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贷款凭证管理

如何加强贷款凭证管理

一、浅议如何加强对贷款证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贺晓书[1](2021)在《基于信用乡镇建设的A信用社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户信用评级因为未能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供给,由此未能形成具有标准化操作的、完全统一的农户信用体系。同时,缺乏信用的信息积累和共享,使农民贷款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且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在此背景下,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要完善和健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以及避免信用贷款因为缺乏抵质押物品而带来的风险。因此A信用社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和目标,积极投入到信用乡镇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搜索、阅读以及整合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和建模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同时阐述和定义了相关理论和概念。以A信用社为案例探究信用乡镇建设以及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搭建的现状,探究出信用乡镇建设进程中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还处于初级水平尚待健全;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指标设置太笼统、不全面等问题,从而造成不精准的评价结果,然后采用信用乡镇建设中所采集的真实数据,对影响信用评级的多项指标进行更迭和改良,利用专家判断法改善和重建A信用社原有的指标体系,所形成的新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然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由此设计出新的信用评级表。然后,本文将15户和A信用社有贷款业务往来的农户案例的新旧指标评价效果进行对比,由此获得新旧指标体系不同的评级打分结果,在解析结果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新体系更加客观和更加科学。本文对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中的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使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评级结果显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大大提高A信用社的评级工作效率。二是为信用乡镇建设项目提供了更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使信用乡镇建设项目更加完善。另外指出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健全评级指标体系;使评级结果高效实施,加强评级结果的实际应用;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农户信用意识的建议,从而使得A信用社在信用乡镇建设道路上能加快步伐,农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得到显着性的优化效果。

李佳[2](2020)在《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国内的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挑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此类金融机构属于地方农村金融机构,并且此类金融机构纷纷推行新型银行产品,电子银行业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员工流动性也在逐渐增大,这也就使得管理操作风险的难度逐渐增大。此类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防范上应当不断加强,才能使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得意保持稳定的发展。本文以YL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YL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识别、以及评估和控制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YL农村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目前管理情况,且了解了问题产生的成因。针对YL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的风险管控以及处理现状进行研究,从实际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YL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风险的管控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尽快建立针对风险管理的项目,全面提升该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这是由于日前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商业银行目前所面对的风险总量与结构的复杂程度在日常的管理中逐渐增加,目前应当继续加大力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不仅需要整体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更需要增强员工的伦理以及道德习惯,从而降低由于人员造成的操作风险。只有不断科学的对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不断地加强操作风险的控制以及不断地提高内部人员对于操作风险的敏感度,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及时加以解决,同样也要对各部门进行法纪观念的加强培训,提高银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质量,一定程度也可起到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还可邀请同业人员中的一些优秀人才来对银行员工进行授课,促使银行内部人员能够学习到先进经验以及操作风险防控理念。本文搜集和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依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从阐述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和风险评估,呈现了防范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周艳[3](2019)在《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其健康发展同时带动着三农的快速发展,也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农村商业银行在管理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水平,尤其是增强贷款风险防控的能力,这不仅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利推进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文以兰陵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对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农户贷款基础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综述。其次,介绍了兰陵农商银行及其业务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农户小额贷款现状。再次,对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既对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成因分析,并介绍了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提出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完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阳军[4](2016)在《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XX农信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贵州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金融支持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保障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金融产品。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与其他贷款品种比较相对较高,致使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弃乡进城”的经营倾向。为了有效解决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使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贵州农信社(含农商行,下同)在农村地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仍然“有利可图”,是提高其扎根农村,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支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努力方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受农村经济环境,农户和农业产业特点等条件限制,在风险管理中存在较多主客观因素和成本制约因素,致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各方面风险的管理达不到农信社的经营管理目标,不良率相对其他贷款品种高出不少。以XX农信社作为研究探索对象,以点带面开展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考研究,结合当前XX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意见建议。与XX农信社类似环境的农村金融机构可通过进一步有效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和流程,明确、细化和完善农户信用评级授信的有关细节;可通过借助司法、社会“能人”、政府等外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或清收农户小额不良信用贷款;可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对员工及其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的参与者进行考核和激励,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可通过有效应用农户的住址、年龄、学历、联系方式等要素与农户信用状况的关系,判别和验证农户信用等级;可通过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程序化、批量化、移动化等优势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可共同运用以上方式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目标。

王梦[5](2016)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房地产债权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将房地产权益予以证券化。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需求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仅靠吸收储蓄存款的方式尚不足以满足贷款需求,与此同时,由于住房抵押贷款的流动性较差,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为缓解短存长贷的矛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成为提高资本利用率,降低信贷风险的迫切需求。201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推行得到法律政策之支撑,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不仅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亦有利于推进房地产进入金融轨道,避免金融体系的整体性风险。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本身结构复杂,涉及交易主体众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且我国尚处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相关风险日益突显。只有在深入分析其风险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防范风险控制之对策,从而促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开展。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其风险问题之建议,以期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有所裨益。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予以具体论述:第一章详细阐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理论,了解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内涵、法律关系及运作流程之基础,为后文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厘清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第三章对域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模式进行客观评价,归纳总结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从法律体系、监管机制、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防范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之建议,减少因其产生的风险问题。

刘晓伟[6](2013)在《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ad Yunus)博士发起,是一种把城乡低收入阶层作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最初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1993年,中国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式,由最初成立扶贫经济合作社,到确立农村信用社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全面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在扶持弱势群体、支持“三农”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业务的开展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风险管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避这些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ZK市辖区农村信用社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对XH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文献综述,就论文的预期目标及创新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对XH县农村信用社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数据和案例,并结合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流程,对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查找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近两年来出现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问题;根据调研的数据和案例,结合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实际情况,将目前该业务面临的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其他风险六个方面,并对每个方面的风险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分析的主要风险成因,结合XH县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和XH县农村信用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段剑英[7](2008)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主体地位,决定了在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中,银行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危害程度。商业银行为谋求发展,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就必须防范各类风险,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商业银行经营对象就是货币,各项业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绝大部分是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这就使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其自身财务会计活动是不相分离的,银行财务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重要环节。为此,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就应从抓好财务会计环节入手,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财会控制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财务会计控制是财务会计人员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金融法规、财会制度,运用会计方法和手段,对资金运动、日常财务活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将业务经营过程中差错与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以确保实现财务计划和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实现财务会计控制而制定系列制度、程序、监督体系和评价指标,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第一能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第二能充分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实现;第三能促使商业银行严格执行金融企业财会制度,实现稳健经营;第四能进一步明确财会人员权、责、利,防范银行风险产生于会计工作环节;第四能促使商业银行严格执行金融企业财会制度,实现稳健经营。相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整体而言,财务会计控制机制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就财务会计控制机制本身而言,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体的控制环境相关联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控制机制的作用,首先要建立既能防范风险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和程序;其次,要保证有称职的人去执行财会内控制度和程序;再者,要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体系;第四,要有科学的财务会计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这几个方面必须相辅相承协调运作,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能使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机制真正发挥效用。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进而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机制,并对其作用和对策进行研究。

刘健[8](2008)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近些年来尤其引入关注。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迫于成本压力逐步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金融真空”,需要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填补;虽然外资银行在新世纪迈出了进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第一步,但是其起步阶段业务较少、品种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旺盛需求。基于此,承担农村金融发展的重担就落在了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以此为契机,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发展还存在诸多差强人意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概括而言,我国农村信用社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一方面,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来看,虽然在其成立之初确定了合作制的原则,但是在随后的演进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干预过多,甚至强制性地变更产权,从而导致农村信用社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信用社不仅没有遵循合作制的原则,而且剥夺了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权利,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产权主体不明确、法人地位虚置、“三会”制度名存实亡、激励机制失效等。另一方面,从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制度来看,中央政府和地方省级政府对其进行行政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对其实施监督管理;而中国农业银行和省效果不佳,而且机构变更得过于频繁也使农村信用社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其次,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其影响路径可以概括为:非正式制度基于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等特征,衍生出非正式金融,而非正式金融出现之后,利用其信贷业务的优势强有力地挤占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威胁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最后,正是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其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例如,在与国内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横向对比中,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资产负债规模与营业网点比例不协调;贷款市场份额较小;对农村金融市场掌控不足;贷款回收率停滞不前:吸收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不容乐观,等等。基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发展现状,本文试图以山东省为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也就是说,在理论方面,依托制度经济学对农村信用社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进行探讨;在实证方面,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和问卷调查分析,对其制度分析进行有力的佐证,从而明确农村信用社现有的缺陷及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最终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本章首先提出选题的现实背景,即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背景、存在的诸多问题与面临的制度约束;然后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等相关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描述。第2章: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文献综述。本章主要概括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1)农村信用社的贡献与作用,即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乡镇企业的信贷提供者、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重要的金融服务中介;(2)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可以通过竞争优势与竞争劣势两个方面来反映;(3)农村信用社绩效的理论与经验研究;(4)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方面的改革建议。第3章: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分析。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一,通过回顾农村信用社的演进过程、自身的纵向发展以及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横向比较,找出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差距。第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利用山东省德州市农户与农村信用社的问卷调查,概括总结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行特点及其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不良贷款比率、股权分散度对农村信用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乡镇企业的产值等因素则对其产生了明显的正面效应。第4章: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本章首先对正式制度与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即在产权制度层面,通过回顾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变迁,找出其在产权所有、产权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监管制度层面,分别从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行业管理制度三个角度进行回顾,分析其在监管方面的缺陷。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采用DEA和面板数据实证方法,就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正式制度对其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各种正式制度因素对农村信用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就总体而言,正式制度并未有效地促进样本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而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内容。第5章:非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本章依然沿用先理论分析、后实证检验的分析思路,首先阐述非正式制度的组成部分及其发展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路径,即非正式制度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供给需求不匹配的原因,衍生了非正式金融;而非正式金融的产生,对农村信用社产生了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本章根据对山东省菏泽市不同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金融因素。结果表明,交易者对非正式金融融资方式的偏好、借贷资金期限的选择、偿还情况均会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第6章:相关政策建议。本章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在正式制度改革方面,要因地制宜,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农村信用社情况综合考虑产权发展模式;通过规范“三会”职能、创建激励机制来改革法人治理模式;利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监管指标的改革辅助监管模式的改革。在非正式制度改革方面,不仅要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改造非正式制度,而且要对其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加以引导、辅助、完善,其内容涉及承认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合法性;为其建立相关的规则框架;促使非正式金融向社区银行转变等。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发展中,利用二者各自的比较优势促使二者的协调合作;与此同时,对于二者衍生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促使其开展良性的垂直合作与共同发展。

瞿亚[9](2008)在《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也是导致银行破产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贷款风险管理一直是国际上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上市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贷款客户,完善对其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模式对商业银行有着重要意义。国外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一套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贷款风险管理方法,为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高效有力的保障。但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的评估管理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借鉴国外贷款风险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现状、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的特点、信贷风险的度量方法以及信贷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论文介绍了国际上信贷风险的度量方法和主要的定量分析模型,阐明了定量方法的适用背景和数学模型的经济含义,对定量方法对微观信贷风险管理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评价。论文在介绍信用评分传统方法(专家评价法、评分模型)和现代方法(多元判别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国际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违约风险计量模型进行了重点分析。论文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上的缺陷、信贷风险管理方法滞后两个方面。在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方面,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建立起现代金融制度,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建立起比较系统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具体要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探索风险控制的新方法和建立与完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论文在风险评估方面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贷款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贷款风险的评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有效规避上市公司贷款风险,必须制定基于法人治理结构、责权利相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推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即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组织结构、规范的业务流程、全面的管理内容、有效的管理技术和严密的操作系统。将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前移,使信贷风险的管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李俊丽[10](2007)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信用是维系现代社会经济正常关系的纽带,个人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于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个人信用关系混乱,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如果不能尽快地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将与世界经济格格不入,而创建个人征信体系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个人征信活动能够通过科学、公正的方式来客观反映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并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等方式对个人信用进行准确地披露和评价,使个人的失信记录成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绊脚石,督促个人自觉地维护个人信用,提高个人的履约和守信程度,进而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目前,通过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扩大最终需求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实际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另外,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滞后还导致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构建个人征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对个人征信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阐明了构建个人征信体系的重大意义,并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个人征信产品的性质,为个人征信产品的供给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总结其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以对我国创建个人征信体系提供借鉴;追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历程,以全面了解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来龙去脉;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设计个人信用报告,并运用实际调查中获取的案例实证了个人信用报告在个人信贷以及租房、求职等领域的积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确定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权重,利用专家打分法给出评估指标的计分标准,然后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一般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取山东省泰安市农户征信个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泰安市农户征信的实践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农户征信的实践意义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完善农户征信的建议,最后,根据当前农村领域中农户的现实情况,对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尝试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估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对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的个人征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国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国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对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征信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国情,力求与该国的经济运行特点和社会文化结构相吻合;第二,健全的征信法律体系是个人征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第三,世界各国的个人征信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征信规模越来越大;第四,征信产品的多样化可以增强个人征信行业适应市场的能力。(2)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宏观层面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社会信用意识缺乏,人们的信用观念不能适应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需要;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个人征信行业监管不到位;信用管理教育落后,征信人才匮乏;个人征信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滞后。微观层面因素存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征信机构的运作模式不够明确,影响着社会的相关投资和个人征信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生产个人征信产品的信用信息资料基础薄弱且对个人征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3)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从宏观方面来看,第一,加强征信宣传,提高人们的征信意识;第二,尽快建立健全与个人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三,逐步完善个人征信行业的监督与管理;第四,加强对征信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第五,加快我国个人征信行业的标准化进程。从微观层面来看,首先,实施渐进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组织模式;其次,要从多方面入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同时,通过提高征信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拉动个人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4)基于对个人信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全面把握,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构建出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本文设计的个人信用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等四个层次。目标层即个人信用价值;准则层包括:基本条件、能力、资产状况及品德等四个指标;子准则层包括:工作状况、住房状况、个人情况、偿债收入比例、资产负债率、抵押担保情况、司法记录、信贷历史记录和社会信用记录等九项指标;指标层包括:工作稳定性、职务、职称、居住稳定性、住房权利、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刑事犯罪记录、治安处罚记录、逾期付款记录、不履约记录、偷税漏税记录、未缴公用事业费记录、不良工作记录等十七项指标。(5)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权重,利用专家打分法给出评估指标的计分标准,并运用加权平均法求出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本文设计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为: ,其中,M为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个人信用综合评分;wj为F层次的第j个元素相对于个人信用价值(V)的综合权重; m Fj为F层次的第j个元素的得分。(6)在剖析山东省泰安市农户征信个案的基础上,找出农户征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发现,泰安市农户征信实践中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基层农信社一线征信人员普遍偏少,难以保障征信工作的质量;第二,农户信用评级缺少量化指标,主观性强;第三,农户信用档案构建和农户信用评定“硬性指标化”,影响了农户信用建设的质量;第四,农户征信的激励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4C①”分析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设计出了适用于农户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即农户信用价值;准则层包括品德、能力、资产和基本条件等四个分类指标;指标层包括周围邻里的评价、信贷历史记录、年人均收入、预期收入率、贷款保障率、担保情况、户主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文化层次、项目潜质等九个指标。

二、浅议如何加强对贷款证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如何加强对贷款证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用乡镇建设的A信用社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关于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研究
        1.4.2 国内外关于信用评级影响因素及模型的研究
    1.5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
        1.5.1 农户信用评估
        1.5.2 信用乡镇建设
        1.5.3 信用乡镇建设中的农户信用评级
        1.5.4 信息不对称理论
        1.5.5 激励理论
        1.5.6 交易费用理论
        1.5.7 博弈理论与信用评估
        1.5.8 专家判断方法
        1.5.9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
        1.6.2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中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2.1 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简介
    2.2 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中农户信用评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评级指标体系分析
        2.2.2 评级指标体系的问题
        2.2.3 评级指标体系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中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
    3.1 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重新构建
        3.1.1 数据来源及指标重塑
        3.1.2 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农户信用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3.2.2 指标权重计算
第四章 A信用社信用乡镇建设中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效果分析
    4.1 案例选择及介绍
        4.1.1 案例选择
        4.1.2 案例介绍
    4.2 评价效果分析
        4.2.1 评估结果
        4.2.2 前后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的研究
        1.2.2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1.2.3 关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1.2.4 关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课题结构框架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内涵
        2.1.1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定义
        2.1.2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分类
        2.1.3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特点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成因
        2.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成因
        2.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成因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2.3.1 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2.3.2 关键风险指标KRI
        2.3.3 损失数据收集LDC
    2.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2.4.1 自上而下计量方法
        2.4.2 自下而上计量方法
    2.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5.1 内部控制理论
        2.5.2 公司治理理论
        2.5.3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内的管理操作风险
第三章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YL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发展概况
    3.2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3.2.1 组织架构
        3.2.2 制度建设
        3.2.3 内控职责与权限
        3.2.4 操作风险管理情况
    3.3 YL农村商业银行当前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情况
        3.3.2 管理制度不完善
        3.3.3 监督检查管理不力
        3.3.4 人员管理及培训不到位
    3.4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3.4.1 风险管理意识管理手段较为薄弱、低下
        3.4.2 操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未能形成良好衔接
        3.4.3 激励考核未能顺利进行
第四章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4.1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
        4.1.1 操作风险识别的内涵
        4.1.2 操作风险识别方法及选择
    4.2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估
    4.3 制定操作风险的管理战略
        4.3.1 完善组织架构
        4.3.2 操作风险的监测和计量
        4.3.3 形成操作风险报告
    4.4 完善操作风险的措施
        4.4.1 改进信息系统
        4.4.2 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第五章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方案
    5.1 全面性监控操作风险
    5.2 引入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5.3 健全风险控制机构
    5.4 细化、规范操作流程
    5.5 加强各支行信息交流与沟通
    5.6 定期对于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教育
第六章 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6.1 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管理
        6.1.1 合理构建组织结构
        6.1.2 塑造先进风险文化
        6.1.3 优化业务流程
        6.1.4 提升系统性能
    6.2 加强操作风险外部环境建设
        6.2.1 完善操作风险信息披露制度
        6.2.2 充分发挥银保监会监管职能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户小额贷款的概念
        2.1.2 信贷风险的概念
        2.1.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类
        2.1.4 风险防控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概况
    3.1 兰陵农商银行简介
        3.1.1 公司概况
        3.1.2 业务发展现状
    3.2 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现状
        3.2.1 主要业务品种及贷款用途
        3.2.2 农户小额贷款余额
        3.2.3 农户户均贷款额及贷款利率
        3.2.4 农户小额贷款资产质量
第四章 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表现及成因
        4.1.1 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4.1.2 操作风险及其成因
        4.1.3 市场风险及其成因
    4.2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4.2.1 风险管理流程
        4.2.2 风险管理制度
    4.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3.1 缺乏高素质高效能的信贷队伍
        4.3.2 缺乏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
        4.3.3 考核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
        4.3.4 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
        4.3.5 工作流程不尽完善
第五章 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5.1 加强信贷人员管理
    5.2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5.3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5.4 优化考核奖惩制度
    5.5 规范完善工作流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XX农信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关定义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
    2.1 XX农信社基本情况
    2.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流程
    2.3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现状
第3章 风险管理现状及产生风险的原因
    3.1 当前的风险状况
    3.2 风险管理办法及实践
    3.3 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4 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第4章 改进风险管理的措施办法
    4.1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4.2 有效借助外部力量
    4.3 增强积极性和责任心
    4.4 发挥保险和担保作用
    4.5 用好客户基本要素
    4.6 切实运用电脑和网络技术
第5章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5)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一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1.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界定
        1.1.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内涵
        1.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
    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关系
        1.2.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体
        1.2.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客体
        1.2.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容
    1.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特征
        1.3.1 运行过程具有契约性
        1.3.2 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
        1.3.3 风险发生具有连锁性
第二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2.1 因法律体系不完善而引起的风险
        2.1.1 参与主体欠缺法律资格
        2.1.2 与传统债权转让制度存在冲突
        2.1.3 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式尚不明确
        2.1.4 “真实出售”法律标准尚未统一
    2.2. 因监管机制不健全而引起的风险
        2.2.1 风险监管意识不足
        2.2.2 风险内控机制缺乏
        2.2.3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2.3 因制度环境不成熟而引起的风险
        2.3.1 缺乏全面的贷款审核制度
        2.3.2 缺乏统一的信用评级制度
        2.3.3 缺乏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第三章 域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模式的启示
    3.1 域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模式
        3.1.1 美国——法律制度相对健全
        3.1.2 日本——单项立法规制突显
        3.1.3 香港——设置风险预防机构
    3.2 域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规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2.2 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3.2.3 加强有效的金融监督
第四章 防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4.1.1 制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专项法律法规
        4.1.2 完善债权转让制度的配套性规范
    4.2 强化有效的监管机制
        4.2.1 树立风险为核心的监管理念
        4.2.2 加强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4.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4.3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3.1. 建立全面审查制度
        4.3.2 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4.3.3 完善个人信用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典型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模式
        1.2.2 国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1.2.3 国内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和不足
2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概述
    2.1 XH县概况
    2.2 XH县农村信用社概况
    2.3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概况
        2.3.1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操作流程
        2.3.2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2.3.3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2.4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1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2.4.2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及成因
    3.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逾期案例引发的思考
    3.2 XH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种类
        3.2.1 自然风险
        3.2.2 市场风险
        3.2.3 信用风险
        3.2.4 操作风险
        3.2.5 流动性风险
    3.3 各类风险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造成坏账统计分析
4 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建议
    4.1 市场风险管理
        4.1.1 提供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会服务
        4.1.2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4.1.3 加大农产品价格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4.1.4 因地制宜发展XH县特色农业
        4.1.5 构建XH县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
    4.2 信用风险管理
        4.2.1 健全XH县农村信用体系
        4.2.2 强化XH县农户信用意识
        4.2.3 实行农户差异化信用管理
        4.2.4 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跟踪管理
        4.2.5 与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制度相结合
    4.3 自然风险管理
        4.3.1 加强地方工程建设抵御自然灾害
        4.3.2 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障机制
    4.4 操作风险管理
        4.4.1 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
        4.4.2 规范贷前、贷中、贷后业务操作
        4.4.3 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落实力度
        4.4.4 完善激励机制对客户经理薪酬考核
    4.5 流动性风险管理
    4.6 其他风险管理
        4.6.1 构建XH县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4.6.2 加大XH县农村信用社产品创新力度
        4.6.3 加强对违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责任追究
        4.6.4 当地人民银行加强监管力度
        4.6.5 地方政府加大农信社支持力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问题界定
    2.1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1.1 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2.1.2 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2.2 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
        2.2.1 财务控制
        2.2.2 内部会计控制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涵和特征
        2.3.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涵
        2.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特征
    2.4 内部控制机制在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中的作用
        2.4.1 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2.4.2 对内部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2.4.3 保障经营的稳健性
        2.4.4 防范银行风险产生于会计工作环节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成因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3.1.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3.2.1 会计工作不完善是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3.2.2 财务制度在实施中的缺陷是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直接原因
        3.2.3 会计工作管理不到位是引发银行风险的制度根源和人为因素
第4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对策与措施
    4.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4.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4.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4.1.3 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4.2 建立商业银行有效会计监督体系
        4.2.1 营造良好的银行会计监督环境
        4.2.2 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监督体制加强垂直领导
        4.2.3 加强会计监督规章制度的建设
        4.2.4 强化银行会计监督制度的落实
    4.3 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机制
        4.3.1 逐步推进信息披露规范化
        4.3.2 加强与改善金融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披露
    4.4 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4.4.1 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4.4.2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4.5 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内部控制保障系统
        4.5.1 事前控制
        4.5.2 事中控制
        4.5.3 事后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农村信用社
        1.2.2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1.2.3 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1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实地调查法
        1.3.4 案例分析法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文献综述
    2.1 农村信用社的贡献与作用
        2.1.1 农村乡镇企业重要的信贷提供者
        2.1.2 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2.1.3 重要的金融服务中介
    2.2 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
        2.2.1 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优势
        2.2.2 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劣势
    2.3 农村信用社的绩效考察
        2.3.1 农村信用社绩效的理论研究
        2.3.2 农村信用社绩效的经验研究
    2.4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改革
        2.4.1 产权制度改革
        2.4.2 监管制度改革
    2.5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第3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
        3.1.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演进
        3.1.2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的纵向发展
        3.1.3 我国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横向比较
    3.2 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分析
        3.2.1 数据说明及模型建立
        3.2.2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3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的调查: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3.3.1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问卷调查
        3.3.2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证考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
    4.1 产权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
        4.1.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变迁
        4.1.2 产权制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4.2 监管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
        4.2.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制度
        4.2.2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制度
        4.2.3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制度
    4.3 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自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说明及模型建立
        4.3.2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
    5.1 影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
        5.1.1 习俗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5.1.2 社会关系抵押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5.1.3 企业文化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5.2 非正式制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路径
        5.2.1 非正式制度衍生非正式金融
        5.2.2 非正式金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5.3 非正式制度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的实证分析
        5.3.1 菏泽市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特点
        5.3.2 菏泽市非正式金融对农村信用社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相关政策建议
    6.1 正式制度的改革建议
        6.1.1 产权发展模式
        6.1.2 法人治理模式
        6.1.3 监管模式
    6.2 非正式制度的改革建议
        6.2.1 对非正式制度的改造
        6.2.2 对非正式金融的改革
    6.3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发展
        6.3.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6.3.2 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的垂直合作
    6.4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学术意义
        1.2.2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评述
    2.1 风险的定义
    2.2 贷款风险的内涵
    2.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及管理释义
        2.3.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
        2.3.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2.4 我国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评估及管理的研究现状
        2.4.1 历史进程
        2.4.2 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的风险分类及成因分析
    3.1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的特点分析
        3.1.1 相对于非上市公司贷款业务的特点
        3.1.2 相对于个人贷款业务的特点
    3.2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的风险分类
        3.2.1 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
        3.2.2 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
        3.2.3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风险
        3.2.4 外部环境风险
        3.2.5 金融市场风险
    3.3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3.3.1 宏观因素分析
        3.3.2 中观因素分析
        3.3.3 微观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4.1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的传统评估模型分析
        4.1.1 基于专家判断的定性分析方法
        4.1.2 基于统计判断的定量信用评分方法
    4.2 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4.2.1 EDF模型
        4.2.2 CreditMetricTM模型
        4.2.3 CreditRisk+模型
        4.2.4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5.1 我国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5.1.1 内部制度分析
        5.1.2 外部制度分析
    5.2 我国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管理方法的现状及问题
        5.2.1 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5.2.2 信贷风险量化管理落后
        5.2.3 缺乏信贷风险控制的手段
        5.2.4 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5.3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DM股份公司贷款风险评估和管理
    6.1 一级指标——财务因素分析
        6.1.1 主要二级财务指标分析
        6.1.2 财务因素评级
    6.2 一级指标——非财务因素分析
        6.2.1 主要二级指标分析
        6.2.2 非财务因素评级
    6.3 调整项影响及评价
        6.3.1 财务报表质量评价
        6.3.2 行业评价
        6.3.3 担保方式评价
        6.3.4 贷款目的及用途评价
    6.4 贷款风险评估结果
    6.5 贷后相关管理
        6.5.1 总体工作目标
        6.5.2 贷后风险预警信号的监测
        6.5.3 预警信号的处理措施
    6.6 本章小结
7 完善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7.1 完善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评估的对策建议
        7.1.1 建立贷款风险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
        7.1.2 综合评价法评价模型的构建
        7.1.3 综合评价法贷款评估结果和银行决策
    7.2 完善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7.2.1 建设金融制度环境,规避制度风险
        7.2.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3.1 世界征信体系建设的概况
    3.2 美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市场主导的私人征信模式
    3.3 日本的个人征信体系——会员制的私人征信模式
    3.4 欧洲的个人征信体系——政府主导的公共征信模式
    3.5 国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启示
4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历程
    4.1 旧中国征信业的发展
    4.2 新时期我国征信业的发展阶段
    4.3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5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个人征信体系的宏观层面因素分析
    5.2 个人征信体系的微观层面因素分析
6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
    6.1 个人征信体系宏观层面的构建
    6.2 个人征信体系微观层面的构建
7 一般个人征信产品的设计与应用
    7.1 个人信用报告
    7.2 个人信用评估
8 特殊领域的个人征信——农户征信与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
    8.1 山东省泰安市农户征信个案
    8.2 农户征信产品的设计——农户信用评估
9 全文总结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价值及近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在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四、浅议如何加强对贷款证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用乡镇建设的A信用社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 贺晓书.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YL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 李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3]兰陵农商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研究[D]. 周艳.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4]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XX农信社为例[D]. 阳军. 贵州大学, 2016(03)
  • [5]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 王梦. 天津工业大学, 2016(02)
  • [6]XH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刘晓伟. 郑州大学, 2013(04)
  •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研究[D]. 段剑英. 湖南大学, 2008(09)
  • [8]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D]. 刘健. 山东大学, 2008(02)
  • [9]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D]. 瞿亚. 重庆大学, 2008(06)
  • [10]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俊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如何加强贷款凭证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