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一、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2)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苏政办发[2021]8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28日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广州市人民政府[2](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认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规[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6月25日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游庆国[3](2021)在《生物转笼处理典型食品工业废水特性研究及其优化运行管理》文中认为食品工业废水具有高有机物、高悬浮物、高可生化性和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征,属于高污染、易降解工业废水,常见的处理工艺主要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在实际应用中均有工程实例。由运行管理模式导致能耗物耗增加,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膜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适宜长世代周期微生物生长,更适合食品加工废水处理。以生物转盘(RBC)为代表的旋转式生物膜反应器,因其特有的充氧与混合方式,更加节能高效;在此基础上改进结构,填充生物填料而制成的生物转笼,具有更大的生物膜附着生长面积、更高的生物量和处理效能。论文通过分析食品工业废水水质特征,设计开发一套一体化生物转笼污水处理装置;基于新开发的反应器,探究了反应器填料最适填充比、填料上生物膜性能、C:N负荷及不同转速下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特性及生物群落特征;通过反应器不同转速下能耗分析,得到比能耗,辅助指导反应器运行;基于反应器氧传质特征,构建基于DO衡算的氧传质模型并验证,进而利用模型解释反应器效果和特性,给出优化运行方案。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为:(1)基于食品工业废水构建食品工业废水水质典型特征,根据食品工业废水水质和处理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集成生物转笼反应器、调节池、二沉池、污泥干化池、加药箱、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于一体。该装置设计反应器有效体积为3 m3、处理能力12 m3·d-1和转速1~7 r·min-1,可对污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和运行调控。(2)反应器内转笼设置40个填料格,每个格子可填充0.11 m3填料。引入种子污泥并投加营养物质启动反应器挂膜,挂膜成熟探究了0.4~0.5、0.5~0.6、0.6~0.7、0.7~0.8、0.8~0.9和>0.9六个填充比梯度下生物膜状态和生物膜污水处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填料上生物膜量随填充比增加而变大,为65.02~147.23 mg/颗,但生物膜越厚密度越小,为68.10~59.79 mg·m-3;生物膜具有很好的COD去除和反硝化能力,且生物膜越厚反硝化能力越好。综合对比反应器填料填充比生物膜量、生物膜结构和生物膜性能,得到反应器最适填充比为0.7~0.9。(3)确定填料最佳填充比后,探究生物转笼反应器在不同C:N(C:N为20、25、30和35)的食品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能力和微生物群落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C:N≤30时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18%和86.27%,当C:N≥35时,COD和NH4+-N出水浓度开始上升,但COD平均去除率仍然大于90%;反应器内NO3--N和NO2--N的去除能力与温度成正相关,即温度越高NO3--N和NO2--N的出水浓度越低,分别低于4 mg·L-1和0.05 mg·L-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C:N≤30时,微生物多样性随C:N升高而增加,C:N≥35时,反应器内COD负荷较大,功能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导致出水浓度偏高。因而反应器适合处理C:N≤30食品工业废水。(4)在低C:N食品工业废水下探究不同转速下反应器对污染物去除特性,对反应器运行参数调优,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转速下(1.0~3.0 r·min-1下,梯度为0.5 r·min-1),反应器运行转速与COD去除速率成正相关,其平均去除速率为318.76~499.84 mg·L-1·h-1,理论上该反应器COD去除能力为21.92(±1.0)~36.85(±1.7)kg COD·d-1;反应器对NH4+-N平均去除速率为4.56~8.4 mg·L-1·h-1(转速2.0 r·min-1和2.5 r·min-1的NH4+-N平均去除速率最大,分别为8.4 mg·L-1·h-1和8.35 mg·L-1·h-1),理论上NH4+-N去除能力为0.3428~0.6114kg·d-1;反应器内COD越充足,出水NO3--N和NO2--N浓度越低。反应器能耗分析表明,转速越大能耗越高,去除单位质量COD(kg)能耗也越高(变化范围为0.11~0.17 k Wh·kg COD-1),与传统工艺相比转速为1.0~3.0 r·min-1,节能2.55%~90.69%。综合分析不同转速下COD、NH4+-N、NO3--N和NO2--N去除速率及能耗,确定反应器最佳运行速率为2.0~2.5 r·min-1。(5)根据不同转速下反应器DO变化规律,构建物理氧传质模型,并耦合“传质-反应”过程实现反应器水质预测和运行优化。论文从微观上对“空气-溶液”和“空气-生物膜”两个氧过程构建模型,宏观上计算出污染物去除速率和对耗氧量,对微观和宏观结果对比,完成模型验证。运用模型解释污染物降解速率随转速的线性变化关系和模拟给出满足要求的反应器运行方案。

柯仲祥[4](2021)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水水质预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文中提出污水处理过程存在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等特点,出水水质难以及时测量,导致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控制不及时,污水处理效率低下。为使出水水质达标,往往通过加大曝气量等措施来提高出水水质质量,但这些措施又会导致污水处理过程电能消耗严重。因此,本文以长沙某污水处理厂实际项目为背景,研究智能优化控制算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加以优化,以达到出水水质和能耗间的平衡。针对污水出水水质在线监测困难的问题,为及时获取出水水质反馈,本文以进水水质相关参数为辅助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出水氨氮和出水总氮进行预测。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优化SVM参数,并结合遗传算法(GA)的交叉及变异理念,最终建立基于IPSO-GA-SVM的出水氨氮和出水总氮的预测模型。仿真表明,IPSO-GA-SVM模型优于PSO-SVM和IPSO-SV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曝气过程溶解氧(DO)浓度及缺氧池中硝态氮(NO)浓度是影响污水处理过程电能消耗的重要因素。在预测出水水质的基础上,为降低系统的能耗,本文提出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IMOPSO),以出水水质和能耗为优化目标,以溶解氧浓度和硝态氮浓度为控制变量,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降低污水处理运行能耗。为提高优化效果,以1小时为一个优化周期,并将优化值作为底层PID控制器的设定值,实现溶解氧与硝态氮的跟踪控制。根据实际污水厂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分析控制系统的需求,设计基于三层网络的PLC控制系统。在完成硬件配置、上位机组态及控制程序编写后,利用OPC技术建立MATLAB控制优化站和Wincc之间的通讯,实现基于IMOPSO优化的DO和NO设定值的现场投运。现场投运效果表明,动态设定值调整策略能够使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降低。

唐敏,涂勇,白永刚,张龙[5](2020)在《化工园区污水收集系统升级改造》文中研究表明淮安市某化工园区为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园区污水收集系统实施了升级改造。将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重力合流输送的方式改造为"分质收集+集中监控+限时排放"的模式,实现了园区污水收集系统的智能管控。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了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量和出水达标率,降低了污水处理工艺的受冲击风险。

张璇[6](2020)在《水功能区(河段)纳污能力动态分析计算及过程化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江河湖泊是纳污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等的排放,让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面对河流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国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设定了河流限制纳污红线,要求对水污染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河流纳污能力的分析计算成为关键。在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文件的基础上,对河流纳污的管控就是河长制和强监管业务的重要方向。水域纳污能力核定、纳污潜力分析、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水功能区考核等一系列针对河流纳污管控的研究都是热点。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河长制的实施要求,面向强监管以及业务化提升的迫切需求,本文聚焦河段纳污能力的动态分析计算和水质目标的过程化管控,从河段纳污能力计算到潜力分析、从污染物沿河模拟到总量分配、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考核到在线评价,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的过程化动态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管理过程中,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在时空分布上,让考核能适应动态变化;在技术手段上,从理论到实践,让管控业务融合在管理过程中。围绕对河段水功能区考核和纳污管控的服务,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在分析传统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方法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多种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建立了考虑支流、取水的纳污能力综合计算模型,减少计算误差;提出了纳污能力多情景组合的计算策略,将不同排频方式、不同计算方法等计算条件采用多种情景进行组合;提出纳污能力区间化表达的方式,基于多情景组合,把涉及多条件下的成果汇集成区间,让决策有了决策空间,同时利于决策者结合自身经验更好地分析决策。(2)针对自然条件的动态变化、时空分布过程以及人工修复措施对纳污能力的提升作用及影响,提出了河段纳污潜力分析计算。从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的简化,到污染物沿河数值模拟,支撑了纳污潜力的定量化。把河道流量多尺度滚动预报与污染负荷模拟相结合,径流动态变化下纳污能力有适应提升的潜力;并且目前众多人为工程措施也能有效提升河段纳污能力。通过对污染负荷的动态模拟预测,定性定量结合,实现了河段纳污潜力的动态分析。(3)围绕河段污染负荷的动态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益,丰富管控目标要求,建立了双层多目标优化的负荷分配模型。不同管理层级的负荷分配具有不同的目标及约束,且都应考虑公平和效率原则;针对多种方案,研究了计划方案与实施方案之间的嵌套互馈机制,为动态过程化管控提供一种互馈机制,增强管理考核的适应性。(4)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潜力动态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过程化的在线评价考核机制。实时在线动态考核就是“强监管”的目标和核心业务。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在线评价、实时考核,联动河段限制纳污红线。用考核评价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贯穿在问题的处置过程中,引导问题解决,用在线评价、实时考核的方式实现过程化管控,随时随地发现河段水质问题,实现强监管。(5)对河段水功能区纳污的过程化管理,以及强监管新形势下的纳污能力考核创新,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把纳污能力计算、纳污潜力分析、污染物总量分配、水功能区动态考核这几部分业务都要融入管理的过程之中。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借助组件和知识图技术,建立了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过程化考核的管控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开展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实例应用。(6)提出了快速适应动态变化的的河段纳污能力计算及考核的过程化管控模式。该模式面向河流水质管理的全过程,针对关键环节的考核管控,以问题为导向,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线评价和考核问题的处理程度,适应过程化管控中发生的各种动态变化,不断反馈与调整,确保考核河段的水质达标,河段水功能纳污能力恢复,促进河段生态修复、健康可持续发展。

匡彪[7](2020)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生活污水智慧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颖[8](2020)在《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能源形势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水路运输以能耗小、成本低及载重量大的优势成为众多国家的重要物流方式之一,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港口建设和运营的同时对周边区域水环境带来了诸多污染,致使环境质量急剧恶化,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强对港区的污水处理项目的质量管理,来保障港口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本论文以N公司港区污水处理系统中堆场排水改造项目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及方法,以理论为基础借助5W1H分析法、PDCA循环原理和因果图法,分析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首先,本文对N公司港区污水处理系统中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回顾,发现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改进方案。其次,本文回顾了项目质量管理的经典理论、基本原理及相关方法,以理论为基础借助5w1h分析法、PDCA循环、因果图法对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最后,结合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从项目的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营运阶段出发,分析探讨这三个阶段对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时遇到的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法和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出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的改进方案,旨在为维护该项目的质量水平贡献力量,并为其他污水处理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康慧敏[9](2020)在《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COD深度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的文件要求,当地环保局要求昌乐城东污水厂在原有污水处理水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质排放标准,对现有设施进行提标改造,要求提标后排放水的化学需氧量(COD)≤40mg/L。提标方案及处理效果构成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本文为满足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改造需要,采用了深度混凝+臭氧接触活性炭过滤为主要COD去除方式的技术方案,针对其中技术细节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混凝小试、现场投药中试进行了影响因素对去除率性能影响实验,对深度混凝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小试及中试结果均表明,当聚合氯化铝、M180混凝剂、聚硅酸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药剂等4种絮凝剂投加量为75-100 mg/L时,满足出水COD去除率提高20%的设计目标,说明更换絮凝剂种类及优化絮凝剂投加量可以提高混凝沉淀的效果,满足设定要求。在原有的臭氧投加系统基础上增加活性炭滤池,现场实验来测试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改造的COD去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当臭氧投加浓度在30mg/L时,臭氧氧化-活性炭组合工艺可以保证出水稳定COD在40 mg/L以下。现场实现的深度处理工艺在线监测结果显示,强化混凝+臭氧氧化+后置活性炭过滤工艺可以满足现场对排放水COD深度达标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出水指标稳定。深度处理各工艺段COD去除率分别为混凝沉淀池COD去除率40%,强化混凝和连续流砂滤池COD去除率25%,臭氧氧化池及炭池和消毒COD去除率30%,深度处理各工艺段串联后COD去除率可达69%。工程投资成本和单位运行成本核算结果显示,深度处理部分臭氧投加的单位运行成本远高其他成本,说明臭氧氧化指标控制更加关键。经过上述研究和实验,确定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方案,实现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COD≤40 mg/L排放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赖偲[10](2020)在《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绿色高铁”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庞大的旅客发送量使得集便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成为当今我国铁路站段环保难题,此类高NH3-N、高CODcr、高P、高SS、高生物毒性、低C/N的“五高一低”处理难度大,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对排放水体造成冲击负荷影响以及环境生态风险。本文主要针对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污水中试系统中的污染物去除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了当前铁路站段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为核心的“MAP除磷+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电臭氧催化”中试系统,重点研究了“AAO+CANON+OAO”新型耦合脱氮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及稳定运行期间微生物种群结构,解析中试系统中典型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PCA主成分分析探究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同源性,并进行工程经济性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针对此类特征污水,在进水CODcr约1600mg/L、氨氮约1100mg/L、总氮约1150mg/L条件下,耦合生物脱氮工艺稳定运行期间CODcr、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98.5%,出水CODcr、氨氮、总氮浓度分别小于100mg/L、5mg/L、15mg/L,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各系统硝化、反硝化、CANON脱氮运行效果良好且稳定,优势菌属分布状况良好,CANON工艺段中Ignavibacteria(噬纤维菌纲)的存在表明可能存在部分铁氨氧化反应以协助脱氮;2.中试体系进水端检出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了抗生素的生物降解途径的可行性。去除途径主要依托生物降解、吸附、高级氧化作用,平均削减率在77%以上,与国内外污水厂相比出水端残留量更低。通过风险熵值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出水端磺胺吡啶、磺胺嘧啶、土霉素等处于中等或低风险,但磺胺甲恶唑仍具有较高环境风险。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同一主成分中元素可能来自同一人为源或混合源;3.根据中试实验结果,并结合铁路站段实际需求,对基于“MAP法+CANON+OAO”组合工艺的放大工程进行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此套组合工艺吨水运维费用粗估仅6元,相比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可节约电费60%、人工运维成本75%,吨水运维成本降低5元以上,能源回收收益约130万元/年(1000m3/d处理量),为我国铁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提供新思路。

二、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3)生物转笼处理典型食品工业废水特性研究及其优化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第2章 一体化生物转笼系统设计开发
    2.1 生物转笼构造与原理
    2.2 生物转笼工艺及设计
    2.3 监测系统设计与集成
    2.4 调控系统设计与集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物转笼反应器与生物膜性能
    3.1 材料与方法
    3.2 反应器除碳脱氮性能
    3.3 填料生物膜性能探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转笼反应器性能优化探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反应器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运行管理模型构建与验证
    5.1 反应器氧传质模型
    5.2 模型优化运行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4)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水水质预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2 智能算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污水处理过程工艺分析
    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2.2 AAO工艺
        2.2.1 AAO工艺原理及特点
        2.2.2 AAO处理效率的影响因素
    2.3 污水处理BSM1 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水出水水质预测
    3.1 支持向量机
    3.2 参数优化
        3.2.1 PSO算法
        3.2.2 基于层次差异的改进PSO算法(IPSO)
        3.2.3 混合的改进粒子群遗传算法(IPSO-GA)
    3.3 基于IPSO-GA-SVM的污水水质预测
        3.3.1 主要水质指标
        3.3.2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3.3.3 建模步骤
        3.3.4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污水处理能耗控制
    4.1 多目标优化问题
    4.2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4.2.1 基于改进密集距离的外部档案更新
        4.2.2 个体最优与全局最优位置选取
        4.2.3 算法性能度量
    4.3 基于改进的MOPSO的污水处理能耗控制
        4.3.1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建立
        4.3.2 优化控制过程
        4.3.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5.2.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5.2.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5.2.3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5.2.4 上位机监控系统
    5.3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5.3.1 粗格栅和提升泵控制
        5.3.2 溶解氧与硝态氮浓度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化工园区污水收集系统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进水水质及检测方法
    1.2 原有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2 改造方案
    2.1 设计思路
        (1)环保政策
        (2)污水收集方式
        (3)水质监控系统
    2.2 主要工艺单元及设计参数
        2.2.1“一企一管”系统
        2.2.2 一体化集中监控点
        2.2.3 水质监控系统
3改造前后运行效果及经济分析对比
4 结论

(6)水功能区(河段)纳污能力动态分析计算及过程化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污能力计算
        1.2.2 水污染总量控制
        1.2.3 水功能区考核管理
    1.3 传统管控方式存在的问题
    1.4 纳污过程化管控必要性
    1.5 纳污过程化管控思路及框架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河段纳污能力多情景组合计算
    2.1 纳污能力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2.2 传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2.3 考虑支流、取水的综合计算模型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型检验与验证
    2.4 多情景组合计算实例
        2.4.1 计算单元划分
        2.4.2 模型参数确定
        2.4.3 情景设置
        2.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2.5 纳污能力区间化表达
    2.6 本章小结
3 河段纳污潜力动态分析
    3.1 河道污染负荷估算
        3.1.1 水流运动模拟
        3.1.2 水质模拟
    3.2 污染物沿河数值模拟
        3.2.1 水质模拟实例
        3.2.2 水质传递影响模拟
    3.3 滚动预测下的河道流量确定
    3.4 纳污潜力提升手段
    3.5 纳污潜力提升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污染物总量动态分配
    4.1 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
        4.1.1 模型框架
        4.1.2 上层分配
        4.1.3 下层分配
        4.1.4 模型求解
    4.2 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应用实例
        4.2.1 上层分配结果
        4.2.2 下层分配结果
    4.3 控制方案多尺度动态互馈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水功能区动态考核
    5.1 考核指标及方法库建设
        5.1.1 考核评价指标库建立
        5.1.2 考核评价方法库建立
    5.2 在线评价机制
        5.2.1 在线评价决策流程
        5.2.2 问题识别
        5.2.3 问题处理
    5.3 水功能区动态考核实例
    5.4 本章小结
6 纳污过程化管控系统实现及应用集成
    6.1 支撑过程化管控的综合集成技术
    6.2 纳污过程化管控系统构建
    6.3 纳污过程化管控应用实现
        6.3.1 纳污能力多情景组合计算实现
        6.3.2 河段纳污潜力动态分析实现
        6.3.3 污染物总量动态分配实现
        6.3.4 水功能区动态考核实现
        6.3.5 纳污过程化管控流程实现
    6.4 纳污过程化管控应用实例
        6.4.1 信息查询
        6.4.2 纳污能力多情景组合计算
        6.4.3 纳污潜力动态分析
        6.4.4 污染物总量动态分配
        6.4.5 水功能区动态考核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组件与知识图清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和工具
第二章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项目现状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概况
    2.2 项目分析
第三章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项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3.1.1 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3.1.2 项目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
        3.1.3 项目的营运阶段存在的问题
    3.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3.2.1 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3.2.2 项目建设阶段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3.2.3 项目营运阶段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第四章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4.1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目标设定
    4.2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4.2.1 项目计划阶段质量管理方案
        4.2.2 项目建设阶段质量管理方案
        4.2.3 项目营运阶段质量管理方案
    4.3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第五章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5.1 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5.2 项目建设阶段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5.3 项目营运阶段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第六章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与改进
    6.1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效果评价
    6.2 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改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COD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需求
    1.2 国内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现状与分析
        1.2.1 絮凝沉淀技术
        1.2.2 过滤技术
        1.2.3 高级氧化技术
        1.2.4 活性炭吸附技术
        1.2.5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分析
    1.3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现状分析
        1.3.1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概况
        1.3.2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现状
        1.3.3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存在的问题
        1.3.4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必要性
    1.4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比选
        1.4.1 混凝沉淀
        1.4.2 过滤
        1.4.3 臭氧氧化
        1.4.4 活性炭吸附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OD深度处理工艺效果分析
    2.1 实验准备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2.1.4 实验水质及变化规律分析
        2.1.5 现场污泥运行情况
    2.2 深度处理絮凝剂实验室小试
        2.2.1 实验室小试
        2.2.2 试验步骤
        2.2.3 COD去除率
    2.3 深度处理絮凝剂现场投加中试实验
        2.3.1 深度处理絮凝剂废水处理现场中试
        2.3.2 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现场絮凝剂投加实验结论
    2.4 絮凝剂投加影响因素研究
        2.4.1 水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4.2 pH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5 絮凝剂投加量与去除率性能评价
        2.5.1 二沉池出水投加量与去除率性能
        2.5.2 絮凝沉淀池出水投加量与去除率性能
    2.6 絮凝剂产泥量变化分析
    2.7 臭氧氧化池运行调整分析
        2.7.1 臭氧氧化池投加量优化内容
        2.7.2 臭氧氧化池投加量优化实验
        2.7.3 臭氧氧化池投加试验结论
        2.7.4 臭氧氧化池与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效果优化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D深度处理改造方案与运行效果分析
    3.1 深度处理改造方案
    3.2 活性砂滤池运行调整分析
        3.2.1 活性砂滤池运行存在的问题
        3.2.2 活性砂滤池工艺问题整改
    3.3 深度处理COD运行效果分析
    3.4 目前在线监测数据
    3.5 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监控平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本、工程应用技术经济分析
    4.1 药剂吨水成本对比
    4.2 工程设备材料及运行成本对比
        4.2.1 工程设备费对比
        4.2.2 运行成本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10)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概述
        1.1.1 高铁发展趋势与污水水质特点
        1.1.2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中抗生素的危害
    1.2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处理现状
        1.2.2 国内外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废水中氮素污染物控制技术
        1.3.1 物理化学法废水氮素控制技术
        1.3.2 生物法废水氮素控制技术
    1.4 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2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水质概况
    2.2 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
    2.3 设计水量及水质
    2.4 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
        2.4.1 工艺流程图
        2.4.2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说明
        2.4.3 Anammox菌种及污泥
    2.5 检测与分析方法
        2.5.1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2.5.2 抗生素指标样品采集与处理
        2.5.3 抗生素检测与分析—HPLC-MSMS法
        2.5.4 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及分析方法
3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深度脱氮效能
    3.1 中试装置运行条件
    3.2 中试装置启动研究
        3.2.1 中试装置污泥驯化
        3.2.2 中试装置AAO-CANON工艺段的联合启动
        3.2.3 中试装置OAO工艺段的启动
    3.3 稳定运行期污染物去除效能探究
        3.3.1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效能
        3.3.2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总氮去除效能
        3.3.3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CODcr去除效能
    3.4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微生物学分析
        3.4.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3.4.2 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3.4.3 微生物样本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试处理系统中抗生素削减行为探究
    4.1 引言
    4.2 中试处理系统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解析
        4.2.1 磺胺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残留分析
        4.2.2 磺胺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4.3 中试处理系统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解析
        4.3.1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残留分析
        4.3.2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4.4 抗生素类污染物PCA主成分分析与削减行为探究
        4.4.1 两大类抗生素与常规指标的PCA主成分分析
        4.4.2 磺胺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削减行为分析
        4.4.3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削减行为分析
        4.4.4 环境风险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经济性分析
    5.1 基于中试组合工艺的改造工程经济性分析
        5.1.1 基础建设成本
        5.1.2 电气设备成本
        5.1.3 运行维护成本
        5.1.4 能源回收收益
        5.1.5 经济总效益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2)
  • [3]生物转笼处理典型食品工业废水特性研究及其优化运行管理[D]. 游庆国.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8)
  • [4]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水水质预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D]. 柯仲祥.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化工园区污水收集系统升级改造[J]. 唐敏,涂勇,白永刚,张龙. 中国给水排水, 2020(18)
  • [6]水功能区(河段)纳污能力动态分析计算及过程化管控研究[D]. 张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生活污水智慧治理研究[D]. 匡彪. 东南大学, 2020
  • [8]N公司港区堆场排水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陈颖.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昌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COD深度处理研究[D]. 康慧敏.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10]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D]. 赖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工业污水水质及排放总量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