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峰[1](2021)在《连参方干预PCI术后痰阻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连参方联合西药对PCI术后痰阻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并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从而对连参方防治PCI术后再狭窄问题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为中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及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病房PCI术后符合中医证候痰阻血瘀证患者9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阿托伐他汀钙(20mg,Qn)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1剂连参方。整个试验过程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等。在治疗结束后复查冠脉造影,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试验共纳入94例患者,治疗组47例,脱落2例(2例均为自行中止),最终病例45例;对照组47例,脱落1例,剔除1例,最终病例4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管支数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ISR发生率比较: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6人发生了再狭窄,再狭窄率约13.3%;中药治疗组45例患者中有2人发生了再狭窄,再狭窄率约4.4%;西药对照组ISR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总体有效率约为84.4%,中药治疗组总体有效率约为91.1%,中药治疗组总体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平均值分别为24.04±3.66、24.82±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平均值分别为13.51±3.55、10.27±3.26,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心绞痛症状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按照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判: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2人,有效23人,无效10人,总体有效率为77.8%;中医治疗组45例患者中,显效17人,有效25人,无效3人,总体有效率为93.3%。中药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平均值分别为6.70±2.94、6.96±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分别为4.22±2.02、3.23±1.50,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前改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G水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TC、HDL、LDL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加用连参方在减少冠心病PCI术后痰阻血瘀证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TG、TC、HDL、LDL水平,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花儿(T.ATARTSE TSEG)[2](2021)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AS形成的再狭窄,观察豁痰解毒通络饮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并讨论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通过自噬信号通路抑制PTCA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法:5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药组大鼠予以豁痰解毒通络饮灌胃治疗,西药组则予以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其余各组均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并于术后4周取材。1.采用HE染色法检测损伤侧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中Beclin-1的表达情况;3.q PCR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性分子Beclin-1、ULK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3.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中ULK1、Atg12、Atg5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颈动脉内膜显着增生,管腔狭窄较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内膜增生情况均明显降低,管腔狭窄情况得以缓解。2.IHC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中几乎无粽黄色阳性表达颗粒,Beclin-1表达呈阴性;相比之下,模型组的内膜有较明显的增厚,并且新生内膜中含有大量的棕黄色Beclin-1阳性表达颗粒;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Beclin-1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减弱。3.q 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ULK1、Beclin-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颈动脉中ULK1、Beclin-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4.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ULK1、Atg12、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相比之下,中药组和西药组ULK1、Atg12、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显着降低(P<0.01)。结论:1.通过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研究发现其成模率高,病变情况相对恒定,因此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实验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明显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改善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在大鼠PTCA术后AS模型中自噬信号通路过度表达,而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有效的抑制自噬通路过度激活,这为今后中医药治疗PTCA术后AS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分子生物学依据。

林碧秀[3](2021)在《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血府逐瘀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医的冠心病PCI术后复发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h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以此来评价血府逐瘀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此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基本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绞痛分级、原发疾病诊断、病变支数、植入支架数量、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hs-CRP、血脂四项等指标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性指标:观察组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5.71%、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7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s-CRP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而HDL-C较对照组上升更加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再狭窄方面,观察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在治疗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实验室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且无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达到更有效的抗心绞痛疗效。2、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显着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3、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显着降低患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从而起到调脂稳斑和抗炎作用。4、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有效减少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5、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不仅可以增强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

李明辉[4](2021)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二大死因,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2018年的介入网报数据显示,我国PCI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介入人数高达91万例。PCI的临床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是导致晚期PC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一道难题。随着器械以及药物的不断更新,ISR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即使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时代,ISR发生率仍有5-10%以上。既往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可提供传统临床和血管造影等危险因素之外的预后信息。除传统临床ISR危险因素外,有关新型ISR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探寻可控的影响ISR生物标志物,并与传统ISR危险因素相结合或可实现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对ISR的早期识别、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安排等综合管理至关重要。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重要病因。既往研究证实积极降脂治疗后患者仍有较高ISR风险,提示除血脂紊乱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在IS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被认为是新型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引起血管炎症、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功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引起平滑肌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增殖等机制,从而增加ISR的发生率。然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HCY与ISR的相关性仍存有争议,且在DES治疗人群中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证据尚缺乏。同时,在不同血脂水平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DES-ISR)的相关性尚未有研究报道。补充叶酸对降低HCY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但既往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治疗对ISR的影响结论存有争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以下4方面进行探讨:(1)DES治疗患者中HCY与DES-ISR是否呈独立相关性;(2)不同基线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的关系是否存有差异;(3)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是否可以降低DES-ISR以及ISR相关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4)联合传统ISR危险因素与有关生物标志物构建DES-ISR 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纵向研究,共纳入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ES治疗冠心病患者5823名,按术后6个月及以上至少行1次冠状动脉造影的纳入标准共入组845人。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中心平台提取患者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人体测量指标以及血生化检验和检查指标等),建立Epidata数据库补充收据患者用药情况、血管造影学特征以及手术相关信息等。利用R 3.4.3软件、易侕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分为4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与DES-ISR的独立相关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平滑曲线拟合(惩罚样条法)绘制平滑曲线来评估HCY和DES-ISR真实的线性关系。应用Markov-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插补减少缺失变量偏性对结果的影响。第二部分:对纳入本研究682名行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进行分析。基线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LDL-C<1.8mmol/L和非-HDL-C<2.6mmol/L)和血脂异常组(LDL-C≥1.8mmol/L或非-HDL-C≥2.6mmol/L)。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血脂水平HCY和DES-ISR之间的关系。此外,进行广义加性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探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之间的真实量效关系。第三部分:纳入本研究行DES治疗845名冠心病患者,其中95名患者使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叶酸含量0.8mg),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对是否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患者进行1:5匹配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5。主要观察的终点事件指标是DES-ISR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L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比值比(odd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评估不同亚组水平与治疗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四部分:本研究纳入的845名参与者。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文献系统回顾筛选预测协变量,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Calibration曲线校准图评价校准度。数据随机切分为70%训练集,30%验证集,采用自助法(Bootstrap)重复采样1000次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C-统计量与传统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EVENT)进行比较,并进行决策曲线(DCA)分析,以评估nomogra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分析共纳入716名DES治疗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5.7岁,男性占比76.4%,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时间18.5个月。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风险增加3%(95%CI:1.00,1.05)(P=0.042)。平滑曲线拟合提示HCY与DES-ISR呈非直线性正相关。应用两段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拐点HCY 15μmol/L两侧DES-ISR的比值比(OR)分别为1.00(95%CI:0.90,1.11),P=0.956和1.03(95%CI:1.00,1.06),P=0.042。分层分析中年龄分组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9和P=0.001)。第二部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血脂正常组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增加17%(OR=1.17,95%CI:1.02-1.35;P=0.030)。在血脂异常组中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未见显着增加(OR=1.02,95%CI:0.99-1.05;P-交互值=0.039)。将HCY由连续性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在血脂正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增加9.75倍(OR=9.75,95%CI:1.31-72.62;P=0.026)。然而,在血脂异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增加(OR=1.16,95%CI:0.74-1.82;P=0.525)。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血脂正常组患者中HCY和DES-ISR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联,但在血脂异常组中,两者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第三部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试验组(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和对照组(未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人数分别为77和385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DES-ISR和TLR无显着相关,风险比分别为8%(OR:1.08,95%CI:0.57-2.06;P=0.804)和10%(OR:1.10,95%CI:0.51-2.39;P=0.803)。在不同亚组中补充叶酸治疗组对DES-ISR影响同样未发现显着交互作用,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最小支架直径、基线HCY水平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第四部分:本研究参与者平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8.44±11.26个月,DES-ISR发生率为16.2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纳入的建模变量包括病变支数、开口病变、ACCAHA病变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基线HCY水平。使用上述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图。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全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4种建模方式模型区分能力AUC分别为Full=0.735,BS Full=0.719,Stepwise=0.701,BS Stepwise=0.701,最佳阈值为13.33,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70。数据随机切分验证中,训练集AUC为0.639,验证集AUC为0.659。验证集中最佳阈值为14.1,敏感度为0.61,特异度为0.77。传统ISR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和EVENT在本研究人群中的C统计量分别为0.58、0.59和0.58。本研究预测模型AUC为0.68。本模型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显着改善ISR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显示其净效益优于其他3种传统模型。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DES-ISR发生风险呈独立非线性正相关。在基线血脂正常患者中,HCY≥15umol/L仍是DES-ISR的重要残存危险因素。通过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0.8mg)降低HCY治疗未能显着降低DES-ISR和TLR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验证。传统ISR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HCY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DES-ISR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在当代PCI治疗中ISR高危患者评估和防治。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5](2021)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与死亡率、截肢事件的发生以及生活质量受损密切相关。该全球血管指南(GVG)着重于CLTI的定义、评估和管理,以此来改进循证的护理方法和强调关键性研究的亟需。CLTI相比严重肢体缺血一词更为可取,因为后者意味着灌注受损取决于单一阈值,而不是连续数值。CLTI是一种周围动脉疾病(PAD)伴静息痛、坏疽或下肢溃疡(持续时间>2周)的临床综合征,排除静脉性、外伤性、栓塞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病因。所有疑似CLTI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血管专科。对肢体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期是基本措施,目前采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基于伤口分级、缺血分级和足部感染(WIfI)的威胁性肢体分类系统。此外评估CLTI需要进行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检查,首选测量足趾压力。循证的血运重建(EBR)取决于三条相互独立的轴:病患风险、肢体的严重程度和解剖的复杂性(PLAN)。而确定一般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要根据程序评估和2年全因死亡率来定义。GVG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该系统涉及如何确定首选的目标动脉路径以及评估肢体通畅性,并将治疗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最优的血管重建策略取决于开放性旁路手术中自体静脉的可利用性。推荐EBR是基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得到的最佳有效数据。对于有进展性肢体威胁和高度复杂疾病的一般风险患者,静脉搭桥可能是首选方法,而解剖结构不复杂、肢体威胁中等或高病患风险的患者可能更适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于每一位CLTI患者都应该提供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血栓、降脂、降压和调节血糖的药物,以及给予戒烟、饮食、运动和预防性足部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此外EBR建议进行长期的肢体监测。非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如脊柱刺激、气动加压、前列腺素类药物和高压氧)的有效性尚未明确。用于CLTI的再生医学方法(如细胞、基因疗法)仅限于严格执行的随机临床试验。GVG促进CLTI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终点的标准化,并且强调一项关键的卫生系统倡议:重视多学科小组和优质的保肢中心的重要性。

胡振振[6](2020)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痉挛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CH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PCI已成为治疗CHD患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靶病变处再狭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再狭窄的发生率已显着降低,但再狭窄的发生仍有10%。大量研究证实影响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有许多,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支架或球囊的种类、病变的类型等。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是一种继DES之后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将均匀涂于球囊表面的抗增殖药物快速释放于靶病变血管壁处,以达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目的。DCB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治疗包括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原位病变时也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关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纳入2016.01-2019.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成功行DCB成形术并于我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冠心病患者134例,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其中再狭窄组24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60.3±11.2岁;无再狭窄组110例,男性84例,平均年龄59.0±10.9岁。两组患者中共计156支血管成功行DCB成形术,其中29支靶血管再狭窄,127支无再狭窄。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靶病变特征(靶血管直径、靶病变位置、靶病变长度、预扩张球囊类型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中,再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66.7%vs43.6%,P=0.041)、糖尿病(58.3%vs 33.6%,P=0.024)及吸烟史(62.5%vs 38.2%,P=0.029)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靶病变的特征中,与无再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靶病变长度更长(18.9±5.3mm vs 16.8±4.2mm,P=0.021),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的比例低(48.3%VS 7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糖尿病(OR=3.002,95%CI:1.164~7.744)、吸烟(OR=2.682,95%CI:1.038~6.949)是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靶病变长度(OR=1.113,95%CI:1.012~1.225)是靶病变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OR=0.284,95%CI:0.121~0.666)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吸烟、靶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DCB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是其保护因素。

贾文浩[7](2020)在《基于NF-κB通路探究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兔颈动脉球囊损伤修复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研究的不断深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CAD的重要治疗手段。但PCI术也带来了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晚期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等新的问题与挑战,严重降低了患者获益。炎症反应是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键机制之一。PCI术由于异物的置入使血管局部机械损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涉及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趋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等产生,内皮修复不良或延迟修复是发生MACE的主要原因。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作为哺乳动物TLR家族里第一个被发现的膜受体,连接着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TLR4活化后可以激活核因子κ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继而诱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释放各种致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目的:通过构建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内皮剥脱模型,基于NF-κB通路探究益气凉血生肌方改善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球囊损伤术后兔颈动脉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动物造模:选取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构建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2.分组及给药:除正常对照组(N组)与假手术组(S组)外,术后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益气凉血生肌方低浓度组(YL组,相当于生药1.5 g/kg/d),益气凉血生肌方中浓度组(YM组,相当于生药3.0 g/kg/d),益气凉血生肌方高浓度组(YH组,相当于生药6.0g/kg/d),西药组(P组,阿托伐他汀钙片)。3.检测方法及指标:(1)每周记录动物体重及生理状态。(2)术后4周,超声检测血管血流情况,包括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3)术后4周,HE染色及EVG染色评价血管形态结构改变,包括内膜厚度(intimal thickness,IT)及中膜厚度(media thickness,MT),管腔面积(luminal area,LA)、内膜面积(intimal area,IA)及中膜面积(media area,MA)。(4)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14天、28天采血行Elisa检测,包括NO、ET-1、IL-6、TNF-α及hs-CRP水平。(5)术后4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占比和分布变化。(6)术后4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NF-κB、TNF-α及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7)术后4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1.实验中动物健康状况良好,各组各时间节点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测结果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IMT、PSV及RI明显增大,EDV明显减小(P<0.05);与M组相比,YL、YM、YH及P组IMT、PSV及RI明显减小,EDV明显增大(P<0.05);与P组相比,YM及YH组IMT减小程度更明显(P<0.05)。3.病理分析结果比较:(1)HE染色结果比较:术后4周,N组及S组血管形态大致正常;在M、YL、YM、YH及P组中,其血管形态均较正常形态迂曲变形,各组管腔内壁均不光滑,呈现不规则改变,管腔面积明显减小,其中M组最为严重,各治疗组相较于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YM组改善最为明显。(2)EVG染色结果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LA明显减少,IT、MT、IT/MT、IA、MA及IA/MA方面均明显增加(P<0.05);与M组相比,YL组LA明显增加,IT、IT/MT、IA、MA及IA/MA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YM组LA明显增加,IT、MT、IT/MT、IA、MA及IA/MA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YH组LA明显增加,IT、MT、IA、MA及IA/MA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P组LA明显增加,IT、IT/MT、IA、MA及IA/MA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与P组相比,YM组在MA改善方面优于P组(P<0.05)。4.Elisa结果比较:术前,各组NO、ET-1、IL-6、TNF-α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与N组比较,M组NO水平明显降低,ET-1、IL-6、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3天、7天、14天及28天,与M组相比,YL、YM、YH及P组NO水平明显升高,ET-1、IL-6、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VEC占比减小,VSMC占比增大(P<0.05),与M组相比,YL、YM、YH及P组VEC占比增大,VSMC占比减小(P<0.05),与P组相比,YM及YH组VEC占比增大,VSMC占比减小(P<0.05)。6.免疫荧光检测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VWF荧光减弱,α-actin荧光增强;与M组相比,YL、YM、YH及P组VWF荧光增强,α-actin荧光减弱,其中,以LM组变化最为明显。7.RT-PCR结果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TLR4、MyD88、NF-κB、TNF-α及 ICAM-1 mRNA 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 M 组相比,YL、YM、YH及 P 组 TLR4、MyD88、NF-κB、TNF-α及 ICAM-1 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8.Western blot结果比较:术后4周,与N组相比,M组TLR4、MyD88、NF-κB、TNF-α、ICAM-1 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 M 组相比,YM 及 P 组 TLR4、TNF-α、ICAM-1蛋白表达减小,YM、YH及P组MyD88、NF-κB蛋白表达减小(P<0.05)。9.透射电镜结果比较:术后4周,N组及S组颈动脉血管内膜可见VEC形态正常,光滑完整,VSMC形态正常,胞体内染色质分布均匀,多见含量不等的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未见脂滴沉积。M组VEC明显损伤,数量减少,不易观察;VSMC胞浆内细胞器数量增加,充满扩张肿胀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见大量脂滴。YL、YM、YH及P组VEC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形态不规则,YM及P组形态变形程度较轻;VSMC内细胞器数量轻度增加,内质网、线粒体及高尔基体数量较M组少,可见少量脂滴。结论:1.益气凉血生肌方对球囊损伤术后兔颈动脉具有促进修复的作用,促进VEC增殖修复,抑制VSMC增殖迁移,改善损伤血管内皮功能。2.益气凉血生肌方可减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丘志良[8](2019)在《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为阐明冠通方防治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 ioplasty,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RS,restenosis)的机理,本实验采用国际通用球囊内膜剥脱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使用HE染色法以观察大鼠血管在冠通方干预前后形态学的改变。本研究选取ERK(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进而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Tum 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及大鼠血管中ERK1/2(ERK1/ER K2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athway,ERK1/ERK2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表达。以探究冠通方配伍机理及为冠通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新靶点依据。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化瘀拆方组,祛痰拆方组,冠通方大剂量组,冠通方小剂量组。)其中假手术组只从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插入球囊导管,但不进行球囊拉伤,正常组则不手术给予灌水,拆方及大、小剂量组按相应剂量进行干预。造模前大鼠禁食12h,用10%水合氯醛(0.35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肝素腹腔注射100U/kg,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在无菌条件下沿颈中线剪开皮肤,游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和甲状腺上动脉,用微型血管夹暂时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在右侧颈外动脉上剪一切口,从切口逆心方向插入2F球囊导管至颈总动脉,松开颈总动脉上的血管夹,将导管送入至主动脉弓处,然后回拉导管至切口部位,如此拖动球囊导管3次以损伤血管内膜。退出导管后,结扎颈外动脉,松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微型血管夹,恢复血流。缝合伤口,术后大鼠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只)三天。并与28天后取大鼠右侧颈总动脉血管段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血管情况及使用WB,PCR法检测血管中ERK1/2含量,后在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于ELISA法测TNF-α含量。后对以上检测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在与各组比较中发现冠通方组及拆方组的血管较之其他组形态最为完好,外膜及内膜相关细胞排列整齐组织间连续完整,内膜平滑管壁均匀管道通畅;ELISA检测结果: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抑制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WB法检测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以下调p-ERK1/2蛋白表达;灰度值分析: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及拆方组三者灰度值显示较浅,表示在以上各组间p-ERK1/2蛋白表达较少;模型组与冠通方大小剂量灰度值显示较深,表示p-ERK1/2蛋白在模型组与冠通方大小剂量间表达较多;PCR法检测ERK1/2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以下调ERK1/2m RNA表达;最后通过HE染色结果,及ELISA法、WB法、PCR法检测TNF-α、ERK1/2蛋白、ERK1/2m RNA等指标结果综合分析可得冠通方组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对比他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拆方组研究中冠通方组与化瘀祛痰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祛痰拆方组及化淤拆方组在冠通方对RS的防治中起协同作用。结论:1、冠通方防治RS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因子表达及下调ERK通路中ERK1/2因子含量进而抑制血管炎症及内膜增生最终达到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作用。2、拆方研究结果:以全方组效果最好,并揭示化瘀药与祛痰药配伍对RS的防治有协同作用并提示再狭窄主要病机以痰淤互结为主。

黎土娣[9](2019)在《FTZ激活脂联素信号通路防治兔髂动脉再狭窄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冠脉介入术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技术的发展,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10-15%。但残留的金属支架影响血管功能修复,易致晚期支架内血栓,限制了DES的长远发展。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第二代DES相比,高分子可吸收支架不仅引起更高的再狭窄率,还明显增加前期支架内血栓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而金属可吸收支架存在生物标记物所致非Q波心梗发生率更高的隐患。因而,有效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仍是全世界面临之难题。本单位研发的“调肝启枢化浊”代表方药——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在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硬化等疾病疗效显着,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FTZ能减轻血管再狭窄的程度,但其作用机制尚待明确。目的观察FTZ防治兔髂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的效果,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0.2 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FTZ组,每组10只。手术前采血,术中持续心电监测,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实验动物均行经皮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予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再次采血、复查血管造影,模型组及药物治疗组在髂动脉成形术后狭窄部位再次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全部予普通饮食饲养4周,且药物治疗组予相应药物鼻饲。最后,采血测定血生化指标、脂联素、炎症因子质量浓度,行心脏彩超检查、复查血管造影;留取髂动脉再狭窄段行HE染色,并用WB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的表达。结果实验0周时,四组实验动物的体质量、血脂(甘油三酯(TRI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质量浓度、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直径狭窄率(MLD%)和面积狭窄率(MLA%)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干预前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四组TRIG、肝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心脏彩超指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4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组CHOL、HDL-c、LDL-c及VLDL-c质量浓度、MLD%、MLA%明显升高(P<0.01);予球囊扩张后,MLD%、MLA%显着降低(P<0.05)。实验8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HOL、HDL-c、LDL-c、VLDL-c质量浓度、炎症因子、MLD%、MLA%显着升高(P<0.01),而脂联素(APN)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CHOL、HDL-c、LDL-c、VLDL-c质量浓度、炎症因子、MLD%及MLA%均显着降低(P<0.01),而APN明显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组髂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模型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中膜见大量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组内膜增生程度均减轻,中膜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明显减少。WB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组髂动脉PPAR-α、AMPK、p-AMPK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组AMPK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且FTZ组PPAR-α、p-AMPK表达显着增加(P<0.01)。结论FTZ可安全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抑制兔髂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PN信号通路相关。

余静寅[10](2018)在《冠通方及其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细胞生长因子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RS)的动物模型,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形态的改变以验证造模成功;测定血清NO、ET-1含量,检测VEGF、PDGF、b FGF等因子的m RNA表达的变化,从多角度观察冠通方及其拆方对RS的影响,以阐明冠通方防治RS的可能细胞分子机制,为开发防治RS的有效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化瘀拆方组、祛痰拆方组),每组再分为1、7、28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正常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其余各组右侧颈总动脉进行球囊损伤。药物组术前4天至处死前每天给予相应药物10ml/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用等量NS灌胃。术后于各相应时间节点处死大鼠,取大鼠右侧颈总动脉血管段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血管情况,以及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ELISA法测ET-1含量。实验二: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再分为1、7、28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其余处理同实验一,于不同时间节点处死大鼠,RT-PCR测大鼠颈总动脉VEGF、PBGF、b FGF m RNA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冠通方及其拆方可明显改善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情况,且全方组血管狭窄程度最小,治疗效果最好。2.NO含量: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NO减少,1、7天时P<0.05,28天时P>0.05;与其他各组比,NO含量较高,P<0.01。模型组NO含量最低,与其他组相比,P<0.01,差异显着;1、7天时冠通方组NO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但比模型组和两个拆方组高,且P<0.01,28天时与正常组相比统计学无差异。化瘀拆方组则比冠通方组含量稍低,比祛痰拆方及模型组组含量高,P<0.01。祛痰拆方组比模型组NO含量高,比其他各组NO含量低,且P<0.01。各组分别按时间对比来看,各组血清NO含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模型组1、7天对比无差异,但与28天相比P<0.01。假手术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在3个时间节点对比时,P<0.01,差异显着。3.ET-1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ET-1增加,1、7天对比有差异,但28天时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模型组ET-1含量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冠通方组ET-1含量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两个拆方组低,而且P<0.01,28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瘀拆方组则比冠通方组含量稍高,比祛痰拆方及模型组含量低,P<0.01。祛痰拆方组除比模型组ET-1含量低以外,均比其他各组ET-1含量高,且P<0.01,其中28天时,化瘀拆方组和祛痰拆方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ET-1含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除假手术组1、7天、7、28天对比P>0.05外,其他各组在不同时间两两对比时,P<0.01,具有有统计学差异。4.生长因子VEGF、PBGF、b FGF m RNA表达:三者具有相似性。在3个时间节点下,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差异都不显着(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显着,与冠通方组差异显着。各组在1、7、28天m RNA表达都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28天时,冠通方组与正常组无差异,拆方组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冠通方防治R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降低血清ET-1含量以及调控VEGF、PDGF、bFGF等细胞生长因子的m RNA的表达有关。2.拆方研究表明,以全方组效果最好,提示化瘀药与祛痰药配伍对RS的防治有协同作用;各拆方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以活血祛瘀组效果最好,提示RS主要病机以血脉受损,瘀血内停为主。

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连参方干预PCI术后痰阻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综述 中西医结合防治 PCI 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于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二、传统中医学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道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治疗的认识
        1.5 中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形成机制及治疗措施
        2.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形成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治疗措施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试验方法
        1.9 观察项目及指标
        1.10 疗效评定
        1.1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病例完成情况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9 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比较
        2.10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血府逐瘀片的药物分析
        1.1 血府逐瘀片的方解与配伍特点
        1.2 血府逐瘀片的药物功效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2 血府逐瘀片的临床疗效分析
        2.1 对心绞痛症状积分及疗效的分析
        2.2 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分析
        2.3 对hs-CRP的疗效分析
        2.4 对血脂水平的疗效分析
        2.5 对支架内再狭窄率的疗效分析
        2.6 药物安全性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1.1.2 基线资料数据采集
        1.1.3 疾病定义
        1.1.4 其他指标相关定义:
        1.1.5 统计分析和缺失变量处理
    结果
        1.2.1 研究人群概述
        1.2.2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1.2.3 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1.2.4 HCY与 DES-ISR呈非直线型相关
        1.2.5 亚组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血脂水平对HCY与 DES-ISR相关性的影响
    前言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2.1.2 基线数据采集
        2.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2.1.4 研究终点事件定义
        2.1.5 统计分析
    结果
        2.2.1 分析人群概述
        2.2.2 基线特征比较
        2.2.3 HCY与不同血脂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2.4 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冠状动脉DES治疗术后补充叶酸对DES-ISR的影响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3.1.2 基线数据采集
        3.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3.1.4 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组
        3.1.5 结局事件定义
        3.1.6 统计分析
    结果
        3.2.1 研究人群
        3.2.2 倾向性评分队列中补充叶酸治疗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重建相关性
        3.2.3 不同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对DES-ISR的影响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冠状动脉DES-ISR的预测nomogram构建及验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人群和研究设计
        4.1.2 数据收集
        4.1.3 结局事件定义
        4.1.4 预测变量筛选
        4.1.5 统计方法
    结果
        4.2.1 参与者基线特征
        4.2.2 模型的开发和nomogram构建
        4.2.3 模型的内部验证
        4.2.4 与既往ISR预测模型的比较
        4.2.5 决策曲线分析
    讨论
    结论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6)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7)基于NF-κB通路探究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兔颈动脉球囊损伤修复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介入术后损伤修复过程中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1 介入术后生理病理机制
        2 介入术后相关炎症标志物与通路
        3 干预介入术后炎症的相关研究
        4 介入术后炎症反应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干预的循证研究进展
        1 中医对PCI术后炎症的认识
        2 中药复方对PCI术后炎症的干预
        3 中成药对PCI术后炎症的干预
        4 中药注射剂对PCI术后炎症的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动物的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比较
    2 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3 病理分析结果比较
    4 Elisa结果比较
    5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6 免疫荧光结果比较
    7 RT-PCR结果比较
    8 Western blot结果比较
    9 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比较
讨论
    1 介入技术运用广泛,但面临诸多挑战
    2 内皮损伤修复是PCI术后的主要过程
    3 VEC及VSMC在内皮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TLR4/NF-κB通路是PCI术后炎症重要机制
    5 NO/ET-1是调节血管损伤修复的重要物质
    6 本研究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选择
    7 益气凉血生肌方促进血管损伤修复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2.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2 聚合酶链反应(PCR)
        2.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2.4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选取
        3.2 实验药物
        3.3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4 实验方法
        3.5 标本制备
        3.6 HE染色法检测血管形态
        3.7 ELISA检测TNF-α
        3.8 PCR检测ERK1/2 因子
        3.9 Western Blot检测ERK1/2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HE染色结果(选取20X物镜)
        5.3 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
        5.4 WB法检测ERK1/2 蛋白表达结果
        5.5 PCR法检测ERK1/2 m RNA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相关讨论
        1 中医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认识及病因
        1.1 中医认为PTCA术后再狭窄(RS)的病机
        1.2 PTCA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型
        1.3 “正虚为本,痰淤为标。”为诊治要点
        1.4 中医对于PTCA术后再狭窄(RS)的主要治法
        1.5 中医治疗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的优势
        2 PTCA术后再狭窄(RS)的认识
        2.1 PTCA术简介
        2.2 PTCA术的局限性
        2.3 现代医学认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3 冠通方配伍分析
        4 关于冠通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5 方剂学研究中量效关系及拆方研究的意义
        6 ERK通路及EKR1\2 因子与RS的关系
        7 TNF-α与RS关系
        8 TNF-α与ERK的关系
        9 结果分析
        9.1 、冠通方及大小剂量、拆方组对血管形态的影响
        9.2 冠通方、拆方及大小剂量组对ERK1/2 的影响
        9.3 冠通方、拆方及大小剂量组对TNF-α的影响
        10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0.1 存在问题
        10.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一 基于ERK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胸痹”论述中医防治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中药方剂运用规律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FTZ激活脂联素信号通路防治兔髂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建模、分组
        2.2.3 血清学指标测定
        2.2.4 经胸心脏彩超检查
        2.2.5 血管造影检查及血管狭窄分析
        2.2.6 病理组织学分析
        2.2.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PN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PAR-α、AMPK、p-AMPK的表达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实验动物成模情况
    3.2 FTZ对兔经皮髂动脉成形术后血清指标的影响
        3.2.1 FTZ对实验兔血脂的影响
        3.2.2 FTZ对实验兔脂联素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3.2.3 FTZ对实验兔肝功能的影响
        3.2.4 FTZ对实验兔肌酐和肌酸激酶的影响
    3.3 FTZ对兔经皮髂动脉成形术后经胸心脏彩超的影响
    3.4 FTZ对兔经皮髂动脉成形术后造影结果的影响
    3.5 兔髂动脉HE染色结果
    3.6 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α、AMPK、p-AMPK表达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英语缩略词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10)冠通方及其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细胞生长因子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NO、ET-1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药物
        3.1.3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分组及给药方法
        3.2.2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
        3.3 标本制备
        3.4 HE染色法检测血管形态
        3.5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
        3.6 ELISA法检测ET-1 含量
    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HE染色结果
        5.3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球囊损伤后大鼠血清NO结果
        5.4 ELISA检测球囊损伤后大鼠血清ET-1 结果
第二部分 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生长因子VEGF、PDGF、bFGF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药物
        3.1.3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分组及给药方法
        3.2.2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
        3.3 标本制备
        3.4 RT-PCR检测VEGF,PDGF,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RT-PCR检测VEGF mRNA表达的结果
        5.3 RT-PCR检测PDGF mRNA表达的结果
        5.4 RT-PCR检测bFGF mRNA表达的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RS的认识及“痰瘀交互”理论
        1.1 中医对RS的认识
        1.2 “痰瘀交互”理论
    2 冠通方组方分析
    3 方剂拆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NO、ET-1与RS
        4.1 NO与RS
        4.2 ET-1与RS
        4.3NO和ET-1
    5 生长因子与RS
        5.1 VEGF与 RS
        5.2 PDGF与 RS
        5.3 bFGF与 RS
    6 结果分析
        6.1 冠通方及其拆方对血管形态的影响
        6.2 冠通方及其拆方对NO的影响
        6.3 冠通方及其拆方对ET-1的影响
        6.4 冠通方对VEGF的影响
        6.5 冠通方对PDGF的影响
        6.6 冠通方对bFGF的影响
结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连参方干预PCI术后痰阻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杜小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D]. 花儿(T.ATARTSE TSEG).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D]. 林碧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明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5]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J].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Z1)
  • [6]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胡振振. 郑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NF-κB通路探究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兔颈动脉球囊损伤修复的机制[D]. 贾文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D]. 丘志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FTZ激活脂联素信号通路防治兔髂动脉再狭窄的研究[D]. 黎土娣.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10]冠通方及其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细胞生长因子影响研究[D]. 余静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