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

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

一、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论文文献综述)

沈涛[1](2021)在《论“70后”女作家的成长叙事与身份认同》文中提出

王艳萍[2](2020)在《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文中认为耽美小说是自1990年代开始逐渐在网络空间流行并传播的,女性生产和主要面对女性阅读群体的男男情爱叙事文学,它是当下网络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耽美亚文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阅读群体的代际更迭,耽美小说作品的人物塑造、审美趣味和主题内容都呈现了新变化。本论文选取对耽美小说而言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平台“晋江文学城”为中心,对2008-2018年这11年间的原创耽美小说进行研究,运用文本细读与文化研究的方法,运用性别理论、后现代文学理论、叙事学理论等,综合考察耽美小说中,在性别关系、内容主题、叙事手法及审美风格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新变化及新趋势。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对象,以及研究思路、代表文本的介绍与耽美小说的发展概况等。第二章主要讨论耽美小说的情感组合模式。“攻受”关系对“男女”关系的替代意味着特殊性别文化叙事实验,这种男性之间建立的实验型“攻受”性别关系的叙事展现了当下网络写作中呈现出的多元化性别关系的认知。男男“攻受”情感叙事的局限性在于女性形象的缺失问题和“性少数者”生存经验的隔膜,女性读者所面临的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割裂性;而ABO设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现实经验在耽美小说中的缺乏,但现实意义仍需再探讨。第三章从主题类型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探讨耽美小说的变化。“历史文”作为网络文学经典类型,从“同人”向“爽文”的创作转变显示出网络女性作者对“情义千秋”等历史话题的重视;而对“玛丽苏”叙事模式的反叛及对类型化写作固化的反思,显示出网络女性作者的自我革新意识。第四章从审美趣味的变化入手分析“萌属性”在心理层面中对唤起女性保护欲望的作用,“萌点”迎合了女性读者呵护幼体的天然母性,“玩梗”作为叙事新趋向显现“去深度化”的阅读倾向;情感形态书写从“虐”到“甜”的转变,展现了女性读者接受层面的深层变化。

施萌萌[3](2020)在《论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学界声势浩荡的“空间”转向激发了不同学科对空间形态的丰富想象,女性主义通过对空间理论的阐释和运用来揭示造成性别不公和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女性主义地理学。与此呼应的是,女性写作也正经历着一个“地理学”转向,女作家对空间的敏感和再思促使她们在创作中将性别关系的讨论放置入独特的空间背景之下,使文学视野下关于女性命运的探讨和反思得以有力地介入社会现实及文明的发展进程。当回望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的进程,王安忆的名字始终无法被抹去。尽管作家有意与“女性主义”的命名和定义拉开距离,但我们无法忽视其创作中丰富且广阔的女性生存“风景”和饱满浓郁的女性经验与思考。本文聚焦于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上海书写部分,探索文本中上海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与女性成长、生存和反抗的关联性,借助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审视作品中现代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多重空间下的位置及生存状态,分析女性话语的失落和性别不平等现象形成的“空间”原因。文章的具体思路如下:绪论部分对王安忆的女性写作和研究述评进行梳理,并说明在作家本人与女性主义保持距离的姿态下本文仍旧将王安忆放到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展开研究的原因;同时梳理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一章旨在厘清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中空间和性别是如何发生关联并进行理论建构的,为下文利用该批评方法做好准备;同时对王安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原生风景”(包括其成长环境、时代空间等)进行梳理和介绍。第二章从女性空间的静态组成部分切入,围绕女性身体空间、以家庭为主的私人空间和以弄堂、棚户区为代表的社会公共空间展开,从微观、中观到宏观,层层递进揭示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差异与失衡是如何被空间所运作与塑造以及女性内部的分化。第三章从女性空间的流动性入手,关注女性从私人空间移动到公共空间即走出家门后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考验以及这一过程中女性的成长和反抗;并注意到在“上海”这座以“移民”文化为特色的城市之下,王安忆写作序列中的女性角色在“原乡”和“异乡”的徘徊中经历的迷惘和焦虑,通过分析这一动态过程揭示性别关系里的社会文化变迁对女性身心发展的考验和影响,呈现了一代女性面对多样文明形态冲击下的困境和坚守。结论则揭开王安忆性别空间写作的重要意义,即作为一种女性主义历史叙事的尝试和为性别平衡生态建设的努力。

刘笑[4](2020)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 ——兼与茨威格小说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着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192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女人在自己临死之际写了一封信给一个男人,告诉他自己默默爱了他一生,而他并不知道的故事。80多年之后,这部小说在2005年被中国新生代的女导演徐静蕾改编成了电影。这位接受了高等教育被冠以才女称号的女导演,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女性观、爱情观,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电影《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完全迥异于小说。本文主要从《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电影《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和《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分析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徐静蕾对影片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在赋予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同时,也透过其中所隐含的女性意识的困境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女性解放从五四开始到现在,历经了一个世纪,女性的生活、情感、意识是否真正得到了解放,女性在当下是否真正过得幸福?通过对电影《来信》的分析以及结合当下女性导演和作家的作品,来分析当下女性的处境和面对的困境,为女性的生存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林然,任强[5](2019)在《略论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诗歌的独特性》文中认为鱼玄机是唐代着名的女冠诗人,姿色倾国,才情卓越。鱼玄机将她的生命感受诉诸笔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致深刻的诗篇。通过对鱼玄机生平、所处时代和诗歌的探究,以期深入了解唐代作为空前开放的时代,以及封建社会女性写作状态。鱼玄机作为女性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越时代的爱情观;二是对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三是极高的艺术性。

胡林远[6](2019)在《日本影响与“80后”女性写作》文中提出“80后”女性写作是指21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以张悦然、笛安、春树、周嘉宁等为代表。她们的作品以书写青春期女性生命体验为主,风格由青涩走向成熟。“80后”女作家曾以不同形式谈到她们在文学创作上所受的日本影响,但这些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深入关注。本文以“80后”女作家的具体作品为切入点,选取日本文化中对她们影响较大、颇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80后”女性写作与日本文化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阐释。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日本“私小说”、村上文学、日本动漫文化。而这三者,都与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息息相关。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日本“私小说”对“80后”女性写作的影响,从自我意识与自叙形式、性意识以及心理阐释三个层面展开,同时将“80后”女性写作与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其他中国作家进行比较。第二章概括梳理村上文学与“80后”女性写作之间的联系,分析“80后”女作家对村上文学的接受心理,从“数字表现”、“小资符号”、“孤独意志”三个角度展开比较,从表现技巧、审美观念、甚至思想内涵方面进行具体考察。第三章阐述日本动漫对“80后”女性写作的影响。新时期以来,日本动漫传入中国并成为“80后”的成长因子,受其影响,新世纪“80后”女性写作与其他时期的女性写作以及同时期的男性作家相比,在人物设置、主题内容、叙事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第四章探究“80后”女作家对日本影响进行接受的特点、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同时对“80后”女性写作如何更好地接受文化影响进行思考。迄今为止,与“80后”女性写作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论文写作期待激发学界的研究兴趣,填补“80后”女性写作影响研究的空缺,促进“80后”女性写作的健康发展。

赵文英[7](2019)在《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文中研究说明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它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致橡树》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很多读者心中,《致橡树》就代表了舒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舒婷《致橡树》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刘雪宁[8](2019)在《论新时期以来的藏族作家女性汉语写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藏族文学中,女性作家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为数不少,却多被视为“点缀”,连带着其独特的反阐释功能、特殊的书写特色和曲折的思考、实践过程,一并隐没于藏族文学中“大家”与“经典”的阴影之下。久而久之,藏族女性写作就成为了不可不说,却又无话可说的尴尬存在。论文以80年代后出现的藏族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汉语小说为例,来探讨藏族女性写作在藏族文学的贡献、作用和价值,以及其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求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女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研究价值,而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仔细梳理,并从中展现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重点,最后是对本次研究中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的说明。正文部分则分为四章:第一章对藏族女性作家作为女性的立场与界定进行概述与分析,说明藏族女性在学会(或能够)自我认知之前,被社会和男性所定义的、大众所普遍认可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内容,从而指出藏族女性进行写作的先天缺憾。第二章主要探讨藏族女性写作过程中的三大符号——部落、江城和凹村,并从中体现出在不同时代、社会以及生活状态下藏族女性作家们不断深化的女性自我意识和愈发矛盾的精神状态。第三章从藏族女性写作所展现出的矛盾与困境出发,探讨在全球化不断推进下的中国,属于藏族文学一部分的藏族女性写作所面临的创作困境和文化失语状态。第四章就前文所提及的矛盾和困境,为藏族女性写作提出主动寻找和自觉混血两种途径,用以承受来自汉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压力。结语则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藏族女性写作应认清其作为少数的写作这一现实,并在这一现实中实现与男性、外来文化以及自身的和解,将重心放在对人类普适问题的思考上,从而获得其用以延续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文学生命力。

马珂[9](2017)在《严歌苓女性写作中的叙述干预研究》文中提出严歌苓是海外女性华文文坛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作为移民作家,严歌苓的女性价值判断立场始终处于地域与文化的排异和接纳中,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东西方观念的碰撞直接影响了作家的创作思路。严歌苓关注女性,但是她不囿于以抵抗男权进行文本叙事的女性写作,而是把女性的生存问题融于对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认识中,作品充满了精巧的女性话语策略表达。叙述干预是严歌苓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本论文通过对严歌苓女性写作中叙述干预实现方式、形成原因的分析,探究叙述干预对严歌苓女性写作的具体意义。第一章界定叙述干预的术语概念,介绍女性写作中的性别干预。术语的明确是研究干预理论的出发点和依据所在,只有明确和完善最基本的理论界定,才能对文本中的干预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女性写作中的叙述干预具有鲜明的性别指向,对文本的女性话语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严歌苓女性写作中的叙述干预,不仅需要关注女性写作与性别干预的关系,也需要了解叙述干预中的女性叙事策略。第二章对严歌苓小说中叙述干预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以作品中叙述声音的不同出场方式为切入点,分为故事外叙述者干预、人物交叉视角干预、第二人称干预三种干预实现方式。严歌苓擅长运用不同形式的叙述声音进行文本故事讲述和干预话语表达,也正是由于叙述干预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干预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显现,从而成功的塑造出作者希望达到的叙事效果和阅读效果。第三章对严歌苓小说中叙述干预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文本中的叙述干预属于作家意识形态的一种介入,所以分析严歌苓作品中叙述干预的形成原因,需要从作家的个人经历、女性叙事观念、创作意识等个人化因素进行探讨,这一部分以作家的访谈内容为分析基础,从个人经历体验式创作、女性写作叙事观、文本叙述性三方面分析叙述干预在作品中的形成原因。第四章对叙述干预在严歌苓女性写作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叙述干预在文本形成过程中与其它叙事要素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对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文本的诠释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严歌苓整体创作特点的把握,从叙事形式、叙事伦理、读者体验三个层面分析叙述干预对严歌苓女性写作的意义。叙述干预对严歌苓的女性写作有着积极影响,对作品中叙述干预的分析不仅是研究作家作品的一个创新路径,同时也可以对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陈书蓝[10](2014)在《论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是一位有着显着地位的诗人。她以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凸显自身的性别意识。其诗歌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念更是为万千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其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探讨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二、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一、选题来源:腐女群体和耽美亚文化
        二、网络耽美小说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范围:作为平台的“晋江文学城”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虚拟实验:“去性别”的拟构
    第一节 多元男性气质的文本构建
        一、“攻受”模式:不断发展的“男男”关系
        二、超越性别:酷儿文本的网络“移民”
    第二节 幻想与真实的矛盾:女性主体的审视
        一、次元壁垒:“去女性”的女性小说
        二、性别隐喻:背离初衷的ABO实践
第三章 内容模式:多元素的混融
    第一节 女性历史书写中的“个人”与“家国”
        一、历史同人:情感的个人表达
        二、历史爽文:家国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类型叙事中的反思与“重建”
        一、快穿:数据库时代的“反类型”
        二、穿书:“玛丽苏”叙事的反套路
第四章 审美趣味:“萌属性”的渗透
    第一节 心理层面:唤起欲望的“小叙事”
        一、萌化:幼体迷恋与养成快感
        二、玩梗:“角色中心”与“去深度化”
    第二节 精神层面:“虐”与“甜”的爱情塑造
        一、虐恋:苦情中的爱情逻辑
        二、甜宠:日常化的浪漫符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论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规避与超越:王安忆的女性写作
    第二节 女性主义地理学:产生、发展及现状
    第三节 聚焦王安忆: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及论文框架
        一、王安忆小说的空间问题和女性意识研究综述
        二、选题意义
        三、论文框架
第一章 性别与空间
    第一节 空间建构与女性意识
    第二节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原风景”
第二章 地志的空间:上海城市间的女性生存
    第一节 身体空间:女性身体的空间表征
        一、身体的现形
        二、空间的身体性
    第二节 私人空间:家庭伦理秩序下的女性生存
        一、“失父”语境下的母女关系
        二、姐妹城邦间的男权离间
    第三节 公共空间:从“淮海路”到“梅家桥”
        一、空间的区隔与塑造
        二、两种生活美学
第三章 时空体空间:空间流动中的女性成长
    第一节 走出家门
        一、“谋生”:遍布荆棘的女性独立道路
        二、“谋爱”:“寻找男子汉”之旅
    第二节 城内城外
        一、城内:寻求身份位置的“异乡人”
        二、城外:城乡壁垒与世界语境
结论 性别空间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4)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 ——兼与茨威格小说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
    第一节 茨威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第二节 徐静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第二章 电影《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呈现
    第一节 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第二节 女性意识呈现策略
    第三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三章 《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
    第一节 出走后的“娜拉”
    第二节 “娜拉”走向哪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略论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诗歌的独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一)大胆表露在爱情中的感受
    (二)主动追求,蔑视礼教
二、对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
    (一)渴望男女平等,不甘雌伏
    (二)精神上独立,不依附男性
    (三)书写男性化的题材
三、极高的艺术性
    (一)艺术技巧精湛娴熟
    (二)诗思活泼真率又细腻深婉

(6)日本影响与“80后”女性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日本“私小说”与“80后”女性写作
    第一节 自我意识:关于成长经历的青涩自叙
    第二节 性意识:性是未成熟少女的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节 心理阐释:女性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蜕变
第二章 村上文学与“80后”女性写作
    第一节 数字表现:“现实性”与“非现实性”
    第二节 小资符号:“村上式”都市文明和氛围
    第三节 孤独意志:与村上的“合流”与“分流”
第三章 日本动漫与“80后”女性写作
    第一节 特征化人物:唯美外形与极端性格
    第二节 感伤化主题:灰色成长与血色爱情
    第三节 视觉化风格:动漫插图和镜头语言
第四章 接受日本文化的特征与缺失
    第一节 特征:继承性与包容性
    第二节 缺失:人文关怀“浅层化”与用语不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7)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致橡树》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 木棉与橡树的意象
    (二) 次要意象的解读
    (三) 舒婷的自我超越
二、舒婷女性主义思想的当代影响
三、结语

(8)论新时期以来的藏族作家女性汉语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女性写作的定义及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藏族文学相关研究
        二、国内藏族女性写作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新时期以前被定义的女性
    第一节 藏族女性的“先天不足”
        一、“污浊”的宿命
        二、一半为人
    第二节 “未完成”的女性观
        一、《格萨尔王传》中的传统女性观
        二、藏族早期男性作家的女性观
    第三节 被允许的关于女性的故事
        一、假装成男性的女性
        二、作为集体的从属
第二章 藏族女性写作中的符号选择
    第一节 由情感维系的“部落”
    第二节 制造欲望的“江城”
    第三节 灵魂的荒原——凹村
        一、人与狗
        二、生命的两端
第三章 藏族女性写作中的矛盾
    第一节 难以逃离的情感围城
        一、友情与爱情
        二、人生与理想
    第二节 永不落幕的假面舞会
        一、匿名的写作
        二、名为母亲的女性躯壳
    第三节 进退维谷的文化失语
        一、都市的过客
        二、民族流浪女
第四章 对藏族女性写作的发展构想
    第一节 主动的寻找
        一、多样化的写作方式
        二、凸显藏族女性的文化特质
    第二节 自觉的“混血”
        一、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二、作为少数的“多数”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严歌苓女性写作中的叙述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总体研究情况概述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第一章 叙述干预理论界定及性别干预
    第一节 叙述干预概念与理论界定
    第二节 女性写作中的性别干预
第二章 严歌苓小说中叙述干预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故事外叙述者干预
    第二节 人物交叉视角干预
    第三节 第二人称干预
第三章 严歌苓小说中叙述干预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作家个人经历的体验创作
    第二节 女性写作叙事观的影响
    第三节 作品叙述性的有效选择
第四章 叙述干预对严歌苓女性写作的意义
    第一节 叙事形式层面的意义——复调叙事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叙事伦理层面的意义——母性伦理的建构
    第三节 读者体验层面的意义——“吸引型”的叙述与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论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舒婷爱情诗产生的背景
二、舒婷诗歌传递的爱情观
三、舒婷诗歌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四、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论文参考文献)

  • [1]论“70后”女作家的成长叙事与身份认同[D]. 沈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网络原创耽美小说的叙事转向研究 ——以2008-2018年的“晋江文学城”为中心[D]. 王艳萍. 华侨大学, 2020(01)
  • [3]论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D]. 施萌萌.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 ——兼与茨威格小说比较[D]. 刘笑.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略论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诗歌的独特性[J]. 林然,任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2)
  • [6]日本影响与“80后”女性写作[D]. 胡林远.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舒婷《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J]. 赵文英. 课外语文, 2019(15)
  • [8]论新时期以来的藏族作家女性汉语写作[D]. 刘雪宁.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严歌苓女性写作中的叙述干预研究[D]. 马珂.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08)
  • [10]论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J]. 陈书蓝. 语文学刊, 2014(09)

标签:;  ;  ;  ;  ;  

女性写作中的爱情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