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一、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红霏[1](2020)在《钯基催化剂解聚落叶松原花青素的研究》文中提出原花青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有着丰富的可再生原料来源,是可以发展成多种功能性化学品的有前景的植物产物原料。但是由于原花青素的聚合度高,分子量大等缺点,使得其在应用领域上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以Pd/C-SO3H,Pd/SO42-/ZrO2为催化剂,对原花青素进行催化氢解,以解聚产物的平均聚合度和解聚产率作为评价催化解聚效果的指标,并将解聚产物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成新型热致型导电形状记忆材料。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将活性炭磺化为C-SO3H,采用还原法将Pd负载于C-SO3H骨架内,利用此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催化解聚浸提法提取出的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经X-射线衍射仪(XRD)、物理吸附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表征及稳定性测试后,发现催化剂Pd/C-SO3H制备成功,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循环使用性及耐酸碱稳定性。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解聚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h,氢气压力5MPa,催化剂用量为0.25%(g/mL),此时解聚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3.14,解聚产率为55.58%。紫外光谱分析(UV)、红外光谱分析(FTIR)、核磁氢谱分析(1H NMR)表明,解聚产物仍为缩合类黄烷醇多酚结构,解聚前后基本结构单元一致,并未发生变化,主要的断键方式是C4-A8键发生断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表明,解聚产物中Pd的含量微少,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解聚产物的抗氧化性不仅强于解聚前,还强于常见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解聚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77.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98.4%。将八水氧氯化锆水解为Zr(OH)4,继而硫酸化为SO42-/ZrO2载体,采用还原法将Pd负载于SO42-/ZrO2骨架内,利用此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催化解聚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经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仪(TG)表征及稳定性测试后,发现催化剂Pd/SO42-/ZrO2制备成功,并且具有比Pd/C-SO3H更优异的热稳定性、循环使用性及耐酸碱稳定性。在实验范围内,较优解聚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3h,氢气压力5MPa,催化剂用量为0.25%(g/mL),此时解聚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1.91,解聚产率为74.46%。紫外光谱(UV)分析、分子量分布(GPC)分析表明,解聚产物分子量有明显下降,仍为缩合类黄烷醇多酚结构,基本结构单元未被破坏。还原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实验表明,解聚产物与解聚前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均强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解聚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89.5%,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99.2%。最后,将解聚产物与丁腈橡胶(NBR)进行溶剂共混,开发出一种具有热响应效应的可导电的形状记忆材料(L-NBR),该材料可以在高于玻璃化转化温度(50℃)的条件下重复变形和恢复。随着解聚产物含量的增加,L-NBR的玻璃化转化温度逐渐升高;经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解聚产物与丁腈橡胶之间发生了化学交联;当解聚产物含量为20%时,L-NBR的形状记忆效果最佳,力学拉伸性能,耐老化和抗紫外效果最好。热重(TG)分析表明L-NBR大大提升了解聚产物的热稳定性。此外,在L-NBR表面涂覆一层银纳米颗粒以赋予其导电性,L-NBR经多次扭曲恢复,其导电性与扭曲前相差无几,说明新型热致型导电形状记忆材料制备成功。该材料可以拉伸,可以扭曲,不仅是电导体,能保持橡胶弹性体的物理性质,并且具备原花青素优异的抗氧化性和抗紫外性,可应用于现代仿真机器人的电子皮肤和智能组件。

姜贵全,张卓睿,张诗朦,任宣百,庞久寅[2](2018)在《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及抗氧化活性》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工艺及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落叶松树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落叶松树皮中多聚原花青素(LPPC)为原料,使用CR57树脂催化降解制备了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青素(LOPC)。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优化降解工艺条件,并对降解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催化降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00 m L多聚原花青素中加入18 m L催化树脂,催化温度76℃,催化时间1.8 h,此条件下降解产物平均聚合度为3.76。对比LPPC和降解产物LOPC的色谱图,发现降解产物中多聚组分含量明显降低,证实LPPC发生了降解反应;根据紫外光谱图和红外光谱图,确定降解产物具有原花青素的结构特征;由质谱图可知降解产物是从三聚体到十二聚体,并以四聚体为主分布的低聚物。分析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72.56、12.64和2.52 mg/L。与各对照品相比较,降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还原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仅低于葡萄籽提取物(GS),而高于松树皮提取物(PB)、VC、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结论】催化树脂CR57可适用于催化LPPC的降解反应,降解后的LOP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文魁山[3](2018)在《葡萄籽原花青素高聚体的解聚方法与条件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C)是由黄烷-3-醇单体连接成不同聚合度的黄酮类物质,具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物活性,可应用于抗肿瘤、抗炎抗毒、保护心血管等药物的制备。松树皮、蔓越桔、葡萄籽等植物源材料中原花青素含量丰富,其中葡萄籽提取物已成为工业制备原花青素的最主要来源。原花青素由单体(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低聚体(OPC,聚合度2-4)和高聚体(PPC,聚合度5以上)组成,随聚合度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将高聚体解聚为B-型二聚体,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市售葡萄籽提取物(GSPE)为研究对象,建立原花青素质量含量与聚合度的盐酸-香草醛法测定法、单体和二聚体UPLC定性定量方法体系;用乙酸乙酯-水两相萃取获得原花青素高聚体,探讨了盐酸解聚、EC/HCL(C/HCL)解聚的反应历程;以二聚体含量为响应值,设计了四因素(物料比、HC1浓度、时间、温度)五水平的中心组合(CCD)的响应面实验,优化解聚反应的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市售GSPE中原花青素质量含量为95%,平均聚合度3.56;UPLC法定性与定量分析了 GSPE的成分,其中没食子酸(0.3%,M/M)、儿茶素(1.74%)、表儿茶素(1.29%)、原花青素 B1(0.19%)、B2(0.72%)、B3(0.08%)、B4(0.04%)、ECG(0.15%),各标准品的标准曲线RSD%小于0.5%,R2大于0.999;三聚体以上的高聚体(88.7%)难以分离。2、GSPE萃取收率为99.2%,其中萃取相产物占19.3%,平均聚合度2.21;萃余相产物占80.6%,平均聚合度5.65,且萃余相中不含单体和二聚体。3、EC/HCL解聚反应,当反应条件为:物料比1、HCL0.1 mol/L、时间20min、温度40℃时,产物聚合度降至1.74,其中B2与B4含量分别为1.96和0.23 mg/mL,两者比例约为8.5:1;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C/HCL解聚反应产物的聚合度降至1.68,B1与B3含量分别为2.18和0.253 mg/mL,两者比例约为8.6:1;盐酸解聚效果不明显,产物聚合度为4.56,单体二聚体含量少。4、响应面法优化EC/HCL解聚最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比2.8,HCl浓度0.06mol/L,时间16min,温度36℃,产物B2理论值3.35mg/mL,实际值为3.314mg/mL,相对误差1.19%;C/HCL解聚最佳条件为:物料比2.78,HCl浓度0.07mol/L,时间17min,温度34℃,产物B1理论值3.64mg/mL,实际值为3.75mg/mL,相对误差3.02%。两种实验方法的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0.981和0.975,P值均小于0.001,表明模型拟合度高,影响显着。开发的EC/HCL(C/HCL)解聚法能在温和条件下有效解聚原花青素高聚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选择性提高目标二聚体含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潜力。

王文欢[4](2018)在《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有色稻米因其营养价值高且存在许多潜在价值而备受关注。紫米是稻米中的珍贵品种,营养丰富,又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被认为是滋补佳品。本文以紫米为原料,研究紫米中原花青素、花青素的提取,评价测定方法;测定了紫米花青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并优化了紫米代用茶焙炒及提香工艺,筛选了适合紫米代用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同时研究了紫米代用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紫米的深加工提供依据,为米茶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论如下:1、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1)通过超声辅助法与常温浸提法对紫米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对比,表明超声辅助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的优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正交实验优化的紫米原花青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60目,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45℃,超声功率500W。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量为0.26g/100g。据此对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这一检测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进行了一些优化与量化;而对于紫米花青素,通过加热酸提法、超声辅助法和常温浸提法的提取效果对比,表明加热酸提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的优点。(2)分光光度法适用于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数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28%、0.66%、1.3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32%,符合GBT5009规定要求。是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原花青素和花青素测定方法。(3)以同等浓度的VC为对照,比较紫米花青素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在同等浓度条件下始终表现为VC>紫米花青素。2、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研究(1)探索焙炒温度和时间、氨基酸及糖类添加种类和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花青素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50℃焙炒4min,脯氨酸添加量为3%,蔗糖添加量为4%时,具有较好的感官评分和花青素保存率。(2)对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进行正交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焙炒温度140℃,焙炒时间3min,脯氨酸添加量为3%,蔗糖添加量为3%,花青素含量可达到0.54g/100g,,与未焙炒的紫米糙米花青素含量相比,保留率为50%,在满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紫米中的花青素。3、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在45℃破坏性试验条件下,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紫米茶感官品质及花青素含量影响研究显示:(1)紫米代用茶的感官评分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下降显着。就包装材料而言,紫米代用茶采用高阻隔和中阻隔材料包装,其感官评分比低阻隔包装材料下降更为缓慢;就包装方式而言,真空和真空脱氧包装较普通包装感官评分下降更为缓慢。选择高阻隔包装材料采用真空或真空脱氧包装,有利于感官品质的保持。(2)就紫米代用茶的花青素含量而言,贮藏时间小于80天的时候,紫米代用茶的花青素含量下降都较为缓慢,当贮藏天数大于80天后,花青素含量开始明显下降,当贮藏到120天,花青素下降到约为原来的50%。中阻隔和高阻隔材料包装的紫米茶,在贮藏后期花青素保留优势比低阻隔材料更为突出;真空和真空脱氧方式包装的花青素下降较慢,普通包装下降较快。综合感官品质与花青素保留,选用透氧率小于0.78mL/m2?day的高阻隔材料,结合真空或者真空脱氧包装方式,进行紫米茶包装能获得理想的货架期。4、紫米代用茶香气成分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对照及不同焙炒工艺条件下紫米代用茶风味成分的差异显示:(1)四种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紫米糙米有52种,直接焙炒的紫米代用茶有34种,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有17种,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有24种。其中紫米糙米的挥发性特征气味物质主要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烷、3-甲基十三烷、正二十八烷等烃类,邻苯二甲酸丁基酯等酯类以及少量的醇类、醛类等物质,这些成分体现了糙米的香味。经焙炒后的米茶,以烃类、醛类为主,例如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天然壬醛、苯甲醛,兼有一定比例的酚类、酮类和酯类物质,例如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主要香气成分还有3-乙基-2,5-甲基吡嗪和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后二者是焦香味的来源。(2)与直接焙炒的紫米代用茶相比,添加脯氨酸和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其烃类物质的种类明显减少,进而生成了更多的吡嗪类杂环化合物和一些酚类、醛类物质;添加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与添加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相比,其烃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更丰富,但是醛类、酚类、吡嗪类等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脯氨酸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米香味突出,而蔗糖提香的紫米代用茶焦香味突出的原因。综合表明,烃类、酯类物质对于紫米米香风味的形成至关重要,醛类、吡嗪类、烃类及酚类物质对于焦香风味形成至关重要。

杨源浩[5](2018)在《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文中提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alyciflorus Pallas)隶属于轮虫动物门(Rotifer),单巢纲(Monogononta),游泳目(Ploima),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其生活史具有世代交替现象。近年来,由于其个体小(约3000μm)、生命周期短(5-7d)、在实验室内易于培养、衰老表征明显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衰老生物学研究模式动物。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C)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聚多酚类混合物,拥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是近年来抗衰老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类物质。本论文以淡水常见轮虫为研究受试动物,设计了三种不同实验(原花青素和温度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原花青素和温度组合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原花青素和温度处理后对萼花臂尾轮虫子代衰老和种群的影响),旨在探究原花青素和温度作用下,萼花臂尾轮虫个体和种群的反应规律,探讨两种外源性因素对轮虫衰老的影响,为推动萼花臂尾轮虫作为衰老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两种外源性因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变化的研究,探讨外源性添加物质在轮虫生产性应用上的潜在作用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实验温度25±1℃、光照40001x、昼长比(L:D)16:8条件下,设空白对照组和0.2、0.4、0.8和1.0μg/mL四个浓度梯度处理组。结果显示:对照组萼花臂尾轮虫的平均寿命为167.5±1.32h,随原花青素浓度增加,轮虫的平均寿命先延长然后寿命缩短,超过一定浓度甚至会受到抑制。其中,0.4pg/mL处理组轮虫的平均寿命为195±4.82h,比对照组显着延长16.77%(P<0.05);原花青素浓度到达1.Oμg/mL时,轮虫平均寿命为132±3.12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21.19%。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生殖和种群亦存在影响,但对轮虫生殖前期均无影响。低浓度处理组,能延长生殖高峰12h左右,但对总生殖量无影响;而高浓度处理组,则明显降低轮虫的后代数,比对照组减少(约20%)。适当浓度的原花青素能促进轮虫种群的增长速度,提高种群密度,本实验中,0.8μg/mL处理效果最佳,种群增长明显加快,种群密度提高了 25%左右。2、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光照40001x,昼长比(L:D)16:8时,设置20℃,25℃和30℃三个温度处理。结果发现,25℃培养萼花臂尾轮虫,轮虫的平均寿命为166.5±5.27h:20℃处理组,轮虫的平均寿命为209±1.32h,其寿命延长效果显着(25.53%,P<0.05),但轮虫的生殖前期和总生殖量等变化不明显;温度30℃时,轮虫的存活率和寿命无明显变化,但轮虫的生殖高峰可提前24h左右,轮虫的后代数显着减少。在研究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时,结果表明:25℃是萼花臂尾轮虫最适增长温度,此时轮虫种群在第6d到到高峰,种群最大密度80 ind./mL个左右;环境温度降低到20℃时,种群达到最大密度的时间被推迟,最大种群密度相对减少(60ind./mL);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界限(30℃)时,虽然可以加快轮虫的种群增长,但种群最大密度会明显减小,仅为45ind./mL。3、温度和原花青素组合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实验结果经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外源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寿命、生殖量和种群变化存在明显的影响。25℃时,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影响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20℃时,低浓度原花青素对轮虫的延寿作用不明显,反而高浓度原花青素会抑制轮虫寿命,各浓度原花青素对轮虫的生殖前期、生殖量和种群变化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30℃时,原花青素对轮虫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空白对照组轮虫的平均寿命为156±6.87h,0.8μg/mL处理组轮虫的平均寿命得到显着延长(P<0.05),为200.5±7.37h;原花青素能将轮虫的生殖高峰推迟至少12h,但对其生殖前期和生殖量无显着影响;空白组每毫升最多容纳40只左右的轮虫,各浓度原花青素均能扩大轮虫的环境容纳量,以0.4μg/mL效果最佳,每毫升能容纳约65只轮虫,比空白组提高了约40%。4、原花青素和温度处理后对萼花臂尾轮虫子代衰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子代经原花青素和温度处理后,其寿命和生殖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萼花臂尾轮虫的平均寿命为167±4.44h,经过0.2、0.4、0.8和1.0μg/mL原花青素处理后,子代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64±8.23、175.5±6.54、160.5±7.40 和 169.5±4.82h,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轮虫子代的生殖前期和生殖量亦无明显变化。分别使用20℃和30℃刺激萼花臂尾轮虫时,其子代平均寿命、生殖前期和生殖量基本无差异。该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温度这两种外源性因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继代可塑性无影响。

余修亮[6](2017)在《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降脂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莲在采摘后的生产过程中,莲副产物(包括莲蓬和莲壳)多被当作废料丢弃,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本文以莲副产物为原料,主要研究了莲蓬和莲壳中原花青素的结构表征、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清除效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莲原花青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作用及其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降脂作用。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如下:1.经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莲壳中的原花青素,得超声波辅助提取原花青素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21 min、超声功率720 w、丙酮浓度70%、液料比33:1 m L/g,获得莲壳原花青素的含量为43.96 mg/g。2.利用紫外、红外及HPLC-QTOF-MS/MS鉴定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的成分,在莲蓬和莲壳粗提物中分别都分析出21种活性物质,其中莲蓬粗提物中检测出原花青素19种,莲壳粗提物中检测出原花青素15种,他们的组成单元为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莲蓬和莲壳中原花青素的主要结构为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原花青素。3.通过研究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粗提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发现莲原花青素粗提物在DPPH、ABTS体系中抗氧化能力均优于同浓度的异抗坏血酸。其中莲壳与莲蓬原花青素都表现出很高的DPPH清除能力,莲壳原花青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高于VC,而莲蓬原花青素清除能力为VC的2.26倍;莲壳原花青素与莲蓬原花青素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VC的2.15倍和7.61倍。用低、中、高三个浓度的莲原花青素粗提物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再用500 m M H2O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发现加入莲原花青素的实验组,对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莲壳和莲蓬的原花青素粗提物,经乙醚、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有机去杂后,再用大孔树脂(填料为AB-8)进行纯化,得到莲壳和莲蓬纯化后的原花青素纯度分别为71.34%和76.51%。用纯化后莲原花青素配制成浓度为1500mg/Kg原花青素悬浊液灌喂大鼠,用HPLC-QTOF-MS分析代谢产物,得到27种相关产物。主要的代谢产物为酚酸(香草酸、对香豆酸等)、香豆酸硫酸盐、3-O-甲基儿茶素-5-or 7-O-硫酸盐,三甲基没食子酸等。5.用低浓度(25 mg/kg)和高浓度(100 mg/kg)莲OPC纯化物灌喂高脂膳食小鼠,连续灌喂八周后,结果表明莲蓬和莲壳原花青素提取物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降脂效果。其中莲蓬高浓度组降脂效果最为明显,其血脂中TC、TG和LDL-C水平与高脂组相比分别下降45.45、34.25和43.53%,肝脏中TC、TG和LDL-C水平与高脂组相比分别下降46.83、33.93和42.71%。莲蓬高浓度组血液中瘦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高脂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5.87、46.74、22.33和5%,肝脏中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活性分别为高脂组的1.62倍、3.36倍和1.28倍,而MDA活性为高脂组的0.59倍。

夏瑶瑶[7](2017)在《紫苏籽油及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紫苏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油料作物,紫苏籽含油量高,皮中含有原花青素,对紫苏籽进行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以紫苏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紫苏籽油,优化工艺,并测定紫苏籽油的性质;同时研究了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的提取及纯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得到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紫苏籽油的最优条件:复合酶配比(纤维素酶用量5.5%、中性蛋白酶用量4.5%、果胶酶用量7.5%),液料比6:1(m L/g),超声时间23min,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出油率为30.45%。(2)对水酶法、热榨法、冷榨法及有机溶剂浸提法所提取的紫苏籽油的主要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水酶法油的过氧化值最低,碘值最高;水酶法油的棕榈酸含量低,油酸含量显着高于热榨油与有机溶剂浸提油,α-亚麻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水酶法油的VE含量与有机溶剂浸提油相差不大,多酚、总黄酮及甾醇含量最高;通过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得出水酶法油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综合来看,水酶法油的品质较好。(3)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得到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5:1(m L/g),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53℃,提取量为2.170mg/g。(4)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选择XDA-8树脂来纯化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经动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得出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上样浓度4mg/mL,上样流速4BV/h,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2BV/h,洗脱剂的用量为13BV。纯化前的紫苏籽皮原花青素含量为5.25%,纯化后为12.10%,提高了130.48%。对纯化前后的紫苏籽皮原花青素、VC以及BHT四种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与比较,发现纯化后的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郝利兰[8](2017)在《功能型玉米蛋白/多酚类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多酚类物质对热、pH以及光比较敏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一般条件下储存周期较短,应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为提高多酚类物质的储存稳定性,本文选用玉米蛋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对多酚类物质进行封装,重点研究其控释、抗氧化及抗菌等特性。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原花青素封装到玉米蛋白纤维中。将循环伏安法用于研究玉米蛋白纤维中原花青素释放动力学和抗氧化特性,通过圆二色谱研究玉米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揭示这种变化与纤维形态的相关性。电纺溶液的粘度随着原花青素的加入明显增加,纤维变粗。原花青素与玉米蛋白分子之间的氢键有助于玉米蛋白中的β-折叠,β-转角和无序结构向α-螺旋转化,导致纤维变为圆柱状。同时,纤维的热稳定性也相应提高。玉米蛋白/原花青素纤维的封装率接近于100%,且纤维中的原花青素保持了它原有的抗氧化特性。玉米蛋白/原花青素纤维对原花青素有很好的控释能力,其释放行为主要为菲克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和 Hixson-Crowell 模型。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姜黄素封装到玉米蛋白纤维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玉米蛋白纤维中姜黄素的释放动力学,并对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玉米蛋白与姜黄素分子间的氢键导致电纺溶液的粘度增加,纤维变粗,同时使基体的热变形温度Tg略有提高。玉米蛋白/姜黄素纤维的封装率接近于100%,且纤维中的姜黄素也保持了它原有的抗氧化特性。玉米蛋白/姜黄素纤维释放出的姜黄素的电氧化过程为扩散控制,且该电氧化行为发生在化学反应之前。玉米蛋白/姜黄素纤维对姜黄素有很好的控释能力,其释放行为主要为菲克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和Hixson-Crowell模型。玉米蛋白/姜黄素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抑菌效率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大肠杆菌。

刘思思[9](2016)在《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铅诱导的小鼠高血脂症及其对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花青素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葡萄籽原花青素主要是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目前尚未见到原花青素对重金属诱导的血脂异常的报道。铅是一种毒性重金属,能引起动物多种组织损伤。本课题利用铅诱导小鼠出现高血脂症作为实验模型,主要探讨原花青素对铅诱导小鼠高血脂症的调节及其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诱导小鼠高血脂症的作用以铅暴露的小鼠为研究对象,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观测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铅可诱导小鼠高血脂症的发生,而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诱导的小鼠高血脂症具有抑制作用。(2)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体内肝脏损伤的保护及对铅驱除作用检测肝脏内铅的含量及肝脏损伤的生化指标,通过HE染色观察了昆明雄性小鼠肝脏组织的形态结构的变化,考察铅对肝脏损伤及原花青素的保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铅可在小鼠血液及肝脏中积蓄,葡萄籽原花青素则对小鼠血液及肝脏中的铅具有去除作用,并对铅诱导小鼠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变化,测定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原花青素能通过抑制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内的氧化应激损伤。(4)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质代谢相关酶(LXRα、SREBP-2、HMGR和CYR7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原花青素对铅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结果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着抑制铅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内LXRα、SREBP-2、HMGR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提高CYR7A1基因表达水平,调节铅诱导的脂肪代谢活动。

黄尚荣[10](2014)在《龙眼皮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花青素,也称缩合单宁,是一类由黄烷醇聚合而成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为我国重要水果龙眼的废弃物,龙眼皮渣是活性原花青素的潜在来源。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龙眼的附加值,本文先研究了龙眼皮渣提取物多个萃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然后优化了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对原花青素进行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最后,测定了原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a-淀粉酶抑制活性。结果如下:1、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龙眼皮渣乙酸乙酯萃取组分(LPEF)显示出了最强的DPPH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IC50值依次为0.506 mg/mL,0.228 mg/mL、0.253 mg/mL; LPEF总酚含量最高,以没食子酸当量(GAE)表示,达230.816 mg GAE/g,其后依次为乙醚组分(LPDF)、正丁醇组分(LPBF)、甲醇粗提物(LPCE)及剩余组分(LPR)。2、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提取时间(X1)、液料比(X2)、乙醇浓度(X3)及提取温度(X4)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对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min,液料比17:1(mL/g),乙醇浓度51%,提取温度50℃,对应的最优得率为1.21%;方差分析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X2>X3>X4>X1。3、利用Sephadex LH-20对原花青素进行纯化,并通过紫外-可见扫描(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1HNMR图谱表明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为3.3;13CNMR图谱表明其中主要为原矢车菊素(PC),并含少量原飞燕草素(PD); MS结果表明其主要为以儿茶素、表儿茶素为结构单元的低聚原花青素,聚合度从2到8,包含A型和B型连接。4、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纯化后的龙眼皮渣原花青素比溶剂萃取组分LPEF、LPDF等具有更强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对应的IC50值分别为0.083 mg/mL,0.054 mg/mL和0.061 mg/mL,与Vc相当。5、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猪胰腺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对α-淀粉酶的IC50值为0.075 mg/mL;动力学分析表明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的反竞争性抑制。

二、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钯基催化剂解聚落叶松原花青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落叶松
        1.2.1 落叶松简介
        1.2.2 落叶松树皮的应用
    1.3 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原花青素概述
        1.3.2 原花青素的结构
        1.3.3 原花青素的功能
        1.3.4 原花青素的应用
        1.3.5 原花青素的解聚方法
    1.4 催化剂的选择
        1.4.1 金属催化剂
        1.4.2 酸催化剂
        1.4.3 复合催化剂
    1.5 形状记忆材料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论文研究内容
        1.6.2 论文创新点
2 Pd/C-SO_3H催化解聚落叶松原花青素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落叶松高聚原花青素的提取
        2.2.3 Pd/C-SO_3H催化剂的制备
        2.2.4 Pd/C-SO_3H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2.2.5 Pd/C-SO_3H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
        2.2.6 Pd/C-SO_3H对PPC的解聚反应
        2.2.7 原花青素的表征
        2.2.8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原理
        2.3.2 Pd/C-SO_3H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2.3.3 Pd/C-SO_3H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
        2.3.4 反应条件对PPC解聚效果的影响
        2.3.5 光谱分析
        2.3.6 核磁氢谱分析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2.3.8 解聚产物的抗氧化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Pd/SO_4~(2-)/ZrO_2催化解聚落叶松原花青素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落叶松高聚原花青素的提取
        3.2.3 Pd/SO_4~(2-)/ZrO_2催化剂的制备
        3.2.4 Pd/SO_4~(2-)/Zr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3.2.5 Pd/SO_4~(2-)/ZrO_2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
        3.2.6 Pd/SO_4~(2-)/ZrO_2对PPC的解聚反应
        3.2.7 原花青素的表征
        3.2.8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d/SO_4~(2-)/Zr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3.3.2 Pd/SO_4~(2-)/ZrO_2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
        3.3.3 反应条件对PPC解聚效果的影响
        3.3.4 光谱分析
        3.3.5 分子量分布分析
        3.3.6 解聚产物的抗氧化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热致型形状记忆材料原花青素-丁腈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制备
        4.2.3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特征转变温度(T_(trans))
        4.2.4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交联结构
        4.2.5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性能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特征转变温度
        4.3.2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交联结构
        4.3.3 原花青素-丁腈橡胶复合物的性能检测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及抗氧化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树脂催化降解工艺的优化
        1.2.1 降解工艺
        1.2.2 工艺优化
    1.3 平均聚合度、降解率的测定
    1.4 高效液相分析
    1.5 光谱检测
    1.6 质谱分析
    1.7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催化降解工艺的优化
        2.1.1 催化树脂用量对LPPC降解的影响
        2.1.2 催化反应温度对LPPC降解的影响
        2.1.3 催化反应时间对LPPC降解的影响
        2.1.4 响应面试验优化
    2.2 LPPC、LOPC的结构检测与分析
    2.3 LOPC的抗氧化活性
        2.3.1 还原能力
        2.3.2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2.3.3·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2.3.4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 结论

(3)葡萄籽原花青素高聚体的解聚方法与条件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产业和葡萄籽
        1.1.1 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概况
        1.1.2 葡萄籽的来源
    1.2 原花青素的结构与分类
        1.2.1 原花青素的概况
        1.2.2 原花青素的分类与结构
        1.2.3 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能
    1.3 原花青素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1.3.1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与药物活性
        1.3.1.1 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
        1.3.1.2 抗致癌、抗突变活性
        1.3.1.3 抗心血管疾病作用
        1.3.1.4 抗过敏与抗炎、抗毒活性
        1.3.2 原花青素的生物利用率及安全性
        1.3.3 原花青素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上的应用
    1.4 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与测试
        1.4.1 原花青素的粗提
        1.4.2 原花青素的纯化
        1.4.2.1 溶剂萃取分离法
        1.4.2.2 层析吸附分离法
        1.4.3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试
        1.4.3.1 正丁醇—盐酸法(Bate-Smith Mothod)
        1.4.3.2 盐酸/硫酸—香草醛法
        1.4.3.3 Folin-Ciocalteau法
        1.4.4 UPLC测原花青素的组成
        1.4.5 原花青素聚合度的测试
        1.4.6 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
    1.5 高聚原花青素的降解
        1.5.1 酸催化降解
        1.5.2 碱催化降解
        1.5.3 催化加氢降解
        1.5.4 微生物降解
        1.5.5 生物酶降解
        1.5.6 黄烷-3-醇催化解聚
    1.6 本文的立意及研究内容
        1.6.1 本文背景与立意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原花青素性能测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原花青素质量含量的测定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2.2 儿茶素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原花青素物质的量的测定
        2.3.1 测试原理
        2.3.2 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2.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3.1 香草醛含量优化
        2.3.3.2 盐酸含量优化
        2.3.3.3 时间与温度的优化
        2.3.4 儿茶素乙酸体系标准曲线建立
    2.4 原花青素聚合度测试
        2.4.1 标准品聚合度的验证
        2.4.2 原花青素样品聚合度测试
    2.5 UPLC测原花青素的组成
        2.5.1 原花青素的定性分析
        2.5.2 UPLC标准曲线的建立
    2.6 高聚原花青素的分离
        2.6.1 原花青素的萃取分离
        2.6.2 萃取两相的UPLC测试
        2.6.3 原花青素高聚体标准曲线建立
    2.7 DPPH测试体外抗氧化活性
        2.7.1 DPPH标准曲线的测定
        2.7.2 DPPH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花青素高聚体的解聚
    3.1 解聚反应路径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 盐酸解聚PPC
        3.3.1 实验步骤
        3.3.1.1 解聚实验步骤
        3.3.1.2 UPLC组分测试
        3.3.1.3 解聚产物的性能测试
        3.3.2 解聚反应结果
        3.3.2.1 解聚产物性能测试结果
    3.4 亲核试剂EC/HCl解聚PPC
        3.4.1 实验步骤
        3.4.1.1 解聚实验步骤
        3.4.1.2 UPLC组分测试
        3.4.1.3 解聚产物的性能测试
        3.4.2 解聚反应结果分析
        3.4.2.1 解聚产物组分分析
        3.4.2.2 解聚产物性能测试结果
        3.4.3 物质T的分离与探索
        3.4.3.1 反应条件的强化验证
        3.4.3.2 解聚产物的分离
        3.4.3.3 包峰物质T的性能分析
    3.5 亲核试剂C/HCl解聚PPC
        3.5.1 实验步骤
        3.5.1.1 解聚实验步骤
        3.5.1.2 UPLC组分测试
        3.5.1.3 解聚产物的性能测试
        3.5.2 解聚反应结果分析
        3.5.2.1 解聚产物组分分析
        3.5.2.2 解聚产物性能测试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解聚反应的响应面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3 EC/HCl解聚PPC的响应面实验
        4.3.1 单因素实验
        4.3.1.1 物料比(Ratio)的优化
        4.3.1.2 HCl浓度的优化
        4.3.1.3 解聚时间(Time)的优化
        4.3.1.4 解聚温度(Temperature)的优化
        4.3.2 响应曲面法优化EC/HC1解聚PPC
        4.3.2.1 EC/HCl解聚高聚原花青素的响应面试验
        4.3.3 响应面分析
        4.3.3.1 回归模型与方差分析
        4.3.3.2 模型的准确性验证
        4.3.3.3 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3.3.4 响应曲面与等高线分析
        4.3.4 优化解聚方案
    4.4 C/HCl解聚PPC的响应面实验
        4.4.1 单因素实验
        4.4.1.1 物料比(Ratio)的优化
        4.4.1.2 盐酸浓度的优化
        4.4.1.3 解聚时间(Time)的优化
        4.4.1.4 解聚温度(Temperature)的优化
        4.4.2 响应曲面法优化C/HCl解聚PPC
        4.4.2.1 C/HCl解聚高聚原花青素的响应面试验
        4.4.3 响应面分析
        4.4.3.1 回归模型与方差分析
        4.4.3.2 模型的准确性验证
        4.4.3.3 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4.3.4 响应曲面与等高线分析
        4.4.4 优化解聚方案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4)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紫米的概述
    1.2 紫米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2.1 紫米原花青素的概述
        1.2.2 原花青素的功能性研究
        1.2.3 紫米原花青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2.4 紫米原花青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紫米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3.1 紫米花青素的概述
        1.3.2 紫米花青素的结构
        1.3.3 花青素的功能性研究
        1.3.4 紫米花青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3.5 紫米花青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6 检测方法的质量评价
    1.4 米茶的概述
        1.4.1 米茶的研究发展现状
        1.4.2 米茶呈香作用机理
        1.4.3 美拉德反应的增香作用机理
        1.4.4 其他反应的增香作用机理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2.2.3 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研究
        2.2.4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货架期的影响
        2.2.5 紫米代用茶风味物质的检测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紫米原花青素、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3.1.1 紫米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
        3.1.2 紫米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
        3.1.3 紫米花青素测定方法的评价
        3.1.4 紫米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2 紫米代用茶焙炒工艺的研究
        3.2.1 焙炒温度和时间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3.2.2 糖的种类及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3.2.3 氨基酸的种类及添加量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3.2.4 米茶焙炒工艺的正交优化结果
    3.3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3.3.1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3.3.2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3.4 紫米代用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紫米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的提取、测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4.2 米茶焙炒工艺研究
    4.3 包装对紫米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4.4 紫米代用茶香气成分分析
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轮虫与衰老
        1.1.1 轮虫简介
        1.1.2 衰老相关理论
        1.1.3 衰老动因
        1.1.4 轮虫—潜在的衰老生物学研究模式动物
    1.2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2.1 原花青素的来源
        1.2.2 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
        1.2.3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
        1.2.4 原花青素的应用
    1.3 温度对无脊椎动物寿命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花青素和温度单独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设计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2.2.2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2.2.3 原花青素和温度单独作用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变化的影响
        2.3.2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 原花青素和温度联合作用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设计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双因素联合对萼花臂尾轮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3.2.2 双因素联合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原花青素和温度处理后对萼花臂尾轮虫子代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设计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原花青素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子代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4.2.2 温度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子代寿命和生殖的影响
    4.3 讨论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降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原花青素
        1.2.1 原花青素的提取
        1.2.2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
        1.2.3 原花青素的降脂作用
        1.2.4 原花青素的应用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莲壳原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设备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莲壳粉的制备
        2.3.2 莲壳中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制备
        2.3.3 莲壳原花青素的测定
        2.3.4 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工艺
    2.4 莲壳原花青素提取优化结果与分析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2 响应曲面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莲原花青素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设备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制备
        3.3.2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的结构表征
    3.4 结果
        3.4.1 莲原花青素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3.4.2 莲原花青素红外光谱特征
        3.4.3 莲原花青素的HPLC-QTOF-MS/MS分析
    3.5 讨论
        3.5.1 莲原花青素的结构
        3.5.2 莲壳与莲蓬原花青素组成的特色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莲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设备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4.3.2 细胞实验主要试剂
        4.3.3 HUVECs细胞的培养
        4.3.4 DMSO对HUVECs细胞的毒性试验
        4.3.5 原花青素粗提物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
        4.3.6 原花青素粗提物对H_2O_2损伤HUVECs细胞的保护作用
    4.4 结果
        4.4.1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抗氧化作用
        4.4.2 DMSO对HUVECs细胞的毒性试验
        4.4.3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
        4.4.4 H_2O_2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
        4.4.5 原花青素粗提物对H_2O_2损伤HUVECs细胞的保护作用
    4.5 讨论
        4.5.1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4.5.2 莲原花青素粗提物对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莲原花青素的纯化及其体内代谢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设备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莲原花青素纯化
        5.3.2 纯化后莲原花青素鉴定
        5.3.3 纯化后的莲原花青素提取物活性成分体内代谢研究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莲原花青素的纯度
        5.4.2 纯化后莲原花青素组成分析
        5.4.3 HPLC-ESI-QTOF-MS鉴定纯化物原花青素代谢产物
    5.5 讨论
        5.5.1 AB-8 大孔树脂对莲房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的纯化作用
        5.5.2 莲原花青素在大鼠体内主要通过降解作用和葡萄糖磺酸化进行代谢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莲原花青素纯化物对小鼠的降脂功效
    6.1 引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设备与仪器
        6.2.3 实验动物
    6.3 实验方法
        6.3.1 小鼠饲养条件
        6.3.2 实验分组和处理
        6.3.3 实验小鼠血清和组织的预处理
        6.3.4 小鼠体重变化及状态观察
        6.3.5 组织中蛋白含量测定
        6.3.6 SOD活力测定
        6.3.7 GSH含量测定
        6.3.8 GST含量测定
        6.3.9 MDA含量测定
        6.3.10 血清指标
        6.3.11 肝脏TG、TC、LDL-C和HDL-C含量的测定
        6.3.12 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
        6.3.13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小鼠体重、肝脏及脂肪组织变化
        6.4.2 血清中脂质水平、血糖、胰岛素及IR值得变化
        6.4.3 血清中瘦素水平
        6.4.4 血清中ALT、AST、ALP水平
        6.4.5 肝脏组织中脂质水平及肝脏组织学
        6.4.6 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6.5 讨论
        6.5.1 莲原花青素能有效降低高脂小鼠的体重、脂肪含量及脂肪细胞形态大小
        6.5.2 莲原花青素有效改善高脂小鼠的脂质水平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莲壳原花青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7.1.2 莲原花青素的结构表征
        7.1.3 莲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
        7.1.4 莲原花青素纯化
        7.1.5 原花青素的体内代谢
        7.1.6 莲原花青素降脂作用
    7.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紫苏籽油及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紫苏概述
        1.1.1 紫苏简介
        1.1.2 紫苏籽简介
    1.2 紫苏籽油的研究进展
        1.2.1 紫苏籽油简介
        1.2.2 生理功能
        1.2.3 开发应用
        1.2.4 植物油提取方法
    1.3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3.1 原花青素简介
        1.3.2 提取方法
        1.3.3 分离纯化
        1.3.4 生理功能
        1.3.5 开发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紫苏籽油提取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紫苏籽油提取的工艺流程
        2.1.5 酶配比研究的单因素试验
        2.1.6 酶配比研究的正交试验
        2.1.7 提取工艺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2.1.8 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酶配比单因素试验结果
        2.2.2 酶配比正交试验结果
        2.2.3 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2.2.4 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籽油性质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主要理化性质的测定
        3.1.5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3.1.6 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3.1.7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主要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3.2.2 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
        3.2.3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3.2.4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4.1.5 单因素试验
        4.1.6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4.2.3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紫苏籽皮原花青素的纯化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1.4 原花青素纯化的工艺流程
        5.1.5 静态吸附试验
        5.1.6 动态吸附试验
        5.1.7 抗氧化活性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静态吸附结果
        5.2.2 动态吸附结果
        5.2.3 纯化前后原花青素含量测定
        5.2.4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功能型玉米蛋白/多酚类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玉米蛋白的概述
        1.1.1 玉米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1.1.2 玉米蛋白的应用
    1.2 原花青素的概述
        1.2.1 原花青素的结构和性质
        1.2.2 原花青素的应用
    1.3 姜黄素的概述
        1.3.1 姜黄素的理化性质与生理活性
        1.3.2 姜黄素的应用
    1.4 静电纺丝技术的简介
        1.4.1 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
        1.4.2 影响静电纺丝技术的因素
        1.4.3 纳米纤维的应用
    1.5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封装在玉米蛋白电纺纤维中的原花青素的释放动力学和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内容
        2.2.1 纺丝液的制备
        2.2.2 静电纺丝
        2.2.3 封装效率
        2.2.4 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2.2.5 释放曲线和模型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原花青素的含量对玉米蛋白纤维形貌的影响
        2.3.2 原花青素对玉米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2.3.3 结构研究
        2.3.4 纤维的封装率
        2.3.5 原花青素在纤维中的抗氧化特性
        2.3.6 原花青素从纤维中的释放曲线
        2.3.7 释放动力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封装在玉米蛋白纤维中的姜黄素的释放动力学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内容
        3.2.1 纺丝液的制备
        3.2.2 静电纺丝
        3.2.3 五倍子酸标准曲线的配制
        3.2.4 封装效率的测定
        3.2.5 扫描速度对姜黄素电氧化的影响
        3.2.6 释放曲线和模型
        3.2.7 抗菌实验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形貌与结构
        3.3.2 热性能
        3.3.3 纤维的封装率
        3.3.4 扫描速度对电氧化的影响
        3.3.5 姜黄素从纤维中的释放曲线
        3.3.6 释放动力学
        3.3.7 抗菌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铅诱导的小鼠高血脂症及其对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铅毒性研究进展
        1.1.1 铅的简介
        1.1.2 铅毒性作用研究
    1.2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2.1 原花青素的概念
        1.2.2 原花青素的性质
        1.2.3 原花青素的体内吸收和代谢
        1.2.4 原花青素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
    1.3 脂肪代谢及相关蛋白
        1.3.1 脂肪代谢
        1.3.2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
        1.3.3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
        1.3.4 肝X受体(LXR)
        1.3.5 胆固醇7α -羟化酶(CYP7A1)
第二章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诱导的小鼠高血脂症的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1.2 药品与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2.3.1.1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总胆固醇及总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
        2.3.1.2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体内肝脏损伤保护及铅驱除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3.1.2 药品与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小鼠生活观察
        3.3.2 小鼠的肝脏指数
        3.3.3 血液及肝脏内的铅含量
        3.3.4 肝脏功能主要生化指标的检测
        3.3.5 肝脏组织学检测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4.1.2 药品与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结果
        4.3.2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原花青素对铅暴露小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5.1.2 药品与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2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肝脏中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5.3.1.1 小鼠肝脏组织LXR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
        5.3.1.2 小鼠肝脏组织SREB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5.3.1.3 小鼠肝脏组织CYP7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5.3.1.4 小鼠肝脏组织HM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龙眼皮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龙眼皮渣的研究概况
        1.2.1 龙眼及龙眼加工概述
        1.2.2 龙眼皮渣的活性成分
        1.2.3 龙眼皮渣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1.3 原花青素的研究概况
        1.3.1 原花青素的结构
        1.3.2 原花青素的资源分布
        1.3.3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
        1.3.4 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1.3.5 原花青素的纯化方法
        1.3.6 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1.3.7 原花青素的结构鉴定
    1.4 自由基的危害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1.4.1 自由基的危害
        1.4.2 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1.4.2.1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1.4.2.2 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1.5 立题思路
        1.5.1 课题意义
        1.5.2 研究目标
        1.5.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1 研究龙眼皮渣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1.5.3.2 优化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
        1.5.3.3 原花青素纯化及结构鉴定
        1.5.3.4 研究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1.5.3.5 研究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龙眼皮渣不同分离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提取组分的制备
        2.3.2 总酚含量的测定
        2.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3.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2.3.5 还原力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总酚含量
        2.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4.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2.4.4 还原力
    2.5 结论
第三章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
        3.3.2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3.3.3 单因素实验
        3.3.3.1 液料比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3.3.3.2 提取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3.3.3.3 乙醇浓度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3.3.3.4 提取温度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3.3.4 多因素实验
        3.3.4.1 响应曲面设计
        3.3.4.2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
        3.4.1.1 液料比的选择
        3.4.1.2 提取时间的选择
        3.4.1.3 乙醇浓度的选择
        3.4.1.4 提取温度的选择
        3.4.2 响应曲面实验
        3.4.2.1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与结果
        3.4.2.2 二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4.2.3 响应曲面分析与优化
    3.5 结论
第四章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纯化及初步鉴定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原花青素的纯化
        4.3.2 结构鉴定
        4.3.2.1 紫外光谱
        4.3.2.2 红外光谱
        4.3.2.3 核磁共振
        4.3.2.4 电喷雾质谱
        4.3.2.5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原花青素的紫外-可见光谱
        4.4.2 原花青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4.4.3 NMR图谱解析
        4.4.4 ESI-MS图谱解析
        4.4.5 MALDI-TOF MS图谱解析
    4.5 结论
第五章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5.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5.3.3 还原力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5.4.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5.4.3 还原力
    5.5 结论
第六章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
    6.1 引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试剂配制
        6.2.3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酶促反应速率的测定
        6.3.2 最适酶浓度的选择
        6.3.3 α-淀粉酶K_m值和V_(max)的测定
        6.3.4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抑制类型
        6.3.4.1 半抑制浓度的确定
        6.3.4.2 抑制类型研究
        6.3.4.3 可逆抑制类型研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最适酶浓度的确定
        6.4.2 α -淀粉酶K_m值和V_(max)的测定
        6.4.3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
        6.4.4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
        6.4.5 龙眼皮渣原花青素对α-淀粉酶的可逆抑制类型
    6.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钯基催化剂解聚落叶松原花青素的研究[D]. 朱红霏.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2]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及抗氧化活性[J]. 姜贵全,张卓睿,张诗朦,任宣百,庞久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9)
  • [3]葡萄籽原花青素高聚体的解聚方法与条件优化的研究[D]. 文魁山. 浙江大学, 2018(01)
  • [4]紫米代用茶加工工艺研究[D]. 王文欢.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原花青素对萼花臂尾轮虫衰老和种群的影响[D]. 杨源浩.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降脂作用的研究[D]. 余修亮. 南昌大学, 2017(02)
  • [7]紫苏籽油及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D]. 夏瑶瑶. 中北大学, 2017(08)
  • [8]功能型玉米蛋白/多酚类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D]. 郝利兰.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2)
  • [9]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铅诱导的小鼠高血脂症及其对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D]. 刘思思.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10]龙眼皮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D]. 黄尚荣. 福州大学, 2014(10)

标签:;  ;  ;  

低聚原花青素对草莓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