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湿法氧化处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污水湿法氧化处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一、湿式氧化处理污水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陈起阳[1](2021)在《CCUS技术水耗研究及其应用潜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可以有效控制全球温升,但二氧化碳的捕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对当地造成一定的资本和水资源压力。本文通过对不同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直接空气捕集技术的建模,以及胺捕集技术新型吸收剂的测试、变湿再生技术工业示范装置的测试,得到并分析了不同CCUS技术的成本、水耗相关参数,并引入了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基于IECM对胺捕集、膜分离、变压再生(PSA)、变温再生(TSA)四种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膜分离技术与PSA技术的水耗较低,胺捕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减排成本较低。通过对新型吸收剂的测试和冷却工艺优化,并进一步代入IECM模型,结果显示在工业应用的场景下,采用新型MDEA/PZ吸收剂的减排成本相较于MEA降低24%,水耗增量相对较低36%。基于乌鲁木齐、榆林、天津、上海和福州五个具有不同水资源丰裕度城市的气候条件、当地水资源供给、利用情况,分析认为榆林地区对于碳捕集技术应用的敏感性较高,较高的地区用水的集约度会增加碳捕集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对于除榆林外的其他城市,选用膜分离技术或胺捕集技术对当地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通过对高温碱液技术、固体胺吸附技术两种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建模,及变湿再生技术工业示范装置的测试分析,得到运行阶段的碳捕集成本约22.2-161.5$/t CO2、水耗约1.7-109.3t H2O/t CO2。水耗约较高的吸收(附)过程降压将显着增加捕集过程的能耗。

何音旋[2](2020)在《农村污水断流的生物冲击效应及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发》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水量波动大、断流普遍发生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污泥-二级出水共发酵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通过日间处理日常生活污水、夜间(断流时段)补给二级出水与污泥发酵液混合液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系统碳源自给自足的内循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夜间断流的工况下仍具有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性能,这可为今后农村污水处理提供现实依据及污泥资源回用新思路。以传统A2/O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农村污水夜间断流的工况,研究了系统在断流工况下污染物去除性能、污泥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发现断流问题对系统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种群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在35d的运行过程中,系统出水COD、NH4+-N、TN及TP浓度均由初期的一级A降至末期的一级B;好氧区活性污泥的SVI由83.81m L/g升至175.19m L/g,MLVSS/MLSS由0.93降至0.63,污泥沉降性性能和活性降低显着;16S rRNA数据表明,系统内4类典型的异养型菌属的相对丰度从4.20%下降至1.83%;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从5.20%下降至2.77%。为克服断流工况对活性污泥系统的生物冲击影响,构建了污泥-二级出水共发酵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耦合了污泥发酵单元,并将发酵液与尾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断流时段的补给水源。在35d中试研究中,系统出水的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4.34mg/L、9.14mg/L和0.76mg/L,具有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性能;系统中异氧型菌属的总相对丰度从1.83%上升到3.46%,反硝化菌属的总相对丰度从2.77%上升到4.48%,聚磷菌属相对丰度从2.55%上升到3.58%,这表明该种运行模式有利于系统内相关功能菌属的富集。为进一步提高发酵单元中优质碳源的产量,以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了其厌氧自发酵产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30℃、64h和1500r/min),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的发酵产物达到峰值时其SCOD与VFAs的产量分别为376.84mg/L、47.71mg/L与249.82mg/L、27.68mg/L。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具有更高的VFAs产量,且含有更多的乙酸组分,因此本研究最终采用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厌氧发酵。

林雨丰[3](2020)在《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调在我国的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当时主要作为奢侈消费品,在全国的销量较低;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从商业和工业领域普及到各家各户,国内对于空调的需求也日渐提高。空调行业预计2020年全年销量16143.8万台,同比增长7.2%;其中内销量9668.5万台,同比增长5%。当下,空调作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之一,其无论是室外机还是室内机,80%的外部都需进行涂装,涂装工艺至关重要,并使得空调的使用寿命延长,性能、质量和价值得以提高。但是在空调销量日益增加的同时,伴随的是生产过程中日益剧增的涂装废水。空调的涂装工艺与其他涂装工艺大致相同,其产生的废水具有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故该类废水对于环境的危害很大,也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国家对于废水指标要求日益严格,涂装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某年产150万台空调器企业的空调涂装废水,通过调研国内外学者对于涂装废水的处理方案,以及对某空调厂涂装废水的水质水量的研究及分析,并对该工艺进行方案对比、设备选择及调试、微生物驯化、生化处理系统试运行、污水处理系统正式运行和对整个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有针对性的采用了混凝沉淀+絮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由此可以推出:采用上述工艺,同时将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混入涂装废水中,可以有效的改善空调涂装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得废水出水稳定达标。除此之外,本空调涂装废水处理系统平面设计及布置合理,有效利用了空间,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加装了COD在线检测装置,可以对处理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和分析,从而达到废水出水稳定达标的目的。研究的结果显示:1.对于COD、BOD和动植物油的处理率分别为82.9%、90.4%和98.8%,针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标准的三级标准,同时废水出水的部分污染因子(pH、COD)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的洗涤用水的要求,可以用于生产设备和厂区地面的清洗,减少一定的经济投入;2.整套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管理人员可以在值班室观察到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可以在可视化机器上对设备进行控制,所有的工艺参数都可以储存起来便于后期的分析利用,大大减小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3.该处理系统总花费为142.5万元(不包括管理费用),每天的废水处理量约为95t,每吨的处理费用为15.14元,大大小于外包给第三方环保公司的费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张珂皓[4](2020)在《掺硼金刚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高温高压工艺生产的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粉体为原料,分别选择由Al粉,B粉和C粉按照3:1:3摩尔比混合的Al-B-C体系烧结助剂以及Ti和C粉按照1:1摩尔比混合的Ti C烧结助剂与BDD微粉混合,采用高温高压工艺结合烧结助剂的原位反应制备出致密的Al3BC3/BDD复合材料和Ti C/BDD复合材料。通过研究原料配方、烧结工艺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出化学稳定性强、电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复合电极材料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用所制备的BDD复合材料作为阳极材料,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进行了模拟废水降解实验,探究了两类BDD电极最佳的污水处理工艺参数。以所制备的BDD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自主设计并制造出灵活简便易操作的污水处理装置,测试了其污水处理的功能,为BDD电极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打下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将5 wt.%~15 wt.%的Al-B-C体系烧结助剂与BDD微粉混合,采用六面顶压机在1450 oC烧结温度、保温300 s、烧结压力为5.5 GPa的条件下制备出致密的Al3BC3/BDD复合材料。烧结助剂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原位反应生成Al3BC3和Al4C相,可以促进BDD的致密化。含有10 wt.%烧结助剂的Al3BC3/BDD复合材料有最低的电阻率(4.40×10-4Ω·m)和最高的空穴浓度(4.55×1023 m-3)。该电极在0.1 mol/L H2SO4、0.1 mol/L Na2SO4和0.1 mol/L Na OH电解质中的电化学势窗分别为1.9 V,2.9 V和2.3 V;而且该复合电极的电子传递系数接近0.5,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可逆性。(2)分别将10 wt.%~30 wt.%的Ti C烧结助剂与BDD微粉混合,采用六面顶压机在1600℃烧结温度保温300 s、烧结压力为5.5 GPa的条件下制备出致密的Ti C/BDD复合材料。含有30 wt.%烧结助剂的Ti C/BDD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其电阻率为2.44×10-4Ω·m,空穴浓度为5.17×1025m-3,霍尔迁移率为7.30×10-4 m2/v·s,在0.1 mol/L H2SO4、0.1 mol/L Na2SO4和0.1 mol/L Na OH电解质中的电化学势窗分别为3.63 V,2.83 V和1.91 V。同时由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电化学表征,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和电催化活性。(3)分别选择Al3BC3/BDD复合电极和Ti C/BDD复合电极作为阳极材料对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实验,分析不同电解质、电解质p H、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复合电极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以3 g/L的Na Cl为支撑电解质,电流密度设定为80 m A/cm2,可以使Al3BC3/BDD复合电极具有最高的处理效率,在120 min时间内将亚甲基蓝完全降解。以3 g/L的Na Cl为支撑电解质,电流密度设定为60 m A/cm2,可以使Ti C/BDD复合电极具有最高的处理效率,在90 min时间内将亚甲基蓝完全降解。(4)设计并组装以BDD复合材料为电极的污水处理装置,装置装载有供电单元、避障模块、蓝牙模块、电量监测器、GPS模块、电极模块和动力模块,可实现自动避障、GPS定位、电量监控、远程控制和最重要的水体净化等功能。同时,使用安装不同核心电极的装置处理5 L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为5350 mg/L工业废水,Al3BC3/BDD复合电极和Ti C/BDD复合电极在可将其在360 min内分别降解95.1%和99.6%。

张伦秋[5](2019)在《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丁苯橡胶作为工业原料,其需求量有增无减,其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强且不易分解。因此,开发出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工艺技术就成了重要的社会需求。本文以抚顺石化分公司下属企业排放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为供试材料,在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的基础上,借鉴Fenton试验处理污水的技术与原理,通过调控处理废水的p H、添加Fe SO4和H2O2,优化废水处理时间,对EACD技术用于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可行性、工艺改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了自制设备EACD的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由伏安曲线得出该装置的起晕电压为8 k V,运行最佳电压为11 k V、处理废水时适宜的废水流量为71 m L·min-1。在废水水(流)量相同、电压相等的条件下,负极(即负电晕)产生的电流大于正极所产生的电流,且负极电流随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2.EACD装置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效果良好。原状丁苯橡胶生产废水以71m L·min-1的(流)量,经电压为11 k V的EACD装置处理21 min后,其COD值从600.8mg·L-1降至200.0 mg·L-1,降低了66.7%;BOD5值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上升,从最初的50.0 mg·L-1升至70.0 mg·L-1,而后稳定在68.0 mg·L-1,BOD5/COD比值从0.08增大至0.35;Tb值从106.0 NTU降至35.0 NTU,下降了67.0%。3.与添加H2O2、Fe SO4和调节p H前处理措施联合使用,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待处理丁苯橡胶500 m L生产废水中添加0.8 g的Fe SO4,废水处理后COD值明显降低,COD去除率由66.7%上升至86.7%,BOD5/COD比值由0.35提高至0.54。同样,调节待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p H也会对EACD处理废水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处理后废水COD去除率随处理前的废水p H值增大而增加,即碱性条件有利于EACD处理废水对COD的去除。而添加H2O2对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无显着影响。4.EACD与Fenton试剂联合使用可显着提高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率。Fenton试剂是污水处理常用的一种试剂,是p H=3~5的H2O2与Fe SO4的混合溶液。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用Fenton试剂单独处理,即,在500m L待处理水样中添加0.8 g Fe SO4和3 m L H2O2,60 min后其COD值从600.8 mg·L-1降至122 mg·L-1、去除率约为80%,BOD5/COD从0.08提高至0.40。在丁苯橡胶生产废水中加入同上浓度的Fenton试剂,再用EACD处理,处理30 min后废水COD值时降至100 mg·L-1以下,不仅显着地提高了处理废水速率,也提高效果。5.优化处理工艺组合可以大幅提高EACD处理丁苯橡胶废水效率和效果。处理时间、废水p H、H2O2和Fe SO4的添加等因素都是影响EACD处理丁苯橡胶废水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添加Fe SO4浓度1600 mg·L-1、废水p H调节至11、放电时间21 min、放电电压11.5 k V是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技术参数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COD去除率为89.1%。6.用活性炭覆盖管电极表层-改进EACD废水处理装置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用改进后的EACD装置处理废水,COD的去除率提高了约9%;用活性炭改进后的EACD装置与Fenton试剂联用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21 min后废水的COD值下降至35 mg·L-1,达稳定状态。另外,EACD与Fe2+催化、纳滤浓缩膜-Fe2+催化工艺结合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COD去除率提高,但费用增加、成本上升。Fe2+催化EACD装置与纳滤浓缩膜结合使用,可以实现Fe2+的循环使用,进一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7.Fe2+催化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机理是:EACD装置的放电电极接入高电压后,空气和SBRW被高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活性粒子,撞击有机污染物(R),化学键断裂,有机污染物被逐步分解为CO2和H2O;而Fe2+能够与活性粒子发生化学配位作用,促进活性粒子与有机污染的反应效率;同时还存在着电子碰撞和Fe2+循环反应(Fe2+→……Fe3+→……Fe2+),以电子雪崩的形式相互促进,从而提高电子对H2O、O2碰撞几率,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即,提高EACD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从而提高COD的去除效率。总之,本文首次提出以Fe2+催化EACD、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技术的思路,设计出新的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代志峰[6](2019)在《硝酸纤维素膜光降解水中典型酚类污染物的研究》文中提出酚类化合物是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具有生物毒性,难被生物降解,通过人为排放进入水体环境而引发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无二次污染、操作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本文选取了3种典型酚类污染物(对硝基苯酚、对乙酰氨基酚和双酚A)作为研究对象,以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新型光化学材料,分析了硝酸纤维素膜光降解酚类污染物的效果,并对反应体系进行评价与表征,初步探讨了反应体系降解的机理,得到以下结论:(1)在模拟太阳光源(λ>280 nm)的照射下,纯水中3种酚类污染物直接光解速率常数分别为9.52×10-4 min-1、8.89×10-5 min-1和6.39×10-5 min-1;而硝酸纤维素膜能促进3种酚类污染物的光解,提高3种酚类污染物的光解速率常数分别为5.45×10-3 min-1、4.99×10-3 min-1和2.85×10-3 min-1。(2)不同溶解性物质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3种典型酚类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阴离子中,NO3-能促进3种酚类污染物的光解;Cl-能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光解;CO32-能抑制对硝基苯酚和双酚A的光解;SO42-促进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光解,却抑制了双酚A的光解。阳离子中,Ca2+和Mg2+促进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光解。DOM通过滤光作用抑制了硝酸纤维素膜光解对硝基苯酚和双酚A,促进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光解。H2O2能协同硝酸纤维素膜促进酚类污染物的光解。(3)水环境因素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3种典型酚类污染物有重要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对硝基苯酚光解,当溶液pH=2.0时,相应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165min-1;偏碱性或中性条件有利于对乙酰氨基酚光解,当溶液pH=8.0时,相应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096 min-1;对双酚A而言,当溶液pH=9.0时,相应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310 min-1。另外,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效果与光照强度、温度和膜面积呈正相关性,并且更有利于光解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4)通过研究硝酸纤维素膜光致·OH过程,定量分析表明,硝酸纤维素膜光致·OH量子产率为1.31×10-4,是传统光催化材料TiO2的1.88倍;在反应总时间2h过程中,反应后60 min的·OH累积生成量要高于前60 min。生成·OH的机理是纤维素硝酸酯上的-NO2基团受光激发生成强氧化性的·OH。另外,在硝酸纤维素膜光化学体系中,目标污染物很难被完全矿化,产物更多以小分子有机物存在。

周林碧[7](2019)在《湿式氧化降解高浓度含氮杂环有机物的机理研究及过硫酸盐强化处理新工艺》文中认为湿式氧化技术是一种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绿色技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成生物毒性小的小分子中间产物,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酸等矿化产物。目前湿式氧化技术的研究主要关注酚类物质的降解,关于杂环有机物的湿式氧化处理效能及降解规律的研究非常少。湿式氧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自由基的种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广泛存在于制药行业废水中的几种典型含氮苯并杂环有机物(吲哚、苯并吡唑、苯并三唑、苯并咪唑及苯并噻唑等)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湿式氧化过程中这些杂环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及规律,并提出一种过硫酸盐强化湿式氧化新工艺,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有效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部分有机物聚合成球形聚合物回收再利用。具体结论如下:(1)揭示了几种典型含氮苯并杂环污染物的湿式氧化降解效果及规律。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显着因子,在同样的反应温度下,酸性(p H 4)溶液中污染物去除速率比在弱酸性(p H 6.0)和弱碱性(p H 9.0)溶液中的去除速率快。吲哚、苯并吡唑及苯并三唑的反应活化能逐渐增加,反应活性逐渐降低。在考察无机离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时发现,Cl-和NO3-能加快杂环有机物去除速率,且增加Cl-浓度,促进效果更明显。SO42-、CO32-及PO43-会消耗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同时CO32-及PO43-的存在使溶液的p H值升高,导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经过120 min反应后,吲哚、苯并吡唑及苯并三唑溶液中COD去除率分别为76.7%、75.2%及71.4%。杂环污染物中的氮元素主要转换为N2从溶液中去除,其中吲哚主要通过杂环开环后生成的NH4+和NO3-反应生成N2,苯并吡唑和苯并三唑中的氮主要通过挤氮反应生成N2,三种杂环污染物氮的去除效果顺序为吲哚<苯并吡唑<苯并三唑。苯并吡唑溶液经湿式氧化处理后急性生物毒性显着降低,表明该技术能有效脱氮降毒。(2)通过实验方法直接证实湿式氧化含氮苯并杂环污染物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羟基自由基。EPR检测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是湿式氧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该自由基由氧气在高温下活化产生。利用福井函数确定杂环污染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根据单点能计算确定产物的稳定结构。结合理论计算与质谱检测结果,提出了杂环污染物湿式氧化路径。(3)提出一种过硫酸盐强化湿式氧化新工艺(PWAO),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效提高溶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EPR结果表明该强化过程扩大了产生活性自由基的温度范围,解决了湿式氧化温度要求高,COD去除率低的问题。在160℃下反应120 min后,初始COD浓度为2300 mg/L的苯并噻唑溶液的COD去除率达至94.7%,其中65.0%的苯并噻唑聚合成中空球形聚合物,其余的苯并噻唑被氧化成矿化产物。PWAO同样适用于处理其它高浓度杂环污染物如吲哚,苯并咪唑和苯并三唑等,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均能获得较高的COD去除效果。(4)揭示过硫酸盐强化湿式氧化工艺中生成球形聚合物的反应机理,分析反应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探索聚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苯并噻唑、吲哚、苯并咪唑、苯并三唑经PWAO处理后生成聚合物的收率分别为65.0%、37.2%、21.5%及23.1%,形貌均为球形,尺寸受杂环化合物结构影响,分布在0.1μm~10μm之间。回收的球形聚合物经热处理后变成掺杂碳材料,这些掺杂碳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其中,从苯并噻唑溶液中回收的聚合物制得的氮硫共掺杂碳材料比表面积为778.3 m2/g,用作吸附剂时,每克材料可吸附600 mg苯并噻唑和300 mg的苯并咪唑,用作催化剂时,能有效提高过硫酸盐氧化效果。从苯并咪唑、苯并三唑及吲哚溶液中回收的掺杂碳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催化过硫酸盐氧化的效果。

张占勋[8](2019)在《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很多地区不仅关注废水的达标排放,还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回用废水,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煤化工等行业的反渗透高盐浓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不利于后续的盐结晶分质回收,严重影响了企业项目的运行。本论文中反渗透高盐浓水的COD为750~800 mg/L,电导率为27.0~28.0 mS/cm,pH值为7.0~7.5,应企业要求,处理后的高盐浓水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单位吨水能耗小于10 kW·h。通过研究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满足企业对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要求,也为其他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分别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对某煤化工焦化厂反渗透高盐浓水进行了小试实验处理,通过对比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pH、CON(电导率)、单位吨水能耗以及单位千克COD能耗的变化情况,利用单因素的实验优化了电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的工艺参数,同时确定了臭氧氧化法和电催化氧化法的最佳组合方式为臭氧-电催化氧化串联的方式。臭氧-电催化氧化法确定的最优参数为:反应时间为60 min(臭氧反应30 min,电催化反应30 min),臭氧气态流量为0.1 L/min,臭氧气态浓度为32.0 mg/L,采用多电极体系,选用阳极材质为钌铱电极,阴极材质为钛电极,电流密度为5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废水经过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最终的COD去除率为67.6%。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对应的单位吨水处理能耗为6.4 kW·h,对应的单位千克COD处理能耗为16.1 kW-h。根据小试实验优化的参数进行中试,设计了中试系统流程“原水桶—臭氧氧化反应器—中间水桶—电催化反应器—出水桶”以及制作了电催化反应器和臭氧反应器等,采用臭氧-电催化氧化的方式处理废水。中试进水为某工厂焦化废水零排放车间二级反渗透高盐浓水,COD为750.0 mg/L,电导率为24.7 mS/cm,pH值为7.5,处理规模为2.4 m3/d,反应器连续运行9 h,最终COD的去除率为68.6%,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对应的单位吨水能耗为7.9 kW·h,单位千克COD处理能耗为18.5 kW·h。因此达到企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王黎迟[9](2019)在《少水量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玻璃砂具有耐火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许多优点,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该型砂工艺及材料的进一步改进被认为最有可能实现绿色铸造。水玻璃砂的主要缺陷仍然是水玻璃旧砂再生困难。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湿法再生是最有效的再生水玻璃旧砂的方法。但目前的湿法再生工艺耗水量大,排放的大量碱性污水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减少湿法再生耗水量,解决好湿法再生污水的循环使用及处理问题,是湿法再生成为企业普遍认同及采用的关键。本文以少水量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为目标,提出并研究了几种少水量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新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了从湿法再生污水中回收水玻璃及污水处理回收技术,研究了难再生的CO2硬化水玻璃旧砂的较佳方案。论文中的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提出了一种超声波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湿法再生的影响因素,对比了旧砂和再生砂的性能,分析了超声波湿法再生机理。结果表明,提高超声功率、增加用水量、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再生次数均可提高Na2O去除率。经一次超声处理后,再生砂表面有少量硅酸钠残留,再生砂粘结强度高,可直接回用。超声波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均会促使砂粒表面的硅酸钠进入水中,硅酸钠进入水中的方式包括溶解和破碎为颗粒。(2)提出了一种滚筒式旧砂湿法再生与脱水一体化的新设备及方法,制造了滚筒再生-脱水一体化实验装置,研究了滚筒湿法再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再生砂的性能。结果表明,增加脱水转速和延长脱水时间能降低脱水湿砂含水率;选择适当的滚筒转速、增加用水量、延长滚筒处理时间和增加再生次数均可提高Na2O去除率。滚筒再生砂凸出的表面硅酸钠残留较少,凹陷的表面硅酸钠残留较多,经一次滚筒再生的再生砂粘结强度高,可直接回用。(3)在分析与实验研究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水量控制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多次“冲洗-脱水”的极少水量湿法再生新技术。结果表明,对脱水后的湿再生砂进行多次“冲洗-脱水”处理,能以少量水去除湿砂残留污水中的Na2O,在少水量的条件下实现较高的Na2O去除率。在“冲洗-脱水”的基础上将污水过滤后直接回用,能在不明显降低Na2O去除率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用水量,实现极少水量湿法再生。(4)提出并研究了一种从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高浓度污水中回收水玻璃的方法。结果表明,污水中的悬浮物可通过过滤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能通过臭氧氧化部分去除;去除了悬浮物和有机物的污水可通过石灰苛化处理进行碱回收。用回收的碱液溶解滤渣(悬浮物)中的二氧化硅,可回收水玻璃,回收水玻璃的粘结强度接近同模数同密度的商品水玻璃。(5)以某企业多次循环使用后的难再生CO2硬化水玻璃旧砂为对象,应用多种再生方法实验研究了难再生CO2硬化水玻璃旧砂的较佳再生方案。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再生和滚筒再生处理该难再生水玻璃旧砂,均可实现较高的Na2O去除率,但再生砂粘结强度较低,不能直接回用。采用碱煮再生、“超声+酸浸”复合再生和“滚筒+酸浸”复合再生均可实现超过90%的Na2O去除率,且再生砂粘结强度高,可直接代替新砂使用。本论文研究提出的几种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新方法,都基于少耗水量、少污水排放、水玻璃回收等环境保护目标,这些成果对推动水玻璃砂绿色铸造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邵亚敏[10](2019)在《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高毒性小分子废水》文中研究表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关注的问题,随着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水体,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富含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废水,由于难生化降解,高毒性,高COD等特点,其降解处理还未找到快速高效的方法。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法是以催化双氧水产生羟基自由基(·OH)在常温常压下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种有效手段。真空紫外技术,可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处于敏化状态,化学键更容易断裂。本文利用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毒性小分子废水,利用协同作用产生的大量羟基自由基(·OH)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断键矿化,最终变成对环境无污染的水、二氧化碳。因此,本文从降解甲醛、乙腈、三聚氰胺等小分子模拟废水着手,寻找效果最佳的复合催化剂并进行工艺优化实验,从而得到降解效果最好的条件。首先,通过浸渍法制备复合催化剂,用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高浓度甲醛废水,H2O2作为氧化剂,加以紫外光能量,提供反应所需的羟基自由基(?OH)。通过实验室的小试探究不同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对比表明:复合催化剂CuO-ZrO2-CaO/γ-Al2O3(3%-1%-1%)性能最佳,对催化剂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与氮气吸附-脱附分析(BET)表征。降解过程中,以甲醛降解率(%)作为评价催化剂活性的指标。探究甲醛原始浓度、催化剂用量、溶液pH、H2O2用量、反应温度等方面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并获得最佳实验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CWPO/H2O2/VUV耦合工艺可以在中性条件下,当反应温度30°C,催化剂用量2 g,H2O2用量5 ml,在反应时间20 min时可使350 mg/L甲醛可以达到降解率100%。同时,利用该耦合法(CWPO/H2O2/VUV)降解高浓度乙腈废水、三聚氰胺废水,从催化剂用量、溶液pH、H2O2用量、反应温度等方面探究降解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耦合技术对降解乙腈废水和三聚氰胺废水的降解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获得的降解率很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COD。其中,乙腈模拟废水降解率可以达到99.8%,三聚氰胺降解率可以达到92.5%。

二、湿式氧化处理污水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式氧化处理污水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CCUS技术水耗研究及其应用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及背景意义
        1.1.1 CO_2 排放与气候变化
        1.1.2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1.1.3 碳捕集技术的水资源约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CUS技术研究现状
        1.2.2 燃烧后碳捕集技术及其水耗研究现状
        1.2.3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及其水耗研究现状
        1.2.4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2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水耗模型
    2.1 无碳捕集基础燃煤电厂水耗模型
    2.2 胺捕集系统水耗模型
        2.2.1 过程描述
        2.2.2 物质能量平衡
        2.2.3 成本模型
        2.2.4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
    2.3 膜分离技术水耗模型
        2.3.1 过程描述
        2.3.2 物质能量平衡
        2.3.3 成本模型
    2.4 变温再生(TSA)技术水耗模型
        2.4.1 过程描述
        2.4.2 物质能量平衡
        2.4.3 成本模型
    2.5 变压再生(PSA)技术水耗模型
        2.5.1 过程描述
        2.5.2 物质能量平衡
        2.5.3 成本模型
    2.6 冷却系统水耗模型
        2.6.1 湿式冷却塔
        2.6.2 干式冷却系统
        2.6.3 混合冷却系统
    2.7 本章小结
3 水资源约束下燃烧后碳捕集系统应用潜力分析
    3.1 参数设定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碳捕集技术水耗对比分析
        3.2.2 不同气候条件下水耗对比分析
        3.2.3 敏感性分析
    3.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3.3.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3.3.2 CCUS技术应用潜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胺捕集系统冷却工艺水耗实验优化分析
    4.1 实验平台介绍
        4.1.1 工艺流程
        4.1.2 实验系统主要部件
    4.2 测试流程
        4.2.1 配液
        4.2.2 冷态循环
        4.2.3 热态启动
        4.2.4 工况调整
    4.3 测试方法与参数计算
        4.3.1 胺溶液浓度检测
        4.3.2 胺溶液二氧化碳负荷测定
        4.3.3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率计算
        4.3.4 再生能耗计算
    4.4 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
        4.4.1 贫液流量优化测试
        4.4.2 冷却工艺优化测试
        4.4.3 冷却系统综合优化测试
    4.5 电厂整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水耗分析
    5.1 高温碱液技术水耗分析
        5.1.1 模型介绍
        5.1.2 结果分析
    5.2 固体胺吸附技术水耗分析
        5.2.1 模型介绍
        5.2.2 结果分析
    5.3 变湿再生技术水耗分析
        5.3.1 高分压变湿再生工艺
        5.3.2 低分压变湿再生工艺
    5.4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农村污水断流的生物冲击效应及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1.1.1 农村污水特性及现存处理问题
        1.1.2 国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1.3 国内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2 污泥发酵研究进展
        1.2.1 污泥发酵产物及控制因素
        1.2.2 污泥发酵产酸研究进展
        1.2.3 污泥发酵产酸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及课题基金来源
        1.3.3 主要研究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一体化A~2/O与污泥发酵系统装置
        2.1.1 A~2/O反应装置
        2.1.2 污泥发酵回流装置
    2.2 系统运行工况
    2.3 系统进水及接种污泥
    2.4 分析项目与方法
        2.4.1 常规分析法
        2.4.2 化学指标分析
        2.4.3 微生物种群分布16SrRNA测序方法
        2.4.4 批式试验
3 夜间断流下对生物系统冲击效应
    3.1 断流下系统整体性能影响
    3.2 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3.3 一种新型运行模式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污泥-二级出水共发酵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中试研究
    4.1 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4.2 污泥性状及产量减量化研究
    4.3 系统生物活性改善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污泥自发酵氮磷及有机物等释放特性研究
    5.1 氮磷释放特性研究
    5.2 有机物等释放特性研究
    5.3 产酸释放特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3)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空调涂装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常规涂装工艺及废水水质特征分析
        1.2.1 常规涂装废水产生节点概述
        1.2.2 涂装废水水质特征
    1.3 空调涂装工艺简介
    1.4 国内外涂装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发展
        1.4.1 物化处理工艺
        1.4.2 生化处理工艺
        1.4.3 物化-生化联合处理工艺
        1.4.4 新型处理工艺
        1.4.5 涂装废水处理工艺对比
第二章 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
    2.1 某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背景
        2.1.1 空调涂装废水来源
        2.1.2 涂装废水水质情况及执行标准
        2.1.3 空调涂装废水的特征
    2.2 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
        2.2.1 废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2.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第三章 废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及调试
    3.1 各设备的设计管理原则
        3.1.1 设备的总体要求
        3.1.2 主要构筑物总体要求
    3.2 主要设备的选择
        3.2.1 隔油调节池
        3.2.2 混凝反应斜管沉淀池
        3.2.3 絮凝反应气浮池
        3.2.4 水解酸化池
        3.2.5 接触氧化池
        3.2.6 中间水池
        3.2.7 污泥处理系统
    3.3 辅助设备的选择
        3.3.1 调节池污水提升泵
        3.3.2 中间提升水泵
        3.3.3 污泥回流泵
        3.3.4 药剂添加系统
        3.3.5 污水自动化系统
    3.4 污水处理设备的平面布置
        3.4.1 平面布置原则
    3.5 污水处理设备总结
    3.6 废水处理系统的调试
        3.6.1 主要药剂的配置
        3.6.2 生化处理系统调试
        3.6.3 污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可行性分析
    4.1 运行可行性分析
        4.1.1 废水出水各指标详细检测
        4.1.2 重要指标的长期检测
    4.2 经济可行性分析
        4.2.1 设备及基建费用
        4.2.2 管理费用
        4.2.3 运行总费用
        4.2.4 效益及可行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掺硼金刚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1.2.1 Fenton氧化法
        1.2.2 超声氧化法
        1.2.3 臭氧氧化法
        1.2.4 湿式氧化法
        1.2.5 光催化氧化法
        1.2.6 电化学氧化法
    1.3 用于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碳素电极
        1.3.2 金属电极
        1.3.3 金属氧化物电极
        1.3.4 掺硼金刚石电极
    1.4 BDD的晶型结构与性质
        1.4.1 掺硼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1.4.2 掺硼金刚石的性质
    1.5 掺硼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5.1 掺硼金刚石的制备方法
        1.5.2 BDD复合材料烧结助剂的选择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与特色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复合电极的组装
    2.4 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衍射仪
        2.4.2 显微拉曼光谱仪
        2.4.3 光学显微镜
        2.4.4 激光粒度仪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
        2.4.6 霍尔效应测量系统
        2.4.7 电化学工作站
    2.5 污水处理实验
        2.5.1 实验原料
        2.5.2 实验设备
        2.5.3 实验设计
        2.5.4 污水处理效果的评价手段
3 Al_3BC_3/BD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DD微粉性能分析
        3.3.2 物相组成分析
        3.3.3 形貌与结构分析
        3.3.4 电学性能表征
        3.3.5 电化学性能表征
    3.4 本章小结
4 Ti C/BD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物相组成分析
        4.3.2 形貌与结构分析
        4.3.3 电学性能表征
        4.3.4 电化学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5 BDD复合电极电化学氧化有机废水的研究
    5.1 引言
    5.2 Al_3BC_3/BDD复合电极处理有机废水
        5.2.1 实验部分
        5.2.2 结果与讨论
    5.3 Ti C/BDD复合电极处理有机废水
        5.3.1 实验部分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BDD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6.1 BDD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意义及设计思路
    6.2 BDD电极污水处理装置的组装与结构
    6.3 装置可实现功能
    6.4 装置污水处理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致谢

(5)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处理现状
        1.2.1 物理技术
        1.2.2 化学技术
        1.2.3 生物法
        1.2.4 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
        1.2.5 联合处理技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EACD实验装置设计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设计
        2.1.1 工作原理
        2.1.2 设计思路
        2.1.3 装置的结构及其使用运行
    2.2 实验材料
    2.3 其它实验设备
    2.4 电晕放电及水处理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接地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
        3.1.1 接地雾化电晕放电特性
        3.1.2 EACD放电时间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1.3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p H值对EACD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
        3.1.4 FeSO_4 用量对EACD技术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效果的影响
        3.1.5 H_2O_2 用量对EACD技术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影响
        3.1.6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正交实验设计
        3.1.7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完全实验分析
    3.2 Fenton试剂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
        3.2.1 Fenton试剂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正交实验设计
    3.3 Fenton试剂对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影响
    3.4 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研究
        3.4.1 AC-EACD放电特性测试
        3.4.2 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研究
    3.5 Fenton试剂对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
    3.6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处理前后水质成分定性分析
第四章 工艺优化及经济技术比较
    4.1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工艺优化
        4.1.1 纳滤浓缩膜的工作原理
        4.1.2 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装置运行过程
        4.1.3 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装置的优点
    4.2 常见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技术比较
第五章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机理分析
    5.1 EACD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机理分析
    5.2 Fe~(2+)催化EACD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机理分析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6)硝酸纤维素膜光降解水中典型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1.1.2 环境中酚类污染物污染现状
        1.1.3 传统酚类污染物处理方法
    1.2 高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1.2.1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酚类污染物
        1.2.2 基于光化学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酚类污染物
        1.2.3 环境因素及溶解性物质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模拟太阳光源下典型酚类污染物的光降解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分析方法与过程
        2.2.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及标准曲线
        2.2.2 光解速率常数的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典型酚类污染物的直接光解
        2.3.2 模拟太阳光源下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
        2.3.3 光谱区间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2.4 小结
3 溶解性物质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典型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典型阴离子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3.2.2 典型阳离子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3.2.3 溶解性有机质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3.2.4 过氧化氢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3.2.5 实际污水中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
    3.3 小结
4 硝酸纤维素膜光解典型酚类污染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光化学体系活化能的计算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溶液pH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4.2.2 光照强度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4.2.3 温度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4.2.4 膜面积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4.2.5 初始浓度对硝酸纤维素膜光解酚类污染物的影响
    4.3 小结
5 硝酸纤维素膜光化学体系机理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1.3 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的计算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硝酸纤维素膜光致羟基自由基生成机理
        5.2.2 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分析
        5.2.3 高效液相色谱中间产物分析
        5.2.4 总有机碳分析
        5.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湿式氧化降解高浓度含氮杂环有机物的机理研究及过硫酸盐强化处理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1.2.1 物理化学分离处理技术
        1.2.2 生物降解技术
        1.2.3 化学氧化处理技术
        1.2.4 耦合氧化技术
    1.3 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
        1.3.1 湿式氧化降解含苯环结构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
        1.3.2 湿式氧化降解高浓度杂环有机物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湿式氧化降解苯并吡唑的效能及过程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理论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对降解效能影响
        2.3.2 湿式氧化对苯并吡唑的降毒效果
        2.3.3 反应动力学及活化能
        2.3.4 苯并吡唑反应机理及降解路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式氧化典型含氮苯并杂环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及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理论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搅拌速率影响
        3.3.2 吲哚、苯并吡唑及苯并三唑的降解效能及规律研究
        3.3.3 反应机理及降解过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硫酸盐强化湿式氧化降解含氮苯并杂环有机物过程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理论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WAO处理苯并噻唑过程研究
        4.3.2 PWAO去除苯并噻唑机理及反应路径
        4.3.3 WAO与 PWAO处理成本估算
        4.3.4 PWAO对其它典型杂环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过硫酸盐强化湿式氧化杂环有机物中的聚合反应及资源回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苯并噻唑聚合过程及影响因素
        5.3.2 氮硫掺杂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3.3 典型杂环有机物在PWAO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及其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反渗透高盐浓水水质特点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反渗透高盐浓水的水质特点
        1.2.2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电催化氧化法研究现状
        1.3.1 电催化氧化法的原理
        1.3.2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4 臭氧氧化法研究现状
        1.4.1 臭氧氧化法的原理
        1.4.2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5 电催化和臭氧氧化联合技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废水来源与水质
    2.2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工艺小试设计与条件优化
        2.2.1 电催化工艺
        2.2.2 臭氧氧化工艺
        2.2.3 臭氧电催化氧化联合工艺
    2.3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工艺中试设计及运行
    2.4 测定分析方法
        2.4.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2.4.2 GC-MS分析方法
        2.4.3 能耗计算方法
3 臭氧电催化氧化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小试条件优化
    3.1 电催化氧化工艺小试条件优化
        3.1.1 电解时间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2 电极材料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3 电流密度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4 电极间距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5 多电极体系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6 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动态实验研究
    3.2 臭氧工艺小试条件优化
        3.2.1 进气臭氧浓度对臭氧溶解平衡浓度的影响
        3.2.2 进气流量对臭氧溶解平衡浓度的影响
        3.2.3 进气臭氧浓度对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3 臭氧电催化联合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1 电催化+臭氧复合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2 电催化-臭氧串联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3 臭氧-电催化串联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4 GC-MS分析优化工艺出水
        3.4.1 各水样GC图谱
        3.4.2 废水水质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臭氧电催化氧化反渗透高盐浓水的中试系统设计与运行
    4.1 中试系统反应流程设计
    4.2 中试系统反应装置设计
        4.2.1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4.2.2 设计计算书
    4.3 中试系统运行
        4.3.1 中试系统运行装置
        4.3.2 中试系统运行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9)少水量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玻璃旧砂再生技术现状
    1.3 湿法再生污水处理相关技术
    1.4 研究内容
2 超声波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3 超声波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影响因素
    2.4 超声波湿法再生砂的性能
    2.5 超声波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滚筒湿法再生与脱水一体化新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3 滚筒湿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影响因素
    3.4 滚筒湿法再生砂的性能
    3.5 滚筒湿法再生与超声波湿法再生的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冲洗-脱水”极少水量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少水量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新方法
    4.3 湿再生砂气压脱水技术研究
    4.4 湿再生砂中残留碱处理技术及机理分析
    4.5 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污水回用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水玻璃回收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高浓度湿法再生污水中悬浮物的处理技术研究
    5.3 高浓度湿法再生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技术研究
    5.4 高浓度湿法再生污水碱回收技术研究
    5.5 高浓度湿法再生污水水玻璃回收技术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难再生CO_2硬化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常温水浸泡再生法
    6.3 超声波湿法再生法
    6.4 滚筒摩擦湿法再生法
    6.5 碱煮湿法再生法
    6.6 超声/滚筒/碱煮+酸浸复合湿法再生法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10)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高毒性小分子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有机小分子污染物废水来源与危害
    1.3 当前处理高毒性小分子废水的主要技术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3.4 物理化学法
    1.4 真空紫外催化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1 真空紫外催化氧化概述
        1.4.2 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γ-Al_2O_3 的制备
        2.2.2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2 X射线荧光衍射(XRD)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EDS)
        2.3.4 氮气吸附-脱附(BET)
    2.4 水样的测试
        2.4.1 甲醛吸光度的测定
        2.4.2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2.5 废水降解过程评价与指标
第三章 真空紫外(VUV)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甲醛废水
    3.1 引言
    3.2 催化剂的筛选与表征
        3.2.1复合催化剂的筛选实验
        3.2.2 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3.3 甲醛模拟废水的降解
        3.3.1 降解甲醛废水的实验装置图
        3.3.2 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在不同因素下降解甲醛模拟废水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复合催化剂的筛选实验结果
        3.4.2 复合催化剂的表征分析结果
        3.4.3 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在不同因素下降解甲醛模拟废水的研究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紫外(VUV)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乙腈和三聚氰胺废水
    4.1 引言
    4.2 耦合法对乙腈废水的降解
        4.2.1 催化剂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2.2 pH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2.3 H_2O_2 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2.4 温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3 耦合法对三聚氰胺废水的降解
        4.3.1 催化剂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3.2 H_2O_2 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3.3 反应温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湿式氧化处理污水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CCUS技术水耗研究及其应用潜力分析[D]. 陈起阳. 浙江大学, 2021(09)
  • [2]农村污水断流的生物冲击效应及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研发[D]. 何音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3]空调厂涂装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林雨丰. 安徽大学, 2020(07)
  • [4]掺硼金刚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珂皓. 郑州大学, 2020(02)
  • [5]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D]. 张伦秋.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硝酸纤维素膜光降解水中典型酚类污染物的研究[D]. 代志峰.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7]湿式氧化降解高浓度含氮杂环有机物的机理研究及过硫酸盐强化处理新工艺[D]. 周林碧. 天津大学, 2019
  • [8]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D]. 张占勋.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少水量水玻璃旧砂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D]. 王黎迟.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高毒性小分子废水[D]. 邵亚敏.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污水湿法氧化处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