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十五小支”理论的具体作用

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十五小支”理论的具体作用

一、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图门吉日嘎勒,敖姝芳,赵宏林,施都阿拉[1](2019)在《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研究——基于印藏蒙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同源性视角》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印藏蒙传统医学三体液理论1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相关性的比较研究,确证藏医学三因学说、蒙医学三体素学说与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渊源关系程度,为蒙医学三体素学说借鉴引进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实现三体素学说内涵现代转换的目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阿育吠陀医学、藏医学和蒙医学英文、中文、蒙古文原着、译着、研究论文等文献数据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比较、归类、整理、编排、列表,在此基础上确定拟研究核心内涵的重点内容,采用系统分析法、定性描述法和统计学方法,逐项比较分析。结果:应用统计学Spearman秩相关方法对三体液理论"瓦塔皮塔卡法"、三因学说"隆赤巴培根"和三体素学说"赫依希拉巴达干"之各自相互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之存在部位与巡行脏器、生理与心理机制、临床症状三个维度的基本描述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组"瓦塔、隆、赫依"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82 7,P<0.001;第二组"皮塔、赤巴、希拉"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66 1,P<0.001;第三组"卡法、培根、巴达干"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78 6,P<0.001。说明这三个理论学说的1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之间存在高度关联。结论:在8-14世纪期间,中国藏医学与蒙医学对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复制",并用藏族和蒙古族语言文字创造性地仿造出了"中国版"的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充实完善了藏医学、蒙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研究还发现,蒙医学三体素学说之15个次级功能概念的临床"植入度"相对偏浅,似乎停留在原初理论"复制"层面,临床应用存在"断层"现象。研究结论验证了中国藏医学、蒙医学权威专家的相关论断,也为蒙医学三体素理论内涵现代转换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青[2](2018)在《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临床观察: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62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照组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均外用,2次/日,连续治疗14天。于就诊当日、治疗7天、14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形态、面积及瘙痒程度的积分变化。1月后随访患者,了解复发情况。2实验研究:60只Balb/c小鼠被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皮损形态变化、组织病理学表现、胸脾指数以及外周血清中IL-17、TNF-α水平,探讨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1.1治疗7天,两组各项皮损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除皮损面积外,余各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红斑、皮损面积以外的各项积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14天,两组各项症状改善明显,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治疗7天,二十五味儿茶凝胶组在鳞屑及苔藓化两方面与丁酸氢化可的松组积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二十五味儿茶凝胶组与丁酸氢化可的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结束后30天随访,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6.67%、对照组26.67%,二十五味儿茶凝胶组复发率低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P<0.05)。2动物实验结果:2.1小鼠皮损形态观察: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阳性对照组、凝胶各剂量组小鼠皮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凝胶中剂量组改善最为显着。2.2病理组织观察:HE染色镜下可见阳性对照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各个剂量组小鼠表皮细胞间及细胞内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少。2.3脾指数、胸腺指数测量: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胸、脾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阳性对照组及凝胶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的脾指数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P<0.05);所有用药组胸腺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IL-17、TNF-α含量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外周血清TNF-α、IL-17水平均有降低。降低IL-17,阳性对照组优于凝胶各剂量组(P<0.05);降低TNF-α,凝胶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治疗,疗效相当。在鳞屑、苔藓化的治疗上,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比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起效更快。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复发人数更少。2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损,皮损恢复接近正常皮肤;可降低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过度免疫功能,有效减少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抑制相关效应T细胞因子的活化及炎症细胞的生成,干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炎症的发展。

王天虹[3](2016)在《藏药浴的文化内涵及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的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藏医“真布病”范畴,在藏区是一种常见疑难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引起系统性疾病。藏药浴疗法是藏医对RA临床效果确切的常用手段,而“五味甘露”药浴是藏医临床上治疗RA主要使用的成方制剂。藏药浴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藏医重点专科。目前,对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与浴后护理方面,藏药浴对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的显效性和高治愈率的研究也比较广泛。但从细胞层面对藏药五味甘露药浴颗粒作用于机体的机制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对其抗RA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目的:从藏医学理论及藏药浴文化内涵入手,以藏药浴临床经验为指导,开展藏药五味甘露药浴颗粒药效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研究。从整体动物模型层面,考察五味甘露药颗粒在治疗RA大鼠关节炎症上的药效作用;从细胞层面,分析其对RA大鼠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从分析生物学层面,筛选与RA相关的分子信息,探讨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RA滑膜细胞的JAK-STAT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方法:1.文化研究:从医学人类学的视野,结合具体的藏医学历史和藏族沐浴文化背景,整合文献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来阐释藏药浴的文化内涵。2.实验研究:将大鼠造模经藏药浴治疗后:①采用致炎后足容积测量、免疫器官的脏器系数、及踝关节病理形态的比较,评价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大鼠的治疗效果;②采用酶联反应、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的干预效应;③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滑膜细胞中的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并用RT-PCR法进行验证,探讨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RA滑膜细胞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结果:1.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藏药浴蕴含着丰富的藏族沐浴文化,并以藏医药理论为指导在临床广泛开展。它集医疗、养生、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具有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的藏医外治疗法。2.五味甘露药浴颗粒高剂量组(11.80 g·L-1)、中剂量组(5.90 g·L-1)低剂量组(2.95 g·-1)AA大鼠原发性足肿胀度均有减轻,滑膜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关节软骨破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p(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生长因子(EGF、bFGF、PDGF-BB)、前列腺素E2 (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TIMP-1)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该药可以抑制滑膜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使P-STAT1、P-STAT3、IL-6表达下降,IL-10表达上升;在JAK-STAT信号通路上I12rb、Mp1、Stam等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上调,PIAS1、PIAS3、SOCS4、EPO、IFNGR2等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下调。结论:1.藏药浴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科学,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特征。要充分理解藏医药文化内涵,把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融,借鉴西医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藏药浴的现代研究。2.藏药浴(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理改变的过程中,通过下调致炎因子(TNF-α、IL-1,6)等、上调抗炎因子(IL-10)来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对滑膜的刺激,来控制关节滑膜炎症。对滑膜细胞JAK-STAT炎症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有良性调节作用,进而调控细胞核内基因转录,而最终达到抑制RA滑膜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抗炎消肿、保护关节骨与软骨的目的。

龙巴[4](2003)在《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研究——基于印藏蒙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同源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阿育吠陀医学及其三体液理论国际传播
2 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创设
    2.1 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
    2.2 藏医学三因学说次级功能概念
    2.3 蒙医学三体素学说次级功能概念
3 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
    3.1 瓦塔、隆、赫依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
    3.2 皮塔、赤巴、希拉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
    3.3 卡法、培根、巴达干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
4 结果
    4.1 瓦塔、赫依、隆之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
    4.2 皮塔、希拉、赤巴之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
    4.3 卡法、巴达干、培根之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
5 讨论
    5.1 藏医学三因学说的创造性“复制”
    5.2 蒙医学三体素学说的创造性“引进”
6 结论
    6.1 藏医学、蒙医学系统化“复制”阿育吠陀三体液理论史实确立
    6.2 蒙医学引进传播阿育吠陀三体液理论路线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6.3 蒙医学三体素学说临床应用存在“断层”现象
7 结语

(2)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终止试验标准
        2.6 病例脱落与处理
    3 观察研究方法
        3.1 治疗药物
        3.2 治疗方法
        3.3 疗效观察指标
        3.4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3.5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3.6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病例脱落统计
        4.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3 组内积分比较
        4.4 组间皮损形态积分比较
        4.5 组间皮损面积积分比较
        4.6 组间瘙痒程度积分比较
        4.7 愈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
        4.8 不良反应比较
        4.9 复发率比较
    5 临床观察结论
        5.1 组内治疗比较
        5.2 组间治疗比较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建立动物模型
        2.2 实验分组
        2.3 给药方案
        2.4 实验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皮肤形态学观察
        3.2 小鼠组织病理学检查
        3.3 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水平
        3.4 小鼠血清TNF-α和IL-17含量
讨论
    1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皮炎
    2 临床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3 小鼠ACD动物模型造模
    4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组方分析
    5 关于动物实验指标的选取
    6 凝胶剂的应用
    7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ACD的抗炎机制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藏药浴的文化内涵及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的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藏药浴的人文文化内涵
    1 藏药浴的理论基础
        1.1 三因学说
        1.2 五源学说
        1.3 生理和病理
        1.4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藏药浴的历史沿革
        2.1 藏药浴的起源
        2.2 藏药浴的成熟
        2.3 藏药浴的现代发展
    3 藏药浴的文化特色
        3.1 文化内涵丰富
        3.2 宗教色彩浓厚
        3.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3.4 集多重价值为一体
    4 本章总结
第二章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研究
    1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原发性足肿胀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受试药物
        1.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1.1.4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AA模型大鼠的建立及给药方案
        1.2.2 指标检测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操作步骤
        3.2.2 病理评分标准
        3.3 实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1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受试药物
        1.1.3 实验试剂
        1.1.4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AA模型大鼠的建立及给药方案
        1.2.2 实验步骤
        1.2.3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3.2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1.3.3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
    2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P-STAT1、P-STAT3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受试药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AA模型大鼠的建立及给药方案
        2.2.2 实验步骤
        2.2.3 图像采集
        2.2.4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炎症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受试药物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AA模型大鼠的建立及给药方案
        3.2.2 滑膜组织取材
        3.2.3 基因芯片检测
        3.3 数据处理方法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筛选差异表达的mRNA
        3.4 实验结果
        3.4.1 mRNA纯度检测
        3.4.2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4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IL-6,IL-10 mRNA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受试药物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AA模型大鼠的建立及给药方案
        4.2.2 实验测试步骤
        4.2.3 计算方法
        4.3 实验结果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1 藏药浴抗RA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藏药浴治疗RA的药效作用
        1.2 藏药浴治疗RA的分子作用机制
        1.2.1 藏药浴对RA滑膜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
        1.2.2 藏药浴对RA滑膜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2 总结
    3 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点
        3.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藏医药浴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研究——基于印藏蒙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同源性视角[J]. 图门吉日嘎勒,敖姝芳,赵宏林,施都阿拉.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7)
  • [2]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刘青.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藏药浴的文化内涵及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A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的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D]. 王天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和“十五小分支”学说的具体作用[J]. 龙巴.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S1)

标签:;  ;  

浅谈藏医“三大因素”“十五小支”理论的具体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