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凹凸顶点判断的简单多边形区域三角剖分

基于凹凸顶点判断的简单多边形区域三角剖分

一、基于凹凸顶点判定的简单多边形区域的三角剖分(论文文献综述)

陈首信[1](2021)在《三角网格模型快速布尔运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布尔运算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一种基性算法,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工程(CAD/CAM)、3D打印、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该技术通过构造实体几何树(CSG树)对简单几何体进行一系列布尔运算来构造复杂模型。由于简单几何体通常使用三角形网格模型进行表示,因此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算的效率与稳定性成了此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提升,三维网格模型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布尔运算效率直接影响着下游产业的生产应用效率。尤其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对模型反复进行布尔运算以检查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现有的布尔运算方法无法满足此类有着实时布尔运算结果反馈需求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图形处理设备飞速发展,主流的图形显卡厂商均推出了支持光线追踪硬件加速的图形显卡,使得光线追踪算法速度有了极大提升。因此本文基于光线追踪算法,针对大规模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算效率与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在产品设计阶段大规模网格模型无法快速获得布尔运算结果视觉反馈的问题,本文基于光线追踪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实时视觉布尔运渲染方法。利用GPU的高速并行性能通过光线追踪将三角网格模型转换为射线采样点云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将三维空间下基于三角面片的布尔运算转换为射线上一维采样点的布尔运算。通过渲染布尔运算后的射线采样点云模型可获得等同于基于三角面片布尔运的视觉效果。实验结果明该方法采样速度相较于传统的方式有了极大提升并可实现了实时视觉布尔运算渲染。(2)提出了一种使用光线追踪加速的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光线追踪算法在GPU上实现了三角网格模型间的高速相交测试并加速于网格模型三角形内外判断阶段。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主流算法速度与稳定性均有了大幅提升。(3)基于本文的实时光线追踪布尔运算渲染方法与快速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算方法分别实现了基于Open GL视窗交互的视觉布尔运渲染系统与三角网格模型快速布尔运算系统。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交互式实时布尔运视觉效果渲染与更直观的展示实验结果。

毛刚[2](2021)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修复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广泛应用于军事反恐、环境监测、精细农业、医疗健康、智能家居和工业生产控制领域。在WSNs中使用不同类型的节点进行监测时,会形成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HWSNs)。在HWSNs中,覆盖空洞是一个关键基础性问题,传感器节点被飞行器随机抛洒于指定区域,用于监测人们感兴趣区域事件的发生。由于节点的随机部署,在区域覆盖和栅栏覆盖中,都极有可能产生覆盖空洞问题。此外,能耗问题和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在修复覆盖空洞时,必须优先考虑能耗问题。本文在区域覆盖和栅栏覆盖修复模型构建与空洞修复中,提出以下优化改进方法。(1)在HWSNs出现区域覆盖空洞问题时,提出一种节点间的多因素协同空洞修复优化算法。首先,对随机部署在HWSNs中静态节点进行Voronoi多边形划分,确定感知圆交点坐标;其次,连接各静态节点的关键感知圆交点确定空洞区域,将不同形状的空洞统一退化成凸包,计算出待修补节点位置;最后,依据待修补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多因素协同关系,建立节点间匹配决策表,依据决策表,移动节点进行有限距离的移动实现覆盖空洞修复优化。(2)在HWSNs中入侵检测是栅栏覆盖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通常,在一个狭长栅栏带状区域内,通过部署的有向传感器节点对入侵目标的行为轨迹进行追踪。首先,通过随机增量方法构造初始节点的Delaunay三角网作为最初部署模型;其次,将网络模型中的低能量节点通过前期部署的冗余节点围绕距离,能量和节点关键性进行修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点、面和边的入侵节点位置轨迹追踪方法,将入侵目标在栅栏网络的定位问题转化为点定位问题,构造入侵节点穿越模型,持续对入侵节点进行轨迹追踪。通过对区域覆盖和栅栏覆盖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将计算几何中的Voronoi多边形、Delaunay三角形、凸包与HWSNs中的覆盖空洞进行统一建模分析,继而进行空洞修复。仿真实验表明,不管在区域覆盖还是栅栏覆盖中,经过优化后的网络模型,在能耗优先前提下,网络整体覆盖率和生命周期都得到提高。

胡海琪[3](2019)在《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的多边形平面粗加工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为达到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粗加工并优化多边形轮廓平面区域的目标,本文根据多边形轮廓的凹凸性,对石材桥式切割机粗加工优化多边形平面区域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多边形信息处理方法、多边形平面几何问题和圆盘锯锯切加工方法。其一,采用搜索DXF文件组代码和值的方式解析出多边形信息,并采用等角度插值法处理包含凸度的多段线。进而,采用矢量图法表示多边形区域、矢量积法判断多边形凹凸性和向量叉乘法计算多边形面积,另外,采用角度和法解决多边形的内外定位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圆盘锯的锯切几何特性,采用锯切弧区投影等效圆盘锯锯切弧区,选择方向平行走刀方式加工多边形平面区域,并设计加工路径生成算法。其次,研究了凸多边形加工优化涉及的干涉避免、走刀方向优化和空行程优化问题。其一,基于锯切弧区投影与多边形的几何位置关系,采用轮廓偏置的方法,计算无干涉内轮廓。进而,采用数学几何分析的办法,实现进退刀次数最少的走刀方向计算。进一步的,采用最邻近搜索算法优化空加工行程。此外,通过实例分析凸多边形加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同时,比较圆盘锯与砂轮的加工效率,进一步验证了圆盘锯在粗加工过程中的优越性。继而,结合凸多边形加工优化方法提出凹多边形的加工策略,并根据凹多边形的特性,采用剖分算法将凹多边形凸分解成子多边形。进一步的,基于子多边形边的剖分辅助边,提出干涉约束条件下的加工面积优化方法。此外,通过实例分析凹多边形加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在VERICUT软件上搭建机床模型,以该模型对多边形平面的加工过程进行仿真。提出安装有圆盘锯的五轴桥切机的后置处理方法,并进一步采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和C#开发语言,结合DotNetBar和OpenGL第三方控件研发了“设计、仿真和加工”一体化的控制系统。此外,给出了加工优化过程的执行步骤并生成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优化后的数控程序,最终在仿真模型上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芦军军,田正华[4](2016)在《GIS岛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文中研究指明结合Delaunay三角剖分原理,在多边形顶点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多边形从外向内间隔相邻级环间的三角剖分,来实现岛多边形的剖分算法。算法涉及图形相交、相邻、相离、包含等几何关系分析,以及Delaunay三角形构建等过程。对图形几何关系判断和三角形构建等过程进行了优化处理,提高了岛内三角剖分的精度和速度,解决了GIS制图中存在的"岛中岛"等复杂几何图形的剖分问题,可以对任意凹凸多边形实现快速三角剖分。首先获取并存储shape文件中多边形的空间坐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算法在VC++开发环境中完成岛多边形的三角剖分和显示。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岛多边形反复测试表明,该算法的三角剖分结果均可达到最优,且效率较高。

董晓芬[5](2015)在《平面向量场四边形网格化绘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物理教学中,向量场作为一种无形的东西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利用平面向量场四边形网格化技术将向量场进行可视化可以使无形的向量场变得可见。四边形网格描绘的向量场可以很好的表达向量场的结构,学生因而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并掌握有关向量场的相关知识。同时,向量场也被广泛应用于几何模型的曲面重建等领域中。借助参数化将三角网格模型的主曲率场参数化到二维空间,然后根据参数化后的曲率场(二维向量场)生成四边形网格,最后再将四边形网格逆参数化到三维空间完成三角网格到四边形网格模型的转化。由此可见,将一个平面向量场进行四边形网格是曲面重建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向量场的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主要内容包括向量场及其正交对偶向量场流线集的生成,流线交织成的网格面片的提取技术。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区域搜索的参数优化。向量场的网格化过程中经常用到查找一个点的最近邻点操作,利用基于四叉树、Kd-树的最近邻搜索算法进行点查找。分析了算法的基本原理,给树形结构设置不同的参数值,并对多个平面点集模型进行实验,给出了搜索速度最佳时四叉树、Kd-树的参数值。2.分析并比较已有向量场的流线生成算法。借鉴已有的流线生成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生成密度合理、分布较为均匀的向量场及其正交向量场的流线集。3.提出一种对偶向量场流线交织格网的多边形面片提取方法。定义一种边搜索“前进规则”。然后,针对已经得到的边序列中的每一条边,按照此规则的优先级依次搜索多边形面片的顶点,直到再次遇到起始顶点为止。该方法能够正确地、快速地获取网格的所有面片。在上述算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平面向量场的四边形网格化算法。通过对输入的平面向量场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徐敏,朱二喜,何援军[6](2013)在《一种基于单调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文中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多边形三角化算法,被三角化的多边形可以含有任意个内孔。先根据边界y(x)方向的局部极值顶点作水平(垂直)分割线,将多边形划分成单连通y(x)单调多边形,然后再将各单调多边形三角化。算法考虑了各种几何奇异情况,因此比较稳定。

谭正华[7](2010)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矿设计与生产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提升成为大势所趋。对于古老的采矿业而言更是如此,采矿业的创新发展—数字采矿成为必然趋势。矿山采矿工程设计作为矿山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期、成本、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矿山是一个真三维地理/地质环境,要真正实现数字采矿设计,那也应是真三维的,即必须以三维地质体和人造工程模拟为基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建模技术的出现,为真三维环境下的采矿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在三维环境下,露天、地下各种采掘工程的空间形态及其空间分布变得十分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三维块段模型为地质体属性,如品位,岩性等,提供了多尺度描述方法,这样在采矿设计中可以方便地查询和利用这些信息。采矿设计的对象是地质体,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是各种井巷施工、采场爆破、生产计划等工程图表,在这过程中需要进行诸如井巷设计、采场设计、爆破设计、露天境界优化、工程验收等各种复杂的计算,而这种计算与采矿设计是紧密结合的。因此,以地质体模型为基础,将各种复杂的计算与开采设计集成起来,无论对于提高设计效率还是设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采矿设计的具体需求出发,着重对上述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三维采矿设计实体模型的选择。采矿设计的核心对象是复杂地质体,而混合模型难以满足采矿设计的需要,从数据存储、实用性等角度出发,确定采用基于TIN的表面模型表示复杂矿体的边界、地表、人工工程等,采用基于八叉树的块段模型表示复杂地质体内部品位属性。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隐函数的实体切割思想和区域自动识别技术的地质体剖面图生成方法。(2)地下井巷设计关键技术。包括井巷断面设计、支护设计、岔道口设计;给出了两种井巷实体三维建模方案:局部建模和整体建模;提出了基于中心线的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上述算法为虚拟漫游、采掘量估算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了新的快捷方法。(3)地下开采设计关键技术。包括采场设计、底部结构设计以及爆破设计;给出了基于TriCut算法的三维实体任意切割算法;提出了开口、封闭三维实体的特征轮廓线提取算法,根据提取的轮廓线,实现了地质体投影图的自动生成。(4)对露天开采优化设计所涉及到的模型与关键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几何约束新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露天境界优化算法,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边坡角露天境界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成本流的开采锥模型,采用图论的方法将正价值块与其开采锥内相关负价值块聚合,大大减少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中的变量个数,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从而使解决实际的大规模露天矿生产计划编制问题变成可能;提出了基于KD树的露天矿采场示坡线自动生成方法,提高了露天矿采场示坡线的绘制效率和精度。(5)提出实测地表、实测露天矿坑及实测巷道的建模方法。针对露天矿坑散乱点多、手工操作繁杂等问题,提出基于Voronoi图和三角剖分的曲线重建算法,实现露天矿边坡线的自动生成;提出了一种基于巷道底板边界线的巷道实体分层建模方法,解决了同一中段边界线任意复杂情况下的实测巷道三维建模。提出了步距法、断面法和腰线法下的巷道实体建模算法,解决了手工建模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6)分析了地下采掘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依据、计划编制的目标以及各种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产计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流程,对生产计划编制所涉及三维实体检测、任务排序优化技术、生产路径搜索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三维采矿设计和生产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为系统性地实现三维环境下数字采矿提供了技术支持。

毕林[8](2010)在《数字采矿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提升成为大势所趋。对于古老的采矿业而言更是如此,采矿业的创新发展——数字矿山成为必然趋势。数字采矿是数字矿山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我国在数字采矿软件方面对外依存度高,严重制约了矿山信息化进程。针对我国矿山特点和矿山企业对数字矿山建设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矿业软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采矿软件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巨型系统,其涉及领域广、层次深,实现难度大,必须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战略思想,因此,搭建良好的数字采矿软件开发与应用平台是最重要的环节。搭建平台是为了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开发环境和可视化应用环境,为专业功能模块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平台搭建主要涉及软件体系结构、交互机理、数据模型、建模技术与算法、模型分析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本文从采矿软件的具体需求出发,着重对上述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软件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针对数字化采矿软件涉及多专业、多功能、需求多样性等特点,提出“层次式平台+插件”的结构体系,有效地实现框架和构件的共享与复用,实现专业功能模块的任意扩展,有效降低了二次开发难度。(2)在全面分析三维交互和二维交互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工作面”的概念,确保设计人员在真三维环境下设计工作的精确性和便捷性。(3)在全面研究矿山描述对象构成、特点及数字采矿软件对三维数据模型的要求和地学三维数据模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结构建模与属性建模相结合的松散型建模方案。结构模型主要是表征描述对象的空间几何形态,而属性模型主要表征描述对象的内部属性,实现了采矿设计的精准性和地质属性查询的准确性。(4)对数字采矿软件应用中所涉及到的结构建模关键技术与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边形区域三角化算法,解决了对存在“洞”、“岛”的多边形区域进行三角化难题,为矿体切割缝合、三维联通巷道建模等提供了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空间实体布尔运算算法,有效的解决了数字采矿结构建模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开放网格与开放网格、开放网格与闭合网格之间的布尔运算问题,通过采用OBB树进行三角形相交测试,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改进了轮廓线拼接法和体数据等值面法以实现复杂矿体三维建模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算法存在的内存、速度以及轮廓线间距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两种基于中心线—断面三维构模技术:直接断面拼接法和平行帮线拼接法,从而实现两种井巷工程建模技术:局部建模法和整体建模法;通过重建线上三角形集的方法,解决了DTM在地性特征线附近出现台阶的问题。(5)针对传统地质块段模型存在的不足及矿山海量属性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查询的需要,引入外存八叉树对属性模型进行管理,并对外存八叉树快速构建、查询及与结构模型的快速转换进行研究,通过将点在多面体内判定的三维问题转化为点在多边形内判定的二维问题,并提出虚拟八叉树的概念、引入八叉树的访问机理——游标技术,从而实现快速构建、访问外存八叉树的目的;采用半结构化格网(QUG)三维数据类型,实现结构模型不同精度要求的快速栅格化及属性模型快速、低内存区域查询与可视化表达。(6)对结构模型与属性模型相结合的三维模型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矿体边界随边界品位改变的动态更新、矿山属性模型随地质属性进一步探明的动态更新、矿山三维模型的剖切、探测、体积量算等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数字采矿软件平台搭建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为数字采矿软件的整体实现提供开发与应用平台。

万琳[9](2009)在《基于三角网格的图像表示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图像表示方法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研究等领域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图像的三角网格表示模型借助于计算几何中的三角化思想,能有效地对图像进行表示,而且其结果可用于视频通信、三维重建等领域。将计算几何中的三角形化方法用于图像的三角网格表示,研究了三种图像三角化的算法。基于边界特征点的初始三角网格生成算法(CPBT算法)利用Soble算子提取边界特征点,然后采用改进的Lawson算法生成初始的DT网格。CPBT算法提取的特征点数约比四元树算法减少了13.6%,比FAACA算法减少了14.5%;重建图像的质量略低于FAACA算法,高于四元树算法。基于多边形划分的三角网格生成算法(PPBT算法)首先利用区域搜索算法找到若干多边形区域,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多边形;然后将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即可得到图像的三角网格。PPBT算法在CPBT的基础上将顶点数P减少了5%-13%,PSNR则提高了2%-8%。基于灰度分布的三角网格生成算法(GDBT算法)利用小波多阶变换将图像进行矩形分块,每一块根据图像的灰度分布用四种初始三角形划分进行表示;然后根据相邻块的不同情况将初始三角划分网格化,得到一个初始的三角网格;最后进行细分。从实验结果看,在重建图像质量达到30左右时,GDBT算法得到的三角网格规模略高于WBT算法;但GDBT算法的计算复杂程度明显低于WBT算法。另外,其没有打破矩形子块的分割方式使其便于进行存储优化,也比较利于进行并行计算。综合考虑灰度误差极小化准则和灰度误差均匀化准则设计了一种三角网格的细化算法。算法对初始网格进行反复细化,随着迭代的进行和三角形的个数不断增加,每个三角形面积不断减小,三角形会不断逼近图像,直到满足准则,迭代停止。但细化得到的三角网格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狭长或面积很小的三角形,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一种三角网格的优化算法。对三角形网格的存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并针对基于图像灰度分布的表示方法研究了一种记录稀疏网格和生成规则的三角网格数据结构,取得了很好的压缩效果。重建时只要利用生成规则即可得到细分三角网格的数据,然后再利用本文提出的平面插值方法进行重建即可。实验数据表明在采用优化方法进行存储后,与原存储方式相比压缩比可以达到4.5左右,与原始图像相比可以取得2至4的压缩比,而且压缩以后并不会破坏其重建图像的质量,重建图像的PSNR仍能达到35左右。这种方法对有效减少三角网格的数据量十分有效。以优化存储结构为基础,对视频中连续多帧图像进行了前向跟踪分析,研究了一种多帧压缩和重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存储后,连续8帧的压缩比能达到3左右。如果采用根据初始网格差异提取细分网格差异的多帧压缩算法,8帧的压缩比提高到14,这一结果证明这种多帧压缩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一种采用平面插值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灰度值自动计算三角形内部任意点的灰度值,这种方法重建的图像效果明显好于内部所有的点采用同一灰度值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对基于本文图像三角网格表示的立体造型算法进行研究,以人脸作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利用单幅图像进行人脸面部的三维重建。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图像的三角网格表示方法能有效支持图像表示、三维重建和视频压缩。

于素平[10](2008)在《含内部孔洞的面模型虚拟切割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切割广泛应用于CAD/CAM、生物医学仿真、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中。对于三角面模型的虚拟切割实现简单,效果逼真,实时性较强,应用方便。本文分别对三维面模型的切割、封面以及拼接的算法做了研究和程序实现,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在传统的Sutherland-Hodgman多边形裁剪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顶点移动算法进行切割,该算法在虚拟切割过程中,确保顶点数量的增加量达到最少,因而,运行效率高,实时性好,且无畸形三角面片生成。但由于顶点移动法可能会造成面模型发生形变,因此提出利用网格细分的思想,对切割模型在切割处首先进行网格细分,再采用顶点移动法,从而保证模型的真实性。切割后的面模型会产生“中空”现象,为逼真仿真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封面操作。切割交点形成一个多边形区域,对于凸多边形可以利用逐点插入法很快解决三角化问题,但对于凹多边形和内部包含有孔洞的多边形处理起来较为复杂。本文提出去除算法,即对所有的点按照整体剖分然后去除其中的孔洞部分。算法通用性较强,不仅可以处理凹凸多边形,且可以很好的解决孔洞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虚拟手术中会出现模型拼接操作,本文也对相关拼接算法做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两种解决网格拼接的思想——增点拼接和不增点拼接。对增点拼接进行了实现。本课题以VC++6.0和OpenGL为开发工具对上述算法进行了验证,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以虚拟手术中的三维面模型为数据来源,因为其具有面片数量多、几何结构复杂等特点,所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程序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移动顶点算法、去除封面算法以及网格拼接算法,切实可行,达到了仿真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基于凹凸顶点判定的简单多边形区域的三角剖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凹凸顶点判定的简单多边形区域的三角剖分(论文提纲范文)

(1)三角网格模型快速布尔运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布尔运算概述
        2.1.1 视觉布尔运算
        2.1.2 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
    2.2 图元相交测试
        2.2.1 射线与三角形相交算法
        2.2.2 三角形与三角形相交算法
    2.3 三角剖分
        2.3.1 Delaunay三角剖分
        2.3.2 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
    2.4 光线追踪算法
    2.5 射线采样点云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射线采样的视觉布尔运算
    3.1 光线追踪射线采样
    3.2 射线采样模型一维布尔运算
        3.2.1 采样点的内外判定
        3.2.2 采样点的保留/去除判定
    3.3 布尔运算视觉效果渲染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3.4.1 射线采样
        3.4.2 视觉布尔运算渲染
    3.5 本章小结
4 光线追踪三角网格模型布尔运算
    4.1 网格模型相交测试
    4.2 网格模型再三角化
        4.2.1 交线获取
        4.2.2 相交区域三角化
    4.3 内外判定
    4.4 算法实验及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布尔运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视觉布尔运算系统
    5.2 网格模型布尔运算系统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修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全向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区域覆盖空洞研究
        1.3.2 有向HWSNs栅栏覆盖修复及入侵检测研究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覆盖空洞相关技术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2.1.1 概念及网络拓扑
        2.1.2 感知模型和部署方式
        2.1.3 网络特点
        2.1.4 应用领域
    2.2 覆盖空洞检测与修复研究现状
        2.2.1 空洞检测方法
        2.2.2 空洞修复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全向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模型构建与修复
    3.1 问题描述
    3.2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模型与术语定义
        3.2.1 网络模型
        3.2.2 感知模型
        3.2.3 能量消耗模型
        3.2.4 空洞模型
        3.2.5 本章术语概念及相关定义
    3.3 空洞检测与节点修复定位
        3.3.1 空洞关键感知交点检测
        3.3.2 空洞关键感知交点定位
        3.3.3 覆盖空洞类型
        3.3.4 空洞多边形的凹凸性判定
        3.3.5 凸包构造
    3.4 确定待修补节点位置
        3.4.1 计算空洞多边形重心
        3.4.2 修补节点定位
    3.5 节点匹配算法
        3.5.1 建立移动节点与待修复节点的初步决策
        3.5.2 两节点相对距离
        3.5.3 移动节点剩余能量
        3.5.4 待修补节点的关键性
        3.5.5 多节点协同优化匹配关系
    3.6 算法仿真分析
        3.6.1 网络空洞覆盖率结果分析
        3.6.2 节点移动距离结果分析
        3.6.3 平均空洞检测时间与能量消耗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向HWSNS栅栏覆盖修复及入侵检测
    4.1 问题描述
    4.2 无线有向传感器栅栏覆盖模型构建
        4.2.1 有向传感器介绍
        4.2.2 覆盖模型构建过程概要
        4.2.3 增量构造栅栏覆盖网络模型
        4.2.4 覆盖模型在增量构造中的边翻转
    4.3 有向栅栏覆盖修复策略
        4.3.1 栅栏区域修复点定位
        4.3.2 栅栏区域空洞修复
    4.4 目标定位及区域构建
        4.4.1 栅栏区域目标点定位
        4.4.2 入侵穿越模型构建
    4.5 算法仿真分析
        4.5.1 感知半径与覆盖率的关系
        4.5.2 感知节点半径与部署环境的关系
        4.5.3 分区长度设置与网络覆盖率的关系
        4.5.4 节点个数与网络能耗的关系
        4.5.5 目标穿越栅栏检测率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双向链接边表数据结构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的多边形平面粗加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概述
    1.2 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的发展现状
    1.3 多边形平面加工优化方法
        1.3.1 平面加工方法
        1.3.2 加工效率提升方法与研究现状
    1.4 课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多边形数据处理与加工问题
    2.1 多边形数据处理
        2.1.1 DXF文件中的多段线信息解析
        2.1.2 多段线凸度的处理
    2.2 多边形区域加工的几何问题分析
        2.2.1 多边形的表示方法
        2.2.2 多边形凹凸性判断
        2.2.3 多边形面积计算
        2.2.4 多边形内外定位问题
    2.3 圆盘锯加工多边形区域的方法
        2.3.1 圆盘锯锯切几何特性
        2.3.2 加工方式
        2.3.3 方向平行加工路径生成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凸多边形的加工与优化
    3.1 无干涉内轮廓计算方法
    3.2 走刀方向优化方法
    3.3 最邻近搜索算法
    3.4 实例分析
        3.4.1 凸多边形区域的粗加工
        3.4.2 不同刀具的加工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凹多边形的加工与优化
    4.1 凹多边形剖分
    4.2 加工面积优化方法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轴数控系统仿真及其验证
    5.1 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模型
    5.2 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后置处理
        5.2.1 坐标系统建立
        5.2.2 运动学变换基础
        5.2.3 机床运动学变换
    5.3 加工控制系统研发
        5.3.1 系统软件结构
        5.3.2 软件主界面
    5.4 加工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 个人简历
    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GIS岛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算法概念
2 岛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
    2.1 获得外环和相邻级内环之间的最短边作为起始边
    2.2 初始化剩余顶点序列并移除最短边的两顶点
    2.3 遍历剩余顶点序列,寻找与最短边可构成三角形的所有顶点,并添加至可能顶点序列
    2.4 获取Delaunay三角形
    2.5 从三角形两侧同时递归搜索符合条件的Delaunay三角形
    2.6 获取未参与三角化的缺口多边形序列
    2.7 缺口多边形三角化,并添加至三角形序列
3 实验与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5)平面向量场四边形网格化绘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平面区域的网格化技术
        1.2.2 图像的网格化技术
        1.2.3 几何模型网格化技术
        1.2.4 纹理合成技术
    1.3 主要工作与结构组织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结构组织
第2章 平面向量场的四边形网格化基础
    2.1 场
        2.1.1 标量场
        2.1.2 向量场及其对偶向量场
    2.2 多边形网格及举例
    2.3 基于剖分结构的树形搜索
        2.3.1 基于树形结构的近邻搜索
        2.3.2 几种经典的树形数据结构
    2.4 N条线段求交
    2.5 平面向量场的设计
    2.6 简单多边形面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剖分
        2.6.1 权函数构造及剖分简单多边形为凸多边形
        2.6.2 剖分多边凸多边形为少边凸多边形
        2.6.3 将边数较少的凸多边形剖分为三角形和凸四边形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面向量场的四边形网格化算法设计
    3.1 算法概要
        3.1.1 基本思想
        3.1.2 算法流程
    3.2 算法预处理
    3.3 流线跟踪与计算
        3.3.1 向量场流线的生成算法概述
        3.3.2 流线分布密度的控制
        3.3.3 种子点的选择
        3.3.4 正交向量场的流线生成
    3.4 对偶向量场流线交点的计算
    3.5 生成二维向量场的平面四边形网格
        3.5.1 四边形占优网格的顶点和边提取技术
        3.5.2 四边形占优网格的面片生成技术
        3.5.3 二维向量场的平面四边形网格生成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算法实现与数据分析
    4.1 数据结构
    4.2 参数优化
        4.2.1 向量场网格化控制参数
        4.2.2 区域搜索算法的参数优化
    4.3 主要程序模块
        4.3.1 预处理模块
        4.3.2 流线跟踪模块
        4.3.3 对偶流场求交模块
        4.3.4 网格生成模块
    4.4 关键技术实现
        4.4.1 平面向量场流线的生成技术
        4.4.2 二维向量场的平面四边形网格生成技术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5.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一种基于单调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几何理论
2 算法描述
    2.1 算法基本原理
    2.2 y极值点分割线的算法
    2.3 y单调多边形划分算法
        2.3.1 边界顶点排序
        2.3.2 求局部极值点
        2.3.3 作水平分割线
        2.3.4 建立“标记点”
        2.3.5 标记点连接关系
        2.3.6 执行“单调多边形构建算法”
3 数据结构
4 算法实例
5 总结

(7)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矿设计与生产规划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三维可视化采矿设计研究现状
        1.2.1 三维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三维采矿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2.4 发展趋势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和论文的构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维采矿设计实体模型的选择
    2.1 满足采矿设计的三维实体的一般功能性要求
    2.2 三维空间数据结构和构模方法
    2.3 矿山三维数据模型的选择
        2.3.1 混合模型研究现状
        2.3.2 混合模型存在的问题
        2.3.3 TIN不规则三角网结构
        2.3.4 基于八叉树的地质体块段模型
    2.4 应用算例—一种新的复杂地质体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
        2.4.1 基本原理及流程
        2.4.2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组织
        2.4.3 算法的关键过程
        2.4.4 算法分析和应用实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井巷设计关键技术
    3.1 井巷断面设计
        3.1.1 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
        3.1.2 巷道断面计算
        3.1.3 巷道断面数据结构设计
        3.1.4 巷道断面绘制
    3.2 地下巷道实体三维建模
        3.2.1 局部建模方法
        3.2.2 整体建模方法
    3.3 支护设计
        3.3.1 支护数据结构设计
        3.3.2 支护施工量计算
    3.4 施工图设计
        3.4.1 基于中心线的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
        3.4.2 井巷自动标注
        3.4.3 井巷工程量的计算
    3.5 应用实例
        3.5.1 矿山工程设计建模
        3.5.2 矿山工程井巷施工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开采设计关键技术
    4.1 三维地下开采设计综述
        4.1.1 二维、三维环境下采矿设计的比较
        4.1.2 地下开采设计一般过程和关键技术
    4.2 地质体切割技术和方法
        4.2.1 空间三角网切割算法和基本步骤
        4.2.2 算法实现过程
    4.3 地质体投影图自动生成方法
        4.3.1 非封闭实体的轮廓线提取
        4.3.2 封闭实体的轮廓线提取
    4.4 底部结构实体建模
        4.4.1 基于轮廓线的实体重建研究现状
        4.4.2 采场底部结构的特点
        4.4.3 最小跨距长度算法
        4.4.4 最短路径的查找算法
        4.4.5 算法流程及实现
    4.5 三维深孔及爆破设计
        4.5.1 水平中深孔数据准备
        4.5.2 水平中深孔数据结构设计
        4.5.3 采场爆破边界的提取
        4.5.4 采场水平深孔设计
        4.5.5 装药设计
        4.5.6 水平深孔图表输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露天开采设计关键技术
    5.1 露采境界优化设计
        5.1.1 露天矿境界优化流程
        5.1.2 IGCM的构建
        5.1.3 实例应用
    5.2 露天采场设计
        5.2.1 台阶几何要素
        5.2.2 斜坡道几何要素
        5.2.3 露天矿坑设计
        5.2.4 实例应用
    5.3 露天采掘进度计划编制
        5.3.1 CFCM模型的构建
        5.3.2 实例应用
    5.4 示坡线自动绘制技术
        5.4.1 示坡线自动绘制的基本思想
        5.4.2 基于KD树的点数据空间组织和索引
        5.4.3 示坡线绘制算法及其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验收与建模关键技术
    6.1 实测地表的DEM建模方法
        6.1.1 实测散点的DEM建模方法
        6.1.2 矢量化地形等高线的DEM建模方法
    6.2 实测散点的露天采场边坡线生成方法
        6.2.1 Voronoi图的相关知识
        6.2.2 基于Voronoi图和三角剖分的曲线重建算法
    6.3 实测采场(硐室)的三维建模方法
        6.3.1 建模原理
        6.3.2 数据结构设计
        6.3.3 算法实现
        6.3.4 实例应用
    6.4 实测巷道的三维建模方法
        6.4.1 步距法
        6.4.2 断面法
        6.4.3 双线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下采掘生产计划编制技术
    7.1 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及目标
    7.2 生产计划编制的实现过程
        7.2.1 数据准备
        7.2.2 数据检验
        7.2.3 参数指定
        7.2.4 生产任务属性
        7.2.5 任务排序
        7.2.6 计划执行
        7.2.7 结果预览与输出
    7.3 生产计划编制的关键技术
        7.3.1 基于平行轮廓线的三维实体重建算法
        7.3.2 三维实体模型自相交检测算法
        7.3.3 生产计划编制优化技术
    7.4 狮子山铜矿2011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的应用
        7.4.1 数据准备
        7.4.2 生产者及工效确定
        7.4.3 生产活动及三维模型导入及参数表设定
        7.4.4 计划编制及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成果

(8)数字采矿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数字采矿软件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2.4 发展趋势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和论文构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字采矿软件平台需求分析
    2.1 数字采矿软件一般功能性要求
    2.2 矿山数据
        2.2.1 矿山数据内容
        2.2.2 矿山数据特征
        2.2.3 数字采矿软件数据
    2.3 矿山三维数据模型
        2.3.1 矿山描述对象及其特点
        2.3.2 三维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2.3.3 矿山三维数据模型的选取
        2.3.4 结构模型与属性模型
    2.4 三维可视化
        2.4.1 三维可视化的概念
        2.4.2 三维可视化的意义
    2.5 采矿CAD
        2.5.1 工程设计过程
        2.5.2 CAD技术
        2.5.3 采矿设计与采矿CAD
    2.6 人机交互
        2.6.1 人机交互技术
        2.6.2 人机交互方式的选择
    2.7 系统集成
        2.7.1 数据统一管理
        2.7.2 数据与可视化应用平台的统一
        2.7.3 功能集成
        2.7.4 扩展接口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采矿软件平台体系结构
    3.1 软件体系结构
        3.1.1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3.1.2 层次式软件体系结构
        3.1.3 "平台+插件"的软件体系结构
    3.2 数字采矿软件体系结构
    3.3 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3.3.1 插件实现方法
        3.3.2 基于COM插件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维三维一体化交互技术
    4.1 二维三维一体化交互的意义
        4.1.1 三维交互
        4.1.2 二维交互
        4.1.3 两者结合的意义
    4.2 三维场景绘制及交互机理
        4.2.1 三维场景绘制流程
        4.2.2 三维数据的动态渲染
        4.2.3 三维坐标点的精确控制
    4.3 三维场景中的工作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构建模关键技术
    5.1 任意多边形区域三角化算法
        5.1.1 基本原理和方法
        5.1.2 单调多边形三角化算法
        5.1.3 算法分析
        5.1.4 算法实现与实验
    5.2 DTM建模技术
        5.2.1 增量式Delaunay三角剖分
        5.2.2 恢复约束边
        5.2.3 地性特征线约束
    5.3 基于平行轮廓线三维重建
        5.3.1 基于二维轮廓线三维重建现状
        5.3.2 轮廓线拼接法
        5.3.3 体数据等值面法
    5.4 基于OBB树三维空间实体布尔运算
        5.4.1 基本步骤和方法
        5.4.2 OBB树及相交测试
        5.4.3 求交线及建立交线拓扑
        5.4.4 形成结果交域
        5.4.5 结果集取舍
    5.5 基于中心线—断面三维构模技术
        5.5.1 直接断面拼接法
        5.5.2 平行帮线拼接法
    5.6 基础算法的应用实例
        5.6.1 复杂矿体三维建模技术
        5.6.2 井巷工程三维建模
        5.6.3 露天矿矿坑三维建模
        5.6.4 采场底部结构建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属性建模关键技术
    6.1 传统块段模型
        6.1.1 块段模型的构建过程
        6.1.2 块段模型的缺陷
    6.2 外存八叉树模型基本结构
        6.2.1 结点空间地址与定位码
        6.2.2 八叉数存储结构
        6.2.3 基于外存八叉树的基本算法
    6.3 外存八叉树模型的构建技术
        6.3.1 基本思路
        6.3.2 虚拟八叉树
        6.3.3 多面体平面快速切割算法
        6.3.4 点与多边形关系判断
        6.3.5 外存八叉树结点插入算法
    6.4 基于属性模型的结构模型栅格化算法
        6.4.1 自适应虚拟八叉树
        6.4.2 QUG数据结构
        6.4.3 QUG的生成过程
        6.4.4 实验结果
    6.5 属性模型的查询技术
        6.5.1 空间任意一点的属性查询
        6.5.2 空间区域属性查询
    6.6 属性模型的可视化技术
        6.6.1 QUG面绘制
        6.6.2 QUG体绘制
    6.7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模型分析处理与应用技术
    7.1 结构模型的剖切技术
        7.1.1 曲面切割
        7.1.2 平面切割
    7.2 属性模型的剖切技术
        7.2.1 直接剖切法
        7.2.2 间接剖切法
    7.3 模型动态更新
        7.3.1 属性模型动态更新
        7.3.2 矿体边界动态更新
    7.4 模型属性探测技术
        7.4.1 探针探测
        7.4.2 自定义面探测
        7.4.3 矿体表面探测
        7.4.4 井巷工程探测
    7.5 模型量算技术
        7.5.1 体积计算方法
        7.5.2 矿量及金属量计算
    7.6 本章小节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成果

(9)基于三角网格的图像表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图像表示方法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图像的三角网格表示模型
    2.1 三角网格的定义
    2.2 图像的三角网格表示模型描述
    2.3 图像三角网格化算法
    2.4 三角网格的存储结构
    2.5 三角网格的重建算法
    2.6 算法分析与评价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特征点提取的三角网格算法
    3.1 基于边缘提取的特征点生成方法
    3.2 初始点集的三角剖分算法
    3.3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边形划分的三角网格算法
    4.1 基于多边形划分的三角网格化思想
    4.2 基于多边形搜索的图像划分算法
    4.3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
    4.4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灰度分布的三角网格算法
    5.1 基于灰度分布的三角网格化思想
    5.2 基于多级小波变换的图像三角划分
    5.3 三角划分的网格化算法
    5.4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三角网格的细分和优化算法
    6.1 三角网格的细分算法
    6.2 三角网格的优化算法
    6.3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三角网格的存储优化
    7.1 三角网格的存储优化和重建算法
    7.2 基于TM的帧间压缩和重建算法
    7.3 算法复杂度分析
    7.4 实验结果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三角网格的单幅图像人脸三维重建算法
    8.1 基于单幅图像的人脸三维重建思想
    8.2 基于TM的三维重建算法基础
    8.3 基于TM的三维重建算法
    8.4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8.5 实验结果及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含内部孔洞的面模型虚拟切割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几何模型的概念和分类
    1.2 虚拟手术概述
        1.2.1 手术仿真和计算机模拟手术概念
        1.2.2 手术仿真的意义
    1.3 选题背景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面模型的剖切技术
    2.1 虚拟切割概述
    2.2 虚拟切割研究现状
        2.2.1 碰撞检测切割算法
        2.2.2 投影切割算法
        2.2.3 标识点切割算法
        2.2.4 Sutherland-Hodgman多边形裁剪算法
    2.3 顶点移动算法
        2.3.1 算法思想
        2.3.2 实现步骤
    2.4 网格细分算法
        2.4.1 网格细分概述
        2.4.2 算法思想和实现步骤
    2.5 算法比较
        2.5.1 切割效果比较
        2.5.2 切割效率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封面技术
    3.1 三角剖分的发展
    3.2 Delaunay三角剖分
        3.2.1 Delaunay概述
        3.2.2 Delaunay性质
    3.3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3.3.1 分割归并法
        3.3.2 逐点插入法
        3.3.3 三角网增长法
    3.4 封面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3.4.1 简单多边形
        3.4.2 基于简单多边形的剖分算法研究现状
        3.4.3 凹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实现
        3.4.4 去除法实现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3.4.5 三角剖分加密算法
    3.5 算法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拼接技术
    4.1 拼接技术概述
    4.2 网格拼接的研究现状
        4.2.1 网格拼接的基本理论
        4.2.2 网格拼接的分类
        4.2.3 网格拼接算法
    4.3 网格拼接算法研究和实现
        4.3.1 增点拼接算法
        4.3.2 不增点拼接算法
        4.3.3 算法实现演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面模型的切割仿真平台的初步实现
    5.1 引言
    5.2 平台框架及程序流程
        5.2.1 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5.2.2 程序流程
    5.3 面模型数据结构
        5.3.1 程序方法建立模型
        5.3.2 建模软件建立模型
    5.4 交互操作
        5.4.1 交互平台简介
        5.4.2 三维空间的交互
    5.5 虚拟切割仿真
        5.5.1 虚拟切割仿真简介
        5.5.2 仿真效果演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基于凹凸顶点判定的简单多边形区域的三角剖分(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角网格模型快速布尔运算研究[D]. 陈首信.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修复优化研究[D]. 毛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五轴数控石材桥式切割机的多边形平面粗加工优化[D]. 胡海琪. 华侨大学, 2019(01)
  • [4]GIS岛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J]. 芦军军,田正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11)
  • [5]平面向量场四边形网格化绘制技术研究[D]. 董晓芬.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1)
  • [6]一种基于单调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J]. 徐敏,朱二喜,何援军. 图学学报, 2013(06)
  • [7]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采矿设计与生产规划关键技术研究[D]. 谭正华. 中南大学, 2010(02)
  • [8]数字采矿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毕林. 中南大学, 2010(11)
  • [9]基于三角网格的图像表示方法研究[D]. 万琳.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10]含内部孔洞的面模型虚拟切割仿真研究[D]. 于素平. 青岛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基于凹凸顶点判断的简单多边形区域三角剖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