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联合用药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联合用药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

一、抗结核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1](2021)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质分布及其与ABC转运蛋白SNP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药物性肝损伤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以上。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明确易感危险因素对早期发现和防治ATDILI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体质状态决定疾病的发病易感性,并对疾病预后转归、指导诊断防治具有重要价值。ABC转运蛋白是重要的III相药物转运蛋白,其遗传多态性可导致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改变。从ATDILI中医体质、遗传易感因素角度寻找规律,探索ATDILI发病易感体质及其可能的宿主遗传机制,对揭示中医体质内涵,并在临床诊疗和疾病防治中发挥中医优势提供科学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①了解ABC转运蛋白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与ATDILI的相关性,探讨ATDILI发病的易感遗传因素;②了解ATDIL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发病易感体质,从中医体质角度揭示ATDILI易感性;③探讨ATDILI易感体质与易感ABC转运蛋白SNP相关性,以期揭示ATDILI易感体质可能的宿主遗传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共纳入643例患者,其中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的患者289例(ATDILI组),服用抗结核药物未出现肝损的患者354例(non-ATDILI组)。收集整理患者的病例信息、临床检测指标及血标本,对血标本进行DNA提取,筛选ABC转运蛋白SNP检测位点;采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ABC转运蛋白64个位点SNP进行检测;选择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的51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aploview等对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遗传模型、LD连锁不平衡检测及单倍体型与ATDIL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查ATDILI易感SNP位点。以王琦教授9种体质分型标准为依据,对两组人群体质分布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ATDILI主要体质及兼夹体质分布特点,并分层分析ATDILI易感体质临床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ATDILI易感体质与易感SNP位点进行关联分析;2×4叉生分析法分析体质-基因交互作用对ATDILI的影响。结果:1.ABCB1基因rs28656907(T>C)位点CC基因型患者ATDILI发病风险降低0.58倍(OR=0.58,95%CI:0.36-0.93,P<0.05),显性和加性遗传模型均是其保护遗传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该位点位TC和CC基因型是肝生化检查异常型ATDILI的保护因素(TC基因型:OR=0.57,95%CI:0.35-0.93,P<0.05;CC基因型:OR=0.48,95%CI:0.23-0.97,P<0.05),加性和显性遗传模型均是肝生化检查异常型肝损的保护遗传模型(加性:OR=0.48,95%CI:0.23-0.99,P<0.05;显性:OR=0.54,95%CI:0.34-0.86,P<0.01)。单倍型分析显示:ABCB1 基因中rs4148727(A>G)-rs28656907(T>C)-rs10261685(A>C)位点构成的单倍体中,ACA单倍型携带者ATDILI发病风险降低(OR=0.77,95%CI:0.56-0.98,P<0.05),而ATA单倍型携带者ATDILI发病风险增加(OR=1.34,95%CI:1.07-1.83,P<0.01)。2.ABCB4基因rs2071645(G>C)位点隐性遗传模型下ATDILI发病风险降低(OR=0.50,95%CI:0.25-0.98,P<0.05),但等位基因、基因型和ATDILI亚型分层分析均未发现其与ATDILI相关性,该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3.ABCB11基因rs3829888(A>G)位点AG和GG基因型是ATDILI易感风险基因型(AG 基因型:OR=1.97,95%CI:1.25-3.12,P<0.01;GG 基因型:OR=8.67,95%CI=1.02-73.54,P<0.05),加性和显性遗传模型均为ATDILI风险遗传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该位点AG基因型是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三种亚型ATDILI发病的风险基因型(肝细胞损伤型:OR=2.15,95%CI:1.19-3.91,P<0.05;胆汁淤积型:OR=2.09,95%CI:1.14-3.83,P<0.05;混合型:OR=3.77,95%CI:1.92-7.39,P<0.001),GG基因型是胆汁淤积型ATDILI的极高风险基因型,(OR=29.20,95%CI:3.08-276.67,P<0.01);显性遗传模型均是三种亚型ATDILI发病遗传模型(肝细胞损伤型:OR=2.15,95%CI:1.19-3.88,P<0.05;胆汁淤积型:OR=2.70,95%CI:1.22-5.97,P<0.05;混合型:OR=3.90,95%CI:2.01-7.56,P<0.001);加性和隐性遗传模型是胆汁淤积型ATDILI极高风险遗传模型(加性:OR=27.96,95%CI:2.83-276.74,P<0.01;隐性:OR=26.87,95%CI:2.85-253.17,P<0.01)。ABCB11基因rs2216504(C>T)位点CT基因型患者ATDILI的发病风险增加1.67倍(OR=1.67,95%CI:1.02-2.73,P<0.05),显性模型是ATDILI发病风险遗传模型(OR=1.63,95%CI:1.01-2.64,P<0.05),分层分析显示:该位点CT基因型患者混合型ATDILI发病风险增加2.40倍(OR=2.40,95%CI:1.13-5.09,P<0.05);显性遗传模型是混合型ATDILI发病风险遗传模型(OR=2.38,95%CI:1.15-4.92,P=0.019)。单倍型分析显示:ABCB11 基因rs10930343(AAA>DEL)-rs3829888(A>G)-rs3814382(G>A)-rs3814381(C>T)-rs2216504(C>T)-rs4148765(C>T)位点构成的单倍体中AAAGGCTC 单倍型 ATDILI 发病风险增加 1.71 倍(OR=1.71,95%CI:1.09-3.25,P=0.025)。4.ABCG8基因rs4148211(G>A)位点GA基因型携带者ATDILI发病风险增加1.70倍(OR=1.70,95%CI:1.14-2.53,P<0.01);显性遗传模型是其风险遗传模型(OR=1.55,95%CI:1.05-2.27,P=0.026)。层分析显示,该位点GA基因型患者胆汁淤积型DILI发病风险增加3.15倍(OR=3.15,95%CI:1.56-6.35,P=0.001),混合型DILI发病风险增加2.87倍(OR=2.87,95%CI:1.52-5.41,P<0.01);显性遗传模型是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ATDILI发病的危险因素(胆汁淤积型:OR=2.75,95%CI:1.38-5.51,P<0.01;混合型:OR=2.52,95%CI:1.35-4.70,P<0.01)。5.未发现ABCC2、ABCC4、ABCC10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ATDILI相关性(P>0.05)。6.ATDILI患者主要体质分布分析显示:ATDILI患者主要体质分布以气虚质(25.95%),湿热质(20.76%),阴虚质(18.69%)和痰湿质(14.88%)为主;与非ATDILI组对比,ATDILI组平和质比例明显降低,而气虚质和湿热质分布比例明显增加,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湿热质患者ATDILI发病风险增加1.93倍(OR=1.93,95%CI:1.25-2.97),气虚质患者ATDILI发病风险增加2.1倍(OR=2.10,95%CI:1.40-3.15),而平和质是ATDILI发生风险的强保护因素(OR=0.21,95%CI:0.10-0.41),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7.ATDILI患者兼夹体质分布分析显示:ATDILI患者73.36%存在兼夹偏颇体质,明显高于非ATDILI患者(P<0.01),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占ATDILI患者的80.27%,这四种高频体质的兼夹气郁质比例在ATDILI患者中均明显升高(P<0.05),占这四种高频体质的21.12%(49:232),为ATDILI的易感兼夹体质。8.ATDILI患者易感体质临床特点分析显示:ATDILI患者中气虚质患者分布比例与年龄、发病潜伏期呈正向相关性,血TP水平较兼夹气郁质患者降低,TBA水平较湿热质患者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下人群或中重度肝损伤人群(P<0.05),且其分布比例与病程呈负相关性(P<0.05),湿热质患者血ESR、CRP水平均较兼夹气郁质患者明显升高(P<0.05);兼夹气郁质患者中重度肝损伤人群分布比例明显增加(P<0.01),其血TBA水平明显高于湿热质患者,ALT水平明显高于湿热质和气虚质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ABCB11rs3829888位点加性遗传模型携带者发生气虚质ATDILI风险增加2.29倍(OR=2.29,95%CI:1.23-4.28,P<0.01),ABCG8rs4148211 位点加性遗传模型携带者发生气虚质ATDILI风险增加2.37倍(OR=2.37,95%CI:1.34-4.18 P<0.01);ABCB11rs2216504(C>T)位点加性遗传模型携带者发生湿热质ATDILI风险增加2倍(OR=2.00,95%CI:1.03-2.89,P<0.05)。另外,并未发现平和质和兼夹气郁质与ABC转运蛋白SNP位点相关性(P>0.05)。10.平和质与ABCB1rs28656907位点存在基于相加模型存在负向交互作用(RERI=0.55,S<1,P<0.01),平和质携带ABCB1rs28656907位点加性遗传模型的患者ATDILI发病风险降低0.23倍(95%CI:0.100-0.536);此外,气虚质、湿热质和兼夹气郁质均与ABC转运蛋白易感SNP位点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1.ABCB1基因rs28656907(T>C)位点SNP可能是ATDILI的易感保护因素;ABCB4基因rs2071645(G>C)位点仅在隐性遗传模型下ATDILI发病风险降低,结果有待验证;2.ABCB11 基因rs3829888(A>G)、rs2216504(C>T)位点和ABCG8基因rs4148211(G>A)位点SNP可能是ATDILI的易感危险因素。3.未发现ABCC2、ABCC4、ABCC10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ATDILI相关性。4.ATDILI组主要体质分布以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其中气虚质、湿热质兼夹气郁质为ATDILI易感危险体质,平和质为ATDILI易感保护体质。5.ATDILI组患者易感体质临床特点:气虚质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相对发病缓慢,血TP水平较低、TBA水平较高;湿热质患者多为青年,相对病程较短、中重度肝损比例较高,血ESR、CRP水平相对较高;兼夹气郁质患者中重度肝损比例较高,血TBA、ALT水平相对较高。6.ABCB11rs3829888(A>G)位点和ABCG8rs4148211(G>A)位点SNP可能是气虚质ATDILI的易感危险因素;ABCB11rs2216504(C>T)位点SNP可能是湿热质ATDILI的易感危险因素。7.平和质与ABCB1rs28656907位点SNP存在负向交互作用,平和质携带ABCB1rs28656907位点加性遗传模型者ATDILI发病风险降低。

陈智慧[2](2020)在《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一线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多态性,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易感基因,预防和识别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并以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821例初诊结核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9例ATDH患者及33例对照外周血样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单碱基延伸和质谱分析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TDH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1.儿童ATDH的发病率约为7.1%,其中小于1岁的患者发病率为17.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0.05),ATDH潜伏期在6-34天左右,中位数为8.0天,女性结核患者的潜伏期长于男性(P<0.05)。肝损害类型中71.7%为肝细胞损伤型,1.9%为胆汁淤积型,26.4%为肝脏生物化学检查异常,未发现肝血管损伤型及混合型肝损害。ATDH组患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与ATDH发病风险增加有关(P<0.05),中重度ATDH患者合并消化系统结核比例高于轻度患者(P<0.05)。R≤2的患者TBil和TBA水平高于2<R<5及R≥5组,R值与肝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小于1岁(OR=3.048,95%CI 1.463-6.347,P=0.003)、中枢神经系统结核(OR=2.947,95%CI,1.652-5.255,P<0.001)是发生ATD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ATDH后停用的主要药物为吡嗪酰胺,其次分别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2.基因多态性分析表明NAT2基因的rs1799930位点A/A基因型(OR=7.917,95%CI1.209-51.841,P=0.031)与儿童ATDH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单倍体分析显示携带rs1799930位点突变等位基因的TAG单倍型(OR=2.813,95CI%1.202-6.581,P=0.015)与ATDH风险增加有关,NAT2基因的TGG单倍型(OR=0.166,95CI%0.061-0.450,P<0.001)与ATDH风险降低有关。相比于快乙酰化和中间乙酰化表型,ATDH组的慢乙酰化表型频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18.2%),ATDH发病风险增加(OR=9.750,95%CI 2.629-36.165,P=0.001)。结论:1.女性儿童患者的ATDH潜伏期比男性长。ATDH肝损害类型多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较少,肝血管损伤型及混合型少见。年龄小于1岁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是导致ATDH的高危因素。合并消化系统结核和R值越低的患者肝损害程度更重。2.儿童NAT2基因多态性与ATDH发病相关,携带rs1799930位点A/A基因型的结核患者ATDH发病风险增加,其TAG单倍型与ATDH风险增加有关,TGG单倍型与ATDH风险降低有关,且慢乙酰化表型相比快乙酰化和中间乙酰化表型更易发生ATDH。

施可恩[3](2017)在《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地区肺结核确诊病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ADRs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明确高危人群,识别及预防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科收治并予抗结核药物化疗的肺结核确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整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病程记录、处方笺、化验单等医疗文书,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人口统计学、行为习惯与行为、结核患病情况、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用药后出现的ADRs情况等资料信息,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疑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与ADRs发生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纳入调查的750例研究对象中有361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抗结核药物ADRs,该研究样本ADRs总体发生率为48.13%。各种ADRs类型中肝损害、胃肠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损害、运动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肾损害的发生率依次为23.47%、15.07%、11.73%、9.20%、5.20%、3.07%及1.73%。各种ADRs首次出现时间多集中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内,其中胃肠道反应首现中位时间最早,为服药后第4天;其他依次为运动系统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7天;过敏反应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10天;肝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22天;神经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28天;肾损害中位时间在服药后第32天;血液系统损害中位时间最晚,为服药后第62天。按ADRs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判定可知轻、中、重度发生率分别为38.80%、8.40%与0.93%,其中80.61%的ADRs表现为轻度损伤。2、χ2检验结果提示:ADRs组与正常组之间在配偶、饮酒、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使用药物制剂类型、基础AST(Aspartate Transaminase)、基础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基础GGT(Glutamyl Transpeptidase)、基础BUN(Blood Urea Nitrogen)等指标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logistic单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sAg(+)、使用FDC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ULN<基础ALT≤2×ULN(Upper Limit of Normal)、基础ALT>2×ULN、基础AST>2×ULN、基础ALP(Alkaline Phosphatase)>2×ULN、基础BUN>ULN这7个因素为影响抗结核药物致ADR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4、logistic多变量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sAg(+)(OR=3.153,95%CI:1.7875.562)、使用FDC制剂(OR=0.630,95%CI:0.4280.926)、基础AST>2×ULN(OR=4.630,95%CI:1.31216.344)、基础BUN>ULN(OR=6.518,95%CI:2.12719.970)这4个因素与抗结核药物ADRs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常州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总体发生率较高。乙肝标记物HBsAg(+)、基础AST>2×ULN、基础BUN>ULN是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FDC制剂是抗结核药物致ADRs的保护因素。建议临床实践针对HBsAg(+)、基础AST>2×ULN、基础BUN>ULN的高危患者使用FDC制剂进行抗结核化疗的同时,在用药前两个月的抗结核强化期内密切随访其肝肾功能指标,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任红梅,杨雪,吴颖,李迎春,田菲菲,王影[4](2016)在《结核病患儿初次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初治结核病儿童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住院的初治结核病患儿中,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肝损害36例。14例(38.89%)患儿有诱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其中患儿同时应用其他类药物12例,轻度营养不良1例,丙肝病毒携带者1例。分析36例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结果 36例结核病患儿,接受抗结核初治治疗方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肝损害(急性肝炎型23例、急性瘀疸型5例、混合型8例)。予调整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停用可能致肝损害药物(阿奇霉素、红霉素、解热镇痛药、头孢类抗生素等)后,36例患儿均完成结核病治疗疗程,治愈结核病。结论诱发儿童肝损害的初治结核药物中以利福平、吡嗪酰胺为首。联合应用其他类药物治疗或伴营养不良、肝原有疾病等,会增加结核药致肝损害的风险。停用可能致肝损害药物,针对肝损害不同程度,予保肝治疗,选用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以达到减轻患儿疾病痛苦,缩短疗程,治愈的目的。

程书权[5](2016)在《应重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迄今依然是分别居于我国法定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榜首的重大疾患.由此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和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及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随着HBV和MTB感染的持续流行及慢性化病例的不断增加,CHB合并PTB正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合并感染后其疾病过程、机体伤害、治疗药物选择、治疗效果、耐药状态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均有别于二者之一的单纯感染,尤其对临床预后、病原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LI)甚至诱发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TB)等方面的负性影响,正成为临床新的棘手难题.本文就二者合并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发现、不良后果、目前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合并感染的抗痨治疗、抗HBV与护肝治疗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目前的诊疗现状,就如何提高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建议.

龙芳芳,王以美,于锋,张天译,张添光,赵君,彭双清[6](2016)在《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国内文献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分析近10年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致临床肝损伤的国内原始文献,了解国内异烟肼抗结核治疗导致临床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异烟肼提供帮助。方法:系统检索2005年1月2015年3月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文献。制定相应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包括临床抗结核患者的异烟肼使用率,肝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81.5%的文献由专业机构或者综合医院完成。根据文献分析结果,92.4%的抗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异烟肼;15.5%的抗结核患者发生了肝损伤,属于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10%),其中69.9%的肝损伤患者使用了异烟肼。排除无明确肝损伤病例的文献,有18篇文献报道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肝损伤,4篇文献报道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肝损伤。肝损伤主要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530 d内,且患者转归大多为治愈。结论:我国抗结核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与异烟肼的使用密切相关。在患者服用异烟肼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定期检测肝功能,并进行临床评估。

秦丽岩[7](2016)在《新疆维吾尔族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联研究及荟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LI)的流行情况和探讨相关环境因素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之间的关联。同时,系统评价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TLI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ATLI的发病机制、实施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尽早发现ATLI的患者和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所选研究现场登记并接受国家标准短程化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维吾尔族肺结核病人进行病历资料的收集、相关调查问卷的填写、监测患者自服药开始至强化期末肝功能的变化情况、采集血样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提取所选研究对象的DNA和采用PCR-LDR法检测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型。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查找国内外有关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的研究,各数据库的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6月,分别由两位课题组成员按照事先预定的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的提取和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研究采用SPSS 20.0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强化期末ATLI的发生率为4.81%(84/1746);单因素分析发现,地区、用药方案、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是否服用预防性保肝药物,在ATLI组和肝功能正常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服用预防性保肝药物与ATLI的发生相关(OR=1.988,95%CI=1.2503.161)。2.维吾尔族结核病人群中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以野生型(79.3%)为主,其次是杂合型(19.1%),不同性别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13)。3.加性模型(C1C2 vs.C1C1,C2C2 vs.C1C1)、显性模型(C1C1 vs.C1C2+C2C2)和隐性模型(C2C2 vs.C1C1+C1C2)的分析发现,维吾尔族人群中ATLI组和肝功能正常组Rsa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使用板式组合药或FDC进行抗结核治疗与CYP2E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加模型的负交互作用,RERI=-1.615,S<1,U检验的P值为0.044。5.研究最终纳入27篇文献进行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TLI相关性的Meta分析,ATLI组和肝功能正常组Rsa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以野生型(C1C1)为主,两组基因型频率的中位数分别为81.8%和75.0%。6.对总人群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携带C1C2+C2C2基因型相比,携带C1C1基因型会增加ATLI的发病风险(OR=1.44,95%CI=1.081.92,Z=2.51,P=0.01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中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会增加ATLI的发病风险(OR=2.12,95%CI=1.453.10),而其他人群中Rsa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TLI的发病风险无关。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ATLI的发生率较低;服用预防性保肝药和CYP2E1基因RsaI位点携带C1C1基因型可能是ATL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研究设计、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等,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

马晨晨[8](2016)在《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AD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开始治疗后的第0,2,5,6月末,对其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收集并整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病历资料、服药单记录、化验单及ADRs等相关信息)。按照ADRs判断标准分为ADRs组及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stic回归探讨ADRs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ADRs的总发生率为60.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转诊相比,追踪、因症就诊、因症推荐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强化期督导相比,全程管理发生ADRs危险较低。与未服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患者相比,服用FDC患者容易发生ADRs。复治患者、HI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及既往有卡介苗接种史、肝病史、过敏史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较易发生ADRs。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对复治患者、既往有肝病史、药物过敏史、HIV抗体检测阳性等高危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前两个月内)密切检测其肝、肾功能,将血常规检查也加入常规检测项目中,详细记录并观察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及时了解ADRs的发生和采取相应措施。

吴玉华,武谦虎[9](2015)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1949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药、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1 949例,其中男性1 209例(62.03%),女性740例(37.97%);年龄1489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305例(15.65%),伴有酗酒者202例(10.36%)。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60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1 770例(90.82%)治愈;170例(8.72%)好转;9例(0.46%)死亡。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58%,发生率较高,但除重度肝损害外大多愈后良好。抗结核治疗时,少年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感染及酗酒是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肝功能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

向阳[10](2014)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肺结核患者正在接受由中国国家结核预防与控制规划提供的标准短程抗结核治疗。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3种一线药物可引起不同频次、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发病率较高且危害最大的是肝损害。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B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疾病负担,影响抗结核治疗的进行及结核治愈率,也间接影响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因此,了解ATLI的发生机制和易患因素,对减少或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使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结核病疫情严重,高于全国水平,目前DOTS治疗方案已在我区广泛使用,但未见有ATLI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新疆接受标准短程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人群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ATLI易感性与其药物代谢酶(DME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揭示ATLI的遗传特征;同时针对ATLI这种复杂性疾病,进一步探讨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在ATLI发病过程的作用,为ATLI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研究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机构登记并接受国家规划6~9个月免费标准短程化疗的2811例肺结核病人(≥14周岁)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病历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2月末(包括强化期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人)肝功能检测并保存血样标本。依据肝损害判断标准确定肝损害病例。基于对2811例肺结核患者资料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ATLI的发生率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筛查影响ATLI的主要危险因素;以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的维吾尔族患者22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肝损害的89例患者组成ATLI病例组,肝功能正常者1858例组成对照组,通过PCR-LDR方法对NAT2基因慢乙酰化型、CYP2E1RsaI基因C1/C1基因型和GSTM1*null基因型及GSTT1*null基因型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NAT2基因、CYP2E1RsaI基因、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筛检试验分析思路探讨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对ATLI的预测价值;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探讨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的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共纳入肺结核患者2842例,其中31例没有血样,有效例数2811例,平均年龄43.09±18.32岁。男性占57.5%,女性占42.5%;初治占91.4%,复治占8.6%;维吾尔族占79.8%,汉族占10.9%,哈萨克族占2.8%,其他民族占6.5%;南疆占61.3%,北疆占38.7%。2)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359例发生肝异常,肝异常发生率为12.7%,110例发生ATLI,ATLI发生率为3.9%。其中,男性ATLI发生率为4.7%,女性ATLI发生率为2.8%;汉族ATLI发生率为3.9%,维吾尔族ATLI发生率为4.0%,哈萨克族ATLI发生率为2.5%,其他民族ATLI发生率为3.8%;<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4.5%,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2%,6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6%;南疆ATLI发生率为4.5%,北疆ATLI发生率为3.0%;初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4.1%,复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2.1%。3)110例ATLI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其中轻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3倍)65人,占59.1%;中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3~5倍)31人,占28.2%;重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14人,占12.7%。4)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LI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是否服用保肝药物、治疗方案及体重方面有显着性差异,女性ATLI的发病率低于男性,服用保肝药物者发病率较高,服用FDC者发病率并未低于服用板式药物者,体重≥50kg者发病率反而高于体重<50kg者,相应的OR(95%CI)值分别为0.568(0.376~0.859)、2.280(1.484~3.502)、1.809(1.223~2.678)、3.140(1.355~7.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服用保肝药物、体重均与ATLI有关联,调整OR(95%CI)值分别为0.461(0.239~0.888)、2.491(1.329~4.670)和3.423(1.174~9.979);年龄与ATLI也有关联,与青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发生ATLI危险的OR(95%CI)值分别为0.255(0.105~0.616)、0.639(0.324~1.263)。5)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以性别、年龄、民族、饮酒史等为协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预测病人服药保肝药物的倾向,以预测概率作为倾向评分,对人群进行标准化死亡比加权处理。加权后未见使用保肝药物、使用葡醛内酯和使用肌酐组与未使用任何保肝药物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护肝片组的ATLI发生率高于未使用保肝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CT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显着性关联,调整OR(95%CI)值为1.780(1.086~2.917);同时也发现481(rs1799929)位点在显性模型中存在与ATLI的关联关系。根据乙酰化代谢能力不同,NAT2基因可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以快型为参考,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中间型发生ATLI的风险高于快乙酰型,慢乙酰型高于中间型,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现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调整OR(95%CI)值为3.417(1.411~8.27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人群、<60岁人群、≥35岁人群和南疆人群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发生ATLI的风险均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在北疆人群中发现,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调整OR(95%CI)值为23.280(1.651~328.344)。基于NAT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590(rs1799930)和857(rs1799931)构建的单倍型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调整OR(95%CI)值为2.174(1.365~3.461)。7)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关;在亚组人群中也未观察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亚组人群中也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8)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中的89例ATLI患者,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与ATLI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关。9)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预测价值。10)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单纯病例研究、叉生分析和GMDR法结果均显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在ATLI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叉生分析结果均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本研究人群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末ATLI发生率为3.9%,重度肝损害发生率为0.50%。无症状ATLI患者占33.6%,建议对接受抗结核治疗人群,应加强肝功能检测。2)通过对影响ATLI相关因素的筛选,本研究发现ATLI可能与性别、年龄和体重有关;尤其是体重≥50kg的男性肺结核患者,年龄越小发生ATLI的风险越大,故对这类人群应予以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3)本研究人群中有46.5%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了不同种类的保肝药物,主要包括葡醛内酯、肌酐和护肝片等,但未观察到保肝药物的保护作用,甚至发现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可能有增加ATLI的发生风险,故对未发生且并非必然发生ATLI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是否合适,保肝药物是否确实有效仍需要严格设计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4)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与ATLI之间存在关联,其最佳关联模型是显性遗传模型。发现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可能尚属首次报道。分层分析的研究结果提示,年龄介于35岁~60岁之间的南疆维吾尔族女性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者则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北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者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单倍体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是发生ATLI的危险因素。在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以及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也不能确定,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存在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由于样本量较小,交互作用关系很微弱,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抗结核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结核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质分布及其与ABC转运蛋白SNP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前言
研究一 ABC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二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三 ATDILI患者易感体质与ABC转运蛋白SNP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基因多态性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结果
    一、基本情况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状况
    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单变量回归分析
        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多变量非条件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附录
致谢

(4)结核病患儿初次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实验室检查
    2.3彩超检查
    2.4 治疗转归

(6)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国内文献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对象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3 数据提取及统计学处理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肝损伤反应发生率统计
        2.2.1 纳入文献的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ATLI)发生率
        2.2.2 不同类型统计方法产生的异烟肼肝损伤发生率
3 讨论

(7)新疆维吾尔族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联研究及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现场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计
        1.3 样本含量的估算
        1.4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分级
        1.5 相关指标的定义
        1.6 研究内容
        1.7 主要仪器与试剂
        1.8 质量控制
        1.9 统计分析方法
        1.10 现场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荟萃分析
        2.1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的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4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荟萃分析的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资料整理及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抗结核药致肝损害1949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关系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1.ATLI 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ATLI 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3.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 ATLI 的影响
    4.研究的创新性
    5.研究的局限性
    6.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抗结核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质分布及其与ABC转运蛋白SNP相关性研究[D]. 李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析[D]. 陈智慧.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常州地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施可恩. 苏州大学, 2017(01)
  • [4]结核病患儿初次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 任红梅,杨雪,吴颖,李迎春,田菲菲,王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05)
  • [5]应重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程书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18)
  • [6]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国内文献综合分析[J]. 龙芳芳,王以美,于锋,张天译,张添光,赵君,彭双清.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6(06)
  • [7]新疆维吾尔族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联研究及荟萃分析[D]. 秦丽岩.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8]乌鲁木齐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D]. 马晨晨.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9]抗结核药致肝损害1949例文献分析[J]. 吴玉华,武谦虎. 西北药学杂志, 2015(06)
  • [10]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 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抗结核联合用药致肝功能损害3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