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

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

一、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孙志岭[1](2019)在《一种全自动控温艾灸盒的研制与特点》文中研究说明艾灸是用艾绒等灸材点燃后放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助温热这种外部的刺激来激发患者自身功能的调节,达到"刺激在外,调节在内"的功效[1]。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方法,艾灸独特的优势在于它的温热刺激。火、热是艾灸的刺激特点;通调血脉是艾灸的治疗效应;皮、络是艾灸作用的部位,与艾灸的作用机制相关联[2]。艾灸由于具有便捷的操作性和良好的温经通络效果,现已成为家用或医院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的常用手段。艾灸虽然操作便捷,

陈松,蹇开林,黄金,黄霞[2](2015)在《磁流变液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传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高温条件下磁流变液流变效应下降,造成剪切应力变化不可控甚至传动失效等问题,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的感温特性,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和形状记忆合金复合传动装置,在温度较低时依靠磁场控制的磁流变液来传递转矩,在温度升高磁流变液性能下降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辅助传力。对所设计的传动装置进行传力分析,推导出传动装置传力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传动装置在外加磁场和外界温度控制下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传递的转矩仍能保持连续、可控,提高了传动装置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吴方义,陈海初,熊根良,梁发云,刘玲腾,章平[3](2013)在《基于Fluent软件的恒温出水混水阀模拟》文中研究表明在设计恒温出水混水阀阀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恒温阀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默认边界条件下恒温阀压力、温度及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冷热水入口压强、水力直径和温度对温水出口参数的影响,用恒温阀样机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入口压强增加100倍,出口流量随之增加10倍;热水入口温度增加5℃,温水出口温度随之增加1.3℃.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同时为改进对恒温阀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杨军[4](2011)在《Cr掺杂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形变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Ti-50.8Ni、Ti-50.8Ni-0.3Cr和Ti-51.1Ni形状记忆合金(SMA)为研究对象,用光学显微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实验,研究了Cr掺杂及热处理对Ti-Ni SMA组织、相变、低温形变和室温循环形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合金室温相组成主要为母相B2(CsCl型晶体结构),且低温和中温退火后的形变组织呈纤维状,随退火温度(θa)升高,纤维组织逐渐演变为等轴晶粒,当θa超过600℃后,三合金氧化加剧。随θa升高,Ti-50.8Ni合金冷却/加热相变类型由A→R→M / M→R→A型向A→R→M / M→A型再向A→M / M→A型转变;Ti-50.8Ni-0.3Cr合金的相变类型由A→R / R→A型向A→R→M / M→R→A型向A→R→M / M→A型再向A→M / M→A型转变;而Ti-51.1Ni合金的相变类型由A→R / M→R→A型向A→R→M / M→R→A型再向A→M / M→A转变。三合金R相变温度和M相变热滞降低,M相变温度升高,R相变热滞变化不大,保持在4℃左右。此外,随θa升高,三合金应力-应变曲线上平台应力先降低后升高,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和一次能耗(WD)增加。在较低温度(10℃)变形时,400-500℃退火态Ti-50.8Ni和Ti-51.1Ni合金呈形状记忆效应(SME)特性,550-650℃退火时呈SME+超弹性(SE)特性;400-650℃退火态Ti-50.8Ni-0.3Cr合金则呈SE特性。在室温和10℃循环变形时,随循环变形次数n增加,Ti-50.8Ni和Ti-51.1Ni合金由SME演变为线性SE,平台应力和积累残余应变(εr*)迅速增加;Ti-50.8Ni-0.3Cr合金由非完全超弹性演变为完全超弹性,合金的超弹性应力-应变曲线形态较稳定。随n增加,Ti-50.8Ni和Ti-51.1Ni合金的超弹性残余应变(εr)减小,超弹性应变恢复率(ηs)增加;Ti-50.8Ni-0.3Cr合金的εr和ηs则分别稳定在较低和较高水平,显示出良好的超弹性稳定性。随n增加,Ti-50.8Ni和Ti-51.1Ni合金的当量刚度(keq)先增加后趋于稳定,WD先快速增加后减小,当量阻尼系数(ξeq)则迅速减小;Ti-50.8Ni-0.3Cr合金的keq和WD比较稳定,ξeq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θa升高,Ti-50.8Ni和Ti-51.1Ni合金弹簧由SME过渡到SE,而Ti-50.8Ni-0.3Cr合金弹簧则始终呈现SE,且三合金弹簧的平台应力先降低后升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温敏开关装置设计方法,为温敏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汪金军[5](2009)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引信中应用的相关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出色的形状记忆效应(SME)和超弹性(SE)效应,因而在引信设计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形状记忆合金丝、弹簧用在引信安全系统中作保险件,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使引信机构得以简化;因其无磁性、无噪声启动、不受外界环境力的影响而较为安全,在多种弹药(配有电源)或能够提供热源的弹箭引信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论文从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出发,从理论上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关系及触发方式,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了拉伸实验,将得到的结果与用MATLAB数值仿真得到的理论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详细讨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方法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合金弹簧电热驱动变形的实验,得到一系列性能曲线,并总结了形状记忆合金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形状记忆合金在弹道修正和引信保险方面应用的设想,结合一些具体的理论模型,给出引信保险机构的设计方案及相关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明显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良好的超弹性,这使得形状记忆合金在引信中应用的研究颇具意义,其前景值得期待。

何世权,刘潇,安晓英[6](2008)在《温控阀中感温蜡的膨胀特性及其调配规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蜡式恒温阀中感温石蜡的调配规律,对十八烷与二十烷以不同比例制得的混合物的熔点和膨胀率进行测试.采用数字熔点仪和显微熔点仪对混合物进行熔点测量,混合物膨胀率则使用膨胀率测定装置进行测量.同时又基于膨胀特性对优化感温蜡的调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高碳数烷烃为主加入较少量低碳数烷烃调配而成的石蜡有较理想的膨胀率,更适合应用于蜡式恒温阀.

刘潇[7](2008)在《温控阀门中感温石蜡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恒温阀是一种属于自力式调节器的自动控制流体出口温度的控温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热力设备,如冶金、化工及各种民用装置等。而本文研究的蜡式温控阀由于石蜡独有的感温膨胀的物理特性更具有高效,稳定等优点。国内外对于如何调配温控阀中感温包内感温蜡还没有文献报道。而蜡式温控阀正是利用感温蜡的热膨胀性能来实现控制流体温度的工作,所以本文对如何调配出所需要的感温膨胀性的感温蜡做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对蜡式温控阀以及感温蜡的研究成果,温控阀结构特点以及它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又对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感温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接着着重解释了本文研究的温控阀中感温元件的工作原理并对感温包中石蜡作了传热学分析。本文使用自制的密封钢体通过水浴加温来测定石蜡的感温膨胀率,使用数字熔点仪和显微熔点仪对样品进行熔点测量。本文首先对不同型号的市售感温蜡做了膨胀率测试和DTA(Different Temperature Analyse,DTA)分析,得到市售石蜡熔点和膨胀特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感温石蜡的调配规律,使用十八烷与二十烷以不同比例制得的混合物样品进行熔点和膨胀率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到混合物熔点并不是单质熔点简单比例加合的结果,同时基于膨胀特性对优化感温蜡的调配规律作了研究。由于DTA谱图可以描述物质的相变吸放热,本文又对每组十八烷和二十烷的混合物样品进行了DTA分析,通过对峰值差热和峰面积两组数据和每组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如何优化调配感温石蜡。

陈本清[8](2007)在《回转型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很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因为形状记忆合金在相变过程中的复杂非线性迟滞行为,给这类驱动器的精确位置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并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因此,研究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技术对进一步拓宽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Tanaka-Liang提出的形状记忆合金一维本构关系模型建立了偏动式和差动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热动力学模型。对这两种驱动器的开环响应特性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形状记忆合金在相变过程中的非线性迟滞特性,采用模糊控制来适应系统过程参数的变化,并综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各自的优点,提出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分别设计了模糊自增益PID控制和模糊-PID复合控制两种控制器实现驱动器系统的控制。对偏动式和差动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运动特性以及采用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种控制器的优缺点,为实现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系统的最佳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吕刚[9](2007)在《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众多不同驱动原理的微型泵中,压电泵是人们基于压电驱动原理开发的一种新结构微型泵,它是压电驱动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压电泵是一种新型流体驱动器,它不需要附加驱动电机,而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由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实现流体输出。本文主要研究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属于压电驱动式容积泵的一种。通过主动控制单向阀的开启和关闭,可以减少单向阀的滞后现象,提高压电泵的工作频率,研制出具有更高输出能力的压电泵。因此,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压电振子是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主要部件,因此有必要分析压电振子的基本特性。运用薄板振动理论及压电学相关知识,推导出压电振子变形量公式,并对压电振子变形量进行了实验测试。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压电振子进行了振动和模态分析,并通过实验测试了其振动特性。2.研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其中包括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开启(关闭)的驱动力元件设计和选择;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结构的设计.3.建立了圆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的结构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阀口厚度w和阀口间隙hv对阀腔内流场分布和压强损耗的影响,为优化圆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的结构提供了依据。4.对圆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压电泵进行了工作性能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泵的工作效率,驱动电压、阀口厚度、阀口间隙等因素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规律。

郭显升[10](2006)在《温控阀感温元件的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温元件作为温控阀的关键元件起着感知温度和输出力的作用,感温介质吸收工作流体的热量产生体积膨胀,推动调节套筒调节进口冷热流体流量从而控制出口温度。 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温控阀,感温元件的设计是重点、难点之一,如何将感温介质体积膨胀快速有效地转化为调节套筒位移的输出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本文对各种形式的感温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固液相变式感温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感温元件的热惰性是影响温控阀响应时间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感温元件的传热机理,建立正确合适的传热模型,找出影响其传热性的因素进而改进感温包的结构。 感温元件要与调节弹簧配合来完成力和位移的输出,弹簧的性能优劣影响着温控阀的整体性能,本文对调节弹簧进行了实例设计。 温控阀的性能好坏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本文介绍了温控阀的整体性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处理,温控阀的滞后性是影响温控阀总体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建立合适的模型研究其滞后性,并对其滞后时间进行了实验估测。

二、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全自动控温艾灸盒的研制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全自动控温艾灸盒的结构
2 全自动控温的设计方案
3 艾灸盒使用方法
4 全自动控温艾灸盒的优势

(3)基于Fluent软件的恒温出水混水阀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恒温阀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2.1 恒温阀的结构设计
    2.2 恒温阀的Fluent建模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1 模拟结果
    3.2 冷热水入口压强对出口参数的影响
    3.3 冷热水入口面积对出口参数的影响
    3.4 热水入口温度对出口参数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论

(4)Cr掺杂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形变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形状记忆合金
        1.1.1 Ti-Ni SMA 的相变
        1.1.2 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
        1.1.3 Ti-Ni SMA 超弹性数学模型和循环耗能研究现状
        1.1.4 Ti-Ni SMA 的应用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技术路线
    2.3 热处理工艺
    2.4 合金的加热氧化行为及显微组织形态分析实验
    2.5 合金的室温相组成分析实验
    2.6 合金的相变行为分析实验
    2.7 合金丝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2.8 合金弹簧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第3章 Ti-50.8Ni、Ti-50.8Ni-0.3Cr 和 Ti-51.1Ni SMA 组织和相变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合金加热氧化规律
    3.3 合金组织形态
    3.4 合金相变特性
        3.4.1 合金相变类型
        3.4.2 合金相变温度
    3.5 讨论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Ti-50.8Ni、Ti-50.8Ni-0.3Cr 和 Ti-51.1Ni SMA 形变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合金丝拉伸形变力学特性
    4.3 合金丝循环形变力学特性
        4.3.1 低温循环形变力学特性
        4.3.2 室温循环形变力学特性
    4.4 合金弹簧形变力学特性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Ti-Ni SMA 弹簧的工程设计应用
    5.1 引言
    5.2 一阶感温控制开关的开发和设计
        5.2.1 SMA 特性参数的本构关系
        5.2.2 一阶感温控制开关结构设计
        5.2.3 SMA 相变温度的测定
        5.2.4 SMA 高低温切变弹性模量的确定
        5.2.5 SMA 弹簧及偏置弹簧参数的确定
    5.3 多阶感温控制开关的开发和设计
        5.3.1 多阶感温控制开关结构设计
        5.3.2 多阶感温控制开关SMA 弹簧和偏置弹簧参数确定
        5.3.3 多阶感温控制开关平衡关系的建立
    5.4 几点说明
    5.5 结束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引信中应用的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状况
        1.1.1 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概念
        1.1.2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常见应用
    1.2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研究状况
        1.2.1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概念及机理
        1.2.2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研究状况
    1.3 引信概况及形状记忆合金在引信中应用的探索
        1.3.1 引信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
        1.3.2 国内外引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3.3 形状记忆合金在引信中应用的探索
    1.4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形状记忆合金及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
    2.1 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
        2.1.1 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2.1.2 形状记忆合金与温度的关系
        2.1.3 形状记忆机理
        2.1.4 形状记忆合金的机械性能和特点
    2.2 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关系及触发方式
        2.2.1 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关系
        2.2.2 形状记忆合金的触发方式
    2.3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驱动方式
        2.3.1 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器和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器
        2.3.2 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和形状记忆合金关节驱动器
        2.3.3 形状记忆合金单程驱动器和形状记忆合金双程驱动器
        2.3.4 偏动式双程驱动器和差动式双程驱动器
    2.4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性能参数的测试
    3.1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拉伸实验
    3.2 有限元分析
        3.2.1 Brinson本构关系
        3.2.2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变热力学方程及其解法
        3.2.3 基于MATLAB的有限元分析
    3.3 结果分析与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NiTi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4.1 NiTi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
        4.1.1 表观设计法
        4.1.2 图解设计法
        4.1.3 回归分析法
    4.2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力学性能分析
        4.2.1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变形过程分析
        4.2.2 弹簧刚度分析及结论
    4.3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电热驱动变形实验
        4.3.1 弹簧电热驱动变形的原理
        4.3.2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 形状记忆合金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5 本章小结
5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引信中应用的探索
    5.1 形状记忆合金在弹道修正自适应技术中的应用
        5.1.1 形状记忆合金弹道修正方案
        5.1.2 相应的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
    5.2 形状记忆合金在引信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5.2.1 引信安全系统
        5.2.2 几种具体模型
    5.3 引信安全解除保险机构的设计方案及相关分析
        5.3.1 方案设计
        5.3.2 形状记忆合金引信安全机构的性能试验方案
        5.3.3 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5.3.4 基于理论研究的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温控阀中感温蜡的膨胀特性及其调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蜡式温控阀的工作原理
2 实验过程
    2.1 材料和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混合和装样
        2.2.2 膨胀率的测定
    2.3 熔点的测定
3 实验结果分析
4 结论

(7)温控阀门中感温石蜡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蜡式温控阀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蜡式温控阀的应用
        1.2.3 温敏材料研究现状
        1.2.3.1 双金属片
        1.2.3.2 形状记忆合金
        1.2.3.3 温敏形状记忆聚合物
        1.2.3.4 温敏铁氧体
        1.2.3.5 感温石蜡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温控阀感温元件的结构分析及实验设计
    2.1 概述
    2.2 固液相变式温控阀的工作原理
        2.2.1 相变式温包的结构
        2.2.2 感温蜡的性能对温包影响
    2.3 感温包的传热学分析
        2.3.1 感温蜡传热研究概述
        2.3.2 相变传热问题概述
第3章 对感温蜡的熔程和膨胀区间关系的试验分析
    3.1 感温蜡的膨胀率实验
        3.1.1 膨胀率实验设备
        3.1.2 膨胀率实验操作过程
    3.2 感温蜡特点及应用
    3.3 对不同类型的感温蜡的物性测量试验
        3.3.1 感温蜡膨胀性能的测定
        3.3.1.1 试验数据及膨胀曲线绘制
        3.3.1.2 试验结果分析
        3.3.2 感温蜡熔点的测定
        3.3.2.1 使用数字熔点仪测定感温蜡熔点
        3.3.2.2 使用DTA差热分析感温蜡的热性能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膨胀性能对感温蜡的调配规律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的设计路线和研究方法
    4.2 感温蜡样品的制备
        4.2.1 原料烷烃的选择
        4.2.1.1 烷烃的沸点变化规律
        4.2.1.2 烷烃的熔点变化规律
        4.2.2 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4.2.3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膨胀率曲线
    4.3 实验数据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DTA差热分析对感温蜡的调配规律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的设计路线和研究方法
    5.2 利用DTA差热分析分析样品热性能
        5.2.1 差热曲线方程
        5.2.2 峰面积的测定
        5.2.3 每组样品的DTA分析结果谱图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目录

(8)回转型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MA驱动器的应用现状
        1.2.2 SMA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现状
        1.2.3 SMA驱动器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SMA驱动器的建模
    2.1 SMA的热驱动模型
        2.1.1 SMA的热驱动方法
        2.1.2 电加热-自然冷却热驱动模型
    2.2 SMA的一维本构关系
        2.2.1 SMA的热力学特征
        2.2.2 SMA本构关系
        2.2.3 SMA非线性迟滞行为
    2.3 SMA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动力学模型
        2.3.1 SMA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2.3.2 SMA驱动器动力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SMA驱动器控制方案
    3.1 PID控制技术
        3.1.1 PID控制原理
        3.1.2 数字PID控制算法
        3.1.3 传统PID控制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3.2 模糊控制技术
        3.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3.2.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3.2.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4 模糊控制的局限性及改善方法
    3.3 模糊PID控制技术
        3.3.1 模糊PID控制算法1—模糊PID复合控制
        3.3.2 模糊PID控制算法2—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3.3.3 SMA驱动器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的可行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MA驱动器系统仿真研究
    4.1 仿真软件介绍
        4.1.1 M-File S-函数
        4.1.2 模糊逻辑工具箱
    4.2 SMA驱动器开环系统特性仿真
        4.2.1 偏动式SMA驱动器开环系统特性仿真
        4.2.2 差动式SMA驱动器开环系统特性仿真
    4.3 SMA驱动器的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4.3.1 偏动式SMA驱动器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4.3.2 差动式SMA驱动器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4.4 偏动式SMA驱动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4.1 偏动式SMA驱动器闭环控制系统
        4.4.2 PID控制仿真
        4.4.3 模糊PID复合控制仿真
        4.4.4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仿真
        4.4.5 三种控制器在偏动式SMA驱动器系统中的性能比较
    4.5 差动式SMA驱动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5.1 差动式SMA驱动器闭环控制系统
        4.5.2 模糊PID复合控制仿真
        4.5.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仿真
        4.5.4 两种控制器在差动式SMA驱动器系统中的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压电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压电泵的应用与发展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2章 泵用压电元件的基础理论
    2.1 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
    2.2 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2.3 压电方程
    2.4 压电振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矩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的研究
    3.1 前言
    3.2 矩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的设计
    3.3 矩形压电振子特性分析
    3.4 矩形压电振子的有限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圆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的研究
    4.1 圆形压电振子的振动理论分析
    4.2 圆形压电振子有限元分析
    4.3 圆形压电振子的实验研究
    4.4 圆形压电晶片式主动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压电晶片式主动阀压电泵的实验研究
    5.1 压电晶片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5.2 泵腔内流体压力分布规律
    5.3 压电晶片式主动阀压电泵的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温控阀感温元件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3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温控阀感温元件的原理与结构
    2.1 概述
    2.2 温包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2.1 固液相变式温包的工作原理
        2.2.2 液体式温包的工作原理
        2.2.3 蒸汽压力式温包工作原理
        2.2.4 气体式温包的工作原理
        2.2.5 形状记忆合金温控阀的工作原理
    2.3 固液相变式温包的结构
        2.3.1 隔膜及橡胶键
        2.3.2 隔膜密封不良的原因分析
    2.4 蜡式感温包中感温蜡最大膨胀力的实验研究
        2.4.1 实验设备
        2.4.2 最大膨胀力测试
    2.5 结论
第3章 感温元件的传热学分析
    3.1 概述
    3.2 金属粒子/有机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
    3.3 金属粒子/有机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模型
        3.3.1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方程
        3.3.2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改进方程
        3.3.3 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新理论方程
    3.4 相变传热问题概述
    3.5 感温元件的传热计算
        3.5.1 导热分析
        3.5.2 边界条件
        3.5.3 集总参数法
        3.5.4 感温元件的传热计算
    3.6 结论
第4章 温控阀调节弹簧的分析设计
    4.1 温控阀中的组合弹簧
        4.1.1 工作原理
        4.1.2 控制原理
        4.1.3 设计思路
        4.1.4 设计实例
    4.2 优化设计方法
        4.2.1 设计变量的选取
        4.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4.2.3 约束条件的建立
    4.3 实验部分
    4.4 结论
第5章 温控阀的实验研究
    5.1 出口量不变温度控制实验研究
    5.2 出口流量变化情况下温度控制实验研究
        5.2.1 静态实验研究
        5.2.2 动态实验研究
    5.3 滞后性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5.3.1 滞后性的理论分析
        5.3.2 数学建模
        5.3.3 滞后时间实验估测
    5.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全自动控温艾灸盒的研制与特点[J]. 李敏,孙志岭. 中国针灸, 2019(06)
  • [2]磁流变液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传动分析[J]. 陈松,蹇开林,黄金,黄霞. 机械传动, 2015(05)
  • [3]基于Fluent软件的恒温出水混水阀模拟[J]. 吴方义,陈海初,熊根良,梁发云,刘玲腾,章平. 过程工程学报, 2013(01)
  • [4]Cr掺杂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形变特性的影响[D]. 杨军. 陕西理工学院, 2011(05)
  • [5]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引信中应用的相关基础研究[D]. 汪金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6]温控阀中感温蜡的膨胀特性及其调配规律[J]. 何世权,刘潇,安晓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3)
  • [7]温控阀门中感温石蜡性能研究[D]. 刘潇. 兰州理工大学, 2008(10)
  • [8]回转型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 陈本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2)
  • [9]压电晶片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研究[D]. 吕刚. 吉林大学, 2007(03)
  • [10]温控阀感温元件的特性研究[D]. 郭显升. 兰州理工大学, 2006(09)

标签:;  ;  ;  ;  

自动温控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