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试剂制备条件探讨

格氏试剂制备条件探讨

一、格利雅试剂的制备条件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苹,程景,金剑,任鹏[1](2021)在《创新综合化学实验:烷基-烷基Kumada偶联反应》文中指出为将交叉偶联反应引入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创新综合化学实验——Kumada偶联反应。该实验选取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常温下即可反应,溶剂低毒,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该实验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偶联反应,再通过萃取、分液、柱层析对产物进行分离,并引入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手段并熟悉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技术。

李优[2](2018)在《8-酰胺基喹啉远程C(5)和C(4)位芳基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几年,喹啉类化合物作为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含氮杂环结构,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它不仅是众多生物活性分子中常见的骨架,还可以作为双齿导向基团或者配体参与各种有机反应,也可以用作荧光探针来检测Fe3+和Zn2+等金属离子,甚至可以用于生物活细胞的荧光成像。鉴于喹啉类化合物上述的众多应用,对于喹啉环上各个位点碳氢键的修饰就显得尤为迫切。但由于喹啉环自身的电子效应,使得各个位点反应的选择性难以控制,所以喹啉C(5)位或C(4)位的选择性官能化仍旧是一个难题。本论文第二章发展了一种无金属催化喹啉C(5)位溴化反应,并且通过5种C-X(X=C,O,S)的交叉偶联反应一锅法合成了喹啉5位C-X(X=C,O,S)化合物。该反应以8-酰胺基喹啉为导向基团,最终以较高的产率获得相应的芳基化产物,且该反应能广泛适用于(杂)芳基硼酸以及烷基和芳基酰胺喹啉类化合物。此外,该反应还有效地使用了溴代酰胺喹啉平台分子,一锅法得到喹啉C(5)位烯基化、炔基化、硫醚化和芳基醚化类化合物。因此,该方法在工业有机合成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本论文第三章发展了一种镍催化喹啉C(4)位碳氢键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同样以8-酰胺基喹啉为导向基团,使用芳基格利雅试剂作为芳基源,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喹啉C(4)位芳基化产物,并且有较好的官能团适用性。

仵瑞华,杨文,程果,李玥,杨定乔[3](2016)在《过渡金属催化氧(氮)杂二环烯烃与碳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氧(氮)杂二环烯烃与碳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种类、碳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类型、配体、底物结构、溶剂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不对称开环反应的影响,并对部分不对称开环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吴天政,张珩,杨艺虹,朱柯彪,别旋[4](2015)在《普拉格雷的合成及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以邻氟苄溴为原料,经格氏缩合、溴代反应得中间体α-环丙羰基-2-氟苄溴(3)。3与2-氧代-2,4,5,6,7,7a-六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进行缩合,再经乙酰化反应,得目标产物普拉格雷(1)。对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后处理简单,产物总收率可达30.9%,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张天保[5](2015)在《碳酸酯改性的无氟膦配体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膦配体是一类多用在催化领域的有机功能化合物。其理化性质深受其分子结构(包括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影响。对配体分子进行结构改性已经成为调控分子性质的重要方法。目前关于膦配体的研发工作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ScCO2中,极性的膦配体及其催化剂溶解度并不好。催化剂在均相催化体系中的溶解度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进而影响反应效果。目前,增加配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的方法多以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氟基团为主。含氟基团的引入可以增加配体结构与二氧化碳的亲和力。但是,含氟基团的引入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分解为对大气环境有害的氟代烷烃,另外含氟基团的引入也非常不经济。澳大利亚Jessop教授指出:在分子结构中,引入Lewis碱性原子会增加分子在ScCO2中的溶解度。基于本思想,本工作设计了一种以三苯基膦为母体的改性膦配体,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有Lewis碱性原子较多的碳酸酯基团。本硕士论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式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对后续对该化合物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无氟膦配体的合成路线,探索无氟膦配体的最佳合成方法。该膦配体的合成利用了分子对称性的特点,探索了某些合成方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了三(4-羟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工艺。(2)合成了新的中间体三(对缩水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并通过1H-NMR,31P-NMR,13C-NMR, 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及合成最终的无氟膦配体三(对碳酸甘油醚酯基苯基)膦-硼烷复合物。(3)对当前合成路线进行评价。该反应路线可以成功合成出无氟膦配体—三(对碳酸甘油醚酯基苯基)膦-硼烷复合物,但是路线较长。

田靖[6](2015)在《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是指一类含有氮原子组分的新型介孔碳材料,广泛用于储氢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多相加氢催化剂载体等。但是将其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报道比较少。本文从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出发,以新颖的方法制备出含氮量可观、比表面性能良好、孔径分布规则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然后以该碳材料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铜颗粒作为催化剂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端炔的自身和交叉偶联反应以及由此衍生的噻吩、呋喃一锅法分步合成反应。首先,在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本文以2,4,6-三氯-1,3,5-三嗪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聚合物作为前驱体,在模板剂SBA-15的存在下,通过700 oC的热处理碳化,制得有序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OMCN,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液相负载法制备了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其次,对所制备的碳材料进行了BET,EA,HRTEM,XRD和XPS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前驱体与模板SBA-15之间有较好的融合性,所制备的碳氮材料为有序介孔结构,孔径为4.3 nm,比表面为741 m2/g,氮含量为9.28%。氮原子主要以C-N和N=C的形态存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氧还原活性,且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优于单纯氮掺杂的OMCN材料。最后,本文研究了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端炔的偶联反应中,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碳酸铯为碱,二甲亚砜为溶剂,高效的实现了端炔的自身及交叉偶联反应。在反应中观察到,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类似起到了氮配体的效果,是催化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该催化剂能够实现有效循环,初步实现了固定化配体/功能化载体的设想。基于上述端炔的偶联反应,发展了噻吩、呋喃的一锅法合成反应。以Na2S·9H2O和H2O分别为硫源、氧源,以Cu NPs-OMCN作为催化剂,碳酸铯为碱,二甲亚砜为溶剂,发展了高效、绿色的一锅法噻吩、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反应。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得有序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负载铜纳米颗粒作为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二者均具有电化学氧还原活性。以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实现了端炔的高效自身及交叉偶联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噻吩、呋喃及其衍生物的一锅法合成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和底物适应性。

陈玲娣,姚勇[7](2013)在《生物素合成中的格利雅反应》文中提出研究了生物素合成中的格利雅反应,着重讨论了接侧链反应的工艺条件,优化并确立了反应条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解决了放大生产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溶剂进行了回收套用。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绿色化学的目标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

傅榕赓,黄珍辉,廖媛媛,贺进,余黄合,刘珊珊,彭彩云[8](2012)在《4-羟基白藜芦醇甲基化物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合成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羟基白藜芦醇甲基化物。方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反应、卤代,制备格利雅试剂,与大茴香醛缩合制备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得到的4-羟基白藜芦醇的四甲基衍生物经MS、1H-NMR确证。结论该路线能顺利实现4-羟基白藜芦醇甲基化物的合成。

朱平华,陈连锋,陈文宾[9](2011)在《一种新的1,8-辛二醇合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以1,6-己二醇、氢溴酸、吡啶等为原料,通过溴化、置换、合成、加成、水解等反应合成了1,8-辛二醇。经过优化,得到威廉逊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钠与1-溴-6-氯己烷摩尔比为1∶1.25,催化剂的用量为2.0%(占1-溴-6-氯己烷物质的量的比例),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环氧乙烷加成反应的温度以0℃左右为宜,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总产率可达70.5%。

耿向东[10](2011)在《医药中间体3-联苯甲酸的合成》文中提出本论文以3-溴苯甲酸钠为原料,在钯试剂催化下与溴苯的格利雅试剂反应得到重要的医药中间体3-联苯甲酸,产率88%。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和核磁波谱的表征,证明该化合物为目标产物。

二、格利雅试剂的制备条件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利雅试剂的制备条件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综合化学实验:烷基-烷基Kumada偶联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试剂与仪器
4 实验内容
    4.1 实验预习与准备
    4.2 6,6-二甲基庚基乙酸酯的合成
    4.3 产物的分析检测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化合物的合成
    5.2 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5.2.1 6,6-二甲基庚基乙酸酯的定性分析
        5.2.2 6,6-二甲基庚基乙酸酯的定量分析
        5.2.3 6,6-二甲基庚基乙酸酯的1H-NMR谱图
6 实验教学安排
7 结论

(2)8-酰胺基喹啉远程C(5)和C(4)位芳基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喹啉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2.1 喹啉C(2)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2.2 喹啉C(3)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2.3 喹啉C(4)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2.4 喹啉C(7)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2.5 喹啉C(8)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3 喹啉C(5)位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1.3.1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卤化反应
        1.3.2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烯基化反应
        1.3.3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烷基反应
        1.3.4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三氟甲基化反应
        1.3.5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二氟烷基化反应
        1.3.6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硫醚化反应
        1.3.7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磺酰反应
        1.3.8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胺化反应
        1.3.9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硝基化反应
        1.3.10 喹啉C(5)位远程碳氢键酯化反应
    1.4 研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拟开展研究内容
第二章 8-酰胺基喹啉远程C(5)位芳基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2.3 制备实验原料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2 底物拓展
        2.3.3 反应的克级放大和应用
        2.3.4 反应机理的探索
        2.3.5 本章小结
    2.4 产物结构的数据表征
第三章 8-酰胺基喹啉远程C(4)位芳基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选题思路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3.2 底物拓展
        3.3.3 反应机理的探索
        3.3.4 本章小结
    3.4 产物结构的数据表征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主要产物的核磁谱图
附录C 产物2a的单晶图(CCDC 1497054)
附录D 产物6a的单晶图(CCDC 1842336)
致谢

(3)过渡金属催化氧(氮)杂二环烯烃与碳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锌试剂
2 末端炔烃作亲核试剂
3 有机硼酸作为亲核试剂
4 格利雅试剂
5 有机铝试剂
6 有机锆试剂
7 有机锂试剂
8 有机硅试剂
9 α,β-不饱和酮试剂
1 0 有机膦作亲核试剂
1 1 结论与展望

(4)普拉格雷的合成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合成路线
    2.2 仪器与试剂
    2.3实验步骤
        2.3.1 环丙基-2-氟苄基酮(2)的合成
        2.3.2 α-环丙羰基-2氟苄溴(3)的合成
        2.3.3 2-氧-5-(α-环丙羰基-2-氟苄溴)-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4)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对2收率的影响
    3.2 溶剂对2收率的影响
    3.3 催化剂对3收率的影响
    3.4 催化剂用量对3收率的影响
    3.5 反应温度对3收率的影响
    3.6 溶剂对3收率的影响
    3.7 溶剂对4收率的影响
    3.8 碱对4收率的影响
4 结论

(5)碳酸酯改性的无氟膦配体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超临界流体(SCFs)概述
    1.2 常见溶剂系统中的有机膦配体
        1.2.1 均相体系中的膦配体
        1.2.2 水-有机两相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1.2.3 氟-有机两相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1.2.4 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1.2.5 超临界流体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1.3 无氟膦配体的合成
        1.3.1 ScCO_2中不含氟的膦配体
        1.3.2 无氟膦配体的合成策略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三(4-羟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研究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化合物的制备
        2.2.1 概述
        2.2.2 合成路线的讨论与选择
        2.2.3 4-溴苯甲醚的合成及优化
        2.2.4 4-甲氧基苯基溴化镁的合成
        2.2.5 三(4-甲氧基苯基)膦的合成
        2.2.6 三(4-甲氧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2.2.7 三(4-羟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2.2.8 三(4-羟基苯基)膦的合成
        2.2.9 本章小结
3 三(对缩水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3.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化合物的制备
        3.2.1 概述
        3.2.2 合成路线设计与讨论
        3.2.3 中间体三(对缩水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3.2.4 中间体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3.2.5 本章小结
4 无氟膦配体——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膦的合成探索
    4.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化合物的制备
        4.2.1 概述
        4.2.2 路线设计与讨论
        4.2.3 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膦的合成
        4.2.4 还原剂的探索
        4.2.5 三(对碳酸甘油醚基苯基)膦-硼烷复合物的合成
        4.2.6 本章小结
5 合成路线的评价
    5.1 对当前合成路线的思考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化合物的~1H-NMR、~(31)P-NMR、HRMS、IR谱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配体固载化
        1.2.1 高分子化合物载体
        1.2.2 无机物载体
    1.4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2.1 引言
    2.2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及铜纳米颗粒负载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的制备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化学试剂
        2.2.3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2.2.4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OMCN)的制备
        2.2.5 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前驱体的制备
        2.3.2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结构性质表征
        2.3.3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2.4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小结
第三章 有序氮掺杂介孔碳负载纳米铜催化合成 1,4-二取代-1,3-丁二炔及噻吩、呋喃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3.1 1,4-二取代-1,3-丁二炔的合成方法研究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碘化亚铜(CuI)的制备
        3.2.4 铜纳米颗粒(Cu NPs)的制备
        3.2.5 负载铜纳米颗粒的有序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u NPs-OMCN)的制备
        3.2.6 1,4-二取代-1,3-丁二炔的合成
        3.2.7 1,4-二取代-1,3-丁二炔噻吩、呋喃衍生物合成
    3.3 1,4-二取代-1,3-丁二炔及噻吩、呋喃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3.3.1 1,4-二取代-1,3-丁二炔合成反应的条件研究
        3.3.2 1,4-二取代-1,3-丁二炔合成反应的底物适应性研究
        3.3.3 催化剂的循环性能研究
        3.3.4 Cu NPs-OMCN催化的端炔一锅法合成二取代噻吩、呋喃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 43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7)生物素合成中的格利雅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案的确立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原料硫代内酯的制备
        2.2.1 反应过程
        2.2.2 反应步骤
    2.3 环外烯烃的制备
        2.3.1 反应过程
        2.3.2 反应步骤
        2.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3. 1 配料比
        2.3.3. 2 温度
        2.3.3. 3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立
3 工业化生产
4 结论与讨论

(8)4-羟基白藜芦醇甲基化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原料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3,4,5-三甲氧基氯苄(3)的制备
    2.2 3,4,5-三甲氧基苯甲基氯化镁(2)的制备
    2.3 3,4,5,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1)的合成
3 讨论

(9)一种新的1,8-辛二醇合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1.2 反应原理
    1.3 合成方法
        1.3.1 溴化反应
        1.3.2 氯化亚砜置换反应
        1.3.3 威廉逊合成 (Williamson Synthesis)
        1.3.4 格利雅试剂的制备
        1.3.5 环氧乙烷加成反应
        1.3.6 水解反应
    1.4 产物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环氧乙烷加成反应的温度对辛二醇产率的影响
    2.3 产品检测结果
3 结论

四、格利雅试剂的制备条件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综合化学实验:烷基-烷基Kumada偶联反应[J]. 杨雪苹,程景,金剑,任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24)
  • [2]8-酰胺基喹啉远程C(5)和C(4)位芳基化反应研究[D]. 李优. 湖南大学, 2018(01)
  • [3]过渡金属催化氧(氮)杂二环烯烃与碳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不对称开环反应研究进展[J]. 仵瑞华,杨文,程果,李玥,杨定乔. 有机化学, 2016(10)
  • [4]普拉格雷的合成及工艺优化[J]. 吴天政,张珩,杨艺虹,朱柯彪,别旋.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5(06)
  • [5]碳酸酯改性的无氟膦配体的合成研究[D]. 张天保.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6]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研究[D]. 田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12)
  • [7]生物素合成中的格利雅反应[J]. 陈玲娣,姚勇. 杭州化工, 2013(04)
  • [8]4-羟基白藜芦醇甲基化物的合成研究[J]. 傅榕赓,黄珍辉,廖媛媛,贺进,余黄合,刘珊珊,彭彩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12(36)
  • [9]一种新的1,8-辛二醇合成方法研究[J]. 朱平华,陈连锋,陈文宾. 湖北农业科学, 2011(21)
  • [10]医药中间体3-联苯甲酸的合成[J]. 耿向东. 化学工程师, 2011(03)

标签:;  ;  ;  ;  ;  

格氏试剂制备条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