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贮藏时间对大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大米贮藏时间对大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一、稻谷储藏时间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红[1](2021)在《电子束辐照对偏高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淀粉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稻谷是我国重要口粮,由于其产量大于消费量,高品质储藏至关重要。常规储藏方法主要通过降低稻谷水分(≤14.5%)以延长储藏期,但易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口感不佳。本研究从稻谷水分出发,选择两种水分(11.97%、15.03%)的稻谷,利用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技术进行处理,探究辐照剂量对不同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其大米淀粉性质的影响;旨在利用EBI延缓偏高水分稻谷的品质劣变,实现安全储藏,稳定我国高品质粮食市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EBI剂量(1 kGy、2 kGy、4 kGy、8 kGy、10 kGy)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对EBI处理后稻谷的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AV)和脂肪酶活(Lipase Acitivity,LA)、糊化特性以及淀粉的微观形态和热特性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BI处理对稻谷的FAV影响不显着,高剂量处理使稻谷的LA值显着降低。糊化特性结果显示,高剂量(≥8 kGy)辐照下,米粉糊的黏度急剧下降,糊化温度降低。同时,淀粉颗粒在高剂量辐照下也出现了破碎聚集的现象,淀粉颗粒粒径变小。此外,淀粉热力学性质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基于本研究中辐照剂量对稻谷性质的影响,后续选取了较低的辐照剂量(≤4 kGy)来进行储藏研究。其次,选取适宜的EBI剂量(1 kGy、2 kGy、3 kGy、4 kGy)对两种水分的稻谷进行处理,间隔60天分析稻谷的FAV和LA、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以及水分变化,同时对EBI处理前后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糊化性质、流变性质、膨润力(Swelling Power,SP)、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bility Index,WSI)、米饭的质构、感官评定及米粒的水分分布及水分迁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储藏过程中,低水分状态下FAV的增长比偏高水分状态下更快,未辐照的低水分稻谷和偏高水分稻谷分别上升了55.65%和45.08%,同时EBI处理使稻谷的FAV生成速率减慢;经EBI处理后,不同水分状态下的稻谷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LA下降,在低水分状态下,LA的降低速率快于偏高水分状态;与未处理的稻谷相比,辐照1 kGy和2 kGy、3 kGy、4 kGy剂量稻谷中微生物含量分别降低了1个和2个数量级,表明一定剂量下EBI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显着;储藏过程中,稻谷水分持续下降,且偏高水分稻谷降低速率快于低水分稻谷。在储藏前后,偏高水分稻谷的结合水含量比例高于低水分稻谷,物理吸附水转化或者散失,随着储藏时间延长,水分子与淀粉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合紧密程度下降;EBI有利于稻谷中水分迁移,低水分状态下更加明显;不同水分下AC增加;糊化及流变性质显示偏高水分稻谷受EBI影响弱于低水分稻谷;EBI处理及储藏时间对SP影响不显着,对WSI影响显着,且偏高水分稻谷中变化更明显;EBI处理储藏180天后,偏高水分米饭的食用品质更佳。最后,分离提取稻米淀粉,研究其经EBI处理后的性质变化,包括其微观颗粒结构、结晶特性、热特性、淀粉分子量和链长分布变化以及淀粉的营养消化特性。颗粒形态表明,辐照后颗粒聚集,储藏后颗粒变为分散;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EBI处理和储藏对大米淀粉晶型没有影响;热力学性质表明,低剂量辐照对偏高水分影响不显着;EBI对链长分布影响不显着,储藏后长链和中长链比例减少,短链比例增加,与上述RVA结果一致;相对分子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以及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EBI对大米淀粉消化性无显着影响,水分低的大米淀粉快速消化淀粉含量较低,抗性淀粉含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营养特性,随储藏时间延长,抗性淀粉含量显着降低。上述结果表明,EBI对偏高水分稻谷的各项性质影响较弱,同时低剂量的辐照对大米淀粉各项性质影响轻微。因此,偏高水分稻谷在储藏前可以采用低剂量EBI处理,这对稻米品质保持及稳定我国高品质粮食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贾温倩[2](2020)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品质的变化》文中指出本文以粤农丝苗为实验对象,研究优质籼稻在变温储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情况。将水分含量13.5%左右的样品置于6种模式下储藏360d,每种储藏模式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储藏60d。6种模式分别为:(1)15-15-15-15-15-15℃(15℃恒温),(2)30-30-30-30-30-30℃(30℃恒温),(3)15-30-15-30-15-30℃,(4)30-15-30-15-30-15℃,(5)15-15-15-30-30-30℃,(6)30-30-30-15-15-15℃。每隔60d检测各样品发芽率、酶活性、糊化特性、蒸煮品质、脂肪酸值、挥发性成分,透射电镜观察胚部微观结构。研究变温模式与恒温模式下稻谷品质变化的差异,以及温度变化范围相同,但变化顺序或变化频率不同的变温模式下稻谷品质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储藏模式对稻谷品质变化的影响差异显着,对6种储藏模式下稻谷的相关品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1)进一步验证了长期的低温储藏可显着延缓稻谷品质的陈化,高温储藏则显着加速稻谷品质的陈化;(2)将模式3与4两种温度变化频率相对较高(交替/60d)的变温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模式3(15-30-15-30-15-30℃)的低温与高温先后交替的变温模式能在一定时间内延缓稻谷部分指标的变化,如发芽率、酶活性、最终粘度、回生值、米汤p H以及吸水率,其余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模式4(30-15-30-15-30-15℃)则无显着差异;(3)分析模式5与6两种温度变化频率相对较低(交替/180d)的变温模式,升温模式5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稻谷后期储藏,如后期的生理活性(发芽率、酶活性)、最终粘度、回生值所涉及的品质陈化速度比经历过相同时间的同样温度条件但温度变化频率较高(交替/60d)的储藏模式(模式3)快,但在一定时间内(300d内)米汤p H与米汤固形物含量却依然高于其余4种储藏模式(模式1除外)下的稻谷。降温模式6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储藏后期稻谷生理活性(发芽率、酶活性)、米汤p H以及米汤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但对于最终粘度及回升值,由于前期的高温极大地改变了淀粉结构,后期的低温已无法延缓两个指标的变化。两种模式下稻谷后期的脂肪酸值和吸水率的变化趋势接近。将实验中的品质指标进行新复极差检验,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6种储藏模式下稻谷品质下降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模式2>模式6>模式4>模式3>模式5>模式1。(2)研究了稻谷在储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6种储藏模式下稻谷所得糙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组分变化有所不同:(1)模式1(15℃恒温)与模式3(15-30-15-30-15-30℃)下糙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组分变化接近,贡献率较大的前两个主成分均为芳烃和烷烃;(2)模式5(15-15-15-30-30-30℃)与模式6(30-30-30-15-15-15℃)下糙米的挥发性成分贡献率最大的主成分均为酯类;模式6(30-30-30-15-15-15℃)与模式4(30-15-30-15-30-15℃)中贡献率第2与第3的主成分均为烯烃与杂环;(3)模式2(30℃恒温)下糙米的挥发性成分贡献率大的依次是:醛类、酯类、烯烃类,模式4(30-15-30-15-30-15℃)则依次是:酮类、烯烃、杂环类,研究表明,当挥发性成分中醛类与酮类贡献率较高时,稻米品质的陈化较为严重。(3)研究了原始样品以及在模式1、2、3、4下储藏240d时样品胚部细胞的微观结构发现:稻谷在储藏初期细胞形态及各细胞器结构正常,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比较旺盛,储藏到240d时,稻谷胚细胞内部及细胞器结构完整性顺序为:模式1(15-15-15-15℃)>模式3(15-30-15-30℃)>模式4(30-15-30-15℃)>模式2(30-30-30-30℃),同时也反映了4种模式下细胞老化的速度。

张丽珂[3](2019)在《优质籼稻两优234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优质籼稻两优234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两优234品质变化规律,为开发优质籼稻储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将不同水分含量(13.5%、14.5%、15.5%)的优质籼稻两优234在不同温度(15oC、20oC、25oC、30oC、35oC)条件下储藏3年,定期(60d)测定发芽率、黄粒米率、降落指数、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糊化特性、米饭食味等指标,分析优质籼稻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及储藏条件对优质籼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水分含量的优质籼稻两优234黄粒米率、脂肪酸值逐渐上升,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着性极显着(P<0.01),其中温度对稻谷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极大。2.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优质籼稻两优234在后熟期间发芽率短暂上升,在完成后熟期后其发芽率逐渐下降。降落数值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α-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储藏温度和水分含量对稻谷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大,储藏温度越高,指标变化越明显。3.不同水分含量的两优234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其糊化温度都处于7590℃之间。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两优234的糊化温度、最终粘度、回生值缓慢上升,储藏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两优234的衰减值在后熟阶段短暂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衰减值逐渐下降。4.不同水分含量的两优234在不同温度下储藏,随着时间的延长,米饭硬度逐渐增大,米饭外观评分、米饭综合评分逐渐下降,储藏温度对米饭硬度、外观评分影响显着,对米饭综合评分影响非常显着。5.优质籼稻两优234在高温条件下储藏各项品质指标变化显着,高温储藏易导致稻谷品质劣变。因此,优质籼稻在储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储藏温度、水分含量及储藏时间,以延缓其品质陈化。

袁道骥[4](2019)在《水分含量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稻谷水分含量对其储藏后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改善优质稻储藏入库前水分含量,本文以研究不同水分含量优质稻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在15℃和20℃下对六种不同水分梯度(11.5%、12.5%、13.5%、14.5%、15.5%、16.5%)的优质稻进行模拟储藏。对优质稻进行360天储藏,每隔60天测定优质稻加工品质(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垩白粒率)、储藏品质(脂肪酸值、还原糖、发芽率、降落数值、米粉峰值粘度)、食味品质(巯基含量、米饭食味计感官评分、品尝评分)、微观结构(差式扫描量热仪、x-衍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优质稻储藏过程中,其加工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优质稻出糙率缓慢下降,水分含量为13.5%~14.5%时,出糙率能保证在较好水平;水分含量为12.5%~14.5%范围内整精米率较好,水分含量小于15.5%黄粒米能较好的控制,垩白粒率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优质稻储藏半年即达到最佳食用品质且偏高水分优质稻食用品质稍好;准低温以下温度储藏优质稻,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垩白粒率与储藏温度无关。2、储藏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水分含量为12.5%~15.5%都能保证脂肪酸值相对较好水平,储藏1年内脂肪酸值仍然在安全储藏范围内(小于30mg/100g),温度越低,脂肪酸值上升越缓慢;水分含量对还原糖影响显着,水分含量为11.5%时,其还原糖比其他水分相对高,水分含量为12.5%~14.5%,能保证还原糖在相对较好水平;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水分含量为11.5%~14.5%,其发芽率下降趋势较缓慢,水分含量为15.5%和16.5%时,其发芽率相对较差;优质稻水分含量对降落数值影响显着,水分含量高,降落数值高,α-淀粉酶活低;通过对优质稻RVA糊化特性相关参数分析发现,水分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着,水分含量较低时峰值粘度较低,水分含量升高峰值粘度逐渐升高;准低温以下温度对还原糖、发芽率影响差别不大,温度高降落数值高,α-淀粉酶活低,温度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着,温度较低时峰值粘度增加的较慢,温度较高时峰值粘度增加较快。3、食味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巯基含量逐渐降低,水分对巯基含量变化影响较小,除去含水量为11.5%的优质稻巯基下降速度快,其他含水量优质稻巯基含量差别不大;温度对巯基含量影响显着,温度越高,疏基下降速度越快。由于优质稻存在后熟作用,新收获的优质稻食味品质并未达到最佳,优质稻完成后熟作用后,即180天左右时,食味品质达到最佳,之后随着储藏时间延长,食味品质开始逐渐下降。4、大米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优质稻随储藏时间的推移各DSC参数的变化发现,准低温以下温度,水分含量为12.5%~14.5%,能有效的控制优质稻糊化起始温度及所需热焓,能更好的延缓优质稻陈化,保证其食用品质。利用XRD测定大米淀粉晶型变化发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优质稻的大米淀粉晶型并未发生改变,水分含量为12.5%~4.5%大米淀粉结晶度相对稳定。

展兆敏[5](2019)在《粳稻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粳稻是我国日常生活必需粮食消耗品,产品的商品率高,需求价格弹性不大,因此,粳稻优势区域布局必须坚持市场区位优势的基本准则。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稻米消费出现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市场看好,为粳稻生产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延长粳稻储藏期,保证粳稻储藏品质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粳稻进行模拟储藏,发现粳稻储藏中的基础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创建更好的经济节能的高效的稻米储藏环境提供一些理论基础。通过在4℃、25℃、35℃下储藏发现粳稻谷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温度的不断升高,稻花香2号和武育粳两种品种的稻谷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武育粳在35℃储藏150 d时,水分含量由12.35%下降至12.09%。在35℃储藏150 d后稻花香2号的直链淀粉含量由14.75%下降至14.42%,武育粳直链淀粉含量从13.68%下降至13.48%。温度是影响储藏中的稻米脂肪酸含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35℃储藏后稻花香2号和武育粳的脂肪酸含量均波动上升,稻花香2号脂肪酸含量增加了 11.85%,武育粳脂肪酸含量增加了 13.61%。脂肪酸的含量发生下降由于是高温加速了这些化学反应进程,导致温度越高的稻谷脂肪酸的增长越剧烈。温度稻谷淀粉糊化特性影响显着,稻花香2号在25℃储藏60 d,其峰值粘度由最初的2281.0 cP增加到2655.5 cP,35℃高温储藏150 d稻花香2号淀粉的消减值呈现上升趋势由1310.5 cP上升至1546.0 cP。武育粳的崩解值在25℃储藏60 d时迅速增长至987.0 cP,而35℃的武育粳崩解值在60 d的储藏过程中增加了 439.5 cP,温度对崩解值的影响显着。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稻花香2号和武育粳淀粉颗粒排列变化,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胚乳细胞的排列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细胞间断面减少,而细胞内断面增多,更多的淀粉颗粒被逐渐暴露出来,更多原本放射状的排列方式被打乱。储藏过程中食味品质变化并不是单一指标影响。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储藏温度对不同粳稻储藏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了解到了粳稻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一些规律,为创建更好的经济节能的高效的稻米储藏环境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周怡[6](2018)在《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优质籼稻储备量的逐渐增加,优质籼稻的保质储藏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有关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的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以优质籼稻黄华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3年储藏期内不同含水量(13.5%、14.5%、15.5%)样品在不同储藏温度(15℃、20℃、25℃、30℃、35℃)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探索优质籼稻保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建立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的米饭综合评分值在实验期内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且样品水分含量和储藏温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米饭综合评分值能反映优质籼稻食用品质总体变化情况,可将米饭综合评分值作为优质籼稻样品的品质评价指标。(2)所有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的食味品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优质籼稻米饭硬度评分值增大,粘度评分值减小,说明其米饭硬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高水分含量的优质籼稻在高温储藏条件下的变化幅度更大。优质籼稻的米饭弹性评分值变化不大,且无明显变化规律,说明储藏条件对优质籼稻的米饭弹性影响不明显。(3)通过对优质籼稻储藏过程中不同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米饭综合评分值与黄粒米率、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数值、衰减值、糊化温度呈极显着相关,可以将其作为除米饭综合评分值以外的品质评价指标。(4)在储藏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的优质籼稻的黄粒米率、脂肪酸值、降落数值、糊化温度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且温度越高,升幅越大;发芽率和衰减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并且温度越高,降幅越大。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的优质籼稻水分含量越大,其品质指标变化幅度越大。(5)在储藏期间,储藏温度对优质籼稻的品质的影响最大,对其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储藏时间对糊化温度有显着影响;水分含量对发芽率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故优质籼稻在储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储藏温度、水分含量及储藏时间。(6)在确定优质籼稻品质评价指标时,考虑到测定指标宜不宜过多、测定方法简单易于推广、测定结果重现性好等因素,结合之前对各品质评价指标分析的结果,最终选择米饭综合评分值和脂肪酸值作为本实验所用优质籼稻储藏品质的评价指标。(7)鉴于我国未制定出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的评判标准,本文在评价实验中,设定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的判定标准为:米饭综合评分值≥60分。通过SPSS回归曲线拟合,建立不同储藏条件下的优质籼稻米饭综合评分值随储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将保质期理论值与水分含量、储藏温度作进一步分析,得出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预测模型:Y保质期=e15.081-0.398X水分含量-0.148X储藏温度。

袁攀强[7](2018)在《旋转通风仓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农村地区湿粮难处理,品质无保证,储藏损失大的现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种新型农户储粮干燥仓——旋转通风仓。本论文在研究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旋转通风仓干燥、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机械通风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9.8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1%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3%,单位降水能耗3.47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整体水分呈现均匀分布——梯度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化趋势,干燥结束时整仓稻谷水分分布均匀。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4.02×105个/g,表明旋转通风仓内稻谷在安全水平内,验证了旋转通风仓用于粮食降水的可行性。(2)利用辅助加热装置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10.00t稻谷水分由19.85%降到13.03%需要13d,平均日降水量0.52%,单位降水能耗7.62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3.42×105个/g,处于安全水平内。干燥结束时内外层稻谷水分梯度较大,干燥均匀度相对机械通风较差。(3)利用自然干燥将1.60t稻谷水分由23.11%的降到14.38%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1%。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6.75×105个/g,接近真菌危害状态。机械干燥将10.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0%共耗时5h,干燥幅度为9.31%,干燥能力为18.62t?%/h,干燥速度为1.86%/h。利用变异系数法综合比较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稻谷品质,分值分别为旋转通风仓干燥0.7503,自然干燥0.5274,机械干燥0.3328,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后稻谷品质最佳。(4)利用不同干燥方式后稻谷进行5个温度条件下的储藏试验。结果显示,旋转通风仓和自然干燥稻谷发芽率呈上升趋势,机械干燥稻谷几乎无变化;整精米率均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直链淀粉在波动中小幅上升;脂肪酸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升高速度越快;食味值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对比25℃储藏条件下,三种不同干燥方式稻谷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储藏120d后的品质指标,综合结果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处理可以减缓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变,使其保持良好的品质。

费杏兴,李冬珅,殷月,陈春燕,聂登,汪海峰[8](2015)在《粳稻谷储存中谷外糙米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采用正交实验对粳稻储存过程中粮温、稻谷含水量、储存时间、谷外糙米含量等4个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温和储存时间对脂肪酸值有显着影响;粮温对峰值粘度有显着性影响;粮温和储存时间对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着性影响;粮温、稻谷含水量、储存时间、谷外糙米含量均对糊化温度有显着影响,储存时间和稻谷含水量对糊化温度有极显着影响;储存时间对直链淀粉含量有显着性影响;4个因子对崩解值均无显着性影响;粮温和稻谷含水量对整精米率有显着性影响;储存期间谷外糙米的含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显着。

丁超[9](2015)在《稻谷红外干燥的动力学特性及对稻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稻谷总产量巨大,及时干燥和安全储藏可有效避免稻谷采后损失。传统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效率较低,且干燥稻谷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品质劣变。针对热风干燥高能耗低效率以及储藏稻谷陈化的问题,基于红外辐射原理加热和稻谷理化性质,研究稻谷红外干燥的动力性特性,开发新型滚筒式红外干燥装置,对比研究红外、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方式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红外加热在粮食干燥和仓储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稻谷红外薄层干燥特性及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利用催化式红外薄层加热装置进行稻谷干燥作业,可显着提高稻谷加热和干燥效率,并提升稻谷的加工品质。红外加热过程中,稻谷中水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强吸收作用,稻谷温度梯度和水分扩散方向一致,加热和干燥速率远大于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经红外加热58 s后,稻谷温度从室温上升至60℃,水分含量降低2.17个百分点。稻谷在后续自然冷却过程中,在无额外能量输入的前提下,可继续使水分含量降低1.20个百分点。在干燥初期,干燥速率恒定,红外、自然通风和热风干燥在干燥初期的平均干燥速率分别为1.68×10-2、9.04×10-5和8.13×10-4 kg H20/(kg稻谷·min),红外干燥平均速率分别是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速率的21和186倍。基于红外干燥中的热质平衡,对稻谷干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稻谷干燥的衡算方程:该式分析了稻谷加热和干燥速率的动态关系,对红外干燥稻谷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红外干燥样品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自然通风干燥样品差异不显着(p>0.05),加工精米的白度提升了3.99%。在储藏过程中,所有样品精米率无明显变化,整精米率缓慢上升,白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红外干燥样品以稻谷和糙米形式储藏4个月后,其白度下降程度分别比对应的自然通风干燥样品减少了82.2%和47.9%,主要是由于红外干燥时,稻谷脂肪酶活性下降,抑制了脂质的降解氧化,减少了有色氧化产物的产生。2.红外滚筒干燥装置的开发与工艺优化及干燥动力学研究基于红外干燥机理和稻谷的散状物料属性,开发新型红外滚筒干燥装置,实现稻谷连续干燥,提高干燥单位产量,且具有较好的加热均匀性。通过对稻谷滚筒干燥的传热传质分析,建立滚筒干燥模型,提出稻谷红外滚筒干燥的平衡方程:通过四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分析稻谷载样量、功率、干燥时间和滚筒转速等四个干燥参数对稻谷温度、降水百分比和干燥单位能耗的影响,并得到稻谷红外滚筒加热和干燥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0。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干燥时间62.4 s,功率为1698 W,稻谷加载量为522 g,旋转速率为10.4 rpm。此时,该装置单位干燥稻谷量可达31.3 kg/h。在此条件下,干燥后稻谷温度满足60±2℃,单位干燥产量最大而能耗最小,并具有良好的加热均匀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可靠有效。通过与自然通风干燥稻谷加工品质比较,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干燥的稻谷加工品质良好,无显着性差异(p>0.05)。3.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脂质和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机理通过对储藏的红外干燥稻米脂质和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储藏稻米的游离脂肪酸值持续上升,过氧化值波动上升,而碘值持续下降,常温条件下可检测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显着下降,香味成分逐渐减少,醛酮类恶劣气味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逐渐增加。与自然通风干燥相比,红外干燥显着降低了脂肪酶活性(下降65.8%),对脂肪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降11.3%)。红外干燥样品以稻谷和糙米形式储藏10个月后,其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值比自然通风干燥样品分别降低了59.5%和54.7%,挥发性成分中己醛相对含量增加值分别降低了18.0%和22.5%。通过对稻米脂质降解氧化及挥发性成分变化机理的分析发现,红外加热过程中,稻谷被加热至60℃后缓苏4 h,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降低,延缓了稻米脂质的氧化,抑制了储藏稻米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物的产生,减少了醛酮等脂质氧化的终产物的产生,尤其是减缓了己醛的相对含量增加,从而减弱了储藏稻米的陈米臭味。因此,红外干燥可提升储藏稻米的脂质稳定性,为实现糙米在常温安全储藏提供了途径。4.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理通过对储藏的红外干燥稻米主要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储藏样品持续黄化,直链淀粉含量逐渐上升,内部蛋白质和淀粉颗粒逐渐聚集,结构趋于紧凑,胚乳细胞壁逐渐消失,米粉加热过程中凝胶化温度、所需热焓量、峰值黏度和崩解黏度先上升后下降,而冷却过程中的最终黏度和回生黏度持续上升。红外干燥样品以稻谷、糙米和精米形式储藏4个月后,其黄化程度分别比自然通风干燥样品下降26.3%、47.9%和26.2%,凝胶和糊化特性的变化程度均小于自然通风干燥样品。由于红外干燥抑制了稻米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延缓稻米脂质的降解氧化,减少黄色氧化产物对精米颜色的影响。同时,红外干燥对稻谷淀粉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退火和变性效果,提高了淀粉颗粒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减弱了稻米颗粒内部淀粉和蛋白质富集区域的内聚效应,从而降低了淀粉凝胶化温度和所需的热焓量,减少了糊化黏度的变化程度。5.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蒸煮品质和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储藏的红外干燥稻米蒸煮品质以及米饭质构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储藏稻米蒸煮过程中水分吸收和体积膨胀率上升,固形物损失率下降,米饭硬度上升,黏着性下降。经相关性分析,直链淀粉含量、蒸煮品质和米饭质地紧密相关。水分吸收率、体积膨胀率、硬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固形物损失率与黏着性呈正相关,与水分吸收率、体积膨胀率、硬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负相关。红外干燥样品储藏4个月后,蒸煮后精米的水分吸收率和体积膨胀率的上升值比自然通风干燥的样品降低了41.7%和14.5%以上,硬度上升和黏着性下降幅度亦小于自然通风干燥样品。红外干燥对淀粉和蛋白质的退火和变性作用,提高了稻米内部蛋白质、淀粉颗粒及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减弱了蛋白质和淀粉在储藏期间的内聚效应,使蛋白质和淀粉结构在储藏期间变化较小。因此,在储藏期间,红外干燥样品的水分吸收和体积膨胀率的上升幅度比自然通风干燥样品低,使得蒸煮和食用品质得到良好的保持。

李永杰[10](2014)在《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津原E28和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试验材料。2012年和2013年在宝坻区黄庄农场试验基地开展了施氮量试验,2013年-2014年在天津农学院进行储藏条件试验。深入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和储藏温度对稻米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一定的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达到一定氮肥水平时,产量增加幅度减小,甚至出现减产现象。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单位面积颖花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千粒重、结实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水稻抽穗期叶色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可以防止水稻早衰,但是过量施用会导致贪青晚熟。2、深入研究了在增施氮肥的过程中,稻米品质变化的趋势。碾磨品质随着施氮量增加,糙米率上升,整精米率上升;外观品质下降,垩白率增加,精白度下降;营养品质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下降;食味蒸煮品质随着施氮量增加,RVA淀粉谱曲线特征值之间差异显着,碘蓝值下降,透光率上升,食味值下降,弹力性下降。3、设计三种储藏温度:低温储藏(4℃)、准低温储藏(10℃)、常规储藏(自然条件),研究了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稻米品质变化规律。外观品质在低温储藏条件下精白度下降,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碾磨品质中糙米率无明显变化,整精米率上升,且上升幅度很小。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游离脂肪酸含量迅速上升,游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表现为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上升,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下降;食味蒸煮品质在三种储藏温度下差异最为明显,变化趋势是食味蒸煮品质在常规储藏过程中,食味值下降,弹性下降,RVA淀粉谱中最高粘度上升、热浆粘度上升、冷胶粘度上升,碘蓝值下降,透光率上升。在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条件下食味蒸煮品质变化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在试验结束时食味相关项目值与初始数据达到显着性差异。通过大米测鲜仪测定结果表明:常规储藏条件下储藏一年后,稻米鲜度值下降至60左右,基本失去食味价值。

二、稻谷储藏时间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稻谷储藏时间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束辐照对偏高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淀粉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稻谷储藏概述
    1.2 稻谷储藏方法研究
    1.3 稻谷储藏期间变化
        1.3.1 稻谷主要成分的变化
        1.3.2 水分对稻谷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1.3.3 淀粉对稻谷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1.4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中研究进展
        1.4.1 电子束辐照技术简介
        1.4.2 电子束辐照在食品中应用
        1.4.3 电子束辐照在粮食储藏中应用
    1.5 立题背景、意义以及内容
        1.5.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稻谷辐照及储藏方法
        2.3.2 稻谷中微生物测定
        2.3.3 稻谷储藏品质测定
        2.3.4 大米性质测定
        2.3.5 米饭性质测定
        2.3.6 大米淀粉提取分离
        2.3.7 大米淀粉结构性质表征
        2.3.8 大米淀粉理化性质表征
        2.3.9 大米淀粉消化特性测定
        2.3.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辐照剂量的选择
        3.1.1 辐照对稻谷中LA和FAV的影响
        3.1.2 辐照对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3.1.3 辐照对淀粉微观形态及热特性的影响
    3.2 辐照对偏高水分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
        3.2.1 辐照对储藏稻谷中微生物的影响
        3.2.2 辐照对储藏稻谷LA和FAV的影响
        3.2.3 辐照对储藏稻谷水分的影响
        3.2.4 辐照对储藏稻谷理化性质影响
        3.2.5 辐照对储藏稻谷米饭质构影响
        3.2.6 辐照对储藏稻谷米饭感官评定影响
    3.3 辐照对偏高水分稻谷储藏前后分离淀粉影响
        3.3.1 辐照对大米淀粉颗粒特性影响
        3.3.2 辐照对大米淀粉晶体结构影响
        3.3.3 辐照对大米淀粉支链链长分布影响
        3.3.4 辐照对大米淀粉热力学特性影响
        3.3.5 辐照对大米淀粉分子量影响
        3.3.6 辐照对大米淀粉消化特性影响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品质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稻谷控温储藏研究现状
        1.2.1 隔热技术
        1.2.2 通风技术
        1.2.3 制冷技术
    1.3 储藏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1.3.1 储藏温度对稻谷生理活性的影响
        1.3.2 储藏温度对稻谷糊化特性和蒸煮品质的影响
        1.3.3 储藏温度对稻谷脂肪酸值和胚部微观结构的影响
    1.4 稻谷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与主成分分析
    1.5 研究内容
2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米理化性质的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设计与检测指标
        2.2.1 实验设计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不同储藏条件下水分的变化
        2.3.2 不同储藏条件下发芽率的变化
        2.3.3 不同储藏条件下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2.3.4 不同储藏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3.5 不同储藏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2.3.6 不同储藏条件下降落数值的变化
        2.3.7 不同储藏条件下糊化特性的变化
        2.3.8 不同储藏条件下脂肪酸值与米汤pH的变化
        2.3.9 不同储藏条件下吸水率的变化
        2.3.10 不同储藏条件下米汤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稻米挥发性物质的提取与分析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分析
        3.4.1 模式1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2 模式2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3 模式3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4 模式4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5 模式5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6 模式6储藏条件下糙米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米胚部微观结构的变化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步骤
    4.4 稻谷胚部微观结构的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

(3)优质籼稻两优234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稻谷储藏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1.3 影响稻谷储藏的因素
        1.3.1 温度
        1.3.2 水分与湿度
        1.3.3 氧气浓度
        1.3.4 杂质
    1.4 稻谷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1.4.1 发芽率的变化
        1.4.2 蛋白质的变化
        1.4.3 淀粉的变化
        1.4.4 脂类的变化
        1.4.5 维生素的变化
        1.4.6 食用品质的变化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优质籼稻两优234储藏过程中物理化学指标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检测时间与检测指标
        2.2.3 指标测定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黄粒米率的变化与分析
        2.4.2 脂肪酸值的变化与分析
        2.4.3 可溶性直链淀粉的变化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优质籼稻两优234 储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样品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检测时间与检测指标
        3.2.3 指标测定方法
    3.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发芽率的变化与分析
        3.4.2 降落数值的变化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优234储藏过程中糊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样品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
        4.2.2 检测时间与检测指标
        4.2.3 指标测定方法
    4.3 数据统计与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优质籼稻两优234在储藏过程中糊化特性的研究
        4.4.2 优质籼稻两优234在储藏过程中食味品质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水分含量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1.1 优质稻
        1.1.2 稻谷储藏
        1.1.3 水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1.2 国内外对优质稻储藏的研究进展
    1.3 优质稻储藏期间主要品质特性的变化
        1.3.1 糖类的变化
        1.3.2 蛋白质的变化
        1.3.3 脂类物质的变化
        1.3.4 水分的变化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水分对优质稻储藏加工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设计与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出糙率测定
        2.3.3 整精米率测定
        2.3.4 黄粒米测定
        2.3.5 垩白粒测定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出糙率的影响
        2.4.2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2.4.3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黄粒米的影响
        2.4.4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垩白粒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分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设计与方法
        3.3.1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
        3.3.2 稻谷还原糖测定
        3.3.3 稻谷发芽率测定
        3.3.4 降落数值测定
        3.3.5 大米及米粉糊化特性测定
        3.3.6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脂肪酸值的影响
        3.4.2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还原糖的影响
        3.4.3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发芽率的影响
        3.4.4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降落数值的影响
        3.4.5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峰值粘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分对优质稻储藏食味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设计与方法
        4.3.1 巯基含量测定
        4.3.2 米饭食味计品尝评分测定
        4.3.3 感官评分测定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巯基的影响
        4.4.2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蒸煮品质的影响
        4.4.3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米饭感官评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分对优质稻储藏微观结构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设计与方法
        5.3.1 优质稻热力学特性测定
        5.3.2 优质稻晶体结构测定
        5.3.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水分对储藏优质稻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4.2 水分对优质稻储藏晶体结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各指标方差分析
    2. DSC数据图
    3. XRD数据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粳稻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稻谷储藏概况
    1.2 储藏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1.2.1 常规储藏
        1.2.2 气调储藏
    1.3 稻谷储藏过程品质指标变化
        1.3.1 直链淀粉
        1.3.2 脂肪酸
        1.3.3 过氧化氢酶
        1.3.4 大米外观品质
        1.3.5 糊化特性
        1.3.6 热力学特性
        1.3.7 稻谷淀粉微观结构
        1.3.8 稻谷储藏过程中食味变化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储藏条件的确定
        2.2.2 水分含量的测定
        2.2.3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2.2.4 脂肪酸含量测定
        2.2.5 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
        2.2.6 SC-E大米外观品质测定
        2.2.7 RVA快速粘度仪测糊化特性
        2.2.8 DSC测定稻米粉热力学测定
        2.2.9 SEM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
        2.2.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温度储藏对粳稻谷水分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温度储藏对粳稻谷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温度储藏对粳稻谷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温度储藏对粳稻谷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温度储藏对粳稻谷大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5.1 不同储藏温度对稻米垩白度影响
        3.5.2 不同储藏温度对稻米裂纹率的影响
        3.5.3 不同储藏温度对稻米芽胚率的影响
        3.5.4 不同储藏温度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3.6 不同储藏温度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3.6.1 储藏温度对稻花香2号淀粉糊化特性影响
        3.6.2 储藏温度对武育粳淀粉糊化特性影响
    3.7 储藏温度对不同品种粳稻谷淀粉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3.7.1 储藏温度对稻花香2号淀粉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3.7.2 储藏温度对武育粳淀粉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3.8 DSC热分析
        3.8.1 储藏温度对稻花香2号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3.8.2 储藏温度对武育粳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3.9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9.1 35℃储藏稻花香2号各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3.9.2 35℃储藏武育粳各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3.10 粳稻储藏过程中食味性变化
        3.10.1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花香2号品质变化与食味性相关分析
        3.10.2 不同储藏条件武育粳品质变化与食味性相关分析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6)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稻谷品质
        1.2.1 加工品质
        1.2.2 外观品质
        1.2.3 卫生品质
        1.2.4 营养品质
        1.2.5 蒸煮食用品质
    1.3 稻谷保质期的介绍
    1.4 稻谷保质期的影响因素
        1.4.1 稻谷储藏期间微生物变化
        1.4.2 稻谷储藏期间物理性质的变化
        1.4.3 稻谷储藏期间感官特性的变化
        1.4.4 稻谷储藏期间主要成分的变化
        1.4.5 稻谷储藏期间生理活性变化
    1.5 稻谷品质测定新技术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样品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准备
        2.3.2 实验设计
        2.3.3 测定方案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优质籼稻储藏过程中食味品质的变化与分析
        2.5.2 优质籼稻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2.5.3 优质籼稻储藏过程中品质评价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2.5.4 优质籼稻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方法
    3.3 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的理论值
        3.3.1 米饭综合评分值的验证
        3.3.2 米饭综合评分值变化的回归分析
        3.3.3 保质期的理论值
    3.4 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3.5 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预测模型的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旋转通风仓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农户储粮现状
    1.2 我国农户稻谷收后干燥方式
    1.3 国内外中小型干燥设备研究
    1.4 干燥方式及工艺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旋转通风仓
    2.1 前言
    2.2 原理
    2.3 结构组成
        2.3.1 底座
        2.3.2 仓体
    2.4 工作过程
3 旋转通风仓机械通风稻谷干燥试验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验仪器
        3.2.3 试验地点
    3.3 试验内容与测定方法
        3.3.1 干燥设备连接
        3.3.2 空仓风速、风压测定
        3.3.3 取样检测点布置
        3.3.4 取样方法
        3.3.5 水分测定
        3.3.6 真菌孢子数测定
        3.3.7 环境温湿度测定
        3.3.8 能耗测定
        3.3.9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空仓风速、风压
        3.4.2 水分变化
        3.4.3 真菌孢子数变化
        3.4.4 能耗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旋转通风仓辅助加热通风稻谷干燥试验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验仪器
        4.2.3 试验地点
    4.3 试验内容与测定方法
        4.3.1 干燥设备连接
        4.3.2 空仓风速、风压测定
        4.3.3 取样检测点布
        4.3.4 取样方法
        4.3.5 水分测定
        4.3.6 真菌孢子数测定
        4.3.7 温湿度测定
        4.3.8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空仓风速、风压
        4.4.2 水分变化
        4.4.3 温湿度变化
        4.4.4 真菌孢子数变化
        4.4.5 能耗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干燥方式稻谷降水特性及品质对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试验仪器
        5.2.3 试验地点
    5.3 试验方法
        5.3.1 旋转通风仓干燥
        5.3.2 自然干燥
        5.3.3 机械干燥
        5.3.4 品质测定
    5.4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分析
        5.5.1 自然干燥稻谷水分变化
        5.5.2 自然干燥稻谷真菌孢子数变化
        5.5.3 稻谷机械干燥结果
        5.5.4 不同干燥方式稻谷降水特性对比
        5.5.5 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5.5.6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稻谷品质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稻谷储藏品质变化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试验材料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稻谷储藏
        6.3.2 品质测定
        6.3.3 试验地点
        6.3.4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储藏期间稻谷品质的变化
        6.4.2 干燥方式对储藏期间稻谷品质变化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粳稻谷储存中谷外糙米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设计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2.2 分析与讨论
3 结论

(9)稻谷红外干燥的动力学特性及对稻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稻谷干燥
        1.1 稻谷
        1.2 稻谷干燥技术概况
        1.2.1 太阳能干燥
        1.2.2 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
        1.2.3 红外干燥
        1.2.4 其他干燥方法
    2 稻米储藏
        2.1 储藏现状
        2.2 储藏与陈化
        2.2.1 脂质与陈化
        2.2.2 蛋白质与陈化
        2.2.3 淀粉与陈化
        2.2.4 微观结构与陈化
    3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稻谷红外薄层干燥特性及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干燥设备
        1.3 主要仪器
        1.4 方法
        1.4.1 干燥方法
        1.4.2 储藏方法
        1.4.3 水分和稻米加工品质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干燥模型的建立
        2.1.1 物料平衡方程
        2.1.2 热量平衡方程
        2.1.3 稻谷吸收红外辐射热量的计算方程
        2.1.4 稻谷干物质和水分吸收热量的计算方程
        2.1.5 水分气化和水蒸气热量计算方程
        2.1.6 稻谷热质衡算方程
        2.2 3种干燥方法的效率分析
        2.3 稻米加工品质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红外滚筒干燥装置的开发与工艺优化及干燥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方法
        1.3.1 红外滚筒干燥装置的开发
        1.3.2 稻谷干燥
        1.3.3 降水率的测定
        1.3.4 干燥单位能耗的计算
        1.3.5 加工品质的测定
        1.3.6 单一工艺参数对稻谷温度的影响试验
        1.3.7 响应面试验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稻谷红外滚筒干燥温度特性
        2.2 稻谷层运动及分布特性
        2.3 稻谷红外滚筒干燥模型的建立
        2.4 单因素对稻谷加热特性的影响
        2.4.1 稻谷加载量对稻谷升温特性的影响
        2.4.2 功率对稻谷升温特性的影响
        2.4.3 滚筒旋转速率对稻谷升温特性的影响
        2.5 响应面优化及干燥动力学分析
        2.5.1 响应面试验结果
        2.5.2 稻谷温度与各因素的关系
        2.5.3 降水百分比与各因素的关系
        2.5.4 干燥单位能耗与各因素的关系
        2.6 工艺优化及验证
        2.6.1 意愿函数
        2.6.2 验证实验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脂质和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干燥设备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4.1 脂肪酶的测定
        1.4.2 脂肪氧化酶的测定
        1.4.3 游离脂肪酸值的测定
        1.4.4 过氧化值的测定
        1.4.5 碘值的测定
        1.4.6 挥发性气体成分的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干燥对稻谷米糠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影响
        2.2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脂质的影响
        2.2.1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2.2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2.2.3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3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2.3.1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
        2.3.2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机理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干燥设备
        1.3 主要仪器
        1.4 方法
        1.4.1 干燥方法
        1.4.2 储藏方法
        1.4.3 颜色的检测
        1.4.4 直链淀粉的检测
        1.4.5 微观结构的观察
        1.4.6 凝胶特性的检测
        1.4.7 糊化特性的检测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稻米颜色特性的变化
        2.1.1 颜色特性的变化
        2.1.2 稻米颜色特性变化机理分析
        2.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
        2.3 稻米颗粒微观结构的变化
        2.3.1 稻米微观结构的变化
        2.3.2 稻米储藏期间微观结构的变化机理
        2.4 米粉凝胶和糊化特性的变化
        2.4.1 凝胶特性的变化
        2.4.2 糊化特性的变化
        2.4.3 稻米凝胶与糊化特性变化机理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红外干燥对储藏稻米蒸煮品质和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干燥设备
        1.3 主要仪器
        1.4 方法
        1.4.1 干燥方法
        1.4.2 储藏方法
        1.4.3 蒸煮品质的检测
        1.4.4 米饭质构性质检测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稻米蒸煮品质的变化
        2.2 米饭质构特性的变化
        2.3 直链淀粉含量、蒸煮品质和米饭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2.4 储藏稻米蒸煮品质和米饭质构特性的变化机制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展望
创新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投稿论文
致谢

(10)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1.1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1.2 施氮量对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1.1.3 施氮量对叶色 SPAD 值影响的研究进展
        1.1.4 施氮量对水稻灌浆速率的研究进展
    1.2 施氮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施氮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施氮量对稻米碾磨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3 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4 施氮量对稻米食味蒸煮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储藏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氮肥施用方法
        2.2.2 水稻分蘖动态的调查
        2.2.3 水稻叶色调查
        2.2.4 水稻灌浆速率测定
    2.3 结果和分析
        2.3.1 不同氮肥处理的产量及构成要素
        2.3.2 不同氮肥水平下分蘖动态
        2.3.3 不同施氮水平之间叶色值的方差分析
        2.3.4 施氮量对水稻灌浆速率曲线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施氮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方法
        3.2.1 加工品质测定方法
        3.2.2 外观品质测定方法
        3.2.3 营养品质测定方法
        3.2.4 食味蒸煮品质的测定
    3.3 结果和讨论
        3.3.1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营养品质和食味蒸煮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米品质变化规律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鲜度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储藏条件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
        4.3.2 储藏条件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4.3.3 储藏温度对稻米营养品质、食味蒸煮品质的影响
        4.3.4 储藏温度对稻米陈化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水稻的产量
    5.2 稻米的品质
    5.3 温度对稻米品质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稻谷储藏时间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束辐照对偏高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淀粉性质的影响[D]. 潘丽红. 江南大学, 2021(01)
  • [2]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品质的变化[D]. 贾温倩.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优质籼稻两优234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张丽珂.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4]水分含量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的影响[D]. 袁道骥.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5]粳稻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展兆敏.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6]优质籼稻储藏保质期模型的建立[D]. 周怡.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7]旋转通风仓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D]. 袁攀强.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8]粳稻谷储存中谷外糙米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J]. 费杏兴,李冬珅,殷月,陈春燕,聂登,汪海峰. 粮食储藏, 2015(04)
  • [9]稻谷红外干燥的动力学特性及对稻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D]. 丁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10]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D]. 李永杰. 天津农学院, 2014(08)

标签:;  ;  ;  ;  ;  

大米贮藏时间对大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