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课程Ⅰ的重要提示

法律文书课程Ⅰ的重要提示

一、法律文书课程重点提示Ⅰ(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鸿[1](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张婧楠[2](2020)在《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及启示》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非常重视教育,也特别注重发现他国之长。英国的公民教育享誉世界,值得我国特别是我国小学德育学习和借鉴。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特点在于体系完整,其教学方法不生硬,偏向于体验式,可以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公民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二部分阐述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公民,适应全社会的发展;在内容上强调自由民主的政治观、公民正义为主的法治观等教育;在方法上主要提倡隐性教育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详细论述了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在方法上的有效之处,并且找到适合我国小学德育的一些有效方法。第三部分重点论述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启示。主要从公民教育的效果呈现、家庭配合和专业师资团队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我国德育内容广泛而细致,但是在行为养成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行为养成方面寻求可供我国小学德育借鉴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小学德育的教学实效,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吴春燕[4](2019)在《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评估基层县级医院新手适应期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水平。2.构建适合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课程。3.初步验证培训课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运用刘明的护士核心能力评估量表,在充分评估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卫生与健康促进委员会关于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相关内容,构建适合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课程初始条目,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并在基层医院进行初步验证。(1)基于核心能力的现况调查:选取靖江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8年招聘新入职护士共45名,根据刘明《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量表》对其进行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况调查,分析调研结果及培训需求。(2)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根据现况调研结果,结合异质人群的质性访谈,形成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的课程条目池。基于上述初始培训课程的条目池,征询同等级基层医院培训专家和新入职护士意见,结合文献回顾并依据国家卫健委培训指南,确立基于核心能力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课程初步模块,选取基层及省内三级医院多层次的18位专家,进行两轮德菲尔专家咨询,该核心课程各条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征询、归纳、修改,直至专家意见基本一致,最终构建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3)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验证:选择2018年8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入职护士 31名,采用前期研究确立的新入职护士核心培训课程,制定培训核心知识点、选择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进行预培训,培训周期3个月,评价其新入职培训初、培训后3个月的核心能力,进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同时培训前后与既往新入职护士常规培训后的核心能力考核指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测评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1.基于核心能力的现况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较低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依次得分最低,均低于平均分,尤其新入职护士对核心能力中分析患者危机、适应新工作环境、进行良好的临床决策、综合实施护理实践、职前培训计划等方面的能力条目得分最低(P<0.01)。2.构建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结果:省级、基层培训专家和新入职护士意见结合文献回顾并依据国家卫健委培训指南,确立培训课程,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最终构建8个维度,36节课程,具体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7节、临床护理能力课程8节、沟通能力课程3节、关怀能力课程3节、教育咨询能力课程3节、人际关系能力课程3节、专业发展能力2节、法律伦理实践能力课程7节。其中函询专家的平均积极系数为97.2%,平均权威系数为0.731,2轮指标变异范围为0.100~0.234,协调系数为 0.302-0.423,P<0.01。3.培训课程应用主要结果显示:①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前后自身对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咨询教育等7个维度的能力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1);②新入职护士工作满意度:课程培训后调研显示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4.76%,31名新护士对时间灵活性、上司、同事相互间认可度、参与决定程度、受到鼓励及积极反馈的正向次数、敢于承担责任的大小、对环境的自控力等满意度均达99%,自评能胜任护士角色。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与既往常规培训的效果比照: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其评判性思维、对病情的观察要点及评估能力,规范动手能力、专科知识的掌握等明显提升,综合实际工作能力提升(P<0.05)。2018年与2017年2016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结论基于核心能力构建的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与国家卫生与健康教育委员会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接轨,又能结合基层医院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通过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有助于新入职护士快速适应角色和工作环境,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培训课程可为各基层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谢依伦(CHIA JEE LUEN)[5](2018)在《《红楼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与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从《红楼梦》被带入马来亚的可能性(1820年代)开始乃至2018年近两百年的时间。笔者通过文献记录,尝试呈现出《红楼梦》在某个时代如何传播,当时的传播主体是谁、传播了什么信息、其受众范围的大小,以及根据受众的反馈来探讨《红楼梦》传播的影响力。而后再对已出版的《红楼梦》相关文章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为马新红学做一个概括性的基础介绍。最后,总结马新红学的特点及不足,参照世界红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未来马新的红学研究的拓展提些建议。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重点探索《红楼梦》入境马新的时间与传播的可能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出版的时间,与槟榔屿(1786)、马六甲(1795)、新加坡(1819)开埠的时间相去不远。马礼逊是西方最早提倡《红楼梦》的学者,他于1815年开始节译《红楼梦》,并在其编纂的《华英字典》大量引用了《红楼梦》的词句,认为初学中文读红楼梦甚好。郭实腊是西方第一篇《红楼梦》评论文章的作者。无独有偶,他们恰好是十九世纪初在马新最为活跃和着名的传教士。马礼逊和和米怜更于1818年在马六甲创建英华书院,内置的中文图书馆至1923年,藏书已达3380册,其中中文藏书2850册。我们相信这是《红楼梦》入境最好的契机。马礼逊以其中文藏书编纂而成的《马礼逊手稿书目》出版于1824年,书内着录与《红楼梦》相关的着作有7种,着录译名为: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他认为《红楼梦》是叙写一个北京贵族家庭的传记,他收藏的版本有东观阁嘉庆辛末重镌《新增批评红楼梦》、东观阁嘉庆戊寅重镌《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后来失散的四卷本《红楼梦》三种,逍遥子《后红楼梦》、陈少海《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续书三种,还有小说原着改编的戏曲脚本《红楼梦散套》一种。1881年始,领事官左秉隆、黄遵宪在马新开荒,办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的努力为华人社会培育了许多文人,让《红楼梦》有了传播的土壤。邱炜萲《红楼梦分咏绝句》初刻出版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标志着马新《红楼梦》研究的开始。第二章主要探讨《红楼梦》文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历程。通过文学思潮、教育制度、书业经济、红楼梦藏书的分布等角度去梳理《红楼梦》文本在马新流传的情况以及不同时代传播情况的变化。这样以传播学的要素勾勒出《红楼梦》在英属马来亚时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独立前后,以及独立后至今的传播情况,产生的描述是具体且丰富的。二十世纪初期,受中国文坛及思潮直接的影响,构成了马新知识份子心中“《红楼梦》是最杰出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观念。《红楼梦》节选被编入华文教科书,影响了一代代的华人。中文报业和书业的发展,扩展了《红楼梦》的传播范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馆中的《红楼梦》藏书也让学生便于接触和阅读。日治时期(黑暗的三年零八个月)、英殖民政府反共的紧急法令、教育政策对中文教育的约束等,外来干预并没能永恒地阻断《红楼梦》与读者的联系。然而,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联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组成了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合合分分,两国语言和教育政策的不同,导致影响到后来《红楼梦》在两地呈现不同面貌的传播形式。新加坡70年代独尊英语,其他语言为辅,大大削弱了国民在中国文学上的阅读能力。80-90年代,大部分马来西亚学生仍以阅读中文原着、听讲座来理解《红楼梦》,而新加坡学生能读懂中文版的相对较少,他们借助《红楼梦》英文译本,或更多以音乐、影视、戏曲来感受《红楼梦》。第三章探讨的是《红楼梦》视听文化传播历程,从影视传播、戏剧传播、音乐广播、艺术文化展览、美食文化、学术讲座等方面来探讨《红楼梦》演绎产品对大众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此类传播方式更为大众化,其影响范围之广和传播速度之快是《红楼梦》文本传播没法相比的,但其传播的内容受传播者的鉴赏水平和传播目的所影响,极大可能不符合原着原义。通过梳理从1928年就在马来亚开始播放的种种《红楼梦》影视,从报章广告的宣传、电影的内容简介、到影评和观众反应,尝试反映去当时传播的实况。同时也看到科技与时代的变化,电影从兴盛到没落直到逐渐电视机取代的过程。其他类型的传播也是以此模式叙述,从发现到最早的记录叙述到现代的情况,如:1926年3月20日牛车水岭南新剧团就邀请了新丁香耀到来演出《黛玉葬花》,至今新加坡已有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戏曲:敦煌剧坊粤剧《红楼梦》、折子戏《幻觉离恨天》《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双语话剧团体“演艺坊”有《雪剑鸳鸯》四幕剧;新加坡福建公会芗剧团有《情殇红楼》《宝玉哭灵》;新加坡琼剧团有《忆·红楼梦》,其他流传改编的还有歌舞剧、话剧等等。以视觉文化传播形式所产生的功效是巨大的,通过戏曲电影、音乐艺术、精致中式美食、极具中华特色的塑像手工艺品等物的吸引,使到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在丢弃华语的使用权之时,却依然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些现象实则来之不易,这是当地的艺术传播者与文史传播者积极地推动,用了大半辈子去维护改良所产生的成果。回顾历史,理解实况,更有助当代人去珍惜。第四章按年代梳理相关的《红楼梦》研究文章,并专题论述当时研究成果较为显着的红学专家,以及他的研究所带来的影响。至于报章上零散或作者身份不可考的文章则穿插概述,以期能更为完整地呈现不同时代的《红楼梦》谈论热点。此章也重点论述马新大学中文系教育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红楼梦》被纳入大学课程,开启了教学模式以后,系统性的《红楼梦》研究方才逐步成型。以马新各大专《红楼梦》课程导师的红学论文,与学生的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红楼梦》研究观点。最后一章结语总结了马新《红楼梦》现今的传播情况与《红楼梦》研究展望。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红楼梦》文本与视听文化产品可说唾手可得,各种版本、译本、研究论集、优秀课程视频、影视、戏曲、现代版舞台剧表演皆可轻易获得。但要怎么去感悟、读懂《红楼梦》仍需要有领路人。许多人通过仔细阅读《红楼梦》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启示,进而获得成功的实例在本论文中多有陈述。因此,如何引导读者正确理解或研究《红楼梦》,通过读懂《红楼梦》得到自己人生所需才是首要任务。感谢前人辛勤付出,搜罗了不少材料。在这基础上,笔者也将自己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上,并按时间细细整理成表,记录一些重要资讯。其中有中文报章刊登过的文章(从1894年至今目前有917条)、英文报章(56条)、期刊(114篇)、学位论文(70本)、马新出版的《红楼梦》文本(包括改编22种)、译本(2种)、红学论集和专着(17种)、讲座研讨会(55条)、戏曲歌剧表演(59条)、影视上映记录(51条)、广播节目歌曲(37条)和音乐会(27场)。笔者将这些《红楼梦》以不同传播形式在马新留下的痕迹作为论文的附录,期待有更多同好者共同去填补、完善。

苗丽云[6](2018)在《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税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地位举足轻重,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起着特殊的监督作用。近年纳税人维权意识的提升、司法机关惩处力度加强,对税务稽查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增加。加强D市国税某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不仅可以为其他基层国税稽查机关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更有利于维护D市税收秩序,提升D市税务稽查质效。首先,本文立足于D市国税某稽查局实际工作,采取访谈法、资料收集法、观察法等,以税务稽查执法人员为访谈对象,有针对性访谈27人,收集文件、工作数据统计表等20余份,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实证资料。其次,通过对数据等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归纳出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现D市国税某稽查局在执法风险防范上仍然存在着制度构建缺乏整体性、防范措施执行形式化和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详细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从优化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环境、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信息沟通机制、强化稽查执法风险防范活动、强化稽查执法风险内部监控几个层面提出完善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以推动D市国税某稽查局乃至基层税务稽查单位不断完善稽查执法风险防范工作。

曹锦秋,郭金良[7](2018)在《高等学校法学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从实训课程与模拟法庭的关系视角切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实训课程和模拟法庭在高校的法学教育中逐步推开。实训课程和模拟法庭的目标均在于填补传统理论输出式法学教育与实践应用脱节的不足,以提高学生法律应用的综合素质。但在二者的实践中,应然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学生在面对鲜活案例时仍然束手无策,具体表现为书状错误、事实分析与法律适用混乱、法律解释错误、程序知识不足且使用障碍、法庭辩论技巧欠缺等。在明确法学实践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应当重新梳理实训课程、模拟法庭等实践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修正现行实训课程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总结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以完善模拟法庭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的创新,包括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模拟法庭竞赛成员的储备、规范化的培训机制等等。

王天予[8](2018)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飞速发展,本科翻译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习者的社会性互动和人文成长,符合译者能力形成规律,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SCTM),包括分析其构成要素,设计模式框架,以及具体模式应用形式。主要研究问题涉及该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本科翻译专业提供宏观教学设计。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完成,旨在探析当前我国本科翻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诉求以及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模式建构提供背景数据和维度参考。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问卷数据和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旨在提供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分析。本研究认为SCTM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要遵循“一致性建构”原则,即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及教学评价设计要有内在一致性。SCTM教学目标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与翻译相关)通识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能力为维度,根据本科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具体教学目标。SCTM的课程体系依据教学目标共包含上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五个课程模块,旨在实现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建构。SCTM的主要教学理念是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设计从简到难的不同教学活动,使其最终能够完成完整的翻译项目。SCTM的评价体系包括宏观教学管理评价和微观译文质量评价。宏观教学管理评价旨在引导学生管理自身学习过程,应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微观译文质量评价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翻译作品的评价能力,如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与翻译任务的契合度等。本研究为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设计提供蓝本,可供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参考。通过实践社会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设计可以审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本土化的可行性,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供修正或补充的维度和观测点。

崔月[9](2018)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国立公文书馆是日本国家档案馆,至今已经有46年的历史,在技术、操作以及管理上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存在的价值在于记录和保存日本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了解日本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重要渠道。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立公文书馆,主题紧紧围绕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展开论述,以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为中心,通过查阅与参考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遵循发展背景—实践建设—经验启示的逻辑思路,对国立公文书馆的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进行梳理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则分别从日本信息化发展的5年计划、以及对国立公文书馆馆藏资源带来的变化两个方面梳理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背景;第二部分则从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两方面深入分析国立公文书馆长期保存实践建设;第三部分则从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入手阐述该馆长期保存实践建设。第四部分则从吸取借鉴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发展的经验角度出发,提出优化使用我国现有长期保存技术,科学布局我国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立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安全保障机制等管理策略。本文意在为我国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发展道路贡献绵薄力量。

林思骐[10](2016)在《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施行之课程转化 ——基于两所公立幼儿园的叙事探究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课程大纲》出台,教师在从理解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产生许多困惑,成为课程发展的关键议题。过去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有较重「既定」课程性质,但《课程大纲》倡导的有课程架构的萌发与教学活化导向,让原先台湾幼儿教育在「既定」与「萌发」课程扦隔不入的问题凸显出来,产生一种既定与萌发调合式需求。而课程就是叙事文本的观点也让「说故事」成为课程转化过程的主要特性。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二个公立幼儿园在《课程大纲》政策下课程改革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及其现象,并进一步诠释其背后蕴涵的课程意义。分析《课程大纲》于幼儿园施行中在「课程理解」到「课程实践」之间的转化,了解教师理解课程内涵对「既定课程」与「萌发课程」的使用情形及师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说故事课程,对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有何转变或启示等议题。本研究将叙事探究作为方法论,并融合其他研究技术,包括文献搜集与文件分析、参与式观察、访谈法、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观察记录二所公立幼儿园班级之教师与幼儿在《课程大纲》政策下之课程实作。研究结论如下一、《课程大纲》政策导引教师的「理解课程」与「课程发展」作为(一)教师赞同《课程大纲》本质,但对课程意涵的诠释因理解而有差异。(二)《课程大纲》确有导引课程发展作用,但关注点与导引方式有所差异。(三)教师均认为实践式社群与生活社区经验是理解《课程大纲》的关键。(四)《课程大纲》会引发教师有新课程行动与关注幼儿行为改变。二、《课程大纲》有助于调和教师对「既定课程J与「萌发课程」的使用思维(一)《课程大纲》可协助导引教师教学执行与调整教学设计,但运作有差异。(二)《课程大纲》课程知识皆有社区化在地生活与六大领域,但课程架构有所差异。(三)《课程大纲》导引教师真正认知幼儿能力发展与展现,但评量与辅导方式有所差异。三、师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说故事课程,对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转变与启示(一)随着《课程大纲》政策的推动,有助于教师认真思考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及其复杂性,可使课程发展有新面貌。(二)说故事的叙说式课程让课程有更多合作的机会。最后,研究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累积丰富的《课程大纲》转化教学案例,导引教师反思成长而有深刻课程意识。二、运用教学推理方式导引课程转化并促进课程发展的合理性。三、建立社区生活的学习者/教师共同体可能是理解《课程大纲》的最佳方式。四、《课程大纲》应导引教师叙说而觉醒,进而觉知”看到儿童”。五、《课程大纲》可导引建立园所学习支持系统,而促成课程实践理论化与教师再学习。六、以区域共学圈的特色课程,建立课程实践文化性。七、叙说式自传文本可以是幼儿教育评量与辅导的核心。八、以课程再概念化来培养幼儿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与转化能力。九、以说故事的叙说方式来导引未来的幼儿教育课程。

二、法律文书课程重点提示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律文书课程重点提示Ⅰ(论文提纲范文)

(1)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第一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
        (一)公民和公民教育的涵义
        (二)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
        二、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特点
        三、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依据
    第二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古代宗教化时期的小学公民教育
        二、近代世俗化时期的小学公民教育
        三、现代法治化时期的小学公民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概况
    第一节 英国公民教育目标的演变过程及整体目标
        一、英国公民教育目标的演变过程
        二、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培养优秀的“积极公民”
        (二)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内容
        一、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观教育
        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
        三、以绅士精神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
        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观教育
    第三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讨论法
        二、以环境熏陶为主的隐性教育法
        三、以价值澄清为主的活动体验法
        四、以严格教养为主的家庭配合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的评价
        一、公民教育体系完备
        二、将公民教育变为全社会的事业
        三、高扬个人主义权利观
        四、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第二节 我国小学德育概况
        一、我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二、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及特点
        三、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
        四、我国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提高规则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二、强调公民责任的养成教育
        三、提倡家庭有效配合
        四、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专业教师的师资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况调查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
    第一节 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
    第二节 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课程的德尔菲专家咨询研究
    第三节 构建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课程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课程的运用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
    附录4: 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评价表
    附录5: 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
    附录6: 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7: 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件8: 新入职护士理论培训课程细化安排表(例)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5)《红楼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探讨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
第一章 梦下南洋初绽红:《红楼梦》入境马来亚的起始探源
    第一节 传教士学中文传福音
    第二节 领事官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节 星洲寓公邱炜萲对《红楼梦》的接受与传播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梦在南洋百年红:《红楼梦》文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历程
    第一节 《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代表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教科书中的《红楼梦》节选
    第三节 书业与《红楼梦》销售市场
    第四节 《红楼梦》藏书的分布与价值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梦植南洋百花红:《红楼梦》视听文化传播历程
    第一节 影视传播
    第二节 戏剧传播
    第三节 音乐传播
    第四节 艺术文化传播
    第五节 中式美食文化传播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南洋入梦千朝红:马新《红楼梦》研究
    第一节 报章期刊上的《红楼梦》文章
    第二节 大学机制下产生的《红楼梦》研究
    第三节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红楼梦》研究学位论文分析
总结—历史、现状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阐述
        1.2.1 税务稽查
        1.2.2 执法风险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
2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现状调查
    2.1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工作概况
        2.1.1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工作基本情况
        2.1.2 D市国税某稽查局稽查职能
    2.2 调查设计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时间及方法选取
        2.2.3 访谈对象选取
        2.2.4 访谈问题设计
        2.2.5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2.2.6 资料收集方法运用
    2.3 D市国税某稽查局现有执法风险防范措施
        2.3.1 建立执法环节分离制约机制
        2.3.2 利用电子系统进行风险预警
        2.3.3 制定岗位执法风险防范手册
        2.3.4 开展廉政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2.3.5 加强“一案双查”监督力度
        2.3.6 采用“廉政监督卡”进行风险监督
3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调查结果分析
    3.1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成效
        3.1.1 基本实现了执法风险防范机制的确立
        3.1.2 实现了执法风险防范意识的有效提升
        3.1.3 基本实现了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确立
    3.2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3.2.1 制度构建缺乏整体性
        3.2.2 防范措施执行形式化
        3.2.3 人员积极性不高
    3.3 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防范环境保障性不足
        3.3.2 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3.3.3 防范活动实施缺乏统筹性
        3.3.4 风险内部监控不足
        3.3.5 信息沟通不顺畅
4 完善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环境
        4.1.1 科学合理分配权责
        4.1.2 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
        4.1.3 健全执法法律保障体系
        4.1.4 有效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4.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信息沟通机制
        4.2.1 建立执法风险动态评估机制
        4.2.2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4.3 强化稽查执法风险防范活动
        4.3.1 整合和完善制度设计
        4.3.2 科学设置税务稽查考核指标
    4.4 强化稽查执法风险内部监控
        4.4.1 强化日常执法风险监控
        4.4.2 强化专项监督检查监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D市国税某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7)高等学校法学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从实训课程与模拟法庭的关系视角切入(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目标与结果的偏差
二、原因:高校法学实践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一) 高校法学实训课程的局限
    (二) 高校模拟法庭训练的局限
三、突破:对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分析
    (一) 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在实现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目标上的优势
    (二) 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对高校实训课程局限的补充
    (三) 重构高校模拟法庭训练与模拟法庭竞赛的关系
四、创新:高校法学实践教育模式的改进
    (一) 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层级化定位
    (二) 高校法学实训课程的优化与改进
        1. 优化实训课程设置
        2. 改进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3. 探索增设《高校模拟法庭创新创业课》
    (三) 高校模拟法庭教学功能的实现路径
        1. 模拟法庭评委的组成
        2. 高校模拟法庭团队的组建
        3. 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成员储备与选拔
    (四) 高校法学实训课与模拟法庭训练的互动与融合
        1. 高校法学实训课程是模拟法庭的基础
        2. 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能够丰富高校法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
        3. 两者在互动与融合中推进高校法学实践教育发展

(8)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术语界定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与心理学渊源
        二、当代建构主义思想流派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
        一、多现实和多角度
        二、协作学习
        三、改造
        四、真实任务
        五、支架式教学
        六、社会认知学徒
    第二节 一致性建构理论
        一、概念及核心思想
        二、要素分析及实施步骤
        三、可测学习成效结构分类法
    第三节 翻译能力体系
        一、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型研究
        二、翻译能力框架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理论框架
        一、模式建构原则
        二、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第二节 教学模式建构数据分析
        一、模式构成要素数据分析
        二、学习者需求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TM教学模式建构
    第一节 SCTM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及互动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素分析
        二、课程要素分析
        三、教学要素分析
        四、评价要素分析
    第二节 SCTM教学模式框架
    第三节 SCTM教学模式构建流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课程设计
        三、教学设计
        四、评价设计
    第四节 SCTM教学模式评价
        一、定性评价分析
        二、定量评价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基本概念
        0.1.1 公文书
        0.1.2 数字档案资源
        0.1.3 长期保存内涵的理解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平台建设项目研究
        0.2.2 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问题研究
    0.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3.1 研究的目的
        0.3.2 研究的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
        0.4.1 系统地分析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实践
        0.4.2 日文文献作为第一手资料
        0.4.3 论述不够深入
1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实践建设背景
    1.1 x-Japan模式系统地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发展
        1.1.1“e-Japan战略”计划
        1.1.2“u-Japan综合政策”计划
        1.1.3“i-Japan战略”计划
    1.2 x-Japan模式下国立公文书馆馆藏资源发生的变化
        1.2.1 移交的数字档案资源比例增加
        1.2.2 明确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方向
2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实施进展
    2.1 国立公文书馆出台的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标准规范
        2.1.1《职能着录国际标准》
        2.1.2《档案保管机构着录国际标准》
        2.1.3《行政法人国立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推进大纲》
        2.1.4《数字档案资源移交、保存、利用的具体实施方针》
    2.2 国立公文书馆采取的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技术手段
        2.2.1 优化存储数字档案资源格式
        2.2.2 元数据的挖掘与使用
        2.2.3 交叉信息检索系统的开发
        2.2.4 控制CD?DVD保管库内部环境
        2.2.5 远程备份
3 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挑战与改进措施
    3.1 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中面临的挑战
        3.1.1 存储载体的物理缺陷
        3.1.2 存储规格的不统一
        3.1.3 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2 国立公文书馆对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问题采取的措施
        3.2.1 开办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
        3.2.2 创建安全的存储环境
        3.2.3 网络安全技术
4 借鉴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长期保存发展经验
    4.1 科学布局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体系
        4.1.1 建立灾难恢复系统
        4.1.2 综合运用云存储模式
        4.1.3 优化选择现有长期保存技术
    4.2 建立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安全保障机制
        4.2.1 保存载体的技术性保护
        4.2.2 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
        4.2.3 促进人才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施行之课程转化 ——基于两所公立幼儿园的叙事探究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寻找心目中最珍贵的珍珠
    第一节 只是我们不曾用心想过
    第二节 旅人的关怀
    第三节 旅行,为了什么?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个人意义
    第四节 客制化的旅行工作索引
        一、幼儿园
        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
        三、教师
        四、课程实作
        五、课程转化
        六、习惯用语
        七、叙事探究取向
        八、协作者
    第五节 这样玩,让旅行更有趣
        一、旅行核销范围
        二、旅行限制
第二章 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第一节 我看见她一路行来的身影
        一、回顾台湾幼教的发展
        二、台湾幼儿园发展概况
        三、台湾的幼教课程与教学现况
        四、小结
    第二节 远得要命王国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一、当代主流课程观
        二、课程转化的意涵与策略
        三、课程理解思维到课程实践思维转变的探讨
        四、既定课程与萌发课程的探讨
        五、未来幼教课程发展趋势
        六、小结
    第三节 那颗珍珠终于亮相了
        一、《课程大纲》的内涵
        二、《课程大纲》的核心与主轴
        三、《课程大纲》的教师(含教保服务人员)角色
        四、《课程大纲》的课程发展与理解观
        五、《课程大纲》的教学.知识.能力观
        六、《课程大纲》隐含的「既定课程」与「萌发课程」思维
        七、《课程大纲》相关研究
        八、小结
第三章 旅行前的两三事
    第一节 追求梦想与幸福的必备
        一、叙事探究为本研究方法论
        二、融合其他研究技术
    第二节 实用的旅行指南与路线规划
    第三节 旅游组织与旅游地点信息导览
        一、A团达人带路旅行成员AT1
        二、A团达人带路旅行成员AT2
        三、A团达人带路旅行成员AT3
        四、B团背包客成员BT1
        五、B团背包客成员BT2
        六、小A团的PARTNERS
        七、小B背包客探索营队
    第四节 旅行信实守则
第四章 带着勇敢与好奇上路吧!
    楔子:写在开启与孩子最浪漫的美景新章之前
    第一节 构想蓝图:通往梦想课程的四个遇见-A园教师的课程转化
        一、到底哪里不对劲-教师的处境与难题
        二、试着解开谜团吧-教师建构课纲文本的理解
        三、伙伴们的相遇-教师在活动中丰实理解
        四、他们的看见-教师课程观点改变
    第二节 踏上旅程:通往梦想课程的三班列车-A园教师对于「既定」与「萌发」课程的使用
        一、从火山爆发到万物生长
        二、胶水、饭粒、水泥傻傻分不清楚-知识
        三、寻找心中的那颗珍珠-能力
    第三节 心中乐园:通向幸福课程的四个邂逅-B园教师的课程转化
        一、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参与的热情-教师的处境与难题
        二、小飞象的奥秘-教师建构提纲文本的理解
        三、坏猫猫,走开!-教师在活动中丰实理解
        四、原来我们是这样长大的-教师课程观点改变
    第四节 迈开大步:通向幸福课程的三个秘密-B园教师对于「既定」与「萌发」课程的使用
        一、一试、再试、做不成,再试一下-教学
        二、原来小人儿是这么想的-知识
        三、做好每一件小事-能力
    第五节 原来我们这么不一样
        一、个案园所教师的课程理解
        二、个案园所课程实践综合讨论
第五章 旅人的反思与告解
    第一节 幼教课程与教师关系的重新观看
        一、「理解课程」到「课程发展」作为
        二、教师对「既定课程」与「萌发课程」的使用思维
        三、说故事课程,对于课程改革实践之转变与启示
    第二节 或者有什么途径
        一、建构《课程大纲》转化教学案例数据库
        二、运用教学推理方式发展合宜课程
        三、强化社区生活的学习者/教师共同体的概念
        四、导引教师叙说而觉醒,进而觉知”看到儿童”
        五、建立园所学习支持系统,促成实践理论化与再学习
        六、以区域共学圈的特色课程,建立课程实践文化性
        七、幼儿经验意义化是幼儿教育评量与辅导的核心
        八、培养幼教师培生课程实施与转化能力
        九、以说故事的叙说方式来导引未来的幼儿教育课程
    第三节 继续下一趟旅行吧--展望未来
        一、对于旅行方法的建议
        二、对于旅行主题的建议
文献参考
附录

四、法律文书课程重点提示Ⅰ(论文参考文献)

  • [1]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及启示[D]. 张婧楠.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构建[D]. 吴春燕. 苏州大学, 2019(04)
  • [5]《红楼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与研究[D]. 谢依伦(CHIA JEE LUEN). 山东大学, 2018(02)
  • [6]D市国税某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 苗丽云.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7]高等学校法学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从实训课程与模拟法庭的关系视角切入[J]. 曹锦秋,郭金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8]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 王天予.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9]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研究[D]. 崔月. 辽宁大学, 2018(01)
  • [10]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施行之课程转化 ——基于两所公立幼儿园的叙事探究取向[D]. 林思骐.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法律文书课程Ⅰ的重要提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