及治理的现状;分析找出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其他地区渔民社区建设、治理方法经验,提出进一步促进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及治理的对策建议,为三沙市及永兴社区有关组织和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潘盼盼[7](2018)在《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业归属农业,渔民是特殊的农民,是以必须高度重视“三渔问题”,其重点在于提升渔业生产效率、保证渔村稳定、提高渔民收入。创建强有力的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使渔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进而解决渔民后顾之忧,从而使渔民可以集中精力生产。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备,是推动实现渔民生活有依靠、生产有依托、风险有控制的重要举措,确保渔民能够公平地享受到社会福利政策,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舟山渔区建设。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舟山渔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分析了舟山渔业的发展现状、舟山渔民生产生活现状,针对当下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舟山渔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管理监督体制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保障水平失衡;基金收支不平衡,资金筹措机制不完善。从而提出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一是渔民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要同渔区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的原则;二是政府保障、社会保障和家庭保障协同发挥作用的原则;三是渔民社会保障方案具体化的原则,具体区分不同类型渔民,细化保障政策,有所侧重、全面覆盖。在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中,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要内容,提出了加速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进程;健全渔民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体制,强化政府责任;促进渔区经济发展,重视渔民教育培训;发展渔业行业协会;调动渔民参与社会保障积极性;保护渔业资源等政策建议,推动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

钱金生[8](2018)在《“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渔民就是以海为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水域和滩涂是其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渔民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菜篮子工程、供应城乡居民吃鱼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渔业发展迅速,渔民收入水平几乎与城镇居民相持平,但随着新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签署生效,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不断推进,我国渔民的传统捕捞作业渔场进一步缩小。同时,拦堤坝、围填海等海洋工程项目建设成为了缓解陆地资源供求紧张矛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等海洋产业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及高强度开发利用海洋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传统的专业养殖滩涂和水域面积减少,另一方面也严重破坏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栖息地,导致渔民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资料丧失,致使渔民“失海”、失业,对世世代代以海为生、以渔为业的广大海洋渔民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失海”渔民因其群体数量较少,社会影响力不足,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政府和社会对其重视程度有限,而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其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给社会的和谐稳定留下了安全隐患。面对渔民“失海”的实际现状,我国沿海各省也做出了相应尝试,出台了诸如“失海”渔民就业、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失海”渔民社会保障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失海”渔民基本需求,政府和“失海”渔民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政策制定自上而下,缺少“失海”渔民群体的参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目前“失海”渔民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立足实际,从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在现有条件下实施“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现有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典型渔区—舟山为例,通过对舟山市的实证分析,对当前“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在探讨解决舟山市“失海”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旨在完善我国的“失海”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为“失海”渔民保驾护航。

管立博[9](2016)在《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没有土地保障,生产条件和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这致使渔业存在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上作业技术的发展,海洋工业迅速扩张。海洋工业的扩张,必然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开采力度大大加深,随之而来的是,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石油价格的迅猛上涨。而随着一系列国际海洋条约的签订生效,近海工业与港口工业的到了新一轮的发展,这极大的压缩了海洋渔业的作业空间,并对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渔民的生存条件的到极大的破坏。这些都使渔民成为最需要社会保障的群体。广东省海洋资源丰富,渔业是重要的产业,沿海渔民数量众多,但他们所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来保护海洋资源,例如限渔令等。加上国际上一些组织对于海洋发展的各种保护措施,致使广东渔民的可捕鱼范围大大缩减,很多地区渔民出现失业现象,待业家中相继带来的就是贫困的生活。由于捕捞收入的减少,返贫家庭急剧增加,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本文在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广东沿海渔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基础上,剖析了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成因。然后对国内外在渔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功探索进行介绍,总结其成功经验。最后,针对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

何昊,谢迎雪,宋伟华[10](2016)在《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渔民养老目前仍处于几乎无保障的状态,对渔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渔民目前的养老水平,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障措施和制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政府和渔民本身这三个主体出发,借鉴已有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好的对策,以期对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善有所借鉴。

二、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措施及特点
    (一)禁捕退捕主要政策措施
        1. 退捕补偿措施
        2. 养老保障措施
        3. 转产转业措施
    (二)禁捕退捕措施的主要特点
        1. 层层落实、多部门联动
        2. 重点保民生、突出因地施策
四、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一)“退得出”效果评价
    (二)“稳得住”效果评价
    (三)“能小康”效果评价
五、巩固完善禁捕退捕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健全持续生态补偿机制
    (二)持续创新拓宽转产转业方式
    (三)试点探索资源保护利用新机制

(2)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移民
        2.1.2 移民安置
        2.1.3 水利工程的移民安置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补偿原理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政策与现状
    3.1 治淮工程扬州段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3.2 治淮工程扬州段相关移民政策
    3.3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现状
        3.3.1 移民生产安置情况
        3.3.2 移民搬迁安置情况
第四章 治淮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治淮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
        4.1.1 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4.1.2 集中安置点建设滞后
        4.1.3 部门间沟通协调不足
        4.1.4 移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
        4.1.5 缺少后期扶持跟踪和发展保障
    4.2 治淮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水利工程移民政策体系的不完善
        4.2.2 区划、机构及政策的调整
        4.2.3 行政结构和权威的碎片化
        4.2.4 安置模式存在局限性
        4.2.5 移民安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第五章 移民安置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完善法律制度框架,以顶层设计推进安置工作
        5.1.1 出台移民安置专门法律
        5.1.2 完善移民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5.2 完善移民安置程序,以多部门统筹规范安置行为
        5.2.1 规范移民安置程序
        5.2.2 加强部门统筹协调
        5.2.3 完善监督机制
    5.3 推进多样化安置模式,拓宽以人为本的移民发展途径
        5.3.1 推进多样化生产安置
        5.3.2 自主选择生活安置方式
    5.4 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协商解决利益分配矛盾
        5.4.1 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5.4.2 重视移民的积极参与
        5.4.3 发挥企业的推动作用
        5.4.4 重视其他利益相关群体诉求
    5.5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移民纳入城乡社保体系
        5.5.1 参加养老保险
        5.5.2 建立医疗保险体系
        5.5.3 做好失业保障
        5.5.4 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6 构建可持续生计体系,助推移民生产生活持续健康发展
        5.6.1 以规划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6.2 以就业为中心,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5.6.3 以环境为支撑,注重区域生态建设
        5.6.4 以教育为保障,提升移民综合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北海市侨港镇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选题的来源
        2、研究的意义
    (二)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研究对象——侨港镇归侨渔民
        2、理论工具——“底线公平”理论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四) 研究安排
        1、调查地点
        2、研究方法
    (五) 访谈对象的选取
        1、性别和年龄
        2、文化程度
        3、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4、从事行业
二、侨港镇及归侨渔民基本情况
    (一) 侨港镇的历史文化
        1、侨港镇的历史沿革
        2、侨港镇的人文特征
    (二) 侨港镇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发展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 归侨渔民发展存在不足
        1、就业单一,作业风险高
        2、收入不稳定,发展不均衡
        3、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1) 参保能力较低
        (2) 住房紧张困难
        (3) 卫生医疗水平较低
        (4) 受教育程度低
三、侨港镇归侨渔民社会保障问题
    (一) 底线下福利显失公平性
        1、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不充分
        2、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3、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 底线上福利缺乏针对性
        1、就业(转业、创业)扶持力度小
        2、社会保险缺乏针对性
        3、社会养老服务紧缺
四、提高归侨渔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
    (一) 保底线以下福利公平
        1、完善最低保障制度
        2、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3、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二) 促底线上福利公平
        1、促进渔民转业、创新创业
        2、制定新型的归侨渔民社会保险机制
        3、改善社会养老服务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长江流域禁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2 生态补偿对象
        2.1.3 生态补偿的标准测算方法
        2.1.4 生态补偿方式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生态补偿对象
        2.2.3 生态补偿的原则
        2.2.4 生态补偿方式
    2.3 现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3.1 生态补偿概念
    3.2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3.2.1 外部性理论
        3.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章 湖北省已退捕渔民对退捕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4.1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概况
    4.2 渔民对退捕政策满意度分析
        4.2.1 渔户对退补政策的了解程度
        4.2.2 渔户对退补政策的满意度
        4.2.3 渔户对退补政策的满意度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捕渔业生态补偿调研分析
    5.1 渔政部门主管访谈情况
        5.1.1 补偿内容
        5.1.2 补偿标准
    5.2 渔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5.2.1 捕捞渔民基本情况
        5.2.2 捕捞渔民收入情况
        5.2.3 捕捞渔民支出情况
        5.2.4 渔民捕捞利润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江流域湖北省捕捞渔业概况
    6.1 渔民捕捞许可证情况
    6.2 捕捞专用生产设备情况
        6.2.1 捕捞渔船
        6.2.2 捕捞渔具
    6.3 捕捞产量和产值
    6.4 捕捞渔民社会保障情况
第七章 长江流域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实证分析
    7.1 补偿框架的确定
    7.2 退捕渔业生态补偿测算模型及实证研究
        7.2.1 捕捞权收回补偿
        7.2.2 专用生产设备报废补偿
        7.2.3 再就业帮扶补助及提前退出奖励
        7.2.4 社会保障补助
        7.2.5 过渡期生活补偿
        7.2.6 退捕渔民生态补偿总公式
    7.3 生态补偿标准费用测算
        7.3.1 捕捞权收回补偿费用
        7.3.2 专用生产设备报废补贴费用
        7.3.3 过渡期生活补贴费用
        7.3.4 再就业帮扶补助及提前退出奖励费用
        7.3.5 社会保障补助费用
        7.3.6 湖北省生态补偿标准总费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8.1 文章总结
    8.2 政策建议
        8.2.1 退捕后渔民生计的保障
        8.2.2 退捕补偿标准的统一
        8.2.3 退捕管理体制建立和退捕资金筹措
        8.2.4 退捕后的渔政执法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致谢

(5)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的国内研究
        二、文献综述小结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前提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与不足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失地农民
        二、就业保障界定
        三、土地发展权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保障政策
    第一节 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概况
        一、失地农民结构分析
        二、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分析
    第二节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和翔安区委现有的保障政策分析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政策
        二、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政策
        三、失地农民生就业培训政策
第四章 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分析
    第一节 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性保障政策尚未健全
        二、动态调整机制尚待完善
        三、补偿标准各不相同
        四、保障政策行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法律制度原因
        二、补偿标准测算不尽合理
        三、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偿资金使用和分配不均衡
        四、政策执行力偏差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厦门市同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问题经验借鉴
    第一节 厦门市同安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问题典型模式
        一、“金包银”工程概念
        二、“金包银”工程建设模式
    第二节 厦门市同安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问题的启示
        一、“金包银”工程的借鉴意义
        二、“金包银”工程发展方向
第六章 完善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切实改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及就业保障体系
        一、生活保障体系
        二、就业保障体系
    第二节 规范土地征用行为,补偿措施建议
        一、规范土地征用
        二、补偿措施建议
    第三节 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一、法律援助
        二、法律保护
    第四节 、改善基层政府保障政策执行力的措施建议
        一、增强基层政府保障政策理解力
        二、完善基层政府就业保障的宣传政策
        三、增强基层政府保障政策创新力
    第五节 加强民主监督
        一、主要做法
        二、意见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3. 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与结果的处理
二、三沙市永兴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 地理资源
    (二) 历史沿袭
    (三) 居民构成及基本情况
    (四) 永兴社区治理对南海主权的影响
三、三沙市永兴社区的建设与治理现状
    (一) 社区经济发展现状
        1. 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2. 渔民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
    (二)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生活生产设施
        2. 交通设施
    (三) 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现状
        1. 医疗卫生
        2. 教育培训
        3. 文化生活
        4. 社会福利
    (四) 永兴社区治理现状
        1. 治理组织结构和体系
        2. 治理主体
四、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社区治理体系问题
        1. 社区组织关系模糊
        2. 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合理
        3. 社区治理能力的欠缺
    (二) 社区文化建设问题
        1. 对社区文化发展重视不够
        2. 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意愿不高
    (三)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1. 渔民居住环境较差
        2. 交通需求难以满足
        3. 游客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四) 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的问题
        1. 基础教育服务水平不高
        2. 医疗保障水平落后
        3. 社会保障力度低下
    (五) 产业发展与收入就业方面的问题
        1. 收入增长乏力
        2. 产业结构单一
        3. 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大
        4. 资源贫乏
五、国内外渔民社区建设治理经验与启示
    (一) 韩国新农渔村建设经验
    (二) 日本魅力渔村建设治理经验
        1. 大力发挥女性的作用
        2. 开发未来型产业
        3. 吸引年轻人从事渔业
    (三) 舟山市海洋文化产业和休闲渔业发展经验
    (四) 对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及治理的启示
        1. 必须立足于社区实际
        2. 坚持可持续发展
        3. 鼓励渔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4. 打造海洋文化和海岛旅游品牌
六、促进永兴社区建设与有效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 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1. 理顺社区组织关系
        2. 构建现代化的社区治理体制
        3.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二)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1. 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2. 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三)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 加速推进渔民安居工程建设
        2.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 完善游客接待设施
    (四) 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1.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完善渔民社保体系
        4. 加大渔民生活和作业补贴力度
        5. 提高渔民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五) 促进渔民社区产业升级转型和渔民增收
        1. 发展旅游业
        2. 积极发展水产品贸易服务业
        3. 打造远海渔业基地
        4. 成立渔民合作社
        5. 加强规划和资源保护
    (六) 争取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
        1. 政策保障支持
        2. 争取社会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的问卷调查
附录2: 三沙市永兴社区调研访谈资料
附录3
致谢

(7)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渔民概念的界定
        2.1.2 社会保障的内涵
        2.1.3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2.1.4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
    2.2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社会保障经济理论
        2.2.3 公平与正义理论
第三章 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
    3.1 渔民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3.2 舟山渔业、渔民现状
        3.2.1 渔业
        3.2.2 渔民
    3.3 舟山渔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3.3.1 养老保险
        3.3.2 失业保险
        3.3.3 医疗保险
        3.3.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3.5 渔业保险制度
    3.4 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现状
第四章 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4.1 社会保障政策制度落后
        4.1.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割,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4.1.2 社会保障监督体制不健全,政府行政缺位或越位
        4.1.3 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积累了社会冲突和矛盾
    4.2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
        4.2.1 缺乏无差别的社会保障权规定
        4.2.2 法律体系不完整,立法层次低
        4.2.3 法律缺乏权威,渔民维权困难
    4.3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失衡
        4.3.1 社会保障不平衡
        4.3.2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大
    4.4 基金收支不平衡,资金筹措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健全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5.1 基本原则与目标定位
        5.1.1 基本原则
        5.1.2 建设思路
        5.1.3 目标定位
        5.1.4 社会保障基金
    5.2 渔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5.2.1 渔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5.2.2 渔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5.2.3 渔民工伤保险制度
        5.2.4 渔民失业保险制度
        5.2.5 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3 完善渔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政策建议
        5.3.1 加速立法进程,健全渔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5.3.2 健全渔民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体制,强化政府责任
        5.3.3 促进渔区经济发展,重视渔民教育培训
        5.3.4 发展渔业行业协会,增强抗风险能力
        5.3.5 调动渔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5.3.6 保护渔业资源,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管理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渔民社会保障体系
        1.2.2 国内“失海”渔民社会保障体系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释
    2.1 “失海”渔民
    2.2 社会保障
        2.2.1 社会保障定义
        2.2.2 社会保障内容
        2.2.3 社会保障基本功能
第三章 实施“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实施“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3.1.1 “失海”渔民生计困难,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1.2 “失海”渔民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3.1.3 “失海”渔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亟需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1.4 实施“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有利于建设和谐渔区和渔村
    3.2 实施“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3.2.1 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3.2.2 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越来越重视
        3.2.3 “失海”渔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参与意愿不断增强
        3.2.4 能够借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验
第四章 舟山市“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实证研究
    4.1 舟山市概况
        4.1.1 舟山市概况
        4.1.2 舟山市“失海”渔民现状及后果
    4.2 “失海”渔民基本情况调查
        4.2.1 “失海”渔民基本情况
        4.2.2 “失海”渔民失业及技能掌握情况
        4.2.3 “失海”渔民补偿安置情况
    4.3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情况
        4.3.1 就业保障
        4.3.2 养老保障
        4.3.3 医疗保障
        4.3.4 最低生活保障
第五章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实施效果评价
    5.1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积极效果
        5.1.1 扞卫了“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基本权利
        5.1.2 保障了“失海”渔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5.1.3 维护了渔区的稳定和谐
    5.2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不足之处
        5.2.1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过程缺少渔民的公共参与
        5.2.2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效果一般
        5.2.3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失海”渔民参保意愿不高
第六章 对“失海”渔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参与机制
    6.2 消除政府和“失海”渔民之间的政策认知差异
    6.3 积极引导“失海”渔民再就业
    6.4 提高“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沿海渔民的概念与范畴
    2.2 社会保障的内涵
    2.3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2.3.1 国际上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2.3.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2.3.3 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社会风险防范理论
        2.4.2 需求层次理论
        2.4.3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
        2.4.4 理性经济人理论
3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现状
        3.1.1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险的发展现状
        3.1.2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救助的发展现状
        3.1.3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
    3.2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
        3.2.1 生产风险大且缺乏医疗保障,沿海渔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3.2.2 失海导致失业且缺乏失业保障
        3.2.3 退休渔民缺乏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现象严重
4 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保障政策缺乏统一性
    4.2 渔民社会保障意识不高
    4.3 资金筹措困难,保障主体责任难落实
    4.4 渔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
    4.5 渔民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4.5.1 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4.5.2 渔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
        4.5.3 渔民的工伤保险制度不完善
        4.5.4 渔民的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4.6 渔民社会保障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4.7 渔民社保机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4.8 城乡二元体制使渔民社会保障难以落实
5 国内外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渔民社会保障主要措施和经验借鉴
        5.1.1 政策补贴,促使渔民自愿放弃捕捞
        5.1.2 鼓励扶持渔民转产转业
        5.1.3 发展渔业保险,保障渔民权益
    5.2 国内海洋渔民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及经验借鉴
        5.2.1 建立海洋渔民养老保险的探索
        5.2.2 对渔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
        5.2.3 海洋渔民权益保障的探索
6 完善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针对渔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6.1.1 构建渔民法律救助系统
        6.1.2 建设受损渔民的权益救济保障机制
    6.2 完善渔民社会保险制度
        6.2.1 完善渔民养老保险制度
        6.2.2 完善渔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6.2.3 健全渔民的工伤保险制度
        6.2.4 完善渔民失业保险制度
        6.2.5 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6.3 构建与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6.3.1 科学界定渔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6.3.2 建立渔民基本生活保障金
        6.3.3 拓宽就业渠道
        6.3.4 扩大保障资金来源
    6.4 建立渔民社会保障监督机制
        6.4.1 对渔民社会保障资金进行管理
        6.4.2 健全渔民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本文研究内容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 本文研究内容
2 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
    2.1 渔民生活状况
    2.2 渔民“失海”及原因分析
    2.3 现各地区养老方法
3 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参保范围难以准确界定
    3.2 现行的参保补贴难以满足渔民的诉求
    3.3 参保资金筹集能力差
    3.4 各类养老保障涉及面十分狭窄, 并且保障的水平低下
    3.5 旧有的养老方式不起作用
4 完善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和设想
    4.1 确定实施的范围和对象
    4.2 加大政府补助, 统一管理机构
    4.3 明确资金筹集和管理
    4.4 加快渔区社会养老保障的立法工作
    4.5 提高认识和积极性
    4.6 不单独建立渔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J]. 钟芳科,黄波,李欣.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 [2]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段移民安置问题研究[D]. 李帼佳. 扬州大学, 2020(05)
  • [3]北海市侨港镇归侨渔民的社会保障研究[D]. 林明丹. 广西大学, 2019(12)
  • [4]长江流域禁捕渔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D]. 兰利.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5]厦门市翔安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研究[D]. 雷丽萍. 华侨大学, 2018(01)
  • [6]三沙市永兴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研究[D]. 张增湘. 海南大学, 2018(03)
  • [7]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 潘盼盼.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8]“失海”渔民社会保障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D]. 钱金生.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9]广东沿海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管立博. 四川农业大学, 2016(12)
  • [10]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何昊,谢迎雪,宋伟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9)

标签:;  ;  ;  ;  ;  

关于渔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