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一、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香[1](2021)在《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缓冲吸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在轴向静态压缩和动态跌落冲击作用下能够通过纸瓦楞管/纸蜂窝管与聚乙烯泡沫的形变耗散和吸收外部能量,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类填充双管状缓冲吸能结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和跌落冲击条件对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能量吸收效果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通过轴向静态压缩试验,利用总吸能、比吸能、比总体效率、初始峰值应力、平均应力、压缩力效率评价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缓冲吸能特性,结果表明,Y向纸瓦楞双管的能量吸收效果比X向管好,而X向纸瓦楞双管在静态压缩过程不会产生过高的应力而损害被保护物体。随着管长比的增加,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总吸能增加,比总体效率下降。其次,在不同跌落冲击条件下对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进行轴向跌落冲击试验,得到加速度-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通过计算得到轴向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X向纸瓦楞双管的轴向跌落冲击缓冲吸能特性优于Y向管。Y向EPE双填充纸蜂窝双管的吸能效果优于X向管,而X向EPE单填充纸蜂窝双管的抗冲击性能优于Y向管。随着管长比的增加,EPE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比吸能和比总体效率下降。X向纸瓦楞双管发生手风琴变形模式,Y向纸瓦楞双管发生稳态渐进屈曲,纸蜂窝双管的轴向压缩变形会产生边角撕裂、结构失稳等现象。最后,总结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轴向静态压缩和跌落冲击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压缩变形特征和缓冲吸能特性。

贺奇[2](2021)在《机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经纱和纬纱在空间方向上具有独特的排布方式,在自身走向独立的同时经纱与纬纱互相交织,极大地增强了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因而在需要材料具有抗冲击、不容易分层、抗蠕变及热膨胀的系数较小等优异性能的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复合材料一般都是非均匀材料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因此,研究其细观结构且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的特点,隔热、透波性能比较优异,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弯刚度,增强结构承受弯矩的能力。因而在航空航天、军用舰艇、汽车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文章采用有限元法和多尺度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进行研究,合理的假设出了纱线在复合材料内部的截面形状以及空间走向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纱线在复合材料外部因受力不同而与内部纱线截面变形不同的问题。利用编织软件Tex Gen建立了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细观有限元单胞模型,然后将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后续计算,通过修改其INP文件实现了对模型的材料属性的赋予、边界条件的定义以及计算载荷的施加,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的经纱穿越纬纱层数以及纤维体积分数的情况下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同时建立了复合材料宏观等效薄板,对其振动模态进行了研究。利用纤维平纹布、铝蜂窝芯子以及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制备了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使用特别定制的夹具和压头,对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研究了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振动模态以及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在现有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到纱线在复合材料内部的空间走向和截面形状,建立了用于计算分析的有限元单胞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分析,实现了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预测。讨论了经纱穿越纬纱层数、纤维体积分数对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在传统拉伸以及剪切载荷下复合材料模型的应力应变场分布云图,进而分别确定了基体和纱线的最大和最小应力区域。通过前文的研究,得到了复合材料的一系列材料参数。利用有限元法将复合材料等效为均匀的薄板结构,结合已经得到的复合材料力学参数,对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等效薄板的前四阶振动模态和固有参数进行了分析。至于对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文章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法制备了碳纤维层合板和玻璃纤维层合板,使用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共混后作为胶黏剂将碳纤维面板与铝蜂窝胶接在一起成为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通过实验法,主要研究了载荷施加速率以及铝蜂窝边长对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袁健[3](2020)在《空间相机碳纤维蜂窝夹层光机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间光学遥感技术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满足用户高分辨率、大视场的使用需求,空间相机中主要光学元件的口径不断增大、支撑结构日益复杂,不断提高的整机重量与火箭有限的运载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空间相机支撑结构的轻量化率、减轻整机重量,对空间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新型结构材料是提升空间相机轻量化率的重要途径,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材料,具有面密度低、比刚度高、抗疲劳特性好等优点,是实现空间相机轻量化设计的理想材料。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现已成为航天领域内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国外已将该材料应用到诸多天基光学仪器中,而在我国,该材料在空间相机中的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该领域内缺少相关的科研实践。因此,本文围绕基于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的空间相机光机结构设计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性工作。为了适应空间相机的分析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正交各向异性实体单元的蜂窝夹层结构建模方法,用以替代工程分析中普遍采用的二维建模方法。新方法中将蜂窝芯子等效为“中间层”,分别使用实体单元和壳单元表征蜂窝芯子和面板,该方法可以直观地表征蜂窝板内部的受力情况和局部变形。结合蜂窝的力学特性,本文推导出用来描述中间层等效物理属性的9个独立弹性参数表达式。通过在算例中与精细模型间的比较,以及对典型蜂窝夹层结构单机安装板进行模态敲击试验,数据表明该建模方法可以充分体现蜂窝夹层结构的力学特性,同时其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结构轻量化率、改善相机工作性能,本文尝试运用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为某型号同轴空间相机设计主承力板。结合该相机的光机结构特点,基于传统“碳纤维面板+铝蜂窝芯子”的夹层结构设计了铝蜂窝主承力板方案,基于“全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理念设计了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方案,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均选用M40J环氧基预浸料,铺层顺序按照[0°/45°/90°/-45°]S执行,并向蜂窝夹层结构中引入加强措施,以实现提升整体刚度和局部粘接强度的目的。采用前文提出的蜂窝夹层结构等效建模方法,建立各方案的整机模型,分析讨论了蜂窝主方向、蜂窝芯子规格、夹层结构关键参数等对主承力板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同轴相机底部支撑点布置方式对相机工作性能的影响。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发现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方案在工作性能、轻量化率和工艺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更加适合应用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要求的光机结构设计之中。针对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方案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优化设计工作。本着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的原则,提出两种结构紧凑且适用于夹层结构的埋件形式,即独立式埋件和贴片式埋件。建立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方案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进而基于Isight环境建立主承力板的集成优化模型;开展灵敏度分析,研究蜂窝夹层结构中各主要参数对相机主要精度指标的影响;在集成优化的过程中,以整机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兼顾相机主要性能指标,运用MIGA算法确定了主承力板中各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经优化得到的最终方案中,外径φ484mm圆形主承力板高42mm,结构最薄处为蜂窝侧壁,仅0.64mm厚,上、下面板分别厚1.92mm、1.28mm,设计重量仅为1.98kg;对空间相机开展全面的仿真分析,得到主次镜最大相对位移和转角仅为3.719μm和3.38″,充分满足光学允差要求,整机一阶分析基频达到114.4Hz,正弦及随机振动中的放大倍率适中,说明此时相机具有优良的空间环境适应能力和动力学特性。围绕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方案,充分考虑连接强度、可靠性等问题,制定了独特的全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制备工艺,详细阐述了全碳纤维主承力板的成型过程,讨论了其中的工艺难点以及相关制备细节。成功研制了一件全碳纤维主承力板,实测重量仅为2.01kg,与该相机原铝基碳化硅主承力板相比,质量减轻了约67.6%。对主承力板进行了高低温热循环试验,通过三坐标测量发现试验前后各主要安装面的平面度保持良好。以全碳纤维主承力板为核心搭建力热样机,开展了一系列环境试验及相应测试,包括:对全碳纤维主承力板进行模态敲击试验,测量其模态信息;通过翻转试验中测量基准棱镜夹角变化,对力热样机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量加以测试;通过力热样机的振动试验,测试整机基频和关键位置的加速度响应,并复测基准棱镜相对夹角;将高精度正样主镜与主承力板连接,用干涉仪检测该状态下的主镜面形,等等。装调重力作用下,力热样机主次镜间相对转角及主镜与主承力板间的相对角度分别仅为2.88″和0.36″;测得力热样机的基频为110.74Hz,关键部位的加速度放大倍率适中,大量级振动试验后主要棱镜间夹角变化量均在3″以内;将主镜安装到主承力板上,其面形RMS值优于0.02λ。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全碳纤维主承力板不仅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还具备合适的动静态刚度和充分的强度,能够满足光机系统的装调需求和运载对遥感器的动力学要求,以上研究较为准确地展示了全碳纤维主承力板的力学特性和此时空间相机的工作性能。本文的研究充分验证了全碳纤维主承力板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以及文中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文中所做的探索对今后蜂窝夹层结构在空间相机中的应用及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张忆宁[4](2020)在《动车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备舱强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列车的不断提速,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材料、传统结构满足列车综合性能的技术难度大,而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耐候以及可设计性等优点,且在航空航天、船舶等交通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加大对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在承载零部件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以高速列车复合材料设备舱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设备舱进行了静强度、疲劳强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设备舱有限元模型。基于等效理论计算得到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等效力学参数,建立等效前后局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验证了等效力学参数的合理性。基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对碳纤维设备舱进行了静强度、疲劳强度分析。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含单向布、双向布两种材料的UMAT子程序,分别建立了静载与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损伤分析模型。利用文献中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模拟误差在10%以内。基于可靠的模型对碳纤维设备舱进行了静强度、疲劳强度分析,得到结构较薄弱部位。此外在满足静强度的基础上又对碳纤维设备舱进行了破坏载荷分析,得到骨架失效载荷以及裙板脱落的极限载荷。利用Opti优化软件对碳纤维设备舱进行了铺层结构优化设计。基于底板的载荷位移曲线对复合材料铺层角度、铺层厚度、铺层顺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到了底板最优铺层结构。对碳纤维设备舱进行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以及铺层顺序优化,实现了进一步轻量化,并对优化后的碳纤维设备舱进行了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碳纤维设备舱满足强度要求,减重21.4%。图76幅,表17个,参考文献87篇。

郝彤星[5](2020)在《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蜂窝板的振动特性分析》文中提出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因具有金属结构不可比拟的优点,已愈发广泛地应用于飞机雷达罩、操纵舵面和翼肋等次承力结构处。但鉴于蜂窝结构特殊的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其结构的性能对湿热等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对蜂窝结构件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持续适航条款的满足,必须充分考虑服役中预期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据此,本文将由复合材料层合板与Nomex蜂窝芯构成的蜂窝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定性预测结合仿真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湿热环境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分段剪切变形理论,考虑湿度与温度的等效性,求解了蜂窝板的振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四端固支的复合材料蜂窝板精细化模型。分别讨论了温度、吸湿量、温湿度联合作用对蜂窝薄板与厚板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发现:(1)对于蜂窝板固有频率的变化,吸湿量每增加0.1%比温度升高10K更敏感;(2)相同的湿热环境下,蜂窝厚板结构的固有频率比薄板结构高;(3)温湿度的联合作用比它们单独作用的叠加,对蜂窝板固有频率的影响更大。其次,考虑到三明治夹芯板理论在保证运算精确度的前提下,运算效率相对较高,故采用此等效模型对含板芯脱胶复合材料蜂窝板在湿热环境下的振动特性展开分析。算例结果表明:(1)吸湿量在0.5%-0.75%之间时,25%脱胶面积的蜂窝板首先出现了屈曲效应;(2)当湿热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脱胶面积的增加,会使蜂窝板结构更早地进入湿热屈曲的状态;(3)蜂窝板中心处脱胶对结构整体刚度降低的影响最大;(4)当湿热联合作用时,脱胶损伤在蜂窝板边缘的情况较损伤在中心的情况,受屈曲效应的影响更加明显。最后,依据相关民用客机的SRM(Structural Repair Manual,即结构修理手册),探讨了搭接长度和表面附加补片对湿热环境下阶梯挖补修理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搭接长度的增加会使蜂窝板修理结构的整体刚度降低,导致固有频率减小;(2)相比于一阶固有频率,阶梯搭接长度的增加,使得二、三阶固有频率降低的比率受湿热环境的影响更明显;(3)表面附加补片个数由0增至2时,挖补修理蜂窝板的一阶固有频率持续降低,且下降的幅度近似与附加补片的个数成正比。

曹俊成[6](2020)在《基于复合材料和轻质结构的机床基础件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机床基础件作为高精密机床的主要部件,其抗振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直接影响着高精密机床的加工精度,制约着高端机床的发展。铸铁作为机床基础件的传统材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高精密机床的需要。为此,人们开始将其他材料用于机床基础件的制造中,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振性和高阻尼比,轻质蜂窝结构具有质量轻和散热性能好的特点逐渐开始应用于机床部件中。本文采用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和轻质蜂窝结构对机床基础件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机床基础件和整机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复合材料和轻质蜂窝结构进行相关理论介绍与分析。运用细观力学中的均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纤维混凝土的弹性刚度。推导了蜂窝夹层结构的重量计算公式,利用力学等效模型-三明治夹芯板理论求得六边形蜂窝结构的等效弹性常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六边形蜂窝夹层结构的等效密度。其次,将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应用于机床床身。分析了纤维混凝土中掺杂纤维的种类、长径比、掺量改变时对纤维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进而将复合材料应用在高速加工中心的床身上,分析了掺杂纤维的属性和含量改变时对床身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趋势。再次,将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和轻质蜂窝夹层结构应用在机床工作台上,设计了两种不同夹芯层的三明治结构工作台。分别对工作台的受力情况和热源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工况条件下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台进行了静、动态和热性能仿真分析,对比了两种工作台之间性能的差异性。最后,在保持原机床立柱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对立柱进行了改进设计。将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和轻质蜂窝结构有针对性地应用在机床立柱的侧壁和横梁上,对新设计的机床立柱进行了动态性能的分析,并将改进后的立柱装配到机床整机中,分析了整机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机床整机的抗振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对于实现机床的高精密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洪锦放[7](2019)在《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与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玄武岩纤维缝合增强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中间泡沫为PMI泡沫。然后对泡沫夹层数目进行多夹层设计,使用缝线将各层面板与泡沫缝合为一个整体,利用真空辅助的树脂模塑传递成型(RTM工艺),得到标准冲击试验件,对冲击后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了50 J冲击能量下,未缝合与缝合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探索其损伤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缝合密度、冲击能量和泡沫层数对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的影响,探讨多层与缝合对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影响的机理,最后对比有限元模型与实验中载荷-时间曲线,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由于面板与泡沫被拆分为多层后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通过变形吸收更多的能量。而缝合可以提高材料厚度方向上的强度与刚度,且将各层捆绑粘结为一个整体,同时抑制了裂纹的发生与蔓延,所以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与单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低速冲击性能,且层数越多性能越好,其中泡沫夹层为三的复合材料损伤面积减少14%,损伤深度减少34%,缝合密度5x5 mm三层夹层复合材料比单层的损伤面积减少23%,损伤深度减少53%。所以缝合能进一步提高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性能。以三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模拟为例,当缝合密度为3x3 mm时,损伤面积降低了46%,损伤深度减少32%,其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提高。由此说明,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与夹层数目的增加,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越好。

杨坤,张玮,杜度[8](2019)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一类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上下表层和芯层复合组成,具有比强度高、阻尼性能好、纤维铺层可设计、质量轻等优点的结构,常作为工程减振结构使用,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对该类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夹层结构力学分析模型、芯材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粘弹性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粘弹性复合材料夹层梁/板、离散芯材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梳理和归纳,总结得出了不同结构动力学特性的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指出了不同类型结构理论或数值计算存在的突破难点,以及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未来研究的趋势。研究认为:过往,结构阻尼性能预报材料遵循不考虑频变到频变特性,逐步逼近粘弹性特性的历程,研究对象具有从规则对象到大型复杂外形结构的趋势;未来,在理论求解方面,夹层梁/板动响应封闭解还需深入研究;对于结构动态响应研究,针对自由铺层表层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求解还需结合板条传递函数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以降低计算规模和难度,寻求能逼近材料力学行为且适应数值求解的材料本构模型,并相应完善数值求解方法将成为研究热点。

盛涛,江海军,郑金华,钱云翔,冯君伟,郑志远[9](2019)在《锁相红外热波法在碳纤维夹层结构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碳纤维网格面板蜂窝夹层结构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等优点,在航天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碳纤维网格面板蜂窝夹层结构的特殊性,传统无损检测手段对其粘接质量检测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锁相红外热波法对其粘接质量进行检测,模拟了3种类型的缺陷:网格面板碳纤维之间的脱粘、网格面板与蜂窝之间的脱粘、聚酰亚胺薄膜与网格面板之间的脱粘,并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锁相红外热波法对上述3种类型的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陈晓健[10](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的压缩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发成为解决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资源离不开深海装备,其通常借助轻质材料提供浮力。目前,轻质材料多采用玻璃微珠/环氧复合材料,但其密度大,耐水压性差,提供的浮力小,难以满足深海装备的技术要求。因此,设计一种兼具低密度与高承载性能的浮力结构是亟需解决的课题。复合材料蜂窝结构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可设计性强的轻质夹芯结构,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现有的蜂窝结构都是直壁构型,蜂窝壁易于发生屈曲失效,承载能力不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曲壁蜂窝拓扑强化方法,设计并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研究该结构面外压缩和静水压缩性能,揭示其失效模式和破坏机理。首先,从理论上预报蜂窝结构的破坏强度,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法与制备工艺。为了减缓屈曲失效,提高蜂窝结构的截面惯性矩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考虑到加工复杂性和组装难度,最终将蜂窝构型设计为圆弧相切的曲壁结构。然后采用模压法制备出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使用结构胶膜粘结固化蜂窝结构与碳纤维面板,得到碳纤维曲壁蜂窝夹芯结构。其次,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的面外压缩性能。根据上述的构型设计和制备工艺,制备了单向和编织两种碳纤维蜂窝结构,仿真其破坏过程以及压缩强度。仿真发现蜂窝结构由于出现屈曲失效,导致结构发生破坏,实验研究曲率半径、单胞壁厚和相对密度对蜂窝结构强度和模量的影响。总结实验结果发现,与现有铝蜂窝结构对比,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具有优异的面外压缩性能,当密度为0.2 g/cm3时,面外压缩强度为87MPa,是现有铝蜂窝结构强度的5倍左右;比强度为416 × 103 m2/s2,是现有铝蜂窝结构比强度的4倍左右。综上可知,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具有优异的面外压缩性能,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研究碳纤维蜂窝结构在深海装备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一步研究其在静水压力下的力学性能,首先通过仿真分析研究其力学响应、静水压缩强度和失效机理。综合考虑蜂窝结构的密度以及强度,确定相对密度为1 0%的蜂窝构型为水压模型,仿真结果发现,相比于面外压缩实验结果,静水压缩强度有所下降。分析破坏过程可知,与面外压缩破坏过程不同,蜂窝夹芯结构在承受水压载荷时,面板在没有蜂窝支撑的区域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其与芯子端部接触的区域形成一个曲面,芯子端部受到复杂载荷,出现应力集中问题,最终导致蜂窝夹芯结构提前失效。最后,设计和制备了耐水压试件,测试试件的静水压缩性能。实验结果发现,试件的失效模式与仿真结果吻合,均先是蜂窝芯子发生破坏,进而面板发生坍塌;实验结果为36MPa,与仿真强度吻合。同密度玻璃微珠材料只能承受6MPa左右的水压,而本文设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耐水压性能达到36MPa,与之相比提高6倍。说明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应用于深潜装备中,可大幅提升浮力结构力学性能,同时达到减重和减小体积效果,使其可以搭载更多有效载荷,提高其综合性能。

二、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缓冲吸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纸瓦楞、纸蜂窝与聚合物泡沫
        1.2.2 管状结构
        1.2.3 填充管状结构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样结构及关键吸能指标
    2.1 试样结构
    2.2 关键吸能指标
3 轴向静态压缩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2 静态压缩变形特征
        3.2.1 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双管
        3.2.2 聚乙烯泡沫填充纸蜂窝双管
    3.3 缓冲吸能特性
    3.4 缓冲吸能特性分析
        3.4.1 管方向的影响
        3.4.2 管长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轴向跌落冲击试验分析
    4.1 跌落冲击试验
    4.2 加速度时间响应曲线
    4.3 管壁变形模式
        4.3.1 纸瓦楞双管的管壁变形模式
        4.3.2 聚乙烯泡沫对纸瓦楞双管变形的影响
        4.3.3 纸蜂窝双管的轴向压缩变形
    4.4 缓冲吸能特性的试验结果
    4.5 缓冲吸能特性分析
        4.5.1 管方向的影响
        4.5.2 聚乙烯泡沫填充方式的影响
        4.5.3 管长比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2)机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机织复合材料模态研究现状
        1.2.3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分析方法
    1.4 主要内容
第2章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2.2.1 几何模型
        2.2.2 弹性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2.3 材料属性和网格划分
        2.3.1 材料属性
        2.3.2 网格划分
        2.3.3 边界条件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应力云图
        2.4.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2.4.3 经纱穿越纬纱层数和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薄板的振动特性分析
    3.1 复合材料薄板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3.2 复合材料薄板振动分析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经纱穿越纬纱层数和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
        3.2.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3.3 小结
第4章 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4.1 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试样制备
    4.2 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压缩实验
    4.3 复合材料铝蜂窝夹层结构压缩实验结果
    4.4 玻璃纤维层合板铝蜂窝夹层结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玻璃纤维层合板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4.4.2 铝蜂窝边长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4.3 铝蜂窝厚度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5 碳纤维层合板铝蜂窝夹层结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碳纤维层合板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4.5.2 铝蜂窝边长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5.3 上下面板厚度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5.4 铝蜂窝厚度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5.5 上下面板厚度不同时试验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空间相机碳纤维蜂窝夹层光机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背景
        1.3.1 主承力板设计要求
        1.3.2 常见结构材料及其局限性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蜂窝夹层结构等效建模方法研究
    2.1 常规二维建模方法
    2.2 基于正交各向异性实体单元的等效建模方法
        2.2.1 方法描述
        2.2.2 等效弹性参数的推导
        2.2.3 其它等效参数的推导
        2.2.4 中间层等效参数小结
    2.3 仿真分析精度比较
        2.3.1 算例描述及蜂窝板建模
        2.3.2 静力变形
        2.3.3 模态分析
    2.4 模态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主承力板方案研究
    3.1 光机系统描述
        3.1.1 系统组成及结构特点
        3.1.2 公差分配
    3.2 材料选择分析
        3.2.1 碳纤维复合材料选型
        3.2.2 铺层方式及材料物理属性
        3.2.3 蜂窝及埋件材料
    3.3 蜂窝夹层加强方案及接口
        3.3.1 结构加强措施
        3.3.2 接口布局
    3.4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主承力板方案
        3.4.1 “碳纤维面板+铝蜂窝芯子”主承力板
        3.4.2 “全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主承力板方案
        3.4.3 有限元建模
    3.5 蜂窝夹层主承力板初步仿真分析
        3.5.1 蜂窝主方向讨论
        3.5.2 同轴相机支撑点布置方案比较
        3.5.3 夹层结构主要参数影响
        3.5.4 应力分布和变形趋势
    3.6 两种蜂窝夹层结构主承力板方案间的比较
        3.6.1 工作性能初步评估
        3.6.2 等效弹性参数及轻量化率
        3.6.3 工艺及结构差异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精度全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主承力板的优化研究
    4.1 全碳纤维蜂窝夹层埋件设计
        4.1.1 独立式埋件与贴片式埋件
        4.1.2 相机支撑点共用埋件
    4.2 全碳纤维主承力板的结构参数
    4.3 主承力板参数化建模
    4.4 蜂窝夹层结构的集成优化设计
        4.4.1 光机结构的集成优化方法
        4.4.2 基于Isight的集成优化模型
        4.4.3 灵敏度分析
        4.4.4 优化问题描述
        4.4.5 基于MIGA算法的参数优化
    4.5 空间环境适应能力分析
        4.5.1 分析内容及工况设置
        4.5.2 分析结果
    4.6 动力学分析
        4.6.1 模态分析
        4.6.2 正弦振动分析
        4.6.3 随机振动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稳定性全碳纤维主承力板的制备工艺研究
    5.1 全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制备工艺
        5.1.1 制备难点
        5.1.2 全碳纤维主承力板制备过程
        5.1.3 结构特点及工艺细节
    5.2 全碳纤维蜂主承力板实物
    5.3 消应力措施及稳定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样机试验、测试及性能研究
    6.1 主承力板模态试验
    6.2 力热样机静力学变形量测试
        6.2.1 测试方法及原理
        6.2.2 测试过程及结果
    6.3 力热样机振动试验
        6.3.1 扫频试验
        6.3.2 正弦振动试验
        6.3.3 随机振动试验
        6.3.4 整机基频复测
        6.3.5 静力学变形量复测
    6.4 主镜面形检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动车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备舱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
        1.2.1 国外应用现状
        1.2.2 国内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关于复合材料强度研究现状
        1.3.1 复合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方法
        1.3.2 渐进失效分析研究现状
        1.3.3 疲劳分析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设备舱模型的建立与蜂窝夹层结构的等效验证
    2.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2.1.1 材料本构模型及应力分析方法
        2.1.2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2.1.3 材料性能退化模型
    2.2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
        2.2.1 等效理论
        2.2.2 夹芯等效力学参数计算
        2.2.3 等效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3 碳纤维设备舱模型
        2.3.1 碳纤维设备舱结构简介
        2.3.2 碳纤维设备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3 底板-滑轮结构接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碳纤维设备舱静强度分析
    3.1 渐进损伤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1 UMAT材料子程序
        3.1.2 静载渐进损伤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
        3.1.3 模型验证与分析
    3.2 碳纤维设备舱静强度分析
        3.2.1 载荷工况
        3.2.2 结果分析
    3.3 碳纤维设备舱破坏载荷分析
        3.3.1 骨架失效载荷分析
        3.3.2 裙板脱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碳纤维设备舱疲劳强度分析
    4.1 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分析方法
        4.1.1 疲劳失效判定
        4.1.2 疲劳寿命模型
        4.1.3 累积损伤模型
    4.2 疲劳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2.1 疲劳渐进损伤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
        4.2.2 模型验证与分析
    4.3 碳纤维设备舱疲劳强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碳纤维设备舱结构优化设计
    5.1 基于底板受载的复合材料铺层结构影响分析
        5.1.1 复合材料铺层角度的影响
        5.1.2 复合材料铺层厚度的影响
        5.1.3 复合材料铺层顺序的影响
    5.2 碳纤维设备舱结构优化
        5.2.1 优化方法
        5.2.2 铺层结构优化
    5.3 优化后碳纤维设备舱强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蜂窝板的振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振动特性
        1.2.2 复合材料蜂窝板损伤分析研究
        1.2.3 复合材料层合板及蜂窝板修理分析研究
        1.2.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湿热环境下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自由振动理论分析
    2.1 复合材料蜂窝板的湿热本构关系
        2.1.1 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膨胀等效
        2.1.2 分段剪切变形理论下的蜂窝板应变-位移关系
        2.1.3 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本构关系
        2.1.4 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蜂窝板的动能及势能
    2.2 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有限元列式
        2.2.1 复合材料蜂窝板连续质量矩阵
        2.2.2 复合材料蜂窝板结构刚度矩阵
        2.2.3 复合材料蜂窝板几何刚度矩阵
        2.2.4 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控制方程
        2.2.5 湿热振动控制方程的静态、动态分析
    2.3 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有限元求解
        2.3.1 有限元求解的静态分析
        2.3.2 有限元求解的屈曲分析
        2.3.3 有限元求解的初始应力模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环境下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3.1 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热振动有限元模型验证
        3.1.1 复合材料蜂窝板精细化模型验证
        3.1.2 复合材料蜂窝板热模态验证
    3.2 湿热环境下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3.3 完整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特性分析
        3.3.1 温度对复合材料蜂窝薄板与厚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3.3.2 湿度对复合材料蜂窝薄板与厚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3.3.3 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蜂窝薄板与厚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热环境下含板芯脱胶复合材料蜂窝板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4.1 含板芯脱胶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相关理论分析
        4.1.1 含板芯脱胶蜂窝板湿热振动分析
        4.1.2 含板芯脱胶蜂窝板湿热屈曲分析
    4.2 含板芯脱胶复合材料蜂窝板热振动有限元模型验证
    4.3 湿热环境下含板芯脱胶复合材料蜂窝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含板芯脱胶蜂窝板模型相关参数
        4.3.2 含板芯脱胶蜂窝板模型网格划分
    4.4 板芯脱胶面积和脱胶位置对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特性的影响
        4.4.1 温度和脱胶面积对复合材料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4.4.2 湿度和脱胶面积对复合材料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4.4.3 湿热环境和脱胶面积对复合材料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4.4.4 板芯脱胶位置对复合材料蜂窝板湿热振动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热环境下阶梯挖补修理复合材料蜂窝板振动特性分析
    5.1 复合材料蜂窝板阶梯挖补维修方案
        5.1.1 蜂窝板阶梯挖补前的准备工作
        5.1.2 蜂窝板挖补修理的实施
        5.1.3 蜂窝板挖补修理构型的分析
    5.2 修理含上面板穿透型损伤复合材料蜂窝板有限元模型验证
    5.3 湿热环境下阶梯挖补修理复合材料蜂窝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5.3.1 复合材料蜂窝板修理构型的选取
        5.3.2 蜂窝板阶梯挖补修理参数的选取
    5.4 阶梯搭接长度和表面附加补片对蜂窝板湿热振动特性的影响
        5.4.1 温度和搭接长度对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5.4.2 湿度和搭接长度对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5.4.3 湿热环境和阶梯搭接长度对蜂窝板振动特性的影响
        5.4.4 表面附加补片对阶梯挖补修理蜂窝板湿热振动特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复合材料和轻质结构的机床基础件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1 复合材料及其在机床基础件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轻质结构和多孔材料及其在机床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复合材料均匀化及轻质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2.1 复合材料及细观力学理论
    2.2 纤维混凝土材料的体积单元及弹性刚度计算
        2.2.1 纤维混凝土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
        2.2.2 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弹性刚度计算
    2.3 轻质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2.3.1 蜂窝夹芯结构的重量计算
        2.3.2 蜂窝夹芯结构的等效弹性常数计算
    2.4 六边形蜂窝夹芯结构的等效密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床身动力学研究与分析
    3.1 引言
    3.2 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均匀化
    3.3 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4 纤维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4.1 纤维种类和含量对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3.4.2 纤维长径比对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3.5 床身动态性能研究与分析
        3.5.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3.5.2 谐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3.5.3 纤维种类和含量对床身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
        3.5.4 纤维长径比对床身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明治夹芯结构工作台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4.1 引言
    4.2 三明治夹芯工作台的设计
    4.3 工作台工况与受力分析
        4.3.1 工作台质量计算及惯性力分析
        4.3.2 机床切削力计算分析
        4.3.3 热源分析及发热量计算
    4.4 机床工作台静态性能对比分析
        4.4.1 工作台静力学分析
        4.4.2 工作台三点弯曲分析
    4.5 机床工作台动态性能对比分析
        4.5.1 机床工作台模态分析
        4.5.2 机床工作台谐响应分析
    4.6 机床工作台热态特性分析
        4.6.1 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4.6.2 工作台稳态热分析
        4.6.3 工作台热-力耦合分析
        4.6.4 工作台散热性能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材料和轻质结构在机床立柱中的应用及整机动态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机床整机动力学分析
        5.2.1 整机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
        5.2.2 整机模态分析
        5.2.3 整机谐响应分析
    5.3 机床立柱的设计与分析
        5.3.1 立柱侧壁的拓扑分析与设计
        5.3.2 立柱侧壁的尺寸设计
        5.3.3 立柱改进前后动态性能分析对比
    5.4 立柱横梁的设计与分析
        5.4.1 立柱横梁的结构设计
        5.4.2 立柱横梁的静态变形及散热分析
    5.5 机床整机动态性能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工作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玄武岩纤维的概述
    1.3 缝合增强泡沫夹层复合材料
        1.3.1 缝合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制备步骤
        1.3.2 缝合工艺及设备
        1.3.3 缝合增强泡沫夹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4 缝合增强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1 缝合增强的夹层复合材料准静态力学
        1.4.2 缝合增强泡沫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响应
    1.5 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冲击试件的制备
        2.2.1 冲击试件结构
        2.2.2 原材料和成型设备
    2.3 落锤冲击试验方法
    2.4 超声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简介与流程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未缝合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
        2.5.2 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超声波无损检测结果
        2.5.3 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
        2.5.4 未缝合与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试件的损伤规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缝合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冲击过程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原理与ABAQUS有限元模拟流程
        3.2.1 有限元瞬时动力学分析原理
        3.2.2 ABAQUS有限元模拟流程
    3.3 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研究
        3.3.1 缝线复合材料单胞力学性能参数
        3.3.2 纤维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3.3.3 泡沫夹层材料本构
    3.4 多层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冲击响应模拟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低速冲击响应数值模拟
    3.5 落锤冲击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论文与专利
    竞赛
致谢

(8)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力学理论分析模型
    2.1 夹层结构力学分析模型
    2.2 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
3 粘弹性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
4 粘弹性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
    4.1 粘弹性复合材料夹层梁
    4.2 粘弹性复合材料夹层板
        (1)解析法求解
        (2)有限元法求解
    4.3 离散芯材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1)等效弹性常数法
        (2)直接解析法
        (3)有限元法
5 小 结

(10)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的压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合材料蜂窝结构的强化方法研究
        1.2.2 复合材料蜂窝结构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表征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拓扑构型设计和制备工艺
    2.1 蜂窝拓扑构型设计和理论预报
    2.2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制备工艺
        2.2.1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面板
        2.2.2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芯子
        2.2.3 碳纤维曲壁蜂窝夹芯结构
    2.3 小结
第3章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面外压缩性能
    3.1 试件尺寸与实验方案
    3.2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数值模拟
        3.2.1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及VUMAT用户材料子程序编写
        3.2.2 数值仿真模型建立
    3.3 碳纤维编织曲壁蜂窝面外压缩响应
    3.4 层合碳纤维曲壁蜂窝面外压缩响应
        3.4.1 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4.2 曲率半径对蜂窝强度影响
        3.4.3 单胞壁厚对蜂窝面外压缩强度影响
        3.4.4 相对密度对蜂窝强度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静水压缩性能
    4.1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静水压缩试件设计
        4.1.1 蜂窝、面板设计
        4.1.2 密封材料设计
    4.2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静水压缩仿真模型
        4.2.1 静水压缩模型建立
        4.2.2 静水压缩仿真结果分析
    4.3 碳纤维曲壁蜂窝结构静水压缩实验
        4.3.1 静水压缩试件制备
        4.3.2 静水压缩试件实验
        4.3.3 静水压缩结果分析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乙烯泡沫填充纸瓦楞/纸蜂窝双管的缓冲吸能特性研究[D]. 韩旭香.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机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D]. 贺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空间相机碳纤维蜂窝夹层光机结构研究[D]. 袁健.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4]动车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备舱强度研究[D]. 张忆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蜂窝板的振动特性分析[D]. 郝彤星.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6]基于复合材料和轻质结构的机床基础件研究与分析[D]. 曹俊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缝合增强多层泡沫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与数值模拟[D]. 洪锦放.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2)
  • [8]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J]. 杨坤,张玮,杜度.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09)
  • [9]锁相红外热波法在碳纤维夹层结构中的应用[J]. 盛涛,江海军,郑金华,钱云翔,冯君伟,郑志远. 红外技术, 2019(05)
  • [10]碳纤维复合材料曲壁蜂窝结构的压缩性能研究[D]. 陈晓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