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油路膨胀土路堤处理方法

南油路膨胀土路堤处理方法

一、南友路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龙武[1](2011)在《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研表明路堑边坡滑坡破坏是我国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目前面临主要工程问题,本文选取宁明盆地残积型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路堑边坡胀缩活动带的变形活动特性及滑坡破坏规律。(1)边坡表层的干湿循环影响区其土体含水量常低于塑限,此时蒙脱石以晶格胀缩为主,造成干湿循环影响区土体的严重胀缩变形。对残积型膨胀土的土质微观分析表明,干湿循环影响区土体的蒙脱石矿物含量、比表面积大小、ESP值等呈现随风化深度加大而衰减的总体变化规律,使其具有较高含水量、孔隙比及较低的干密度特征,加之独特的宏微观统一定向组构特征,使得边坡变形及滑坡破坏受到浅层的风化带界面、层理等地质结构面的控制。(2)通过对路堑边坡中层理状、节理状胀缩结构面形态要素的统计测量分析及对滑坡面与自然坡面优势坡角赤平投影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基于结构面控制理论建立了残积型膨胀土胀缩活动带的双层活动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均匀风化带理论,首次提出了该类边坡存在上部土层和下部风化岩层两个活动带、上部带受A层和B层土分界面控制、下部带受土岩界面及(强、弱)风化带界面控制、下限受上层滞水底界面控制的新认识。(3)对开挖边坡坡体侧向变形近一年的跟踪观测,首次非常清晰的观察到了膨胀土边坡侧向变形为一个从“逐渐增大—突变—回缩或暂时稳定”的随季节性气候而演化的过程。突变是在整个雨季边坡累积变形的基础上由一次持续的强降雨过程诱发的。经两次滑坡调查统计建立了台阶式滑坡破坏模式,结合边坡变形观测资料、温度、含水量资料分析及滑坡体与胀缩结构面形态要素的类比分析,建立了残积型膨胀土开挖边坡的双层滑动破坏模型。该模型首次提出并以观测结果验证了残积型膨胀土滑坡破坏受双层胀缩活动控制并具有浅层、渐进、双层滑动和逐次发展的演化规律。这一新认识为解决在广西南宁、百色、宁明、上思等地长期存在的残积型膨胀土路堑边坡滑坡破坏难题及开展柔性支护结构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质理论。(4)首次通过在浅井中埋入位移传感器对宁明湖相泥岩残积型膨胀土开挖坡表1.0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相对胀缩变形进行了精确监测,并运用本文提出的时间效应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残积型膨胀土开挖斜坡两个不同新生胀缩活动带的深度(即上部土层2.34m,下部风化岩层1.21m)和建立了双层活动带的时效模型。该模型与结构面统计得到的双层活动模型互相印证,直接揭示了有效深度低于1米的边坡传统防护结构在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中失效的原因,并为同类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宝贵参数。(5)用吸力法计算得到的土层及岩层活动带深度(2.12m、1.21m)分别与浅井位移计法观测得到的开挖路堑边坡土层及岩层新生活动带深度对应,印证了双层活动带时效模型的科学性,也说明吸力法得到的就是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是边坡表层土体对短期气候干湿循环作用的响应。浅井位移计法为活动带深度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6)本文提出的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快速勘测新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可重复再现性,并与由湿度系数法、胀缩结构面地质标志法所得结果接近,同时得到了跟踪观测结果的验证,因此,是一种科学方法。由于其比现有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经济、简便等优点,因而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用该法测试结果进行边坡的加固设计将更为经济。

倪啸[2](2010)在《广西、北京膨胀(岩)土特性及堑坡处治技术对比分析》文中指出广西南友路修建时,基于对宁明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堑坡破坏特点和规律的深刻认识,长沙理工大学首创柔性支护技术攻克了膨胀土堑坡“屡治屡垮”技术难题。随后的工程推广也在百色残积膨胀土上进行,该技术能否用于北方沉积型膨胀岩(土)?一直为工程师们所关注。2009年柔性支护技术在北京西六环膨胀岩(土)深路堑的成功应用,为分析研究提供了一极好平台。结合亲历的处治实践,本文开展两类膨胀岩土工程特性及堑坡柔性支护技术对比研究,以期为该工程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做点工作。基于调研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论述了南、北方膨胀岩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分布特点、地质特性、工程危害程度、路堑边坡常用工程处治技术措施及应用效果和主要优、缺点。对开挖边坡进行现场宏观地质结构调查、钻探取样,工程地质类比,结合室内系统土性试验,获得两地典型膨胀岩土物质组成、理化性质、胀缩特性以及南方残积型与北方沉积型膨胀岩土的主要区别:前者为土、岩二元结构,后者是几种极软岩互层的沉积结构;前者以蒙/伊混层矿物为主,有效蒙脱石含量不到18%,后者为单矿蒙脱石且含量超过40%。两者成因类型、地质分类及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不同,导致在工程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别。通过对两地膨胀岩土堑坡破坏特点及其演化规律调查研究,得到不同成因、不同气候条件及不同岩土性质的堑坡变形、破坏规律及主要特点,发现它们的破坏形式确实存在差异,但总的仍以浅层坍滑为主,受土、岩性质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最后对两地采用柔性支护技术治理滑坍膨胀(岩)土堑坡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证明了该新技术处治各类膨胀(岩)土堑坡的普遍有效性,但必须针对具体工况“因地制宜”确定技术方案,才能使工程处治获得满意效果。

刘炳浩[3](2009)在《物理处治技术在膨胀土路堤修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膨胀土物理处治技术的原理,列举了物理处治技术在膨胀土实体工程路堤修筑中的几种技术方案。通过对采用物理处治技术的路基实体工程的效果分析,论证了物理处治技术在膨胀土路堤修筑中的有效性及正确性,总结了物理处置膨胀土路堤的技术要点。

杨和平,章高峰,郑健龙,赵鹏程,贺迎喜[4](2009)在《膨胀土填筑公路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文中指出化学改良是以往膨胀土地区筑路研究和倡导(尤其是国外)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因工艺复杂、施工设备要求高、不经济而无法推广。我国西部膨胀土地区筑路往往采取弃土换填,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同样导致工程投资大为增加。为此,在实施交通部西部膨胀土项目研究中,以广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为主要依托开展试验,同时总结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类型和胀缩等级的膨胀土成功修筑多段路堤实体工程的经验,首次提出膨胀土填筑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通过实体工程现场跟踪监测、室内大型模型试验以及评价膨胀土路用性能的改进试验,对经物理处治后路堤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强度以及总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这一新技术的合理、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的技术要领及方法供工程参考。

杨和平,章高峰[5](2008)在《包盖法填筑膨胀土路堤的合适包边宽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广西宁明地区两段膨胀土实体工程为例,在路堤中布设4个观测断面,并埋设大量测试元件进行现场监测,以探讨包盖法合适的包边宽度。对垂直路中线的同一水平面上距边坡面不同部位土体随季节干湿循环变化进行了含水量、水平位移数据的实测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实体工程路堤距边坡面水平距大于3 m时,土体含水率、水平位移变化较小,实体工程路堤选取的包边宽度是合适的;并获得该地区膨胀土路堤施工的最佳季节在14月,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深度为1.49 m,进而得到南友路采用封闭包盖技术处治膨胀土路堤所需的包边宽度为3 m。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包盖法填筑膨胀土路堤合适包边宽度的确定方法。

西丙辰,满玉[6](2008)在《简议膨胀土路堤处治》文中提出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膨胀土路堤的主要处治方法,针对南友路膨胀土的性质,进行了室内掺灰改性试验、模拟封闭条件下路基土的土性试验,由此提出了一套以封闭为主的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

郭松林,赵晓宁,谢荣华[7](2007)在《浅谈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针对广西南宁-友谊关公路宁明段膨胀土的工程地质和土性特征,分析该路路堤出现膨胀土病害的原因,提出膨胀土路堤试验的修筑方法,为膨胀土路堤的设计提供参考。

杨和平,章高峰,郑健龙,王慧[8](2007)在《膨胀土填筑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因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膨胀土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填料,膨胀土地区的公路路堤修筑常采取弃土换填,造成沿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工程投资大为增加。结合交通部西部膨胀土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广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为主要依托,同时总结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类型和胀缩等级的膨胀土成功修筑多段路堤实体工程的经验,首次提出膨胀土填筑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通过开展土的路用性能改进试验、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及实体工程现场跟踪监测,对这一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从而推出一套节能环保的膨胀土路堤修筑技术。

缪伟[9](2007)在《膨胀土路基处治试验段及开挖边坡现场监测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膨胀土是一种具有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的特殊粘性土。由于其不良特性带来的工程病害,成为南友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大的技术难题之一。结合交通部西部项目,课题组分别提出路堤、路堑边坡处治方案并修筑了科研试验段,为检验路基处治效果,跟踪了解路基状态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路基破坏机理和处治技术,在处治试验段和开挖边坡上布设多组观测断面,对水分、温度、沉降、变形等指标进行了近2年的现场监测。本文以预期目标为中心和方向,以评价、解释、比较、预测、拓展等五种科学思维方法为主线和角度,客观、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观测资料,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1)提出了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的概念,通过对路基水分、温度、胀缩变形等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了宁明地区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在1.8m—2.3m之间,这与之前众多研究提出的气候急剧影响深度、剧烈胀缩活动带等概念的深度范围接近,可作为该地区膨胀土路基处治的依据。(2)通过测斜仪对边坡内部变形的监测,首次清晰而完整的观察到了边坡变形随年度气候干湿循环的演化历程,根据不同深度侧向位移状态过程曲线的特征位置,推测出了滑坡破坏的两个潜在滑动面,分别位于灰白色膨胀土层和强弱风化界面,并发现该开挖边坡的滑塌属于顺层顺坡滑动,这与滑坡地质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将湖相泥岩残积型膨胀土开挖边坡的滑坡破坏推测为受二元结构活动带控制的双层滑动模型,并归纳出该类滑坡具有浅层、渐进、双层滑动和逐次发展的特点,对其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做出了解释。(3)通过建立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开挖边坡表面标点坡向位移进行了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后发现,前面2个月左右吻合非常好,对后期的预测就不尽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膨胀土边坡变形的季节性差异造成的。综上所述,本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符合有关理论和工程实践,真实的反映了路基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准确地描述并预测了路基变形的趋势,较好地验证了各项处治措施的预期效果,对同类型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左巍然[10](2007)在《地下水对膨胀土路堤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因遇水吸湿后膨胀软化,强度骤减,以往在膨胀土地区修路,除非掺灰改性,开挖的膨胀土只能废弃,弃土换填往往造成工程投资大大增加并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长沙理工大学课题组在开展西部膨胀土项目研究中采用封闭包盖技术,在多条高速公路上直接用膨胀土修建路堤实体工程,成功解决了这一工程技术难题。为验证和完善这种物理处治技术,需研究并获得地下水对路堤填芯膨胀土的影响。为此,本文开展了受地下水作用的膨胀土路堤模型试验。文中首先简述封闭包盖法修筑膨胀土路堤的技术思路及多段实体工程,对比分析了各种包盖方案的处治效果,论证了这种物理处治技术的有效性。然后以百色膨胀土为填料,分析其土性和路用性能,设计并修建了主要研究地下水影响的足尺膨胀土路堤模型并埋设了相应的测试元件。通过改变堤底地下水条件,分别获得了毛细水和有压地下水作用下路堤不同层位土体的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不同季节其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地下水引起的路堤不同层位处的含水率变化成指数函数分布,其表达式为y = a e-b x;堤内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含水率变化有明显响应,同样可用指数函数表达膨胀力(侧向土压力)随含水率变化关系;地下水条件不变时,堤内土体的湿度还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地下水条件下的膨胀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出其对堤底的有效影响范围,据此,对膨胀土地区可能遇到的几种路堤基底状况,分别提出了处理措施,同时对封闭包盖设计中包盖层厚度、填芯膨胀土填筑高度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摊铺、碾压及压实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南友路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友路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干湿循环影响区的土质特征研究
    2.1 大气风化营力的科学描述与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新概念
    2.2 膨胀土的土质特征研究
    2.3 膨胀土的胀缩活动机理分析
    2.4 宁明残积型膨胀土的亲水特征分析
    2.5 宁明膨胀土干湿循环影响区的土质剖面特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堑边坡结构面控制理论的研究
    3.1 路堑边坡超低强度的水平滑坡破坏引起的思考
    3.2 膨胀土边坡岩(土)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3.3 膨胀土边坡胀缩结构面的定义及分级分类
    3.4 胀缩活动带的结构面控制理论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胀缩活动带钻孔测斜监测及滑坡模式研究
    4.1 慨述
    4.2 台阶式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
    4.3 钻孔测斜原位监测
    4.4 开挖坡体坡表相对位移特征的监测分析
    4.5 胀缩活动带半定量滑坡破坏模式的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胀缩活动带的浅井原位监测研究
    5.1 胀缩活动带变形监测的浅井位移计法
    5.2 浅井位移计法观测结果
    5.3 开挖坡体变形时间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5.4 双层胀缩活动带时效统计模式的构建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湿循环影响区深度的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6.1 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的吸力测试法
    6.2 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6.3 膨胀土路堑边坡剧烈活动带深度的各种估算方法评述
    6.4 膨胀土路堤边坡胀缩活动带深度的观测研究
    6.5 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的快速勘测方法
    6.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博士生在学期间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博士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情况
摘要
Abstract

(2)广西、北京膨胀(岩)土特性及堑坡处治技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膨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堑坡处治方法调查研究
    2.1 膨胀(岩)土的成因类型、分布、地质特性及危害特点
    2.2 膨胀(岩)土边坡的工程处治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北京膨胀(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对比研究
    3.1 两地膨胀(岩)土的成因分析
    3.2 两地膨胀(岩)土的野外特征对比
    3.3 两地膨胀(岩)土不良地质结构对比
    3.4 两地坡面膨胀(岩)土干缩裂缝(隙)的差异分析
    3.5 两地膨胀(岩)土物质、粒度成分及比表面积的对比分析
    3.6 两地膨胀(岩)土基本工程性质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北京膨胀(岩)土堑坡破坏模式及原因对比研究
    4.1 西六环膨胀岩(土)堑坡破坏形式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4.2 广西典型膨胀土(岩)路堑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原因分析
    4.3 两地膨胀岩(土)路堑边坡破坏特点对比
    4.4 两地膨胀岩(土)堑坡破坏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北京膨胀(岩)土堑坡柔性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对比研究
    5.1 广西南友路柔性支护设计方案
    5.2 西六环膨胀岩(土)路堑柔性支护设计方案及其要点
    5.3 两地设计方案的差异
    5.4 两地柔性支护施工方法的异同
    5.5 两地柔性支护方案处治效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柔性支护处治南、北方膨胀岩土堑坡的设计与施工建议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4)膨胀土填筑公路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物理处治的技术原理
2 经物理处治的实体工程简介
    2.1 广西南友路上的应用
    2.2 其它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3 物理处治技术的有效性检验
    3.1 膨胀土堤芯土体湿度变化规律
    3.2 物理处治后的路基真实强度
    3.3 路堤实体工程的稳定性
4 物理处治膨胀土路堤的技术要点
    4.1 填料的分类及选取
    4.2 基底处理
    4.3 边部处治宽度的确定
    4.4 处治方案的选择
    4.5 施工要点
5 结语

(7)浅谈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南友公路膨胀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1.1 南友公路膨胀土的分布情况
    1.2 南友公路膨胀土的土质特性
    1.3 南友公路膨胀土填料掺石灰处治的试验研究
2 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病害分析
3 南友公路膨胀土试验路堤的方案选择
    3.1 AK2+300~AK2+420膨胀土土工隔栅包边处治试验路堤设计方案
    3.2 AK2+420~AK2+500膨胀土石灰土包边处治试验路堤设计方案
    3.3 K133+660~K133+760膨胀土好土包边处治试验路堤设计方案
        (1) 采用素膨胀土填筑好土包边 (见图6、7) , 好土包边厚度为3.5
8.0'>(2) 边坡坡率均采用1∶1.75, 对于填高>8.0
        (3) 台阶以下和路基顶面1.5
    3.4 K135+440~K135+530膨胀土好土夹层土工隔栅包边处治试验路堤设计方案
    3.5 K135+530~K135+580膨胀土石灰土夹层土工隔栅包边处治试验路堤设计方案
4 南友公路膨胀土试验路堤施工工艺控制
    4.1 填料及材料选取
    4.2 土工格栅的铺设
        (1) 格栅连接与搭接:
        (2) 张拉及固定:
    4.3 膨胀土与包边土的摊铺
    4.4 碾压
    4.5 人工修坡
5 南友公路膨胀土试验路堤观测仪器的埋设
    5.1 原位观测仪器埋设
    5.2 水平沉降管
    5.3 测斜管
6 南友公路膨胀土试验路堤现场观测结果分析
    6.1 含水量的观测
    6.2 位移的观测
    6.3 沉降的观测
7 南友公路膨胀土试验路堤经济比较
    7.1 膨胀土土工隔栅包边处治与借土填筑经济比较
    7.2 膨胀土石灰土包边处治与借土填筑经济比较
    7.3 膨胀土好土包边处治与借土填筑经济比较
    7.4 膨胀土好土夹层土工隔栅包边处治与借土填筑经济比较
    7.5 膨胀土石灰土夹层土工隔栅包边处治与借土填筑经济比较
8 结论

(9)膨胀土路基处治试验段及开挖边坡现场监测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
第二章 观测区域背景资料介绍
    2.1 地质和土质情况
    2.2 自然气候条件
    2.3 路堤处治试验段方案设计
        2.3.1 非膨胀性粘性土包边实体工程
        2.3.2 石灰土、膨胀土夹层填筑土工格栅包边实体工程
        2.3.3 砾石土夹层+土工格栅包边方案实体工程
        2.3.4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方案实体工程
    2.4 路堑处治方案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特点
        2.4.1 树根桩加坡脚挡土墙及DAH 改良表层土性的支护方案
        2.4.2 支撑渗沟+坡脚挡土墙处治方案
        2.4.3 土工格栅柔性挡墙处治方案
第三章 观测方案设计与仪器埋设情况
    3.1 现场观测系统工程设计原则
    3.2 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3.2.1 智能弦式数码传感器
        3.2.2 电感调频智能数码传感器
        3.2.3 垂直测斜仪
        3.2.4 CX47—4 型水平钻孔测斜仪(剖面沉降仪)
        3.2.5 FDR 土壤水分探测器
    3.3 路堤处治试验段观测方案设计
    3.4 路堑处治边坡观测方案设计
    3.5 未处治开挖边坡监测方案设计
第四章 路基处治试验段观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4.1 K133+700、K133+720 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4.2 K135+460、K135+480 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4.3 K135+540 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4.4 AK2+412 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4.5 路堤边坡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的跟踪观测研究
        4.5.1 概念的提出
        4.5.2 几种确定方法
        4.5.3 分析及小结
    4.6 路堑处治边坡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 未处治路堑开挖边坡观测结果分析与研究
    5.1 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
    5.2 温度观测结果分析
    5.3 吸力观测结果分析
        5.3.1 非饱和土吸力的概念和意义
        5.3.2 吸力量测的原理与方法
        5.3.3 吸力量测结果分析
    5.4 测斜管监测结果分析
    5.5 表面标点观测结果分析
        5.5.1 表面标点沿坡向相对变形
        5.5.2 表面标点横向相对位置变化
        5.5.3 表面标点相对高程变化
    5.6 胀缩活动带滑坡破坏模式构建
    5.7 灰色理论在滑坡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5.7.1 灰色理论概述
        5.7.2 灰色理论预测模型简介
        5.7.3 实例建模计算与预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10)地下水对膨胀土路堤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用封闭包盖技术修筑的路堤实体工程
    2.1 实体工程修筑概况
    2.2 封闭包盖法包边方案及其处治效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路堤模型的修建
    3.1 百色膨胀土基本工程性质
    3.2 路堤模型方案设计
    3.3 路堤模型的修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地下水条件下的路堤观测
    4.1 试验内容及进度安排
    4.2 含水率观测结果
    4.3 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
    4.4 土压力观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堤观测结果分析
    5.1 含水率变化观测结果分析
    5.2 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
    5.3 土压力观测数据及分析
    5.4 温度观测数据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膨胀土路堤基底处理及填筑建议
    6.1 基底处理
    6.2 路堤填筑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详细摘要

四、南友路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 刘龙武.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5)
  • [2]广西、北京膨胀(岩)土特性及堑坡处治技术对比分析[D]. 倪啸.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6)
  • [3]物理处治技术在膨胀土路堤修筑中的应用[J]. 刘炳浩.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4]膨胀土填筑公路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J]. 杨和平,章高峰,郑健龙,赵鹏程,贺迎喜. 岩土工程学报, 2009(04)
  • [5]包盖法填筑膨胀土路堤的合适包边宽度[J]. 杨和平,章高峰.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7)
  • [6]简议膨胀土路堤处治[J]. 西丙辰,满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05)
  • [7]浅谈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的研究[J]. 郭松林,赵晓宁,谢荣华. 西部交通科技, 2007(05)
  • [8]膨胀土填筑路堤的物理处治技术[A]. 杨和平,章高峰,郑健龙,王慧. 中国公路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07
  • [9]膨胀土路基处治试验段及开挖边坡现场监测分析与研究[D]. 缪伟.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1)
  • [10]地下水对膨胀土路堤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D]. 左巍然.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南油路膨胀土路堤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