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检测NO_2~-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检测NO_2~-

一、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对NO_2~-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杜慧[1](2021)在《基于苯硼酸亲电取代反应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硼酸及其衍生物可以与汞离子,过氧化氢类物质发生特异性亲电取代反应,生成氨基苯氯化汞,氨基苯酚。基于这种特异性亲电取代反应,可实现对汞离子,过氧化氢类物质的检测。本论文通过聚氨基苯硼酸与氯化汞的亲电取代反应制备了聚氨基苯氯化汞修饰电极,该电极可以使溶液中的汞离子富集到电极表面,从而实现对汞离子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构建了聚氨基苯硼酸/还原石墨烯丝网印刷电极,通过聚氨基苯硼酸与青蒿琥酯的亲电取代反应制备了一次性电流型青蒿琥酯电化学传感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组成和应用,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青蒿琥酯电化学传感器。基于硼酸衍生物与汞离子,过氧化氢类物质的亲电取代反应构建汞离子的检测方法以及过氧化氢类物质的检测方法;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聚氨基苯硼酸修饰电极与氯化汞的亲电取代反应制备了聚氨基苯氯化汞修饰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在电极上施加电位阶跃可以有效的控制聚氨基苯氯化汞的生成量。当由高电位0.8 V(vs.Ag/Ag Cl)向低电位0.45V(vs.Ag/Ag Cl)阶跃时,电极表面生成的聚氨基苯氯化汞最多。通过循环伏安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对所制备的聚氨基苯氯化汞进行了表征。聚氨基苯氯化汞修饰电极表面带负电的氯对汞离子有非常强的配合能力,可以有效地在电极表面富集溶液中的汞离子,从而实现对汞离子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电化学检测。该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汞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5~75.0μM(R2=0.9975),检出限为16.7 n M(S/N=3),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自来水中汞离子的检测。第三章在丝网印刷电极上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再通过电聚合法制备了聚氨基苯硼酸/还原石墨烯丝网印刷电极(PABA/r GNO/SPCE),构建了一次性电流型青蒿琥酯电化学传感器。聚氨基苯硼酸与青蒿琥酯发生特异性亲电取代反应,生成聚氨基苯酚,通过循环伏安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对生成的聚氨基苯酚进行了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聚氨基苯酚的电流响应,从而实现对青蒿琥酯的检测。该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对青蒿琥酯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210.0μM(R2=0.9981),检出限为1.67μM(S/N=3),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青蒿琥酯药片中青蒿琥酯的检测。

龙玲[2](2021)在《过渡金属基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电催化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过渡金属基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作为电催化剂在电催化传感检测以及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备受青睐。当代社会密切关注人体健康监测问题和绿色清洁可持续能源的存储和转换装置的开发。糖尿病和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它们的典型诊断标志物分别为葡萄糖和过氧化氢(H2O2)小分子。构建高效专一和稳定的葡萄糖和H2O2传感检测平台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此外,开发高效率和良好耐久性的可再生锌-空气电池对于缓解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电极材料是小分子传感平台和锌-空电池的核心组件。通过合理结合形貌组分工程(包括设计空心结构、多孔结构工程和自支撑电极)、掺杂工程、缺陷工程、界面工程、协同效应以及增强导电性等策略设计高活性的电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可以满足以上两个关于健康和能源方面的需求。本论文主要利用形貌和组成设计、掺杂工程、协同效应策略以及导电性增强策略来开发高性能稳健的电催化剂,用于电化学非酶检测葡萄糖和H2O2、电催化氧还原反应和氧析出反应(ORR/OER)以及锌-空气电池。期望有潜力缓解当今社会在医疗诊断和能源方面的困境。论文主要包括四项研究内容,如下:1.过渡金属氧化物与多孔空心结构的结合为设计具有出色性能的传感材料开辟了新途径。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和热处理过程开发了一种CuO/NiOx/y纳米复合材料的双功能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氧化葡萄糖和还原H2O2。调节NiCl2的含量可以轻松地控制结构以获得核-壳、蛋黄-壳和空心结构。电化学结果表明,在检测限、灵敏度和选择性方面,多孔空心结构(CuO/NiO30/90)对碱性溶液中的葡萄糖氧化呈现最佳的电催化活性。同时,在中性介质中,CuO/NiO30/90对H2O2还原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所制造的CuO/NiO30/90传感器可用于人血清中葡萄糖的检测。2.我们开发了一种有效的MOF模板策略,在炭布(CC)上合成具有层次结构的叶状CuCo氧化物三维阵列(CC/CuCo-oxide)。这些不同维度的次级单元被均匀地组装成独特的分级中空多孔结构,从而导致反应活性比表面积增加和催化位点暴露。此外,活性纳米材料与导电CC衬底的成功集成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结果表明,作为葡萄糖检测的电催化剂,CC/CuCo oxide-0.12电极表现出41.02 AM-1 cm-2的超高灵敏度、26 nM的超低检出限并已成功应用于测定加标人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3.采用双氰胺辅助热解的方法,在CC上合成了由叶状碳片阵列和相互连接的碳纳米管(CNTs)组成的自支撑分级Co包埋的N掺杂碳结构。CC/Co@C-CNTs-800-0.10电催化剂具有层次化的三维结构、4.71 cm2的大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快速的电子转移、丰富的Co/Co-Nx活性位点以及Co/Co-Nx物种与CNTs之间的协同作用。得益于这些独特的优势,其表现出优异的H2O2传感性能。该自支撑电极可用于原位检测MDA-MB-231细胞和HeLa细胞内释放的H2O2水平。4.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原位热解制备了 Co0.7Fe0.3合金纳米颗粒(NPs)限域在蛋黄壳状N掺杂碳多串珠纤维的双功能电催化剂。独特的分级结构具有丰富的微孔、高的BET表面积(743.8 m2 g-1)、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均匀分散的Co0.7Fe0.3/Co(Fe)-Nx耦合位点。实验优化的Co0.7Fe0.3@NC2:1-800表现出卓越的OER性能以及良好的ORR性能。Co0.7Fe0.3@NC2:1-800为空气阴极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可提供更高的开路电压、更大的功率密度以及出色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历亳[3](2021)在《钼基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催化H2O2敏感性能》文中研究说明过氧化氢(H2O2)作为一种稳定的活性氧在新陈代谢、细胞增殖和信息传导等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细胞外H2O2浓度大于0.1μmol·L-1时则可诱发阿尔茨海默和癌症等疾病。因此,精准检测人体血清和细胞释放中的H2O2浓度有利于健康水平的评估和早期疾病的筛查。纳米结构的钼基化合物材料,特别是钼基金属间隙碳化钼、氮化钼、磷化钼等材料因具有类贵金属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被认为是一类新兴的电催化剂已在相关能源领域得到广泛研究。相比较而言,它们在电化学H2O2传感器方面的报道较少,且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成本高、重现性差等缺陷,极大限制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研发低成本、操作方便、快速响应和稳定的非酶电化学H2O2传感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系列含C、P元素及过度金属的钼多酸基配合物,以其作为材料组成的调节平台和前驱体,通过在不同气氛下构筑出钼基化合物纳米结构及多组分共存的异质电催化剂,并将其修饰到裸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出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人体血清和活体癌细胞(海拉细胞)释放的n M级H2O2的快速、精准检测。同时探究了相应的电化学敏感机制,为今后设计廉价和高效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故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设计合成了三个柔性联吡啶胺分子:N,N’-二(3-吡啶基)-1,4-苯二甲胺(L1)、N-(吡啶-3-甲基)吡啶-3-胺(L2)、N-(吡啶-3-甲基)吡啶-2-胺(L3),并以其为有机配体和钼多酸铵为反应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三个超分子化合物:[(H2L1)2(Mo8O26)]n(1),[(H2L2)2(Mo8O26)]n(2),[H2L3]2[Mo8O26]n(3)。同时,引入金属Cu/Ag盐分别合成出三个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Mo2O7)L3]n(4),[Ag(HL3)3(Mo8O26)]n·n H2O(5),(HL3)2[Cu Mo12O24(OH)6(HPO4)2(H2PO4)6]·2H2O(6),并对上述新的钼多酸基配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分析和谱学表征。2.以晶体1和2为前驱体,经一步空气煅烧法分别制备出楔形和片状Mo O3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组成、物相和微观结构等表征。通过简单滴涂法和层层组装法构建出Mo O3/GCE和Mo O3/GO/GCE修饰电极。电化学敏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o O3/GO/GCE电极的灵敏度为391.4μA·mmol·L-1·cm-2,检测限为0.31μmol·L-1,明显好于Mo O3/GCE电极(154.9μA·mmol·L-1·cm-2,0.48μmol·L-1)。这种较好的电催化H2O2性质可能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增加了Mo O3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有效表面积有关。3.以晶体2为前驱体,经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连续煅烧制备出MoO2纳米材料;以晶体4为前驱体,在氮气下经一步煅烧制备出类神经元网络的Cu-MoO2/C复合材料,同时,通过铁盐刻蚀法获得了MoO2/C复合材料。通过简单滴涂法将上述三种纳米材料成功修饰到裸玻碳电极表面,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催化H2O2性能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Cu-MoO2/C/GCE的灵敏度为233.4μA·mmol·L-1·cm-2,大于MoO2/C/GCE(143.9μA·mmol·L-1·cm-2)和MoO2/GCE(128.9μA·mmol·L-1·cm-2)。尤其是它的检测线低至85 nmol·L-1,是MoO2/C/GCE(210 nmol·L-1)的2.5倍,也明显优于MoO2/GCE(0.29μmol·L-1),并且可应用于人体血清样品、市售消毒液和隐形眼镜清洗液中痕量H2O2的精准检测。这种较好的电催化H2O2性质主要来自于Cu和碳的共掺杂能够显着改善材料的电导性和电催化活性。4.以晶体5为前驱体,分别在氮/氢气和氮气气氛下经一步煅烧制备出类珊瑚状Ag-Mo2C/C-I和块状Ag-Mo2C/C-II复合材料,并采用简单滴涂法构建出两种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其中,Ag-Mo2C/C-I/GCE对电化学检测H2O2的灵敏度高达466.2μA·mmol·L-1·cm-2,检测限低至25 nmol·L-1,相比较而言,Ag-Mo2C/C-II/GCE对H2O2检测的灵敏度为393.4μA·mmol·L-1·cm-2,检测限为75 nmol·L-1。这些敏感性能指标均明显好于晶体1在相同气氛下煅烧获得的Mo2C/C电极材料(240.7μA·mmol·L-1·cm-2,90 nmol·L-1)。这种性能差异主要与部分Ag掺入碳化钼晶格引起的Ag与Mo间的强相互作用,以及Ag和碳的共掺杂增加了电极材料的活性位和导电性的协同效应有关。此外,上述两种Ag-Mo2C/C复合材料还可用于人体血清样品、市售消毒液和隐形眼镜清洗液中的痕量H2O2检测。5.以晶体4和6为前驱体,在氮气/氢气气氛下经一步煅烧法分别制备了核-壳Cu-Mo2C/C和类花生壳Cu-Mo2C/Mo3P/C复合材料。通过简单滴涂法构筑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均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H2O2性能,且都能对人体血清样品、市售消毒液和隐形眼镜清洗液中的痕量H2O2具有满意的加权检测结果。其中,Cu-Mo2C/C/GCE对H2O2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分别为392.7μA·mmol·L-1·cm-2和40 nmol·L-1。相比较而言,Cu-Mo2C/Mo3P/C/GCE则展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653.2μA·mmol·L-1·cm-2)和较低的检测限(37.8 nmol·L-1),特别是它还实现了对宫颈癌海拉细胞释放的H2O2快速、精准检测。因此,这种成本低廉、生物友好和超灵敏的电化学H2O2传感器在生化分析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一定实际应用的潜力。

陈亚南[4](2021)在《Co、Fe-MOF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分析》文中提出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是目前研究非常火热的一种材料,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巨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孔隙率是MOF材料的优点,使其被广泛的运用于能源的储存、生物医学,分离气体、电化学催化等领域。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检测时间较短,检测方式简单的电分析方法。主要是将合成的材料制备成修饰电极,并对待测物进行测定。选择性、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等是传感器的重要指标,是衡量该传感器优劣的标准。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和化学合成法MOF材料,并用MOF材料作为修饰材料制备了两种传感器,分别检测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物质多巴胺、尿酸和亚硝酸盐。实验内容如下:(1)Fe-MOF的制备以及其对多巴胺以及尿酸的电化学检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Fe-MOF,将其超声制备成稳定的悬浮液,再将其滴加在电极的表面进而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本章节中主要使用了使用扫描和透射电子观察到Fe-MOF的形貌为六边形双锥结构,并研究Fe-MOF的晶体结构。利用电化学实验方法得到了Fe-MOF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的检测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经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e-MOF材料能够同时检测多巴胺和尿酸,线性范围都是0.01~0.09 m M,最低检测限(S/N=3)分别是3.34μM和3.41μM。并且发现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的稳定性。(2)CoFe-MOF/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亚硝酸盐的检测使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CoFe-MOF/CNTs复合材料,使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oFe-MOF/CNTs和碳纳米管形貌进行了研究,以及研究了CoFe-MOF/CNTs和碳纳米管晶体结构。通过分析一系列循环伏安曲线得出了该复合材料对亚硝酸盐检测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oFe-MOF/CNTs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催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修饰电极,检测范围很广,能达到0.005 m M~2 m M;最低检测限(S/N=3)为1.68μM。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的稳定性等性质。同时发现,在当地河水和自来水实际样品之中,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李致霆,张雨琪,邹晨,黄金烨,史书宽,李爱莉,许贺[5](2020)在《AgNPs/聚萘二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简单、环保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银纳米粒子/聚萘二胺/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AgNPs/Poly(1,5-DAN)/CNTs/GCE),并将其应用于亚硝酸盐的定量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X)和电化学技术对AgNPs/Poly(1,5-DAN)CNTs/GCE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该修饰电极快速检测NO-2离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银纳米粒子、聚萘二胺和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协同作用,AgNPs/Poly(1,5-DAN)CNTs/GCE复合电极的电活性面积和催化性能明显提高.该修饰电极对NO-2的检测具有优异的电化学行为,催化机理是2个电子参与的不可逆反应.采用安培法检测低浓度NO-2,NO-2氧化电流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5×10-7—6.75×10-5 mol·L-1(I(μA)=0.0667 C+0.1049,R2=0.9918)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5×10-8 mol·L-1(S/N=3).该AgNPs/Poly(1,5-DAN)CNTs/GCE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现性,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NO-2的定量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7%—106.7%,结果令人满意.

薛媛媛[6](2020)在《含镍、含钴纳米结构化合物修饰电极在几种小分子测量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前景,对碳纳米材料、含钴和含镍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修饰电极进行了概述。制备了三种修饰电极,基于电极表面钴、镍基纳米结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参与的催化反应,分别实现了对葡萄糖、维生素B2(VB2)、过氧化氢(H2O2)的定量检测,并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下细胞微环境中的上述小分子含量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烯改性的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分散良好的聚半胱氨酸-Ni(OH)2纳米复合材料(Pcys-Ni(OH)2),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该镍基纳米材料在强碱性介质中对葡萄糖的氧化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计时电流测量信号与葡萄糖的浓度在1.0μM-0.10 mM和0.20mM-2.0 m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5μM(S/N=3),灵敏度为1092μA mM-1 cm-2。由此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检测。对细胞裂解液的分析表明,高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而葡萄糖在细胞中的积累是造成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2.通过电沉积与氧化还原反应两个步骤,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改性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CoOx-Au纳米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修饰层进行了表征。考察比较了VB2在GCE以及CoOx-Au、MWCNTs、MWCNTs/CoOx-Au几种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选择MWCNTs/Co Ox-Au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实现了VB2的定量分析。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为5 nM-50μM,检测限为1.7 nM,灵敏度为764μA mM-1cm-2。使用该修饰电极对市售维生素B2药片中的VB2含量进行了检测。针对HUVECs细胞培养基的分析表明,高浓度葡萄糖诱导HUVECs损伤后,细胞对VB2的摄取能力明显减弱。3.采用循环伏安法在MWCNTs固定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甲苯胺蓝-钴修饰层(PTB-Co(II))并对该电极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基于在强碱性介质中含钴氢氧化物Co(OH)2与CoOOH的相互转化及对H2O2氧化的电催化作用,发展了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好选择性的无酶H2O2测量方法。电流信号与H2O2浓度在1.0μM-3 mM范围内线性相关,检测限是0.15μM(S/N=3),灵敏度是273μA mM-1 cm-2。利用该方法实现了消毒液中H2O2含量的检测。

胡铭[7](2020)在《Au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电化学构建及电分析应用》文中指出微-纳米结构金属电极导电性良好、电化学活性面积大、电催化活性高,在电化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双金属微-纳米材料因具有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可调性和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比单金属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大部分微-纳米结构双金属材料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如分子束法,化学/电化学还原法,水热法),制备过程复杂且费时。当其作为活性催化材料修饰电极时,还面临修饰步骤繁琐耗时、实验重复性不好等问题。本工作从块体Au合金(AuCu、AuPd、AuAg)出发,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恒电位氧化法、双电势阶跃法和方波脉冲法几种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在合金表面直接构建微-纳米结构,制备了几种无缝一体化自支撑电极,并将其直接用于对水合肼、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表现出比相应单一金属微/纳米电极更好的电化学性能。与传统的化学修饰电极方法相比,本方法有着制备简单快速且重复性好的突出优点。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采用循环伏安法,在KCl电解液中,以光滑Au25Cu75(at.%)合金为基底,制备了微-纳米结构多孔膜(MNPF-AuCu)电极,并将其用于碱性条件下对N2H4的电化学检测。对制备时间、所选电势范围和电解液浓度进行了优化。用SEM、EDS、XPS和XRD对MNPF-AuCu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MNPF-AuCu在NaOH溶液中对N2H4的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基于MNPF-AuCu电极的N2H4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的灵敏度(2660μA cm-2 mM-1和1562μA cm-2 mM-1),宽的线性范围(4μM~6.104 mM和6.104~13.104mM),良好的重现性和重复性以及长期稳定性(可达7个月),并成功用于对河水和自来水中N2H4的加标回收检测,取得令人满意的回收率。(2)采用恒电位阳极氧化法,在HCl电解液中,以光滑Au80Pd20(at.%)电极为基底,制备了条带状纳米多孔膜(RNPF-AuPd)电极,构建了用于碱性条件下N2H4和H2O2检测的双功能电化学传感器。对阳极电势、阳极化时间和电解液浓度进行了优化。用SEM、EDS、XPS和XRD对RNPF-AuPd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Au和Pd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RNPF-AuPd电极在NaOH溶液中对N2H4和H2O2的电催化性能。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以及长期的稳定性(8周),对N2H4的检测灵敏度达4583?A cm-2 mM-1,线性检测范围为(4μM?10.104 mM);对H2O2的检测灵敏度为(1352?A cm-2 mM-1),线性检测范围宽至20?M~16.104 mM。(3)采用双电势阶跃法,在KCl电解液中,以光滑Au30Pd70(at.%)合金为基底,制备了网格状纳米多孔膜(Net-AuPd)电极,构建了中性条件下对抗坏血酸(AA)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对阶跃时间和阶跃电势进行了优化。用SEM、EDS、XPS和XRD对Net-AuPd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Net-Au Pd电极对AA的电催化氧化效果要明显强于相同条件处理后的Au和Pd电极。Net-AuPd电极对AA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4μΜ~18.104 mM),高的灵敏度(934?A cm-2 mM-1)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3周)。(4)采用方波脉冲法,在H2SO4电解液中,以光滑Au80Ag20(at.%)合金为基底,制备了微-纳米枝晶状电极(D-AuAg),并将其用于碱性条件下对H2O2的电化学检测。我们主要对方波脉冲时间进行了优化。用SEM、EDS、XPS和XRD对D-AuAg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碱性条件下,D-AuAg对H2O2的电还原效果要明显强于相同条件制备的枝晶金电极(D-Au)。D-AuAg电极对H2O2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04~23.104 mM)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4周)。

刘丽[8](2020)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细菌产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化合物。当生物体液中存在较高浓度的ROS时,细胞就会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毒性引起疾病的发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ROS的产生是益生菌抵抗病原体的防御机制之一,当人体缺乏免疫力时就可以通过摄入食品中添加的益生菌来增强体内免疫能力,来抵制致病菌的入侵。因此对益生菌产生的·OH,H2O2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有助于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筛选,在研究生物生理过程以及食品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化学方法有着许多优点,如稳定性好、响应快、易操作、灵敏度高、价格低廉、可实时监控、小型化等等,并且电化学方法已经在食品、环境、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电化学修饰电极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于制造的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其中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修饰电极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成功构建了三种电化学修饰电极用于检测H2O2和·OH,并对它们进行了实际的应用。(1)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纳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为基础,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电化学检测·OH的方法,4-羟基苯甲酸(4-HBA)作为捕获剂,通过4-HBA与·OH反应生成生成单一的羟基化产物3,4-二羟基苯甲酸(3,4-DHBA)以此来间接检测·OH的含量。采用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SWCNT/GC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且修饰电极在0.1-100μM范围内3,4-DHBA的浓度与电流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6μM,对4-HBA与2,4-DHBA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该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芬顿(Fenton)反应产生的·OH含量,·OH的浓度在0.1-7 m M范围内与电流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SWCNT/GCE对3,4-DHBA有很强的电化学信号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有望实现·OH在线与原位检测。(2)以铁酸铜-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Cu Fe2O4-MWCNT-C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为基础,采用静电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新型H2O2电化学修饰电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对Cu Fe2O4-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晶面,物质分子和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EIS)以及计时电量法对Cu Fe2O4-MWCNT-CS/GCE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对H2O2电催化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计时电流(i-t)方法检测H2O2标准溶液,在5-3010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2μM,并对K+,Na+,CO32-,Cl-,SO42-,葡萄糖,抗坏血酸等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3)以氧化铜-单壁碳纳米管-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Cu O-SWCNT-PDDA)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为基础,采用共价键和静电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新型H2O2电化学修饰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Cu O-SWCNT-PDDA纳米复合材料的晶面,物质分子和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EIS)以及计时电量法对Cu O-SWCNT-PDDA/GCE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对H2O2电催化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计时电流(i-t)方法检测H2O2标准溶液,在1-1150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9μM,并对K+,Na+,Cu2+,CO32-,Cl-,SO42-,葡萄糖,抗坏血酸等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4)以三种不同的修饰电极分别为SWCNT/GCE,Cu Fe2O4-MWCNT-CS/GCE和Cu O-SWCNT-PDDA/GCE对几种细菌中·OH和H2O2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三个修饰电极的准确性。其中Cu Fe2O4-MWCNT-CS/GCE修饰电极用于检测乳酸杆菌,其中植物乳杆菌产生的H2O2最高含量可达到225μM左右,并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进行了H2O2加标回收,回收率和RSD值均表现良好;Cu O-SWCNT-PDDA/GCE修饰电极用于检测细菌中产生的H2O2含量,经过计算得到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产H2O2,最高含量可达到280μM左右,检测结果与比色法近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H2O2加标回收,回收率和RSD值均表现良好。

龙小艺[9](2020)在《新型非酶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农作物产品中农药残留与活性物质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农作物产品的品质要求已经从温饱需求上升到健康层次。但农药的过度滥用成为影响及威胁农作物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先进的农作物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农作物产品质量与安全。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法因其设备昂贵、分析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且需要特定的测试条件而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构建简便、高效、准确和可靠的农药残留实时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和推广价值。电分析传感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快捷、检测限低,且装置易于小型化等特点。化学传感分析已发展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电化学传感器主要分为基于纳米功能材料构建的非酶型电化学传感器和基于抗体或核酸适配体生物技术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比而言,非酶型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环境稳定性显示出更强的实际应用可行性。本研究基于纳米/功能材料特异选择性和高催化性能构建了良好检测性能的非酶型化学传感器,并将该传感检测平台应用于农作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实现对农作物产品中的典型除草剂异丙隆(ISO)、典型杀菌剂多菌灵(CBZ)以及有毒的农药中间体2,6-二氯酚(2,6-DCP)等残留物的快速准确检测。同时,将该类传感器对活性物质咖啡酸(CA)具有很高的传感检测性能,显示出其在农作物产品活性物质传感检测方面的实用性。本项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在强酸性条件下易形成固体超强酸并对农药残留异丙隆(ISO)分子具有特异性催化能力和高抗污染性能,本研究选择滴涂法以制备Nafion修饰电极。本项结果表明以此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构建的传感器可成功应用于农药ISO的高灵敏、高选择和高重复性检测。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ISO显示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09μM-20.00μM)和较低检测限(0.03μM)。在对如西红柿、莴苣等农作物产品中的ISO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60%-107.4%,体现了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通过超声辅助自组装法将二硫化钼量子点(MoS2QDs)负载于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MWCNTs)上,构建了Mo S2QDs@MWCNTs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滴涂法将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电极并构建了用于检测多菌灵(CBZ)非酶型电化学传感器,并成功运用于农作物产品枸杞、桔梗和梨中CBZ的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o S2QDs@MWCNTs复合材料对CBZ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检测条件下,采用方波伏安法该非酶型传感器对CBZ具有低检测限(0.026μM)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04μM-1.00μM)。此外,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抗干扰、稳定性和检测重现性能。该传感检测方法在对三种农作物产品中CBZ检测过程均获得可媲美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加标回收率95.03%-102.52%,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潜力。3.通过超声分散方法制备了具有协同效应的GO/β-CD/CNTs复合电极材料,构建了用于准确检测潜在致癌物质2,6-DCP的GO/β-CD/CNTs/GCE电化学传感器,并实际应用于农作物产品黄瓜、西红柿以及柑桔中的2,6-DCP的检测。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2,6-DCP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检测性能,此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最优测定参数条件下,其氧化峰值电流与检测范围在0.05μM-30μM的2,6-DCP浓度值呈线性关系,此检测条件下的2,6-DCP检测限为10 n M。此外,GO/β-CD/CNTs传感器的检测重现性和高稳定性得到充分证实。4.通过稀土掺杂方式成功制备了Ce-TiO2复合材料,将其与高比表面积的CNTs材料共建Ce-Ti O2/CNTs/GCE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发现Ce-Ti O2/CNTs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良好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并将其应用于活性物质咖啡酸(CA)的快速、特异性、高灵敏度精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10μM-1 n M范围内其浓度与氧化峰电流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计算值低至约为0.3 n M,其性能明显优于同类型复合电极。此外,证实了Ce-Ti O2/CNTs/GCE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检测重现性及高稳定性。最后,考察了数十种不同浓度的无机类/有机类干扰物质对CA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据此评估了Ce-TiO2/CNTs/GCE非酶传感器的CA特异选择性。

张玉玺[10](2020)在《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电化学检测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是调查监测,调查的质量与效率是决定污染防治、修复、应急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场快速测试技术的进步是提升调查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电化学原理,以服务现场调查为目标,针对地下水典型污染指标Cr(VI)、Pb2+、NO2-、罗丹明B,开展电化学检测研究。采用碳基纳米材料,制备了四种高效、稳定,且环保、廉价、易得的电化学传感器,结合研制的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构建了水质现场电化学检测平台,并在污染场地调查中进行了应用,为地下水污染调查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工作手段,能够促进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进步及碳基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发展。(1)通过科琴黑滴涂修饰碳布电极,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Cr(Ⅵ)的CB/CCE电化学传感器。sp2键合科琴黑拥有大量的介孔作为内表面电荷传输通道,提高了电极的传感效率和催化性能。最优条件下,时间电流法测得线性检测范围为0.025~483μM,检出限为9.88 nM。相比其他研究,科琴黑作为非金属催化剂,检测性能优势突出。(2)通过对碳布进行简单高温水热处理,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Pb2+的hoCCE电化学传感器。处理后的碳布表面增加了酮基位点与缺陷程度,提升了导电性和检测灵敏性。最优条件下,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得线性检测范围为0.06~1.6μM,检出限为30 nM。(3)利用超声复合获得硒化铋与多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NO2-的Bi2Se3@MWNTs/GCE电化学传感器。Bi2Se3和MWNTs分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活性比表面积和优效的电子转移速率,促进了NO2-的吸附及氧化。最优条件下,时间电流法测得线性检测范围为0.02~6000μM,检出限为20 nM。传感器除性能高效外,也避免了使用金属催化剂产生的电极毒化和环境污染问题。(4)利用食人鱼溶液对多喷碳纳米管表面氧化和进一步水热处理,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罗丹明B的MWNTs-COOH/GCE电化学传感器。羧基化的多臂碳纳米管提高了亲水性,暴露了更多的活性碳位点,利用羧基对罗丹明B的C=N键的氧化作用,实现了对RhB的高效检测。最优条件下,时间电流法得到线性检测范围为0.05~850 mM,检出限为 2.66 nM。(5)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保留了常用的电化学分析功能,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也无损失,并可用USB供电。结合便携式计算机、电化学传感器,共同构成了水质现场电化学检测平台。(6)利用构建的水质现场电化学检测平台,针对中山市Pb污染场地和西宁市Cr(VI)污染场地开展了应用调查,快速掌握了场地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分析了污染成因与模式,并对应用效果和经验进行总结,简易概况操作流程。

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对NO_2~-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对NO_2~-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苯硼酸亲电取代反应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化学传感器的概述
    1.2 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2.1 基于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2.2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2.3 基于纳米杂化材料的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2.4 基于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复合材料的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3 青蒿琥酯电化学传感器
    1.4 苯硼酸的特异性亲电取代反应
        1.4.1 基于硼酸衍生物与汞离子的亲电取代反应构建汞离子检测方法
        1.4.2 基于硼酸衍生物与汞离子的取代反应构建过氧化氢类物质检测方法
    1.5 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苯硼酸的亲电取代反应构建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PABA/GCE的制备
        2.1.4 PAMC/GCE的制备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聚氨基苯氯化汞修饰电极(PAMC)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2.2.2 聚氨基苯氯化汞(PAMC)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2.2.3 聚氨基苯氯化汞(PAMC)的XPS表征
        2.2.4 制备聚氨基苯氯化汞(PAMC)的实验条件优化
        2.2.5 PAMC修饰电极对HgCl_2的电化学响应
        2.2.6 HgCl_2的检测
        2.2.7 PAMC/GCE的重复性,干扰性研究
        2.2.8 实际样品实验
    2.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苯硼酸的亲电取代反应构建一次性青蒿琥酯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制备还原石墨烯丝网印刷电极(r GNO/SPCE)
        3.1.4 PABA/rGNO/SPCE的的制备
        3.1.5 青蒿琥酯检测的分析方法
        3.1.6 实际样品青蒿琥酯片的制备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rGNO/SPCE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3.2.2 PABA/rGNO/SPCE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3.2.3 PABA和PABP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3.2.4 PABA/rGNO/SPCE对青蒿琥酯的电化学响应
        3.2.5 实验条件的优化
        3.2.6 青蒿琥酯的检测
        3.2.7 PABA/r GNO/SPCE重复性研究
        3.2.8 实际样品中青蒿琥酯的检测
    3.3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过渡金属基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电催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化学传感器
        1.2.1 电化学传感器概述
        1.2.2 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1.2.3 电化学过氧化氢传感器
    1.3 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概述
        1.3.1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1.3.2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位点研究进展
        1.3.3 电催化氧析出反应及其活性位点研究
        1.3.4 高效双功能氧电催化剂标准
    1.4 金属-空气电池概述
    1.5 过渡金属基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
        1.5.1 过渡金属基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策略
        1.5.2 形貌设计原则
        1.5.3 掺杂/缺陷工程
        1.5.4 表/界面工程
        1.5.5 协同效应和增强导电性
    1.6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心CuO/NiO_(x/y)纳米复合物传感葡萄糖和过氧化氢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合成CuO/NiO_(x/y)纳米复合材料
        2.2.3 制备修饰的玻碳电极(GCE)
        2.2.4 表征技术和电化学测试
        2.2.5 人类血清样品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选择
        2.3.2 表征合成的材料
        2.3.3 CuO/NiO_(x/y)可能的形成机理
        2.3.4 CuO/NiO_(x/y)/GCE对葡萄糖检测的电化学特性
        2.3.5 实时测定人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
        2.3.6 CuO/NiO_(x/y)GCE对H_2O_2检测的电化学特性
    2.4 结论
第三章 MOF衍生的三维叶状CuCo氧化物阵列用于高效检测葡萄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药品
        3.2.2 CC/ZIF-L/C的制备
        3.2.3 CC/CuCo层状双氢氧化物阵列(CC/CuCo LDH)的制备
        3.2.4 CC/CuCo氧化物的制备
        3.2.5 自支撑电极的表征技术
        3.2.6 自支撑电极的电化学测量
        3.2.7 人血清样品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形貌、结构和成分分析
        3.3.2 CC/CuCo oxide-0.12的电化学活性
        3.3.3 CC/CuCo oxide-0.12电极用于电化学检测葡萄糖
        3.3.4 实际样品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钴包埋的氮掺杂分级碳阵列原位电化学检测过氧化氢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表征技术
        4.2.3 合成CC/ZIF-L阵列
        4.2.4 合成CC/Co@C-CNT
        4.2.5 活细胞分泌H_2O_2的检测
        4.2.6 电化学测量的细节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支撑电极的表征
        4.3.2 自支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4.3.3 CC/Co@C-CNT电极对H_2O_2的电催化作用
        4.3.4 检测活细胞释放的细胞外H_2O_2
    4.4 结论
第五章 Co_(0.7)Fe_(0.3)限域在蛋黄壳N-掺杂碳用于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和锌空气电池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化学药品和试剂
        5.2.2 表征仪器
        5.2.3 FeCo PBA@PAN纤维的合成
        5.2.4 Co_(0.7)Fe_(0.3)@NC_(X:Y)-T电催化剂的制备
        5.2.5 电化学活性的评估方式
        5.2.6 锌-空气电池的组装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探究形貌的影响因素
        5.3.2 催化剂的表征
        5.3.3 OER活性分析
        5.3.4 ORR活性分析
        5.3.5 OER/ORR催化活性起源的讨论
        5.3.6 锌-空气电池性能测试
    5.4 结论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钼基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催化H2O2敏感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化学H_2O_2传感器的简介
    1.3 非酶电化学H_2O_2传感器的研究状况
        1.3.1 纯相纳米金属氧化物
        1.3.2 掺杂纳米金属氧化物
    1.4 钼基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4.1 溶胶-凝胶
        1.4.2 水(溶剂)热
        1.4.3 化学气相沉积
        1.4.4 配合物的热解
        1.4.5 其他制备方法
    1.5 钼基化合物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1.5.1 氧化钼基纳米材料
        1.5.2 碳化钼基纳米材料
    1.6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
    2.2 钼多酸联吡啶胺配合物的合成
    2.3 材料表征
        2.3.1 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与分析
        2.3.2 谱学表征
        2.3.3 微观结构表征
    2.4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2.4.1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2.4.2 电化学测试方法
    2.5 电化学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2.5.1 灵敏度(S)
        2.5.2 检测限(LOD)
        2.5.3 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
    2.6 过氧化氢浓度的标定及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2.6.1 过氧化氢浓度的标定
        2.6.2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2.7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第3章 MoO_3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3.1 引言
    3.2 化合物1~3 的晶体结构及其谱学分析
    3.3 MoO_3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3.1 片状MoO_3纳米材料
        3.3.2 楔形MoO_3纳米材料
    3.4 MoO_3基纳米材料的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3.4.1 片状MoO_3纳米材料
        3.4.2 楔形MoO_3/GO复合材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o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4.1 引言
    4.2 化合物4 的晶体结构及其谱学分析
    4.3 Mo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3.1 板状MoO_2纳米材料
        4.3.2 Cu-MoO_2/C复合材料
    4.4 MoO_2基纳米材料的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4.4.1 板状MoO_2纳米材料
        4.4.2 Cu-MoO_2/C复合材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g掺杂的Mo_2C/C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5.1 引言
    5.2 化合物5 的晶体结构及其谱学分析
    5.3 Mo_2C/C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3.1 Mo_2C/C纳米粒子
        5.3.2 Ag-Mo_2C/C-I和 Ag-Mo_2C/C-II复合材料
    5.4 Mo_2C/C基纳米材料的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5.4.1 Mo_2C/C纳米粒子
        5.4.2 Ag-Mo_2C/C-I和 Ag-Mo_2C/C-II复合材料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u掺杂的Mo_2C/C和 Mo_2C/Mo_3P/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6.1 引言
    6.2 化合物6 的晶体结构及其谱学分析
    6.3 Cu掺杂的Mo_2C/C和 Mo_2C/Mo_3P/C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6.3.1 核壳Cu-Mo_2C/C复合材料
        6.3.2 类花生壳Cu-Mo_2C/Mo_3P/C复合材料
    6.4 Cu-Mo_2C/C和 Cu-Mo_2C/Mo_3P/C材料的电催化H_2O_2敏感性能
        6.4.1 核壳Cu-Mo_2C/C复合材料
        6.4.2 类花生壳Cu-Mo_2C/Mo_3P/C复合材料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Co、Fe-MOF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有机骨架
        1.1.1 金属有机骨架概述
        1.1.2 金属有机骨架的分类
        1.1.3 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方法
        1.1.4 金属有机骨架的实际应用
    1.2 电化学传感器
        1.2.1 电化学传感器的简介
        1.2.2 电化学检测方法
        1.2.3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1.3 选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Fe-MOF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检测
    2.1 实验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2 材料的合成与实验步骤
    2.2 结果与讨论
        2.2.1 Fe-MOF材料的形貌表征
        2.2.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2.2.3 扫描速度的影响
        2.2.4 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测定
        2.2.5 修饰电极对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和尿酸的电化学行为
        2.2.6 干扰实验
        2.2.7 稳定性、重现性和可重复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Fe-MOF/CNT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亚硝酸盐的测定
    3.1 实验
        3.1.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1.2 材料的合成与实验步骤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材料的形貌表征
        3.2.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3.2.3 pH的影响
        3.2.4 扫描速率的影响
        3.2.5 CoFe-MOF/CNTs/GCE对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的测定
        3.2.6 抗干扰性质
        3.2.7 实际样品的回收率
        3.2.8 重现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AgNPs/聚萘二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Experimental section)
    1.1 试剂和仪器
    1.2 AgNPs/Poly(1,5-萘二胺)/CNTs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
    1.3 电化学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2.1 AgNPs/Poly(1,5-DAN)/CNTs/GCE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
    2.2 AgNPs/Poly(1,5-DAN)/CNTs/GCE的电化学表征
    2.3 NO-2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4 pH的影响
    2.5 安培检测
    2.6 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2.7 实际样品的检测
3 结论(Conclusion)

(6)含镍、含钴纳米结构化合物修饰电极在几种小分子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基于碳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
        1.1.1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
        1.1.2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
        1.1.3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1.4 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1.1.5 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1.2 含镍、钴化合物修饰电极的应用
        1.2.1 含镍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应用
        1.2.2 含钴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应用
    1.3 本文构思
第二章 基于石墨烯/聚半胱氨酸-Ni(OH)_2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的非酶葡萄糖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药品及仪器
        2.2.2 Ni(OH)_2 修饰的GCE的制备和电化学测量
        2.2.3 细胞培养和细胞中葡萄糖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几种Ni(OH)_2修饰电极的制备
        2.3.2 GCE/GN/Pcys-Ni(OH)_2 的表征
        2.3.3 不同Ni(OH)_2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化学响应
        2.3.4 葡萄糖的电化学检测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CoO_x-Au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维生素B2的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药品与仪器
        3.2.2 GCE/MWCNTs/CoO_x-Au的制备及电化学测量
        3.2.3 细胞培养和细胞培基中V_(B2)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GCE/MWCNTs/CoO_x-Au的表征
        3.3.2 几种修饰电极对V_(B2)的检测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4 维生素B_2的电化学测定
    3.4 结论
第四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聚甲苯胺蓝/Co修饰电极的过氧化氢无酶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药品及仪器
        4.2.2 基于Co修饰的GCE的制备和电化学测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GCE/MWCNTs/PTB/Co的制备与表征
        4.3.2 不同Co修饰电极对H_2O_2氧化的电化学响应
        4.3.3 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检测
    4.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Au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电化学构建及电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化学传感器介绍
    1.2 电化学传感器的常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2.1 碳纳米材料
        1.2.2 金属氧化物材料
        1.2.3 贵金属纳米材料
        1.2.4 双金属纳米材料
    1.3 化学修饰电极
    1.4 论文开展意义与内容
        1.4.1 论文开展意义
        1.4.2 论文开展内容
第二章 循环伏安法重构Au_(25)Cu_(75)合金表面制备三维微-纳米多孔膜及其对水合肼的高灵敏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MNPF-AuCu的电化学制备
        2.2.3 电化学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NPF-AuCu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2.3.2 MNPF-AuCu对 N_2H_4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2.3.3 MNPF-AuCu对 N_2H_4的计时电流检测
        2.3.4 重复性、重现性、长期稳定性和实际样品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极氧化-歧化法重构Au_(80)Pd_(20)合金表面制备条带状纳米多孔薄膜及其对水合肼和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氢氧焰法制备具有不同Au、Pd比例的AuPd合金
        3.2.3 阳极氧化-歧化法一步制备RNPF-AuPd电极
        3.2.4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比例AuPd合金电极在HCl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3.3.2 RNPF-AuPd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3.3.3 RNPF-AuPd电极对N_2H_4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3.3.4 RNPF-AuPd对 N_2H_4的计时电流检测
        3.3.5 重复性、重现性、长期稳定性和实际样品检测
        3.3.6 RNPF-AuPd电极对H_2O_2的电化学还原行为
        3.3.7 RNPF-AuPd电极上H_2O_2的计时电流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电势阶跃法重构AuPd70电极表面制备网格状纳米薄膜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双电势阶跃法一步制备Net-AuPd电极
        4.2.3 电化学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et-AuPd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4.3.2 Net-AuPd电极对AA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4.3.3 对AA的计时电流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方波脉冲法重构Au_(80)Ag_(20)电极表面制备纳米枝晶膜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无酶检测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氢氧焰法自制AuAg合金
        5.2.3 方波脉冲法制备D-AuAg电极
        5.2.4 电化学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AuAg制备与表征
        5.3.2 D-AuAg电极对H_2O_2的电还原行为
        5.3.3 D-AuAg电极上H_2O_2的计时电流检测
    5.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8)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细菌产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活性氧
        1.1.1 活性氧产生,作用及危害
        1.1.2 检测细菌产生活性氧的意义
        1.1.3 活性氧的检测方法
    1.2 电化学法检测活性氧
        1.2.1 化学修饰电极
        1.2.2 化学修饰电极检测过氧化氢
        1.2.3 化学修饰电极检测羟基自由基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SWCNT修饰电极的构建及其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2.1 实验内容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制备SWCNT/GCE修饰电极
        2.1.4 电化学检测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SWCNT/GCE修饰电极检测·OH的可能性
        2.2.2 修饰材料的表征
        2.2.3 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2.4 不同修饰电极的阻抗研究
        2.2.5 电极有效面积的测定
        2.2.6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研究
        2.2.7 3,4-DHBA在 SWCNT/GCE修饰电极扫描速度的研究
        2.2.8 溶液pH对3,4-DHBA的影响
        2.2.9 SWCNT含量的优化
        2.2.10 4-HBA浓度的优化
        2.2.1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2.12 干扰实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uFe_2O_4-MWCNT-CS修饰电极的构建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测定
    3.1 实验内容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制备CuFe_2O_4-MWCNT纳米复合材料
        3.1.4 制备CuFe_2O_4-MWCNT-CS修饰电极
        3.1.5 电化学检测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修饰材料的表征
        3.2.2 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2.3 不同修饰电极的阻抗研究
        3.2.4 电极有效面积的测定
        3.2.5 CuFe_2O_4-MWCNT-CS修饰电极扫描速度的研究
        3.2.6 溶液pH对过氧化氢的影响
        3.2.7 CuFe_2O_4-MWCNT含量的优化
        3.2.8 标准曲线的研究
        3.2.9 干扰试验
        3.2.10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及重现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uO-SWCNT-PDDA修饰电极的构建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测定
    4.1 实验内容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制备CuO-SWCNT纳米复合材料
        4.1.4 制备CuO-SWCNT-PDDA修饰电极
        4.1.5 电化学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修饰材料的表征
        4.2.2 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4.2.3 不同修饰电极的阻抗研究
        4.2.4 电极有效面积的测定
        4.2.5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研究
        4.2.6 过氧化氢在CuO-SWCNT-PDDA/GCE修饰电极扫描速度的研究
        4.2.7 溶液pH对过氧化氢的影响
        4.2.8 PDDA含量的优化
        4.2.9 CuO-SWCNT滴涂含量的优化
        4.2.10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4.2.11 干扰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细菌产过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初探
    5.1 细菌产·OH和H_2O_2含量的检测
        5.1.1 细菌的培养及电化学检测细菌中·OH和H_2O_2含量
        5.1.2 SWCNT/GCE检测细菌中·OH含量
        5.1.3 CuFe_2O_4-MWCNT-CS/GCE检测细菌中H_2O_2 含量
        5.1.4 CuO-SWCNT-PDDA/GCE检测细菌中H_2O_2 含量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型非酶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农作物产品中农药残留与活性物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简表
第1章 前言
    1.1 农药残留概述
        1.1.1 农药残留的形成及其危害
        1.1.2 农药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
        1.1.3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简述
        1.1.4 安全评价标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农产品中的活性物质简述
    1.3 传感器在农产品质量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1.3.1 酶基传感器的检测应用及其特点
        1.3.2 非酶型传感器的检测应用及其特点
    1.4 纳米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
        1.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4.2 扫描电镜(SEM)
        1.4.3 比表面积测试法
        1.4.4 拉曼光谱分析法
        1.4.5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
    1.5 本项研究的选题与主要内容
        1.5.1 选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Nafion膜的非酶传感器用于异丙隆的检测
    2.1 引言
        2.1.1 ISO检测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2.1.2 修饰电极的构建设想
        2.1.3 Nafion性质简介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Nafion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2.3.1 Nafion修饰电极的制备
        2.3.2 Nafion修饰电极表征及其电导特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Nafion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4.2 溶液pH参数优化
        2.4.3 动力学分析
        2.4.4 催化机理分析
        2.4.5 ISO定量检测
        2.4.6 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
        2.4.7 抗干扰性能
        2.4.8 实际样品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oS_2 QDs@MWCNTs的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检测
    3.1 引言
        3.1.1 多菌灵的致病风险
        3.1.2 检测方法设计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
        3.2.4 实际样品的制备
        3.2.5 电化学测量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化学阻抗测定
        3.3.2 电化学表征
        3.3.3 CBZ在MoS_2 QDs@MW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3.3.4 不同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特征
        3.3.5 不同修饰材料的HR-TEM和Raman光谱分析
        3.3.6 溶液pH参数优化
        3.3.7 方波伏安法检测CBZ
        3.3.8 选择性
        3.3.9 实际样品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O/β-CD/CNTs的非酶传感器用于2,6-二氯酚的检测
    4.1 引言
        4.1.1 2,6-二氯酚危害及检测意义
        4.1.2 复合电极材料的选择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GO/β-CD/CNTs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
        4.2.4 电化学检测方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2,6-DC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4.3.2 检测参数优化及动力学分析
        4.3.3 SWV法检2,6-DCP
        4.3.4 重现性与稳定性
        4.3.5 实际样品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TiO_2/CNTs的非酶传感器用于咖啡酸的检测
    5.1 引言
        5.1.1 咖啡酸及其生物活性
        5.1.2 Ce-TiO_2/CNTs复合材料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Ce-TiO_2/CNTs复合电极制备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电化学表征
        5.4.2 C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分析
        5.4.3 溶液pH及富集时间参数优化
        5.4.4 动力学分析
        5.4.5 CA电化学检测
        5.4.6 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5.4.7 实际样品检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课题与成果
致谢

(10)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电化学检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传统地下水水质检测技术
        1.2.1 地下水实验室检测手段
        1.2.2 地下水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1.2.3 传统地下水检测方法概述
    1.3 水环境电化学检测技术
        1.3.1 电化学传感器基本概述
        1.3.3 电化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1.3.4 碳纳米材料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
        1.3.5 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
        1.3.6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1.4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科琴黑修饰碳布电极用于六价铬的检测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材料
        2.2.2 电极的修饰
        2.2.3 电化学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表征
        2.3.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3.3 实验条件的影响
        2.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3.5 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2.3.6 样品检测
    2.4 小结
第3章 水热碳布修饰电极用于铅的检测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材料
        3.2.2 电极的修饰
        3.2.3 电化学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的表征
        3.3.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3.3.3 实验条件的影响
        3.3.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3.3.5 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3.3.6 样品检测
    3.4 小结
第4章 硒化铋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材料
        4.2.2 电极的修饰
        4.2.3 电化学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的表征
        4.3.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4.3.3 实验条件的影响
        4.3.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4.3.5 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4.3.6 样品检测
    4.4 小结
第5章 羧基多壁碳纳米管用于罗丹明B的检测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电极的修饰
        5.2.3 电化学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的表征
        5.3.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5.3.3 实验条件的影响
        5.3.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5.3.5 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5.3.6 样品检测
    5.4 小结
第6章 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的制备
    6.1 引言
    6.2 仪器的研制
        6.2.1 基本情况
        6.2.2 功能设计
        6.2.3 电路设计
        6.2.4 软件设计
        6.2.5 仪器装配与参数
    6.3 小结
第7章 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应用
    7.1 引言
    7.2 工作流程
    7.3 实地应用
        7.3.1 中山市某加油站地下水Pb~(2+)污染调查
        7.3.2 西宁市某铬盐厂地下水Cr(Ⅵ)污染调查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对NO_2~-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苯硼酸亲电取代反应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 杜慧. 西北大学, 2021(12)
  • [2]过渡金属基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电催化应用[D]. 龙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钼基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催化H2O2敏感性能[D]. 历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Co、Fe-MOF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分析[D]. 陈亚南.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5]AgNPs/聚萘二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J]. 李致霆,张雨琪,邹晨,黄金烨,史书宽,李爱莉,许贺. 环境化学, 2020(07)
  • [6]含镍、含钴纳米结构化合物修饰电极在几种小分子测量中的应用[D]. 薛媛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Au合金表面微—纳米结构的电化学构建及电分析应用[D]. 胡铭.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 [8]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细菌产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检测[D]. 刘丽.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2)
  • [9]新型非酶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农作物产品中农药残留与活性物质分析研究[D]. 龙小艺.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10]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电化学检测研究与应用[D]. 张玉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标签:;  ;  ;  ;  ;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酸性溶液中检测NO_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