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ware 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

Author ware 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

一、Author ware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牛海侠,周金霞[1](2020)在《基于网络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智慧课堂课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主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网站中,实施网络教学的目的。首先,分析和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根据网络与多媒体的特点,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然后利用网络功能将课程的所有章节全部进行网络打包;最后根据智慧课堂的特征,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教学目标及方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从各个环节进行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杨仁君[2](2019)在《纳雍一中历史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西部贫困地区高中历史教学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还相对比较贫乏。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西部贫困地区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之策,以期对该地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和发展有所启示。本文选取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纳雍一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环境、师生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态度、师生的运用技能和课堂使用情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根据调查显示:一是纳雍一中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环境现状总体良好,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持肯定态度;二是教师的运用技能相对比较娴熟,大多数教师能够依据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一定帮助;四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教学中师生互动状况相对良好。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教学的发挥。这主要有: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完善和容易出现问题故障;二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欠佳;三是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设计安排有失恰当;四是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教学的适应性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讲,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投资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考核,保障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教师运用能力。从教师角度而言,一是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观;二是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灵活正确处理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三是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注意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相结合。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要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二是要转变学习观念,迅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三是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四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李慧迎[3](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许欢[4](2019)在《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3年以来,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基本形成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在线课程建设体系,在促进优质资源汇集与共享,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面临着“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课题。同时也面临终身教育体系缺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由“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等瓶颈问题。建设理念在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指向和推进行为的实践,意义至关重要。回顾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演化历程与践行现状,揭示建设理念演化的路径、规律与趋势,考察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指导现阶段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促进高校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内化机制,以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本研究围绕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从两条线索展开论证。其一是在厘清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基础之上,从理念演化外显的课程形态演进、政策演变脉络、应用实效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构成理念演化的逻辑证据框架;其二是揭示建设理念演化外显实践形态之下的内隐学理,即从“人、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视角探寻建设理念演化的基本路径及核心驱动力,进而分析判断“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下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新取向。本研究首先以历史维度,从时代需求、技术演变、建设成效等方面回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发展阶段,并探讨在线课程形态的演进。其次分析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内涵及其演变脉络,为理念演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与逻辑前提。三是对理念推动下的在线课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重点探讨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四是利用文献分析、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在线课程的应用实效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建设理念与应用实效的关联影响进行解读。在理念演化逻辑分析的证据框架基础之上,系统梳理国内高校在线课程不同发展阶段的理念核心、理念差异及理念承继,描绘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基本路径,并反思理念缺陷及消解可能。继而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出发,提炼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最后,基于技术的生态观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应然取向以及理念指向下的教育政策和策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既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外显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在线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理念实现了从“重建轻用”到“建用一体”直至“建以致用”,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的演化路径。从建设之初关注课程资源聚集,以超链接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支撑而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渠道网络化,逐渐演化为以社会化交互软件为载体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理论指向的在线课程普及共享,初步实现“资源思维”向“学习者思维”的转变。直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线课程建设聚焦“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精准化学习管理和动态化学习生成。建设理念从关注资源聚集转向聚焦在线课程应用。同时,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仍面临困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有效应用机制尚未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仍不够深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升。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出发,本研究认识到在线课程建设理念逐渐从资源建设聚焦课程应用,其实质是教育主体对技术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认知发生迁移,是以“深度融合”替代“整合”理念。由仅仅关注如何把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演化为更多地关心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在线课程潜能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要基于技术对于教育本质的创新,而创新的实现最终归结于本土化、区域化、情景化的应用实践。“深度融合”是实现技术超越并促进技术本质与人的精神融合从而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从人的认知产物,即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向人类自身。只有当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并内化为“教育内的技术”,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才能影响教育本质力量的发展,技术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创造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教育”才能形成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这是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在线教育的本质回归。研究认为,“融合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理念趋向。“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重构的基础和创新要素,为构建“融合创新”的教育新生态体系提供给了理论给养和外部支撑,为我国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路径。基于技术的生态观,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应借势“互联网+”,从“资源共享”逐步转向“智慧共生”而实现“三重融合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模式,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要素重新解构的基础,提升技术应用于创新教育的自适应服务能力,以实现“教育与技术共融、知识与创新共生”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要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载体,推动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创新,以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教育信息生态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重教”和“重学”相融合的教与学激励、保障、支持体系,以实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

黄为芊[5](2017)在《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高新技术迸发,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学改革的血液中。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已成趋势,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字化地理开放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但我国教师队伍对于多媒体软件如PowerPoint应用教学存在理解偏差、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大及制作不当影响教学效果等问题,而新型多媒体软件兴起为地理课件应用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一款新型多媒体信息化软件Focusky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其思维导图式的动画特效,多样的编辑方式,分明的层次关系,简单易用的操作等特点,不仅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研究,优化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应用,而且提供地理教学设计的参照依据,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增进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地理实践中成效颇丰,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期刊、网络等渠道,对Focusky多媒体软件教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界定,概括Focusky多媒体软件教学的特点,并进行基于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初中地理教学实验的研究,探究实验班与对照班每个学习阶段的成绩,并对实验班分发调查问卷,与地理教师进行教学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前人多以地理教学软件资源开发,及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两方面的研究,其重点落脚于地理多媒体课件多种素材加工设计的应用研究,但相对于初中生地理思辨能力的塑造研究比较欠缺。笔者在经过大量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设计Focusky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验,以弥补初中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空缺。(2)通过Focusky多媒体软件地理教学实验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结合教师访谈可知,Focusky课件教学有助于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构建初中生概念结构图网,扩充地理信息知识容量及优化教学节奏。(3)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单位软硬件设施建设地区差异大,地理教师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理论体系、与实际教学实践不完备,且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以及Focusky软件自身运行不协调。(4)针对本次教学研究,笔者提出Focusky软件教学几点建议:Focusky课件设计的内容要求准确无误、具有引导与发散性、紧跟时代变化并凸显地理学科特色设计,内容呈现需符合认知规律、层次分明的逻辑性,并能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素材规划从文字、地图与图片、声音、动画、多元化组合方面多方研究设计。界面设计力求整体简洁,把握重难点内容突出,注重各局部界面布局及特效编辑细节化。教学过程需根据具体新课标所示的地理教学目标与任务、模式的适用范围、不同地理教学内容的细致特征、教学时间长度、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及教师素质水平。以及构建外部教学环境支持,加强地理教师专业素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完备教学媒体评价机制。

黄会平[6](2017)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水市E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PPT和Flash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信息传输方式,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伴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通道,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探寻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归纳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有利于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应用建议。首先,运用文献法分析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优越性。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天水市E幼儿园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教学活动进行现状调查,了解该园教师目前的认识现状、技术操作现状、教学设计现状、教学效果评价现状。再次,通过课例展示和访谈,归纳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教师认识问题、技术操作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活动实施问题,并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幼儿园条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包括教师的认识有限、技术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学缺乏全面考虑,幼儿园的软件程序储备不足、技术支撑不到位、技能培训缺失。最后,针对E幼儿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应用建议,建议主要围绕教师层面,包括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加强PPT和Flash媒体技术与科学领域教学的整合、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进行“主体化、主题化”的教学设计、PPT和Flash媒体技术与教师行为“双管齐下”,其次围绕幼儿园层面,包括增设软件、提升硬件效益、培训或补充专业人员、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创建多媒体资源库,希望能为幼儿园更好地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科学领域教学有所启示。

路岩[7](2016)在《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职教师具备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许多研究中都以积极的态度肯定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也意识到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是中职教师必备教学能力之一,是与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样重要的能力。但是,中职教师的参与度、制作能力和主动提升能力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基于此现状,本课题选取江西省十二所中职学校作为实践研究的对象,借助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发现中职学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参与度较高,但是相应教师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开发模式不合理和评比达标中获奖作品较少的现象。其次,将其现象归因为中职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参与度不高、制作工具单一、教学课件制作缺乏灵活性、交互性、艺术性、制作模式不合理等方面。最后,根据中职教学规律以及学科特性提出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提升中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内在动力以及把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能力纳入中职教师准入、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提升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本论文为以江西省的十二所中职学校为例,对得到一线中职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关注、对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提升中职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陈强[8](2016)在《农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的实况研究 ——以绵竹孝德中学教学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多媒体课件辅助英语学科教学是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这是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是近些年来的热点话题。因此笔者试图以德阳孝德中学为例,研究多媒体课件在农村中学的运用现状以及如何使多媒体课件更高效的运用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本文首先回顾了支持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建构主义、语言学习原理、信息加工理论,并简要综述了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现状。论文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师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的体会和看法。研究结论发现多媒体对教学有很大帮助,比如帮助创建真实语言环境,多样化辅助教学,扩大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等。同时作者发现使用多媒体课件这种新技术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来自教师的,学生的,和课件本身的。作者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并查阅资料提出优化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建议。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点,设计课件时候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实践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使自己制作的课件能够形式多样、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又不过于复杂,以至于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应该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蒋平[9](2016)在《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高校网络课程自20世纪末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当时是受到了网络市场利润的驱使,还是信息技术力量的推动,又或是面临传统课程发展的制度瓶颈,但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艰辛。直到最近几年,MOOC的兴起将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潮期。学术界和舆论媒体同时以铺天盖地广告营销的方式,对网络课程引发的高等教育数字化革命进行广泛宣传,重点介绍网络课程如何激发了在线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赢得了怎样的良好社会声誉,甚至提出网络课程构筑的虚拟大学将会主宰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传统实体大学正在走向衰亡。中美两国政府积极响应MOOC带来的影响力,不仅大规模地发展网络课程,为网络课程开发搭建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合作平台,而且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将高等教育信息化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如果继续按照惯常的技术逻辑去考察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那么注定在研究思路上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因为技术已经成熟到网络课程的在线教学与在线学习可以无限时空,“随心所欲”。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知识共享”的理念,提出“公开线上课程”计划,到M0OC平台仍然继续坚守“免费”、“开放”与“共享”原则,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好像不曾改变,但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却越发复杂而多元。其中,“知识转型”理论无可厚非地成为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深刻动力。以知识转型为研究视角来分析比较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既源自于教育改革本身与知识转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又是由于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植根于知识转型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基本特征反映了知识转型的内在要求。但是,要为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寻求知识转型理论支撑的有力证据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不仅要从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中系统性、分类化的概括归纳,找寻出知识转型与网络课程相互作用的初步证据,而且还要辩证地分析技术力量与知识转型哪个要素对考察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更大。按照“研究基础→事实呈现→理论探索”的研究思路,利用历史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既对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及技术影响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又对知识转型相关理论进行了整合和提升,建构出新的知识转型理论分析框架。从中分析得出技术逻辑用于解释和指导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具有不适合性,经过一番“理论探索”,最终寻求到知识转型理论支撑的充分证据。以“事实呈现”的方式描述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演变历程及概况不仅是要说明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如何走向融合,成为“竞相争艳”的对手和伙伴,而且更是为后续知识转型理论的实践推进提供事实依据。那么,如何对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进行具体化比较研究呢?依据“实践考察→问题反思→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从知识转型衍生的制度逻辑中考察了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趋同性和差异性。趋同性特征中出现了由计算机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知识生产数字化明显:推行“项目驱动”式发展路径,以知识协议为重要原则;发生着“现代知识”向“后现代知识”性质的转变,“无形学院”的团队合作十分普遍。这种趋同性特征符合知识转型内在制度的要求。差异性特征中受到知识转型外在制度的影响,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在政策导向、基本路径、运行机制和价值立场上存在显着区别。这种宏观意义上的“趋同存异”现象及其制度逻辑也同样发生在中美两国较为典型和颇具代表性的在线学习平台发展过程中。以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和中国高校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为个案,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发现: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在知识权力控制、知识形态转变、知识协议制定以及组织合作形态等方面存在“趋同性”,而在发展路径、运行机制、权力地位和角色功能上具有显着“差异性”。知识转型理论在实践推进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是新旧“知识生产模式”的交替,还是“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的转变,都一致地表明两种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的“共存现象”和“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新旧“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在转型过渡时期,同时共存于同一社会,到底选择以哪种科学规范或知识规范为标准可能难以抉择,必然引起知识世界的混乱状态。另一方面,原有“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建构的社会不可能对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逐渐确立的科学规范或知识规范表示接受和改变,更有可能遭到原有“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的抵制和反抗,从而试图夺回知识控制的主导权,由此导致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过程中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出现。只有当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完全取代原有的“知识生产模式”或“知识型”,并为人们所接受时,这种知识王国的混乱状态和矛盾冲突才会自然消失。为此,知识转型的“共存现象”与“相互作用”造成的混乱状态和矛盾冲突必然渗入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以连锁反应的形式导致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面临共同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学习效果不佳,知识市场化引发学术危机,教师难以做出选择以及学分互认和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那么,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如何应对知识转型的变革引发的挑战呢?注重课程平台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实现大学与政府、市场三方利益共赢,培养知识、能力与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化教师和试点推行SPOC课程平台及教学模式将是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未来方向。

郭芸[10](2016)在《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环境和学习工具”。然而,伴随CAI课件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传统CAI课件发展为CAI积件系统。对近十年的文献分析得知,CAI积件系统的研究已从纯理论和技术探讨层面转向教育应用,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教育应用研究进入瓶颈期。基于积件系统理论、对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发展现状的分析、积件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等多方考虑,本文选取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内容展开积件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目的是丰富高中生物学积件资源,帮助普通高中师生简单快速地组合、创建出积件式课件,提高课件使用效率和教学质量,初步实现积件系统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积件系统,阐述其研究现状和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提出高中生物学积件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原则和开发技术路线。第三章,选取高中生物学内容,分析需要开发积件的内容。第四章,阐述积件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首先确定开发环境;其次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和“有丝分裂”两部分内容为例,详细阐述各类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然后对积件的管理、积件库的建构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最后对积件组合平台Power Point展开技术调试,确保实现对各类积件的控制。第五章,将构建的积件系统用于教学实践,比较CAI积件系统与传统CAI课件的教学效果。第六章,根据教学效果及师生意见,对构建的积件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获得最终版积件系统。

二、Author ware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uthor ware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智慧课堂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概述网络教学和智慧课堂
    1.1 网络教学
    1.2 智慧课堂
2. 基于网络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现方案
    2.1 开发方案的确定
    2.2 专业多媒体工作的选择
    2.3 网络开发工具的选择
    2.4“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设计实现的基本功能
3.“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开发
    3.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网络开发
    3.2 开发设计在线练习
4.“液压与气动传动”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及方案设计
    4.1 预设“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4.2 便于学情分析
    4.3 进行预习设计
    4.4 实施预习测评与交流
    4.5 设计教学方案
5. 结论

(2)纳雍一中历史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概述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相关概念
        1.“信息技术”
        2.“教学资源”
        3.“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分类
        1.根据载体形式分类
        2.根据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使用方式分类
        3.根据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大小分类
        4.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内容分类
    (三)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四)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小结
二、信息技术在纳雍一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实情分析
    (一)纳雍一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概括
        1.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进展
        2.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纳雍一中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与访谈记录分析
        1.历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环境的调查分析
        2.历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教学的态度
        3.历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和课堂使用情况
        4.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5.高中历史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
        6.教师访谈记录与分析
    (三)纳雍一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实情与访谈记录分析
        1.对学生调查概况
        2.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环境的评价
        3.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教学的态度
        4.学生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和课堂使用的评价
        5.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课堂的学习情况
        6.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
        7.学生访谈记录与分析
    (四)管理者管理信息技术的实情分析
    小结
三、纳雍一中历史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一)针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理念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3.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结合
    (二)针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2.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3.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养成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三)针对管理者管理信息技术的策略
        1.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优化管理结构
        2.建立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3.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助推信息技术运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附录
    附录 A: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D: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常用历史学习的网络资源
后记

(3)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开放
        (二)教育资源
        (三)开放教育资源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五)文献评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一、慕课的产生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1.1 在线课程全球范围内兴起
        0.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应用困境
        0.1.3 “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面临挑战
    0.2 相关概念界定
        0.2.1 开放教育资源
        0.2.2 在线课程
        0.2.3 理念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外研究综述
        0.3.2 国内研究综述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0.4 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及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思路
        0.4.3 研究内容
        0.4.4 研究方法
第1章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历程及其形态演进
    1.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国际背景
        1.1.1 开放教育资源时代
        1.1.2 MOOC时代
        1.1.3 后MOOC时代
    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三个阶段
        1.2.1 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1.2.2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1.2.3 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1.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形态演进
        1.3.1 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
        1.3.2 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1.3.3 从静态传授到动态生成
第2章 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2.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
        2.1.1 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2.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论形成
    2.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论演变脉络
        2.2.1 从问题范式向理论范式转变
        2.2.2 从媒体论向系统论转变
        2.2.3 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第3章 建设理念推动下的政策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3.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相关政策梳理
        3.1.1 探索确立:精品课程建设政策
        3.1.2 整体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政策
        3.1.3 全面深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政策
    3.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政策演变
        3.2.1 建设目标:从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
        3.2.2 建设内容:从示范引领到教学相融
        3.2.3 服务面向:从教师中心到面向大众
        3.2.4 建设模式:从政府主导到政府支持
        3.2.5 运行管理:从评选驱动到应用驱动
    3.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
        3.3.1 以需求为驱动的政策形成机制
        3.3.2 以资源最优化为取向的政策价值
        3.3.3 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的过程指向
第4章 建设理念指向下的应用实效及其关联影响
    4.1 精品课程应用实效分析
        4.1.1 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数据分析
        4.1.2 精品课程应用实效文献分析
    4.2 精品开放课程应用实效分析
        4.2.1 基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用数据分析
        4.2.2 精品开放课程应用实效文献分析
    4.3 国内高校MOOC应用实效现状分析
        4.3.1 学习者应用实效定量分析
        4.3.2 学习者应用实效定性研究
        4.3.3 教师应用实效定量分析
        4.3.4 教师应用实效定性研究
    4.4 应用实效与建设理念的关联影响
        4.4.1 理念与实践的哲学关联
        4.4.2 理念与实践的现实影响
第5章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路径
    5.1 重建轻用: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异化
        5.1.1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的确立
        5.1.2 建用脱节: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偏差
        5.1.3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偏差根源分析
    5.2 建用一体: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路径
        5.2.1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形成
        5.2.2 突出开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变迁
        5.2.3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困境分析
    5.3 建以致用:国内高校MOOC建设理念核心
        5.3.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共识
        5.3.2 聚焦应用: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趋势
        5.3.3 应用导向国内高校MOOC建设
    5.4 自下而上:国内高校微课建设的理念转向
        5.4.1 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微”视野
        5.4.2 在线课程建设应用动因分析
        5.4.3 自下而上:契合应用动机的建设理念
    5.5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理念演化的趋向
        5.5.1 从重建轻用到建以致用
        5.5.2 从精品示范到开放共享
        5.5.3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第6章 从整合到融合: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6.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6.1.1 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途径
        6.1.2 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支架
        6.1.3 应对教育安全问题的抓手
    6.2 教育和技术的“整合”与“融合”
        6.2.1 教育与技术:主客体实践关系
        6.2.2 教育与技术的整合
        6.2.3 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6.2.4 融合驱动教育与技术互构
    6.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内在逻辑
        6.3.1 技术变革教育的着力点回归人类自身
        6.3.2 技术变革教育的内生动力源于触发应用实践
        6.3.3 技术变革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技术的融合
第7章 从共享到共生: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新取向
    7.1 国际在线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7.1.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国际比较
        7.1.2 国际在线课程建设的经验借鉴
    7.2 融合创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趋势
        7.2.1 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向
        7.2.2 融合创新促进教育革新
        7.2.3 融合创新构建教育信息生态
    7.3 “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7.3.1 教育文化影响教学模式变革
        7.3.2 教育条件阻碍服务模式创新
        7.3.3 教育管理限制应用效益提升
    7.4 消解困境:建设理念从“资源共享”到“智慧共生”
        7.4.1 教育与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7.4.2 学校内与学校外融合,创新服务模式
        7.4.3 “重教”与“重学”融合,创新管理模式
结论与反思
    研究结论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期成果

(5)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趋势
        1.1.2 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1.1.3 信息化教学实施存在问题
        1.1.4 Focusky等新型多媒体软件的兴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概念界定
        2.1.1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基本功能
        2.1.2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主要特征
    2.2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析
        2.2.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性质
        2.2.2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2.3 理论基础
        2.3.1 多元智力理论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第3章 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3.1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具体操作
    3.2 Focusky多媒体软件应用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3.2.1 地球的运动
        3.2.2 欧洲西部
        3.2.3 地形和地势
        3.2.4 西安地理
第4章 基于Focusky多媒体软件应用的初中地理教学实验
    4.1 实验方案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因素控制与原则
        4.1.4 实验操作
    4.2 教学实验成绩的数据分析
    4.3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4.3.1 调查问卷内容
        4.3.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4.3.3 整体评价分析
    4.4 教师访谈与意见记录
        4.4.1 访谈对象与目的
        4.4.2 访谈记录
    4.5 反馈与小结
第5章 问题与对策
    5.1 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5.1.1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不完善
        5.1.2 地理教师对多媒体软件环境不熟练
        5.1.3 信息技术与审美素质不高
        5.1.4 教学单位软硬件设施建设差异大
        5.1.5 软件运行不协调问题
    5.2 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对策
        5.2.1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课件设计
        5.2.2 Focusky多媒体软件的教学过程设计
        5.2.3 构建外部教学环境支持
        5.2.4 加强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5.2.5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5.2.6 完备教学媒体评价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水市E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幼儿园教学手段更新的需求
        3.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科学领域教学的优势
    (二)概念界定
        1.PPT
        2.Flash
        3.媒体技术
        4.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已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PPT和Flash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整合的基础
    (一)PPT和Flash媒体技术的本质特征
        1.PPT媒体技术的本质特征
        2.Flash媒体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PPT和Flash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教育传播理论
    (三)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可行性
        1.当前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2.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优越性
三、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E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的基本信息
    (二)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E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1.教师对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教学的认识现状
        2.教师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教学的技术操作现状
        3.教师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教学的设计现状
        4.教师对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领域教学的效果评价现状
    (三)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E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四、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E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认识问题
        2.技术操作问题
        3.教学设计问题
        4.教学活动实施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自身因素
        2.幼儿园条件因素
五、PPT和Flash媒体技术辅助E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应用建议
    (一)幼儿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
        2.加强PPT和Flash媒体技术与科学领域教学的整合
        3.应用PPT和Flash媒体技术进行“主体化、主题化”的教学设计
        4.PPT和Flash媒体技术与教师行为“双管齐下”
    (二)幼儿园方面
        1.增设软件,提升硬件效益
        2.培训或补充专业人员
        3.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4.创建多媒体资源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外教学媒体发展与研究概述
        1.2.2 国内教学媒体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概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多媒体课件
        1.3.2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1.3.3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原则和制作原则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第2章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使用的理论基础
    2.1 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理论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认知学习理论
        2.1.3 学习迁移理论
        2.1.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2.2.1 按照学习用途分类
        2.2.2 按制作技术分类
    2.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2.3.1 课堂教学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2.3.2 自学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2.3.3 自动演示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第3章 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现状分析
    3.1 调查方法
        3.1.1 问卷调查法
        3.1.2 访谈调查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3.2.2 中职学校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参与情况
        3.2.3 中职学校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力情况
        3.2.4 中职学校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参与情况与认知
        3.2.5 中职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情况
        3.2.6 江西中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软件选用情况
        3.2.7 江西中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模式情况
        3.2.8 江西中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培训评比情况
    3.3 江西中职学生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情况的调查
第4章 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4.1 中职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参与度较高
        4.1.1 重视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的载体作用
        4.1.2 经济条件落后制约了教师制作能力的提升
        4.1.3 教师制作能力分化明显
        4.1.4 教师制作经验有待提高
    4.2 制作工具单一
        4.2.1 单一的可视化制作工具应用较多
        4.2.2 多种制作工具综合应用较少
        4.2.3 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
    4.3 教学课件制作缺乏灵活性、交互性、艺术性
        4.3.1 教学课件大多简单罗列知识点
        4.3.2 教学课件中设置的互动环节少
        4.3.3 教学课件的艺术效果有待加强
    4.4 教学课件的制作模式制约了课件质量的提高
        4.4.1 单人独自制作模式较多
        4.4.2 课题组或者校际之间合力制作的模式极少
        4.4.3 教师与相关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几乎不存在
第5章 提高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途径
    5.1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教师观念
        5.1.1 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5.1.2 设置配套环境,营造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环境氛围
    5.2 提升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
        5.2.1 开展以教师层次为基础的横向培训
        5.2.2 开展以技能层次为基础的纵向培训
        5.2.3 理论结合实际的制作技能提升
        5.2.4 积极建设教师能力提高指标体系
    5.3 提升中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内在动力
        5.3.1 以精品课件调动教师制作情绪
        5.3.2 以简单技术体验提高教师制作兴趣
        5.3.3 以得到及时反馈增加教师制作热情
        5.3.4 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教师创作积极性
    5.4 把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能力纳入中职教师准入、考核和评价体系
        5.4.1 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作为中职教师准入必要条件
        5.4.2 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纳入考核
        5.4.3 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成果评定的标准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B 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农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的实况研究 ——以绵竹孝德中学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 View of Multimedia Teaching
    2.2 Theoretical Support
        2.2.1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2.2.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2.2.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2.3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2.3.1 Researches abroad
        2.3.2 Research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Settings
    3.3 Research Subjects
    3.4 Research Instruments
        3.4.1 Questionnaire Survey
        3.4.2 Interview
        3.4.3 Observation
    3.5 Research Procedures
    3.6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Results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4.1.1 Attitude of Students’ to MALT
        4.1.2 Attitude of Teachers’ to MALT
        4.1.3 Learning skills to be trained by MALT
    4.2 Results from the Interviews
        4.2.1 Interview with the Teachers
        4.2.2 Interview with the Students
    4.3 Results from the Observations
        4.3.1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Case 1
        4.3.2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Case2
        4.3.3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Case3
    4.4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4.4.1 Advantages of MALT
        4.4.2 Problem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2.1 Improving Multimedia Course Ware Making
        5.2.2 Providingthe Environment of Using Courseware
        5.2.3 Improving Qualities of Teachers
        5.2.4 Helping Students to Build up Self-confidence
    5.3 Limitations
    5.4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9)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缘起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在知识转型中的演变
    第一节 开放课件运动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一、开放课件运动下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二、开放课件运动下中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第二节 MOOC时代背景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一、MOOC时代背景下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二、MOOC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第三章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
    第一节 开放课件运动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技术牵引
        一、开放课件运动下技术对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影响
        二、开放课件运动下技术对中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MOOC时代背景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技术牵引
        一、MOOC时代背景下技术对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影响
        二、MOOC时代背景下技术对中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知识转型理论支撑
    第一节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两种不同模式之间的变迁
        一、“小科学”与“大科学”之间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二、“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三、“知识生产模式1”向“知识生产模式2”的转型
    第二节 知识转型理论界说: 时代背景抑或是思想基础
        一、“知识型”与“知识转型”内在逻辑理路分析
        二、“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演变历程
        三、第三次知识转型引发现代教育领域严重危机
        四、后现代知识性质转变对教育改革的促进功能
    第三节 知识转型与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知识转型”理论关系之辩
        二、“知识转型”时期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转型”理论与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内在关系
第五章 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趋同存异
    第一节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趋同性: 知识转型内在制度指引
        一、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以虚拟的知识形态存在
        二、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以知识协议为重要原则
        三、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以后现代知识观为基础
        四、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以无形学院为合作平台
    第二节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差异性: 知识转型外在制度设计
        一、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政策导向: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二、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局部探索与全面实施
        三、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运行机制: 市场调节与政府主导
        四、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价值立场: 知识霸权与本土开发
    第三节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案例比较: 知识转型的制度化存在
        一、美国高校网络课程两大在线学习平台分析
        二、中国高校网络课程两大在线学习平台考察
        三、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比较研究
第六章 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未来方向
    第一节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面临的挑战: 知识转型引发的冲突
        一、令人堪忧的通过率: 学习效果不佳背后的“证据”
        二、当课程成为一种商品: 知识市场化引发的学术危机
        三、积极的参与者或懈怠的旁观者: 教师如何选择
        四、学分互认与质量评价: 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
    第二节 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未来方向: 迎接知识转型的变革
        一、知识共享的新型组织化图景: 课程平台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二、知识市场化的矛盾化解: 三重螺旋模式中的利益共谋
        三、数字化大学教师: 知识、能力与技术的合成者
        四、MOOC发展中对SPOC的探索: 为提升质量的一种尝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的演变在知识转型中走向融合
        二、知识转型衍生的制度逻辑构成趋同性与差异性的存在
        三、知识转型引发的冲突制约着中美高校网络课程的发展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信息技术背景下CAI课件的变革
    1.2 CAI积件系统
        1.2.1 CAI积件系统的概述
        1.2.2 CAI积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要素
    2.1 理论基础
    2.2 开发原则
    2.3 开发技术路线
        2.3.1 开发目标与方向
        2.3.2 开发路线
3 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开发选题
    3.1 开发内容
    3.2 知识点划分
    3.3 积件知识点统计
4 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具体开发
    4.1 开发环境
        4.1.1 计算机环境
        4.1.2 多媒体软件环境
        4.1.2.1 积件库开发软件环境
        4.1.2.2 积件组合平台开发软件环境
    4.2 积件库开发与建构
        4.2.1 积件开发
        4.2.1.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积件开发
        4.2.1.1.1 文本、表格、公式积件开发
        4.2.1.1.2 图像积件开发
        4.2.1.1.3 Flash微课件积件开发
        4.2.1.2“有丝分裂”积件开发
        4.2.1.2.1 图像、动画、Flash微课件积件开发
        4.2.1.2.2 文本、表格、图表积件开发
        4.2.1.2.3 PPT微课件积件开发
        4.2.1.2.4 音频、视频积件开发
        4.2.2 积件库建构
    4.3 积件组合平台调试
5 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教育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育实践研究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过程
        5.2.3 研究结果
    5.3“有丝分裂”的教育实践研究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过程
        5.3.3 研究结果
    5.4 研究结论
6 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修改与完善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积件系统内容及获取方式
    附录2 积件库管理代码的部分编号
    附录3 教育实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前测问卷
    附录4 教育实验PPT效果评价问卷
    附录5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积件式课件、传统式课件展示
    附录6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后测问卷
    附录7 有丝分裂:积件式课件、传统式课件展示
    附录8 有丝分裂: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后测问卷
    附录9 教育实验研究数据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Author ware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智慧课堂课程研究[J]. 王兴,牛海侠,周金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2)
  • [2]纳雍一中历史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现状调查研究[D]. 杨仁君.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D]. 许欢. 西南大学, 2019(01)
  • [5]Focusky多媒体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为芊.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6]PPT和Flash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水市E幼儿园为例[D]. 黄会平. 天水师范学院, 2017(03)
  • [7]江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状况研究[D]. 路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6(04)
  • [8]农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学的实况研究 ——以绵竹孝德中学教学实践为例[D]. 陈强.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6)
  • [9]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比较研究[D]. 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10]高中生物学CAI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郭芸.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Author ware 制作课件的优化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