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概述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概述

一、心瓣膜病病因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高元妹,廖广园,伍丽婵,王银玲,王懿春,陈敦金[1](2021)在《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围产期的监护及妊娠终止时机和方式。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妊娠合并重度PAH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1)28例妊娠合并重度PAH患者中,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占最大比率10例(35.7%),其次是风湿性心瓣膜病7例(25.0%),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居第3位6例(21.4%),肺栓塞2例(7.1%),子痫前期2例(7.1%),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PAH 1例(3.6%)。(2)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子痫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PAH的孕妇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6例IPAH患者中3例好转,3例死亡,病死率高达50.0%,均为病情极其危重由外院急诊转入本院,未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并在产后并发了大出血;2例肺栓塞患者,1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为在外院顺产后因重度心力衰竭转入本院,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共计26例围产儿(均为早产儿),其中存活围产儿22例,死胎4例;医源性流产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孕妇的存活围产儿占87.5%(7/8),IPAH孕妇的存活围产儿占83.3%(5/6),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80.0%(4/5),且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较低为1656±552 g。结论: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PAH的母婴结局不同,未规律行产前检查的IPAH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最高,母婴结局最差,而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及围产儿的预后相对较好。规范化、全程、多学科的孕产妇管理是降低重度PAH孕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毕旻昊[2](2021)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测量右心室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le longitudinal strain,RVLS),探讨RVLS在评估左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选取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外科手术确诊的左心瓣膜病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为轻度(或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病例组、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心腔参数包括: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右心室基底段左右径(RVD)、右心房左右径(RAD)、三尖瓣环左右径(TVAD)、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肺动脉主干内径(PAD);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包括: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及右心室做功指数(RIMP)。应用2D-STI测量RVLS,分别获得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le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le free wall longitudinal strain,RVFWLS)。比较对照组、术前病例组、术后病例组各组间超声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VFWLS、RVGLS与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根据术中是否行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 valvuloplasty,TVP),分为TVP组和NTVP组,纳入可能影响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超声参数和临床相关指标,对上述所有参数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轻度(或无)PH时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病例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TAPSE、RVFAC、S′、RVGLS及RVFWLS绝对值减低、RIMP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减低(P<0.01);与术前病例组比较,术后病例组右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略减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D、LVEDD、PAD、RVD、RAD、TVAD、PASP增大(P<0.01)。与术前病例组比较,术后病例组LAD、LVEDD、PAD、PASP明显减小(P<0.01),但RVD、RAD、TVAD无明显变化(P>0.05)。2.轻度(或无)PH左心瓣膜病患者RVGLS、RVFWLS与TAPSE呈强相关性(r=-0.70、-0.76,P均<0.01),与RIMP呈弱相关性(r=0.40、0.41,P均<0.01),与RVFAC呈弱相关性(r=-0.41、-0.42,P均<0.01),与S′无明显相关性(r=-0.10、-0.17,P均>0.05)。3.ROC曲线下面积显示RVGLS、RVFWLS对预测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P<0.01),RVFWLS(AUC 0.899,95%[CI]:0.830-0.967,P<0.001)较RVGLS(AUC 0.855,95%[CI]:0.768-0.942,P<0.001)能更好地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RVFWLS以-16.75%为界值,判断TAPSE<17mm的敏感性84.62%、特异性83.3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RVGLS(P=0.007,OR=9.490)、RVFWLS(P=0.017,OR=0.110)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RVLS可以定量反映左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心肌形变特征的变化,联合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为临床医生选择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超声参数提供有价值参考。左心瓣膜病患者在轻度(或无)PH时,三尖瓣环直径和右心腔大小不能提供有效参考,仅RVGLS、RVFWLS可作为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杨萍,代天,张苏川[3](2021)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29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微小RNA-129(miR-129)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3例CSHF患者为观察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将其分为三组:NYHAⅡ级组(33例)、NYHAⅢ级(28例)、NYHAⅣ级组(42例)。另外选取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iEElite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129表达,并分析miR-129与LVESD、LVEDD、LVEF、NYH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在对照组、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中,LVESD、LVEDD均依次升高(P<0.05),LVEF和血清miR-129表达均依次降低(P<0.05);血清miR-129表达水平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老年性心瓣膜病CSHF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HF患者血清miR-129表达与LVESD、LVEDD、NYHA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129在CSHF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与LVESD、LVEDD、NYHA分级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可为CSHF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毕旻昊,王丽红[4](2021)在《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对三尖瓣成形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纵向应变,探讨右心室纵向应变对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影响。方法病例组选取经心脏外科手术确诊的左心瓣膜病患者80例,根据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是否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分为TVP组和NTVP组;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病例组、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各项临床指标和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轻度(或无)肺动脉高压时,可能影响左心瓣膜病患者同期行TVP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P=0.007,OR=9.490)、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P=0.017,OR=0.110)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左心瓣膜病患者在轻度(或无)肺动脉高压时,RVGLS、RVFWLS可作为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林玉婷[5](2020)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统计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患者瓣膜病变部位及功能改变(关闭不全或狭窄)的分布情况,采用中医证素辨证,研究SDHVD的证素分布情况,分析瓣膜病变部位和功能改变的证素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证素与瓣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02-2019.12于我院心血管科门诊及住院部被确诊为SDHVD的患者,且符合纳排标准。收集和记录每位患者心脏彩超中瓣膜病变部位及功能改变情况;由同一位经过培训的医师对所有病例按照SDHVD四诊信息采集表进行规范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采用证素辨证软件进行分析,提取出相应证素,统计证素的分布情况,研究瓣膜病变部位和功能改变的证素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证素与瓣膜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病例250例。性别分布:男131例(52.40%),女119例(47.60%);年龄分布:60-69岁30例(12.00%),70-79岁95例(38.00%),≥80岁125例(50.00%)。2.瓣膜病变部位分布:以AV最多,146例(58.40%),其次是AV+MV53例(21.20%)、MV51例(20.40%)。3.瓣膜功能改变分布:主要以关闭不全为多,其中AI最多,116例(46.40%),其次是MI45例(18.00%),其余为AS、MS、AI+MI、AI+AS、MS+MI、AS+AI+MI、AI+MS+MI、AS+AI+MS+MI;无功能改变(钙化,但无关闭不全或狭窄)43例(17.20%)。4.瓣膜功能改变总体分布:单一瓣膜关闭不全最多161例(64.40%),其次是复合型改变35例(14.00%)、单一瓣膜狭窄11例(4.40%),无功能改变(钙化,但无关闭不全或狭窄)43例(17.20%)。5.瓣膜病变部位的证素总体分布:(1)病位证素:前三个分别为心、肺、肾,其中心83例(33.20%),肺61例(24.40%),肾57例(22.80%),其后依次是胆、肝、脾、心神。(2)病性证素:痰110例(44.00%),气虚84例(33.60%),阳虚67例(26.80%),其后依次为湿、阴虚、血瘀、水停、血虚。6.瓣膜功能改变的证素总体分布:(1)病位证素:前三个分别为心、肺、肾,其中心70例(33.82%),肺55例(26.57%),肾52例(25.12%),其后依次为胆、肝、脾、心神。(2)病性证素:痰90例(43.48%),气虚76例(36.71%),阳虚55例(26.57%),其后依次为湿、阴虚、血瘀、水停、血虚。7.瓣膜病变部位的证素分布规律:(1)病位证素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变部位在AV的病位证素在心,AV+MV的病位证素在肾,与其他部位的证素频数分布有差异(ɑ均<0.017)。肾证素与瓣膜病变部位个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2.227,p=0.000)。(2)病性证素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变部位在AV的病性证素为痰,AV+MV的病性证素为气虚,与其他部位的证素频数分布有差异(ɑ均<0.017)。气虚证素与瓣膜病变个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2.954,p=0.000)。8.瓣膜功能改变的证素分布规律:(1)病位证素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单一瓣膜关闭不全的病位证素在心,复合型改变在肾,与其他功能改变的证素频数分布有差异(ɑ分别为0.015、0.016)。肾证素与瓣膜功能改变个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2.246,p=0.000)。(2)病性证素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功能改变为单一瓣膜关闭不全的病性证素为痰,复合型障碍为气虚,与其他功能改变的证素频数分布有差异(ɑ分别为0.013、0.014)。气虚证素与瓣膜功能改变个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1.780,p=0.000)。结论:1.瓣膜的病变部位依序是AV、AV+MV、MV。2.瓣膜的功能改变以关闭不全多见,其中AI占比最多;瓣膜功能改变的总体分布以单一瓣膜关闭不全最多。3.SDHVD的病位证素主要涉及心、肺、肾,还涉及其他多个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气虚、阳虚,兼杂其他多个病性证素。4.瓣膜病变部位及功能改变的病位证素均以心、肺、肾为多,病性证素均以痰、气虚、阳虚为多。5.病变部位在AV,功能改变为单一瓣膜关闭不全的证素均以心证素、痰证素为主;病变部位在AV+MV,功能改变为复合型改变的证素均以肾证素、气虚证素为主。6.肾证素与瓣膜病变部位个数及功能改变个数呈正相关,气虚证素与瓣膜病变部位个数和功能改变个数呈正相关。

李佳名[6](2020)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及钙化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吉大一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年龄≥60岁,住院期间内完成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下肢动脉超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25例,男性121人,女性104人。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钙化组和正常组,其中钙化组145例,正常组80例,并将钙化组依据瓣膜钙化程度分级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94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9例)。收集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研究心脏瓣膜钙化及钙化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引起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有无心脏瓣膜钙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and the curve,AUC)并进行比较。结果:1、钙化组与正常组在年龄、糖尿病病史、NE%、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FT3、肌酐(Creatinine,Cr)、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房内径、下肢动脉硬化分级、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rouse积分等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钙化组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Crouse积分及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rouse积分在不同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有无心脏瓣膜钙化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rouse积分、年龄、糖尿病病史及MPV在钙化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use积分、年龄、MPV及糖尿病病史的AUC面积分别为:0.834、0.761、0.721、0.619。结论:1、年龄、糖尿病病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心脏瓣膜钙化程度越重。2、Crouse积分、MPV、RDW、NE%及下肢动脉硬化分级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脏瓣膜钙化的程度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相关,其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二者可能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形式。

李陶宇[7](2020)在《基于心脏磁共振探讨左束支传导疾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受损为特征,发病时除外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的常见病因。原发性DCM的病因未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均可能参与了DCM的发生与进展。遗传易感性个体在各种诱因作用下,机体神经-体液机制过度激活及免疫系统的异常,都将加重心室重构而使疾病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猝死可发生在DCM病程的任一阶段。DCM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因此如何对疾病的危险性进行分层十分重要,了解哪些因素与死亡率有关,并确定需要更严格监测或治疗的DCM患者,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影响。心电图检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首次就诊时常用的评估手段,其结果对于了解各类心律失常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随着DCM患者病程的进展,失活的纤维组织逐步替代正常的心肌细胞,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则可发生多种传导阻滞。根据疾病中左束支受累部位的不同,左束支传导疾病(left bundle disease,LBD)可分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和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LPFB)。其中,CLBBB 是一类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发病率高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约1/4的心力衰竭患者可合并CLBBB。CLBBB可使心室运动不协调而加重心力衰竭,是DCM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技术的应用,一部分合并CLBBB的DCM患者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都有了显着改善,但仍有大约1/3的患者反应不佳。当左前分支(leftanterior fascicle,LAF)传导中断或延缓时则可表现为LAFB,因LAF横向穿过左室流出道且由单支血管支配的易损伤的解剖学特性,LAFB在DCM患者中也较为常见。以往常认为LAFB是一类病变较轻且预后良好的室内传导阻滞疾病,但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LAFB可能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有价值的临床标志,并可能与患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甚至死亡率相关。目前临床中常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DCM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TTE可快速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做出判断,且经济、便捷,但TTE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及较大的操作者差异等缺陷影响了检查结果的可信度。随着我国无创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3.0T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 resonance,CMR)与TTE相比具有丰富的成像序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良好的可重复性,可在一次扫描中全面评估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包括量化心腔的大小、心室功能、心肌质量、心室壁厚度、心室节段功能和组织学特征等,因而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站式”检查,尤其在评估DCM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中应用广泛且准确性较TTE更具优势。除此之外,CMR的钆延迟增强序列(delay enhancement-MRI,DE-MRI)可以无创识别心肌纤维化,是目前评估心肌纤维化和瘢痕的“金标准”,心肌钆延迟增强显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在判断DCM患者病情及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左束支传导疾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3.0T心脏磁共振在左束支传导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最终临床确诊为DCM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指标,禁食禁饮8小时后于次日晨抽取静脉血送检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N端 B 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常规检查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TTE及CMR检查,测量如下心脏功能参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D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MI)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室内传导正常(Normal)组93例、LAFB组17例、CLBBB组29例。探讨并比较室内传导正常组、LAFB组以及CLBB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及LGE之间的差异;然后将LAFB组与CLBBB组患者合并为LBD组,比较其与室内传导正常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及LGE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在LBD发生中的影响。研究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其中室内传导正常的患者93例(66.9%),LAFB患者17例(12.2%),CLBBB患者29例(20.9%)。CLBBB组男性的比例低于传导正常组及LAFB组(P<0.05);CLBBB组年龄大于正常组(P<0.05)。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钾、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NT-proBNP、高血压病、糖尿病、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TTE测量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室内传导正常组、CLBBB组及LAFB各组患者通过TTE测得的LVESVI、LVEDVI、LVEDDI及LVEF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CMR测量的心功能指标比较:CLBBB组及LAFB组经CMR测得的LVEF值均低于室内传导正常组,CLBBB组的LVESVI大于室内传导正常组(P<0.05);CLBBB组及LAFB组的LGE检出率均高于室内传导正常组,且LAFB组患者的LGE检出率高于CLBBB组(P<0.05)。三组患者经CMR测得的LVEDVI及LVMMI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室内传导正常组与LBD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将LAFB组与CLBBB组合并后,LBD组患者共46例(33.1%)。LBD组患者的年龄、经CMR测得的LVESVI及LGE的发生率均高于室内传导正常组患者;经CMR测得的LVEF值低于室内传导正常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血钾、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NT-proBNP、高血压病、糖尿病、NYHA心功能分级、经TTE测得的心功能参数、经CMR测得的LVEDVI及LVMMVI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以LBD为因变量,将室内传导正常组与LB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LVESVI-CMR、LVEF-CMR值及LGE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LVESVI值的增加、LVEF值的减小、LGE发生率的升高是LBD发病率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在校正了年龄和LVESVI的影响后,LGE的升高(OR:4.869,95%CI:2.213-11.169,P<0.001)及 LVEF 值的减小(OR:0.937,95%CI:0.885-0.992,P<0.05)仍与DCM患者发生LBD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结论DCM患者合并CLBBB或LAFB时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更重,心肌的替代性纤维化较一般DCM患者更为常见,但左室扩张并不显着;LGE发生率的升高及LVEF值的减小与DCM患者发生LBD的风险增加相关。此外,相较于TTE,CMR能更好地评估这些患者的心功能改变。

金晓[8](2020)在《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广东地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益气活血化痰法为切入点,评估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临床研究以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参术冠心方,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冠状动脉CT相关指标(心肌跨壁灌注梯度、左心室的CT值及主动脉根部的CT值、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医证候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结果:最终完成临床研究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临床用药及两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人数分布等基线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干预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CT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心肌跨壁灌注梯度、左心室的CT值及主动脉根部的CT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LDLC水平有所降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 LDLC:2.84±0.93mmmol/LVS 治疗后 2.39±0.65 mmol/L,P=0.006);在治疗 6个月后,试验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LDLC:2.39±0.65mmol/LVS对照组2.77±0.74,P=0.040)。两组患者治疗前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6个月后患者T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C:治疗前4.42±0.96mmol/LVS治疗后 3.73±0.52mmol/L,P<0.001,对照组 TC:治疗前 4.70±1.24 mmol/LVS 治疗后4.21±0.73 mmol/L,P=0.042)。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TC水平,发现试验组TC水平较对照组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C 3.73 ± 0.52 VS对照组TC 4.21±0.73,P=0.006),说明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参术冠心方能更有效的降低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TC水平。而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sCRP水平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在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在治疗6个月后,根据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判断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37%。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更具有优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方面,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PL、AS、AF、TS、DP)进行比较,二组患者的SAQ各项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SAQ各项评分分别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SAQ各项评分值均比对照组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方面,比较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的指标变化,提示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参术冠心方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参术冠心方可以有效的降低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可以有效的改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提高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有效率,有效的改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并且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第二部分 心血管疾病基因组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目的:(1)整理和统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2)梳理中医药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情况。方法:本文献研究采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检索词,主要检索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确定基因芯片、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谱、转录组、lncRNA、miRNA、mRNA作为检索词,主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维普网(Chinese VIP information,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 Pubmed 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提取基本资料,并通过EXCEL表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及摘要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基因组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有864篇,下载阅读全文,最终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16篇。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的文章有8篇,心肌梗死的文章有22篇,心肌缺血的文章有16篇,心力衰竭的文章有6篇,高血压的文章有36篇,心房颤动的文章有14篇,心力衰竭的文章有6篇,心肌病的文章有2篇,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文章有3篇,肺动脉高压的文章有9篇。在纳入的文献中,有59项研究探索疾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mRNA),32项研究探讨疾病的差异miRNA,8项研究探讨疾病的lncRNA表达,6项研究探讨疾病的circRNA表达,1项研究选择lncRNA+mRNA+miRNA进行联合分析,4项研究选择lncRNA+mRNA联合分析,3项研究选择miRNA+mRNA联合分析,1项研究选择circRNA+miRNA联合分析,1项研究选择lncRNA+circRNA进行关联分析,1项研究以DNA为研究指标。纳入符合条件的116项研究中,有41项研究涉及中医。纳入的心肌缺血相关的中医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有8项,其中4项为针刺干预心肌缺血的基因组学研究,4项为中药复方干预心肌梗死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高血压相关组学研究涉及中医的研究有23项,其中8项研究涉及针刺治疗,11项研究涉及中药干预高血压治疗效果,4项研究涉及中医证型,其中肝阳上亢相关证型1例,3项研究涉及血瘀相关证型。心力衰竭相关研究中有1项涉及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相关组学分析。在纳入的中医文献中,其中21项研究补充了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了 RT-PCR验证,其中只有一项研究提供验证的样本数量,余下研究均未提供验证的样本量。有22项研究对差异基因行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通路分析,从通路角度以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成分等多个方面对中医药干预心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论:通过整理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分析目前的中医相关的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医药干预机制方面的基因组学相关探讨,中医证型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目前相对较少。从纳入的中医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得出中医相关基因组学研究质量仍有待提升。第三部分 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基因组学研究目的:从基因组学层面探索参术冠心方改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脂质代谢的机制,为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筛选出分子标志物,并提供基因水平层面的理论依据。方法:结合临床研究,按照性别、年龄、药物使用情况等匹配原则,最终选出参术冠心方组4例,安慰剂组7例,抽取干预时间6个月后的患者全血进行基因芯片相关研究。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分别检测参术冠心方组和安慰剂组全血中的lncRNA、circRNA和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lncRNA,mRNA及circRNA。对获得的差异基因通过DAVID网站对核心基因及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基因本体论)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过StarBase数据库用于筛选差异lncRNA和差异m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与mmiRNA-mRNA相互作用集成,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lncRNA-mRNA-miRNA ceRNA网络。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host基因分别进行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探索差异circRNA的host基因的相关功能。通过lncRNA cis(顺式)作用靶基因分析、lncRNA trans(反式)作用靶基因分析及LncRNA转录因子关联分析进一步筛选出lncRNA-mRNA关系对,探索差异lncRNA的功能。结果:1.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最终发现参术冠心方组对比安慰剂组有35个差异lncRNA(上调基因30个,下调基因5个),85个差异mRNA(上调基因55个,下调基因30个),20个差异circRNA(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3个)。通过对差异mRNA的功能分别进行检索分析,通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以下基因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SLC22A17、SRGN、ALDH1A2、PINX1、CEP72、CD300A、DDAH2、FETUB、NUCB2、HDAC5、PRKCA、S100A16、SYTL4、TRPV1。对差异 circRNA 进行相关功能检索,发现ARHGAP1、TCF12、CEMIP及COLGALT1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2.根据芯片实验结果,将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得出10个核心基因:CACNA2D2,CACNA2D3,DNAJC6,FGF12,SGSM2,CACNA1G,LRP6,KIF25,OXTR,UPB1。检索核心基因功能最终发现其中LRP6、SGSM2、OXTR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质代谢密切相关。3.总差异mRNA的GO项目富集包含113项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107 项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367 项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其中与冠脉临界病变密切相关的GO条目主要包括:如胆固醇代谢,收缩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Wnt通路、动脉血压调节等。与参术冠心方降低冠脉临界病变血脂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mTOR信号通路、Rapl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4.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的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中主要包括:lncRNA(DPY19L2P2,HCG15,ANKRD36BP2),miRNA(miR-24,miR-27,miR-363,miR-125),mRNA(CNNM3,PEG10,MCOLN2,ULK3)。其中miR-24、miR-27已被证实在机体的脂肪生成、炎症、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方面作为重要的靶向标志物。miR-363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诱导的凋亡和miR-125与心肌细胞调节密切相关,PEG10与心肌肥厚密切相关,因此在本研究中,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以下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miR-24,miR-27,miR-363,miR-125 及 PEG10。5.本次研究筛选出的差异circRNA主要有21个,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host基因分别进行GO分析,KEGG富集分析,从而获取差异circRNA host基因可能影响的生物学过程。最终得出circRNA的host基因的GO富集项目包含64项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84 项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123 项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通过GO分析发现总circRNA host基因主要富集于DNA修复,嗜脂性正调控,蛋白激酶C活性的正调控,组蛋白H3-K9乙酰化的调节,CTD磷酸酶活性,L-天冬氨酸跨膜转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对差异circRNA的host基因进行KEGG分析,从而获取差异circRNA host基因可能影响的通路。从KEGG结果发现差异circRNA的host基因主要富集于以下通路:O-聚糖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P53信号通路、细胞周期、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细胞衰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6.LncRNA共表达的差异基因进行KEGG Pathway分析主要富集于以下通路:p53信号通路,局灶性粘连,TGF-beta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DNA修复等。根据lncRNA与gene表达相关性,其中lncRNA顺式调控的基因主要包括:lncRNA ITFG1-AS1与ITFG1的关系对。对lncRNA trans(反式)作用靶基因分析主要发现有4个mRNA(RAD54L2,CNNM3,KIF18B,GPANK1)和 3 个 lncRNA(NR134460.1,NR145490.1,XR001753092.2)形成 lncRNA-mRNA靶标互作网络图。7.本研究确定对 mRNA(ALDH1A2、CD300A、CEP72、DDAH2、HDAC5、SYTL4)及lncRNA(LOC105374150,DNAJC9-AS1、LOC105372209)在 11 例样本中进行 q-PCR 验证实验。其中基因ALDH1A2、SYTL4及LOC105372209共设计3次引物均CT值高或溶解曲线非单一峰,预实验失败,通过q-PCR实验结果展示其中q-PCR验证结果发现参术冠心方组对比安慰剂组的差异基因CEP72、HDAC5上调及差异lncRNA DNAJC9-AS1、LOC105374150上调,差异基因DDAH2下调,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通过q-PCR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可能与基因CEP72、HDAC5、DDAH2及lncRNA DNAJC9-AS1、LOC105374150 密切相关。结论:在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组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存在差异lncRNA,mRNA及circRNA。参术冠心方改善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的脂质代谢与以下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miRNA(miR24,miR27)及mRNA(SLC22A1、ABCB1、SGSM2、LRP6、OXTR,SLC22A17、SRGN、ALDH1A2、PINX1、CEP72、CD300A、DDAH2、FETUB、NUCB2、HDAC5、PRKCA、S100A16、SYTL4、TRPV1)及 circRNA(ARHGAP1、CEMIP、COLGALT1)和 lncRNA(DPY19L2P2,HCG15,ANKRD36BP2)。通过 q-PCR 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可能与基因CEP72、HDAC5、DDAH2及lncRNA DNAJC9-AS1、LOC105374150 密切相关。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参术冠心方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心肌收缩,内皮细胞增殖的调控,及mTO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代谢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与参术冠心方降低冠脉临界病变血脂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mTOR 通路、Rap1信号通路。

侍煜景[9](2020)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探讨中医病因病机,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随机观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人,选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采集量表,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由两位资深中医专家采集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辨识,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及信息数据库,提取各证候要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效度检验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归一化分析,并据此分析的结果,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的研究。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120例(男性60例,女性60例),其中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为42岁,平均为(70.66±11.81)岁。男性平均年龄为(68.92±11.99)岁,女性平均年龄为(72.40±11.49)岁。70-79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38.30%。其次是>80岁的患者,占总例数的21.70%。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类型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最多,占91%;射血分数保留与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患者分布较少,分别占5.0%与3.3%。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病因中以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心脏瓣膜病居多,分别42.3%、20.0%、14.6%、10.0%。其余病组分布较平均,先天性心脏病比例最少,仅占 2.3%。4.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常见诱因中心律失常所占比例最高,为37.5%,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为16.7%。合并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占5.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所占比例极少,两者加起来不足3.0%。5.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大于40%排序依次为倦怠乏力、气喘、纳差、胸闷、舌质暗、气短息弱、舌苔白、失眠、舌质淡、舌苔腻、小便少、水肿、咳嗽有痰、心悸、脉细、唇色暗、口干。6.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素组合规律:单一证素(10.0%)、二证素相兼(15.0%)、三证素相兼(45.8%)、四证素相兼(26.7%)、五证素相兼(1.7%)。单证素:气虚(33.3%)、阴虚(25.0%)、阳虚(16.7%),血瘀、痰浊、水饮各占8.3%;二证素:气虚+阴虚(27.8%)、气虚+血瘀(22.2%)、气虚+痰浊(16.7%)、气虚+阳虚(11.1%),气虚+水饮、阳虚+血瘀、阳虚+痰浊、阳虚+水饮各占5.6%,其余二证素相兼较少;三证素:气虚+血瘀+水饮(34.5%)、气虚+阴虚+血瘀(20.0%)、气虚+阴虚+水饮(3.6%)、阳虚+血瘀+水饮(3.6%);四证素:气虚+阳虚+血瘀+水饮(18.8%)、气虚+阴虚+血瘀+水饮(15.6%)、气虚+阴虚+阳虚+水饮(12.5%)、气虚+阳虚+血瘀+痰浊(12.5%)、阳虚+阴虚+血瘀+痰浊(9.4%)、气虚+阴虚+血瘀+痰浊(9.4%)、气虚+血瘀+水饮+痰浊(6.3%);五证素组合较少。7.在心功能Ⅱ-Ⅳ级中,气喘、倦怠乏力、纳差权重系数差不多一致。三者病性分别为阳虚/气虚,气虚,阳气虚。在心功能Ⅱ级中头晕、失眠、舌质红、舌苔少或无的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阴虚。在心功能Ⅲ级中咳嗽有痰、唇色暗、舌苔腻的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阳虚、血瘀。在心功能Ⅳ级中水肿、小便少、脉促权重系数较大,多属于阳虚、水饮、阴虚。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病位要素主要为心、肺、脾、肝、肾,虚证证素主要为气虚、阳虚、阴虚,实证证素主要为血瘀、痰浊、水饮。2.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后显示:(1)出现单一证素、二证素相兼、三证素相兼、四证素相兼、五证素相兼等五种组合方式,其中三证素相兼最为常见,四证素相兼、二证素相兼次之。(2)单证素中最常见是气虚;二证素相兼以气虚+阴虚最多,其次是气虚+血瘀,再次是气虚+痰浊;三证素相兼以气虚+血瘀+水饮最为多见,其次是气虚+阴虚+血瘀,再次是气虚+阴虚+水饮、阳虚+血瘀+水饮;四证素相兼以气虚+阳虚+血瘀+水饮最多见,气虚+阴虚+血瘀+水饮次之;五证素相兼相对较少。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候演变规律一般是心功能Ⅱ级主要为气虚证,少部分为阴虚证,其次心功能Ⅱ-Ⅲ级是气阴两虚证,可伴有血瘀,随着病情的加重,到心功能Ⅲ-Ⅳ级,可发展为心肾阳虚,阴阳两虚,心阳气虚,水饮内停,痰饮阻肺等证候。4.多元统计方法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证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莫莉[10](2019)在《不同病因心衰中血清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清脑钠肽(BNP)在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冠心病和扩心病心衰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8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按心衰病因分组: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57例、冠心病心衰组61例、扩心病心衰组62例。检测血清中的BNP值,同时采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比较各组间BNP、心超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不同组ROC曲线,取得最佳截点。结果:1.180例确诊心衰患者,其中,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57例、冠心病心衰组61例、扩心病心衰组62例。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N 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BNP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血清BNP水平相对较低,低于冠心病心衰组(t=6.371,P<0.001)及扩心病心衰组患者(t=8.145,P<0.001),冠心病心衰组血清BNP水平低于扩心病心衰组(t=5.024,P<0.001)。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治疗前血清BNP值为490.36±84.98pg/ml,治疗后血清BNP值为101.77±12.84pg/ml(t=7.583,P<0.001),冠心病心衰组治疗前血清BNP值为798.63±94.81pg/ml,治疗后血清BNP值为267.65±14.72pg/ml(t=9.852,P<0.001),扩心病心衰组治疗前血清BNP值为1063.67±199.11pg/ml,治疗后血清BNP值为351.17±14.24pg/ml(t=11.439,P<0.001)。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BNP水平与右室流出道内径呈正相关(r=0.77,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冠心病心衰组,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58,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1,P<0.05),与ROVT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扩心病心衰组,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76,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3,P<0.05)。4.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组与冠心病心衰组的BNP最佳诊断截点为614.92pg/ml,敏感度为80.6%,特异性为90.3%,约登指数为0.71,曲线下面积为0.886。冠心病心衰组与扩心病心衰组的BNP最佳诊断截点为969.73pg/ml,敏感度为82.3%,特异性为71.0%,约登指数为0.533,曲线下面积为0.768。结论:BNP值在肺心病心衰中最低,后依次为冠心病心衰、扩心病心衰。BNP水平为心衰患者病因的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心瓣膜病病因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瓣膜病病因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PAH诊断及心功能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妊娠合并重度PAH的病因分类
    2.2 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PAH的孕妇结局
    2.3 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PAH的围产儿结局
3 讨 论
    3.1 重度PAH的病因及诊断
    3.2 不同病因重度PAH的处理及孕妇结局
    3.3 不同病因重度PAH的围产儿结局
    3.4 麻醉方式的选择

(2)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手术治疗基本情况
    2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构及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比较
    3 RVGLS、RVFWLS与常规右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结果
    4 RVGLS、RVFWLS预测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5 相关临床指标和超声参数对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是否行TVP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29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超声指标检测
    1.3 血清miR-129表达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
    2.3 血清miR-129表达水平
    2.4 不同病因CSHF患者血清miR-129表达水平
    2.5 CSHF患者血清miR-129表达水平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对三尖瓣成形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和心腔结构参数比较结果
    2.2 RVGLS、RVFWLS与常规右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结果
    2.3 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TVP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数据整理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1.1 性别分布
        1.2 年龄分布
        1.3 瓣膜病变部位分布
        1.4 瓣膜功能改变分布
        1.5 瓣膜功能改变总体分布
    2 证素分布情况
        2.1 瓣膜病变部位的病位证素总体分布情况
        2.2 瓣膜病变部位的病性证素总体分布情况
        2.3 瓣膜功能改变的病位证素总体分布情况
        2.4 瓣膜功能改变的病性证素总体分布情况
    3 瓣膜病变部位及瓣膜功能改变的证素分布规律
        3.1 瓣膜病变部位与性别的关系
        3.2 瓣膜病变部位与年龄的关系
        3.3 瓣膜功能改变与性别的关系
        3.4 瓣膜功能改变与年龄的关系
        3.5 瓣膜病变部位与病位证素的关系
        3.6 瓣膜病变部位与病性证素的关系
        3.7 瓣膜功能改变与病位证素的关系
        3.8 瓣膜功能改变与病性证素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患者一般情况
    2 SDHVD病变部位及功能改变特点
    3 SDHVD患者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4 SDHVD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5 瓣膜病变部位及功能改变的证素分布规律
    6 本课题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2.1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概述
    2.2 流行病学
    2.3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1 炎症反应
        2.3.2 钙磷代谢
        2.3.3 糖脂代谢
        2.3.4 肠道菌群异常
        2.3.5 血管新生
        2.3.6 分子生物
        2.3.7 其他
    2.4 诊断
    2.5 治疗
        2.5.1 药物及食物治疗
        2.5.2 外科及介入治疗
        2.5.3 其他治疗
    2.6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一般资料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超声检查方法
    3.2 诊断标准
    3.3 分组方法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心脏瓣膜钙化组与正常组一般资料比较
    4.2 钙化组与正常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4.3 影响心脏瓣膜钙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4 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比较分析
    4.5 不同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有无心脏瓣膜钙化的ROC曲线
第5章 讨论
    5.1 总结
    5.2 创新性与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心脏磁共振探讨左束支传导疾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左束支传导疾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
    1.1 西医对冠脉临界病变的认识
        1.1.1 冠脉临界病变的流行病学
        1.1.2 冠脉临界病变及冠脉临界病变诱发心绞痛的机制
        1.1.3 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2 中医对冠脉临界病变的认识
        1.2.1 胸痹的命名
        1.2.2 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认识
        1.2.3 胸痹气虚痰瘀证证候研究
        1.2.4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1.2.5 参术冠心方的理论基础及前期研究
第二章 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随机方法
        2.4.2 样本量
    2.5 研究方法
        2.5.1 干预措施
        2.5.2 合并疾病相关治疗事项
        2.5.3 一般资料统计
        2.5.4 疗效评价指标
        2.5.5 疗效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点
        2.5.6 安全性观察指标
        2.5.7 观察记录方法
        2.5.8 疗效评定标准
        2.5.9 相关仪器设备
        2.5.10 左心室前间壁跨壁灌注梯度测量方法
        2.5.11 统计学处理
        2.5.12 伦理监管
    2.6 研究结果
        2.6.1 研究完成概况
        2.6.2 患者一般资料
        2.6.3 两组患者西药使用情况比较
        2.6.4 治疗前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2.6.5 疗效指标
        2.6.6 安全性指标比较
    2.7 讨论
        2.7.1 参术冠心方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思路及理论源流
        2.7.2 参术冠心颗粒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7.3 参术冠心方可用于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2.7.4 结论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基因组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获取及检索方法
    3.3 研究纳入标准
        3.3.1 研究疾病
        3.3.2 文献类型
        3.3.3 研究技术
        3.3.4 研究指标
        3.3.5 研究内容
    3.4 文献筛选
    3.5 资料提取与分析
    3.6 结果
        3.6.1 文献检索结果
        3.6.2 纳入研究基本资料分析
    3.7 讨论
        3.7.1 基因组学研究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3.7.2 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3.7.3 中医相关基因组学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第四章 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基因组学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病例来源及一般临床资料
    4.3 材料与方法
        4.3.1 主要仪器、药品和试剂
        4.3.2 实验操作
    4.4 结果
        4.4.1 样本RNA质检结果
        4.4.2 箱线图
        4.4.3 样本相关性分析
        4.4.4 参术冠心方组与安慰剂组差异表达筛选
        4.4.5 聚类分析
        4.4.6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4.4.7 GO分析
        4.4.8 基因通路富集分析(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4.5 circRNA host基因富集分析
        4.5.1 GO分析
        4.5.2 KEGG pathway分析
    4.6 构建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
    4.7 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联合西药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的差异LNCRNA高级分析
        4.7.1 LncRNA与差异基因共表达分析
        4.7.2 LncRNA功能预测
        4.7.3 lncRNA cis(顺式)作用靶基因分析
        4.7.4 lncRNA trans(反式)作用靶基因分析
        4.7.5 LncRNA转录因子关联分析
    4.8 Q-PCR验证分析
        4.8.1 挑选验证的差异lncRNA及差异mRNA
        4.8.2 引物设计
        4.8.3 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
        4.8.4 全血中差异mRNA的q-PCR检测
        4.8.5 全血中差异lncRNA的q-PCR检测
    4.9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9.1 参术冠心方对比安慰剂治疗冠脉临界病变差异lncRNA、circRNA、mRNA表达谱分析
        4.9.2 GO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分析
        4.9.3 LncRNA-mRNA-miRNA构成ceRNA调控网络分析
        4.9.4 LncRNA的高级分析
        4.9.5 q-PCR验证结果分析
    4.10 总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研究
        1.3 辨证分型研究
        1.4 证素辨证学研究
        1.5 中医治疗研究
        1.6 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
    2. 西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2.1 定义、分期分级及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和病理生理研究
        2.3 常规检查研究
        2.4 西医治疗研究
    3. 西医学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3.1 定义、流行病学研究
        3.2 分类、分型及分级研究
        3.3 病因研究
        3.4 急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1.3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2.2 临床类型的分布
        2.3 病因的分类
        2.4 诱因的分类
        2.5 主要症状描述分析
        2.6 四诊信息的因子分析及公因子证素的判定
        2.7 心功能不同级别的证素分布
        2.8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本特点分析
        1.1 年龄及性别特点
        1.2 病因的特点
        1.3 诱因的特点
    2. 证素分析
        2.1 病性要素分析
        2.2 病位要素分析
        2.3 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2.4 因子分析及频数分析
    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不同病因心衰中血清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临床资料处理方法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治疗前三组患者在 BNP 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的比较
    3.3 治疗后三组患者在 BNP 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的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 BNP 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的组内比较
    3.5 BNP 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室流出道内径的相关性
    3.6 BNP 在慢阻肺肺心病失代偿期、冠心病、扩心病心衰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心瓣膜病病因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病因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J]. 高元妹,廖广园,伍丽婵,王银玲,王懿春,陈敦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1(08)
  • [2]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D]. 毕旻昊. 青岛大学, 2021
  • [3]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29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J]. 杨萍,代天,张苏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1(04)
  • [4]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对三尖瓣成形术的影响[J]. 毕旻昊,王丽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3)
  • [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林玉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佳名. 吉林大学, 2020(08)
  • [7]基于心脏磁共振探讨左束支传导疾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D]. 李陶宇. 郑州大学, 2020(02)
  • [8]参术冠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基因组学研究[D]. 金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研究[D]. 侍煜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不同病因心衰中血清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D]. 莫莉.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