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

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

一、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熊峰[2](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逐步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难以符合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较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即促进入以职业为载体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使学习者习得系统化职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论。本研究聚焦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理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首先,通过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及中职学校调研明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深入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访谈调研掌握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群,挖掘岗位职业能力及核心素养等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对珠三角地区中职院校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工业机器人视觉课程开设现状,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其次,在行业专家及中职资深教师共同研讨下,依据工作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根据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完成学习领域转化。以视觉功能为载体,设计四个难度螺旋上升的学习情境,再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并制作一体化工作页,构建多主体、过程性的评价量表。最后,以“多形状工件分拣”学习情境为例,在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待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课程实施效果问卷。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评价量表及课后问卷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工业机器人视觉工作站安装、调试水平和技能迁移能力。

何宝兰[3](2021)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微观层面最为关键的环节为课程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模块的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应用于课程开发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研究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开发,以培养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本研究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研究现状,理清课程开发思路,界定核心概念。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比较研究法深入企业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与教学现状等,通过调研发现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工作。第一,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三大典型工作任务;第二,具体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编程调试;第三,基于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进行定位,制定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第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确立了课程目标;第五,围绕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了课程学习内容;第六,设计了融入思政元素的五大学习情境及对应的学习任务;第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了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实施;第八,开发了课程资源及制定了课程评价方案等。最后开展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实施研究。将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应用于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以学习任务:物料搬运实例为例撰写了教学实施案例,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教学实施表明,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提高了学生操作、编程、调试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了学生细心、专注、自信等良好的品质。

赵鹏[4](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同时激发社会对人才能力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是跨越职业场和教学场的跨界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杜威的“做中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目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中职课程《机械基础》进行开发,以适应当今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调研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旨在寻找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之处。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国际J集团为例经过为期四个月细致的走访调研与车间实地考察,并充分参与生产加工一线岗位进行深度访谈。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机械加工企业中中职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学校培养的能力与企业所需不符、理论与实操技能与企业所需不匹配、岗位职业精神与企业所需不符。对中职学校的调研,主要以企业需求的角度评定当今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288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编排与学生自身水平接受度不一致、课程知识与企业需求能力不匹配、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于上述对机械加工企业与中职学校的调研,本研究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开发,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教学评价三个部分。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开发的路径与具体步骤分为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归纳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创设学习情境四个部分;课程评价则为多元主体评价,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为主。选取广州市H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课程实施对象,通过对学情与教材进行分析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传动章节进行课程实施,教学实施效果的反馈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岗位认知能力的水平,夯实了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基础。

马文静[5](2021)在《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经济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家不断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只是需要获取经济资源、市场资源、物质资源等,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及增值的属性,人力资源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源是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人。[1]能够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具有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即称为企业人力资源。中小型科技企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聚集地。但是,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和生产规模都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要在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不仅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性能更加稳定、价格更具有优势的产品,更加需要降低总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占总体营运成本比重偏大,人力资源的获取(取得)成本、开发(培训)成本、离职及重置成本整体较高,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所面临的人力成本压力逐年增大,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为了保证中小型科技企业良好的生存与营运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者应该重点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视,企业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值水平。本篇论文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并对W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中小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W科技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基础,为政府与商业客户的智慧交通、城市综合治理、智慧社区、智慧商业零售等多种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从算法创新开发、智能硬件设计、平台及应用开发、以及智能运营与数据服务等全链条服务。W科技公司作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代表,具备了知识型人才占比大、学历水平偏高、人员离职率偏高、人力获取及使用成本过高等普遍特征。通过对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最终将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重点放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采取多元化的招聘方式、提高员工开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成本管理水平等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而是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率,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赢取经济利益。本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对本文研究背景做整体概述。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本的涵义,以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所具有的特征。其次,对人力资源成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与分类进行了清晰的概述。最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的综述。第二章节为论文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节介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概念,主要包括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界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在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及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介绍后,第四章主要介绍了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对W科技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的背景、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资源成本投入等情况深入剖析其内在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水平偏差、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增值属性、缺乏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与产出意识等方面。针对W科技公司的现状及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提高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水平、完善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资源预算及核算体系、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机制等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措施。最后是研究结论、研究启示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归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期望。

胡鑫[6](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作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众多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乡村人才队伍发展瓶颈制约,这就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采用比较研究、系统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这一章首先对人力、人才、人力资本、人才资源、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释义;其次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拥有的机遇。第三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国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即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即以农为本思想、政以才治思想、养护农民思想。第四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在释义和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迫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释义和阐述乡村专业人才内涵、类型、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释义和阐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合理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释义和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客观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阐述社会各界内涵、社会各界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必然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五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实施阳光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包括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括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包括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第六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即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即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即教师定期服务乡村、医生定期服务乡村、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才兼职取酬、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即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在系统梳理了人力、人才、人才资本、人才资源等概念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全面阐释了人才支撑体系概念。二是论文以各类人才资源为研究主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三是论文完整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罗美[7](2021)在《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与编撰已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国内外校本教材研究现状,结合深入调研的广东省内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黄埔某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现用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使用情况与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发现教材教学适切性存在偏颇和不足,如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学习吃力,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开展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即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做中学”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力。深入企业调研,利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确定课程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标准“校本化”作为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对应学习项目(任务),实现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同时创新教材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使校本教材与活页式教材结合发挥更大效用;教材内容选择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以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蕴含培养职业能力点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兼顾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实现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并重的校本教材开发,完成了校本教材目录与样章。采用基于教学试验的行动研究进行校本样章使用效果分析,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三维理论”,对比教材对应内容的教学适切性,论证此校本教材开发成效。本研究分析阐述了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开发程序、理念原则、组织结构及内容筛选,致力于增强教材教学适切性,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本研究成果也可为今后机电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郭家田[8](2021)在《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要追赶甚至超越世界老牌汽车制造业强国,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应对汽车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解决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确定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及其能力结构是什么。第二,培养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有哪些?第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分析国外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国内的职业资格框架高技能人才能力要求,并调研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构建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根据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培养和竞赛培养三条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分别对不同路径下影响因素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不足;竞赛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的成长速度较快,但技能人才培养的受益面相对较窄,对资源的需求度却相对较高;校企合作培养路径能够满足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但存在培养主体相对独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缺乏职业素质培养等情况。根据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现状,结合培养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类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建终身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水平,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竞赛培养路径的现状,结合师资队伍和专业兴趣等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多层次技能竞赛,提高竞赛资源的转化及受众面,提升以赛促学的效果。根据企业培养路径现状,结合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等影响程度较高的机制类因素,通过完善企业培养机制和培训资源,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张文霞[9](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使得其规模和占有率日益扩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必使得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而作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适应社会发展,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已成为必然,而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尽可能提高校企合作环境下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会议研讨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文献资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现状,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调查基础。针对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通过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专业开设情况,经过统计、分析、总结,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后提炼行动领域,依据中职学校新能源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确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出参考性的授课计划表,对学习领域进行描述;最后召开实践专家论证会,对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完善。通过对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山西阳泉地区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区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其他中职学校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张国军[10](2021)在《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基层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业务技能,改善工作态度,传承企业文化,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推进企业战略目标落地。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已经运行多年没有调整和完善,已经不能有效满足油田持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基层员工培训体系,是实施油田人才强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ZY油田提出了“打造千万吨级一流油气田”战略目标,对基层员工培训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组织运行等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油田员工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有效融合现代企业培训理论和方法以及互联网发展趋势,经过借鉴、优化、创新,提出了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的战略定位与框架构想,并从培训组织体系、运行体系、课程(教材)体系、资源支持体系四个维度入手,提出了诸如探索“4311”基层员工培训运行模式、“宽平台+活模块”课程研发构想、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组建培训联盟和“磨课院”、打造培训“云”平台、建设仿真模拟培训考核系统等针对性、实用性的改进对策,努力实现培训价值最大化,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培训管理水平,有效促进油田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保障,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二、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案及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第一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典型工作任务
        三、行动领域
        四、学习领域
        五、学习情境
    第二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一、课程开发的平衡性
        二、课程目标的多元化
        三、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二、职业成长规律原则
        三、行动导向原则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与中职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第一节 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目的
    第二节 调研对象
        一、行业企业调研对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对象
    第三节 调研过程
        一、行业企业调研过程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过程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果分析
        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五节 调研结论
        一、行业企业调研结论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结论
第四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践
    第一节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第二节 行动领域归纳
    第三节 学习领域分析
        一、学习领域转化为课程
        二、确定课程目标
        三、选择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标准研制
    第五节 学习情境设计
    第六节 教学材料设计
        一、教学设计
        二、一体化工作页设计
    第七节 课程评价设计
        一、自我评价
        二、组间评价
        三、教师评价
        四、企业评价
第五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环境
        三、实验目的
    第二节 教学实验实施
        一、实验准备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效果分析
        一、学习过程分析
        二、多元评价表分析
        三、课程效果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结论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职业能力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企业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中职课程建设访谈提纲
附录D 工业机器人视觉相关课程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E 《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标准
附录F 多形状工件分拣教学设计
附录G 多形状工件分拣工作页
附录H 多形状工件分拣情境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研究
        二、关于课程开发的研究
        三、关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思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典型工作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三、课程开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杜威教育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前期调研
    第一节 调研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时效性原则
    第二节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调研
        一、企业访谈提纲设计与施测
        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第三节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现状调研
        一、教师访谈提纲设计与施测
        二、学生问卷设计与施测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层次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职业性原则
    第二节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分析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第三节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内容
        一、制定课程标准
        二、确立课程学习目标
        三、确定课程学习内容
        四、设计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
        五、设计课程教学实施
        六、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七、制定课程评价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实施
    第一节 课程教学实施前建议的收集
    第二节 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一、前端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三节 课程实施效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调研问卷(中职版)
附录C
附录D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现状调研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F 实践专家研讨会实施指南
附录G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获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目的
        三、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工作过程
        二、《机械基础》专业课
        三、课程开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路径与具体步骤
        一、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二、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梳理整合
        三、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建构
        四、学习情境设计——模块化教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课程开发调研
    第一节 机械加工行业企业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
    第二节 广州市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学校课程开发
    第一节 《机械基础》课程目标
        一、《机械基础》课程目标特点
        二、《机械基础》课程目标制定
    第二节 《机械基础》课程开发流程
        一、确定工作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
        二、确定归纳行动领域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转换
        四、创设学习情境
    第三节 《机械基础》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二、教师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施——以机械传动章节为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第二节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二、教师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三、企业能力与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企业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获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2、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
        3、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关研究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内容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论文框架
二、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一)人力资本概述
        1、人力资本理论
        2、人力资本特征
    (二)人力资源成本概述
        1、人力资源成本含义
        2、人力资源成本分类
        3、人力资源成本指标
        4、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概述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
        1、中小型科技企业
        2、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标准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企业员工大多为知识型人才
        2、人力资源的创造性
        3、人员流动性较大
        4、人员年轻化
    (三)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特点
        1、获取成本较高
        2、人员离职成本高
        3、使用与保障成本高
四、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现状分析
    (一)W科技公司背景介绍
        1、基本情况
        2、员工数量与结构类指标
    (二)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1、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情况
        2、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情况
        3、人力资源成本指标分析
    (三)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3、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4、人力资源离职及保障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四)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管控问题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认知不全面
        2、缺乏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与产出控制意识
        3、忽略了人力资源增值属性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五、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对策
    (一)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对策
        1、健全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
        2、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
        3、多元化的招聘手段
    (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控制对策
        1、采取多元化的薪资结构
        2、建立员工持股计划(ESOP)
        3、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
        4、建立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及核算管理体系
        5、提高级管理层人力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三)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控制对策
        1、加强W科技公司培训费用预算制度
        2、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工作
        3、注重培训结果评估
    (四)人力资源离职及保障成本控制对策
        1、降低离职率
        2、鼓励员工参与日常管理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4、为员工建立职业通道
    (五)预期实施效果
        1、人力资源获取成本适当的降低
        2、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3、提高存量人才的潜力
        4、降低离职成本与保障成本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人力
        2.1.2 人才
        2.1.3 人力资本
        2.1.4 人才资源
        2.1.5 人才支撑体系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2.1 产业兴旺
        2.2.2 生态宜居
        2.2.3 乡风文明
        2.2.4 治理有效
        2.2.5 生活富裕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
        2.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
        2.3.2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挑战
        2.3.3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机遇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
        3.1.2 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
        3.1.3 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
        3.2.2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3.2.3 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
    3.3 国外学者相关思想
        3.3.1 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3.3.2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
        3.3.3 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4.1 以农为本思想
        3.4.2 政以才治思想
        3.4.3 养护农民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1.1 职业农民
        4.1.2 新型农民
        4.1.3 新型职业农民
        4.1.4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4.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1 乡村专业人才
        4.2.2 乡村专业人才的类型
        4.2.3 乡村专业人才的作用
        4.2.4 乡村振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3.1 农民工
        4.3.2 新生代农民工
        4.3.3 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
        4.3.4 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合理性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2 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4.3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4.4.4 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客观性
    4.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4.5.1 社会各界
        4.5.2 社会各界是乡土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
        4.5.3 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
        4.5.4 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必然性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5.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5.1.1 实施阳光工程
        5.1.2 实施雨露计划
        5.1.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1.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5.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5.2.1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5.2.2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5.2.3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5.2.4 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5.2.5 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5.3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路径
        5.3.1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5.3.2 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5.3.3 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5.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
        5.4.1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5.4.2 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5.4.3 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
        5.4.4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5.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路径
        5.5.1 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5.5.2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5.5.3 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
        5.5.4 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6.1 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6.1.1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6.1.2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6.1.3 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6.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6.2.1 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2 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3 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3 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6.3.1 教师定期服务乡村
        6.3.2 医生定期服务乡村
        6.3.3 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3.4 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6.4.1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6.4.2 科技人才兼职取酬
        6.4.3 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
    6.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6.5.1 增加财政涉农资金
        6.5.2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6.5.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校本教材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二、校本教材开发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行动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本与校本课程
        二、教材与校本教材
        三、职业能力
        四、校本教材开发
        五、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章 校本教材开发需求与调研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与需求调研
        一、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研
        二、对课程任课教师教材使用及教学情况访谈分析
        三、学生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调研
    第二节 课程规划教材教学适切性分析
        一、分析对象与内容
        二、规划教材在本校课程教学使用中存在的困难
    第三节 课程面向的岗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企业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第四节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第五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过程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及原则
        一、开发目标
        二、开发原则
    第二节 职业能力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一、课程面向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二、提炼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第三节 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第四节 校本教材的学习情境设计
    第五节 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与呈现形式
        一、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
        二、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第六节 校本教材的内容建构
        一、校本教材内容编写原则
        二、校本教材资源收集途径
        三、校本教材内容编写方法及示例
第五章 校本教材开发价值成效评估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方案的设计
        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基于教学试验效果的教材样章质量诊断
        一、教学试验目的及对象
        二、教学试验过程
        三、教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第三节 校本样章与规划教材对应内容对比分析
        一、比较方法与工具
        二、具体对比内容分析
        三、总结
    第四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成效评估
        一、研究的效益
        二、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学校应重视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二、建立合理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三、配套校本教材开发审查评价机制
        四、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在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加工制造类企业技术员调查问卷
附录四 企业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五 校本教材样章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8)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制造业及高技能人才
    2.1 国际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高技能人才需求
    2.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3.1 资格框架下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3.2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3.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1 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4.2 校企合作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3 竞赛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4 岗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议
    5.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5.2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5.3 提高大赛人才培养引领作用
    5.4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建设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总体设计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中等职业教育
        2.1.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
        2.1.3 课程体系
        2.1.4 工作过程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3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2.3 阳泉中职教育现状
    2.4 中职学生行为特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调研
        3.1.1 调研背景与目的
        3.1.2 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3.1.3 调研内容设计
    3.2 调研结果分析
        3.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3.2.2 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求分析
        3.2.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现状
        3.2.4 调研总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必要性
    4.2 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4.2.1 总体思路
        4.2.2 具体构建步骤
    4.3 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4.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4.3.2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4.3.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4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
    4.5 行动领域归纳
    4.6 学习领域转换
    4.7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4.7.1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4.7.2 框架性教学计划
    4.8 学习领域内容描述
    4.9 分类课程考核评价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施保障与预期效果
    5.1 实施保障
        5.1.1 评估论证
        5.1.2 完善问题
        5.1.3 运行保障
    5.2 预期效果
        5.2.1 教学思想转变
        5.2.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5.2.3 社会知名度提高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访谈
附录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评估问卷
附录4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内容描述

(10)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员工培训
        2.1.2 继续教育
        2.1.3 基层员工
        2.1.4 培训体系
    2.2 员工培训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3 胜任能力模型
        2.2.4 学习地图理论
    2.3 员工培训的模式与作用
        2.3.1 员工培训的模式
        2.3.2 员工培训的作用
    2.4 培训体系建设的意义与构成
        2.4.1 培训体系建设的意义
        2.4.2 培训体系的构成
第三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现状
    3.1 ZY油田概况
        3.1.1 ZY油田发展历程概述
        3.1.2 ZY油田人力资源现状
        3.1.3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变革与发展
    3.2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组织管理现状
        3.2.1 制度体系
        3.2.2 管理模式
        3.2.3 职能分工
    3.3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项目运营现状
        3.3.1 教学组织管理
        3.3.2 项目运作模式
        3.3.4 培训绩效考评
    3.4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现状
        3.4.1 事业与考核激励
        3.4.2 物质与精神激励
    3.5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资源保障现状
        3.5.1 师资队伍建设
        3.5.2 培训课程(教材)开发
        3.5.3 培训基地布局
        3.5.4 其他保障工作
第四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的问题诊断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4.1.1 问卷设计及发放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培训承办单位职能定位不明确
        4.2.2 组织开发过程管理不够严谨
        4.2.3 培训费用不能与市场机制接轨
        4.2.4 培训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4.2.5 技术类和管理类教材的开发工作较为滞后
        4.2.6 培训基地网络布局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4.3.2 培训开发运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不能有机融合
        4.3.3 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4.3.4 培训资源方面投入没有完全到位
第五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5.1 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5.2 培训组织管理优化设计
        5.2.1 树立现代科学培训理念
        5.2.2 厘清培训工作管理职能
        5.2.3 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5.3 培训项目运行优化设计
        5.3.1 加强需求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
        5.3.2 优化内容设计,提高培训有效性
        5.3.3 严格教学管控,提高培训实效性
        5.3.4 严格考核评估,实现培训持续改进
    5.4 培训课程(教材)开发优化设计
        5.4.1 框架及原则
        5.4.2 模式及目标
        5.4.3 步骤与措施
    5.5 培训资源保障优化设计
        5.5.1 师资队伍方面
        5.5.2 基地设施方面
        5.5.3 经费支持方面
        5.5.4 资源共享方面
第六章 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提供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
    6.2 大力实施互联网+培训
    6.3 有效培育企业培训文化
    6.4 构建培考用一体化激励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D]. 熊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D]. 何宝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研究[D]. 赵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5]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D]. 马文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 胡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7]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D]. 罗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8]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郭家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D]. 张文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10]ZY油田基层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张国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企业人才的开发与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