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测试铝蜂窝粘结结构的新技术

两种测试铝蜂窝粘结结构的新技术

一、两种检测铝蜂窝胶接结构应用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松平,刘菲菲,李乐刚,杨玉森[1](2019)在《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回顾》文中认为针对近10余年来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NDT&E)领域涌现出来的新研究新进展,分3个部分进行了回顾:在第1部分,重点回顾了近年航空领域复合材料NDT&E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给出了部分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回顾;在第2部分,简要地回顾了不同NDT&E方法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服役、维修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第3部分,结合航空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对NDT&E技术的新需求,分析了目前和今后在航空复合材料NDT&E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涉及超声、X射线、红外、ESPI(激光电子剪切)、THz(太赫兹)、涡流、电阻法、声振法等方法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焦少妮[2](2017)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指碳纤维增强体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铝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为CFRP,中间的芯子为铝蜂窝芯。这两种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因此在航空、轨道交通和体育用品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制造缺陷和使用损伤,因此为保证质量和可靠性对这两种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两种材料均具有导电性,因此可以使用涡流法进行检测。涡流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单面检测,被检材料表面清洁度要求不高,可在恶劣环境使用等优点,因此在CFRP和铝蜂窝夹层结构的生产环节、使用过程和维修阶段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FRP涡流检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现有的CFRP涡流响应的计算模型没有考虑因冲击等原因造成的铺层变形,这不能满足对实际的CFRP涡流检测进行模拟的需求。本文首次考虑铺层变形角,推导得到了描述CFRP各向异性特点的电导率张量,对CFRP的涡流响应分析建立了一般性模型,并对CFRP铺层内的涡流分布和板厚方向的涡流变化进行了研究。对多向CFRP纤维断裂和冲击损伤的涡流检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使用远场涡流法检测纤维断裂缺陷,使用双扁平线圈检测冲击损伤。扫查结果表明根据电压幅值的变化可以判断出铺层面内缺陷的位置和范围。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的数值模拟方面是空白,实验研究也很少。本论文使用双扁平线圈对铝蜂窝夹层结构进行涡流检测实验,使用区域分解方法对夹层结构的磁芯线圈检测进行数值模拟,将夹层结构的上面板、蜂窝芯和下面板以及磁芯分置于不同子域,大幅提高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某一子域内的涡流分布会受其他子域内涡流或磁化电流的影响。面板铺层内的涡流主要沿着纤维方向流动,芯子平面内的涡流会形成回路,芯子壁面内的涡流也会形成漩涡。本论文还对夹层结构的涡流C扫描检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于芯子缺陷,从扫描结果中可以辨别出不同的缺陷类型如芯子断裂、节点脱开、芯子压缩和芯子皱褶,并可以判断出芯子压缩缺陷的直径大小。对于冲击损伤,涡流C扫描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蜂窝芯的变形更明显,变形面积也更大。

杨浩[3](2017)在《铝蜂窝结构材料腐蚀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铝蜂窝夹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航空结构材料,是机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内部铝蜂窝芯不规则的构造,检测蜂窝结构内部隐藏的腐蚀缺陷是一个难点问题。脉冲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导电材料的腐蚀缺陷效果良好,具有频谱宽,检测简便等优点。本文主要使用脉冲涡流方法检测铝蜂窝结构材料的内部腐蚀缺陷,包括检测大面积腐蚀缺陷和单个蜂窝芯内壁上的小腐蚀缺陷,主要工作是设计检测传感器,并编写算法对缺陷进行扫查识别和提取。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选择了TMR磁传感器作为探头的接收装置,选择铁氧体作为探头磁芯。对于大面积腐蚀缺陷,设计并制作了传统圆柱形探头。实验结果表明圆柱形探头对大面积腐蚀缺陷具有检测能力,不同的探头参数会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大小,并且检测浅层缺陷灵敏度高的探头与检测深层缺陷灵敏度高的探头参数不一致。对于小腐蚀缺陷,圆柱形探头检测灵敏度很低。论文设计了矩形探头、双激励斜角探头和U型铁氧体骨架探头。实验结果表明U型探头检测铝蜂窝小腐蚀缺陷的灵敏度最高。论文对U型探头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探头结构为将激励线圈绕在塑料骨架上,然后将骨架放置于U型铁氧体的两个端角处,TMR磁传感器处于探头正中间的接收位置。使用优化U型探头检测铝蜂窝小腐蚀缺陷,探头不能区分铝蒙皮蜂窝深度为8mm、10mm、12mm的小腐蚀缺陷,但是能分辨碳纤维蒙皮蜂窝深度为8mm、10mm、12mm的小腐蚀缺陷。论文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论文对试件进行了扫查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当TMR传感器敏感方向垂直蜂窝内壁检测的差分信号最大,并且检测缺陷的灵敏度和扫查方向及路径有关。在扫查时差分信号会呈周期性变化。根据周期性被破坏的特点编写算法,可识别并提取小腐蚀缺陷信号。设计了八阵列并排式优化U型探头检测小腐蚀缺陷,使用时间切片法提取八个通道的差分信号特征值,组成特征矩阵,实现C扫描成像。论文最后总结了工作内容,并针对研究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刘斌[4](2016)在《复合材料胶接修补参数优化及修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复合材料日渐主导航空器材料的使用,与之对应的复合材料胶接修补也得以大量应用。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是复材胶接修补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方式。现有文献对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结构研究不足,如理论方法精度较差、修补后的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欠缺等。因此,本文进行了四部分研究:基于半解析法的初步设计方法研究,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面内承载能力、损伤机理及半解析法的验证研究,以及低速冲击损伤机理及冲击后承载能力研究。首先,进行了基于改进的半解析法MAM(Modified Semi-analytical Method)的初步设计方法研究。通常,采用有限元建立复合材料斜胶接结构的数值模型,计算获得不同铺层对接处胶层的应力分布。本文基于Harman最新推导出的控制方程,在复材中引入局部微元并按刚度分配原则得到微元的应力,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出胶层应力分布,得到改进的半解析法MAM,解决了Harman方法的几个不足。MAM的优点:相对Harman的方法,降低了0°层对接处胶层的剪应力峰值与FEM的误差;可得到全部胶层剪应力峰值;解决了Harman方法胶层剪应力沿斜接线分布不对称问题。第二,提出了采用优化补片铺层的方法来减少母材去除量。工程中一般采用减小斜接角度方法避免或降低应力集中,但是随着板厚的增加,需要去除的母板材料会急剧增多。本文通过Isight及Abaqus商用软件,采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斜接角度、胶层厚度、补片铺层角度各参数的敏感性和交互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补片铺层角度来降低胶层应力集中的思想。基于优化后的结果,本文提出利用蒙特卡洛描述抽样法进行了优化结果的稳健性分析,优选出了更稳健的补片铺层角度方案。针对试验件模型进行了铺层优化设计,在不改变斜接角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补片铺层使胶层应力集中显着降低。第三,针对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结构进行了拉伸承载能力及失效机理的试验及数值研究。首先通过复合材料斜接结构的面内拉伸载荷试验研究,获取结构的拉伸承载能力,掌握了拉伸载荷工况下的失效模式。然后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结构的拉伸及压缩承载能力及损伤演化过程进行相关数值分析,发现了90°基体开裂、±45°基体开裂、分层、胶层内聚破坏及胶层粘附破坏等损伤模式出现的竞争先后顺序。最后通过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半解析法MAM的合理性。第四,针对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结构进行了低速冲击损伤试验研究及相关数值模拟,考虑了不同冲击能量和冲击位置的影响。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试样及边界条件,临界能量(23J)以下主要以复合材料层间损伤为主,临界能量以上除了层间损伤还有胶层的内聚破坏和粘附破坏,且胶层损伤由背部尖端位置沿胶层向里扩展。冲击过程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冲击载荷线性增长无损伤阶段。阶段Ⅱ:冲击载荷突降复材损伤起始及快速扩展阶段。阶段Ⅲ:冲击载荷再次上升复材损伤继续扩展阶段。阶段Ⅳ:冲击载荷非线性下降无损伤回弹阶段。冲击能量23J以上时,冲击载荷-挠度曲线在第Ⅳ阶段伊始出现了冲击载荷突降现象,这是由于胶层损伤引起。胶接区域五个典型冲击位置中,中心点冲击损伤最大,冲击敏感性最高。第五,对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结构冲击后的拉伸承载能力及失效机理进行了试验和相关数值研究。发现低于临界能量(23J)时只有复合材料的损伤,冲击后承载能力无明显下降。高于临界能量(23J)时,冲击后剩余承载能力较完整修补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29%40%,中心位置冲击后胶层损伤最大,胶接区域中心位置冲击后剩余承载能力下降最明显。冲击后拉压失效机理与原修补结构拉压失效机理不同之处是:冲击后拉伸时90°和±45°基体开裂较少;冲击后压缩时冲击产生的分层有进一步少量的扩展。最后,通过拟合冲击后拉伸承载能力的试验值,给出可供设计人员参考的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的经验公式。

刘晶晶[5](2016)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超声检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制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制作埋有不同大小人工缺陷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胶接结构、层压结构和蜂窝夹层结构试块,并对这些试块进行超声检测试验,分析了如何设置超声检测参数才能有效检出预埋缺陷的方法。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检测参数,能够全部检出人工预埋缺陷,验证了超声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检测的有效性。

李倩,邓晓,李怡,饶惠芳[6](2013)在《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无损检测技术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玻璃幕墙结构胶的质量直接影响幕墙结构的可靠性,结构胶的质量检测是评价幕墙整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目前的几种结构胶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并综合考虑检测方法的效率、准确性、实用性,认为超声波检测法是最有前途的方法,X-射线检测法和红外线检测法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最后,对结构胶无损检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昌发[7](2012)在《Al-Li合金航空板材胶接工艺及接头强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胶接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为保证足够强度和减轻结构重量,飞机常做成薄壁结构,且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在长年的使用过程中,飞机结构承载着复杂多变的载荷和环境影响,容易产生裂纹和腐蚀,影响结构强度和飞行安全,与传统的焊接、铆接、螺接修理方法相比,飞机金属结构的胶接技术具有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水平,提高使用寿命,简化工艺等优点,成为当今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的一项经济而有效的飞机结构延寿方法。影响胶接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材料、工艺、环境以及操作者主观条件等,且强度离散性大,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在外载荷作用下,同时受到宏观缺陷和内应力、界面特性、使用环境等的影响,胶接构件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失效。论文以航空用铝锂合金AL-LI-S-4为研究对象,对于使用广泛的单搭接胶接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材料表面处理和胶接件制备工艺,开展了胶接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的工作。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照相关标准和结合实际需要,确定了铝锂合金胶接试件的几何尺寸,制定了不同的材料表面处理和胶接件制备方案,通过胶接强度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最佳的试样制备工艺流程,并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包括:机械打磨、粘接用胶、氧化工艺参数以及固化工艺参数。(2)研究了不同的搭接长度、胶层厚度以及间隙连接对铝锂合金胶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同时考虑到结构减重,节省材料等的因素,确定了合适的胶层参数。(3)建立了胶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确定了胶接分层失效的建模方式、合理的参数求解方法和收敛判据,得出了胶接接头模型单元类型选取、网格划分的一般原则,为研究金属胶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4)比较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拉剪实验结果,从结果文件查看胶层脱胶时的分层指数,通过度量胶层撕裂长度计算得出胶接失效时的应力值,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5)研究了有限元模型在相同载荷下,不同胶层尺寸和胶接方式对内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搭接长度、胶层厚度以及间隙连接对胶层内应力的影响规律。

涂俊[8](2011)在《蜂窝夹层结构的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大、热膨胀系数小、耐冲击、稳定性好,承载能力高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已逐渐取代了金属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蜂窝夹层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或遭受损伤,从而影响了结构性能,导致安全隐患。为保证材料的安全应用,采用必要的无损检测手段控制其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按照HB5461-1990制作的蜂窝夹层结构样件为研究对象,对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优化其检测工艺参数,并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缺陷的离面位移,探索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无法解决的紧贴型缺陷问题。本文采用LTI-5100HD激光错位散斑检测系统对预置缺陷的航空铝蜂窝结构样件进行了无损检测,通过对错位方向、错位量、加载方式、加载载荷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取了清晰的缺陷检测图像;同时将检测结果与超声C扫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可相互验证。结果表明:热加载激光错位散斑技术在铝蜂窝结构的缺陷检测和缺陷尺寸测量中都较为可靠,且检测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对检测结果有显着影响。相比超声方法,错位散斑检测在检测速度上有很大的优势,完全符合目前复合材料大面积快速检测的要求。本文对预置缺陷的C型蜂窝结构雷达罩样件进行外部抽真空错位散斑检测;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对真空加载下缺陷的变形量进行理论计算,将理论数据与错位散斑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加载技术会使蜂窝结构缺陷部位的外表面产生相对正常部位不同的离面位移,且当此离面位移达到2μm时,错位散斑技术就可识别并判定缺陷。由此验证了错位散斑检测在蜂窝夹层结构紧贴型缺陷检测中的可行性,并得出了真空加载时载荷选取的规律。结果同样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为真空加载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与实际检测的对比,证明了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技术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大面积复合材料构件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研究结果为激光错位散斑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栾旭[9](2009)在《金属蜂窝夹芯板疲劳和冲击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热防护系统具有大尺寸、可重复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突出优势,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次高温区大面积防热的首选热防护系统。金属热防护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金属蜂窝夹芯板、多层反射隔热结构和支架连接结构。作为金属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蜂窝夹芯板的性能和结构可靠性关系到金属热防护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金属蜂窝夹芯板具有质量轻、比刚度大、比强度高、隔热性能优良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火箭、导弹、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蜂窝夹芯板作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主要表面承力部件,不可避免的承受气动力、气动热、交变疲劳载荷、冲击载荷等。由于蜂窝夹芯板是复合结构,各种模拟方法都要以准确的材料参数为基础,而且金属蜂窝夹芯板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受到疲劳载荷和不同程度的冲击,材料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性能和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不清楚。另外,面板与蜂窝芯子之间的脱粘缺陷是蜂窝夹芯板最普遍也是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缺陷之一,缺陷的位置位于结构内部,很难观察和检测,在损坏或断裂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先兆,其破坏具有突然性,往往对结构造成致命威胁,形成安全隐患。因此,准确定位面板内部缺陷的位置,并对含脱粘界面的蜂窝夹芯板的强度进行预报,以及分析脱粘界面裂纹的扩展过程对认识金属蜂窝夹芯板的损毁机制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蜂窝夹芯板的力学特性并不清楚,对蜂窝夹芯板失效过程的表征与评价方法比较有限。本文针对蜂窝夹芯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冲击性能,并预报了界面脱粘的强度,研究了脱粘界面裂纹的扩展问题,为蜂窝夹芯板的结构设计与开发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章中,利用实验的方法对蜂窝夹芯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和时间序列散斑检测技术,对蜂窝夹芯板共面拉伸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得了共面拉伸的弹性模量,与利用等刚度法计算得到的蜂窝夹芯板的等效弹性模量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利用不同温度下的异面压缩实验和三点弯曲实验给出了蜂窝夹芯板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异面压缩的弹性模量、平台应力以及三点弯曲强度都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三点弯曲跨距的增大,屈服载荷减小。针对脱粘缺陷,进行了基于电子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的无损检测实验研究,并利用相移技术、灰度提取与二值化处理技术,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针对蜂窝夹芯板的三点弯曲力学性能,建立了含缺陷蜂窝夹芯板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和B-K准则,模拟了含脱粘缺陷的蜂窝夹芯板的力学性能,通过计算表明界面层间脱粘会导致应力集中,这些由脱粘引起的应力集中是导致蜂窝夹芯板在实验过程中力学性能显着下降的根本原因,并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证明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在疲劳实验中,发现了蜂窝夹芯板的疲劳寿命由于蜂窝芯子的方向性而不同,且高温的疲劳寿命要高于室温的疲劳寿命。在所承受载荷接近材料服役极限载荷的情况下,材料的疲劳破坏成为蜂窝夹芯板失效的主要控制因素,裂纹在低于材料屈服应力的反复载荷作用下成核,并发生亚临界扩展,当裂纹长度达到临界值,裂纹发生失稳扩展,导致整体破坏。而当材料承受的载荷远小于服役极限载荷的条件下,由于应力水平低于或接近裂纹成核的门槛值,材料的疲劳破坏很难发生,但在蜂窝夹芯板制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微缺陷(焊缝、胶接处),这些缺陷在疲劳载荷下成为新的裂纹源,裂纹扩展导致结构连接处发生破坏,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整体失效。采用动态压缩实验装置霍普金森压杆和Instron试验机分别研究了蜂窝夹芯板的压缩力学性能,比较了动态载荷与准静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由于蜂窝夹芯板具有较明显的应力不均匀性,采用波形整形技术,将入射波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比较实验结果,选择了尺寸为Φ10mm×1mm的软质材料作为整形器,实现了试件在变形过程中处于常应变率变形状态。通过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得到了蜂窝夹芯板在2500/s-3850/s应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蜂窝夹芯板是率相关材料,动态最大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分别测试了20℃、200℃、400℃和800℃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发现在800℃以下,在相同的应变率条件下,温度对动态最大应力基本没有影响。由于层间脱粘是蜂窝夹芯板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等效蜂窝夹芯层板的界面裂纹扩展过程,针对脱粘分层过程中出现的裂纹扩展建立了断裂动力学模型,以复变函数论为基础,应用自相似函数的方法将所讨论的问题转化为Riemann—Hilbert问题,得到了运动变载荷Pt n /x n、Px n +1 /tn分别作用下Ⅲ型非对称动态界面裂纹扩展的裂纹尖端的应力、位移、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解的一般表达式。

张丽琴[10](2009)在《铝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蜂窝夹层结构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其他领域,特别是在现代卫星结构中,它已成为主要的承力结构。本文以铝蜂窝夹层板的粘接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详细地介绍了铝蜂窝夹层结构特点、力学性能以及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超声检测已成为粘接结构的无损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对于金属—非金属粘接结构的超声检测技术研究较早,已趋于成熟,但是对金属—金属粘接的蜂窝结构的超声检测研究较少,有待完善。本文对含有不同尺寸人工脱粘缺陷的铝蜂窝夹层板试件,利用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对其粘接质量进行检测研究。试验中为了克服因蜂窝结构粘接层之间阻抗差异大,导致超声波能量严重衰减等难题,研究采用高频率聚焦探头对其进行超声C扫描成像技术,得到了效果不错的C扫描图像。之后分析了C扫描图像中缺陷边缘的模糊现象,认为可能是聚焦探头焦点直径的存在,使得结合界面中缺陷边缘两侧反射声波能量发生变化所引起的。为了对超声C扫描图像中的缺陷尺寸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本文基于VC++6.0可视化编程平台,创建了图像滤波和边缘检测两个图像处理平台。分别实现了中值滤波、均值滤波、Prewitt算子和Canny算子等。图像处理结果得出中值滤波与Canny边缘检测相结合可更好地提取超声C扫描图像中缺陷边缘,连续且准确。最后测量图像中的缺陷尺寸,进行数据分析,证明超声C扫描检测技术能够较为有效、准确地检测出铝蜂窝夹层板试件中的脱粘缺陷。本文的研究为蜂窝夹层结构粘接质量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检验了铝蜂窝夹层板的生产加工工艺质量。

二、两种检测铝蜂窝胶接结构应用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检测铝蜂窝胶接结构应用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复合材料NDT&E技术研究与进展
    1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1.1声波时域行为的研究与进展
        1.2基于单声源的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1.3基于阵列声源的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1.4激光超声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1.5超声导波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2 X射线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3红外热像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4 ESPI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5其他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复合材料NDT&E技术应用
    1复合材料NDT&E技术应用方向
    2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3 X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4其他检测技术的应用
复合材料NDT&E技术发展面临挑战
结论

(2)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概述
        1.2.1 碳纤维复合材料概述
        1.2.2 蜂窝结构概述
        1.2.3 铝蜂窝夹层结构概述
    1.3 涡流检测技术概述
        1.3.1 无损检测技术种类及发展状况
        1.3.2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4.1 碳纤维复合材料涡流检测的研究情况
        1.4.2 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的研究情况
        1.4.3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计算的研究情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涡流检测的电磁场理论基础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2 各向同性材料涡流分析的数学表述
    2.3 各向异性材料涡流分析的数学表述
        2.3.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张量
        2.3.2 涡流分析的A_r,V-A_r表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涡流检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3.1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3.2 区域分解方法
    3.3 数值计算
        3.3.1 形函数推导
        3.3.2 弱式离散化
    3.4 模型及验证
        3.4.1 仿真模型
        3.4.2 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的涡流分布特点
    4.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涡流分布特点
        4.1.1 仿真模型及网格密度分析
        4.1.2 铺层内涡流分布特点
        4.1.3 板厚方向的涡流变化规律
    4.2 铝蜂窝芯的涡流分布特点
        4.2.1 仿真模型及网格划分
        4.2.2 涡流分布特点
    4.3 铝蜂窝夹层结构的涡流分布特点
        4.3.1 夹层结构涡流计算的区域分解方法
        4.3.2 网格划分
        4.3.3 涡流分布特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涡流检测研究
    5.1 纤维断裂缺陷的检测
        5.1.1 远场涡流检测原理及探头设计
        5.1.2 有限元仿真
        5.1.3 实验研究
        5.1.4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5.2 冲击损伤的检测
        5.2.1 检测原理
        5.2.2 有限元仿真
        5.2.3 实验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铝蜂窝芯涡流检测研究
    6.1 有限元仿真
        6.1.1 仿真模型及网格划分
        6.1.2 缺陷对涡流分布的影响
        6.1.3 扫查信号的数值解
    6.2 实验研究
        6.2.1 铝蜂窝芯样品
        6.2.2 频率选择
        6.2.3 直线扫描检测
        6.2.4 二维扫描检测
        6.2.5 图像后处理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研究
    7.1 夹层结构磁芯线圈检测模拟的区域分解方法
    7.2 有限元仿真
        7.2.1 仿真模型及网格划分
        7.2.2 缺陷对涡流分布的影响
        7.2.3 扫查信号的数值解
    7.3 实验研究
        7.3.1 铝蜂窝夹层结构样品
        7.3.2 直线扫描检测
        7.3.3 二维扫描检测
        7.3.4 图像后处理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铝蜂窝结构材料腐蚀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铝蜂窝夹层结构简介
        1.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铝蜂窝结构缺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铝蜂窝结构缺陷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铝蜂窝结构缺陷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及研究热点
        1.3.1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
        1.3.2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脉冲涡流检测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原理介绍
        2.1.1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
        2.1.2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2.1.3 脉冲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2.2 趋肤效应分析
        2.2.1 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的趋肤效应
        2.2.2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趋肤效应
    2.3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信号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脉冲涡流检测系统设计
    3.1 脉冲涡流检测系统
        3.1.1 脉冲涡流检测硬件平台
        3.1.2 脉冲涡流检测软件平台
        3.1.3 脉冲涡流检测实验试件
    3.2 探头磁传感器与磁芯材料的选择
        3.2.1 磁传感器选择
        3.2.2 磁芯材料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蜂窝腐蚀缺陷检测的探头设计
    4.1 大腐蚀缺陷检测实验
        4.1.1 圆柱形探头设计
        4.1.2 差分信号测试
        4.1.3 灵敏度公式
        4.1.4 背面检测
    4.2 小腐蚀缺陷检测原理
    4.3 小腐蚀缺陷检测的探头设计
        4.3.1 矩形探头设计
        4.3.2 斜角探头设计
        4.3.3 U型探头设计
        4.3.4 三类探头性能测试
    4.4 U型探头参数优化
        4.4.1 U型探头模型选择
        4.4.2 激励线圈匝数选择
        4.4.3 TMR接收位置选择
        4.4.4 激励频率选择
    4.5 优化U型探头的性能测试
        4.5.1 U型探头测试实验
        4.5.2 验证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铝蜂窝小腐蚀缺陷的扫查实验设计
    5.1 测试实验
        5.1.1 扫查角度实验
        5.1.2 扫查蜂窝内壁实验
        5.1.3 扫查方向的确定
    5.2 优化U型探头的扫查实验
        5.2.1 扫查算法
        5.2.2 铝蒙皮铝蜂窝单探头扫查实验
    5.3 八阵列探头扫查实验
        5.3.1 阵列探头成像检测原理
        5.3.2 八通道实时采集系统
        5.3.3 阵列探头设计
        5.3.4 阵列探头扫查检测
        5.3.5 阵列探头成像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内容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复合材料胶接修补参数优化及修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复合材料结构胶接修理方法及分析方法
        1.2.1 胶接修理方法
        1.2.2 研究胶接修理的方法
    1.3 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的研究现状
        1.3.1 修补设计
        1.3.2 承载能力及冲击损伤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及各章节分布
第二章 改进的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结构半解析法
    2.1 问题简化
    2.2 改进的半解析法(MAM)求解复合材料斜胶接结构胶层应力
        2.2.1 研究对象
        2.2.2 假设
        2.2.3 楔形体力平衡
        2.2.4 胶层变形分解
        2.2.5 楔形体与胶层位移协调
        2.2.6 方程求解
    2.3 改进的半解析法算例验证
        2.3.1 MAM、FEM(2D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与Harman对比验证
        2.3.2 不同铺层对MAM精度的影响
        2.3.3 改进的半解析法预估文献I. Herszberg[50] 模型承载能力
    2.4 改进的半解析法的应用
        2.4.1 补片与母材刚度不匹配
        2.4.2 复合材料补片与母材错接
        2.4.3 胶层厚度变化
    2.5 小结
第三章 复合材料斜胶接结构各参数敏感性及铺层优化
    3.1 补片铺层顺序改变的优势
    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3.2.1 斜接角度和胶层厚度
        3.2.2 补片铺层
    3.3. 确定性优化
    3.4. 优化结果的稳健性分析
    3.5 本文试验件的铺层优化
    3.6 小结
第四章 复合材料斜胶接结构承载能力试验及失效机理
    4.1 试验件及试验仪器
    4.2 承载能力及应力、应变
    4.3 破坏模式
    4.4 改进的半解析法MAM验证与修正
    4.5 承载能力数值分析
        4.5.1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FEM
        4.5.2 拉伸数值模拟
        4.5.3 压缩数值模拟
    4.6 小结
第五章 复合材料斜胶接结构低速冲击试验及损伤演化
    5.1 低速冲击试验过程及仪器
    5.2 冲击能量变化
        5.2.1 冲击响应
        5.2.2 冲击损伤
    5.3 冲击位置敏感性
        5.3.1 小能量冲击
        5.3.2 大能量冲击
    5.4 冲击问题数值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复材斜胶接结构冲击后承载能力试验及失效机理
    6.1 冲击能量不同的冲击后拉伸试验
        6.1.1 冲后拉伸承载能力
        6.1.2 冲后拉伸失效机理
    6.2 冲击位置不同的冲后拉伸
    6.3 冲后拉压数值模拟
    6.4 考虑冲击的复合材料斜胶接修补设计参考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改进的半解析法(MAM)有限差分求解程序
附录B Isight+Abaqus优化方案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5)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超声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检测方法原理和特点
2 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超声检测
3 层压结构和蜂窝夹层结构的超声检测
    3.1 层压板试块的检测
    3.2 蜂窝夹层结构试块的检测
4 结语

(6)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无损检测技术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结构胶无损检测基本方法
    1.1 目视检测法
    1.2 敲击检测法
    1.3 超声波检测法
    1.4 声发射检测法
    1.5 振动信号分析法
        1.5.1 基于模态参数的结构胶损伤检测
        1.5.2 基于FFT功率谱的脱粘长度检测法
    1.6 红外线检测法
    1.7 X-射线检测法
2 现有结构胶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3 结论

(7)Al-Li合金航空板材胶接工艺及接头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属胶接技术
        1.2.1 金属胶接技术简介
        1.2.2 金属胶接技术的特点
        1.2.3 胶接机理
        1.2.4 金属胶接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1.3 胶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飞机胶接技术工艺
        1.4.1 金属胶接工艺过程
        1.4.2 飞机胶接技术工艺特点
        1.4.3 飞机金属胶接技术发展趋势
    1.5 铝锂合金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1.5.1 工业用铝锂合金在西方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1.5.2 工业用铝锂合金在苏联和俄罗斯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Al-Li合金板胶接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胶接结构及试样表面处理工艺概论
        2.2.1 胶接结构受力情况
        2.2.2 胶接接头的设计原则
        2.2.3 胶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2.2.4 铝及其合金的表面结构及特征
        2.2.5 铝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
    2.3 Al-Li合金板胶接试样制备流程的确定
        2.3.1 实验材料
        2.3.2 执行标准
        2.3.3 拉剪实验试样几何尺寸的确定
        2.3.4 胶接接头设计
        2.3.5 试样制备工艺流程
        2.3.6 试样制备质量的无损检测
        2.3.7 拉剪实验过程及相关设备
    2.4 胶接实验工艺参数的确定
        2.4.1 机械打磨方式的确定
        2.4.2 粘接用胶的选择
        2.4.3 氧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2.5 胶接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胶层尺寸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2.5.2 间隙连接对单搭接接头强度和应力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层结构强度的有限元模拟及实验验证
    3.1 引言
    3.2 有限元法简介
    3.3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
    3.4 有限元软件MSC.Marc
        3.4.1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3.4.2 非线性问题在MSC.Marc中的求解
    3.5 接触问题
        3.5.1 接触问题的描述
        3.5.2 Marc软件提供的接触算法
        3.5.3 接触问题求解的一般过程
    3.6 胶接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3.7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7.1 几何建模及边界条件设定
        3.7.2 有限元模型划分网格
        3.7.3 材料建模
        3.7.4 胶层分层参数定义
        3.7.5 边界条件
        3.7.6 接触参数及胶接失效定义
        3.7.7 求解参数方法的选择
        3.7.8 收敛判据的选择
    3.8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胶接接头工艺参数的优化
    4.1 引言
    4.2 胶层尺寸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4.2.1 胶层内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型
        4.2.2 有限元结果
    4.3 间隙连接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有限元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蜂窝夹层结构的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夹层复合材料特点及应用
        1.1.2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缺陷类型
        1.1.3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1.2 散斑检测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散斑检测技术的来源与发展
        1.2.2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错位散斑检测原理
    2.1 概述
    2.2 错位散斑干涉原理
        2.2.1 激光散斑的物理性质
        2.2.2 图像错位装置
        2.2.3 光学原理
        2.2.4 条纹解释
    2.3 加载方式
    2.4 相移技术
    2.5 小结
第3章 热加载错位散斑检测工艺研究
    3.1 检测系统及实验试件
        3.1.1 LTI-5100HD 激光错位散斑检测系统
        3.1.2 铝蜂窝结构样件
    3.2 热加载错位散斑无损检测工艺研究
        3.2.1 加载方式的选取
        3.2.2 错位方向对 NDT 检测的影响研究
        3.2.3 错位量对 NDT 检测的影响研究
        3.2.4 热加载时间对 NDT 检测的影响研究
    3.3 相位解包裹算法
    3.4 试块大视场检测
    3.5 超声 C 扫描结果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蜂窝夹层结构紧贴型缺陷检测可行性分析
    4.1 试件设计与制作
    4.2 激光错位散斑检测
        4.2.1 实验装置及方法
        4.2.2 错位散斑检测结果
        4.2.3 离面位移测量
    4.3 有限元模拟
        4.3.1 有限元思想及 Abaqus 软件简介
        4.3.2 试件建模及模拟
        4.3.3 模拟计算结果
    4.4 理论与实际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致谢

(9)金属蜂窝夹芯板疲劳和冲击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热防护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热防护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1.2.2 陶瓷热防护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金属蜂窝夹芯板的研究现状
        1.3.1 蜂窝夹芯板的力学性能研究
        1.3.2 蜂窝夹芯板的无损检测研究
        1.3.3 蜂窝夹芯板界面的脱粘分层破坏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蜂窝夹芯板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金属蜂窝夹芯板的制备及结构特点
        2.2.1 蜂窝夹芯板的制备
        2.2.2 蜂窝夹芯板的结构特点
    2.3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蜂窝板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2.3.1 数字散斑相关法的原理简介
        2.3.2 蜂窝板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2.3.3 拉伸试件数字散斑相关法的实验结果
        2.3.4 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
    2.4 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
        2.4.1 异面压缩性能
        2.4.2 弯曲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蜂窝夹芯板的无损检测与疲劳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电子剪切散斑技术
        3.2.1 电子剪切散斑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3.2.2 加载方法
    3.3 蜂窝夹芯板ESSPI 的无损检测
        3.3.1 实验试件和实验设备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3 实验验证
    3.4 含界面脱粘蜂窝夹芯板三点弯曲的数值模拟
        3.4.1 内聚力模型和B-K 准则
        3.4.2 蜂窝夹芯板的有限元模型
        3.4.3 数值结果与实验验证
    3.5 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
        3.5.1 三点弯曲静态实验
        3.5.2 三点弯曲疲劳实验
    3.6 蜂窝夹芯板破坏后的电子剪切散斑检测
        3.6.1 蜂窝夹芯板拉伸破坏后散斑检测结果
        3.6.2 蜂窝夹芯板三点弯曲疲劳破坏后散斑检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蜂窝夹芯板冲击性能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实验及其改进
        4.2.1 实验原理简介
        4.2.2 波形整形技术
        4.2.3 波形整形结果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蜂窝夹芯板的应变率效应
        4.3.2 蜂窝夹芯板的温度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等效夹芯层板界面裂纹的非对称动态扩展问题
    5.1 引言
    5.2 正交异性体弹性动力学反平面问题的相关方程
        5.2.1 位移是齐次函数
        5.2.2 应力是齐次函数
        5.2.3 具有任意自相似指数的问题
    5.3 等效夹芯层板的非对称界面问题
    5.4 界面裂纹不对称扩展问题解的基本形式
    5.5 具体问题的解
        5.5.1 位移是齐次函数
        5.5.2 应力是齐次函数
        5.5.3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铝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蜂窝夹层结构简介
        1.2.1 蜂窝夹层结构组成
        1.2.2 蜂窝夹层结构的特性
    1.3 论文的背景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发展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铝蜂窝夹层结构的超声检测技术
    2.1 超声检测原理
    2.2 超声检测的特点和应用
        2.2.1 超声检测的特点
        2.2.2 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2.3 超声成像检测系统
        2.3.1 超声C 扫描检测基本原理
        2.3.2 超声C 扫描检测系统组成
        2.3.3 超声换能器的分类
        2.3.4 超声换能器和耦合剂的选择
        2.3.5 超声换能器焦距的选择
        2.3.6 水浸法中水距的确定
第三章 超声C 扫描检测试验与结果分析
    3.1 试件
    3.2 试验参数设置
    3.3 试验结果
    3.4 图像边缘模糊缘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图像处理
    4.1 数字图像处理概述
        4.1.1 数字图像处理的优点
        4.1.2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4.2 图像滤波
        4.2.1 平滑滤波
        4.2.2 锐化滤波
    4.3 边缘检测
        4.3.1 边缘检测基本原理
        4.3.2 基于一阶微分的边缘算子
        4.3.3 基于二阶微分的边缘算子
        4.3.4 Canny 边缘算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C 扫描图像处理的VC++实现
    5.1 Visual C++简介
    5.2 图像滤波VC++实现
    5.3 边缘检测VC++实现
    5.4 试验结果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两种检测铝蜂窝胶接结构应用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回顾[J]. 刘松平,刘菲菲,李乐刚,杨玉森. 航空制造技术, 2019(14)
  • [2]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铝蜂窝夹层结构涡流检测研究[D]. 焦少妮. 厦门大学, 2017(01)
  • [3]铝蜂窝结构材料腐蚀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D]. 杨浩. 南昌航空大学, 2017(01)
  • [4]复合材料胶接修补参数优化及修后性能研究[D]. 刘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5)
  • [5]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超声检测[J]. 刘晶晶. 无损检测, 2016(10)
  • [6]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无损检测技术回顾[J]. 李倩,邓晓,李怡,饶惠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05)
  • [7]Al-Li合金航空板材胶接工艺及接头强度分析[D]. 刘昌发. 中南大学, 2012(02)
  • [8]蜂窝夹层结构的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技术研究[D]. 涂俊. 南昌航空大学, 2011(01)
  • [9]金属蜂窝夹芯板疲劳和冲击力学性能研究[D]. 栾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5)
  • [10]铝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研究[D]. 张丽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两种测试铝蜂窝粘结结构的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