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水库大坝渗水原因初探及防渗措施

双山水库大坝渗水原因初探及防渗措施

一、浅析双山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渗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鹏[1](2021)在《水库试蓄水过程中坝基局部渗漏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结合云南拉里么水库大坝工程建设运行实践,就试蓄水过程中坝基出现局部渗漏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研究该大坝补强加固防渗方法。针对左岸坝基渗漏严重,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测。分析渗水通道主要集中在坝轴线里程左0+013.735~坝0+006.263 m段。通过系统分析渗漏的原因及渗漏途径,提出了补强防渗帷幕灌浆的处理方案。对左岸绕渗段渗漏通道进行灌浆处理后,水库渗漏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增强了大坝及左坝肩渗流稳定性。

姚植[2](2021)在《虎林市伐木场水库地基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立佑[3](2021)在《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型水库数量众多,许多水库随着工作寿命增加亟需进行除险加固。然而,目前国内针对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实施后的评价仍然较少,对水库经除险加固后的效果研究缺乏指导意义。本文以大鲍水库为对象,研究分析影响大鲍水库服役性能的因素,其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及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国内相关统计资料,研究土坝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并以大鲍水库为例,研究水库大坝服役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提升措施。并利用有限元理论对大鲍水库渗流加固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2)构建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应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G2法、权的最小平方法、反熵权法及独立信息数据波动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并利用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权重融合。(3)建立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把组合权重与多元联系数融合,引入了广义集对势概念辅助分析,应用于大鲍水库大坝的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4)采用Visual Basic 6.0,结合本专业特点,以简洁明了的计算为宗旨,开发出一款具有普适性,用户界面友好,使用简单,计算准确的小型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系统。

宋彦伸[4](2021)在《连云港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比选与分析》文中提出连云港地处江苏北部地区,与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接壤,省内与徐州、宿迁、盐城相邻,辖区内共有小型水库156座。2019年新增注册登记的15座小水库中,有13座安全鉴定结论为三类大坝,需开展除险加固建设。本文结合13座水库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实际,提出了由于缺乏地区性的方案比选原则和投资控制方法,当工作任务集中或者决策者经验不足的时候,将会出现方案决策不合理,造成资金浪费、工期拖延、运行管理不便甚至无法发挥工程效益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统计分析连云港市上一轮小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趋势,基于长期运行管理经验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地区的方案决策经验和投资控制原则;对小型水库的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的局限性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对安全鉴定发现的病险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除险加固计划;将除险加固的方案比选问题划分为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防渗处理、迎水坡防护、坝顶路等5主要个子项,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分析模型、开展最佳方案的决策研究,将决策者的主观经验以判断矩阵的方式量化,用科学严谨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各备选方案的权重,进而得出各子项的最佳方案比选成果。比选完成后对所得成果进行了验证。工程投资的3项指标计算结果均符合本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趋势,方案选择情况均符合前文总结的比选经验。因此,研究成果是正确的。本文建立的比选模型、总结的分析研究过程,对提高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的综合比选及决策水平具有应用价值,今后可用于本地区的工程决策,也可为类似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依茹罕[5](2020)在《基于规范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以大西山水库为例》文中认为为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生态、航运以及旅游等用途,建国初期我国修建了大批的水利水电工程,其中重力坝作为一种挡水建筑物,由于其结构稳定安全等特征,被大量的建设和实用,在我国的防洪安全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水利普查于2010年到2012年开展起来,此次水利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水库数量达到98002座,大多建于20世纪20~70年代,总库容达到9323.12亿立方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库总量最大,且总库容最高,受益人口以及保护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部分水库建设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运行时间较长,陆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而且水库的安全评价标准也在逐渐提高,这就使得我国的很多水库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评价。如何充分发挥水库大坝的工程效益,并且减少水库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是当下水利水电行业备受重视的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问题。坝工界对检测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合理评价,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研究现有水库和大坝的安全评价问题,不但可以指导既有水库的防洪和大坝安全防范,还可以指导未来的水库大坝安全设计研究,因此研究既有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水库安全综合评价大多以定性的方式,以水库大坝工程安全为中心全面的评价了水库大坝的安全性。由于规范法评价大多以定性评判为主,这样就容易对决策产生争议和分歧;在决策时各部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突出,也没有分明的权重。而且仅运用定性的方式,将水库大坝分成三个类别,无法对比同属一个类别的不同水库抗风险能力。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水库安全评价的定量评价分析模型。与传统的规范法对比,AHP模型可以对水库的危险程度作出定量化的结论。AHP法通过给层次结构的排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及给影响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各因素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数学方法,计算出各水库的最后得分。通过最后得分,便可进行同等级水库的病险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也就是说同等级得分越低的水库,病险程度就越严重,就更加需要进行除险加固。专家教授对于权重的分析和评判,提高了AHP模型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本文分别运用规范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大西山水库大坝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相当,分别得出了大西山水库1998年除险加固前和2017年现状水库大坝属于三类坝及不安全坝的评价结果。与此同时层次分析法得出结论:水库在两个时期虽同为不安全坝,但水库1998年除险加固前比2017年现状的总分要低,说明1998年除险加固前水库的病险程度远比2017年现状严重得多。也就是说,当洪水或其他灾害来临时,1998年除险加固前水库更容易发生漫坝或溃坝事故。层次分析法用于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是可行的,是水库大坝综合安全评价的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高涛涛[6](2020)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沥青混凝土极佳的防渗性能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在土石坝中作为防渗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过程中,心墙层间结合是施工的重点,同时也是心墙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中常对已冷却的结合面采取加热措施来保证其层间结合质量,随着国产沥青品质的提高以及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沥青混凝土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已在碧流河水库大坝等工程得到应用。《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16中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因缺乏相关强度试验验证而未列入施工规范,因此对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展开相关强度试验验证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为此前往纳达水库工程和苏洼龙水库工程进行相关试验。在纳达水库工程摊铺试验中,采用人工摊铺方式研究红外线加热和火焰喷灯两种常用加热方式下结合面的防渗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红外线加热70℃、50℃、30℃和不加热四种不同温度下结合面的防渗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苏洼龙水库摊铺试验中,现场通过机械摊铺对层间冷结合和热结合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同时对日连续施工多层工况下层间结合进行力学性能研究。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工摊铺时,红外线加热和火焰喷灯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力学强度和防渗性能无明显区别,但变形能力方面红外线加热优于火焰喷灯加热。(2)红外线加热四种结合温度下结合面的力学性能和防渗性能表明,层间结合加热温度对层间结合质量无明显关系,主要原因为上层沥青混合料“排气”过程中进一步使结合面温度上升,淡化了加热效果。(3)机械摊铺沥青混凝土时,日施工一层情况下,冷结合面是否加热对结合面力学性能方面无明显区别,与红外线加热不同温度下层间结合力学性能结论一致。(4)机械摊铺连续施工时,底层沥青混凝土层面温度为100~110℃,结合面力学强度优于日施工一层情况下层间结合强度,但变形能力较弱于日施工一层工况下试件变形能力。建议连续多层施工时,可等待层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再进行施工操作。(5)综合分析两个工程项目层间结合研究结论,两个工程项目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施工中,均可采用层间冷结合处理方式。同时其结合面强度研究成果可为规范的下次修订提供参考。

仲述[7](2020)在《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丹东地区水库主要以土石坝为主,但早期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时间久,质量差,前期调研不够,设计强度不足,致使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破坏的病险水库。通过病险原因分析可以正确的分析出影响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能够起到很好指导作用。针对影响土石坝安全的病险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网络分析法引入土石坝病险因素的分析中,建立经过三角模糊处理的网络分析法的模型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辽宁省丹东地区水系众多,中小型病险水库多,现状问题严重,具有病险水库问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收集丹东地区13座中小型病险水库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水库建设年代,出现的病险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建立的病险水库的病险因素集。(2)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引入三角模糊数对网络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建立土石坝病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和网络结构图,根据指标权重的计算分析出病险水库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的水库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3)针对网络分析法得出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合丹东地区具体情况,总结了丹东地区病险水库的主要问题,包括防洪标准安全,渗流稳定安全,结构形式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金属构件及结构,水库管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4)针对洪标准安全,渗流稳定安全,结构形式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金属构件及结构,水库管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大坝防洪标准,采取灌浆和防渗措施,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增加贴坡排水设备,清除裂缝两侧及塌坑周边的松土,采用合适土质进行回填等;重建闸室及人行工作桥,启闭塔、修建挡水闸,增设检修闸门,在闸墩上修建交通桥,增设启闭机房;落实大坝安全责任制;依法开展划界确权工作,明确管理保护范围;完善水库管理设施,落实维修养护资金。(5)以小型病险水库——宽甸县太平水库为实例进行分析计算,该水库现状病险问题突出,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具有可参照性和复制性。分析计算各除险加固建筑物的水力特性,对大坝、溢洪道抗洪泄水条件不足,混凝土破坏,渗漏问题等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输水洞重新进行水力计算,针对原输水洞中存在的过流能力不足、下游消力池消能效果较差等问题,对其过流能力、消能效果及最低运行水位等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太平水库的治理结果可以验证研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以后病险水库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宁钟祥[8](2020)在《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仁宗海堆石坝坝体的最大高度约为56m,坝址区河床为深厚覆盖层,厚度高达130m~148m。坝体与坝基防渗分别采用复合土工膜与悬挂式防渗墙,防渗墙的深度最大为82m。由于两岸山体裂隙较为发育,所以采取帷幕灌浆对其进行防渗处理。右岸防渗帷幕水平向深入山体107m,垂向从2934m延伸至高程2850m。该堆石坝在2009年至2019年这10年以来,右岸存在绕坝渗流,且大坝一直处于渗漏异常状态,所以利用右岸绕坝渗流监测数据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右岸绕坝渗流的时空特征,计算坝体剖面水力坡降,研究渗漏对堆石坝工程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1)通过对右岸下层灌浆平硐内的5支渗压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库水位为2930m时,位于平硐中部的渗流孔水位最高。且在库水位从2910m上升至2930m的过程中,该渗流孔水位上升速率最大,与库水位相关性最好。绕渗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层平硐0+40m~0+90m段。(2)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发现右岸坝后坡脚与右岸下层廊道渗水以及坝后勘探孔水柱均是由于库水绕过右岸防渗帷幕以及穿过坝体流向坝后,使得右岸坝后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发生渗漏。右岸下层廊道漏水主要集中在0+90m~0+300m段,且右岸渗漏量在2013年后逐年增加。(3)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在右岸防渗帷幕两种不同深度的工况下,模拟出防渗帷幕与坝后地下水的流动特征,说明有部分地下水确实是绕防渗帷幕底部渗流,坝后水流是从右岸流向左岸。(4)通过对坝体4个监测剖面中渗压计的有效监测数据进行渗透坡降计算,每个剖面的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值,且坝体浸润线较低。虽然右岸坝后最大渗漏量为315.93L/s,高于其他工程,但是坝后渗漏水较为清澈,水中无明显的泥沙带出,所以大坝渗漏对大坝安全运行无破坏性影响。

嘎玛[9](2020)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石坝因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技术简单及筑坝经验丰富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随着土石坝建筑的不断增加,相对应的诸多复杂工程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是土石坝水利工程建设中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高寒地区通常指高海拔(或高纬度)、常年低温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近些年,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向西藏等高海拔和高寒地区转移。西藏等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年变幅大、冬季寒冷历时长,且现有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较少,在该地区建设土石坝工程时可供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因此分析探究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对支撑我国西部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振冲碎石桩是当前地基处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论述了不同地基(砂性土、粘性土)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从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原则、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两方面介绍了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方法,并简述了该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实施过程及质量控制手段,为该方法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处理的应用奠定基础。(2)论文阐述了渗流的基本原理,对渗流基本方程的推导、求解进行了论述,并以Geo-Studio软件Seep/w模块为依托介绍渗流分析的主要步骤。随后分析了渗流控制的主要措施,并从原理、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对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两种目前渗流控制中常用的防渗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3)以高寒地区西藏结巴水库大坝地基处理作为研究实例,运用振冲碎石桩、渗流控制及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该工程地基防渗加固的处理方法。在地基振冲碎石桩加固方面,振冲碎石桩桩径设计为1.0m,深度依据地基条件确定,比砂层所处地基高程低1.0m,桩距依据实际情况采用1.5m、2.0m、2.5m三种不同距离进行梅花桩布置。试桩结果表明,所设计振冲碎石桩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坝基防渗处理方面,设计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覆盖层下基岩采用帷幕灌浆的防渗技术。依据渗流分析结果,在设计防渗处理下,渗流量、渗透比降均满足项目渗透稳定要求。

黎景智[10](2020)在《肖家山水库坝体异常渗流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土石坝是国内外被内广泛采用的坝型。但土石坝面临的渗流问题十分突出,是引起土石坝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以自建成起长期存在渗漏问题的湖南肖家山水库为工程背景展开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异常渗漏原因初步分析。分析肖家山水库坝体存在的异常渗漏现象,结合建造历史与历年来除险加固记录,推测多种可能原因。(2)由坝体材料和渗水明确异常渗漏原因。通过现场采集库水与渗漏水样,进行成分检测,分析pH值与钙离子浓度差异,表明地下径流较通畅,坝体渗漏带土体内部渗流流速快;采集坝顶、渗漏带上部、内部及下部土样,试验得到含水率、渗漏系数以及抗剪强度等,结果表明渗漏带土体含水率以及渗漏系数均高于其他部位,土体性能较差,推测渗漏带为冻伤的筑坝材料进而形成渗漏通道。(3)基于渗流数值分析评价大坝渗流性状。通过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监测资料等,在ANSY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肖家山水库主坝三维可视化计算模型。对坝体除险加固前后不同工况下分别进行渗流计算,分析渗透坡降、自由面的变化规律,得出坝体渗漏量,确定防渗控制效果较弱部位,评价大坝渗流稳定性。(4)计算大坝高水位运行风险并提出加固运行策略。采用条件概率法计算风险,在现行调洪演算原则下,基于R-F法求解高水位风险与漫顶风险。针对异常渗漏问题提出相应的加固策略与运行方案。针对存在异常渗流问题的土石坝,除检测pH值与钙离子浓度外还可探讨渗漏水中其他成分作为判别依据。对此类存在松散填筑夹层的土石坝该如何进行经济有效的除险加固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浅析双山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渗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双山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水库试蓄水过程中坝基局部渗漏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水库工程特性
2 大坝工程地质及评价
    2.1 坝址区工程地质
    2.2 工程地质评价
3 大坝坝基开挖及处理
    3.1 坝基开挖
    3.2 坝基处理
4 坝基渗漏现象和原因分析
5 大坝坝基补强防渗处理
    5.1 左岸坝基补强防渗方案
    5.2 坝基补强防渗施工
        (1) 灌浆段长。
        (2) 灌浆压力。
        (3) 灌浆材料。
        (4) 浆液配合比。
        (5) 施工方法。
        (6) 浆液浓度的选用。
        (7) 工程质量检查。
    5.3 坝基补强防渗效果
6 结 论

(3)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鲍水库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建设情况
    2.3 水库大坝运行风险及服役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鲍水库大坝渗流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
    3.1 渗流稳定分析原理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3.3 大鲍水库大坝渗流性态提升措施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鲍水库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评价因子的量化方法
    4.3 赋权方法研究
    4.4 权重计算
    4.5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评价系统开发
    5.1 系统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5.2 Visual Basic 6.0开发过程
    5.3 系统总体设计
    5.4 实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连云港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比选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连云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现状分析
    2.1 总体情况
    2.2 除险加固历史与现状
    2.3 投资控制统计分析
    2.4 方案决策统计分析
    2.5 工程效益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连云港小型水库安全评价
    3.1 安全评价体系
    3.2 安全鉴定结论评价
    3.3 除险加固计划
    3.4 小结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4.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2 比选模型的构造
    4.3 权重的计算
    4.4 小结
第五章 除险加固方案的比选与分析
    5.1 概述
    5.2 大坝加固
    5.3 溢洪道加固
    5.4 坝体防渗
    5.5 迎水面护坡
    5.6 坝顶路
    5.7 比选成果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规范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以大西山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水文气象
        2.1.2 地质构造
    2.2 工程概况
3 层次分析法
    3.1 AHP模型的分析原理及步骤
    3.2 递阶层次结构
    3.3 递阶层次结构元素选取
        3.3.1 准则层因素
        3.3.2 措施层因素
    3.4 判断矩阵
    3.5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3.6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3.7 结果分析
4 规范法
    4.1 水库质量评价
    4.2 运行管理评价
    4.3 防洪安全评价
    4.4 渗流安全评价
    4.5 结构安全评价
    4.6 抗震安全复核
    4.7 金属结构评价
    4.8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发展
    1.2 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研究
        1.2.1 研究背景
        1.2.2 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研究进展
    1.3 提出问题
        1.3.1 层间结合加热方式及温度控制问题
        1.3.2 室内马歇尔成型模拟现场碾压成型的结合质量问题
        1.3.3 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强度检测问题
        1.3.4 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和摊铺层数对层间结合性能的影响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本文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4 论文结构体系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2.1 纳达水库工程原材料及配合比
        2.1.1 工程概况
        2.1.2 气象条件
        2.1.3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2.1.4 推荐配合比
    2.2 苏洼龙水库原材料及配合比
        2.2.1 工程概况
        2.2.2 气象条件
        2.2.3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2.2.4 推荐配合比
    2.3 本章小结
3 纳达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1.1 结合面摊铺方式选择
        3.1.2 试验场地选择
        3.1.3 主要施工设备
        3.1.4 摊铺试验方案
    3.2 结合面试验段取芯方式
        3.2.1 结合面横向取芯
        3.2.2 结合面纵向取芯
    3.3 两种加热方式下层间结合质量研究
        3.3.1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3.3.2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3.3.3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3.3.4 两种加热方式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3.4 不同加热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研究
        3.4.1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3.4.2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3.4.3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3.4.4 不同加热温度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3.5 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变化
    3.6 本章小结
4 苏洼龙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场地选择
        4.1.2 主要施工设备
        4.1.3 摊铺试验方案
    4.2 不同工况下苏洼龙水库沥青心墙结合面强度试验
        4.2.1 不同工况下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4.2.2 不同工况下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4.2.3 不同工况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4.3 纳达水库和苏洼龙水库层间结合研究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基本情况
    2.1 丹东市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概况
    2.2 各水库基本情况调查
        2.2.1 东港市太平水库
        2.2.2 刁家坝水库
        2.2.3 合隆水库
        2.2.4 萌芽水库
        2.2.5 代家水库
        2.2.6 八一水库
        2.2.7 黄岗水库
        2.2.8 刘家沟水库
        2.2.9 桦木水库
        2.2.10 城山水库
        2.2.11 互助二库水库
        2.2.12 赫家水库
        2.2.13 宽甸县太平水库
    2.3 水库基本情况汇总分析
第三章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法(ANP)
    3.1 层次分析法(AHP)
        3.1.1 原理与应用
        3.1.2 各层因素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3.2 网络分析法
        3.2.1 ANP结构原理
        3.2.2 优势度原理
        3.2.3 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的构造
        3.2.4 极限相对排序向量计算原理
        3.2.5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法
    3.3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在土石坝风险指标中的应用
        3.3.1 土石坝病险原因指标体系的建立
        3.3.2 权重矩阵的确定
    3.4 工程实际应用与分析
        3.4.1 建立土石坝病险原因指标体系
        3.4.2 确定指标权重
第四章 病险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4.1 防洪标准安全问题
    4.2 渗流稳定安全问题
    4.3 结构形式安全问题
    4.4 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4.5 金属构件及结构问题
    4.6 水库管理问题
    4.7 关于解决防洪标准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4.8 关于解决渗流稳定问题的对策研究
    4.9 关于解决结构形式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4.10 关于解决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对策研究
    4.11 关于解决金属构件及结构问题的对策研究
    4.12 关于解决水库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五章 宽甸县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5.1 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模
    5.2 拦河坝除险加固
        5.2.1 坝顶高程确定
        5.2.2 稳定计算
        5.2.3 护坡计算
        5.2.4 坝后排水
        5.2.5 坝顶路面
    5.3 溢洪道除险加固
        5.3.1 泄流能力
        5.3.2 消能工计算
        5.3.3 排涵泄流计算
        5.3.4 结构计算
    5.4 输水洞除险加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8)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坝渗漏破坏现状
        1.2.2 堆石坝渗流分析发展状况
        1.2.3 帷幕防渗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工程条件
    2.1 坝址区基本地质工程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2 区域地质与地震
    2.3 堆石坝结构及分区
    2.4 右岸边坡处理
    2.5 右岸坝肩防渗结构设计
    2.6 蓄水情况统计
第3章 堆石坝渗漏异常特征调查与初步分析
    3.1 右岸渗漏异常现象
    3.2 右岸渗漏异常部位探测与处理
        3.2.1 右岸趾板和坝肩补充灌浆处理
        3.2.2 右岸坝面复合土工膜检查与修复
        3.2.3 渗漏物探检测与处理
        3.2.4 右岸防渗帷幕与防渗墙连接局部区段补灌处理
    3.3 渗漏异常初步分析
第4章 基于右岸绕渗监测成果的特征分析
    4.1 右岸渗流监测布置
    4.2 右岸绕渗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2.1 右岸灌浆平硐内绕渗孔
        4.2.2 右岸坝后绕渗孔
    4.3 右岸下层廊道渗流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4 右岸检查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4.1 右岸上层灌浆平硐增加帷幕检查孔
        4.4.2 右岸公路上坝肩帷幕检查孔
        4.4.3 右岸上坝公路绕渗检查孔
    4.5 右岸渗流量监测资料分析
    4.6 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
    4.7 右岸绕坝渗流特性综合分析
第5章 右岸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
    5.1 计算模型与工况组合
        5.1.1 计算模型
        5.1.2 计算参数
        5.1.3 工况组合
    5.2 不同工况下渗流场成果分析
        5.2.1 标准设计工况渗流场成果分析
        5.2.2 右岸防渗帷幕灌至2864m工况渗流场成果分析
    5.3 主要计算成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渗漏异常的工程影响评价
    6.1 各监测剖面水力坡降
        6.1.1 堆石坝1-1监测剖面(坝0+035.00m)
        6.1.2 堆石坝2-2监测剖面(坝0+208.00m)
        6.1.3 堆石坝3-3监测剖面(坝0+364.37m)
        6.1.4 堆石坝4-4监测剖面(坝0+693.81m)
    6.2 渗流量监测成果与类似工程对比分析
    6.3 工程影响评价
总结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1.2.2 振冲法研究现状
        1.2.3 土石坝渗流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与设计
    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原理
        2.1.1 砂土地基加固原理
        2.1.2 粘土地基加固原理
    2.2 振冲碎石桩设计
        2.2.1 振冲碎石桩设计原则
        2.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3 振冲碎石桩实施
        2.3.1 实施过程
        2.3.2 质量控制
    2.4 本章小结
3 坝基渗流控制研究
    3.1 渗流控制目的
    3.2 渗流控制措施
        3.2.1 水平防渗
        3.2.2 垂直防渗
        3.2.3 其他防渗
    3.3 坝基防渗处理
        3.3.1 混凝土防渗墙
        3.3.2 帷幕灌浆
    3.4 本章小结
4 渗流理论与方程求解
    4.1 渗流基本概念
    4.2 渗流理论方程
        4.2.1 基本方程
        4.2.2 方程求解
        4.2.3 有限元解法
    4.3 渗流分析软件
    4.4 本章小结
5 西藏结巴水库坝基处理实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水库基本情况
        5.1.2 坝基工程地质
    5.2 坝基防渗加固
        5.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处理
        5.2.2 坝基防渗处理
    5.3 振冲碎石桩处理效果试验
        5.3.1 试验布设及检测内容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SEEP/W模块的坝基渗流分析
        5.4.1 渗流分析模型构建
        5.4.2 渗流分析工况
        5.4.3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5.5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10)肖家山水库坝体异常渗流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渗流研究发展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土石坝渗流安全评价
        1.3.1 风险分析概述
        1.3.2 安全评价概述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肖家山水库土石坝渗流现状分析
    2.1 工程简介
    2.2 除险加固过程分析
        2.2.1 历史除险加固
        2.2.2 最近一次除险加固
    2.3 大坝渗漏隐患检测
    2.4 异常渗流现状
    2.5 小结
第三章 大坝渗流水成分与坝体分层土体性能分析
    3.1 渗流水成分检测
        3.1.1 pH值测定
        3.1.2 钙离子浓度测定
    3.2 坝体分层土体性能试验
        3.2.1 密度、含水率试验
        3.2.2 直接剪切试验
        3.2.3 渗透试验
    3.3 渗漏途径判别及成因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坝体渗流量计算
    4.1 渗流计算基本原理
    4.2 数值模型构建
    4.3 边界条件与计算工况
    4.4 渗流计算结果
        4.4.1 除险加固前渗流计算结果
        4.4.2 除险加固后渗流计算结果
    4.5 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肖家山水库高水位运行风险分析及加固对策
    5.1 计算方法
    5.2 风险因子
        5.2.1 基本资料
        5.2.2 风险因子不确定性量化
    5.3 风险计算
        5.3.1 计算过程
        5.3.2 计算结果
        5.3.3 风险结果分析
    5.4 加固策略与运行方案研究
        5.4.1 加固策略
        5.4.2 运行方案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目)
附录B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四、浅析双山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渗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库试蓄水过程中坝基局部渗漏分析及处理[J]. 卢晓鹏. 人民长江, 2021(S2)
  • [2]虎林市伐木场水库地基处理研究[D]. 姚植.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大鲍水库大坝服役性能提升措施效果分析[D]. 张立佑. 扬州大学, 2021(08)
  • [4]连云港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比选与分析[D]. 宋彦伸. 扬州大学, 2021(08)
  • [5]基于规范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以大西山水库为例[D]. 依茹罕.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高涛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D]. 仲述.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D]. 宁钟祥.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D]. 嘎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肖家山水库坝体异常渗流成因分析[D]. 黎景智.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标签:;  ;  ;  

双山水库大坝渗水原因初探及防渗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