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教师密集汉语教学的特点

论汉语教师密集汉语教学的特点

一、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周玥玥[1](2020)在《探讨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向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要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要具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措施;要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培养新时代的学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闫长艳[2](2020)在《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教育。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作为蒙古民族基础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蒙古族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蒙古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蒙授中师从蒙古民族地区特点和蒙古族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师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技能高、信念强、知识广、善于教育的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对改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升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优化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的教育素养,推动蒙古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和“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教师教育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课程的发展阶段做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课程类型、课程门类、课程时间、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多个维度,阐明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据,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所具有的民族性、实用性、协同性、思想性、技能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性的总结。文中评析了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专业思想教育不足、轻视传统教学工具使用能力培养等情况;对蒙授中师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实际、融合民族文化开发隐形课程、合理组织加强技能训练等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经验性的反思。在反思之余,笔者总结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中一些值得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借鉴的地方。比如:因地制宜,密切联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民族小学真正需要的老师;根据民族小学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技术培训的内容;以蒙古族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依据,合理地组织教学技能的考核,还要善于利用教育认知、教育情感和教育意志对教育行为的推动作用,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热爱本民族教育,全心全意为蒙古族小学教育事业服务等。

杜俊宏[3](2020)在《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更加注重向学生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知识是生物结构模型的认知,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理解结构模型,如何对知识进行更有效的讲解是当前中学教学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从国内外黑板画教学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图书馆书籍阅览,对黑板画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理论知识的查阅充实自己的研究基础,并结合已有资料分析出黑板画教学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黑板画教学的设计原则、步骤,设计出黑板画教学的流程。其次,在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下文称官五中)代课期间,研究实施了一学年,共计9个课例。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科学规范,笔者在教学实施前先与同年级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分析讨论,结合其他教师的评价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酌情修改。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将初中部2018级1班和2班作为实施对象,将2班作为实验班级,进行黑板画教学,将1班为对照班级,进行常规多媒体教学;文中选择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三大生理作用》和七年级下册新授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作为黑板画教学研究的两个典型课题,进行学业成绩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后测成绩分析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度,从课堂效果以及学生评价方面测评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结果表明,黑板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结构模型的掌握,使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结构与功能,非常有利于教学实施。笔者还将黑板画教学分别应用于官五中选修课、红河州绿春县支教、台湾忠信学校教育实习中,通过三个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黑板画教学更适合于初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新方法,但运用于复习课时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对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结论,黑板画教学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它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课堂,其运用可显着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并且能够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对本研究进行展望,笔者将继续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希望能够在后期进行更为有效的研究。

冉娅雪[4](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10)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与反思》文中认为课程是学校最富有意义和最为核心的领域之一,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因此,历来师范教育改革莫不以课程为突破口。四川省的中等师范教育发轫于近代,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在川南泸州创办的经纬学堂,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全国师范学校课程设置是趋于统一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体现出了一些时代和地域特点,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演变历程曲折,但总体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对这一时期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历程的研究、反思与经验的总结,莫不对当今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原四川省内五所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相关历史文献,主要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史、师范教材、教务类档案及国家和四川省颁布的重要教育文件等为研究基础,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历史展开研究。正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依据中等师范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标志性事件的出现,将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改造与建设阶段(1949-1965)、停滞与倒退阶段(1966-1976)、发展与繁荣阶段(1977-1997)、转型与衰落阶段(1998-2010)四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探讨了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目标的演变,在对课程目标历史沿革梳理的基础之上,从形式取向、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概括了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目标的演进特点。第三部分对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结构演变历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演变经历了“文革”前十七年课程结构的单一与善变、“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结构的停滞与破坏、改革开放后课程结构的稳定与均衡三个明显的发展变化阶段。第四部分聚焦于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内容演进历程的梳理,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内容被高度概括在各个时期的教学大纲中,同时也体现在师范教材中,因此,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各个时期中师的教学大纲,并且梳理了中等师范教材发展历程。第五部分基于对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演进历程和特点的认识,反思历史,总结经验。

彭云[5](2009)在《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通过教授留学生汉语知识及训练其技能,使他们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读、写、译等言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汉语的目的。修辞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论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回顾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情况: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鉴于辞格教学在修辞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本论文中针对目前来华留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汉语辞格使用种类和频率进行了量化研究。本论文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2002和2006两年所出版的留学生作文选集与一个班级的期中与期末命题作文中所使用的汉语辞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汉语辞格使用种类较少,频率较低,然后试从教材、学生及教师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方法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希望对对外汉语修辞教学能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李桃红[6](2005)在《关于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中师文学鉴赏课是以鉴赏文学作品为目的的文学课。中师文学鉴赏课不仅担负对中师生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任务,而且为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文学鉴赏上的必备技能负有责任,因此中师文学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该课程的设置,对中师语文课加以补充,提升中师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更为今后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做准备,学习掌握一般的文学鉴赏方法,特别应重视儿童文学的鉴赏。本文探讨了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作用,包括:中师文学鉴赏课对中师语文基础课程的补充作用;中师文学鉴赏课对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扩展作用;中师文学鉴赏课对课外自主鉴赏活动的指导作用;中师文学鉴赏课对中师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承启作用;中师文学鉴赏课对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促进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师文学鉴赏课的内容、形式、步骤、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中师文学鉴赏课是一门对提高中师生文学鉴赏能力意义重大的课程,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可以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对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也有重要的意义。期望本文在此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章剑[7](2005)在《中专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中等专业教育中的数学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及数学思维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数学对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受到大学扩招,普高升温,就业困难的影响,中专学校的生源萎缩,中专录取分数线也一降再降。所以现在中专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数学能力低成了普遍现象,为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本文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对中专生的数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定数学能力,阐述数学能力的结构;提出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同时,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并借鉴国外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并提出了提高中专生数学能力的对策与有效途径;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结合实验及统计分析法,来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张梅[8](2000)在《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文中研究表明中师强化语文教学具有中师语文教学的特点 ,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形势 ,端正态度 ;二、树立形象 ,吸引注意 ;三、讲求实际 ,注重实效 ;四、讲求方法 ,提高兴趣

贾玉萍[9](1999)在《略谈中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文中指出

徐晓明[10](1999)在《谈中师文选教学中的“学生试讲法”》文中研究表明“学生试讲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文选教材中适当的课文,由学生上台讲课,最后给予评讲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它不失为中师文选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在所教的课文中选择合适的篇目。所谓合适,一指短小浅显,如古...

二、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三、要具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措施
四、要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五、要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蒙古语授课师范教育的研究
        2.蒙古语授课教师的研究
        3.蒙授中师课程及其设置理念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蒙授中师
        2.课程设置
        3.课程设置理念
    (六)理论基础
        1.教师教育理论
        2.多元文化理论
        3.生活教育理论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发展
    (一)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
        1.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
        2.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原因
        3.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影响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发展
        1.蒙授中师课程的探索发展(1966 年以前)
        2.蒙授中师课程的曲折发展(1966-1977 年)
        3.蒙授中师课程的恢复发展(1978-1999 年)
        4.蒙授中师课程升级(1999 年以后)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概况
    (一)蒙授中师的课程结构
        1.蒙授中师的课程类型结构
        2.蒙授中师的课程门类结构
    (二)蒙授中师的课程内容
        1.蒙授中师教育类课程内容
        2.蒙授中师技艺类课程内容
        3.蒙授中师通识类课程内容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特点
        1.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符合民族小学教学需要
        3.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综合完整各科协同并进
        4.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注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5.蒙授中师课程设置重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
        6.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突出了教书育人的特色
四、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借鉴
    (一)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培养的现状评析
        1.课程教学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
        2.专业思想教育缺失,民族教育信念有待增强
        3.分科培养知识面窄,难以适应民族小学教学
        4.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牧区所需教学工具丢弃
        5.热衷教育理论学习,轻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6.教师资格考试面向社会,“准教师”根基不稳
    (二)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
        1.教学内容联系民族地区教育与生活实际
        2.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开发隐形课程
        3.引领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教育的热爱
        4.科学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养成
    (三)对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启示
        1.面向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培养多科型教师
        2.增强技能训练,为民族小学培育优质师资
        3.从知、情、意入手,塑造学生的教育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检索法
        1.5.2 实验法
        1.5.3 观察法
        1.5.4 访谈法
第二章 黑板画教学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黑板画
        2.1.2 黑板画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直观教学理论
第三章 黑板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黑板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3.2 黑板画教学应用相关对策
        3.2.1 黑板画教学设计绘画原则
        3.2.2 黑板画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3.2.3 黑板画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第四章 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中的课例设计
    4.1 课例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4.1.1 课例Ⅰ教学设计
        4.1.2 课例Ⅰ教学设计评价
    4.2 课例Ⅱ:《植物三大生理作用》
        4.2.1 课例Ⅱ教学设计
        4.2.2 课例Ⅱ教学设计评价
第五章 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实施
    5.1 实施对象
    5.2 实施时间与内容
    5.3 实施过程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班进行黑板画教学
        5.3.3 对照班进行常规多媒体教学
        5.3.4 实验后测
    5.4 实施效果
        5.4.1 课堂氛围
        5.4.2 效果评价
        5.4.3 学业成绩评价
第六章 运用黑板画教学的案例观察
    6.1 观察目的
    6.2 观察对象
    6.3 观察课例选择
    6.4 观察评价指标
    6.5 观察结果与分析
        6.5.1 案例一
        6.5.2 案例二
        6.5.3 案例三
    6.6 观察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黑板画教学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
        7.1.2 黑板画教学可显着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7.1.3 黑板画教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课堂
        7.1.4 黑板画教学能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黑板画教学设计同年级教师评价
附录B 前测成绩
附录C 常规课(对照班)教案
附录D 后测试题
附录E 后测成绩
附录F 教学效果同行评价
附录G 学生评价
附录H 官五中选修课课堂观察
附录I 红河州绿春县课堂观察
附录J 台湾忠信学校课堂观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10)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历史之源:中师率先开启小学教师“综合培养”模式
        (二)现实之困:对当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关切与思考
        (三)理论之思:拓展教育史研究领域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等师范学校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设置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设置
        (二)四川省
        (三)中等师范学校
    四、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五、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历程
    一、改造与建设阶段(1949-1965)
    二、停止与倒退阶段(1966-1976)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1977-1997)
    四、转型与衰落阶段(1998-2010)
第三章 从“双重”到“单一”——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目标演变
    一、课程目标演进概述
        (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双重课程目标
        (二)徘徊于为小学和中学培养师资的课程目标
        (三)转变为以培养小学合格师资的单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形式取向:偏重于普遍性目标
        (二)价值取向:从社会需求到兼顾个人发展
    三、对课程目标演变历程的思考
第四章 从“单一善变”到“稳定均衡”——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结构演变
    一、课程结构演变概述
        (一)课程结构的单一与善变
        (二)课程结构的停滞与破坏
        (三)课程结构的稳定与均衡
    四、课程结构的特点
        (一)统筹协调各学科
        (二)课程结构向均衡性、层次性、灵活化方向发展
    五、对课程结构演变历程的思考
第五章 从“向外学习”到“因地制宜”——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内容演变
    一、课程内容发展概述
        (一)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本土化的课程内容
        (二)突出政治性的课程内容
        (三)因地制宜的课程内容
    二、教材发展概述
        (一)以统编教材为主
        (二)统编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
    三、课程内容特点
        (一)课程内容文理艺渗透,有显着的基础性
        (二)课程内容联系小学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
    四、对课程内容演变历程的思考
第六章 历史经验与反思
    一、明确课程目标,把握课程定位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三、整合课程内容,促进知识的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5)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缘起
    1.2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综述
        1.2.1 汉语修辞教学研究综述
        1.2.2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研究
        1.2.2.1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2.2.2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
        1.2.2.3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2.3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综述
    1.3 研究价值及要解决的问题
        1.3.1 选题的研究价值
        1.3.2 选题要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2.1 辞格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2.1.1 汉语辞格的定义
        2.1.2 汉语辞格的分类
    2.2 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综述
        2.2.1 对比分析法
        2.2.2 中介语和偏误分析
        2.2.3 输人假设理论
    2.3 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综述
        2.3.1 价值观念研究
        2.3.2 文化定势研究
        2.3.3 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2.4 对外汉语教学法相关理论综述
    2.5 本章结语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辞格教学相关情况调查
    3.1 学生作文调查分析
        3.1.1 考试命题作文
        3.1.1.1 调查对象
        3.1.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2 引导式作文
        3.1.2.1 调查对象
        3.1.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留学生汉语常用辞格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对外汉语教师辞格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3.3.1 调查对象
        3.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3 讨论
    3.4 教材对辞格知识的重视情况的调查分析
        3.4.1 研究对象
        3.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2.1 一般调查
        3.4.2.1.1 精读类
        3.4.2.1.2 阅读类
        3.4.2.1.3 口语类
        3.4.2.1.4 写作类
        3.4.2.2 重点调查
        3.4.3 讨论
    3.5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辞格使用情况原因探讨
    4.1 学生角度
        4.1.1 客观原因
        4.1.1.1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看
        4.1.1.2 从语言迁移角度来看
        4.1.2 主观原因:从学生主体差异的角度来看
    4.2 教师角度
    4.3 教材角度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对外汉语辞格教学方法研究
    5.1 情景创设法
    5.2 纵横比较法
    5.3 纠正偏误法
    5.4 重复练习法
    5.5 循序渐进法
    5.6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6)关于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的目的和任务
    一.首先了解文学素养的构成
    二.开设中师文学鉴赏课的目的
    三.中师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作用
    一.中师文学鉴赏课对中师语文基础课程的补充作用
    二.中师文学鉴赏课对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扩展作用
    三.中师文学鉴赏课对课外自主鉴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四.中师文学鉴赏课对中师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承启作用
    五.中师文学鉴赏课对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一.教师的准备
    二.学生的准备
第四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的内容和类型
    一.诗的鉴赏应侧重意象
    二.小说和戏剧的鉴赏应侧重人物、情节、环境
    三.散文的鉴赏应侧重语言与风格
    四.儿童文学的鉴赏应侧重童趣与思想教育
第五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主要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先来认识一下文学鉴赏的发生及心理状态
    二.文学鉴赏的过程与心理特征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 中师文学鉴赏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鼓励新见
    二.要避免文学鉴赏的常见病
    三.要归纳学法
    四.要拓展课堂
    五.要注意阶段侧重
参考文献

(7)中专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研究的源起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培养和发展中专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1.2.2 培养和发展中专生数学能力的必要性
    1.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二、中专生数学能力的现状
    2.1 中专生数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2.1.1 调查测试的对象和方法
        2.1.2 调查测试的统计资料
        2.1.3 问卷和谈话法相结合调查情况
    2.2 中专生数学能力现状分析
三、数学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3.1 能力的综述
    3.2 数学能力综述
    3.3 数学能力的结构组成
    3.4 中专生应当具有的数学能力
        3.4.1 历年来中专数学中有关数学能力的界定
        3.4.2 现阶段中专生应当具有的数学能力
四、部分国家培养中专生数学能力的启示和借鉴
    4.1 部分国家中专生数学能力培养述评
        4.1.1 美国数学学科中的中专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4.1.2 英国中专数学课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
        4.1.3 德国中专数学课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
        4.1.4 法国中专数学课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
        4.1.5 日本中专数学课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
    4.2 国外中专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五、培养和发展中专生数学能力的途径
    5.1 在教学中遵循五项原则以培养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5.1.1 启发原则
        5.1.2 循序渐进原则
        5.1.3 过程教学原则
        5.1.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1.5 因材施教原则
    5.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5.2.1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培养中专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2.2 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5.2.3 进行建模训练培养中专生的建模能力
        5.2.4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提高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5.3 不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质更好的发展中专生的数学能力
        5.3.1 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
        5.3.2 提高教育能力
        5.3.3 提高科研能力
        5.3.4 参加继续教育
    5.4 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5.4.1 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特点
        5.4.2 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中专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的目的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步骤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研究的结果和启示
    6.6 实验的不足
七、结束语
附录1 数学学习态度的测量问卷
附录2 教学课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周玥玥. 学苑教育, 2020(30)
  •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D]. 闫长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黑板画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杜俊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10)四川省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与反思[D]. 冉娅雪.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5]对外汉语辞格教学研究[D]. 彭云.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6]关于中师文学鉴赏课的一些思考[D]. 李桃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05(11)
  • [7]中专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D]. 章剑. 江西师范大学, 2005(11)
  • [8]谈中师强化语文教学的特点[J]. 张梅.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0(S1)
  • [9]略谈中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 贾玉萍. 天中学刊, 1999(S1)
  • [10]谈中师文选教学中的“学生试讲法”[J]. 徐晓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标签:;  ;  ;  ;  ;  

论汉语教师密集汉语教学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