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论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一、论城市拉圾的再生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芝昆[1](2016)在《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取油页岩飞灰(OSFA)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高掺杂油页岩飞灰的情况下,将其制备成高附加值灰渣微晶玻璃,并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从提高工业废物在灰渣微晶玻璃中的消纳量以及降低能耗角度出发,基于不同废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将油页岩飞灰和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优势配伍制得油页岩复合灰,使其化学组成满足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要求,然后利用油页岩复合灰熔融后得到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与油页岩飞灰二次复合共烧结制得微晶玻璃。同时,鉴于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较高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将其作为固化剂对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其具体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调控CaO和A1203在油页岩飞灰中的含量,得到具有不同碱度(CaO/SiO2)的初始玻璃配料,采用高温熔融/水淬和一步烧结法将其制备成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利用Kissinger-Augis-Benne方程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毒性浸出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碱度对微晶玻璃的结晶相组成、微观结构、机械物理性能、耐化学腐蚀性以及重金属毒性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为表面析晶机理,当碱度从0.2增加到0.5时,析晶活化能从231.61 kJ/mol降低到196.84 kJ/mol。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钙长石(CaAl2Si2O8)转变成钙铝黄长石(Ca2Al2SiO7)和钙长石的多晶共存体系。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值和抗弯强度值随着碱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当碱度为0.5、烧结温度为1050℃时,分别达到最大的186 MPa和78 MPa。微晶玻璃对酸碱溶液的抗腐蚀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NaOH> HAc> H2SO4。重金属的毒性浸出测试(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表明,微晶玻璃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远低于US EPA规定的重金属浸出阈值,重金属被稳定地固化于形成的晶格网络中,对环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油页岩飞灰和城市垃圾焚烧底灰通过优势配伍制得复合型玻璃质熔渣,然后将介稳态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与油页岩飞灰二次复合共烧结制得微晶玻璃。通过对微晶玻璃的结晶相类型、物理机械性能(烧结收缩率、重量损失率、密度和抗压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的分析,研究了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主晶相是钙长石和石英。烧结收缩率、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重量损失率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000℃,油页岩飞灰在二次复合料中的含量由10%增加到30%时,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烧结收缩率从29.61%降至17.2%,密度从2.13 g/cm3降至1.73 g/cm3,抗压强度从139.63 MPa降至35.69 MPa,重量损失率从4.28%升高至8.12%。而缓慢冷却熔渣衍生产品的烧结收缩率由12.43%降至10.28%,密度由1.66g/cm3降至1.55 g/cm3,抗压强度由23.08 MPa降至16.76 MPa,重量损失率由10.35%升高至13.91%。此外,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耐化学腐蚀性也强于缓慢冷却熔渣衍生产品。这说明介稳态的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具有更强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更易于通过结晶方式降低内能向稳定的结晶态转变,烧结产品中的晶体体积分数更大,微观结构更加紧密,产品的性能越强。在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衍生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满足天然大理石建材标准的情况下,对比常规路线的制备过程,所提方法的能耗降低率可以达到5.91-12.53%。(3)复合型玻璃质熔渣较强的烧结活性和析晶能力使得其易于通过黏性液体流动传质过程实现混合态粉末的烧结致密化和结晶化。基于此,将其作为固化剂与活性较低的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在低温下(≤1000℃)进行混合共烧结实验,通过相迁移转化过程中不同物质间的相变反应实现焚烧飞灰的固化和稳定化。结果表明,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使得垃圾焚烧飞灰中原有晶体的衍射峰逐渐减弱,烧结产品中出现钙长石(CaAl2Si2O8)、钙霞石(Ca(Al,Si)2O4)、氯磷钙石(Ca10(SiO4)3(SO4)3Cl2)、氯硅铝钙石(Ca6Al5SiO16Cl13)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等新晶体。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使得烧结产品中重金属的残留率逐渐增大,但其浸出浓度依然远远低于美国、欧洲以及我国规定的重金属浸出浓度阈值。氯离子由可溶盐存在转变成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存在是导致其浸出率和浸出潜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烧结产品中典型重金属Pb、Cu、Zn和Cr的Cf、Er和RI值都随着复合型玻璃质熔渣添加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且污染水平都属于低等级,因此所得烧结产品可以作为安全无害材料直接利用或者作为二次原材料进一步材料化利用。

李燕[2](2016)在《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产量日益剧增,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不完善,垃圾填埋场的负荷越来越严重,“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可以正确引导公众,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填埋场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范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的研究动态,从整体到局部的角度全面研究,系统地提出切合垃圾填埋场场地自身性质、具有幽默夸张和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产生视觉冲击力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的概念。(2)在风景园林学、环境工程学、美学、环境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新加坡实马高垃圾填埋场、西班牙Valld’en Joan垃圾填埋场、美国拜斯比公园、北京园博园、北京南海子公园以及印度昌迪加尔岩石花园典型案例进行趣味性景观的分析研究,得出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在环境心理层面的人文价值、环保教育直观形象的社会价值以及具有独一无二场地性质的景观价值方面的特征;生态性、可持续性、创意性、体现场所精神与重视公众参与性的设计原则;在色彩、造型、材质及功能方面营造出垃圾填埋场趣味性空间的“情”与“趣”;同时,借助科普教育基地、植物景观、建筑形式与可持续产业为载体,传达出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设计的精髓。(3)运用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实例,阐述天子岭静脉产业园的场地性质、自然条件,明确设计原则、理念等,渗透和完善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的设计。最后,提出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展望。

张琪[3](2016)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日俱增。2013年,上海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万吨/天,全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0.83千克/(人·天),“垃圾围城”问题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尽管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进行多年,但由于生活垃圾分类后期的转运、末端处置、评价体系和立法相关环节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支撑保障作用,使得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差强人意。本研究从生活垃圾垃圾收集处理运行的角度,深入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剖析目前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上海未来15年垃圾产量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物流平衡模型,对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短期预测,202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预计清运量为817.6万吨:(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进行中长期预测,203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分别为869.1万吨;基于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为929万吨。基于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和总量的预测结果,寻找一条适用于社区推广的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化的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在项目支持下建立社区湿垃圾减量预处理示范基地,采用新开发的减量化物理处理系统(下称“处理系统”)对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研究,以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价该处理系统在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此处理系统后,社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率可达67.4%,社区生活垃圾的收运成本为混合收运的70%,若将资源化收益计算在内,总成本仅为混合收运的30%。该处理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同时减轻环卫部门在中期收运和末端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本文以预测数据为依据,借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成效显着的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同时针对目前上海市城市垃圾产生及分类现状,为保障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源头分类减量、收运、处理和监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保障机制,以期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有所助益。

袁顺章[4](2016)在《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盛,生活垃圾的种类及数量迅速增长,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有调查显示,环境与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地公众最关心的主题。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文明程度等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源头多、影响面广,关系到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彻底解决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公众的关注和积极广泛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有利于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而且对生活垃圾的治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先行发达国家、城市的成功经验也印证了协同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公众和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已经成为当今各个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及趋势,然而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公众的力量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如何让公众力量有效、深入地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处理问题或环境保护问题,更是需要从治理的制度层面予以深入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简单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论述,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内容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治理理论、公民参与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城市垃圾治理的内涵和现实必要性。第三部分:剖析东莞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首先介绍东莞市的城市概况,然后阐述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最后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出现缺位,强制措施不足、市场竞争机制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被忽略、非营利组织力量薄弱等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简单介绍国内部分发达城市和国外先行发达国家(德国、丹麦、日本等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成功经验,从而得出经验启示。第五部分:对推进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此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针对前文提及的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国外先行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因地制宜地从强化政府的主导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监督机制、积极推动公众力量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探索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途径等四个角度阐述完善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项具体对策、建议、措施,以促进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治理理论,全面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内涵;第二,从治理的角度对目前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受本人理论知识薄弱的影响,本文对所研究的问题分析得不够深入和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

李黎[5](2016)在《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作为首都的北京市的生活垃圾以及餐厨垃圾急剧增加。多年来北京相继出台各项关于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的公共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执行的梗阻,环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监督管理缺失以及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回收成本过高以及利益驱使等原因,政策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生活及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政府部门资源配置职能的表现,更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基础上对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及完善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政府持续完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公共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全文包括六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现状综述,并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主要有政策执行理论和餐厨垃圾概念。第二章主要对北京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的现状,具体包括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的相关机构,相关政策介绍,并介绍了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的效果。然后,重点分析了北京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就北京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成因分析,首先分析了史密斯模型与本文的适用性,接下来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从政策本身的缺陷、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找出造成执行问题和障碍的原因。政策本身的缺陷包括政策目标不具有前瞻性,政策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政策目标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政策目标不具有协调性。执行机构引发的执行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因素、认知因素和利益因素。目标群体方面的问题是指北京是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且外来人口众多,难以形成统一管理。环境因素方面的问题是指政府政务公开的局限性、长期的官僚思想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原因,忽视政策环境,致使政策执行失败。第四章对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经验进行说明,提炼总结出可以借鉴的启示。国外的先进经验包括从源头减量、以法制为本、有偿化服务、回收体系正规化等;国内可吸取的经验有政府部门重视推动责任落实、过渡期应急处理侧重无害化、探索收运处理一体化模式等。第五章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对北京市下一步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的完善提出建议。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有效执行给予对策建议:从理想化政策方面,完善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和加强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从执行机构的维护方面,建立权责合理的组织框架和提高公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从目标群体方面,全方位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和全社会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从政策执行环境优化方面,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本文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黄祖海[6](2016)在《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 ——深惠和北基垃圾治理的案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圈也在不断扩张,不同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单一行政区域内的问题,而是复杂多变的区域公共事务。因此,跨域治理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探索的治理新道路。跨域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治理思路,涉及众多治理主体,协调好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跨域治理成功的关键。本文便以当前社会热议的城市垃圾治理问题为契入点,探讨研究在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行政协调如何才能有效进行,保证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下多元治理主体相互合作,协同治理。本文中,首先,笔者是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了跨域治理和行政协调等概念,并确定了本文所要依据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界定城市垃圾处理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进而阐明其向区域公共事务演变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困境的跨域治理思路,而跨域治理成功的关键就是行政协调,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圈下深圳和惠州两地的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处理案例和北台城市圈中台北和基隆两市之间垃圾合作治理的成功案例这两个案例的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这两个案例中城市垃圾跨域治理行政协调情况,并进行了比较,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垃圾跨域治理存在的行政协调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城市垃圾跨域治理法律体系不健全;二是政府主导功能缺失,社会协同不足;三是行政协调方式单一,行政契约方式应用不足;四是正式化的跨区域协调平台机构尚未构建完善;五是城市垃圾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不足;六是跨域治理行政协调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行政协调活动难以有效推动城市垃圾跨域治理。最后,针对城市垃圾跨域治理行政协调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行政协调的建议:一是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包括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二是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促进社会协同,要推动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三是行政协调方式多样化,运用好行政契约;四是完善城市垃圾跨域治理行政协调的配套机制,如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搭建跨域协调机构、健全互动平台、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

邓敏鹏[7](2015)在《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组《垃圾围城》的摄影作品,让自由摄影师王久良在2009年的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上,获得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也让“垃圾围城”进入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围绕城市的诸多问题也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聚集而出现,如近年来频繁见诸媒体的“垃圾围城”、垃圾处理设施抗议等事件,将本不起眼的城市垃圾问题推入大众视野。对于城市垃圾问题,国家除了“十二五”规划中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提出具体要求,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时至今日,城市垃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种情况在北上广深这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尤为突出。以深圳市为例,其作为中国超大城市之一,借助中央设立特区和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从一个小县城华丽转身成为国际大都市。截至2014年,深圳管理人口达1800万,而其土地面积仅约2020平方公里。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垃圾也在增多,因垃圾而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也愈发多起来,“垃圾围城”的压力不言而喻。尽管深圳市政府在应对城市垃圾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并为此制订了相关地方性法规,但未根本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这一方面有城市继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原因,也有市民认识的提高和媒体发达等因素在里边,但最主要的,是政府对城市垃圾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侧重垃圾末端处理的总体思路没有改变。而现实是,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脚步远远赶不上城市垃圾量的增长速度。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从现状中寻找问题根源,进行系统性剖析,探寻解决路径,为破解城市垃圾难题作一番有益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深圳市为例研究城市垃圾管理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审视现状,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并从保持优势来利用机遇、避免威胁、弥补弱势的角度,提出有助于构建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全文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从选题背景出发,概述深圳市城市垃圾管理问题的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并作简要评价,阐释相关术语及SWOT态势分析的定义,分析“垃圾处理”与“垃圾管理”两者的区别,以及概述本文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和创新意图。第二部分为深圳市城市垃圾管理状况概述。结合深圳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等情况,阐述深圳垃圾管理体制、垃圾收运手段、垃圾末端处理方式和设施等方面的现状。第三部分为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SWOT分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归纳深圳市在城市垃圾管理上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第四部分为改进和加强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对策建议。在态势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保持深圳优势的考量,从弥补弱势、抓住机遇、避免威胁三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视角看待城市垃圾问题;二是选取深圳市作为研究城市垃圾管理问题的具体对象;三是运用SWOT态势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垃圾管理问题并提出对策。

李娜[8](2015)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垃圾泛滥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难题,当前的研究重点已经不在于如何安全地控制和销毁垃圾上,而是在于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措施,正确对待垃圾这类“第二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垃圾产量巨大,但是目前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多种问题,既有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也包括经济和技术问题。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进行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风险分析指对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时由投资者或经营者决策失误产生的经济损失所进行的估算。经济效益研究是对拟建项目在经济和其他方面上的可行性研究,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同时为投资方,银行方面,工程施工等提供相关信息。一个好的项目除具有先进的技术先外,经济效益以及其能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城镇生活垃圾发电项目进行经济效益研究,可以得出该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依据。对于该行业而言,其经济效益研究方法与一般项目相比,需要考虑一些新的不同的情况,例如收入来源,融资方式等。本论文以日处理为1500吨采用BOT管理模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研究。经过分析可知,项目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可行性要求,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刘承毅[9](2014)在《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城市垃圾处理服务被认为具有纯公共品属性而完全由政府提供,形成了一整套行政色彩浓重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传统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导致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存在能力建设不足、处理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促进行业快速发展,2002年底,原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拉开了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取得显着成效,同时亦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案例研究以及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及其政府规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现有研究文献,分析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产品属性,回顾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绩效进行实证检验。以上游减量化环节的收费改革和下游处置环节的特许经营改革为主要内容,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以及体现竞争和产权改革的特许经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本文从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府规制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从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特许经营理论及其文献综述、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规制三个方面对相关的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其中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特许经营理论及文献述评中对特许经营的基本问题、关键问题以及特许经营研究新进展进行梳理;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规制中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依据、关键问题和研究新进展进行评述。第二,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与绩效评价。本文从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产品属性入手,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变量数据收集,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其中,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可分为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终端处置等多项业务环节,其终端处置环节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规模经济性、资产专用性;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尝试阶段、全面推行阶段以及规范和规制阶段;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第三,上游减量化环节收费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收费改革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收费改革发生在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上游减量化环节,征收垃圾处理费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减量化的有效手段。本文建立城市垃圾处理收费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市场化改革下影响生活垃圾排放量的多项因素,重点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以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垃圾处理收费等因素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得出我国目前实施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不能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结论,最后对我国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下游处置环节特许经营改革:风险识别与规避思路。体现竞争改革和产权改革的特许经营制度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的主要实现形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主要发生在下游垃圾终端处置环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搜集市场化改革以来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相关的典型案例,对特许经营中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面临十种主要风险。这些风险以其发生的时序,主要可归为特许经营的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以及终端控制阶段,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从行业准入、特许价格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风险的规制思路,为下面章节的规制机制设计提供了依据。第五,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与规制设计。针对前文第四、五章中分析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本文从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及质量规制三方面进行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与规制设计。其中,进入规制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准入实施分业务领域规制的思路,并设计具有可分性的招投标模型;价格规制方面,设计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定价模型,确定了能够反映处理成本的收费标准,并设计上游环节中体现竞争激励的浮动定额收费制度,完善了价格规制模式;质量规制方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不考虑声誉损失、考虑声誉激励、引入社会监督以及考虑声誉激励和公众参与情况下的四类博弈模型,得出引入声誉激励和公共参与能显着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水平。相对于己有的研究文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下垃圾处理收费、维护城建垃圾处理资金支出、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亦检验了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厂)个数等变量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得出市场化改革显着提升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结论。第二,提出了特许经营定价与浮动定额收费相结合的城市垃圾处理行业价格规制模式。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价格规制主要包括定价与收费两个主要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收费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城市垃圾处理价格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场(厂)建设和运营成本、收益、垃圾处理量,以及特许经营风险因素等,构建了能够反映生活垃圾处理成本的特许经营定价模型,以该模型所确立的价格为标准,设计了针对上游生活垃圾排放主体的并且体现竞争激励效应的浮动定额收费机制,完善和优化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价格规制模式。第三,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生活垃圾收费改革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居民生活垃圾回收与排放行为模型,深入分析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等变量对居民排放与回收行为的影响,得到生活垃圾收费具有显着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构建指标体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排放量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收费量、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多,随着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多。第四,设计了引入声誉激励和公共参与的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博弈模型。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育规制者、被规制企业与“第三种力量”之间的互动机制,注重公共参与在政府规制中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政府规制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将被称为“第三种力量”的社会监督主体纳入质量规制体系。本文构建引入声誉激励和社会监督因素的、并由社会监督主体、规制者与特许经营企业三方参与互动的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质量规制模型,得出了公共参与社会监督是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效果的有效途径。

朱晓毅[10](2013)在《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的垃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30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给中国人民带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与日俱增的城市生活垃圾,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被城市垃圾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垃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负面问题。因此,建立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实施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有效处理好垃圾,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增加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政府的面临的重要课题。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就是将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将其中可回收、可再生循环的资源分拣出来,进行再加工利用的一种处理系统,通过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特殊处置,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这些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2。通过有效建立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垃圾资源化体系使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企业则可以通过对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而对于城市拾荒者而言,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提高收入水平。如今,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作者历时半年,对北京、上海、广州的156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包括来自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中各环节的参与者。通过走访与资料文献调查,基本了解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目标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了解三个目标城市垃圾分类及资源化管理的市场的监管环境,理解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市场的商业架构,以及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与机制。为政府实现切实有效的管理,以促进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市场的发展,为更多的企业、组织效融入目标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论城市拉圾的再生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城市拉圾的再生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油页岩飞灰
        1.2.1 油页岩
        1.2.2 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
        1.2.3 油页岩飞灰的污染及其资源化意义
    1.3 城市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
        1.3.1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概况
        1.3.2 城市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的产生和危害
    1.4 三种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1.4.1 油页岩飞灰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现状
        1.4.2 城市垃圾焚烧底灰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现状
        1.4.3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现状
    1.5 灰渣微晶玻璃概述
        1.5.1 微晶玻璃的定义及分类
        1.5.2 灰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
        1.5.3 灰渣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油页岩飞灰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分析方法
        2.2.4 玻璃质熔渣的制备
        2.2.5 微晶玻璃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材料化学组成分析
        2.3.2 玻璃质熔渣的DSC分析
        2.3.3 玻璃质熔渣的析晶动力学分析
        2.3.4 碱度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主晶相的影响
        2.3.5 碱度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机械强度的影响
        2.3.6 碱度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耐化学腐蚀性的影响
        2.3.7 重金属毒性浸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复合型玻璃质熔渣的研究
    3.1 引言
    3.2 微晶玻璃的基础理论
        3.2.1 原料配方设计
        3.2.2 玻璃形成机理
        3.2.3 玻璃诱导析晶机理
        3.2.4 固态粉末烧结机理
    3.3 材料与方法
        3.3.1 实验原料
        3.3.2 油页岩复合灰的制备
        3.3.3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VS)的制备
        3.3.4 微晶玻璃的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油页岩飞灰和垃圾焚烧底灰的晶相分析
        3.4.2 油页岩飞灰和垃圾焚烧底灰的TG-DTA分析
        3.4.3 油页岩飞灰和垃圾焚烧底灰的化学组成分析
        3.4.4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的TG-DTA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与油页岩飞灰共烧结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主晶相的影响
        4.2.2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烧结收缩率的影响
        4.2.3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重量损失率的影响
        4.2.4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产品密度的影响
        4.2.5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抗压强度的影响
        4.2.6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耐酸耐碱性的影响
        4.2.7 重金属毒性浸出测试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固化/稳定化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原料
        5.2.2 重金属总量分析方法
        5.2.3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5.2.4 灰熔点分析方法
        5.2.5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VAS)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垃圾焚烧飞灰(FA)的化学组成和晶相分析
        5.3.2 垃圾焚烧飞灰的重金属形态分析
        5.3.3 垃圾焚烧飞灰的微热重和大物料量热重分析
        5.3.4 垃圾焚烧飞灰的灰熔点分析
        5.3.5 复合型玻璃质熔渣的化学组成和TG-DTA分析
        5.3.6 FA:VAS和烧结温度对产品晶相的影响
        5.3.7 FA:VAS和烧结温度对重金属残留率的影响
        5.3.8 FA:VAS和烧结温度对重金属毒性浸出的影响
        5.3.9 FA:VAS和烧结温度对Cl浸出的影响
        5.3.10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超负荷运作
        1.1.2 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及周边的污染
        1.1.3 城市垃圾填埋场缺少公众互动的景观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垃圾填埋场的发展研究
        1.3.2 国外垃圾填埋场的发展研究
        1.3.3 国内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
        1.3.4 国外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检索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实地调研法
        1.5.4 归纳分析法
    1.6 研究框架
2 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垃圾填埋场
        2.1.2 趣味性景观
        2.1.3 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
    2.2 相关理论
        2.2.1 风景园林学
        2.2.2 大地艺术
        2.2.3 环境工程学
        2.2.4 环境心理学
        2.2.5 美学
        2.2.6 人文学
        2.2.7 社会学
3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3.1 新加坡实马高垃圾填埋场(Semakau landfill)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1.1 场地概况
        3.1.2 实马高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
        3.1.3 小结
    3.2 西班牙Valld'en Joan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2.1 场地概况
        3.2.2 西班牙Valld'en Joan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
        3.2.3 小结
    3.3 美国拜斯比公园(Byxbee Park)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3.1 场地概况
        3.3.2 美国拜斯比公园(Byxbee Park)趣味性景观
        3.3.3 小结
    3.4 北京园博园——锦绣谷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4.1 场地概况
        3.4.2 锦绣园趣味性景观
        3.4.3 小结
    3.5 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5.1 场地概况
        3.5.2 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趣味性景观
        3.5.3 小结
    3.6 印度昌迪加尔岩石花园(The Rock Garden)的趣味性景观分析研究
        3.6.1 场地概况
        3.6.2 印度昌迪加尔岩石花园(The Rock Garden)趣味性景观
        3.6.3 小结
    3.7 案例总结
4 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对策
    4.1 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的特征
        4.1.1 人文价值——环境心理层面的需求
        4.1.2 社会价值——环保教育的直观形象
        4.1.3 景观价值——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
    4.2 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原则
        4.2.1 生态性
        4.2.2 可持续性
        4.2.3 因地制宜,体现场所精神
        4.2.4 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
        4.2.5 人的体验,重视公众参与性
    4.3 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要素分析
        4.3.1 从色彩方面营造趣味性景观
        4.3.1.1 色彩在趣味性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4.3.1.2 色彩设计的情感表达
        4.3.2 从造型方面营造趣味性景观
        4.3.2.1 点、线、面的趣味性
        4.3.2.2 景观元素的趣味性造型设计
        4.3.3 从材质方面营造趣味性景观
        4.3.4 从功能方面营造趣味性景观
    4.4 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的表达载体
        4.4.1 科普教育基地
        4.4.2 植物景观
        4.4.3 景观小品
        4.4.4 建筑形式
        4.4.5 可持续产业
        4.4.6 其他景观
        4.4.7 公众参与活动
    4.5 本章小结
5 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实例设计研究——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
    5.1 天子岭静脉产业园项目概况
        5.1.1 静脉产业园的概念
        5.1.2 杭州天子岭静脉产业园简介
        5.1.3 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项目背景
        5.1.4 自然条件
    5.2 设计原则
        5.2.1 尊重场地性质
        5.2.2 遵循植物次生演替规律
        5.2.3 大胆创新的趣味设计
    5.3 客源市场定位
    5.4 设计理念
        5.4.1 功能脉
        5.4.2 卡通脉
        5.4.3 情感脉
        5.4.4 景观脉
        5.4.5 生态脉
        5.4.6 人文脉
    5.5 功能分区
        5.5.1 资源再生利用区
        5.5.2 设备研发制造区
        5.5.3 教育研发区
        5.5.4 综合管理区
        5.5.5 商业服务区
        5.5.6 运动休闲区
    5.6 具体景点设计
        5.6.1 天池景区
        5.6.2 山行景区
        5.6.3 木集景区
        5.6.4 窦房景区
    5.7 趣味性景观的体现
        5.7.1 颜色
        5.7.2 建筑风格
        5.7.3 植物景观
        5.7.4 边坡设计
        5.7.5 标识系统
        5.7.6 景观小品设计——机甲勇士“Ti-ta”设计
        5.7.7 环境教育基地第二课堂
        5.7.8 公众参与活动
    5.8 本章小结
6 垃圾填埋场趣味性景观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致谢

(3)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上海市及发达国家及地区分类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
    2.1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概述
        2.1.1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2.1.2 上海市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现状
        2.1.3 上海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现况
        2.1.4 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5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保障体系
    2.2 发达国家及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2.2.1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2.2.2 德国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2.2.3 美国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2.2.4 台湾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2.2.5 小结
    2.3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2.3.1 垃圾分类环节
        2.3.2 转运环节
        2.3.3 末端处理处置环节
        2.3.4 评价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2.3.5 垃圾分类管理立法滞后
第三章 上海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及减量规划
    3.1 生活垃圾产量影响因素
    3.2 预测模型的选择
    3.3 基于物流平衡模型的短期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
        3.3.1 参数确定
        3.3.2 预测结果
    3.4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中长期预测
        3.4.1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3.4.2 灰色GM(1,1)模型
        3.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
    3.5 上海市生活垃圾减量规划
        3.5.1 源头减量和分类环节规划
        3.5.2 生活垃圾处理环节规划
        3.5.3 已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规划
第四章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可行性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实验过程及材料
    4.3 测试结果分析
        4.3.1 减量化效果
        4.3.2 能耗
        4.3.3 污染物排放
    4.4 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
    4.5 与就地生化处理机运行结果的比较
    4.6 生活垃圾就地减量预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4.6.1 收运模式的定义
        4.6.2 测算方法
    4.7 不同情景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4.7.1 现状的经济效益分析
        4.7.2 远期经济效益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保障机制
    5.1 源头减量和分类环节实施保障机制
        5.1.1 源头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机制
        5.1.2 废品回收规范布点、备案
        5.1.3 分类指导员制度
        5.1.4 垃圾收费制度
    5.2 收运环节实施保障机制
        5.2.1 分类运输
        5.2.2 收集运输特许经营
        5.2.3 运输车辆准运
    5.3 处理环节实施保障机制
        5.3.1 生态补偿机制
        5.3.2 技术评估机制
    5.4 填埋场封场后长期监测
    5.5 监督与管理制度
        5.5.1 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5.5.2 数据统计与发布
        5.5.3 举报人奖励
        5.5.4 服务企业信用评价
        5.5.5 社会监督员制度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
致谢

(4)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2、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三) 研究结构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
    (六) 研究阶段、步骤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城市生活垃圾
        2、垃圾治理主体
    (二)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理论基础
        1、治理理论
        2、公民参与理论
    (三)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内涵
    (四)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现实必要性
        1、城市生活垃圾的复杂性是实行治理的客观需求
        2、资金投入和科技水平是实行治理的现实需求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变迁是实行治理的内在需求
二、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东莞市城市概况
    (二) 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历程及现状
        1、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历程
        2、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三) 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
        2、原因分析
三、国内外城市垃圾治理经验及启示
    (一) 国内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及启示
        1、国内个别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简介
        2、经验启示
    (二)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及启示
        1、德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2、丹麦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3、日本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4、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启示
四、推进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分析
    (一) 强化政府的主导能力
        1、加强环卫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2、明确各级政府责任,重视环卫工作
        3、编制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规划
        4、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5、改善生活垃圾收费征收工作
        6、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法
    (二) 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监督机制
        1、健全环卫市场化竞争机制,保障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水平
        2、完善市场化监督机制
    (三) 积极推动公众力量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1、奖罚结合,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2、加强与公众沟通,提升东莞市垃圾终端处理能力
    (四) 探索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途径
        1、加大力度培育环保社会组织
        2、大力倡导让民间做垃圾分类工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5)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阐释
        1.3.1 政策执行
        1.3.2 餐厨垃圾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现状
        2.1.1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相关机构
        2.1.2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相关政策
        2.1.3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效果
    2.2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成因分析-基于史密斯模型
    3.1 史密斯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3.2 基于史密斯模型分析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
        3.2.1 政策本身的缺陷
        3.2.2 执行机构引发的执行问题
        3.2.3 目标群体的广泛性
        3.2.4 环境因素的阻挠与限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国内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经验
    4.1 国外相关经验分析及启示
    4.2 国内相关经验分析及启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建议
    5.1 基于理想化政策的维度
    5.2 基于执行机构的维度
    5.3 基于目标群体的维度
    5.4 基于政策执行环境优化的维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 ——深惠和北基垃圾治理的案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简单评价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特点与创新
二、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1、跨域治理
        2、行政协调
    (二) 理论基础
        1、资源依赖理论
        2、多中心治理理论
        3、协同治理理论
三、城市垃圾处理的产品属性与跨域治理
    (一) 作为公共事务的城市垃圾处理
        1、城市垃圾处理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从地方公共事务到区域公共事务
    (二) 城市垃圾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1、垃圾围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困境
        2、跨域治理:城市垃圾处理的新突破
        3、行政协调:跨域治理的关键
四、公民推动的行政协调:深惠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
    (一) 案例背景与概况
    (二) 纠纷中缓慢进展的行政协调分析
        1、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跨域治理中行政协调涉及的现有法律依据
        2、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中参与行政协调的多元治理主体
        3、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中的行政协调平台机构
        4、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中行政协调的方式
        5、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6、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中的行政协调监督约束机制
    (三) 公民参与在鸭湖垃圾填埋场纠纷案行政协调中的推动作用
五、政府主导的行政协调:北基垃圾合作治理案
    (一) 案例背景与概况
    (二) 北基垃圾合作治理中的行政协调分析
        1、北基垃圾合作跨域治理中行政协调涉及的现有法律依据
        2、北基垃圾合作治理行政协调中的多元治理主体
        3、北基垃圾合作治理中的行政协调平台机构
        4、北基垃圾合作治理中的行政协调方式
        5、北基垃圾合作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6、北基垃圾合作治理中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 政府在北基垃圾合作治理行政协调中的主导作用
六、深惠与北基垃圾治理经验比较与问题发现
    (一) 深惠与北基垃圾治理中行政协调的比较分析
        1、法律依据的比较
        2、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程度的对比
        3、行政协调方式的异同
        4、行政协调平台机构对比
        5、利益协调机制比较
        6、监督约束机制对比
    (二) 我国城市垃圾跨域治理行政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垃圾跨域治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2、政府主导功能缺失,社会协同不足
        3、行政协调方式单一,行政契约方式应用不足
        4、正式化的跨区域协调平台机构尚未构建完善
        5、城市垃圾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不足
        6、跨域治理行政协调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七、完善我国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行政协调的建议
    (一) 明确行政协调中的政府主导作用
        1、明确上级政府的主导规划作用
        2、明确地方城市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
    (二)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促进社会协同
        1、推动企业参与
        2、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
        3、促进公民参与
    (三) 行政协调方式多样化,构建创新性公共合作关系
        1、行政协调方式需要多样化
        2、促进行政契约的运用
    (四) 完善城市垃圾跨域治理行政协调的配套机制
        1、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2、搭建跨域协调机构,健全互动平台
        3、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4、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1.2.3 简要评价
    1.3 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阐释
        1.3.1 环卫相关术语定义
        1.3.2 垃圾管理与垃圾处理
        1.3.3 SWOT分析
    1.4 本项研究的方法、结构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框架结构
        1.4.3 创新意图
第2章 深圳市城市垃圾管理状况概述
    2.1 深圳市城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行政区域
        2.1.2 经济发展状况
        2.1.3 人口
    2.2 深圳垃圾管理现状
        2.2.1 管理体制
        2.2.2 垃圾收运
        2.2.3 垃圾末端处理
第3章 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SWOT分析
    3.1 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优势(Strenths)分析
        3.1.1 积极面对城市垃圾问题
        3.1.2 垃圾管理经验较丰富
        3.1.3 已推行垃圾分类回收
    3.2 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弱势(Weaknesses)分析
        3.2.1 严峻的生活垃圾产量形势
        3.2.2 垃圾产量与垃圾处理设施量矛盾突出
        3.2.3 未形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
    3.3 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3.1 上级政府重视应对城市垃圾问题
        3.3.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已有发展路径
        3.3.2.1 新加坡的垃圾管理体系形成路径
        3.3.2.2 日本的垃圾管理发展路径
    3.4 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威胁(Threats)分析
        3.4.1 周边居民对老虎坑垃圾焚烧厂的抗议
        3.4.2 周边居民对燕川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厂排放污染气体的请愿
        3.4.3 周边居民对白鸽湖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抵制
        3.4.4 周边居民对龙岗区红花岭焚烧发电厂排放臭气的投诉
    3.5 小结
第4章 改进和加强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保持优势,弥补弱势——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的对策建议
        4.1.1 提高决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4.1.2 提前规划选址,提高建设标准
        4.1.3 探索建立环保设施回馈机制
        4.1.4 创新设施建设理念
    4.2 保持优势,抓住机遇——构建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4.2.1 政府设立垃圾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
        4.2.2 强制垃圾分类
        4.2.3 完善法规规范
        4.2.4 加强财政保障
        4.2.5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4.2.6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设置环境保护教育
    4.3 保持优势,避免威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意见建议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2.1 国外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1.2.2 国内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1.3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的垃圾焚烧设备
        1.3.1 机械炉排焚烧炉
        1.3.2 循环流化床焚烧炉
    1.4 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研究的作用
        1.4.1 技术评价的作用
        1.4.2 经济效益研究的作用
        1.4.3 综合评估
第2章 经济效益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1 项目经济效益研究评估标准原则
    2.2 项目经济效益研究的标准
        2.2.1 按时间价值分类
        2.2.2 按经济含义分类
    2.3 项目经济效益研究方法
        2.3.1 净现值法
        2.3.2 净年值法
        2.3.3 内部收益率法
        2.3.4 净现值率法
        2.3.5 最小收益法
        2.3.6 差额分析法
        2.3.7 投资估算法
    2.4 经济效益研究标准间的关系
    2.5 经济效益研究标准的选择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评价体系
    3.1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3.2 垃圾焚烧发电投资现状
        3.2.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2.2 良好的市场前景
    3.3 垃圾焚烧发电的收益
        3.3.1 城市垃圾处理费与售电收入的关系
        3.3.2 如何定价垃圾处理费和电价
        3.3.3 项目电价与综合电价
        3.3.4 税收政策对项目的影响
    3.4 常用的企业化运营模式
    3.5 设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影响
    3.6 风险分析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作用
    3.7 国内典型的风险案例
第4章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例分析
    4.1 总体规划
        4.1.1 建设规模
        4.1.2 建设方式
    4.2 可行性分析
        4.2.1 经济可行性分析
        4.2.2 技术评价
    4.3 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第5章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合理化建议
    5.1 政策导向建议
        5.1.1 适合本地的经济规模
        5.1.2 完善垃圾分类制度
        5.1.3 完善垃圾收费机制
        5.1.4 决策水平提升
        5.1.5 完善垃圾焚烧项目的法律法规
        5.1.6 落实项目公开透明化
    5.2 投资方风险分析
        5.2.1 提高项目运行能力
        5.2.2 提高项目技术水平
    5.3 综合建议
        5.3.1 培养专业人才
        5.3.2 积极防范建成风险
        5.3.3 共同承担不可抗力风险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说明
    1.3 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2.1.1 公共产品理论
        2.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1.3 市政公用事业激励性规制理论
    2.2 特许经营理论及其文献评述
        2.2.1 特许经营的基本问题
        2.2.2 特许经营的关键问题
        2.2.3 特许经营研究新进展
    2.3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与规制综述
        2.3.1 相关政策综述
        2.3.2 关键问题
        2.3.3 研究新进展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与绩效评价
    3.1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产品属性
        3.1.1 技术特征
        3.1.2 经济特征
        3.1.3 产品属性
    3.2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
        3.2.1 初步尝试阶段
        3.2.2 全面推行阶段
        3.2.3 规范与规制阶段
    3.3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绩效评价
        3.3.1 理论假设
        3.3.2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3.3.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上游减量化环节收费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4.1 理论模型分析
        4.1.1 生活垃圾排放行为选择模型
        4.1.2 生活垃圾回收和排放行为模型
        4.1.3 主要结论
    4.2 实证检验
        4.2.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4.2.2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4.2.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4.3 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
        4.3.1 主要研究结论
        4.3.2 存在问题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下游处置环节特许经营改革:风险识别与规避思路
    5.1 多案例研究方法
        5.1.1 操作方法
        5.1.2 案例选择
        5.1.3 资料来源
    5.2 特许经营风险的归类与识别
        5.2.1 规划设计阶段的风险识别
        5.2.2 运营管理阶段的风险识别
        5.2.3 终端控制阶段的风险识别
    5.3 特许经营风险分析与规避思路
        5.3.1 特许经营风险分析
        5.3.2 风险规避思路
    5.4 本章小结
6 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与规制设计
    6.1 进入规制
        6.1.1 规制思路:分业务领域进入规制
        6.1.2 机制设计:具可分性的特许权招投标模型
        6.1.3 模型适用:分业务环节模式选择
    6.2 价格规制
        6.2.1 价格规制主要内容:定价与收费
        6.2.2 费用标准设计:特许经营定价模型
        6.2.3 收费模式设计:浮动定额收费制
    6.3 质量规制
        6.3.1 规制框架设计
        6.3.2 机制设计:多阶段质量规制博弈模型
        6.3.3 研究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垃圾资源化管理的概念、特点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垃圾资源化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第二节 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迫切性
        一、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法律体系的滞后
        二、中国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垃圾将无处填埋
        三、中国城市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严重
        四、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迫切性
    第二节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
        二、降低对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提升社会效益
第三章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第一节、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第二节、中国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一、北京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二、广州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三、上海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
第四章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中政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政府对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第二节 政府职能定位错位
    第三节 政府没有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引导
    第四节 政府缺乏良好的样本试点小区
第五章 外国及地区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成功实践
    第一节 欧盟国家的“绿点”模式
    第二节 台湾模式
    第三节 巴西模式
第六章 从政府角度看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政策改进
    第一节 政府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体系的政策制定中的职责改进
    第二节 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转换
    第三节 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路径改进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四、论城市拉圾的再生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油页岩复合灰制备微晶玻璃及其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D]. 张芝昆.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6)
  • [2]垃圾填埋场的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 ——以杭州市天子岭静脉产业园为例[D]. 李燕.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4)
  • [3]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规划研究[D]. 张琪.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4]东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袁顺章.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5]北京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黎.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城市垃圾跨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 ——深惠和北基垃圾治理的案例比较[D]. 黄祖海.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7]深圳城市垃圾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 邓敏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8]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研究[D]. 李娜.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3)
  • [9]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承毅. 东北财经大学, 2014(06)
  • [10]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为例[D]. 朱晓毅. 复旦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论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