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一、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杨蕾,范存群,国鹏,高玉宏,张作君[1](2021)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文中指出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日益庞大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各分系统在同一个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网络区域内相互传递数据信息,存在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路由器设备增加,导致每台路由器所维护的LSDB(Link-State Data-Base)也逐渐变得臃肿的问题。庞大的LSDB计算会消耗更多的设备资源,导致设备负担加大,一旦网络拓扑变化将会引起整个域内所有路由器的重新计算。本文利用OSPF动态路由具有选择协议区域划分的特性,对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整体网络结构进行层次化分割,控制区域内路由器访问其他区域的路由路径,将LSA(Link-State Advertisement)泛洪被限制在区域内,减少了维护LSDB的数量及路由表路由条目,节约了控制层面的资源,把有效的资源用于数据层面的数据转发,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的数据转发率。整体网络的区域划分可有效地把拓扑变化的影响控制在本区域内,任意一区域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整体网络系统变化,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陈建宇[2](2021)在《云平台支撑下的基于SDN的路由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各种新型网络技术(诸如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命名数据网络等)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面向日益增长的网络新型技术评测与安全防御技术评估的需求,网络靶场主要利用虚拟化技术,对真实网络空间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模拟和复现,为网络与安全技术的研究提供测试床,因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网络靶场可包括网络仿真、用户行为复制、安全自动化测试、数据采集与效果评估等技术,然而高可扩展、高性能的网络仿真技术是网络靶场的基石。面向高可扩展、高性能的网络仿真需求,本文从网络的核心要素—网络路由,作为出发点,重点开展了路由仿真技术的研究。当前基于虚拟化的仿真技术可实现一定能力的路由仿真,但是存在仿真吞吐量低、资源消耗大、仿真功能有限等缺点。针对于此,本文借助于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重点研究了基于SDN的高性能路由仿真架构,并进一步研究了可扩展、高可用与多功能的路由仿真技术。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高性能路由仿真架构。针对当前基于虚拟化的路由仿真中存在的仿真吞吐量低与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结合SDN具备数据转发性能高与资源开销小的技术优势,提出了一种云平台支撑下的基于SDN的路由仿真架构——Crouter。Crouter重点突破了SDN固有的二层转发能力瓶颈,实现了支持三层转发的高性能路由仿真,并通过优化云平台的数据转发机制,提高了仿真网络的转发性能。此外,Crouter设计了OSPF路由协议仿真与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仿真模型,丰富了路由仿真的功能。实验表明:Crouter的CPU和内存资源消耗仅为基于虚拟化路由仿真技术的2%和2.1%;在多跳场景仿真与多节点并发场景仿真中,Crouter的仿真吞吐量分别是基于虚拟化路由仿真的2.49倍与4.49倍,仿真转发延迟分别仅为基于虚拟化路由仿真的11.1%与51%;此外,Crouter还可支持OSPF路由协议以及QoS功能的高逼真仿真。2)基于1)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SDN控制器集群的高可用路由仿真技术,以提升仿真规模的扩展性以及仿真网络的可用性。设计了控制器集群调度机制,该机制首先通过多个控制器并发管理仿真网络从而突破单个控制器的管理瓶颈,进一步依靠控制器评价模型和控制器调度算法提高了仿真规模的可扩展性;设计了仿真网络恢复机制,该机制负责在某个控制器异常终止时,主动将其管理的路由节点重新交付给其它控制器管理并恢复仿真网络的运行状态,确保仿真网络的高可用性。实验表明:相对于1)中基于单控制器的仿真网络管理,基于SDN控制器集群的高可用路由仿真技术可实现控制器集群的并发仿真网络管理,从而提高路由仿真规模的可扩展性,当某控制器出现故障时,仿真网络能继续正常运行,具备高可用性。3)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技术。针对当前基于虚拟化的路由仿真中存在的仿真功能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云平台支撑下的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技术。该技术通过Quagga路由软件实现静态路由、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的仿真,通过Iptables组件实现数据过滤、流量监测、地址转换的功能仿真,并设计自动化配置机制减少重复性的配置操作。实验表明: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技术通过自动化配置机制可以便捷地构建具备多种路由协议以及数据过滤、流量监测、地址转换功能的仿真网络。4)基于1)、2)、3)的研究内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基于SDN技术的高性能、低资源开销的路由仿真技术以及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技术,实现面向大规模边缘网络的可扩展仿真以及面向骨干网络的资源独占性仿真的融合。该系统设计了可视化管理、链路性能仿真、拓扑自动部署等模块,提升了路由仿真的易用性、链路仿真的逼真性以及仿真拓扑的部署性能。面向广域网仿真拓扑,进行了功能验证与应用。

赵政权[3](2021)在《面向服务的端到端QoS路由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业务,同时网络数据流量也在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下,如何为各种新型业务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网络架构由于功能耦合而无法满足不同服务对QoS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能够将设备的控制平面转发平面实现分离,在控制平面能够快速收集网络信息,做出路由决策下发给转发平面。近几年,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路由优化上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利用机器学习能够发现到网络流量特征和路由策略之间的关系,可以让机器学习代替路由表来根据网络的变化进行快速的路由转发。本文主要在SDN架构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下,以降低端到端时延为核心,来进行路由优化,保障业务的QoS。相比传统网络的控制转发耦合,SDN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层和转发层分离,控制层集中实现,解决了传统网络架构的不足。本文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具有最小时延约束条件的路由算法。该算法将端到端的平均时延作为路由的评价标准,通过SDN收集网络中所有链路的状态信息,匹配每条业务流,为每条业务流计算出最短时延路径,满足业务流的QoS需求。与现有的路由算法相比,该算法基于业务流进行路由,能够匹配SDN技术中的OpenFlow流表,选择平均时延作为选路标准,保障每条业务流的端到端平均时延最小并满足每条业务流对QoS的要求。本文为了验证上述QoS路由算法的端到端时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发现的端到端时延主动测量方法。本文利用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包探测原理,发现数据包通过的节点,将数据包每次经过的节点时间记录在时间戳中,用于计算每个链路上的时延。然后本文构建网络拓扑和路由矩阵,依据路由矩阵和计算出的各链路时延,推导出端到端时延矩阵,验证端到端的时延性能。最后,本文在SDN和机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端到端QoS保障系统,将机器学习模型和时延测量方法整合到系统中。首先我们通过QoS路由算法产生所需的训练数据,使用监督学习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完后可以直接用于路由转发。然后在SDN的基础上获取网络中的链路状态信息和业务流量特征,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来进行路由优化。最后,用文中提出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能够验证端到端时延的性能。

张宇[4](2021)在《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便捷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近些年,地面通信网络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速率、更大带宽的通信服务。但地面通信网络依赖地面基站,因而面临着覆盖范围有限、易受地面灾害影响等问题。卫星网络不依赖地面基站,能够实现全球覆盖且不受地面灾害影响。但现有卫星网络所使用的微波无线通信有天线尺寸大、功率消耗大、速率有限、带宽有限、频谱资源紧张、较易受到星间环境干扰等缺点,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通信网络提出的高数据速率、大通信容量、抗干扰等新需求。卫星光网络在卫星网络中使用空间光通信来弥补微波无线通信的不足,不仅具有卫星网络的全球覆盖能力,还具有数据速率高、通信容量大、功耗低、天线尺寸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满足通信新需求。同时,卫星光网络组网面临着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网络资源有限、硬件资源有限等问题,进而限制了其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和基于星间激光链路的组网协议两个角度对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展开了研究,其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拓扑优化和预判保护的业务传输保障设计卫星光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导致星间激光链路的频繁中断,进而影响卫星光网络中的业务传输。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考虑链路可用时间的拓扑构建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增加所建立网络拓扑中星间链路的可用时间;设计了预判保护机制,该机制能够预判网络拓扑规律性变化导致的星间链路中断,提前建立新的业务路径。结果表明,拓扑构建算法使得在其所构建的网络拓扑中,各时间片内稳定不变的动态链路占所有动态链路的70%以上,从而增加了网络拓扑的稳定性;预判保护机制能够保障拓扑规律性变化时的业务的稳定传输。2)基于OSPF优化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自更新机制和单向链路机制卫星光网络中较长的链路传输时延增加了传统OSPF(Open Shor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收敛时间;同时其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使得传统OSPF协议需要频繁产生泛洪信息来更新网络拓扑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OSPF协议进行了优化,设计了链路状态数据库自更新机制,该机制能够根据网络拓扑变化规律自行更新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以有效提高路由收敛速度并减少网络资源消耗;设计了单向链路机制,该机制使得OSPF协议能够识别单向链路并将其链路状态更新到链路状态数据库,从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3)基于标签交换的AOS帧转发机制卫星光网络通信多遵循 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框架,其中AOS(Advanced Orbiting Systems,高级在轨系统)帧在各节点转发时需要进行拆包、组包、高层协议处理等操作,从而占用有限的卫星平台硬件处理能力。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标签交换的AOS帧转发机制,该机制使得中间节点通过标签交换实现AOS帧的转发,从而能够避免上述操作并对AOS帧进行快速转发。结果表明,AOS帧转发机制能够加快中间节点转发效率并减少硬件性能消耗。其中在相同的FPGA逻辑和CPU资源消耗下,该机制处理IPv6和IPv4报文的速度分别比传统机制快3.6倍和2.9倍。综上,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当前卫星光网络组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未来卫星光网络的组网和应用提供了一些分析与参考。

罗志成[5](2021)在《基于负载分担模式PON系统的路由管理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接入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语音以及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网络传输数据猛烈增长。移动端的4G和如今慢慢普及的5G技术使现代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些年无源光网络(PON)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其备受关注,它相比传统接入网有着成本较低、维护方便、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而将各种通信协议能够稳定地实现在PON系统上也是各大通信设备厂商以及运营商关注的重点。OSI模型中的链路层协议,链路聚合技术是使用较广泛的技术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网络传输速率,也能够提供备份链路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单盘链路聚合相对于跨盘链路聚合,其数据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跨盘链路聚合诞生了,它能够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路由协议技术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在PON系统上实现跨网段的通信并保证网络的速率以及稳定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本文是基于IEEE802.3ad协议标准与实际项目需求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跨盘链路聚合为基础,通过在PON系统上实现路由技术的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带宽、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数据处理能力、跨网段连接的目的。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PON系统的网络结构、实现原理以及需要用到的LACP协议和三层路由相关协议。其次,论文介绍了本课题的详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以在华为模拟器e NSP和本项目开发的OLT上做实验为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在跨盘链路聚合技术基础上实现路由技术满足项目开发功能需求,不仅提高了链路带宽、实现了跨网段连接,而且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崔磊[6](2020)在《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为了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已越来越依赖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以及灾难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业务不中断,是当今金融界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如果银行业务系统存在很多灾难性、破坏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状况下,一旦灾难降临,将造成数据中心业务系统运行缓慢甚至中断。倘若发生中断后,长时间业务无法恢复,会直接影响到覆盖的所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对社会和金融系统秩序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和信任损失。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风险预警记录》中警告,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时间达到1小时,那么该银行的基本支付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天,那么该事件将重大损害该银行的声誉和市场价值;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2至3天及以上,那么该银行乃至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会将受到直接的危害。因此,灾备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当灾难来临时,金融界尤其是银行应该如何面对?为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各行已陆续开展了各项容灾体系备份恢复项目,意在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其中,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成为银行业广泛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和项目实施工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现实案例,阐述了建设灾备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解读金融行业灾备体系的概念、技术指标与灾备等级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建设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布局模式、物理要求和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2、针对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的网络架构、网络现状、流量路径、二级分行与社区银行的流量进行了调研、勘查,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监管要求和B银行济南分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拟定了可靠、可用、安全、统一、标准开放、灵活可扩展、可管理、技术成熟先进的设计原则,确定采用部分利旧、部分新建相结合的建设原则。3、完成了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具体涵盖线路规划、设备部署与选型、路由选择和网络切换的实施,根据路由条目,作出以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协议为主导的协议部署,列出了相关设备配置脚本,并对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实现了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的路由策略,即迁移前后分行和总行的路由策略不变、路由选路不变、上下行流量不变、以及回程流量迁移前后无变化;实现了生产中心的远程灾备,提高了抵御灾难事件的能力。4、为检验B银行济南分行连接辖内分支机构网络的核心下联区及社区银行和业务区网络系统的冗余性及备用系统的稳定性,模拟各种障碍事故,规划了各种关于同城网络灾备中心发生意外的切换测试方案。为提高维护人员的实操能力,介绍了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系统的日常维护流程及简单故障排查操作。

王耀琦[7](2020)在《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间通过激光、微波等通信手段形成的星间链路实现组网,并与地面通信网融为一体,形成天地一体化网络,向覆盖地球表面和近地宇宙空间的多种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组网后,为发挥不同轨道卫星各自优势,研究包含高、中、低轨道的多层卫星组网协议极为必要。而路由协议在组网协议中,扮演了网元节点间信息状态同步和端到端算路选路的功能,其优劣特性将直接影响网络整体性能。传统的路由协议源于地面网络,不适用于卫星网络动态组网场景,故需针对卫星组网场景从架构、机制和算法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基于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了适用于多层卫星组网协议场景的路由协议。通过综合分析组网卫星的环境特性和组网协议对路由协议的功能需求,对传统OSPF 协议进行架构、算法和机制等多维度的综合改进,具体包括:在架构方面使SPF算法与分布式同步系统解耦合,选取传统OSPF协议中的同步机制,形成独立的分布式同步系统,对网元节点提供通用的信息同步服务;在机制方面结合同步后的卫星和星间链路的特性参数,对不必要的泛洪同步进行约束,从而减少路由不必要的收敛过程;在算法方面对SPF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卫星特性与业务特性,对不同类型业务选择不同卫星链路承载,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总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OS帧中标签转发机制的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并在VxWorks系统中编程实现,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适用性。对后续多层卫星组网场景中路由协议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贺一峰[8](2020)在《面向QoS保障的动态路由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数据流量增长飞速,海量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各类依靠互联网的新型业务开始不断涌现。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Radio communications sector,ITU-R)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建设蓝图中提出了网络端到端时延降低10倍的期望。基于该期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降低网络端到端时延以保障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的问题展开研究。针对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的路由决策过程造成较大时延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 OSPF协议在降低端到端时延以保障QoS的可行性。然后本文提出了将Dijkstra算法中距离参数替换为端到端时延值的方案,该方案面向端到端时延来进行路由决策,将有效的降低网络整体的端到端时延。为了完善该方案,本文新设计了不透明链路状态广播(Opaque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Opaque LSA)来泛洪路由算法中计算端到端时延所需参数。最后,本文通过网络仿真的方式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新的路由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端到端时延,保持在0.02秒内。而使用Dijkstra算法作为路由算法的时延在网络负载较大的情况下快速增大达到0.48秒。同时仿真结果还表明新的路由算法有效的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降低了时延抖动。针对新的路由算法中如何设置Opaque LSA泛洪的时间间隔的问题,本文研究了 OSPF协议的收敛性和OSPF协议收敛过程中各个定时器的作用和影响因素。通过网络仿真,得到了 OSPF协议收敛时间与相关的定时器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在实际环境下泛洪Opaque LSA设置时间间隔奠定基础。针对新的路由算法如何应用在真实网络环境中的问题,本文通过修改开源项目Quagga软件来完成。首先,本文修改了 Quagga软件中OSPF协议使用的路由算法。将修改过的Quagga软件运行在CentOS 6.5操作系统的主机上,我们就拥有了运行着能保障端到端时延的路由算法的路由器。然后,本文用多个这样的路由器构建网络环境。最后,本文使用视频软件VLC来产生视频流量,使用分布式网络流量发生器(Distributed Internet Traffic Generator,D-ITG)来产生非视频流量和分析网络性能。结果表明,在同时拥有视频业务和非视频业务存在的网络环境中,对照组视频业务会受到非视频业务流量的增加而带来明显的质量影响,而测试组中视频业务受到非视频流量的增加影响不明显。本文测试了测试组和对照组的端到端时延,结果表明运行着新的路由算法的Quagga软件的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了约30.4%。

李子勇[9](2020)在《软件定义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和各类新兴网络功能的不断部署应用,传统的互联网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其服务质量劣化严重、网络效能低下等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解耦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具有逻辑集中控制、细粒度数据流控制、开放可编程等优势,通过全局网络视图实现了灵活高效的网络管理和资源调度,在简化网络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资源效用、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优势明显。然而,SDN数控分离、逻辑集中控制以及细粒度数据流控制等特性也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这使得SDN在进行大规模网络部署和应用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主要包括:(1)集中的网络控制易使控制器过载,导致控制平面资源紧缺问题;(2)细粒度数据流控制易使交换机流表溢出,导致流表存储资源紧缺问题;(3)流量调度策略选路僵化易使链路拥塞,导致链路带宽资源分配不合理问题。本文围绕大规模部署应用场景下的软件定义网络资源优化技术展开研究,分别从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入手,提高软件定义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网络服务性能,为SDN的大规模实际部署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的控制器关联方案忽略数据流特征导致控制资源分配不合理”问题,提出基于控制器动态关联的SDN控制资源优化机制。该机制将控制器动态关联问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最小集合覆盖算法将同一数据流路径上的交换机尽可能地关联到相同控制器上,以最小化控制资源消耗;第二阶段引入联合博弈策略,通过控制器之间合作博弈,来实现更均衡的控制器-交换机关联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本章所提控制器关联方案可以减少约28%的控制资源消耗和8%的控制流量开销。2、针对“SDN细粒度流管控导致交换机流表存储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基于分段路由的SDN流表规则优化机制。该机制将分段路由引入SDN架构,并设计在线数据流路径编码算法,基于流路径的重合度对数据流进行路径分段聚合,使同一路径段的数据流能共享流表规则,以减少控制器需要安装的流表规则数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流表规则安装机制可以同时减少61%的流表规则数量和56%的数据包封装的MPLS标签数量。3、针对“传统路由协议依赖人工配置导致链路带宽资源分配不合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SDN路由优化机制。该机制设计具有时延和吞吐量感知的网络效用函数,以网络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引入深度强化学习DDPG算法对流量特征和路由策略进行迭代学习,实现SDN网络路由策略的优化。实验结果证明,较传统的路由协议OSPF、ECMP方案,本文所提路由机制可以提高30%的网络吞吐量和减少约22%的平均数据包时延,提高了SDN网络数据流的传输性能。

罗超俊[10](2020)在《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路由优化中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要求逐渐向多协议、多平台、大规模演变,这就使得如何提高网络的质量与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路由器作为多个网络连接的中间枢纽,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网络的状态,因此,如何对路由机制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网络质量与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网络路由优化的方法、手段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目前单纯的遗传算法原理、流程、应用及存在的优缺点,针对这些缺陷提出基于个体繁殖策略选择的改进遗传算法;对蚁群算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总结出蚁群算法存在的缺陷。结合前人已经提出的并行蚁群算法,针对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Qo S(Quality of Serviee)路由优化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的Ad Hoc网络Qo S路由优化的设计,最后设计出实验来验证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比单一的改进遗传算法、单一的改进蚁群算法、传统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Qo S路由优化方面具有的优势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研究梳理传统遗传算法的原理、流程及存在的优缺点,遗传算法的主要缺陷存在于求解过程,其算法的选择策略常常采用轮赌策略,轮赌策略本身是概率问题,因此不能保证每一个具备高适应度个体被保留至下一代,同时会引入“早熟”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选择策略的遗传算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个体繁殖次数进行选择,即对于个体而言其繁殖次数与被选中概率正相关,从而克服轮赌选择的缺陷,提高算法的搜索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改进遗传算法在Ad Hoc网络Qo S路由优化应用方案。最后,网络仿真器(Network Simulator,NS)仿真结果证明:单一改进遗传算法比传统遗传算法在迭代次数、求解成功率、不同停留时间下端到端延迟、数据包投递率均具有较大的改善。(2)对蚁群算法的原理、数学模型、优缺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蚁群算法应用于Ad Hoc网络Qo S路由优化应用分析,通过实验证实对于规模较大的Ad Hoc网络Qo S路由复杂问题求解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收敛速度。然后,对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耦合的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传统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在搜索、求解时具备不同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求解速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正好利用这一点,将两者进行耦合,这样形成优势互补,可以消除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不足。本文中心思想不是将两者直接耦合,而是将改进的遗传算法与改进蚁群算法(并行蚁群算法)在上述理论思想指导下进行耦合,进一步研究其耦合策略与机制,设计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Ad Hod网络Qo S路由优化方案,利用NS工具建立耦合算法中的遗传算法阶段构建与蚁群阶段构建的数学模型,并给出该算法的实现过程与步骤。(3)鉴于Ad Hoc网络Qo S路由问题是一个NP完全(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Complete,NP-C)问题,传统的路由算法解决效果往往不佳,于是本文提出采用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来解决Ad Hoc网络Qo S路由问题。为了证明本文的设想,通过建立Ad Hoc网络Qo S路由网络模型,搭建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三组实验来验证该算法(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Ad Hoc网络Qo S路由中的优化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单一改进遗传算法、单一改进蚁群算法、传统遗传蚁群耦合算法,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1)求解迭代次数降低到21.89,求解成功率上提升到97.8。这说明该算法无论在求解迭代次数还是求解成功率都具备更大的优势。2)不同停留时间下改进遗传蚁群耦合路由算法端到端时延迟最低、节点不同移动速度下数据包投递率最高。

二、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区域概念
    1.1 多区域划分设计
    1.2 多区域部署优势
        1.2.1 多区域的稳定性
        1.2.2 多区域的扩展性
2 划分区域类型
    2.1 常规区域类型
    2.2 末节区域类型
        2.2.1 末节区域分析
        2.2.2 末节区域优势
    2.3 完全末节区域类型
    2.4 次末节区域类型
    2.5 完全次末节区域类型
3 区域类型区别分析
    3.1 末节区域和完全末节区域类型应用区别
    3.2 次末节区域和末节区域类型应用区别
4 结论与讨论

(2)云平台支撑下的基于SDN的路由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仿真研究现状
        1.2.2 面临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路由仿真技术概述
    2.1 引言
    2.2 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相关技术概述
        2.2.1 主流云平台介绍
        2.2.2 OpenStack架构
        2.2.3 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分析
    2.3 基于SDN的路由仿真相关技术概述
        2.3.1 SDN技术
        2.3.2 Open Flow协议
        2.3.3 SDN控制器
        2.3.4 Open vSwitch交换机
        2.3.5 基于SDN的路由仿真分析
    2.4 基于虚拟化的路由仿真相关技术概述
        2.4.1 虚拟化技术
        2.4.2 Quagga路由软件
        2.4.3 Iptables组件
        2.4.4 基于虚拟化的路由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DN的高性能路由仿真架构
    3.1 引言
    3.2 高性能路由仿真问题描述
    3.3 基于SDN的高性能路由仿真体系架构设计
        3.3.1 逻辑架构设计
        3.3.2 API接口设计
    3.4 基于SDN的高性能路由仿真关键技术
        3.4.1 路由功能仿真技术
        3.4.2 OSPF路由协议仿真技术
        3.4.3 QoS功能仿真技术
    3.5 实验分析与验证
        3.5.1 实验环境
        3.5.2 路由仿真功能验证及分析
        3.5.3 路由仿真逼真性验证及分析
        3.5.4 路由仿真资源开销比较及分析
        3.5.5 路由仿真转发性能比较及分析
        3.5.6 QoS功能验证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DN控制器集群的高可用路由仿真技术
    4.1 引言
    4.2 高可用路由仿真问题描述
    4.3 基于SDN控制器集群的高可用路由仿真体系架构设计
        4.3.1 逻辑架构设计
        4.3.2 消息传输架构设计
    4.4 基于SDN控制器集群的高可用路由仿真关键技术
        4.4.1 仿真网络恢复机制
        4.4.2 控制器集群调度机制
    4.5 实验分析与验证
        4.5.1 仿真规模可扩展性验证与分析
        4.5.2 仿真网络高可用性验证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技术
    5.1 引言
    5.2 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架构
    5.3 基于虚拟化的多功能路由仿真关键技术
        5.3.1 路由功能仿真技术
        5.3.2 数据过滤、流量监测和地址转换功能仿真技术
        5.3.3 自动化配置机制
    5.4 实验分析与验证
        5.4.1 路由功能验证及分析
        5.4.2 数据过滤、流量监测和地址转换功能验证及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系统与应用
    6.1 引言
    6.2 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系统架构
    6.3 基于云平台的路由仿真系统关键技术
        6.3.1 可视化界面
        6.3.2 链路性能仿真
        6.3.3 拓扑自动化部署机制
    6.4 实验分析与验证
        6.4.1 可视化界面验证与分析
        6.4.2 广域网仿真拓扑构建
        6.4.3 链路逼真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面向服务的端到端QoS路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由策略
        1.2.2 SDN技术
        1.2.3 机器学习在路由中的应用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1.3.1 基于SDN的端到端QoS路由策略
        1.3.2 基于拓扑发现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
        1.3.3 基于SDN和机器学习的端到端QoS保障系统
    1.4 论文内容及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论文相关技术概述
    2.1 QoS路由
        2.1.1 基本概念
        2.1.2 性能参数
    2.2 SDN技术概述
        2.2.1 SDN架构分析
        2.2.2 OpenFlow交换机
    2.3 机器学习技术
        2.3.1 机器学习算法
        2.3.2 机器学习在路由中的应用
    2.4 拓扑发现技术
        2.4.1 网络拓扑生成
        2.4.2 网络检测点选取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DN的端到端QoS路由策略
    3.1 引言
    3.2 基于SDN的QoS路由策略设计
        3.2.1 算法实现过程
        3.2.2 收集链路信息
        3.2.3 计算最优路径
    3.3 算法仿真与分析
        3.3.1 时延仿真结果与分析
        3.3.2 吞吐量仿真结果与分析
        3.3.3 丢包率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拓扑发现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
    4.1 引言
    4.2 拓扑发现
    4.3 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
    4.4 具体实施方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DN和机器学习的端到端QoS保障系统
    5.1 引言
    5.2 QoS保障系统的总体架构
    5.3 QoS保障系统的路由学习
        5.3.1 LightGBM机器学习模型
        5.3.2 网络流量特征收集
        5.3.3 LightGBM模型训练
    5.4 QoS保障系统的性能分析
        5.4.1 时延仿真结果与分析
        5.4.2 吞吐量仿真结果与分析
        5.4.3 丢包率仿真结果与分析
        5.4.4 算法收敛时间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目录

(4)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背景综述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卫星光通信发展现状
        1.2.2 卫星光网络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4 本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卫星光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SDN技术
        2.2.1 SDN技术基础
        2.2.2 SDN技术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
    2.3 MPLS技术
        2.3.1 MPLS技术基础
        2.3.2 MPLS技术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研究
    3.1 引言
    3.2 仿真平台架构
        3.2.1 平台模块组成
        3.2.2 平台内部交互
        3.2.3 平台管控架构
    3.3 功能设计
        3.3.1 网络物理架构
        3.3.2 网络拓扑构建
        3.3.3 网络路由计算
    3.4 仿真和分析
        3.4.1 星座性能分析
        3.4.2 拓扑仿真分析
        3.4.3 网络性能仿真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星间激光链路的组网协议研究
    4.1 引言
    4.2 组网协议架构
        4.2.1 平面架构
        4.2.2 模块架构
    4.3 管理平面设计
        4.3.1 管理中心
        4.3.2 网管代理
    4.4 控制平面设计
        4.4.1 连接控制模块
        4.4.2 路由模块
        4.4.3 信令模块
        4.4.4 链路模块
    4.5 传送平面设计
        4.5.1 传送平面代理
        4.5.2 硬件模块
    4.6 仿真和测试
        4.6.1 软件仿真
        4.6.2 硬件测试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附录1: 缩略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5)基于负载分担模式PON系统的路由管理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PON技术
    2.1 PON网络架构
    2.2 PON工作原理
    2.3 PON系统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协议原理介绍
    3.1 以太网交换
        3.1.1 二层交换原理
        3.1.2 三层交换原理
    3.2 链路聚合协议
        3.2.1 LACP协议基本概念
        3.2.2 LACP协议报文解析
        3.2.3 LACP协议状态机
    3.3 三层路由协议相关
        3.3.1 ARP协议
        3.3.2 路由表介绍
    3.4 本章小结
4 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OLT负载分担模式设计与实现
    4.2 LACP协议负载分担模式设计与实现
        4.2.1 LACP协议模块初始化
        4.2.2 LACP协议配置
        4.2.3 LACP协议收发报文
    4.3 三层路由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三层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
        4.3.2 路由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测试
    5.1 eNSP实验测试
    5.2 OLT实验测试
        5.2.1 跨盘聚合实验
        5.2.2 跨网段通信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6)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灾备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2.2 国内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金融行业灾备系统概念理论研究
    2.1 灾难的定义
    2.2 灾备系统的概念与技术指标
    2.3 金融行业灾备等级划分
    2.4 容灾层级划分
    2.5 商业银行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
    2.6 灾备中心布局模式
    2.7 同城灾备中心建设的物理要求
    2.8 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灾备建设现状分析
    3.1 灾备建设监管要求
    3.2 B商业银行简要介绍
    3.3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架构
    3.4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现状
    3.5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流量路径现状
        3.5.1 分行上下行数据包的分流表和描述
        3.5.2 线路迁移分析
        3.5.3 二级分行及社区银行流量分析
    3.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4.1 设计说明
    4.2 设计原则和建设原则
        4.2.1 设计原则
        4.2.2 建设原则
        4.2.3 工程项目流程图
    4.3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设计方案
        4.3.1 应用路由协议概述
        4.3.1.1 OSPF路由协议概述
        4.3.1.2 BGP路由协议概述
        4.3.2 设备迁移
        4.3.3 线路迁移
        4.3.4 设备需求
        4.3.5 设备部署图(改造后)
        4.3.6 设备介绍
        4.3.6.1 H3C MSR 36-40路由器
        4.3.6.2 H3C S5800-32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3 H3C S5560-30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4 山石网科SG-6000-E1700
        4.3.7 整体网络拓扑图(改造后)
        4.3.8 下联区支行路由器迁移、实施
        4.3.8.1 设备迁移
        4.3.8.2 实施步骤
        4.3.9 改造后流量分析
        4.3.10 路由条目
    4.4 社区银行设计方案
        4.4.1 设备部署
        4.4.2 线路需求
        4.4.3 改造完成后网络拓扑
    4.5 路由规划部署
    4.6 网络切换
        4.6.1 分支行线路切换
        4.6.2 社区银行选路设计
    4.7 方案优缺点
    4.8 相关配置脚本
        4.8.1 出口路由器配置脚本
        4.8.2 核心交换机配置脚本
        4.8.3 社区银行防火墙配置脚本
        4.8.4 社区银行交换机配置脚本
        4.8.5 社区银行路由器配置脚本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测试方案
    5.1 测试背景
    5.2 测试方案简述
        5.2.1 测试结果预期
        5.2.2 准备工作及条件
        5.2.3 测试前相关准备
        5.2.4 测试相关设备
    5.3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3.1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4 裸光纤链路故障测试
        5.4.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4.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5 MSTP链路故障测试
        5.5.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5.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6 灾备中心故障测试
    5.7 本部中心故障测试
    5.8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常维护服务
    6.1 概述
    6.2 日常维护流程
    6.3 线路检测
        6.3.1 日常维护流程之连通性检测流程
        6.3.2 广域网连通性检测
    6.4 设备检测
        6.4.1 日常维护流程之设备检测流程
    6.5 日志检查
    6.6 日常排错参考
        6.6.1 网络故障诊断的常用命令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多层卫星组网概述
    1.2. 组网路由协议概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组网路由协议
    2.1. 卫星空间环境特性
    2.2. 现有卫星组网协议体系
    2.3. 现有路由协议分析
        2.3.1. 地面路由协议
        2.3.2. 卫星路由协议
        2.3.3. 现有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组网路由协议设计
    3.1. 卫星互联组网架构
        3.1.1. 基于AOS帧的标签交换
        3.1.2. 组网协议架构
    3.2. 路由协议设计
        3.2.1. 路由协议架构
        3.2.2. 设计通用同步模块
        3.2.3. 卫星参数同步
        3.2.4. 设计约束同步
        3.2.5. 卫星算路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组网路由协议实现
    4.1. 编程实现平台
        4.1.1. 开发平台环境
        4.1.2. 组网协议实现
        4.1.3. 路由协议实现
    4.2. 同步模块的实现
        4.2.1. 邻居状态机实现
        4.2.2. 同步消息结构实现
    4.3. 卫星参数同步的实现
        4.3.1. 同步数据库的结构
        4.3.2. 同步数据库的泛洪
    4.4. 约束同步的实现
        4.4.1. 邻居状态机Leaving状态实现
        4.4.2. 基于星历修改数据库实现
    4.5. 卫星算路方法的实现
        4.5.1. 算路入口函数实现
        4.5.2. 算路验证测试
    4.6. 前期相关硬件平台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论文的主要贡献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8)面向QoS保障的动态路由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QoS路由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OSPF协议扩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1.3.1 端到端时延路由算法的设计
        1.3.2 OSPF协议收敛性的研究
        1.3.3 基于Quagga软件在真实环境中的实现
    1.4 论文内容及体系结构
第二章 基于OSPF协议的路由算法的设计
    2.1 引言
    2.2 路由算法的研究
        2.2.1 Djkstra算法
        2.2.2 端到端时延计算
    2.3 所需参数的获取方式
    2.4 基于端到端时延的路由算法的设计
        2.4.1 伪代码中重要变量的说明
        2.4.2 伪代码实现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1 仿真环境的介绍
        2.5.2 时延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2.5.3 网络吞吐量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2.5.4 时延抖动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2.5.5 可能付出的代价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SPF协议的收敛性研究
    3.1 引言
    3.2 OSPF协议的收敛过程
    3.3 收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3.1 快速故障检测方法
        3.3.2 LSA的产生与泛洪
        3.3.3 SPF树的计算
    3.4 路由表更新在收敛过程中的影响
    3.5 收敛过程的仿真和分析
        3.5.1 仿真场景
        3.5.2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Quagga在真实路由环境中的实现
    4.1 引言
    4.2 Quagga软件的工作原理
    4.3 基于端到端时延的路由算法在Quagga软件中的应用
        4.3.1 对ospfd中的最短路径的算法进行修改
        4.3.2 基于NAT的业务分流
        4.3.3 计算端到端时延所需的参数的获取
    4.4 真实网络环境中的测试
        4.4.1 路由器参数
        4.4.2 系统时钟同步
        4.4.3 流量发生器
        4.4.5 构建真实网络环境下的拓扑结构和相关设置
    4.5 测试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软件定义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与软件定义网络
        1.1.2 软件定义网络架构
        1.1.3 OpenFlow关键技术及组件
        1.1.4 SDN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控制平面资源优化
        1.2.2 数据平面资源优化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贡献
    1.4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控制器动态关联的SDN控制资源优化机制
    2.1 引言
    2.2 研究动机
        2.2.1 流请求处理过程
        2.2.2 SDN控制平面资源分析
    2.3 模型构建
        2.3.1 网络建模
        2.3.2 基于控制器动态关联的SDN控制资源优化问题
    2.4 算法设计
        2.4.1 问题分析
        2.4.2 基于控制器动态关联的SDN控制资源优化机制
        2.4.3 算法复杂度分析
    2.5 仿真结果分析
        2.5.1 仿真环境设置
        2.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分段路由的SDN流表规则优化机制
    3.1 引言
    3.2 研究动机
        3.2.1 基于OpenFlow的流表规则安装机制
        3.2.2 基于MPLS的流表规则安装机制
        3.2.3 多跳流表规则安装机制-AJSR
    3.3 基于分段路由的SDN流表规则安装机制
        3.3.1 路径聚合、规则共享原理
        3.3.2 基于分段路由的SDN架构
        3.3.3 流表规则安装设计
    3.4 模型构建
        3.4.1 网络建模
        3.4.2 基于分段路由的流表规则安装问题
        3.4.3 算法设计
        3.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3.5 仿真实验
        3.5.1 参数设置
        3.5.2 对比方案
        3.5.3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SDN路由优化机制
    4.1 引言
    4.2 DDPG算法原理与模型构建
        4.2.1 DDPG算法的原理
        4.2.2 模型构建
    4.3 基于DDPG算法的路由优化机制
        4.3.1 SDN路由架构
        4.3.2 算法设计
    4.4 仿真实验
        4.4.1 仿真实验环境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研究成果和主要创新点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路由优化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网络路由技术优化及其评价
    2.1 网络路由技术的概述
        2.1.1 路由算法的研究
        2.1.2 路由协议的研究
    2.2 网络路由优化的研究
        2.2.1 网络优化的控制分析
        2.2.2 网络路由优化的内涵
        2.2.3 路由优化技术的研究
    2.3 网络路由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
    3.1 遗传算法的内涵
        3.1.1 遗传算法的概念与特征
        3.1.2 遗传算法的相关算子
        3.1.3 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
        3.1.4 遗传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3.1.5 改进遗传算法的分析
    3.2 蚁群算法的分析
        3.2.1 蚁群算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3.2.2 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及其流程
        3.2.3 蚁群算法的优势及缺陷分析
        3.2.4 路由优化问题中改进蚁群算法的应用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Ad Hoc网络Qo S优化中的设计
    4.1 AdHoc网络概述
        4.1.1 问题描述
        4.1.2 Ad Hoc网络Qo S路由参数描述
    4.2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理论基础
    4.3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耦合策略
    4.4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的构建
        4.4.1 遗传算法阶段的构建
        4.4.2 蚁群算法阶段的构建
        4.4.3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AdHoc网络路由优化设计中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软件NS简介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1 实验环境
        5.2.2 实验准备工作
        5.2.3 搭建实验平台
    5.3 实验流程
    5.4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具体实现描述
    5.5 实验仿真与分析
        5.5.1 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Ad Hoc网络Qo S路由优化应用
        5.5.2 迭代次数与成功率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J]. 杨蕾,范存群,国鹏,高玉宏,张作君. 气象科技, 2021(06)
  • [2]云平台支撑下的基于SDN的路由仿真技术研究[D]. 陈建宇. 江南大学, 2021
  • [3]面向服务的端到端QoS路由策略研究[D]. 赵政权.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卫星光网络组网技术研究[D]. 张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基于负载分担模式PON系统的路由管理设计与实现[D]. 罗志成.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1(01)
  • [6]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D]. 崔磊. 山东大学, 2020(04)
  • [7]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D]. 王耀琦.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面向QoS保障的动态路由的设计与实现[D]. 贺一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软件定义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研究[D]. 李子勇.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10)
  • [10]改进遗传蚁群耦合算法在路由优化中的设计与应用[D]. 罗超俊.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OSPF动态路由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