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

日语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

一、日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朱立霞,蔡金亭,徐曌瑢,庄倩[1](2021)在《汉-英-日初学者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观跨语言相似度是影响语言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以相关语言的客观异同为基础,但不等于客观异同。目前已有研究均以二语学习者为受试,鲜有学者系统研究三语学习者多方面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鉴于此,笔者设计问卷,考察了汉-英-日初学者在词类、语法具体项目上对日汉、日英之间跨语言相似度的主观认识。结果发现:1)日汉、日英在各词类和各语法项目上的主观相似度有所差异,但日汉比日英的主观相似度变化幅度更大。2)在除动词外的其他词类上,日汉的主观相似度均显着高于日英。3)在除句子结构和时体之外的其他语法项目上,日汉的主观相似度均显着高于日英。

李林泽[2](2021)在《现代汉语语义异指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理据》文中指出典型的语义异指现象有述补类语义异指和修饰类语义异指两种。以往研究针对该现象提出的“移位说”“形义错配说”“语法隐喻说”等假设没能揭示此类语言现象的本质,没有对此类现象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系统性描写,也无法探明此类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具有解决以上问题的潜能。本文在对语义异指现象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语义异指具有哪些典型的句法特征?2.语义异指具有哪些典型的语义特征?3.语义异指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语义异指现象体现了语言象似性这一根本性的句法语义特征。表层句法结构的底层是概念结构,意义就是概念化。意义是无限的,而句法结构是有限的。言者用有限的句法结构表达无限的意义,同时还要兼顾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势必造成对现有句法结构的主观操作。虽然述补类语义异指和修饰类语义异指各有独特的句法特征,但总的来说,语义异指结构在异指成分的形态特征、数量限定语、句型分布以及句子的体等方面都受到相对于语义正指结构来说更为严格的限制。第二、修饰类语义异指和述补类语义异指具有迥异的语义特征,但仍能找到一些共性。语义指向是异指现象语义特征研究的重点内容。从还原观的角度来看,两类语义异指中异指成分的论元结构并不因进入这些结构(或构式)而有所改变,其配价要求和词汇选择限制保持不变。从整体观的角度看,异指相关的结构(特别是动结式)的整体论元结构和语义指向特征都与异指成分的论元结构密切相关。另外,异指结构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是概念化者有意的句法安排,体现了较高的主观性。第三、语义异指的产生具有明显的认知理据。从根本上讲,语义异指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认知识解结果而对习以为常的语义正指结构的图形-背景关系的逆转,是认知主体不同识解方式在句法形式上表现。修饰类语义异指是言者对同一情景的不同方面进行突显、静态到动态心理扫描方式的转换等认知识解操作的结果。异指成分以及中心成分存在于同一个注意窗口,两个成分作为输入项而形成新的整合空间,从而产生了迥异于组成构件的语义特征。此类语义异指是言者有意识的句法操作,具有强烈的语用动机。通过对语言符号单位的操作,将性状焦点化,更好承载主观情感、体现表达意图,完成话语构建。述补类语义异指逆转了述语和补语的图形背景关系,补语成为图形并构建主要事件,可以独立或共同支配论元。本研究再次证明了认知语言学提出的不同句子结构即代表不同意象的观点。所谓的句型变换根本不存在,“移位说”赖以存在的“源句式”也仅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假设。第四、语义异指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其内部并不匀质。述补类语义异指和修饰类语义异指具有迥异的句法语义特征、语用效果、语言理据等,但在认知理据方面具有统一性。本研究明确界定了语义异指现象的研究范围及其认知、心理学基础,构建了对该现象进行描写-解释的基本框架。对典型的述补类语义异指和修饰类语义异指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产生理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并将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引向深入,对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国家当下急需发展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即时翻译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温晓亮[3](2020)在《日语信息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自从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将信息结构概念引进语言分析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语言观、不同的角度对日语信息结构特别是主题进行了研究,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学者不同的理论以及不同的思维模式使其对日语信息结构认识尚有较大分歧。本论文站在系统论的立场,首先将日语信息结构看作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关联性等特性的有机整体。在分析日语信息结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日语信息结构系统与其要素、语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且初步勾勒出日语信息结构系统中单句、复句、语篇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以及互相之间的作用、转化机理,使我们对日语信息结构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目前的日语信息结构研究成果中,单句层面的研究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对于信息结构中主题化和焦点化的动因研究较少。本论文在对日语主题化和焦点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移位”角度论述日语主题句和焦点句的形成动因,提出无论主题还是焦点的形成都是“向前”移位的解释。再者,日语语言事实向我们展示了复句和语篇的信息结构,不是单句层面信息结构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和组成原理。本论文使用较大篇幅阐释了日语复句以及语篇信息结构的基本构成,引入焦点测试构建了分析日语复句信息结构的程序。根据日语特点划分了日语语篇的四种信息类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讨论了日语语篇信息分类与疑问句之间的关系,指出日语语篇信息结构中说话人视点问题是研究的中心问题。这种问题是在单句研究、复句研究等层面没有涉及的问题,为今后的日语语篇信息结构研究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本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分析梳理了日语信息结构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对信息结构以及信息结构研究中的主题、焦点、主题化、焦点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章论述了日语单句层面语言信息结构的主题与主题化、焦点与焦点化问题,并且深入分析了日语单句信息结构的形成动因。第四章是日语复句信息结构研究部分。在明确复句研究范围的基础上,主要分析顺接关系复句、逆接关系复句和并列关系复句的信息结构。第五章是针对日语语篇层面的信息结构研究。确定了日语语篇的四种信息类型,站在信息传递的角度讨论了信息分类与疑问句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冒头文(开头句)”和叙事语篇内的“は”与“が”的可替换性等问题。

关永皓[4](2020)在《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研究的方法、路径、范式在不断翻新,翻译理论也越来越丰富,翻译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应同时兼顾语言、跨文化交际、语篇特征等属性,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本论文认为,翻译的直接对象应该是原文语篇,而翻译的最后成果则是译文语篇。因此,本论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的相关理论,宏观上从语法连贯、语义连贯、语用连贯三个大的角度,微观上则是从该三大角度的下位分类出发,以中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日译本《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两个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两个文本各自的语篇连贯的基础上,对语篇连贯在日译本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篇连贯在汉译日翻译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及应用的可能性,并以此检测译文的准确性。在语法连贯视角下,首先从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等多个具体的角度对日译本中的语篇连贯的重构展开了研究。在“照应”这一小节,主要探讨了第一、二、三人称及其复数的日译。在“替代和省略”小节,着重探讨了指示词“如此”、“这么”、“这样”的日译。“连接”小节里,对连词“以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文语篇要达到连贯重构的目的,不可过多受原文语篇的掣肘,而是应根据日语的语言特质、译文的语篇连贯特性等,作适度的增减及调整,不能简单地移植原文的结构。其次,从修辞连贯的角度对译文语篇的连贯进行了研究。具体是择取了有代表性的“排比”修辞格,从句子的排比和句子成分的排比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了研究。原文语篇中的排比对译文语篇中排比的使用与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多数情况下按照原文中顺序翻译为日语,即可重构连贯。另外还发现,语篇中存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日译词不同的情况。为了使语篇在连贯方面更紧密,有必要对译词进行统一化处理,以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再次从句法连贯的角度,以“被”字句为探讨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发现原文中的“被”字句与日语被动句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多数的“被”字句可以译为日语的被动句,但也有例外,有的“被”字句翻译成日语被动态反而不自然,进行汉译日翻译时,需要同时兼顾译文的连贯性。然后是从语序的角度,包括主谓殊位、定语、状语等角度,考察了译文语篇中的连贯是如何重构的。通过对原文语篇的整体分析,发现主谓殊位主要发生在汉语的“是”字句中,数量也很少,且并未发现“是”字句以外的主谓殊位的情形。“定语”小节中,主要探讨了双重定语和多重定语的日译。整体而言,译文中多重定语的排序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需要在译前准备阶段,译者对原文语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分析清楚多重定语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一个较长篇幅语篇中连贯的重构,发现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往往会发生变化。主位推进模式是否要调整,不仅取决于译者,还要观察译文语篇连贯性是否得以保证,以及连贯是否顺畅。语法连贯是研究《治国理政》及其他中央文献日译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同时也是首要层次,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要处理的首先是语言,尤其在书面形式的语篇中,这一特征更为显着。在由低到高的、划分为词、句、超句体、段落、语篇的各个层级上,中央文献的汉译日都要遵守译语的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译语语篇中的前后句子、前后段落的连接上,要流畅自然、不带逻辑矛盾,同时体现应有的、恰当的逻辑关系,以使译文语篇的连贯得以恰当重构。在语义连贯视角下,首先从小句经验功能角度对语篇连贯在《国政运営》的语篇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及物性系统的六个“过程”(process)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论文认为,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过程中,译文语篇的小句的“过程”类型的择取,要兼顾语篇的意义;其次,译文语篇的小句间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服从于译文语篇的整体意义,并同时受原文语篇中小句的“过程”类型的影响和制约;再次,由于原文语篇中的一个小句,在译文语篇中可以用两种或多种形式表达,同时为使译文语篇的语义连贯重新构建起来,小句也有可能进行分译、合译、不译,甚至有可能降至次一级的单位(词组、短语等)进行表达。其次从重复和同义性衔接两个角度,对《国政运営》中的句际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两个语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有的原文的衔接在译文语篇中保留下来,从而使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比较明显;而有的例子中,衔接在译文语篇中没有完全保留下来,有衔接中断的现象,对语篇的连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使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也能清晰可见,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应当参照原文语篇中的语义上的连贯,使其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再次从同现关系的角度,对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翻译中,要注意具体语义的表达,消除歧义,以确立该词的具体语义指向,消除模糊语义,重新构建译文语篇的连贯。然后从段际语义连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发现通常需要让译文语篇在语义连贯方面与原文语篇保持一致,一般不做改动。为了保持语义连贯、保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有时需要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分译、合译等。最后从深层逻辑语义的角度对两个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国政运営》语料中,有的深层逻辑语义没有翻译出来,造成译文读者难以把握原文语篇的意义,主旨不鲜明,导致翻译出现了失误,连贯发生了断裂。因此本论文认为,译者需要全面分析原文语篇的深层逻辑语义,并在译文语篇中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语用连贯视角下,首先,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对语篇连贯重构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连贯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直接和间接翻译方法使《治国理政》的日译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目的,在译文语篇的连贯方面也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语域的三要素方面,对应清楚,所表述的主题基本一致。语场方面,原文语篇的连贯,在译文语篇中以相同的语言结构保留;语式方面,原文和译语之间对应性强,各自也都达到了语式的要求;语旨方面也符合讲话人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原文的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得以重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最后从语域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语域包含语场、语式及语旨,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影响语言使用,从而导致不同的语域产生。语式方面,结构上存在对应,句式既有变化又有规整,如长句与短句的结合严密。语旨方面,译文语篇也没有改变原文语篇的讲话特色,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语场、语式、语旨对日译及《国政运営》的语用连贯重构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视角的探讨和研究,本论文认为三者在《国政运営》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三者所构建的译文语篇《国政运営》的连贯在整体上不是线性的或单向的,而是一个互相交织的立体网络。语法连贯处于最基础维度,是汉译日翻译和译文语篇实现连贯重构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视角和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语义连贯与语法连贯紧密相联,且处于语法连贯的上一层次。语法连贯与语义连贯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相关,而是同时发挥指导作用、并行不悖的关系。语用连贯是高于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一个维度,处于二者之上,《治国理政》和其他中央文献的日译,在使译文语篇的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同时,也要兼顾语用连贯。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语篇连贯在中央文献汉译日的翻译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译文语篇中的连贯重构具有指导性作用。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的重构,可使译文语篇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使语篇特征更为清晰。基于语篇连贯角度的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是将中央文献的汉译日翻译看作是超越字对字、句对句逐一翻译、机械翻译的翻译,将研究视野拓展至语篇层次,探讨语篇层次上的译文语篇的连贯重构。本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文本对比分析法、文献综述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视角独特。本次研究是从一个崭新的语篇连贯的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开的汉译日翻译研究。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相同或相似视角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紧密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日译本的相关数据,并以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对日译本的受众接受度进行分析,同时也是对本论文的客观性的支持;(3)紧密联系中央文献研究实际。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语篇连贯视角下的中央文献的汉译日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所采取的视角和方法,是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和研究《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期待能为其他中央文献的外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助力中国声音的海外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曾亮程[5](2020)在《浅谈日语长句分类及翻译技巧 ——以《聴覚思考》为中心》文中指出汉语与日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加之文化上的差异,长句翻译是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长期困扰译者的难题。所谓长句不单纯按句子长度进行划分,复杂的语法结构、长修饰成分、多层次复合句都是形成长句的因素。相关先行研究就日语长句分类及翻译方法已做出一定总结,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结合源文本中的具体实例,对长句做进一步细分,及探讨长句的翻译方法。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外山滋比古撰写的《聴覚思考》作为源文本展开翻译研究。作者在文中针对日本在明治初期效仿欧美国家开展读写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视觉优于听觉”的社会风气,认为这是由近代教育带来的弊端,是崇洋媚外的表现。由此展开关于听觉思考的相关讨论。该书长句数量多且句法结构复杂,一句完整的长句中往往包含如修饰、补充、大小主语、隐藏等成分,初见之下不易读懂。此特点使得该书成为了适用于研究日语长句的丰富素材库。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归类分析法,对源文本特点进行把握,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将源文本长句类型归类为(1)含并列、中顿的长句;(2)含因果、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的长句;(3)句中套句;(4)长修饰句;(5)多层次复合句。并总结了适用于长句翻译的6种翻译方法(1)句子成分整理;(2)换位;(3)拆分;(4)合并;(5)增添;(6)转换。本报告由6大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背景及选题意义。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源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信息,并对文本特点进行了分析把握。第三章是对源文本翻译过程的整体概述。第四章介绍了长句的定义、成因,并结合源文本对长句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第五章中对本次源文本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总结。最后一章论述了本次翻译过程的实践方法、心得体会及不足。

毛秋月[6](2020)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的偏误及解决对策 ——以大连部分高校留学生语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省略是一个常见的语法修辞手段,在汉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语言学界发现学者们大多偏向对省略本体的研究,关于对外汉语方面的省略研究较少。在日常生活中笔者接触了大量的初级留学生并发现,很多留学生的口语语言呈现松散的状态,常常出现不会使用省略语言修辞现象、具备省略意识但使用错误等问题。汉语省略现象灵活性较强,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类语言现象进行系统地学习,导致频频出现省略问题并一直未得到解决,基于此作者将口语中的省略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选取了韩语、日语、俄语、法语、英语这五种语言母语习得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定位在初级阶段。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省略的本体研究成果和对外汉语中省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纵观的综述,指出在对外汉语学界关于留学生口语方面的省略研究存在空白性,本论文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同时在语料来源部分对语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解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章为研究基础,主要分为四部分,包括省略的定义、省略的划分、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这为下面的论述提供了研究基础。第三章为省略偏误的分类、描写和解释,将学习者出现的偏误主要分为单一成分省略的偏误和多成分省略的偏误两大类别,其中单一成分省略的偏误细分为,单一成分省略过量:主语省略过量,宾语省略过量,谓语省略过量;单一成分省略不足:主语省略不足,宾语省略不足,谓语省略不足。第三章为初级留学生出现省略偏误的原因,主要原因有:1.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对汉语省略规则掌握不充分;3.受汉语省略复杂性的影响。第四章结合偏误原因给出学习建议和教学建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核心之处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笔者在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口语这个方面研究学习者习得汉语省略现象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这不仅能为未来对外汉语学界的学者们关于省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能为正处于教学阶段的汉语教师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们在省略问题上出现的疑惑给予一些启发。

巴超[7](2020)在《横光利一《虞美人中》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关于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虞美人中》的翻译报告。日语原文及中文译文大约占25000字,翻译报告大约占25000字。作者横光利一主张新感觉主义,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活跃于日本文坛。《虞美人中》于1944年在杂志《改造》上首次发表。目前国内尚无中文译本。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梶”在匈牙利旅行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本篇翻译报告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翻译任务的介绍。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翻译任务的背景、作者的介绍、文本的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这四个问题。第二部分是翻译的过程。这一部分对译前准备、翻译理论以及翻译计划进行了论述。本次主要选择了严复先生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力求重现原文之美。第三部分是对翻译案例的分析,此部分列举了典型的例句,并对运用的翻译技巧加以详细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次翻译实践的心得。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能在翻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问题,摸索出解决的方法。

周金容[8](2020)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的作文为语料,采用偏误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来研究书面语中的省略情况。留学生书面语中的省略存在使用得当与使用偏误两种情况,因此分情况从成分类省略与连接成分类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日本留学生的省略偏误表现为省略不足与省略过度两种形式。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日本留学生书面语中的省略存在一定的习得规律和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本文筛选出各类省略类型的典型偏误例句,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进行省略偏误的接受度调查,发现两者对于留学生书面语省略偏误的接受度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且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对省略偏误接受度的影响不显着。此外,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材编写、测试、汉日语言对比和交际策略等角度分析了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与偏误原因分析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张腾[9](2020)在《芹泽健介《コンビニ外国人》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芹泽健介编写的《コンビニ外国人》(株式会社新潮社,2018年発行)一书作为源文本进行的一次日译汉笔译翻译实践。全书约10万字,本次翻译实践将对全书进行翻译练习。本书是由芹泽健介先生通过采访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外国留学生的方式创作而成的采访型社会类文本。书中主要介绍了外国留学生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原因、日本的移民政策、日本的技能实习制度、日语语言学校出现的问题、在日本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支撑城市发展的外国劳动者这几大方面。《コンビニ外国人》文本特征为:一、小标题多。本书共7章每一章都含有大量的小标题,共56个小标题,小标题是对于每章节内容信息的提炼,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小标题的准确翻译尤为重要。二、本书中出现大量用外来语表示的人名,地名,以及涵盖众多领域的专业词汇,反映社会现象的热词。三、该文本为通过记录访谈内容,说明社会问题的论述文,主观性强,句子简洁、长句较少、翻译文本时要将作者的思想内容准确表达。基于以上特征,笔者将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寻求合适的翻译方法。实践报告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是任务描述,主要是对实践内容、目标和意义进行说明。第二章是过程描述,主要对译前准备、实践的具体时间安排及进程、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三方面进行说明。第三章是案例分析,通过对标题、词汇、句子三部分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运用相应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第四章是对本次日译汉翻译实践进行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了解芹泽健介先生所介绍的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外国留学生的工作生活状态,深入了解日本留学政策对外国留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拓宽译者知识领域,加强知识储备,提高翻译技巧。

赵春玉[10](2020)在《汉英对话省略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对话省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汉英两种语言中“对话”的概念为“两人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人物之间的)”,而省略成分在句法层面具有“完整式”,即必须要根据上下文或者语境可以添补,且添补的词语也只能有唯一一种可能,但在语用层面有意为之的修辞省略有时则无需还原,最终确定“对话省略”的研究范围为“发生在对话交际过程中,体现在句法成分和认知语用两个平面的省略表现,同时辅以多模态、互动功能以及类型学等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分别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对话中主语、谓语、宾语等不同句法成分位置的省略表现,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探究汉英两种语言的对话在交际情境、修辞手段以及信息结构等不同认知语用层面的省略表现,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分别从多模态辅助手段、互动功能以及与日语和越南语对比的类型学视角拓展研究汉英“对话省略”,提出句法成分省略的优先顺序为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谓语省略。本文将对比语言学手法和话语分析手法相结合,希望为汉英对话省略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希望能对汉英互译以及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二、日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日初学者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研究背景
3.研究设计
    3.1 受试
    3.2 问卷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结果与讨论
    4.1 词类中的主观相似度
    4.2 语法中的主观相似度
5.结语

(2)现代汉语语义异指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理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问题和意义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语料来源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语义异指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2.1 引言
    2.2 语义指向研究纵观
        2.2.1 国内外语义指向研究
        2.2.2 语义指向研究的范围
    2.3 语义异指的界定与判定标准
        2.3.1 语义异指的判定及分类
        2.3.2 语义异指的判定标准及认知心理基础
    2.4 语义异指的分析维度
    2.5 语义异指的多视角研究
        2.5.1 语义异指的修辞学研究
        2.5.2 语义异指的语用研究
        2.5.3 语义异指的系统功能研究
        2.5.4 语义异指的生成研究
        2.5.5 语义异指的认知研究
    2.6 典型语义异指的研究综述
        2.6.1 异指定语研究
        2.6.2 异指状语研究
        2.6.3 异指补语研究
    2.7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和描写-解释框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2.1 图形-背景理论
        3.2.2 认知识解理论
    3.3 描写-解释框架
        3.3.1 描写与解释的内涵
        3.3.2 描写与解释语义异指的基本原则
        3.3.3 描写与解释语义异指的基本框架
    3.4 小结
第4章 异指定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分析
    4.1 引言
    4.2 定语及定语的语义指向
        4.2.1 定语的定义
        4.2.2 定语类别及语义指向特征
    4.3 异指定语的句法特征
        4.3.1 异指定语的指向特征
        4.3.2 异指定语的形态特征
    4.4 异指定语的语义特征
        4.4.1 异指定语的语义选择限制
        4.4.2 定语类别与语义异指的关联
        4.4.3 主内定语与宾内定语的语义及指向差异
    4.5 异指定语结构的认知理据
        4.5.1 主宾侧重关系与焦点突显
        4.5.2 观察排列与异指定语语义差异
        4.5.3 句位选择与定语突显面调变
        4.5.4 概念依存与异指定语长距离指别
    4.6 小结
第5章 异指状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分析
    5.1 引言
    5.2 状语类别及其语义指向倾向
        5.2.1 状语及定状区别
        5.2.2 状语类别及其语义指向特征
        5.2.3 异指状语的类别划分
    5.3 异指状语的句法特征
        5.3.1 指宾状语句的句法特征
        5.3.2 指主状语句的句法特征
    5.4 异指状语的语义特征
        5.4.1 三个维度的异指状语语义分析
        5.4.2 不同类型异指状语的语义特征
    5.5 异指状语句与定语句的句法语义差异
        5.5.1 指主状语句与主内定语句
        5.5.2 指宾状语句与宾内定语句
    5.6 异指状语结构的认知理据
        5.6.1 视角调变与观察排列方式变化
        5.6.2 认知突显与句型选择差异
        5.6.3 心理扫描与动态语义增加
        5.6.4 语序差异与概念可及路径
        5.6.5 句式选择与焦点化效果差异
    5.7 小结
第6章 异指补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分析
    6.1 引言
    6.2 补语类型及其语义指向特征
        6.2.1 补语语义指向的分析维度
        6.2.2 补语类别及其语义指向倾向
        6.2.3 补语语义歧指
    6.3 异指补语的句法特征
        6.3.1 异指补语结构的内部构成
        6.3.2 异指补语的句型分布及规律
    6.4 异指补语的语义特征
        6.4.1 异指补语的语义类型
        6.4.2 异指补语结构的成分整合
        6.4.3 异指补语结构的配价问题
        6.4.4 异指补语的语义歧指分析
    6.5 异指补语的认知理据
        6.5.1 异指补语与背景-图形顺序调变
        6.5.2 语序选择与状补认知突显
    6.6 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发现及启示
        7.1.1 研究发现
        7.1.2 语义指向分析的价值与启示
        7.1.3 语言中无所不在的象似性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正指形容词、动词定语列表
    附录二 情绪类二价动词充任状语汇总
    附录三 动作类二价动词充任状语汇总
    附录四 二价形容词充任状语汇总
    附录五 动补结构补语语义指向对象分类表
    附录六 单音节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考察结果
    附录七 双音节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考察结果
致谢

(3)日语信息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四、本论文结构
第一章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信息结构研究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
        二、韩礼德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第二节 日语的信息结构研究
        一、日语的主题研究
        二、日语的焦点研究
        三、日语的复句研究
        四、其他关于信息结构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结构
    第一节 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
    第二节 语言信息结构
        一、信息结构概念的界定
        二、主题与焦点概念的界定
        三、主题化与焦点化概念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语单句信息结构研究
    第一节 信息结构的起点——主题与主题化
        一、格成分与主题
        二、格成分的主题化
        三、非格成分的主题化
    第二节 信息结构的研究核心——焦点与焦点化
        一、焦点与焦点化手段
        二、格成分的焦点化
        三、格成分以外成分的焦点化
    第三节 信息结构形成动因研究
        一、移位与成分移位分析
        二、主题化的移位
        三、焦点化的移位
        四、焦点操作驱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语复句信息结构研究
    第一节 顺接关系复句的信息结构
        一、条件复句
        二、因果关系复句
    第二节 逆接关系复句的信息结构
        一、让步关系复句
        二、转折关系复句
    第三节 并列关系复句的信息结构
        一、平列关系复句
        二、对比关系复句
        三、对照关系复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语语篇信息结构研究
    第一节 日语语篇的信息类型
        一、事实信息
        二、理念信息
        三、联想信息
        四、人际信息
    第二节 问答句群的信息结构
        一、获取信息的出发点——问句
        二、三种问答句群的焦点
    第三节 日语语篇信息结构视域下的“は”与“が”
        一、叙事语篇中的“は”与“が”
        二、叙事语篇“冒头文”中“は”与“が”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电信柱と妙な男』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问卷概要
        1.3.2 问卷问题说明
        1.3.3 问卷调查结果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1.6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溯源及界定
    2.2 衔接与连贯
        2.2.1 衔接
        2.2.2 连贯
        2.2.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3 语篇连贯与翻译及外宣翻译
        2.3.1 语篇连贯
        2.3.2 语篇连贯与翻译
        2.3.3 语篇连贯与外宣翻译
    2.4 语境及翻译语境
    2.5 国内外中央文献翻译及翻译研究的概况
        2.5.1 《治国理政》以外的中央文献日译及研究概况
        2.5.2 《治国理政》的日译及研究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1 衔接与《治国理政》日译
        3.1.1 照应视角
        3.1.2 替代和省略的视角
        3.1.3 连接视角
    3.2 修辞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 句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1 “被”字句的范围
        3.3.2 “被”字句的日译
    3.4 语序与《治国理政》日译
        3.4.1 语序变化
        3.4.2 常位与殊位
        3.4.2.1 主谓殊位
        3.4.2.2 定语
        3.4.2.3 状语
    3.5 主位推进模式与《治国理政》日译
        3.5.1 主位与主位结构
        3.5.2 主位推进模式
        3.5.3 主位推进模式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1 小句经验功能
    4.2 句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2.1 重复
        4.2.2 同义性衔接
    4.3 同现关系与《治国理政》日译
    4.4 段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5 深层逻辑语义与《治国理政》日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用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5.1 关联翻译理论
        5.1.1 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1.2 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2 语境
    5.3 文化语境与《治国理政》日译
    5.4 语域与《治国理政》日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中央文献日译方略
        6.2.1 语法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2 语义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3 语用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3 研究展望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目录
附录二 调查问卷原文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浅谈日语长句分类及翻译技巧 ——以《聴覚思考》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翻译实践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翻译实践内容简介
第二章 翻译对象简介
    2.1 《聴覚思考》简介
    2.2 作者简介
    2.3 文本特点分析
第三章 翻译过程概述
    3.1 译前准备
    3.2 翻译过程
    3.3 难点及解决方法
第四章 长句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4.1 长句的定义
    4.2 长句的成因
    4.3 长句的分类
        4.3.1 含并列、中顿的长句
        4.3.2 含因果、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的长句
        4.3.3 句中套句
        4.3.4 长修饰句
        4.3.5 多层次复合句
第五章 长句的翻译技巧
    5.1 句子成分整理
    5.2 换位
    5.3 合并
    5.4 增添
    5.5 转换
第六章 总结
    6.1 翻译实践总结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译文
附录二 原文

(6)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的偏误及解决对策 ——以大连部分高校留学生语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省略概述及其分析理论基础
    一、现代汉语中省略的界定
    二、现代汉语中省略的分类
        (一)单一成分省略
        (二)多成分省略
    三、汉语省略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偏误分析理论
        (二)对比分析理论
第二章 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的偏误类型
    一、单一成分省略的偏误
        (一)单一成分省略过量
        (二)单一成分成分省略不足
    二、多成分省略的偏误
第三章 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一)以母语为韩语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表现
        (二)以母语为日语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表现
        (三)以母语为俄语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表现
        (四)以母语为英语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表现
    二、省略语法掌握不充分
        (一)对单一成分省略掌握不充分
        (二)对多成分省略掌握不充分
    三、受汉语省略复杂性影响
第四章 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的解决对策
    一、对学习者的建议
        (一)充分学习省略语法规则、建立正确省略意识
        (二)对比语言省略差异性、培养目的语省略思维习惯
    二、对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横光利一《虞美人中》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要旨
摘要
日语原文
汉语译文
翻译报告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材料来源
        1.2 作者介绍
        1.3 翻译文本简述
        1.4 翻译项目意义及难点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1 翻译计划的制定
        2.1.2 资料和工具的准备
        2.1.3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4 翻译策略的准备
        2.2 译后校对及分析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翻译技巧分析
        3.1.1 分译
        3.1.2 加译
        3.1.3 减译
        3.1.4 意译
        3.1.5 倒译
        3.1.6 音译
        3.2 改译的纠误及其背后的翻译问题
        3.2.1 初译中的漏译
        3.2.2 初译中的错译
        3.2.3 原文中汉字与假名不相符从而导致的错误
        3.2.4 总结——纠错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
    4 翻译实践体会总结
参考文献

(8)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5 语料抽取方法和判断标准
第二章 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情况
    2.1 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得当情况分析
    2.2 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偏误情况分析
第三章 不同水平的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变化分析
    3.1 日本留学生书面语省略的习得情况分析
    3.2 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情况的变化分析
第四章 偏误原因分析
    4.1 日语负迁移
    4.2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4.3 交际策略的影响
    4.4 教师语篇教学意识不强
    4.5 教材编写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4.6 测试的负迁移
    4.7 小结
第五章 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的接受度调查研究
    5.1 接受度调查问卷的设计
    5.2 接受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章 教学建议
    6.1 掌握汉语的思维方式
    6.2 重视语篇教学,采用恰当的讲练方式
    6.3 教材编写遵循系统性、科学性
    6.4 采用多样的测试题型
    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芹泽健介《コンビニ外国人》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中文部分
    引言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实践内容
        1.2 实践目标
        1.3 实践意义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背景知识学习
        2.1.2 翻译理论学习
        2.2 实践时间安排及进程
        2.3 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
        2.3.1 标题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2.3.2 词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2.3.3 句子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标题的翻译
        3.1.1 标题的加译
        3.1.2 标题的意译
        3.2 词汇的翻译
        3.2.1 一般性词汇
        3.2.2 专用性词汇
        3.2.3 惯用语
        3.3 句子的翻译
        3.3.1 被动句
        3.3.2 多重定语从句
        3.3.3 多重否定句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标题翻译策略
        4.2 词语翻译策略
        4.3 句子翻译策略
        4.4 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节选笔译项目原文
        附录二 节选笔译项目译文
    致谢
日文部分
    はじめに
    第一章 タスクの説明
        1.1 翻訳実践の内容
        1.2 実践の目标
        1.3 実践の意义
    第二章 过程の説明
        2.1 翻訳前の准备
        2.1.1 背景知识の学习
        2.1.2 翻訳理论の学习
        2.2 実践の时间配置とプロセス
        2.3 実践の过程で発见された难点の问题
        2.3.1 タイトル翻訳における问题点
        2.3.2 语汇翻訳における问题点
        2.3.3 文翻訳における问题点
    第三章 ケーススタディ
        3.1 タイトルの翻訳
        3.1.1 タイトルの加訳
        3.1.2 タイトルの意訳
        3.2 语汇の翻訳
        3.2.1 一般语汇
        3.2.2 専门语汇
        3.2.3 惯用句
        3.3 文の翻訳
        3.3.1 受身文
        3.3.2 多重连体节
        3.3.3 多重否定文
    第四章 実践のまとめ
        4.1 タイトルの翻訳策略
        4.2 语汇の翻訳策略
        4.3 文の翻訳策略
        4.4 心得
    参考文献
    谢辞

(10)汉英对话省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及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章 “对话省略”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对话”的概念
        一、汉语“对话”概念界定
        二、英语“dialogue”概念界定
    第二节 “省略”的概念
        一、汉语“省略”概念界定
        二、英语“ellipsis”概念界定
    第三节 “对话省略”的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英“对话省略”句法成分对比
    第一节 主语省略
        一、汉语主语省略
        二、英语主语省略
        三、汉英主语省略对比
    第二节 谓语省略
        一、汉语谓语省略
        二、英语谓语省略
        三、汉英谓语省略对比
    第三节 宾语省略
        一、汉语宾语省略
        二、英语宾语省略
        三、汉英宾语省略对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对话省略”认知语用对比
    第一节 汉英交际情境省略对比
        一、交际时间省略
        二、交际地点省略
        三、交际对象省略
    第二节 汉英互动修辞省略对比
        一、藏词留白
        二、互文省笔
        三、讽喻省略
    第三节 汉英信息结构省略对比
        一、已知信息省略
        二、背景信息省略
        三、情态信息省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英“对话省略”其他研究视角
    第一节 汉英“对话省略”多模态视角
        一、眼神表情
        二、体势动作
        三、图像颜色
    第二节 汉英“对话省略”互动功能视角
        一、连贯语境,互动顺畅
        二、简化交际,突出信息
        三、渲染气氛,朦胧含蓄
    第三节 “对话省略”类型学视角
        一、汉英日“对话省略”对比
        二、汉英越“对话省略”对比
        三、“对话省略”类型学共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日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日初学者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实证研究[J]. 朱立霞,蔡金亭,徐曌瑢,庄倩.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05)
  • [2]现代汉语语义异指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理据[D]. 李林泽. 西南大学, 2021(01)
  • [3]日语信息结构研究[D]. 温晓亮.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4]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D]. 关永皓.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浅谈日语长句分类及翻译技巧 ——以《聴覚思考》为中心[D]. 曾亮程.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省略的偏误及解决对策 ——以大连部分高校留学生语料为例[D]. 毛秋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横光利一《虞美人中》翻译报告[D]. 巴超. 河南大学, 2020(02)
  • [8]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省略研究[D]. 周金容. 暨南大学, 2020(04)
  • [9]芹泽健介《コンビニ外国人》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张腾. 河北大学, 2020(08)
  • [10]汉英对话省略对比研究[D]. 赵春玉. 黑龙江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日语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