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农村版》

《中国改革·农村版》

一、《中国改革·农村版》(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1](2021)在《深度融合背景下涉农媒体融合探究——以《河南日报》(农村版)新媒体为例》文中认为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品牌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在河南"三农"媒体中,《河南日报》(农村版)是唯一一家面向农村发行的省级党报。在新形势、新业态下,为占领新兴主流舆论阵地,为省委、省政府"三农"中心工作提供全媒体舆论支持,《河南日报》(农村版)应加快智媒转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把中原"三农"第一报打造为中原"三农"第一全媒体,建立河南具有影响力的"三农"新型主流媒体,争做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任爱熙[2](2021)在《融媒体传播下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报道——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文中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是新时代做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日报》(农村版)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这根主线,全方位报道这一重大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的典型案例、具体做法,多角度策划,融媒体传播,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为全省乡村振兴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

秦双飞[3](2020)在《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文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媒体而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闻题材本身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传播内容。如何做好新时代“三农”报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政策指引,是值得关注的课题。从《河南日报农村版》十九大以来的报纸中抽样选出了与“三农”相关的2041篇报道,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将“三农”报道议题进行分类,对议题重要性进行排序,并与现实中议题重要性对比分析,得出样本中“三农”报道议题重要性与现实中议题重要性的拟合指数为51.8%,客体议程设置与国家大政方针基本一致,符合受众定位。《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价值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报道方式形式多样,报道主体视角多元,突出强调党和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充分发挥了党报党刊作用。《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程设置功能体现在发挥了党报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塑造基层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时,改变社会大众对农民、农村的“刻板印象”,并以贴近性的表达深化主题理解,鼓励多元主体嵌入“三农”发展。《河南日报农村版》在新时期的“三农”报道议题中也呈现出了主动设置问题意识不足、观念引领力度薄弱、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社会现实需求导向不明显等问题。对比人民群众需求与媒体传播能力、引导水准的差距,也对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要充分发挥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真正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媒体力量”,就要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公共领域的问题探讨;加强主流意识的有效传播,通过网络议程设置构建农民现代化的价值观念;通过媒体“他构”的主动性引导农民“自构”的积极性,从而建立农民自主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同时在“三农”报道中媒体也要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合理优化媒体资源分配。要定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找准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服务大局,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胡晓泓[4](2020)在《改革开放40年扶贫报道变迁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大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贫困问题仍然是一项国家级重要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不仅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献力。在众多社会力量中有一类力量比较特殊,那就是新闻媒体,它在扶贫事业中媒体的力量必不可少。本文的逻辑起点是将新闻媒体看作是能动的行动主体。作为实践概念的新闻扶贫,其主要路径是通过媒体的扶贫报道对贫困地区产生实际的影响和作用。从行动者视角探究新闻媒体自然要更加强调能动性、主动性和互动性,摆脱“中介”和“占位“标签。笔者透过对扶贫报道的分析和总结,探究其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媒体作为行动主体的角色变迁,明确其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要规避的风险,为新闻媒体更好的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可供借鉴参考的建议。绪论部分,本文做了关于框架理论和新闻扶贫的文献梳理,在区分了贫困与扶贫、扶贫报道与新闻扶贫概念基础之上,选择《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的扶贫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内容分析类目。第一章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性质优先界定,明确其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并对新闻扶贫做了相关的理论发展梳理和实践探索。第二章对《人民日报》的扶贫报道从数量、内容、形式等微观层面看其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差异,不同角度都在呈现出媒体的扶贫实践逐步全面化和日常化,且媒体的行动者角色愈发独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总结扶贫报道的主题特征,如体裁报道重“扶”多于“贫”、扶贫问题类报道占比较低等。第三章则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手,识别扶贫实践中行动者主体和建构路径,在对扶贫报道分析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40年间,媒体角色框架发生了从参与者到独立者的历时变迁,其背后不仅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规制外,还受到媒介组织框架规制和扶贫群众意识的转变的影响。第四章是结合前面章节的分析,得出目前媒体角色变迁给扶贫事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路径再优化,并强调媒体报道在遵守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发力,一定程度上对扶贫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同时,仍需要不断强化媒体自觉意识和角色认知,但是谨记要把握尺度防止越权。实现二者的平衡,最大限度发挥媒体的潜力和作用是政府和媒体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钱锦[5](2020)在《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纸质媒体迎来寒冬,大批传统媒体关停,其中涉农类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严重。2018年以来,省级涉农纸媒中,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农村报,《甘肃农村报》,《新疆农村报》以及《京郊日报》相继停刊,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及时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当下,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转型才是传统媒体的唯一出路。省级涉农纸媒是中央下达“三农”相关政策的桥梁,起到传播农业知识,维护农民权益的作用,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省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安徽省权威的涉农纸媒,在融媒体环境下,积极转型,迎接机遇与挑战。《安徽日报农村版》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与涉农单位的深度合作,借助集团平台建立“乡镇融”项目,自主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发行量、经济效益都位居媒体行业前列。本文基于此背景,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安徽日报农村版》为转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对《安徽日报农村版》发展过程中的转型进行梳理,探索融媒体环境下《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的不同做法。在融媒体背景下,调查转型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新闻生产的改变,以及《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记者、编辑中产生的影响,作具体阐述与研究。第一章分时期梳理涉农纸媒的发展。当前纸媒环境的衰落导致涉农纸媒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转型。此内容为后面省级涉农纸媒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作铺垫。第二章通过整理报社内部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内容,围绕《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的各个方面,归纳并总结转型在办报理念、人员结构、评报机制、经营模式、媒体形式等方面的变化特点。第三章通过参与式观察融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分析《安徽日报农村版》在融媒体转型后的新闻生产中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第四章通过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记者、编辑发放关于转型认识的问卷,探讨转型过程中采编人员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转型之路的看法。第五章是笔者基于之前章节对《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过程的梳理,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总结转型中的经验,结合对采编人员的问卷调查和报社内部主要部门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探讨转型中面临的难题。基于以上的考察与探究,在结语部分,笔者立足于融媒体环境下,对当前涉农纸媒进行融媒体转型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总结。

李梦奇[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新闻框架研究(2017-2019)》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它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期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成为重中之中。随着党中央“三农”政策的调整,“三农”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官方主流媒体对其的报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三农”报道成为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新闻框架的研究,对于指导新闻媒体更好的进行“三农”报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背景下2017年至2019年《人民日报》的“三农”报道新闻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民日报》这一权威媒体,基于新闻框架理论,通过人民日报数据库对“三农”报道样本的选取,并结合纸质版本的查阅,最后得出1280篇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的“三农”报道进行分析,试图从新闻报道的数量、报道主题议题、消息来源和报道倾向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报》对“三农”报道框架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新闻框架的成因有哪些,以及对“三农”报道框架的建构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提出可优化的路径。文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开头部分是绪论。包含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框架理论及“三农”报道相关研究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第一部分是对《人民日报》“三农”报道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消息来源、报道数量、报道主题议题、报道对象和报道倾向,通过分析得出“三农”报道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是分析的结果,在内容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报道的基本特征还有对报道主题与议题的反复研究,提取出可能存在的“三农”报道的新闻框架,共包括发展框架、政治框架、经济影响框架、帮扶框架、指导框架、人情味框架、成效对比框架、问题导向框架八种框架,总体来看,提取出的新闻框架存在偏差,从整体来看,新闻框架的分布存在失衡。第三部分是新闻框架形成机制的分析,即现有报道框架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媒介因素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是对研究的讨论和反思。通过对框架元素和提取出的框架研究发现,整体上报道框架的建构存在四种偏差:框架元素的失衡,框架主体话语的隐匿化,问题导向框架比例失衡,经济议题和系统议题的不均衡。最后从问题角度出发,对合理建构“三农”报道框架提出了可优化的路径。第一,框架元素的合理化,第二,坚持“三农”报道农民主体地位,第三统筹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第四,注重经济议题和文化议题的平衡。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前文进行的总结。

任爱熙[7](2019)在《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传统媒体中本就处于弱势的"三农"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影响力?《河南日报》(农村版)从强化内容生产出发,实现报纸影响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邹密[8](2019)在《守正创新 努力打造三农“三库”——以《重庆日报》(农村版)为例》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纸媒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都市报纷纷休刊,政府财政要过"紧日子",《重庆日报》(农村版)的补贴款也逐渐缩减。如何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争取各方支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包括《重庆日报》(农村版)在内的涉农媒体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李凡[9](2018)在《新媒体环境下省级党报新闻舆论引导力再构建研究 ——以《重庆日报》媒体融合路径为例》文中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场,传播主体多元化下,“去中心化”趋势愈演愈烈,如何有效进行舆论引导从而凝聚社会公识,成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指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省级党报作为地方党政的“喉舌”,需要改变单靠传统报刊阵地进行舆论引导的局面,在新形势下克服自身不足与缺陷,构建全媒体形态的“党报集群”,占领线上线下两个舆论阵地,助推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再构建。作为省级党报重要一员的《重庆日报》,在打通传播渠道全力发声、探索建立“中央厨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媒体融合,走在了全国党报集团的前列。通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下把好“核心”关、加强新闻专题策划议程设置能力、传播地方好声音、加快培育“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等特色品牌建设上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多项新闻作品被列入全国性报纸行业的“教科书”式案例,为各地省级党报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转型、壮大党报发声平台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经验案例。本论文共分成六大部分。第一章节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的选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新闻舆论引导有关方面的基本概念界定以及相关性研究,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再构建”这一缘由,介绍了相关文献研究综述、本论文所体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为媒体融合打造“党报集群”发声平台,研究包括了《重庆日报》坚守党报阵地构建“一报一网”平台、出版《重庆日报》农村版为农民服务、进行“两微一端”建设拓展新用户、探索两级“中央厨房”模式深度融合;第三章从“导向”对《重庆日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路径做了系统梳理,包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刹住“歪风”,做好舆论监督、以正面形象宣传引领舆论导向等;第四章围绕《重庆日报》如何设置新闻议题,传播“重庆好声音”上下功夫开展研究,包括做好重大新闻专题报道、让人物典型报道发挥励志鼓舞作用、加大评论力度,回应社会关切热点等三个方面做了深度探讨;第五章介绍了《重庆日报》培育特色品牌——“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案例分析,从运营现状、内容分析、效果分析等方面对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研究;第六章通过分析《重庆日报》全媒体发展下的实践路径不足,整理了五点省级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闻舆论引导力的经验启示。

胡冬芳[10](2016)在《《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农问题”于中国长远发展意义的与日俱增,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至中央党报下至省级党报都特意创办了以农村地区的农民和涉农干部为受众的党报“农村版”,以期达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信息差别帮助农村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在此种社会和政治背景下,重庆市政府为重庆农民和涉农干部量身打造了《重庆日报·农村版》,其特殊的受众定位让“三农报道”成为该报纸的一大特色,而又由于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得该报的农村报道又别具特色。对于《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农村报道的研究,笔者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抽样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主要依据框架理论对农村报道的形式框架、文本框架、内容框架作分析研究。经过笔者的仔细分析,最终发现《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农村报道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所涉问题全面且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报道视角自下而上的特点。当然笔者也发现了该报农村报道的很多不足,比如文章缺乏深度、报道对象有明显的偏向性、农村报道的倾向偏颇明显、报道地域分布不均等等。然而,《重庆日报·农村版》作为重庆市政府延伸到重庆农村地区的喉舌,要想更好地发挥其原始作用,就必须克服以上种种不足并且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长处。

二、《中国改革·农村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改革·农村版》(论文提纲范文)

(1)深度融合背景下涉农媒体融合探究——以《河南日报》(农村版)新媒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双微”引领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二、媒体转型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三、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几个对策
四、结语

(2)融媒体传播下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报道——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统领乡村振兴战略报道
二、强调“全”与“准”:全方位报道,全景式展现河南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
三、注重“多”与“小”:多角度策划,小切口报道,讲好乡村振兴的河南故事
四、突出“融”与“活”:全媒体呈现,融媒体传播,唱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五、结语

(3)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河南日报农村版》研究综述
        2.“三农”报道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类目建构
        1.研究方法
        2.类目建构
    (五)理论基础与创新之处
        1.理论基础
        2.创新之处
一、《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客体议程设置及拟合度
    (一)报道议题的重要性排序
    (二)报道议题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排序
    (三)拟合度分析及拟合指数计算
        1.拟合度分析
        2.拟合指数计算
二、《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属性特征
    (一)报道倾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报道方式形式多样,尊重新闻事实
    (三)报道主体视角多元,突出党性原则
三、《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程设置的功能呈现
    (一)复制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二)增信释疑,积极引导舆论
        1.政治立场鲜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2.传播正能量,改变农民和农村的“刻板印象”
    (三)贴近性强,深化主题理解
    (四)多元主体,共促“三农”发展
四、《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的问题
    (一)主动设置问题意识不足
    (二)观念传播劝服力度薄弱
    (三)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
    (四)现实需求导向不明显
五、对《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的建议
    (一)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公共领域的问题探讨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建构现代化价值观念
    (三)以“他构”的主动性引导农民“自构”的积极性
    (四)补短强弱,合理优化媒体资源分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改革开放40年扶贫报道变迁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框架理论的研究综述
        2.扶贫报道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文本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四)研究方案设计
        1.样本框
        2.样本选取
        3.抽样方法
        4.类目建构
第一章 “社会公器”与新闻扶贫
    1.1 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
    1.2 新闻扶贫的理论发展
        1.2.1 新闻扶贫的概念
        1.2.2 我国新闻扶贫的现实基础
        1.2.3 我国新闻扶贫的实践探索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40年《人民日报》扶贫报道样本分析
    2.1 《人民日报》扶贫报道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政策调整为主要驱动力
    2.2 《人民日报》扶贫报道的文本分析
        2.2.1 报道体裁分析
        2.2.2 报道版面分析
        2.2.3 报道篇幅分析
        2.2.4 消息来源分析
        2.2.5 报道地域分析
        2.2.6 报道议题分析
        2.2.7 报道倾向性分析
    2.3 《人民日报》扶贫报道的主题特征
        2.3.1 “硬题材”与政府视角:重“扶”多于“贫”
        2.3.2 社会层面较为突出:议题强调经验做法并反思
        2.3.3 扶贫问题类占比较低:报喜多报忧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扶贫报道中媒体的行动者逻辑
    3.1 新闻扶贫中的行动者网络
        3.1.1 行动者网络概述
        3.1.2 扶贫实践中要素之行动者
    3.2 新闻媒体的行动转译与路径建构
        3.2.1 问题呈现:扶贫实践的通行点
        3.2.2 利益赋予与成员征召:扶贫实践的利益感召
        3.2.3 社会动员:扶贫实践的现实关照
    3.3 新闻媒体的角色框架及其流变
        3.3.1 宏观媒体角色:五个“者”
        3.3.2 微观媒体角色:参与-动员-独立
    3.4 角色变迁的动因探析
        3.4.1 国家扶贫政策的规制
        3.4.2 媒介组织框架的规制
        3.4.3 “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闻扶贫实践的再思考和优化路径
    4.1 角色框架变迁带来的影响
        4.1.1 营造积极向上的扶贫氛围
        4.1.2 推动新闻媒体改革
        4.1.3 重视底层声音
    4.2 新闻扶贫实践的优化路径
        4.2.1 扶贫报道的再优化
        4.2.2 媒体角色的再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省级涉农纸媒
        (二)转型
    四、文献综述研究
        (一)涉农纸媒的相关研究
        (三)农村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四)融媒体环境下涉农纸媒转型的相关研究
        (五)《安徽日报农村版》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省级涉农纸媒的历史发展
    一、省级涉农纸媒的发展历史
        (一)成长萌芽期
        (二)高峰发展期
        (三)凋零萎靡期
    二、《安徽日报农村版》的历史发展
        (一)资源配置期
        (二)二元运作期
第二章 媒体融合发展:《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转型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
        (一)办报理念凸显:从“三个服务”到“服务读者、突出民生”
        (二)运营《安徽日报农村版》微信公众号
        (三)升级安徽农村网
        (四)开展安徽日报客户端“乡镇融”、“农金融”项目
    二、人员结构调整:人员角色增多采编链条扩大
        (一)人员角色:既是“老”记者又是“新”编辑
        (二)结构重组:打通部门结构乡镇通讯员成为新闻源终端
        (三)素质要求:提高“四力”本领扎根“三农”
    三、评报机制:从“双评报”机制到融媒体评报机制
        (一)读者评报机制
        (二)专业评报机制
        (三)融媒体评报机制
    四、自主经营:合作涉农部门实现良性发展
        (一)报社发布涉农部门相关信息
        (二)经营模式:从“报纸办企业”到“涉农融媒平台”
    五、小结
第三章 融媒体转型后的新闻生产
    一、参与式观察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
        (一)以记者采访为主的新闻生产过程实录
        (二)以编辑审稿发稿为主的新闻生产实录
    二、融媒体转型后新闻生产特点
        (一)新闻线索丰富提供方式智能
        (二)新闻呈现形式丰富
        (三)新闻互动即时互动频率高
第四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对于转型的认识——基于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调查问卷分析
    二、总结
第五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经验与难题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顺应政策发展贯彻办报理念
        (二)探寻利基市场专业化办报
        (三)推进涉农部门合作创新媒体行业融合形式
        (四)培养新媒介技术人才调整媒体考核制度
    二、《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难题
        (一)外部环境:同类竞争压力大上级扶持力度弱
        (二)内部环境:体制管理瓶颈技术人才缺位
        (三)融媒体平台运营难题
    三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M)
    二、学术期刊(J)
    三、学位论文(D)
附录
致谢

(6)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新闻框架研究(2017-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一 理论基础
        二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
        二 类目建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创新点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内容分析
    第一节 消息来源
    第二节 报道数量
    第三节 报道体裁
    第四节 报道对象
    第五节 报道倾向
    第六节 报道主题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新闻框架分析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的框架类型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的框架分析
        一 发展框架
        二 政治框架
        三 帮扶框架
        四 指导框架
        五 成效对比框架
        六 经济影响框架
        七 人情味框架
        八 问题导向框架
第三章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框架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外因:宏观因素影响下的报道框架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第二节 内在:媒介属性影响下的报道框架
        一 媒介的双重属性
        二 媒介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框架的讨论与思考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框架建构中的问题
        一 框架元素的失衡
        二 框架主体话语隐匿化
        三 问题导向框架的构成失衡
        四 经济议题和系统议题不均衡
    第二节 构建合理的三农报道框架
        一 框架元素合理化
        二 坚持三农报道农民主体地位
        三 统筹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
        四 经济议题与文化议题并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二、“自下而上”的典型报道凝聚正能量,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崇尚先进、净化思想
三、为农民说话,帮农民解忧。农民有所求,党报有所应,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四、媒体融合打造影响力

(8)守正创新 努力打造三农“三库”——以《重庆日报》(农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背景下, 重庆探索“财政埋单, 免费赠阅”的涉农媒体运营模式
二、面对新媒体竞争等不利因素, 《重庆日报》 (农村版) 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就必须守正创新, 加快媒体融合步伐
三、《重庆日报》 (农村版) 要加快媒体融合步伐, 建成三农“智库”“数据库”“资源库” (“三库”) , 打造“三农”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9)新媒体环境下省级党报新闻舆论引导力再构建研究 ——以《重庆日报》媒体融合路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二)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性研究
    (三)文献研究综述
    (四)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六)难点和创新点
二、媒体融合打造“党报集群”发声平台
    (一)坚守党报阵地构建“一报一网”平台
    (二)出版《重庆日报》农村版为农民服务
    (三)进行“两微一端”建设拓展新用户
    (四)探索两级“中央厨房”模式深度融合
三、做好正确舆论导向,把好“核心”关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
    (二)刹住“歪风”,做好舆论监督
    (三)以正面宣传引领舆论导向
四、以新闻报道议程设置传播“重庆好声音”
    (一)做好重大专题新闻报道
    (二)让人物典型报道发挥励志鼓舞作用
    (三)加大评论力度,回应社会关切热点
五、培育特色品牌: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案例分析
    (一)“理论头条”运营状况
    (二)“理论头条”内容分析
    (三)“理论头条”效果分析
六、《重庆日报》新闻舆论引导力再构建经验问题分析与借鉴启示
    (一)正确处理好党报和“子报”的关系
    (二)推进党报集团“中央厨房”采编资源深度融合
    (三)依靠技术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打造内容精品
    (四)立足本土优势,增强受众互动
    (五)适应新时代需要,加快省级党报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10)《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党报农村报道的研究现状
        1.2.2 《重庆日报·农村版》的研究现状
        1.2.3 框架理论综述
        1.2.4 农村报道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类目构建
        1.3.3 研究目的
2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形式框架分析
    2.1 报道数量分析
    2.2 报道方式分析
    2.3 新闻来源分析
    2.4 报道篇幅分析
3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内容框架分析
    3.1 消息来源分析
    3.2 报道地域分析
    3.3 新闻材料的倾向分析
    3.4 报道对象分析
4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文本框架分析
    4.1 标题
    4.2 叙事视角
    4.3 引语
    4.4 表达方式
5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研究结论
    5.1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的特点
        5.1.1 细微之处展人文关怀
        5.1.2 农村报道所涉问题全面并且重点突出
        5.1.3 图文并茂加深主题理解
        5.1.4 自下而上的报道视角
    5.2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的不足
        5.2.1 文章缺乏深度
        5.2.2 报道对象有明显的偏向性
        5.2.3 农村报道的倾向偏颇明显,影响了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
        5.2.4 报道地域分布不均
        5.2.5 新闻来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5.3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改进建议
        5.3.1 优化报社人才选拨和管理制度,加强报道深度
        5.3.2 注重全方位报道农村问题,展现一个全方位的农村形象
        5.3.3 优化负面报道呈现方式和途径,加强舆论监督
        5.3.4 开辟专栏,增加渝东南地区的曝光率
        5.3.5 博采众长,注重采取更广泛的新闻来源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四、《中国改革·农村版》(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度融合背景下涉农媒体融合探究——以《河南日报》(农村版)新媒体为例[J]. 张莹. 新闻爱好者, 2021(09)
  • [2]融媒体传播下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报道——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J]. 任爱熙. 新闻爱好者, 2021(01)
  • [3]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D]. 秦双飞. 河南大学, 2020(02)
  • [4]改革开放40年扶贫报道变迁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例[D]. 胡晓泓. 山西大学, 2020(01)
  • [5]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D]. 钱锦. 安徽大学, 2020(08)
  • [6]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新闻框架研究(2017-2019)[D]. 李梦奇. 郑州大学, 2020(03)
  • [7]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J]. 任爱熙. 新闻爱好者, 2019(10)
  • [8]守正创新 努力打造三农“三库”——以《重庆日报》(农村版)为例[J]. 邹密.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1)
  • [9]新媒体环境下省级党报新闻舆论引导力再构建研究 ——以《重庆日报》媒体融合路径为例[D]. 李凡.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10]《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D]. 胡冬芳.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中国改革·农村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