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广州港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浅析广州港口发展的制约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查安平[1](2021)在《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管理体系的创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州港口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发展更为迅速,这也导致了管理体系发展出现滞后,与其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主要研究以广州港口为代表的广东地区港口物流管理体系现状,从整体上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物流管理体系的改进策略,为港口物流管理体系的创建革新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崔宇昕,华美霞,李若梅[2](2021)在《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沿海上市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首先,依据国内外港口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相关的研究,结合港口物流作业体系特征,建立了以投入产出值为数据支撑的物流效率评价指标。然后,选取了13家上市的港口企业,根据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华北、华中、华南三大区域港口群,对其物流作业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选定港口在2018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建立DEA模型,借助DEAP 2.1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采用港口的平均技术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三个评价指标作为依据,对13个上市港口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港口物流技术效率及规模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行结果中的冗余部分进行分析,调整港口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等资源的分配,结合各港区的区位优势及发展现状等,提出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营效率的建议。

刘爽[3](2021)在《“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 ——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的拓展亦是一个征服高地的过程,从罗马城的“七丘”到帝国境内的大量山地城市,“山地建城”的理念也成为多数罗马城市的一大共性,在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中催生出一座座“山巅之城”,那些在图像中高悬山巅的建筑,成为与神明最为接近的“圣地”,赋予了城市一顶形制特殊的“冠冕”。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理想在“七丘之城”罗马得到极大强化,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改造、在罗马之劫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圣城,不仅引起境内城市的竞相效仿,更在海权时代再度拓展到地中海的“边缘”,从而在曾经历罗马化的伊比利亚半岛获得了自由,发展出更具适应性的本土化山城格局。但与4世纪已将自身打造成“第二罗马”的君士坦丁堡不同,这些城市虽与罗马教廷的宗教运动息息相关,却同本国的海外事业有着更大的关联。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不仅通过系列“重建罗马”的计划向圣城靠拢,更将其改造成以“下城区”为核心的“滨海山城”,以此展现海权时代的核心推动力——跨洋贸易。在这一过程当中,经过葡萄牙“本土化”的山城理念被带往印度洋的各个海岸和岛屿,罗马教廷的强盛势力也通过里斯本王室渗透其中,最终以一座座群山环抱下的新城塑造了葡萄牙帝国的海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果阿凭借绝对的政治、宗教地位被打造成一个东方的罗马,它不仅与地中海的第一罗马遥相呼应,更使“高地建城”的理念进一步向远东传递,借助完备的山地建设和系列适应政策,将“真十字之地”澳门营建成一座特征鲜明的“妈港神名之城”。然而,在这种不断“移动”的圣城背后,是罗马人“从山地到海滨”的城市化进程,并在海权时代“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贸易局势下,经历了建城“媒介”的一次次转变,从而在适应山区、平原、海滨与岛屿的过程中,由古典向近代社会迈进,最终在中西交汇的“十字路口”,将遥想中的“真十字之地”(澳门)化作了现实。

林丽梅[4](2021)在《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运输技术愈发成熟,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但目前部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港口对技术的利用与创新程度不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和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研究港口物流效率,对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日照港港口发展现状,发现日照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不断提升,同时日照港也在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的盈利情况也在增加,但是港口物流效率情况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如何促进港口的发展,实现港口高效运作,有效提升港口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无从得知,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对日照港港口物流发展及其效率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首先分析了日照港港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满足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情况,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并结合日照港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情况和特征,采用生产法和资产法相结合的思想,构建了本文的指标体系,为后面的具体分析提供依据。(2)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的评价分析。首先通过调研及查阅相关的统计年鉴获取日照港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采用传统DEA模型对日照港2014-2018年的港口静态效率进行评价。其次,运用超效率DEA测算处于DEA有效状态的港口,确定各港口之间的港口物流效率,再综合两种测算结果从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最后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日照港近五年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测算结果对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进行分析评价。(3)提出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策略。根据对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分析评价结果,借鉴处于物流效率较高的港口的宝贵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的对策,以促进日照港港口物流的高效发展。通过以上工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DEA和超效率DEA模型的测算结果,日照港的港口物流效率整体小于1,处于DEA无效的状态。日照港的纯技术效率始终是有效的,因此其物流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规模效率,也就是说规模效率的无效导致了日照港的物流效率无效。前期日照港的资源投入出现冗余,说明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不仅没有起到提升港口物流产出的作用,反而使得过多的生产能力不能转化为产出,导致产能过剩,从而制约了港口物流运作效率。因此日照港应充分整合港口物流资源,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增强港口物流管理能力,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日照港的港口物流效率。(2)根据DEA-Malmquist指数的测算结果,日照港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一直退步的主要原因。从2014-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来看,日照港的技术水平有所退步,说明日照港对港口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导致了技术进步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故日照港应提高对港口技术创新及技术利用的重视,引进高新技术装备,提升港口装卸作业效率,紧跟国家对港口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提高日照港的技术效率仍是其未来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王晶[5](2021)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竞逐的角力场。新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复兴之路究竟该以何作为科学的价值引领?近代以来,国内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海洋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沿用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这表明中国学术界在海洋研究领域缺乏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质疑否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或海洋文明,并依循西方海洋文化或西方海洋文明范式来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甚至还以此来指导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中国海洋文化有其自身发展历程与独特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底蕴、梳理其源流、探寻其从发轫之初一直延续至今的价值基因,既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亟需面对的问题,也是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合浦海上古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合浦及其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所孕育的合浦海洋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为其提供了典型样本。合浦海洋文化是指自西汉为加强岭南地区政治军事统治而设立合浦郡以来,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汉民族、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民族之间通过内河、近海、陆路等途径,在交通贸易、生产交流、文化交往等具体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开放包容、和合交往为核心价值的一种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合浦海洋文化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外文化汇聚合浦交融而成,合浦当地出土的各种古代器物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主要标志。同时根据这些古代器物可以推断,“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辐射至东南亚、南亚各地区与各民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或文明的一般原理,审视汉代合浦郡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融合。为此,在论述展开的过程中,按照“器物—符号—价值”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的方法、跨学科研究与跨地域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通过梳理源流、勾勒轮廓、抽象符号、挖掘价值、凝练精髓、总结规律,重新探讨合浦海洋文化过去已经贡献什么、现在及未来能够贡献什么等问题,以此揭示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不仅在于论证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就已经逐步发展出海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术上尝试突破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主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学术观点方面,提出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与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与“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合浦海洋文化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了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等新观点;二是学术思想方面,探讨构建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挖掘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基于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及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海陆一体始源价值基因的基础性意义;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形成了“器物—符号—价值”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范式。综上,通过深入挖掘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揭示其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所蕴涵的价值基因,由此对以合浦海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进行话语重构与价值重塑,从而树立中国海洋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为当前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理论支撑。

张晨瑶[6](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张颖[7](2020)在《珠江三角港口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珠三角港口群直接依托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是珠三角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有包括广州港、深圳港在内的港口9个。多年来,珠三角港口群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全国港口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珠三角港口群的研究较多,但主要着眼于港口物流体系规划、港口竞争合作分析、港口建设生产发展规划等,鲜有对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研究。总结珠三角各港口的发展规律,为珠三角港口的定位和发展提供发展策略,本文将珠三角港口群置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考察其空间结构演化情况。首先,对珠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港口群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描述,以期形成对珠三角港口群的全面认识和宏观把握;其次,运用基尼系数和港口群货流集中系数考察了 2000~2019年间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性特点将珠三角港口群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运用偏移—分享方法分析了港口群的竞争格局特点。最后,通过定量计算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未来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趋势包括: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将总体趋于扩散,但空间扩散的速度将趋于相对平缓;珠三角港口群空间扩散的一个基本方向是朝珠三角西岸扩散,西岸港口将逐渐成为港口群一个新的增长点;珠三角港口群空间扩散的一个基本方向是由主要港口向地区性重要港口扩散。并据此提出珠三角港口群发展的三种新模式:“港口一体化”模式、“港口协会”模式、“市场机制”模式。

钟君叶[8](2020)在《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州港南沙港区作为全国重要港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是广州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承载区域。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建设重点是码头与堆场,港口服务仍以基础物流服务为主,因此对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布局进行优化,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港口增值服务能力作为切入点,以各功能区之间搬运成本最低、综合关系最大及土地改造费用最低为目标,在考虑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系统布置设计法(Sye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的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功能区布局的最优方案求解,使最终的布局优化方案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升方案的合理性。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种类。文章首先分析了广州港南沙港区的整体背景,从地理位置、政策背景、现有基础设施、货运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广州港南沙港区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所需建设完善的功能区。二是确定广州港南沙港区未来的货运量。货运量的确定是分析广州港南沙港区各功能区之间的物流强度及所需面积的定量依据,因此本文分别采用调查分析预测法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及货运量指标进行预测,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物流业的需求呈正比趋势的理论依据,对比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和货运量指标的预测结果,判断货运量预测结果趋势的合理性。三是确定布局优化方案。本文在考虑广州港南沙港区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SLP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改进SLP法的功能布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实际情况对得出的理论最优布局优化方案进行调整。目前,我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案,重点在于增强港口功能性和服务性,这不仅对广州港南沙港区下一步建设工作及后期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其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俣健[9](2020)在《基于关联规则的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散杂货港口作为数量最多,涉及区域最广,也是功能区最多,生产业务流程最复杂的物流中心,港口功能区整体的布局规划对整个散杂货港口的生产运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散杂货港口整体的作业成本和作业效率,以及每一个港口功能区的资源使用效率都得到了港口建设人员的高度重视。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港口各个功能区的关联性、功能区面积的划分、作业车辆行驶路线和生产业务流程的合理性等。本文引入关联规则理论对港口作业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功能区关联关系量化分析,并且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问题进行建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港口物联网日志数据以及生产业务系统车辆作业轨迹数据,通过使用关联规则理论对轨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挖掘算法进行改进,对港口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量化,并且找出港口中的关键路段及关联规则,为后文的模型求解提供数据支持。(2)根据散杂货港口特点构建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模型,通过港口功能区关联度最高、港口关键路径行驶时间最少、港口作业成本最少三个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改进的遗传—蚁群两阶段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采用熵权TOPSIS理论方法对得到的均衡解进行方案评价,找出最优方案,并且使用港口真实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及模型检验。(3)根据散杂货港口特点以及前文的模型构建及求解过程,设计并且开发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系统。采用vue.js+Spring Boot+Mybatis的集成架构,采取前后端分离思想,运用FP-Growth算法所得到的数据,将遗传—蚁群算法进行融合,使其在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系统中得以应用。实现布局规划系统的智能性。本文将关联关系理论、多目标优化理论、熵权TOPSIS理论引入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问题中,为解决港口布局规划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也丰富了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问题的相关理论。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系统满足了散杂货港口建设的实际需求,实现了相关联功能区的有效整合,提高了港口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邓家钱[10](2020)在《基于协同治理视角的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州港取得迅猛发展,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跃居国内外港口前列,较好促进和提升了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但与此同时,广州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进出港船舶愈发大型化、公共航道水域的船舶通航密度显着增加、危险品装卸作业量持续走高、危险货物谎报瞒报事件时有发生等各类严峻挑战,一旦发生港口突发事件,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在当前港口行政管理体制下,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涉及海关、边检、口岸、海事、港务、公安、消防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口岸管理部门因为隶属关系的不同,常常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利用,存在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各类突出问题,在应对港口突发事件时往往出现多头治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情况。如何有效发挥各部门协同效应,建立全面整合的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是当前广州港口建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协同治理为视角,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对标对表国内外先进港口推进应急管理的典型做法,总结提炼出完善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经验启示,推动构建全面整合的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本文从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国内外先进港口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经验做法等方面入手,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二、浅析广州港口发展的制约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广州港口发展的制约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管理体系的创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广州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在整体发展战略上的模糊
    1.2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1.3 港口物流集疏运网络不发达
    1.4 港口物流运营理念落后
    1.5 与港口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不足
2 广州港口物流管理体系创建策略
    2.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建设资金投入
    2.2 加速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3 推进港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2.4 加快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促进人才引进
3 结语

(2)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沿海上市港口物流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DEA模型
    2.1 DEA模型描述
    2.2 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建立
3 软件结果分析
    3.1 效率结果分析
    3.2 投入产出结果分析
    3.3 DEA非有效单元调整优化
    3.4 港口瓶颈分析
4 总结与建议

(3)“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 ——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主要视角与方法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四节 15-18世纪欧亚大陆“罗马城市”图像的研究语境
        一、葡萄牙“罗马城市”景观研究
        二、葡萄牙殖民地城市景观研究
        三、澳门城市图像的跨文化研究
    第五节 问题的提出:罗马圣城景观在里斯本、果阿与澳门?
第一章 、七丘:罗马“圣城”景观的形成
    第一节 罗马早期的山地景观及其演变
        一、“七丘”的建立
        二、城市形象的早期传播
    第二节 七丘之城: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理想形象
        一、尼古拉五世的“理想城市”图形式规划
        二、利奥十世时期的“重建罗马”建筑计划
        三、耶稣会与保罗三世时期的高地建设
        四、世界的形象:新时期的“七丘之城”
    第三节 又见罗马?——圣城景观的转移
    小结
第二章 、里斯本的山城建设与“水上罗马”的形象
    第一节 背景:葡萄牙的“山城”传统与大航海时期的形象改造
        一、山城传统与基督教的空间理念
        二、高地与内城建筑、道路体系
        三、高地防御的新发展
    第二节 里斯本山城的早期“罗马化”
    第三节 曼努埃尔一世的理想城市与高地重心转移
    第四节 若昂三世的“重建罗马”与“七丘之城”形象
        一、罗马教廷与罗马城市图像的影响力
        二、奥朗达的“重建罗马”城市改造
    第五节 水上的罗马:若昂五世时期的“形象转变”
        一、耶稣会的高地争夺战
        二、菲利波·尤瓦拉的里斯本“新罗马”计划
    第六节 结束与开始:震后的里斯本
    小结
第三章 、果阿与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滨海山城”理想
    第一节 山城理想初探:七城岛与真十字
    第二节 葡萄牙亚洲殖民地中的山城与理想的图形式规划
    第三节 前殖民时期的山城果阿
    第四节 殖民时期果阿的高地景观演变
        一、城市高地与圣城格局的形成(1510-1604年)
        二、又见“水上的罗马”:滨水区的建筑景观建设(1605-1759年)
    第五节 里斯本还是罗马?——果阿的“七丘之城”形象
    小结
第四章 抵达远东:澳门半岛上的“东方圣城”景观
    第一节 濠镜澳——被遗忘的“真十字”之地
        一、东亚的“维拉科鲁兹地”
        二、“另一端的岛屿”:七洲山
        三、十字与王冠之盟——十字门
    第二节 开埠前的高地景观(1557年之前)
    第三节 开埠早期“中央高地”的建立(1558-1582年)
        一、“城市制高点”——圣保罗山
        二、澳城的另一面相:本土力量对高地景观的影响
    第四节 “山巅之城”格局的形成(1583-1700年)
        一、17世纪“高地建筑”的建立
        二、七个“堂区”,一种格局
    第五节 水上圣城的东方形象:妈港神名之城
        一、“复原”记忆:源自地中海的岛屿“理想”
        二、新旧理想的交替:山城形象的革新与没落小结
    小结
第五章 、从复制到改写:15-18世纪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转移”
    第一节 从山地、平原到海滨:罗马山城的“转移”
    第二节 “水上的圣城”及其形象的形成
    第三节 从地中海、大西洋到印度洋:岛屿山城的崛起
        一、贸易模式与滨海山城的形成
        二、新媒介中心的出现:“岛屿”上的帝国理想
        三、高地的竞争者——宗教团体
    第四节 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圣城景观的“改写”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葡萄牙东方殖民地所有要塞、城镇平面图之书》图像、部分文本列表
附录二、果阿、里斯本教区列表、示意图
附录三、从全景到街景——从里斯本东方艺术博物馆藏“十三行潘趣酒碗”看“长卷式”城市视野的形成
附录四、由“指针”导向的城市视野——一件东西城市瓷盘上的跨洋航路与家族版图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4)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港口物流效率方面的研究
        1.3.2 关于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
        1.3.3 关于港口物流效率提升策略方面的研究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方法
    2.1 港口及港口物流
        2.1.1 港口
        2.1.2 港口物流
    2.2 港口物流效率
        2.2.1 物流效率
        2.2.2 港口物流效率
    2.3 港口物流效率的评价方法
        2.3.1 熵权法
        2.3.2 前沿效率分析法
        2.3.3 灰色关联度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3.1 日照港港口发展现状
        3.1.1 日照港生产情况
        3.1.2 日照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情况
        3.1.3 日照港盈利情况
    3.2 日照港港口存在的问题
        3.2.1 市场竞争力较弱
        3.2.2 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不足
        3.2.3 专业的物流人才匮乏
        3.2.4 港口与城市和产业融合不足
    3.3 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构建原则
        3.3.2 指标选取方法
        3.3.3 指标选取
    3.4 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3.4.1 传统DEA模型静态效率评价
        3.4.2 超效率DEA模型效率分析
        3.4.3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动态效率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分析
    4.1 数据获取
    4.2 基于传统DEA模型的日照港港口物流静态效率评价
        4.2.1 传统DEA测算结果
        4.2.2 传统DEA结果评价分析
    4.3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港口效率分析
        4.3.1 超效率DEA测算结果
        4.3.2 超效率DEA结果评价分析
    4.4 港口物流综合效率评价分析
        4.4.1 港口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4.4.2 港口物流纯技术效率分析
        4.4.3 港口物流规模效率分析
    4.5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日照港港口物流动态效率评价
        4.5.1 DEA-Malmquist指数结果
        4.5.2 DEA-Malmquist指数结果评价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提升策略
    5.1 经验借鉴
    5.2 提升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5)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化与文明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论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
        一、海洋概念
        二、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三、海洋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构成
        一、海洋文化的主体
        二、海洋文化的客体
        三、海洋文化的中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发展理论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路径
        二、海洋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海洋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合浦海洋文化的兴起
        二、合浦海洋文化的繁荣
        三、合浦海洋文化的延续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一、合浦地理位置的海陆一体特征
        二、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三、合浦是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
        一、与东南亚、南亚诸国深植经济文化交往厚谊
        二、向东南亚、南亚诸国传播和合交往理念
第三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第一节 合浦器物文化符号的主要标志
        一、蚕桑丝绸业是汉民族生产方式的器物文化符号
        二、玻璃烧制技术是海外生产技术的器物文化符号
        三、羽纹铜凤灯是生活用具的器物文化符号
        四、南珠与奇石异物是海上贸易的器物文化符号
        五、钵生莲花器是佛教传播的器物文化符号
        六、宝石珠饰形制是审美价值的器物文化符号
        七、叠涩穹窿顶墓是丧葬习俗的器物文化符号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融合符号
        一、海陆一体是合浦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符号
        二、辐射影响是合浦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符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符号
        一、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开放包容的价值符号
        二、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和合交往的价值符号
第四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与学术意义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之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精髓
        一、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
        二、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
        三、合浦海洋文化是“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核心价值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
        一、对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批判
        二、对中国海洋文化失觉的反思
        三、合浦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核心价值的根本区别
第五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双重展望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展望
        一、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二、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发展理念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现实展望
        一、为中国海洋文化夯实发展基础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三、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7)珠江三角港口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港口体系演化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港口体系演化的研究
        1.2.3 总结与思考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珠三角港口群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概况
        2.1.1 发展历程
        2.1.2 城市发展差异
    2.2 珠三角港口群发展概况
        2.2.1 现状概况
        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分析
    3.1 评价指标选取
        3.1.1 表征港口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3.1.2 选取的评价指标
    3.2 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总体特征
        3.2.1 定量分析工具
        3.2.2 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特点
    3.3 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竞争格局分析
        3.3.1 定量分析工具
        3.3.2 港口群空间竞争格局特点
4 珠三角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
    4.1 基于吞吐量预测的定量分析
        4.1.1 港口吞吐量预测
        4.1.2 港口群集中度系数计算
    4.2 影响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的相关因素
        4.2.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
        4.2.2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4.2.3 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
        4.2.4 区域交通发展压力
    4.3 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化总体趋势
5 珠三角港口群发展建议
    5.1 竞合关系发展趋势及建议
        5.1.1 港口竞合关系发展趋势
        5.1.2 港口竞合关系发展建议
    5.2 其它相关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园区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规划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货运量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分析
    2.1 港口物流发展概述
        2.1.1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演变
        2.1.2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概况
        2.1.3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的启示
    2.2 国家物流枢纽的含义和布局原则
        2.2.1 国家物流枢纽的含义
        2.2.2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原则
    2.3 物流枢纽布局研究方法比较
    2.4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的改进SLP法
        2.4.1 传统SLP法分析
        2.4.2 传统SLP法的不足
        2.4.3 改进SLP法分析
    2.5 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5.1 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模型假设
        2.5.2 布局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建立
        2.5.3 布局优化模型约束条件设定
        2.5.4 布局优化模型的求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确定
    3.1 广州市社会经济与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3.1.1 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1.2 广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3.2 广州港南沙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3.3 广州港南沙港区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威胁
    3.4 广州港南沙港区布局问题分析
        3.4.1 港口物流增值服务业务不足
        3.4.2 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
        3.4.3 专业化物流发展缓慢
    3.5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定位与功能需求分析
        3.5.1 综合物流服务需求
        3.5.2 物流信息服务需求
        3.5.3 商贸服务和保税需求
    3.6 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区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港港口吞吐量分析与预测
    4.1 预测思路
    4.2 广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分析预测
        4.2.1 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测
        4.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
    4.3 广州港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4.3.1 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分类和比较
        4.3.2 灰色预测模型GM(1,1)方法介绍
        4.3.3 广州市全社会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港南沙港区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1 布局优化原则
    5.2 功能区布局基本要素分析
    5.3 功能区相关性分析
        5.3.1 物流关系分析
        5.3.2 非物流关系分析
        5.3.3 综合关系分析
    5.4 功能区面积计算
        5.4.1 功能区面积计算方法介绍
        5.4.2 各功能区面积计算
    5.5 基于改进SLP法的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5.1 已知条件分析
        5.5.2 布局优化模型求解
        5.5.3 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5.6 优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关联规则的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1.3 论文结构
2 研究现状及理论综述
    2.1 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概述
        2.1.1 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基本概念
        2.1.2 港口功能区划分
        2.1.3 港口常见作业流程
    2.2 港口布局规划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存在问题
    2.3 关联规则理论研究现状
        2.3.1 关联规则的定义
        2.3.2 关联规则理论基本流程
        2.3.3 关联规则理论研究现状
    2.4 多目标启发式算法研究现状
        2.4.1 多目标启发式算法定义
        2.4.2 多目标启发式算法基本流程
        2.4.3 多目标启发式算法应用
    2.5 本章小节
3 基于FP-growth算法的港口关键路段挖掘及关联分析
    3.1 数据预处理
        3.1.1 文本数据转换
        3.1.2 噪声数据处理
        3.1.3 重复项数据处理
        3.1.4 数据存储
    3.2 港口关键路段分析
        3.2.1 构建FP-tree
        3.2.2 挖掘频繁项集
        3.2.3 提取关键路段
    3.3 港口功能区关联度量化分析
    3.4 算法改进
    3.5 算例分析
        3.5.1 数据预处理
        3.5.2 挖掘结果分析
        3.5.3 算法改进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构建与算法设计
    4.1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构建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构建
    4.2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求解
        4.2.1 混合算法思路及适用性分析
        4.2.2 单目标初始集的遗传算法求解
        4.2.3 多目标均衡解的蚁群算法求解
        4.2.4 熵权TOPSIS方案评价
        4.2.5 混合算法求解步骤
    4.3 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模型算例分析
        4.3.1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面积计算
        4.3.2 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模型实例求解
        4.3.3 实例计算结果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系统分析
        5.1.1 布局规划系统可行性分析
        5.1.2 布局规划系统需求分析
    5.2 散杂货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设计原则
        5.2.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5.3 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系统详细设计
        5.3.1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5.3.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5.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 散杂货港口布局规划系统实现
        5.4.1 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实现
        5.4.2 功能区关联度量化模块实现
        5.4.3 布局规划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协同治理视角的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1.2.1.2 关于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研究
        1.2.1.3 关于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1.2.2.2 关于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研究
        1.2.2.3 关于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1.2.2.4 关于港口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研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港口的定义
        2.1.2 港口突发事件的定义
        2.1.3 港口突发事件的类别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理论
        2.2.2 治理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2.3 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理论阐释
        2.3.1 实施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3.2 协同治理与开展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契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3.1 广州港口概况
        3.1.1 港口建设发展情况
        3.1.2 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3.2 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3.2.1 建立了应急协调治理组织机构
        3.2.2 制定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2.3 明确了港口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问题成因
    4.1 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4.1.1 突发事件易发多发
        4.1.2 部门职责碎片化
        4.1.3 治理主体条块分割
        4.1.4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4.1.5 应急指挥体系运行不畅
    4.2 问题的成因
        4.2.1 治理主体权责关系不明晰
        4.2.2 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滞后
        4.2.3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港口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5.1 国内外港口开展应急管理的典型做法
        5.1.1 美国纽约新泽西港
        5.1.2 日本东京湾区
        5.1.3 中国上海港
    5.2 国内外港口应对港口突发事件的经验启示
        5.2.1 治理主体多元化
        5.2.2 应急指挥体系完备化
        5.2.3 应急管理模式扁平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健全港口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
    6.1 建立完备的港口应急预案体系
        6.1.1 全面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6.1.2 强化应急监测预警
        6.1.3 完善信息发布和报告制度
    6.2 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6.2.1 完善高层次全覆盖的应急协调机制
        6.2.2 建设统一高效的综合应急管理平台
        6.2.3 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6.3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管理模式
        6.3.1 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关系
        6.3.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协同共治
        6.3.3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浅析广州港口发展的制约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管理体系的创建研究[J]. 查安平.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1(12)
  • [2]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沿海上市港口物流效率评价[J]. 崔宇昕,华美霞,李若梅. 物流技术, 2021(08)
  • [3]“七丘之城”:从里斯本、果阿到澳门 ——跨文化视野下15-18世纪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D]. 刘爽.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4]日照港港口物流效率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 林丽梅.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D]. 王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7]珠江三角港口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 张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8]广州港南沙港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研究[D]. 钟君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9]基于关联规则的港口功能区布局规划模型研究[D]. 吴俣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基于协同治理视角的广州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 邓家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广州港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