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ECLIPS 测井系统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快速传输测井数据

在 ECLIPS 测井系统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快速传输测井数据

一、ECLIPS测井系统与笔记本电脑之间测井数据的快速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雷宇[1](2021)在《管柱激光可视化三维扫描成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在开发新油气井的同时,也在加大旧油气井的治理力度。油气井管柱在服役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扩径、缩径、变形甚至破损等问题,影响油气井生产安全与产量。因此,准确掌握油气井管柱损伤情况对于研究管柱损伤机理、采取保护措施和制定修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管柱损伤检测,论文重点研究了基于激光可视化的管柱损伤检测与三维建模方法。本文基于油气井可视化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激光可视化检测与管柱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通过环形激光器扫描管柱内壁,使用可视化检测设备记录扫描过程;(2)采用摄像标定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畸变矫正;(3)使用边缘检测技术、图像形态学处理和图像边界追踪技术提取视频图像中激光光圈的边界数据;(4)通过偏心校正、采样与量化及对称插值法解决边界不同心、不等宽、不闭合以及长度和样本点个数不统一等问题;(5)使用处理后的管柱数据构建三维管柱模型并对管柱缺陷进行评估。以激光可视化检测与管柱建模方法为指导,在本课题组研制的Video Log可视化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激光可视化检测系统和管柱三维建模软件系统,激光可视化检测系统主要完成图像采集工作,管柱三维建模软件系统可以实现管柱三维建模及缺陷评估。通过激光可视化检测系统对内径为123mm发生变形的管柱进行检测,使用管柱三维建模软件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管柱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激光可视化检测与管柱建模方法可以直观的检测出管柱变形,能够构建更加精确的三维管柱模型,为管柱损伤检测及缺陷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王潇祎[2](2020)在《饶阳凹陷区域水平井测井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达到持续提升油田油气产量的目的,水平井开采技术在各大油气田开始普遍的出现。进行水平井生产测井施工工艺与解释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各大油田提高生产井的油气产能同时延长各大油田油气井的开采寿命,开发水平井生产测井新技术对油藏监测、解决水平井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水平井测井工艺技术的研究,结合华北油田饶阳凹陷区域水平井曲率半径较大及水平井段较短的特点,本文研究了这项适用于该区域水平井测井的具体方法,内容包括:(1)结合该区域水平井井身结构和生产测井仪器特点,研制出电缆+挺杆的输送工艺。(2)结合国内先进的高精度流量持水分测仪的基础上,增加金属伞组件,及伞体套筒保护装置,在仪器和挺杆之间增加柔性短接,增加扶正器等工艺改进;优选了相应的配套工具。(3)通过在地面水平井模拟装置中对测井仪的流量测量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编制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的解释模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于华北地区地层开发的测井工艺与资料解释模型。最终研发的该项测井工艺,能够满足该区域地质条件的水平井动态监测的基本需要,可以解决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的技术难题,现场应用完成了三口井的产液剖面测井及硼中子测井施工,取得了该区域水平井动态监测的第一手资料,深化了地质认识,并通过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与硼中子测井资料相结合,为深入全面的认识水平层段的产液状况与剩余油分布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赵康[3](2020)在《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井下电视是在油气田中针对套损检测、落鱼检测、油套管完整性检测、腐蚀结垢、井下事故诊断等工程问题而广泛使用的新一代测井技术。它以“眼见为实,一目了然”的特点深受测井人员的青睐,并且也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然而在我国,井下电视在测井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落鱼”检测中,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井下落鱼的成像质量以及基于测井电缆传输的井下仪器无法应用到钢丝作业中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落鱼检测方法以及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优势,并对比了现阶段不同井下电视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 VideoLog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井下“落鱼”即井下落物,属于常见的井下事故之一。由于井下落鱼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因此首先分析了落鱼的原因和类型以及目前井下落鱼的主要检测手段。并研究了VideoLog井下电视在电缆作业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基于VideoLog井下仪器研究现状设计了主要应用于钢丝带压作业这一领域的存储式仪器,其能够存储彩色全帧率高清视频。其次从测井视频入手,通过软件处理对测井视频进行了图像增强,以及分析了在电缆和钢丝作业中落鱼深度的确定,并根据井筒成像原理简单介绍了井下落鱼的尺寸标定。最后分析了 VideoLog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通过现场工程应用测试,结果表明,Videolog井下电视在油气井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井下“落鱼”,为后续打捞工具的选择及修井作业提供了直观的工程资料,缩短了井下施工时间,为恢复油气田早日生产提供了有力视频依据。

王家冰[4](2020)在《VideoLog井下电视视频处理软件开发》文中提出VideoLog井下电视为油气井可视化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测技术,在套损检测、落鱼打捞、井下作业质量评价和井下事故处理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井下电视检测的结果是视频资料,对套管问题的发现依赖于人工目测,不仅耗费人工成本,还容易因为测井人员的经验不足导致判断失误。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基于实验室研发的VideoLog井下电视仪器,研发了一款与其配套的视频处理软件。将传统的可视化测井与新颖的基于OpenCV计算机视觉库的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使测井视频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解释,增加了井下电视这一新技术的说服力。文章首先从视频处理软件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入手,主要分析了 VideoLog井下电视的系统原理和OpenCV计算机视觉库的技术特点,研究了图像的平滑处理、二值化、形态学滤波、运动目标检测、特征检测与匹配和暗通道去雾技术,此外还介绍了井筒成像原理。其次进行了视频处理软件的总体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划分了软件的功能模块,搭建了以Visual Studio 2012和OpenCV 2.4.9为基础的开发环境。最后对视频处理软件的图像增强、特定目标识别、消除失真和定量测量这四个模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各个模块实现的算法思想与编程思路。经过视频处理软件的应用测试,该设计符合预期需求,提高了石油仪器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田庚[5](2020)在《基于可视化油井测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油井测漏是利用技术手段和工艺措施找到油井套损出水点,近年来,套损出水点的精准判识一直是套损井恢复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国内各大油田先后开展井温测漏、封隔器卡封测漏、噪声+涡流组合测漏等试验,但测试效果都不能达到精准测漏识别,基于此,本文提供一种新型测漏方案,基于可视化测漏方案,即利用VideoLog井下电视,配合相关的测井工艺措施进行测漏,可视化测漏的难点在于需要检测套损出水点处动态的流畅的视频图像,对VideoLog井下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井下电视仪器在现场试验时能够在普通铠装电缆中高速传输清晰流畅的视频图像。首先本文介绍了用于可视化测漏使用到的VideoLog井下电视,研究它的电缆高速传输理论,图像采集及视频压缩技术,其次是对井下电视的整体结构进行介绍,分别介绍了它的地面系统、井下仪、电缆高速谣传系统、并提供了目前可视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继而对可视化测漏仪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是对如何提高传输速率以及传输速率与帧率、码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并解决VideoLog井下电视在测试现场遇到的干扰因素并加以解决,实现在测试现场在铠装电缆上高速传输清晰流畅的视频图像。通过不断的现场摸索实践,提供一种适合测漏的可视化井下仪,并对现有井下仪进行升级改进,对它机械结构进行改良,并介绍了一款拥有双摄摄像头的井下电视。同时在长庆油田所在的区块对可视化测漏进行两个阶段的试验及应用验证,并不断改良测试工艺,在不断的试验验证中,提出一种新型测试工艺,基于氮气气举负压可视化测漏工艺。结果表明,基于氮气气举负压可视化测漏能够精确直观的测量漏点的具体位置,在测漏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罗青平[6](2019)在《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测井技术对油气资源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为一种利用摄像头获取井下视频的测井技术,井下电视在套损检测、落物捕捞等领域效果显着。但目前常用的“鹰眼”井下电视只能在测井电缆上传输1.5帧/秒的黑白图像。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其能够在≤5000m的测井电缆上传输20帧/秒的彩色井下视频。首先从井下电视设计相关的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入手。研究电缆传输特性、电缆高速传输理论、井下视频图像采集和处理以及电缆自适应技术。其次进行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的总体设计,分析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介绍电缆高速传输模块。之后对VideoLog井下电视中井温测量、深度测量、井下仪辅助光源设计和字符叠加4个部分进行了方案论证、硬件设计和底层驱动代码编写。在实验室和多个油田进行VideoLog井下电视的测试及应用。首先在实验室测试系统各部分功能,耐温耐压指标和整体性能。在不同长度测井电缆上测试了系统传输性能并做了对比。经测试,系统的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将VideoLog井下电视在胜利、长庆等油田的40余口油气井上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其可以看到清晰的井下视频,能直观反映井下问题,在套管检测和井下事故诊断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党龙飞[7](2019)在《钻孔测井雷达关键技术与原理样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科研团队原有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时域信号源、时域收发天线、微波与控制电路、数据采集与成像算法等钻孔测井成像雷达各子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基于冲激体制的钻孔测井成像雷达原理样机,并在实验测试井中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达到预期要求。针对提高时域信号源峰值功率、降低触发抖动、减小时域信号源电磁辐射干扰,以及脉冲波形整形等难点技术进行了应用基础与实验测试分析;设计并研制了基于固态快速开关器件(雪崩三极管)和Marx电路的时域信号源,信号源峰值电压500 V,峰-峰值脉宽0.5 ns(双极脉冲波形)、重频1-50 KHz可调、幅度抖动1.1%、方均根时间抖动30 ps。针对石油钻孔特定应用环境以及对时域天线设计的宽带匹配、小型化与高辐射效率、波形高保真要求、拖尾信号抑制、全向发射与定向接收等难点技术要求,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方法,设计并研制了基于电阻加载的偶极子全向发射天线与定向辐射的改进型单极子接收天线;收、发天线带宽0.3-2.5 GHz,时域增益3 dBi,阻抗变化范围40-60Ω,波形保真系数95%,主信号与拖尾信号幅值比10:1,拖尾信号持续时间小于2 ns;发射天线E面、H面时域方向图分别为±35°、±180°,天线几何尺寸50×2×0.15 cm3;接收天线E面、H面时域方向图分别为±35°、±60°,峰值功率前后比36:1,天线几何尺寸Φ6.8×18 cm3。采用等效采样与嵌入式时控电路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带宽0.3-2.5 GHz、增益10-60 dB可调、ADC分辨率16位、采样率6 GHz、延时精度250 ps、触发时间抖动10 ps、延时量程300 ns、重复频率1-50 KHz可调、可控信号支路数10路、几何尺寸12×8×3 cm3的时控与接收前端电路子系统。提出了以收、发天线直达波信号特征计时点为基准,通过时间对准、幅度归一、信号累计平均降噪、数字滤波、时变放大等步骤顺序的成像算法,在实验室及实验测试井测试中,获得了较为清晰的目标成像图像。在各子系统软、硬件研究基础上,研制了几何尺寸Φ9×300 cm3、能实时成像的钻孔测井雷达原理样机系统,测试数据表明,样机系统探测距离3-15 m、距离分辨率≤10 cm、角分辨率≤±5°、温度适应范围-40-80℃。原理样机研制为后续进一步的工程样机研制积累了技术与实验数据基础,有望满足诸如页岩气开采过程中裂缝走向探测设备的急迫需求。

李克兵[8](2018)在《TNA热中子分析探雷监控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从本质上准确快速探测地表下的反坦克地雷,是一个难点。本文所阐述的本质化探雷方法是TNA热中子分析方法,即采用热中子打在反坦克地雷上,地雷中的氮元素对热中子较敏感,产生γ射线,通过对γ能谱的采集分析,能够准确快速的探测反坦克地雷的存在与否。本论文为配合探索热中子分析探雷的技术实现过程,构建了一套TNA热中子分析探雷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热中子发生器、γ探测器、γ能谱分析算法,对探雷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结构的设计、软硬件接口的设计、探头温控模块设计、蓄电池电压检测、中子数据采集软件设计、γ数据采集软件设计、能量刻度软件设计、本底采集软件设计、目标识别软件设计、探雷操作流程设计等。模拟探雷实验过程表明,本论文所开发的探雷监控系统能够满足TNA热中子分析探雷的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施宇峰[9](2018)在《测井深度系统标定技术与装置研制》文中提出测井深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对于取得高质量的测井原始资料是至关重要的,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油气井的后期开发效果和油藏描述。塔里木油田采用测井标准井对测井深度系统进行标定。塔里木油田油藏埋藏深,完钻深度6000m以上的油气井已超过60%。而塔里木油田现役的测井标准井轮南13井,目前最大可下入深度仅4750m左右,对超过4750m的测井深度无法标定。急需新建一口深度超过6500m的超深井测井标准井。另外,实际生产作业中,测井深度与工程深度一旦产生误差,目前还无法在生产现场进行误差确认或者在生产现场进行测井深度标定。针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上述两个关于测井深度系统标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从塔里木油田废弃井中挑选一口最适宜建标的井,研究如何进行新建超深井测井标准井可行性分析,研究如何准确地将塔里木油田现役测井标准井轮南13井的深度传递至新建测井标准井,研究标准井测井深度传递的方案及技术要求,完成新建超深井测井标准井标准深度的建立。同时,系统收集国内外测井深度标定的方法手段、测井深度系统标定装置的结构和性能指标,收集相关领域最先进的测速测长技术,与测井现场实际条件相结合,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研制一套适用于生产作业现场的万分级非接触测井电缆的高精度、连续深度测量的深度标定装置,并在测井标准井及生产井中分别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最终建成塔里木超深井测井标准井形成塔里木油田超深井测井标准井标准值并配套可用于生产现场进行测井深度标定的深度标定装置。同时建立一套适用于塔里木油田的测井深度标定技术规范。

刘栋[10](2018)在《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声波测井仪器一般都由声波发射声系、声波接收声系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并进行协调工作。为了采用多信息融合的方法,减少测井解释的不确定性,现代仪器开始向大规模复杂阵列化方向发展。仪器阵列化声系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测井作业的成败,器件的一致性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井下高温高压环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仪器的阵列化也增加了组装调试和维修的难度与复杂度。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开发一套应用于大规模阵列式声波测井仪器声系的测试系统。本文设计研究的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能够完成对声系的调试和维护。搭建了一个基于嵌入式ARM7+uclinux平台的调试框架,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板来模拟声波发射和接收声系。设计中,ARM前端机与上位机通过网络互连,测试功能板通过仿PC104总线结构与前端机通信,功能板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模拟信号发射器模块。调试发射声系时,包含内置拾音器的采集处理模块模拟接收声系,并对声场信号进行采集、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操作,然后上传供上位机处理。调试接收声系时,基于DDS技术的模拟信号发射器模块通过扬声器产生周期性的频率、幅度可调的模拟声场,为接收声系提供模拟工作环境。采用多线程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和多文档窗口结构,设计了基于VC语言的PC软件。嵌入式核心板软件是基于u Clinux操作系统实现的,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分层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编程技术使调试平台软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本文设计的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具备检测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有效性和性能一致性的功能。利用测试系统对声波测井仪阵列式声系进行调试,测试了换能器、电路的有效性、一致性,验证了该装置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对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可显着提升组装和维修过程中的检测与诊断效率,对测井方法的研究和验证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类型声波测井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ECLIPS测井系统与笔记本电脑之间测井数据的快速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CLIPS测井系统与笔记本电脑之间测井数据的快速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1)管柱激光可视化三维扫描成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检测技术
        1.2.2 管柱三维成像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理论基础
    2.1 摄像机成像模型
        2.1.1 常用坐标系
        2.1.2 线型摄像机模型
        2.1.3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
    2.2 摄像机标定
        2.2.1 摄像机标定方法选择
        2.2.2 张正友平面标定法
    2.3 图像边缘检测
        2.3.1 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
        2.3.2 常见边缘检测算子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可视化检测与管柱建模方法
    3.1 可视化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3.1.1 影响管柱变形检测效果的因素
        3.1.2 管柱三维数据的获取
    3.2 管柱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3.2.1 图像采集
        3.2.2 图像矫正
        3.2.3 光圈坐标提取
        3.2.4 数据规范化
        3.2.5 构建三维管柱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可视化检测系统设计
    4.1 激光可视化检测仪组成与工作原理
        4.1.1 图像采集模块
        4.1.2 360°水平激光器模块
    4.2 主控机箱组成与工作原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柱三维建模软件设计
    5.1 功能模块划分
    5.2 显示界面设计
    5.3 管柱三维建模软件模块设计
        5.3.1 图像矫正模块设计
        5.3.2 光圈坐标提取模块设计
        5.3.3 数据规范化模块设计
        5.3.4 绘制管柱模型模块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6.1 管柱变形检测实验
    6.2 管柱三维建模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学术成果

(2)饶阳凹陷区域水平井测井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水平井概念
        1.1.2 水平井测井技术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水平井开发现状
    2.1 饶阳凹陷区域地质概况
        2.1.1 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层和沉积特征
        2.1.3 区域油气藏开发建设情况
    2.2 区块水平井技术应用现状
    2.3 区块水平井井况对测井工艺的影响
        2.3.1 水平井中的流型
        2.3.2 区块水平井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平井测井工艺技术研究
    3.1 水平井动态监测测井技术工艺方案优选
        3.1.1 输送工艺技术的确定
        3.1.2 产液剖面测井仪器研究开发与应用
        3.1.3 水平井饱和度测井仪器研究开发
    3.2 测井仪器地面数控系统设计与制作
    3.3 解释软件完善与优化
    3.4 其他相关设备工具配套
        3.4.1 多功能测井工程车配套
        3.4.2 地面井口设备
        3.4.3 水平井三层铠装多芯测井电缆
    3.5 产液剖面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3.6 水平井剩余油/含水饱和度分布规律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平井测井技术应用分析
    4.1 试验方案
        4.1.1 试验要求
        4.1.2 试验施工流程
        4.1.3 设备和仪器
    4.2 路36平11井试验与结果分析
        4.2.1 试验井基础数据
        4.2.2 试验井生产状况
        4.2.3 试验井轨迹剖面图
        4.2.4 目的及要求
        4.2.5 录取资料数据
        4.2.6 结果分析
    4.3 路36平3井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验井基础数据
        4.3.2 试验井生产状况
        4.3.3 试验井轨迹剖面图
        4.3.4 目的及要求
        4.3.5 录取资料数据
        4.3.6 结果分析
    4.4 里107平1井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验井基础数据
        4.4.2 试验井生产情况
        4.4.3 目的及要求
        4.4.4 录取资料数据
        4.4.5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落鱼检测的主要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井下落鱼简介及检测技术的研究
    2.1 落鱼的原因及类型
        2.1.1 人为操作原因造成的井下细小落物
        2.1.2 套管损坏导致的井下落物
        2.1.3 器材质量及井下检测类工具造成的井下落物
    2.2 井下落鱼的处理措施分析
        2.2.1 井下落鱼的危害及预防
        2.2.2 井下打捞工具的选择
    2.3 落鱼检测技术的研究
        2.3.1 铅模打印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
        2.3.2 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
        2.3.3 应用效果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ideoLog井下电视系统
    3.1 井下电视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1 系统组成
        3.1.2 工作原理
    3.2 井下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
        3.2.1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3.2.2 电缆传输系统分析
    3.3 井下电视的应用研究
        3.3.1 井下测井仪器介绍
        3.3.2 测井仪器的应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钢丝作业的存储式仪器设计及资料解释
    4.1 VideoLog存储式井下仪器的设计
        4.1.1 存储式仪器总体方案
        4.1.2 存储式仪器设计要求
        4.1.3 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4.1.4 存储式仪器的工作模式
        4.1.5 存储式仪器耐温耐压的测试
    4.2 井下资料的解释处理
        4.2.1 视频图像的增强处理
        4.2.2 深度的测量及尺寸标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
    5.1 井下落鱼在检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5.1.1 井液影响
        5.1.2 电磁干扰影响
        5.1.3 其他因素的影响
    5.2 检测前施工准备工作
        5.2.1 通井
        5.2.2 刮削
        5.2.3 洗井
    5.3 应用案例
        5.3.1 气井检测
        5.3.2 油井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VideoLog井下电视视频处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井下电视技术及发展
        1.2.2 测井解释处理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
    2.0 VideoLog井下电视系统
        2.0.1 井下检测仪组成及工作原理
        2.0.2 地面控制机箱组成及工作原理
        2.0.3 VideoLog井下电视设计指标
    2.1 OpenCV技术
        2.1.1 OpenCV技术特点
        2.1.2 OpenCV架构分析
    2.2 图像平滑处理
        2.2.1 均值滤波
        2.2.2 高斯滤波
        2.2.3 中值滤波
    2.3 图像二值化
    2.4 图像形态学滤波
        2.4.1 膨胀与腐蚀
        2.4.2 开运算与闭运算
    2.5 运动目标检测
        2.5.1 光流法
        2.5.2 背景减除法
        2.5.3 帧间差分法
    2.6 图像特征检测与匹配
        2.6.1 特征点检测
        2.6.2 特征点匹配
    2.7 暗通道去雾
        2.7.1 暗通道先验理论
        2.7.2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算法
    2.8 井筒成像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处理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功能模块划分
    3.3 开发环境搭建
    3.4 界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处理软件功能实现
    4.1 视频处理软件总体流程设计
    4.2 图像增强模块
        4.2.1 测井视频读取
        4.2.2 图像去雾
    4.3 特定目标识别模块
        4.3.1 接箍边缘检测
        4.3.2 图像处理
        4.3.3 接箍判定
        4.3.4 接箍边缘轮廓绘制
        4.3.5 接箍计数
        4.3.6 仪器方向识别
    4.4 消除失真模块
        4.4.1 接箍特征参数提取
        4.4.2 中心不动点坐标估计
        4.4.3 偏心校正映射
    4.5 定量测量模块
        4.5.1 展开变换映射
        4.5.2 图像拼接
        4.5.3 定量测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井系统测试与视频处理软件应用
    5.1 测井系统测试
    5.2 视频处理软件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可视化油井测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井下电视技术及发展
        1.2.2 测漏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井下电视技术原理研究
        1.3.2 井下电视仪器的研究
        1.3.3 油井可视化测漏工艺研究
        1.3.4 油井可视化测漏应用研究
    1.4 本论文的文档结构
第二章 可视化检测技术
    2.1 电缆高速传输理论基础
        2.1.1 电缆传输特性分析
        2.1.2 电缆高速传输系统模型
    2.2 视频图像采集及压缩
        2.2.1 视频图像采集
        2.2.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3 可视化测井系统
        2.3.1 系统的整体结构
        2.3.2 系统工作原理
    2.4 地面系统整体构成
    2.5 井下仪组成及工作原理
    2.6 电缆高速遥传系统
    2.7 VideoLog井下电视技术研究成果
        2.7.1 VLT1W54-5000 井下工具
        2.7.2 VLTP90-2000 井下工具
    2.8 VideoLog井下电视设备
        2.8.1 解释设备
        2.8.2 测井软件
        2.8.3 测井车及测井电缆
    2.9 小结
第三章 可视化测漏仪研究
    3.1 实现高速传输
    3.2 实现视频流畅清晰
    3.3 干扰因素
        3.3.1 干扰源的确定
        3.3.2 解决干扰源
    3.4 井下仪的升级
    3.5 双摄仪器
        3.5.1 VLTD54-2000 测井仪
        3.5.2 性能指标
        3.5.3 应用实践
    3.6 小结
第四章 可视化测漏探索
    4.1 测漏的难点
    4.2 漏失井特征分析
    4.3 长庆油田测漏研究
    4.4 测漏方法研究
    4.5 可视化测漏
        4.5.1 可视化测漏第一阶段
        4.5.2 可视化测漏第二阶段
    4.6 可视化测漏方式
        4.6.1 正压测漏法
        4.6.2 负压测漏法
    4.7 小结
第五章 氮气气举可视化测漏工艺研究
    5.1 氮气气举作业简介
    5.2 氮气气举可视化测井技术
        5.2.1 技术原理
        5.2.2 设备
        5.2.3 气举施工工艺
    5.3 氮气气举可视化测井
    5.4 可视化测漏前期准备
        5.4.1 井下仪器的机械结构改进
        5.4.2 井筒处理
        5.4.3 深度校定
    5.5 应用案例:氮气气举负压可视化测漏
        5.5.1 氮气气举可视化测井技术试验施工设计
        5.5.2 氮气气举可视化测井技术试验施工报告
        5.5.3 施工总结
        5.5.4 认识及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理论基础
    2.1 电缆传输研究
        2.1.1 电缆特性分析
        2.1.2 电缆传输方式
    2.2 电缆高速传输系统
        2.2.1 电缆传输基本理论
        2.2.2 电缆高速编码调制
    2.3 井下视频信号采集与处理
        2.3.1 井下视频信号的采集
        2.3.2 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2.4 电缆自适应技术
    2.5 小结
第三章 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总体方案
    3.1 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概述
    3.2 系统设计指标
    3.3 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系统组成
    3.4 地面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5 井下系统
        3.5.1 井下仪组成及工作原理
        3.5.2 井下仪耐温耐压设计
    3.6 测井电缆网络高速传输模块
    3.7 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平台介绍
        4.1.1 微控制器STM
        4.1.2 MDK5 开发环境
    4.2 井温测量
        4.2.1 井温测量硬件选型
        4.2.2 井温测量原理
        4.2.3 井温测量软件设计
    4.3 深度测量
        4.3.1 马丁代克测深系统
        4.3.2 地面主控模块硬件设计
        4.3.3 深度信号采集与处理
    4.4 井下仪辅助光源设计
        4.4.1 辅助光源硬件设计
        4.4.2 井下仪调光软件设计
    4.5 字符叠加设计
        4.5.1 字符叠加硬件设计
        4.5.2 字符叠加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
    5.1 井温测量测试
    5.2 井下仪耐温耐压的测试
    5.3 系统测试
        5.3.1 系统整体功能测试
        5.3.2 测井电缆传输性能测试
    5.4 VideoLog现场应用
        5.4.1 井下电视作业方案
        5.4.2 应用案例一作业效果检查
        5.4.3 应用案例二事故勘察
        5.4.4 应用案例三套管结垢观察
        5.4.5 应用案例四井下落物观察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钻孔测井雷达关键技术与原理样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钻孔测井技术与设备发展现状
        1.1.1 钻孔测井技术发展现状
        1.1.2 钻孔测井设备发展现状
        1.1.3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测井技术发展现状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学科与技术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2 社会需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3 选题的科研项目与研究基础背景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意义与关键技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项目研究关键技术
    1.4 主要创新与章节结构安排
        1.4.1 主要创新
        1.4.2 论文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时域雷达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时域信号波形设计
        2.1.1 典型时域信号的频谱分析
        2.1.2 用于辐射的时域信号波形设计
    2.2 时域天线的关键参数体系与设计原则
        2.2.1 描述时域天线的关键参数
        2.2.2 时域天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2.3 信号源与时域天线的电磁匹配
        2.3.1 电磁匹配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2.3.2 信号源与辐射天线电磁匹配研究
    2.4 时域信号成像算法研究
        2.4.1 目标回波时域信号提取方案
        2.4.2 时域成像算法调试与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方案设计与指标论证
    3.1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系统研制方案
        3.1.1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构成与工作流程
        3.1.2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机械结构设计
    3.2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系统技术指标论证
        3.2.1 样机系统距离分辨率与时域信号波形参数
        3.2.2 样机系统雷达不模糊距离与最高重频
        3.2.3 样机系统发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与探测距离
        3.2.4 样机接收机系统技术指标
        3.2.5 样机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指标
        3.2.6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技术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系统设计与研制
    4.1 时域信号源设计、研制与测试
        4.1.1 时域信号源设计方案
        4.1.2 时域信号源技术指标论证
        4.1.3 时域信号源关键技术研究
        4.1.4 时域信号源研制
        4.1.5 时域信号源实验测试
        4.1.6 时域信号源设计与研制小结
    4.2 时域收发天线设计、研制与测试
        4.2.1 全向辐射偶极子天线设计
        4.2.2 定向接收单极子天线设计
        4.2.3 时域收发天线设计与研制小结
    4.3 接收机设计、研制与测试
        4.3.1 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与研制
        4.3.2 宽带低噪放及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与研制
        4.3.3 接收机信号调理链路仿真
        4.3.4 等效采样电路设计与研制
        4.3.5 接收机实验测试
        4.3.6 接收机设计与研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系统调试与测试
    5.1 时域测井成像雷达样机系统成像实验测试
        5.1.1 移动目标成像实验
        5.1.2 移动系统成像实验
        5.1.3 穿墙成像及对水体成像实验
    5.2实验井成像实验
        5.2.1 实验场地构建
        5.2.2 雷达系统实验井成像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后续展望
    6.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8)TNA热中子分析探雷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TNA热中子探雷理论分析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1 论文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结构
2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设计
    2.1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2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2.3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2.3.1 系统需求
        2.3.2 系统模块设计
    2.4 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2.5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主要设计任务
    2.6 本章小结
3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描述
        3.2.1 中子发生器及其中子探测器模块
        3.2.2 γ探测器与多道分析仪模块
    3.3 探头恒温控制器设计
        3.3.1 设计思路
        3.3.2 电源电路设计
        3.3.3 温湿度采集模块设计
        3.3.4 UART通信电路设计
        3.3.5 电池检测电路设计
        3.3.6 执行单元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4.2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说明
    4.3 通讯协议设计
        4.3.1 总界面工控机与中子控制工控机间的通信协议
        4.3.2 总界面工控机与温控模块间的通信协议
        4.3.3 总界面工控机与多道分析仪间的通信方式
    4.4 参数设置界面设计
    4.5 恒温控制程序流程图
    4.6 信号的采集与转换
        4.6.1 中子数据采集
        4.6.2 γ 数据采集
        4.6.3 中子发生器控制模块
    4.7 能量刻度模块设计
        4.7.1 能量刻度功能设计
        4.7.2 能量刻度程序流程图
    4.8 本底采集模块设计
        4.8.1 本底采集功能分析
        4.8.2 本底采集算法分析
        4.8.3 本底采集程序流程图
    4.9 目标识别模块设计
        4.9.1 目标识别功能分析
        4.9.2 目标识别算法分析
        4.9.3 目标识别程序流程图
    4.10 人机交互界面
        4.10.1 系统启动界面
        4.10.2 参数设置与查询界面
        4.10.3 监控主界面
        4.10.4 探雷目标识别界面
    4.11 本章小结
5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热中子探雷监控系统整机结构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监控系统探雷实验过程
    5.4 监控系统实验相关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测井深度系统标定技术与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测井深度标定技术及装置研究状况
        1.2.1 国内测井深度标定技术及装置研究状况
        1.2.2 国外测井深度标定技术及装置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主要技术指标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塔里木新建超深井测井标准井建标方案
        2.1.1 测井深度
        2.1.2 测井标准井深度标定基本原理
        2.1.3 利用测井标准井进行深度标定的工作流程
        2.1.4 塔里木新建超深井测井标准井建标方案设计
    2.2 万分级测井深度标定装置方案设计
第3章 塔里木超深井测井标准井深度建标
    3.1 塔里木超深井测井标准井的选井
    3.2 轮深2井建标可行性分析
        3.2.1 轮深2 井基本情况
        3.2.2 轮深2 井完井套管情况及固井质量评价
        3.2.3 轮深2 井套损可能性分析
        3.2.4 轮深2 井修井后套管固井质量再验证
    3.3 轮深2井深度零点校正
    3.4 轮深2井深度传递
        3.4.1 轮深2 井深度传递技术思路
        3.4.2 轮深2 井深度传递质量控制
        3.4.3 轮深2 井套管接箍深度标准值求取
        3.4.4 轮深2 井深度传递相关性
第4章 测井深度标定装置研制
    4.1 深度标定装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2 深度标定装置的总体设计
        4.2.1 深度校验信号采集
        4.2.2 测井车深度信号采集
        4.2.3 测井深度校验系统
    4.3 万分级非接触测长系统的优选与实验研究
        4.3.1 测速仪优选
        4.3.2 VLM320L型白光测速仪测长实验检验
    4.4 深度标定装置附着式随动测量机构的设计与制造
        4.4.1 传感器恒温系统的研制
        4.4.2 附着式随动机构的研制
        4.4.3 附着式随动测量机构操作方法
    4.5 深度标定装置可视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制造
    4.6 深度标定装置硬件连接
    4.7 DCS深度校验系统软件操作
        4.7.1 系统启动
        4.7.2 深度对零
        4.7.3 采集校验
    4.8 白光深度标定装置标定实验
        4.8.1 白光深度标定装置深度重复性检验及标定
        4.8.2 深度标定装置现场应用
第5章 塔里木油田测井深度标定技术规范
    5.1 测井深度标定基本要求
        5.1.1 电缆校深的相关规定
        5.1.2 符合校深的条件
        5.1.3 校深出车前的准备工作
    5.2 白光校深系统刻度
    5.3 应用白光校深系统校深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测井仪器调试装备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分析
    2.1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分析
        2.1.1 方位远探测反射声波测井仪的结构
        2.1.2 三维声波测井仪器的结构
        2.1.3 仪器的测试需求分析
    2.2 台架系统架构设计
第3章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1 嵌入式前端机设计
        3.1.1 嵌入式处理器
        3.1.2 核心板架构设计
        3.1.3 板间通信接口设计
    3.2 声波接收装置设计
        3.2.1 前置采集电路设计
        3.2.2 放大滤波电路设计
        3.2.3 ADC采集电路设计
    3.3 声波发射装置设计
        3.3.1 基于FPGA的 DDS设计
        3.3.2 DAC转换电路设计
        3.3.3 程控增益电路设计
        3.3.4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第4章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软件设计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4.1.2 系统引导程序
        4.1.3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4.1.4 嵌入式软件驱动程序设计
        4.1.5 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设计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2.1 上位机软件架构
        4.2.2 上位机网络通信简介
        4.2.3 上位机网络通讯实现
        4.2.4 工作参数设置模块
        4.2.5 波形显示模块
        4.2.6 文件操作模块
        4.2.7 文件回放模块
第5章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应用测试
    5.1 接收声系测试
        5.1.1 接收声系各采集通道频率响应测试
        5.1.2 接收声系各采集通道程控增益测试
        5.1.3 接收声系接收阵列峰峰值一致性测试
        5.1.4 接收声系接收阵列时域和频域一致性测试
    5.2 发射声系测试
        5.2.1 发射声系单极发射换能器声场特性测试
        5.2.2 发射声系偶极发射换能器声场特性测试
第6章 结论
    6.1 工作成果
    6.2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ECLIPS测井系统与笔记本电脑之间测井数据的快速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 [1]管柱激光可视化三维扫描成像技术研究[D]. 雷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饶阳凹陷区域水平井测井技术研究及应用[D]. 王潇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井下电视在落鱼检测中的应用[D]. 赵康.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VideoLog井下电视视频处理软件开发[D]. 王家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5]基于可视化油井测漏技术研究[D]. 田庚.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VideoLog网络高清井下电视技术及其应用[D]. 罗青平.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8)
  • [7]钻孔测井雷达关键技术与原理样机研究[D]. 党龙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TNA热中子分析探雷监控系统开发[D]. 李克兵.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2)
  • [9]测井深度系统标定技术与装置研制[D]. 施宇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D]. 刘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标签:;  ;  ;  ;  

在 ECLIPS 测井系统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快速传输测井数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