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ODBC模式下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浅析非ODBC模式下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一、浅析非ODBC方式下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聂鑫[1](2021)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作为粮食生产及消费大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并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收获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之一,实时损失检测便尤为重要。本文以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及双层硬件电路为基础,依托WinForm及云服务设计并实现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数据可视化面板。以谷粒碰撞压电薄膜传感器产生的混合数字信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于单层阵列式及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及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搭建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用于谷粒碰撞相关数据(传感器参数、CAN分析仪参数、算法阈值数据、实时电压数据等)的接收、计算、展示、报警、存储、管理及上传等,完善了谷物损失检测系统,并为后续谷物碰撞混合数字信号的研究提供了基础。(2)在均值滤波的基础上,增加主动降噪进一步降低机组振动信号对谷粒识别及计数的影响。针对单层阵列式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借鉴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了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设置了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并讨论了阈值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双层十字交叉型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通过识别颗粒在传感器上的位置信息,解决了多颗粒同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的计数误差。(3)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主动降噪算法及谷粒碰撞识别计数算法进行功能及准确性联合测试,在多通道独立阈值计数算法下系统对单层阵列式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1.70%;对双层十字交叉型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60%。通过两季水稻收获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农田复杂工况下的作业。

施璇[2](2021)在《城市排水泵站水泵群的调度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引发城市内涝,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很大压力。如何通过智能化控制方式调度城市排水泵站中的水泵是目前城市排水智能化调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中仍以人工控制水泵为主要工作方式的现象,为实现根据降雨量进行水泵的自动调度,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城市排水泵站的三层控制模型,并面向该模型的工程实现设计了控制模型中的数据交换方法。为了提高排水系统控制智能化水平,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分布式仿真平台(Distributed Simulation Platform,DSP)的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从而实现了对泵群的调度。本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首先,本文面向积水量预测设计并实现了DSP-PSO算法。积水量数据采用雨洪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软件根据天气预报的实测降雨量进行计算,并采用基于DSP-PSO算法和前向神经网络来构建预测方法。DSP-PSO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因此基于CPN网络使用分布式仿真平台实现了该算法。该算法设计了相邻CPN节点之间的通信机制和数据交换策略,并设计了本地CPN节点更新策略。使用仿真数据对比了BP神经网络、基于PSO算法改进前向神经网络以及DSP-PSO算法改进前向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实验表明PSO算法比BP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准确率更高;而DSP-PSO算法相较于PSO算法在性能类似的同时,可以更稳定地获取目标函数的解。其次,本文还采用DSP-PSO算法对泵群进行了调度。以水泵间运行时间均衡为目标寻找泵群各水泵的最佳启泵水位,通过计算泵群运行时间的方差设计了泵群调度适应度函数,并将DSP-PSO算法与PSO算法进行寻优性能的对比。实验表明DSP-PSO算法相较于PSO算法能更好更快地对水泵群进行调度。最后,本文针对城市排水系统三层控制模型的工程实现设计了各层之间的数据交换方法,对三层控制模型中数据交换的网络延迟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无线局域网实现了一个城市排水泵站三层控制模型的实物仿真,提出了改进网络稳定性的方法。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排水泵站智能控制系统,系统运行表明设计的控制模型架构具有适用性。图[43]表[27]参[53]

朱立鹏[3](2020)在《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设计》文中提出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是一种专门与地面测控通信系统在卫星发射前进行联试和对接的仿真设备,主要用于验证地面测控通信系统在接口、信息交换、测控程序的正确性和协调性。在历次卫星发射测控中,测控通信模拟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第三代航天测量船的投入使用并将参加各项测控任务,为确保测量船测控通信系统的功能正确,必须利用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进行联试检验,为新测量船研制新的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成为必然。在分析了卫星模拟器硬件系统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基于MVC设计模式的多任务多型号的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的设计思路,以MFC应用软件为基本框架,采用多线程技术和模块化技术设计了数据库交互、外测仿真、遥测仿真、网络数据收发、串口侦听、显示等功能模块。本文分析了各个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实现原理,对卫星模拟器全态和简态仿真模式以及系统内部的调试支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可以为其它卫星等卫星实仿真任务提供基础平台支持。其模块化的设计使得仿真软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

黄英楠[4](2019)在《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现如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自动测试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由于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受制于测试环境、空间等因素的阻碍,开发的自动测试系统可能满足不了复杂度比较高的测试需求。自动测试系统需要向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当今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教研室现有自动测试系统,深入研究中间件技术,开发出一种可以跨平台的自动测试的中间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在本系统中,中间件作为一种软件或者服务,为上层的测试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接口,并且屏蔽了底层对硬件仪器的操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中间件的分别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具体实现内容如下。1、基于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框架和硬件,结合中间件技术和相关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出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框架,实现了分布式测试系统,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程序的跨平台。2、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调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开源gRPC框架,并结合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仪器模块,实现了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仪器控制模块。3、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自动测试系统上层软件可以通过中间件数据管理模块来访问数据库,并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查询。4、将中间件应用在某ATS中完成自检功能,主要完成了对系统中模块的自检,在测试自检软件界面展示,此模块作为中间件的应用实现,自检软件的正常运行证明了中间件的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杨佳澄[5](2019)在《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文中提出中医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诊疗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了一套蕴藏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具有独特诊病模式的医疗体系,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显着,人文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了医疗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亟待解决。西医诊断依赖于精密的检验检查仪器,对于资金匮乏、人员素质偏低的基层医疗单位有诸多束缚,中医在诊疗方面具有“源于中华,适于中华”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情,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也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作为一种传承性的经验医学,它具备了高维、模糊、不确定等一系列特点,缺乏明确、有效的规范和科学化的学习传承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从传统中医视角出发对中医证候诊断进行研究,引入群体智能理论,为中医辨证过程设计一个具有规范性和客观性的整体框架,并以中医中风病为研究对象建立集辅助诊断与学习传承为核心,具有广泛使用和推广价值的群体智能中医辨证诊断系统,为中医智能化、现代化和健康中国的总体布局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将在中医辨证诊断研究发展现状和相关智能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中医临床现状(尤其是边远、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符合中医发展的智能化中医辨证诊断方法及临床诊断系统的实现。1.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思路与方法探讨西医诊断元素的不断渗透使得大量中医智能化诊断研究以中西医结合的形式开展,虽然在分析过程和诊断结果方面有其优越性,但却忽略了中医自身发展和临床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充分分析研究中医临床辨证诊断规律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病名+中医证候+中医症状”的智能化中医辨证诊断研究思路,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智能化研究提供切合现实的方向和指导。2.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方法学研究应用于智能化医学诊断的技术各有千秋,优缺点并存,根据中医辨证诊断的特点,在进行多方法对比研究后,引入基于群体智能的人工蜂群算法,通过对算法种群初始化、搜索策略和搜索行为的若干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CS-ABC(Complex System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加以仿真实验证明,其进化速度、收敛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对于高维函数寻优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群体规模极强的鲁棒性,对照中医诊断中出现的高维复杂问题有着高度的契合性。3.在中医辨证诊断模型中建立一种“存疑虑”指标通过对中医临床病例数据特殊方式的“筛选”、“过滤”、“整形”“降维”等预处理,完成症状、证候的模糊化处理和主、次、兼证划分,综合运用CS-ABC算法、BP算法、模糊理论及神经网络构建了中医辨证诊断模型,在以1167例中风病临床病例诊断结果作为原始数据的仿真实验中,与其他智能和非智能方法加以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提高了主证诊断准确率,次证和兼证诊断中其准确率也明显要优于其他方法,并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评价诊断的“存疑率”指标,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中医临床医师发现中医诊断普遍化规律,为中医辅助诊断和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4.中医中风病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的研发在对中医辨证过程及其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提出的群体智能中医辨证诊断模型,通过诊断模式和功能构架的设计,以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管理、访问、实现等技术为内容,以JDBC中间件模型设计及连接池复用技术为保障,以诊断和学习功能的实现为目标,实现了系统的研发,并可使系统在新样本增加中,对模型不断完善。

王亮[6](2019)在《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行基于并行工程的可制造性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重复性工作多、检查过程繁琐、检查结果管理混乱等问题,研究了面向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旨在开发出能够辅助可制造性分析人员完成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的系统功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学习并掌握CATIA二次开发技术,能够使用该技术结合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完成项目开发工作。2)研究基于软件的空间区域分析、干涉分析、动态间隙及动态干涉分析方法,为数据模型的可制造性分析做准备。3)研究基于模型的边界拓扑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出数模中零件的边界信息,通过边界信息自动识别球形焊点以及方型焊接螺母等特征,完成焊接螺母及焊枪空间自动进行空间间隙分析的算法编写任务,并标记不合格的区域。4)获取模型零件调整前的位姿矩阵,并对需要运动的零件进行结构调整,使模型结构调整前后零件的位置信息保持一致,完成模型数据的预处理使其能够进行仿真分析。5)研究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并建立合适的汽车开闭件运动模型,在虚拟环境下,模拟汽车开闭件真实的运动,验证汽车前后盖、车门开关过程的间隙分布及干涉情况;模拟车门铰链的拆装过程,验证铰链设计的合理性;模拟侧围及其他部位钣金件按照上件工艺顺序进行上件模拟装配,检查上件零件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零件的干涉情况。6)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系统测试案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姜晓斌[7](2017)在《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路灯照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路灯照明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系统采用传统的C/S体系架构实现,导致系统维护成本高,且用户体验差;系统以方法为驱动、面向对象进行实现,导致各模块间耦合度较高,在系统集成、可扩展性、开发成本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为获取实时数据而采用的轮询请求方式,造成服务器过载的情况时有发生;落后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对响应速度和性能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开关灯、巡测等工作中过多的人工参与,也导致系统管理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不高。因此,设计一套系统架构合理、通信接口和数据库访问技术先进的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实现路灯照明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智能化,并且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用户体验,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B/S架构对系统进行设计,将系统主要划分为应用服务、Web服务、通信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四个关键子系统,并分别对各子系统的功能构成,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满足用户对系统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本文通过对WCF技术的通信流程和技术要素的介绍,阐述其在构建面向服务、低耦合、高可扩展性的系统架构接口方面的优势,根据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不同需求,选择WCF的不同通信模式,对通信接口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为提高客户端界面的响应速度与用户体验,解决Web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消息交互问题,分别对各Web消息交互技术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了Ajax轮询与SignalR消息推送两种方式下RTU监控流程的实现,详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ignalR技术的Web服务通信接口;为提高系统的数据访问性能、统一数据访问接口,本文对不同数据库访问技术进行分析之后,采用ADO.NET技术对数据服务子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分别从存储过程的应用、多线程并发操作数据库和XML文件解析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最终提出数据服务性能优化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文还对通信服务子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远程通讯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在RTU的中心控制模块中设置一个定时时钟,由RTU定时发送握手请求,以保证数据交互的稳定与成功率。本文通过对路灯照明管理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将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监控、时间调度、报警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并描述了路灯开关灯的智能控制策略、RTU管理、RTU巡测、全年开关灯计划管理和报警类型管理等关键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内容,确定了系统的实现技术路线和实现环境,展示了系统的实现界面,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本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通过对传统系统和本系统的性能对比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良好性能和可扩展性。本系统已经投放市场,以栖霞市为例,年用电量减少140余万度,年节约电费70余万元,减少碳排放量100余吨,用户新需求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并且维护费用降低50%,用户反馈系统体验良好。综上所述,本系统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是一个功能完整,性能优良,部署高效、维护成本低的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

陈静,范乃吉,袁晓东,蒋一岚[8](2015)在《Matlab环境下的Oracle数据库访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Matlab开发环境下,采用ODBC、JDBC和ADO三种数据库访问方式,实现了与Oracle数据库的交互功能。给出了访问过程中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解决了MATLAB Database Toolbox无法对LOB型大对象数据进行访问与操作的难题。最后,比较分析了三种访问方式的特点与使用范围,得出结论:ODBC使用简单但访问速度慢且可移植性差;JDBC继承于ODBC,使用与Matlab一致的Java语言风格,支持跨平台作业,可移植性好,且与Matlab的兼容性最好;而ADO比ODBC、JDBC访问速度快,扩展性好,能处理LOB型大对象数据,但Matlab Database Toolbox对ADO不提供函数支持。

付娟[9](2009)在《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探讨》文中认为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采用ODBC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已成惯例,但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不可忽视,一则是应用系统用户必须通过手动进行ODBC数据源设置,另则要通过烦琐的注册表程序进行更新,极大增加了代码长度,同时又影响系统稳定性。本文从ADO形式数据访问技术的角度,探讨非ODBC标准方式下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苏旺辉,田丽娜,霍锦霞,李强[10](2008)在《利用ODBC接口加强Authorware题库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结合实例阐述了在Authorware开发题库系统时,如何通过ODBC数据库接口和SQL语言,用VFP创建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能使最终用户实现对测验题库自行扩充和修改,以增强题库的使用价值.

二、浅析非ODBC方式下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非ODBC方式下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谷物损失检测原理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对农机作业监测软件及云平台服务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对压电传感器冲击信号检测及噪声消除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位机软件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2.1 谷物损失检测硬件平台介绍
        2.1.1 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
        2.1.2 谷物损失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硬件电路
    2.2 开发环境及工具介绍
        2.2.1 开发环境
        2.2.2 开发工具
    2.3 系统需求分析
        2.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2.3.2 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3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4 平台系统整体设计
        2.4.1 平台系统设计原则
        2.4.2 平台技术框架设计
        2.4.3 平台功能结构设计
        2.4.4 平台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2.4.5 数据模型设计
    2.5 平台功能实现
        2.5.1 CAN总线组网及与USB转换方法
        2.5.2 下位机连接测试系统的实现
        2.5.3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的实现
        2.5.4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的实现
    2.6 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
        2.6.1 开发框架、云服务器及可视化工具介绍
        2.6.2 登录页面
        2.6.3 数据可视化面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谷物碰撞混叠信号处理及籽粒识别计数算法研究
    3.1 数字电压信号处理方案设计
    3.2 主动降噪算法
    3.3 单层阵列式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3.3.1 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
        3.3.2 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及阈值的确定方法
    3.4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3.4.1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基本特性
        3.4.2 谷粒碰撞识别及计数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测试
    4.1 测试环境
    4.2 系统功能测试
        4.2.1 下位机连接系统测试
        4.2.2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测试
        4.2.3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测试
    4.3 算法功能测试
    4.4 水稻收获田间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城市排水泵站水泵群的调度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
    2.1 SWMM雨洪管理模型软件
        2.1.1 SWMM简介和暴雨模型
        2.1.2 基于SWMM软件的流量演算方式
    2.2 基于组态技术的SCADA系统
        2.2.1 组态技术
        2.2.2 SCADA系统
    2.3 多层前向神经网络
        2.3.1 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2.3.2 BP算法
    2.4 粒子群优化算法
        2.4.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2.4.2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
    2.5 分布式仿真平台
        2.5.1 分布式仿真平台简介
        2.5.2 分布式仿真平台程序设计
第三章 基于积水量预测的城市排水系统泵群调度优化方法
    3.1 基于SWMM的积水量计算研究
        3.1.1 天气预报数据的在线获取
        3.1.2 基于SWMM的积水量计算参数的设置
        3.1.3 基于SWMM的积水量计算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积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3.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积水量预测方法
        3.2.2 基于PSO算法和前向神经网络的积水量预测方法
        3.2.3 基于DSP-PSO算法和前向神经网络的积水量预测方法
    3.3 城市排水泵站水泵群调度方法研究
        3.3.1 基于PSO算法的水泵群调度方法
        3.3.2 基于DSP-PSO算法的水泵群调度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设置
        3.4.2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排水系统的三层控制模型设计
    4.1 城市排水系统三层控制模型架构
    4.2 三层控制模型中数据交换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4.2.1 基于组态技术的本地SCADA层与控制层PLC通信
        4.2.2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层与本地SCADA层通信
        4.2.3 城市排水系统中网络延迟现象对数据交换的影响与对策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设置
        4.3.2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排水泵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需求
        5.1.2 系统架构
    5.2 系统设计
        5.2.1 数据库设计
        5.2.2 控制网络设计
        5.2.3 本地SCADA系统设计
        5.2.4 数据展示与智能决策程序设计
    5.3 系统实现
        5.3.1 PLC自动化程序实现
        5.3.2 本地SCADA系统实现
        5.3.3 数据展示与智能决策应用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设计
    2.1 航天测控系统概述
    2.2 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系统需求
    2.3 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硬件设计
        2.3.1 测控通信模拟器平台硬件设计
        2.3.2 仿真计算机硬件设计
        2.3.3 话音终端和图像终端设计
        2.3.4 内部连接设计
    2.4 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软件架构
        2.4.1 模拟器平台软件
        2.4.2 仿真计算机软件需求
        2.4.3 仿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模拟器仿真软件系统设计
    3.1 仿真软件的MVC设计模式
    3.2 卫星轨道数学模型
        3.2.1 常用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3.2.2 轨道要素
        3.2.3 轨道要素与位置速度的转换关系
        3.2.4 轨道预报
    3.3 外测仿真模型设计
        3.3.1 卫星外测数据仿真
        3.3.2 卫星进出测站仰角计算
    3.4 遥测仿真模型设计
        3.4.1 遥测基本概念
        3.4.2 卫星工程遥测的数据模拟仿真
        3.4.3 卫星高速数传遥测数据仿真
    3.5 遥控仿真模型设计
        3.5.1 遥控基本概念
        3.5.2 遥控的执行效果
    3.6 仿真软件控制器设计
        3.6.1 全态与简态控制过程
        3.6.2 控制器的交互过程
    3.7 仿真软件视图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实现
    4.1 系统总体架构
        4.1.1 创建和使用动态链接库
        4.1.2 多线程设计与同步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注册数据库
        4.2.2 建立数据表
        4.2.3 设计数据库访问接口
        4.2.4 表数据交换
        4.2.5 读取数据表
    4.3 串口侦听模块实现
        4.3.1 串口的基本概念
        4.3.2 串口通信的重叠I/O方式
        4.3.3 代码的实现
    4.4 人机交互模块实现
        4.4.1 应用程序框架
        4.4.2 工具栏实现
        4.4.3 对话框实现
    4.5 遥测仿真模块实现
    4.6 外测仿真模块实现
    4.7 遥控仿真模块实现
    4.8 网络模块实现
    4.9 显示模块实现
        4.9.1 界面的分割
        4.9.2 显示数据更新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整体设计
    2.1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2.2 自动测试系统整体架构
    2.3 中间件软件需求分析
    2.4 中间件总体设计
        2.4.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2.4.2 远程过程调用模块方案设计
        2.4.3 数据管理模块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RP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gRPC安装和部署
    3.2 中间件的RPC模块设计与实现
        3.2.1 仪器驱动函数的调用流程
        3.2.2 RPC服务的定义
        3.2.3 RPC服务的服务端实现
        3.2.4 RPC服务的客户端实现
    3.3 基于RPC的自动测试系统仪器控制模块的实现
        3.3.1 自动测试系统服务端主程序设计
        3.3.2 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主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测试系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环境准备工作
    4.2 数据管理模块结构设计
        4.2.1 数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4.2.2 数据管理模块物理结构设计
    4.3 数据管理模块操作函数接口设计
        4.3.1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接口
        4.3.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流程
        4.3.3 数据库的多线程及异常处理
    4.4 数据管理模块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交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间件在某ATS自检功能中的应用
    5.0 需求分析
    5.1 测试模块介绍
    5.2 软件方案设计
    5.3 自检软件客户端实现
        5.3.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与实现
        5.3.2 测试数据的报表导出功能
        5.3.3 自检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3.4 自检软件客户端执行流程
    5.4 自检软件服务端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验证
    6.1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功能验证
        6.1.1 RPC通信功能验证
        6.1.2 自动测试系统RPC模块验证
    6.2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功能验证
        6.2.1 数据库环境配置验证
        6.2.2 数据表的验证
    6.3 自动测试系统自检功能验证
        6.3.1 用户登录模块验证
        6.3.2 仪器自检验证
        6.3.3 导出报表功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总体结构
2 中医中风与及智能诊断方法
    2.1 中医中风的认知
    2.2 中医智能诊断方法
    2.3 群体智能诊断算法
        2.3.1 群体智能算法的特点
        2.3.2 群体智能算法的计算模式
        2.3.3 遗传算法
        2.3.4 差异演化算法
        2.3.5 粒子群优化算法
        2.3.6 人工蜂群算法
    2.4 智能诊断方法选择
        2.4.1 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2.4.2 模糊神经网络的选择
        2.4.3 人工蜂群算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
    3.1 人工蜂群算法的不足
    3.2 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原理
        3.2.1 基于佳点集理论的种群初始化改进
        3.2.2 基于逆向贪婪选择的搜索策略改进
        3.2.3 基于信息交互的搜索行为的改进
        3.2.4 基于改进后的CS-ABC算法的操作流程
    3.3 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3.3.1 测试函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3.3.2 算法的进化性能分析
        3.3.3 算法鲁棒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医辨证诊断的智能化研究
    4.1 数据准备
        4.1.1 中风病临床数据的入选标准
        4.1.2 中风病临床数据的预处理
        4.1.3 数据降维
    4.2 模糊神经网络中医中风病诊断模型的建立
        4.2.1 模糊神经网络的构建
        4.2.2 网络参数的设置
        4.2.3 基于CS-ABC优化的BP神经网络中医中风病诊断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
    5.1 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开发的目的
    5.2 辨证分型诊断(学习)系统的构架
    5.3 系统开发流程及设计
        5.3.1 数据库的管理
        5.3.2 动态web的实现
        5.3.3 开发语言的选择
        5.3.4 数据库访问技术
    5.4 系统的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可制造性分析内容及研究现状
        1.3.1 运动仿真研究现状
        1.3.2 干涉检查研究现状
        1.3.3 虚拟装配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2.1 CATIA V5介绍
    2.2 CATIA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2.3 系统开发方式CAA相关知识
        2.3.1 CAA组织架构
        2.3.2 对话框技术介绍
        2.3.3 交互机制
        2.3.4 开发环境配置及工程文件解析
    2.4 数据库相关知识介绍
        2.4.1 常用数据库介绍
        2.4.2 数据库访问方式
    2.5 FTP服务器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1.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设计原理
        3.2.2 系统模块划分
        3.2.3 系统设计原则
        3.2.4 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3.2.5 系统设计难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焊接空间分析及截图工具设计
    4.1 焊接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4.1.1 B-Rep信息提取
        4.1.2 孔面特征的识别
        4.1.3 焊接螺母特征识别
        4.1.4 焊点特征的识别
    4.2 焊枪空间分析
        4.2.1 焊枪分析数据准备
        4.2.2 焊枪分析相交聚合分组
        4.2.3 焊枪头球心与危险面距离分析
    4.3 焊接螺母分析
        4.3.1 焊接螺母分析数据准备
        4.3.2 焊接螺母分析相交聚合分组
        4.3.3 焊接螺母与焊接面边线距离分析
    4.4 辅助截图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4.4.1 截图工具的程序设计
        4.4.2 截图工具实现过程
    4.5 案例分析
        4.5.1 焊枪空间案例分析
        4.5.2 焊接螺母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运动及虚拟装配分析
    5.1 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5.1.1 仿真技术及其分类
        5.1.2 数字化仿真技术
        5.1.3 汽车DMU技术研究
        5.1.4 可视化技术研究
    5.2 零件的虚拟装配分析
        5.2.1 干涉检查理论
        5.2.2 上件运动驱动方式
        5.2.3 路径规划及零件装配方式
        5.2.4 基于零件包围盒预检测方法研究
        5.2.5 基于CAA精确干涉检查方法研究
        5.2.6 静态干涉排除
    5.3 开闭件仿真运动分析
        5.3.1 动态间隙测量技术
        5.3.2 基于扫略实体的包络体生成技术
        5.3.3 基于可视的模型预处理
        5.3.4 仿真运动模型构建
        5.3.5 铰链开关过程分析
        5.3.6 前后盖及门开关过程分析
        5.3.7 门铰链拆装分析
    5.4 案例分析
        5.4.1 虚拟装配分析
        5.4.2 门铰链开关过程分析
        5.4.3 前后盖及车门过关过程分析
        5.4.4 铰链拆装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节能光源方案
        1.2.2 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改造升级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综述
    2.1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2.2 WCF技术介绍
        2.2.1 WCF技术简介
        2.2.2 WCF通信流程
        2.2.3 WCF技术要素
        2.2.4 基于WCF技术的接口架构优势
    2.3 Web消息交互技术介绍
        2.3.1 Web消息交互技术
        2.3.2 SignalR技术
    2.4 数据库访问技术介绍
        2.4.1 各种数据访问技术
        2.4.2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2.5 路灯照明终端硬件介绍
        2.5.1 RTU
        2.5.2 集中控制器
        2.5.3 单灯控制器
    2.6 本章小结
3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系统管理
        3.1.2 设备管理
        3.1.3 设备监控
        3.1.4 时间调度
        3.1.5 报警管理
        3.1.6 报表管理
    3.2 数据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4.1.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2 基于WCF的应用服务设计
        4.2.1 应用服务的功能构成
        4.2.2 基于WCF的通信接口设计
    4.3 基于SignalR的 Web服务设计
        4.3.1 监控流程分析
        4.3.2 基于SignalR的通信接口设计
    4.4 基于GPRS的通信服务的设计
        4.4.1 通信服务的总体架构
        4.4.2 远程数据通信
    4.5 基于ADO.NET的数据服务设计
        4.5.1 数据服务的功能设计
        4.5.2 数据服务的性能优化
    4.6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4.6.1 路灯开关灯的智能控制策略
        4.6.2 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
    4.7 数据库设计
        4.7.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7.2 数据库的数据表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技术路线介绍
    5.2 系统实现环境介绍
    5.3 系统实现编码举例
        5.3.1 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
        5.3.2 WCF双工通信接口的实现
        5.3.3 SignalR通信接口的实现
        5.3.4 存储过程的实现
    5.4 系统部分实现界面展示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应用
    6.1 系统的测试
        6.1.1 测试环境
        6.1.2 功能测试
        6.1.3 性能测试
    6.2 系统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Matlab环境下的Oracle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JDBC访问技术
    1.1 JDBC驱动
        1.1.1 Matlab Java Classpath的静态配置方式
        1.1.2 Matlab Java Classpath的动态配置方式
    1.2 访问Oracle数据库
    1.3 测试结果
    1.4 注意事项
2 开放式数据库连接
    2.1 ODBC数据源
    2.2 测试结果
3 ActiveX数据对象
    3.1 ADO驱动
    3.2 COM.ADODB组件对象
    3.3 LOB型数据存取
    3.4 注意事项
4 3种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比较
5 结语

(10)利用ODBC接口加强Authorware题库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题库开发的实现过程
    1.1 实现数据库操作的步骤[2, 3]
        (1) 自动配置ODBC数据库数据源
        (2) 实现Authorware对数据库的访问[4, 5]
        ①ODBCOpen, 打开数据库函数: 用于连接数据库并返回数据库句柄ODBCHandle
        ②ODBCExecute, SQL语句执行函数: 用于对ODBCHandle连接的数据库执行相应的操作.
        ③ODBCClose关闭数据库函数: 用于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
    1.2 数据库的设计与连接
        (1) 测验题库的设计
        (2) 数据库的连接
2 结语

四、浅析非ODBC方式下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聂鑫. 浙江大学, 2021(01)
  • [2]城市排水泵站水泵群的调度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施璇.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3]卫星测控通信模拟器仿真软件设计[D]. 朱立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4]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D]. 黄英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D]. 杨佳澄.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6]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D]. 王亮.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7]智能路灯照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姜晓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2)
  • [8]Matlab环境下的Oracle数据库访问技术[J]. 陈静,范乃吉,袁晓东,蒋一岚. 计算机应用, 2015(S1)
  • [9]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探讨[J]. 付娟. 福建电脑, 2009(12)
  • [10]利用ODBC接口加强Authorware题库系统的开发[J]. 苏旺辉,田丽娜,霍锦霞,李强. 甘肃科学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浅析非ODBC模式下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